李宗仁 :国民党一级上将,民国代总统

更新时间:2023-07-22 20:58

李宗仁(1891年8月13日-1969年1月30日),字德邻,广西临桂县人,国民党桂系领袖,一级陆军上将。李宗仁是北伐战争中有着重要影响的一位人物,北伐前致力两广统一,奠定北伐的基础,促成北伐。

李宗仁早年辍学习武,经人介绍于1908年冬考入广西陆军小学,后参与护国战争,英勇作战并多次负伤。袁世凯去世后,北洋政府陷入军阀混战,李宗仁趁机自立门户,与自己陆小的同学黄绍竑在途中率部进入了六万大山。此后,李宗仁着力治理玉林市,发展势力,壮大队伍,与同乡白崇禧、同学黄绍驱逐出盘踞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陆荣廷沈鸿英等军阀,最后统一广西,成为实力雄厚的桂系新军阀。1925年,李宗仁接受国民政府的改编,其部被编入国民革命军参与北伐,转战湘、鄂、赣等地,期间李宗仁支持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北伐胜利后,李宗仁等人因与蒋介石争权夺利,展开了新军阀混战,李宗仁接连在蒋桂战争蒋阎冯大战中落败,逃往香港特别行政区避居。抗日战争爆发后,李宗仁主张抗日,被任命为抗日战争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驻扎徐州市。1938年3月23日,李宗仁率军在台儿庄区与日军展开激烈战斗,毙伤日军二万余人,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来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次胜利。此后,李宗仁还率部参加了武汉会战及鄂北、豫南诸战役,并在桐柏山、大洪山创立了游击基地。抗日战争胜利后,李宗仁于1948年3月参加“行宪国大”副总统竞选,并成功当选为民国第一任副总统。1949年1月,蒋介石宣布“引退”,李宗仁成为代总统,代行总统职权,并与中共方面进行谈判,企图“划江而治”,但最终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上签字。南京解放后,李宗仁辗转前往美国,于1955年,李宗仁在美国公开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建议》,主张国共两党再次和谈,反对“台湾托管”“台湾独立”。1965年7月20日,李宗仁携夫人郭德洁冲破中国国民党特务的暗杀回到中国。1969年1月30日,李宗仁在北京病逝,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

台湾学者谢康认为李宗仁:其为人忠厚诚实,谦虚而能容人,休休然有君子长者之风。所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各领袖中能久居首席。而无人能与之争,非才识学问能力不及他,而是因为他的德望为众人所佩服的原故。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求学经历

1891年8月13日(清光绪十七年七月初九),李宗仁出生于广西临桂区一个耕读之家,父亲李培英是一位乡村塾师。李宗仁出生时,其家境已大不如从前,家中常常举债,6岁起李宗仁开始随父亲读书。清政府实行“新政”办新学,李宗仁征求母亲的同意后进入省城新创立的临桂县立两等小学就读。初到城里,李宗仁举止言谈常被城里的同学讥笑,加之学习成绩始终不如意,两个学期后李宗仁辍学。

15岁的李宗仁辍学后在父亲的主张下,进入省立公费纺织习艺厂当学徒。1907年李宗仁学成回乡,但仍未有所成。由于家长盛行习武之风,李宗仁开始习武,后来在一位武术教练李植甫的劝说下于1908年冬考入广西陆军小学(第三期生)。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广西陆军小学改为陆军速成学堂,李宗仁编于第二队,学习步科。1913年,李宗仁毕业后,被选拔到南宁将校讲习所,曾任准尉见习官、少尉队附等职务。一年后,该所停办,李宗仁回到老家。次年,李宗仁到桂林省模范小学任高级班军训教官。

首战负伤

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引发中国人民的声讨。云南省都督蔡锷率先发起护国战争,征讨袁世凯广西壮族自治区军阀陆荣廷也随之加入。李宗仁经过故旧的介绍进入护国军第六军林虎部第十三团第二营任中尉排长。袁世凯死后,李宗仁又随军讨伐在广东省韶关阻止护国军北伐的粤督龙济光

林虎的第六军在粤汉铁路南端沿线与龙济光的军队发生接触,李宗仁所在的第十三团由肇庆市出发开向前线。战斗打响后,李宗仁所在连队的连长因胆怯而临阵脱逃,营长也不知所踪,士兵在龙济光军队的进攻下开始动摇。李宗仁见状,挺身而出,命令掌旗兵高举连旗,号令全连士兵冲锋并率先冲在了最前面。李宗仁在战斗中负伤,子弹击中了他的右脸颊,从左边鼻孔穿了出去。负伤后,李宗仁在后方医院养伤。而后,李宗仁因在战斗中的表现递补连长一职。

升任营长

1917年秋,李宗仁所在部队北上入湖南省参加护法战争。起初,护法军在湖南进展顺利,但随着北洋军阀吴佩孚进入湖南后,护法军开始走入下风。次年3月,护法军从长沙市败退,李宗仁随军退至安仁县,并在绿野圩附近阻击北洋政府军。由于营长生病,李宗仁作为代理营长指挥战斗。战斗开始后,战况对护法军十分不利,北洋军已经突破阵地,周围的友军纷纷溃退。关键时刻,李宗仁再次身先士卒,率部冲出战壕冲向北洋政府军的阵地。北洋政府军在遭到反冲锋后,开始全线后撤,李宗仁指挥全营乘胜追击,而他自己被机关枪子弹击中胯下,但李宗仁仍负伤指挥战斗。此次负伤之后,李宗仁再次得到晋升,其部原营长奉调回广东省,李宗仁补任营长。因李宗仁每次大仗都冲锋在前,十分骁勇,在部队中被称为“李铁牛”。

随着孙中山被排挤出走广东,护法运动失败,桂军相继返回广东。1919年2月,李宗仁所在营也从湖南宜开拔,奉命往新会区县城驻防。在新会县的9个月里,李宗仁作为驻防军营长兼代理县长,与其他地方的驻军不同,李宗仁体恤百姓受到当地绅商与百姓的欢迎。

自立门户

粤桂战争

孙中山护法失败后,中国陷入军阀混战的局面,为争夺地盘,桂系军阀陆荣廷与粤系军阀陈炯明于1920年爆发了粤桂之战。战争开始后,李宗仁率部在山与粤军作战,李宗仁将粤军打得溃不成军,后又一直追击到陈炯明家乡附近的海丰县境内。但由于友军失利,广州市告急,李宗仁奉命撤回肇庆市。在军队撤退至樟木头镇时,李宗仁得知桂系广东省督军莫荣新在广州敲诈了一笔50万元的开拔费后被迫宣布下野,其他各部的桂军都在撤退途中。

当李宗仁部撤退至莲塘口时,被把守的粤军挡住了去路。李宗仁带领全营担任正面主攻人物,冲破天险,开辟了四会市和肇庆的唯一通道,从此名声大噪。

1921年6月,第二次粤桂战争爆发,桂军在作战中接连落败,最后陆荣廷通电下野。李宗仁在撤退途中见桂军大势已去,于是与自己陆小的同学黄绍竑在途中率部进入了六万大山,开始自立门户。

接受改编

李宗仁自立门户后,广西壮族自治区局势混乱,大小将领都在广西占据地盘。李宗仁实力不足又面对粮饷问题,故而接受了粤军陈炯明的改编,其部被编为“粤桂边防军第三路”,李宗仁任司令。随着陈炯明叛变,广西局势再度混乱,李宗仁再度接受北洋政府的改编,被北洋政府任命为桂林市镇守使

1922年5月,李宗仁在玉林市自封为“广西自治军第二路总司令”,总览玉林等七县的一切军政事物。

治理玉林

李宗仁首先对玉林地区的行政进行整顿,他认为县长办事不利大多都是缘于出自当地,人情世故太多。于是,李宗仁按照“五百里之内不得为官”的古制,将各县县长互调。在财政方面,李宗仁保留过去的捐税项目用以养军,不再增加新的捐税,且规定部属不准霸占税收、不准委派税吏、不准截留税款,有效地改善了当地借税收中饱私囊的风气。此外,李宗仁还规定在其辖区内不准流通纸币,一律使用银洋,在当时“军用券”“流通券”不断贬值的情况下对稳定当地金融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广西壮族自治区历来多匪患,玉林市也常有匪患出入,过去执政者常采用“拉匪入伙”的方法,但匪患难以根除。李宗仁转而采取了剿而不抚的方针,如有土匪输诚,只准悔过自新,由家人或邻里作保永不为匪,才可获准为民。李宗仁严厉剿匪使得玉林地区的匪患得到遏制,也受到了当地商绅的欢迎。

这一时期,李宗仁也还是在玉林大肆招兵买马,扩充兵源。此外,李宗仁还成立玉林干部教练所、教导大队对军队进行专业训练。这一时期,他通过养精蓄锐、避免与人直接交锋,为自己建立了巩固的根据地。

统一广西

李黄白联盟

1922年10月,北京政府任陆荣廷为“广西边防军务督办”,次年,陆荣廷又以边防军务督办不便指挥全省为由,向北京政府讨了一个“广西全省善后督办”的都先,进驻南宁市。陆荣廷回到广西之后,下令将李宗仁自创的“广西自治军第二路”番号撤销,改为“广西陆军第五独立旅”,李宗仁出任旅长。李宗仁不愿受其节制,但因实力有限不敢与陆荣廷起冲突,以改头而不换面了之。同年11月,盘踞在桂林北边的沈鸿英企图收编各处自治军,意图收编李宗仁部,但仍被李宗仁拒绝。

孙中山发起讨伐陈炯明的战争后,黄绍竑脱离李宗仁,被孙中山委任为“广西讨贼军总指挥”,出师梧州市。与此同时,李宗仁的同乡白崇禧孙中山的委任前来向黄绍竑求援,二人商议后又找到李宗仁,三人最终达成联盟。黄绍竑佯装脱离李宗仁进驻梧州,与李宗仁的玉林市互称犄角。

1923年秋,李宗仁为响应革命,将自己所部改为“定桂军”,与黄绍竑分别从梧州、玉林出动,夹击陆荣廷所属的陆云高部,最终将陆云高部瓦解。此后,李宗仁与黄绍竑就占领了从贵港市广州市的整条西江,与陆荣廷和沈鸿英两部形势三方对立。同年,李宗仁正式加入中国国民党

平定广西

1924年初,陆荣廷与沈鸿英开战,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借机联合沈鸿英讨伐陆荣廷,并于6月攻占南宁市。而后,三人又组成“定桂讨贼联军”,李宗仁出任总指挥,黄绍竑出任副指挥。“定桂讨贼联军”分三路向陆荣廷发起攻势,消灭了陆荣廷所部2万余人,占据了左、右江至南宁以北四分之三地区,迫使陆荣廷于9月23日通电下野。

11月,孙中山任命李宗仁为广西全省绥靖公署督办,黄绍竑为会办,白崇禧为参谋长。所属军队改编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陆军第一军和第二军,李宗仁与黄绍竑分任军长陆荣廷下野后,广西境内形成了以李宗仁为首的新桂系和以沈鸿英为首的旧桂系相对立。在征讨陆荣廷的战争中,沈鸿英部受损严重,李宗仁与黄绍竑趁机联合粤军陈济棠将沈鸿英部击溃,1925年3月沈鸿英率残部退向广东省,后通电下野。

不久孙中山病逝,滇系军阀唐继尧想要推翻广州革命政府,取而代之,有对广西这一连接云南省和广东的通道有所觊觎,率滇军龙云部五万人进驻广西,与沈鸿英参与联合发动了粤桂战争,并占领桂林市。随后,李宗仁等人通电驱逐唐继尧,至7月李宗仁等人将滇军唐继尧部驱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沈鸿英部也被消灭,沈鸿英被迫流亡香港特别行政区。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基本实现对广西的统一。

北伐战争

编入国民政府

1925年8月,广东国民政府因廖仲恺遇刺案再度陷入混乱,国民政府派出李济深前来与李宗仁等人协商军事合作。经过商谈后,李宗仁决定配合广东政府讨伐陈炯明。在李宗仁部的配合下,广东国民政府西部的威胁被解除,得以全力讨伐陈炯明,并于当年12月结束了讨伐陈炯明之战。

鉴于李宗仁部在讨伐陈炯明战争中的优异表现,广东国民政府对其引起了重视,开始派人对李宗仁等人进行联络和游说。双方在通过白崇禧的接洽后,达成一致将广西壮族自治区归于国民政府的管辖。在1926年召开的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李宗仁被选为候补中央监察委员。随后,李宗仁的广西军队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七军,李宗仁出任军长,黄绍竑为党代表,白崇禧为参谋长。

与此同时,广西新政府也宣布成立。黄绍竑就任广西省务会议主席,下设民政、财政、教育、建设四个厅。不久,广西省会议被广东国民政府改组为广西省政府委员会,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等九人为省政府委员,并增设司法、军事、农工三厅。

转战湘、鄂、赣

1926年7月初,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李宗仁率第七军参加北伐,同第四军陈铭枢张发奎进入湖南省,会同李济深的第四军与第八军唐生智部协同作战,讨伐吴佩孚。率两个旅为总预备队。一时大军云集,大战迫在眉睫。7月4日,第七军的第二路军指挥官胡宗铎、第四军的陈铭枢、张发金师和唐生智部,三路大军同时向吴佩孚发动攻击。于7月11日收复长沙市。随后,双方在汩罗河两岸相持。

8月12日,李宗仁参加了蒋介石在长沙召开的军事会议,讨论北伐第二期作战的战略计划。当时,北洋军阀的三个主要派别分别为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会上,李宗仁竭力主张乘吴佩孚部南北疲于奔命之时,速战速决,分割围歼,直捣武汉。李宗仁的意见也得到了与会人的赞同。

会后,李宗仁率部进攻武汉,领第四、七两军强渡汩罗河、夜袭汀酒桥,成功攻克武昌门户贺胜桥后抵达武昌城下,并于当晚对武昌城发起攻击,但未能攻下。9月3日,北伐军第二次进行攻城作战,仍未能成功攻克武昌。是日晚,蒋介石、加仑、白崇禧、唐生智一行抵达武昌城外余家湾车站,召开前敌高级将领会议,决定由李宗仁担任攻城总指挥。9月5日,李宗仁率部进行第三次攻城,但仍以较大的牺牲而告败。直至10月10日,武昌城被围困月余后因弹尽粮绝而被北伐军攻克。

但李宗仁部在第三次攻城失败后不久便被蒋介石调入江西应对孙传芳的进攻。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连挫若溪、德安、王家铺之强敌,先后歼灭孙传芳部精锐谢鸿勋师和第三方面军的卢香亭部,击溃孙部第五方面军的陈调元部约三师之众。第七军也伤亡过重,死伤达四千以上,元气受损。经过短暂修正后,李宗仁再次率部肃清了江西以北的孙传芳部。后又在第六军程潜的协同下,相继收复九江、南昌市。孙传芳被迫逃回南京。至此,北伐军在湘、鄂、赣、闽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清党”与反蒋

在北伐军取得第一阶段的胜利时,国民政府发生分裂,发生了“中央北迁问题”和“反蒋运动”。中国国民党左派人员主张迁都武汉市,并已提前行动在武汉设立了联系会议,与主张迁都南昌的蒋介石形成对立。蒋介石为了制裁国民党左派,发动“四·一二”政变进行“清党”,李宗仁对此表示支持,并与白崇禧一起参加蒋介石集团的清党“反共”秘密会议,伙同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

上海市“四·一二”政变发生后,李宗仁等人也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发起“清党”的“反共”行动。广西“清党”临时委员会派出大批军警,在南宁市等地大肆搜捕共产党员和革命人士。

随着蒋介石与以汪精卫为首的武汉国民政府矛盾加深,李宗仁与何应钦伙同联合汪精卫一派共同反对蒋介石,最终迫使蒋介石通电下野。

二次北伐

蒋介石下野后,李宗仁又同“西山会议派”控制了9月15日组成的宁、汉、沪合作的“中国国民党中央特别委员会”,使汪精卫通过宁汉合流攫取党政实权的企图落空。汪精卫策动策动唐生智反对特委会,李宗仁趁机发动讨唐战争,乘胜收编了唐生智部,获得了两湖地区的地盘。

1928年1月,蒋介石在与汪精卫达成合作后正式复职,李宗仁被任命为武汉政治分会主席,所属各军编为第四集团军,李宗仁担任总司令。4月,中国国民党下令继续北伐,李宗仁坐镇武汉市并控制两湖,其第四集团军由白崇禧作为前敌总指挥,沿京汉铁路北上。至6月,北伐结束,蒋介石随后进行改组国民政府,李宗仁被任命为国民政府委员、军事参议院院长。

新军阀混战

蒋桂战争

在北伐军事战争结束后,李宗仁通过西征讨唐和二次北伐,不断扩张势力范围,从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到了冀东,兵力扩充到了20万人。李宗仁将第四集团军的总部设在了武汉,对蒋介石已经产生了严重威胁。

1929年3月,李宗仁和蒋介石因争夺湖南省地区而矛盾激化,蒋桂战争爆发。蒋介石重新启用唐生智,瓦解了桂系在平津的势力,又将调停湘事的李济深从广东省骗到了南京,拘留在汤山,拆散了粤桂联盟。3月26日,蒋介石国民政府的名义下令讨伐李宗仁,免去李宗仁的职务,并在次日的中国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开除了李宗仁的党籍。4月,蒋介石收买桂系驻武汉市将领李明瑞、杨腾辉,二人倒戈,蒋介石占领武汉。5月,李宗仁在兵败后通电下野,出走香港特别行政区

中原大战

1929年10月,李宗仁潜回广西壮族自治区,伺机与白崇禧等人东山再起。不久,冯玉祥、阎锡山为反对蒋介石,采取联合军事部署,李宗仁在南宁市成立“护党救国军”响应,并自任总司令。次年,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等联合通电,推举阎锡山为全国陆海军总司令,联合倒蒋,引发中原大战

1930年5月,中原大战爆发,李宗仁率军进入湖南省,占领了衡阳市长沙市岳阳市,其前锋进入湖北境内,但受到蒋介石军队压迫和粤军追击,以至于全军溃败,不得不退回广西。次年5月,反蒋各派成立“中国国民党中央执监委员非常会议”和“国民政府”,李宗仁联合粤系陈济棠反蒋,再次出任第四集团军总司令。

1931年,日本在中国东北地区制造九一八事变,在中国人民团结抗日的呼声下蒋介石再次下野,“非常会议”结束。李宗仁被恢复党籍,并在中国国民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举为中央监察委员。12月29日,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决议,在广州市设立国民党中央党部西南执行部和国民政府西南政务委员会,李宗仁与陈济棠分掌实权。此后的几年里,李宗仁对广西壮族自治区进行了军事扩充,并推行“自治、自卫、自给”的三自政策,是广西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抗日战争

主张抗日

1935年4月,李宗仁被国民政府授予陆军一级上将军衔,11月又当选为国民党五届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1936年,随着日本中原地区华北地区的进一步入侵,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受到声讨。6月,李宗仁、陈济棠发动反蒋事变,成立抗日救国军第一军团。陈济棠出任总司令,李宗仁任副司令,后出兵湖南省,要求北上抗日。

在蒋介石对陈济棠的分化下,反蒋事变迅速失败,南政务委员会和西南执行部被撤销。李宗仁与白崇禧被蒋介石的大军围困,李宗仁与白崇禧试图再次组织抗日反蒋政府。在全国人民一致反对内战的呼声下,蒋桂冲突最终和平解决。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李宗仁被任命为抗日战争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驻扎徐州市,负责指挥津浦线防御战,其辖区包括山东省全省和长江以北江苏省、安徽两省大部。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日军为迅速打通津浦线,在津浦线南段以第十三师团从滁州市北上;在津浦线北段以第十师团沿济南市南下;日本陆军第五师团则沿胶济铁路东进,与海军会师青岛市,转而南下。

李宗仁见日军兵分三路向徐州夹攻,认为自己的军队难以与日军正面相抗,于是与日军展开阵地战。李宗仁调庞炳勋军团与张自忠第五十九军在临沂与日军板垣激战五昼夜,打破了该师团与矶谷师团会师台儿庄区的计划。

血战台儿庄

1938年3月23日,矶谷师团自峰县循津浦线临枣支线而下,直扑台儿庄,意图一举攻下徐州市。李宗仁探明日军的意图后,认为日军骄傲狂妄急于打通津浦线,于是以“固守台儿庄及运河一线,诱敌来犯,断敌后路,相机实施反包围,聚歼日军”的作战方针。在布阵方面,李宗仁先以孙连仲的第二集团军的第二十七、三十师在运河线及台儿庄以西布防;以第三十一师主力固守台儿庄,以一部与台儿庄东西两侧作为支援。又以第二十军团集中于向城、洪山镇一线,以阻击背面的日军,并伺机让开津浦陆正面,以将日军主力引诱入台儿庄区,然后南下袭击日军的侧背。

3月24日,日军第十师团在飞机大炮的配合下对台儿庄进行猛攻。第三十一师在李宗仁的指挥下以灵活战术与日军周旋,于27日将日军主力吸引于台儿庄附近。李宗仁见时机成熟,下令第二十军团以一部监视正面日军,主力迅速南下对台儿庄的日军进行围歼。次日,日军发动更加猛烈的进攻,李宗仁下令部队拼死抵抗。3月31日,先前被李宗仁围困在临沂的日军第五师团企图驰援台儿庄,但被汤恩伯部所阻。

汤恩伯的配合下,李宗仁于4月指挥守军全线进攻,内外夹击台儿庄区附近的日军。经激战至7日凌晨,歼灭日军第十师团大部和日本陆军第五师团一部,日军残部窜往峄县台儿庄大捷结束,李宗仁部毙伤日军二万余人,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来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次胜利。

此后,李宗仁还率部参加了武汉会战及鄂北、豫南诸战役,并在桐柏山、大洪山创立了游击基地。

内战期间

参加竞选

抗日战争胜利后,李宗仁被任命为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北平行营主任。1946年9月,改称为国民政府北平行辕主任。虽然李宗仁支持蒋介石发动全面抗战,但二人之间仍然存在矛盾。

1948年3月,李宗仁决定参加“行宪国大”副总统竞选,期间,蒋介石暗中大力支持孙科登台以反对李宗仁。然而李宗仁以退为进,声称要退出大选,引发舆论。蒋介石被迫对李宗仁竞选总统表示支持。4月29日,李宗仁以微弱优势胜出,当选为中华民国副总统。

民国代总统

随着解放军接连取得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的胜利,中国国民党主力军丧失。美国策动“和平”谈判,企图以李宗仁代替蒋介石主持同共产党和谈。为逼迫蒋介石下台,1948年12月白崇禧电蒋主张恢复同共产党谈判。次年1月,蒋介石宣布“引退”,李宗仁成为代总统,代行总统职权,李宗仁对于“代”总统的用语也颇为不满,但因实权仍旧掌握在国民党总裁蒋介石手中,李宗仁也只得屈服。4月1日,李宗仁派出以张治中为首席代表,邵力子、黄绍竑李蒸章士钊、刘斐为代表的和谈代表团到北平市,李宗仁企图与共产党“隔江而治”。

面对共产党方面的条件,李宗仁最后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上签字。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23日,南京解放。5月8日,李宗仁飞往广州市,声称要“乱到底”,企图再次组织粤桂联盟、抗蒋“反共”。7月,蒋介石成立“非常委员会”作为中国国民党最高决策机关,瓦解了李宗仁粤桂联盟计划,二人关系更加紧张。10月,广州解放,李宗仁拒绝了蒋介石参加“劝进”的邀约,以出巡为名离开重庆市。11月20日,李宗仁飞往香港特别行政区。12月5日,李宗仁为争取援助而飞往美国。1950年3月1日,蒋介石在台北市复职,李宗仁被迫长期留居纽约城郊。

晚年生活

1954年3月10日,台北“第一届国民大会第二次会议”罢免了李宗仁副总统一职。

1955年,李宗仁在美国公开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建议》,主张国共两党再次和谈,反对“台湾托管”“台湾独立”。1960年,李宗仁写信给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希望他能够转变对中国的态度,并能够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1962年,李宗仁撰文,道西藏自治区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谴责尼赫鲁政府的侵略行为以及美国的反华活动。并于次年,李宗仁完成了《回忆录》的创作。

自1956年4月起,李宗仁前后五次派程思远到北京拜访周恩来,为其回国而谋划。1965年7月20日,李宗仁携夫人郭德洁冲破中国国民党特务的暗杀回到中国。1969年1月30日,李宗仁在北京病逝,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

主要作品

参考资料:

家族成员

人物评价

台湾学者谢康认为李宗仁:其为人忠厚诚实,谦虚而能容人,休休然有君子长者之风。所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各领袖中能久居首席。而无人能与之争,非才识学问能力不及他,而是因为他的德望为众人所佩服的原故。

新桂系首脑之一黄绍竑对李宗仁评价:尤其使我们念念不忘的,乃是李德邻的仁厚坦白,公正诚恳,不念以往之瑕疵,力求事后之改进。

台儿庄大捷军令部次长徐永昌在日记中记道:李德邻住抗争到底,.....气势不可一世,亦奇人也。

人物争议

加入同盟会

关于李宗仁加入同盟会一事,史学家持有不同意见。有人认为李宗仁的回忆不可信,原因是国民党元老冯自由在《同盟会籍国民党第六届中委之检讨》一文中所列辛亥革命前参加同盟会的国民党六届中央执行委员人员名单中没有李宗仁的名字,其次一些参加广西同盟会活动的人在回忆录中也未提及李宗仁加入同盟会一事。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荣维木认为该事具有一定可信度,原因为当时同盟会尚处于秘密状态,发展会员应当比较隐蔽;同时李宗仁并非中央嫡系,与冯自由关系也并不亲密,或许存在不了解情况和不讲实话的可能性。

人物故事

结识徐悲鸿

1935年,徐悲鸿人生落入低谷,家庭出现危机,加上拒绝为蒋介石画像,遭到南京政府的冷遇。此时是李宗仁邀请他到广西壮族自治区办画展,并聘任广西省政府顾问。徐悲鸿在广西期间,创作出《漓江烟雨》《逆风》《晨曲》《九歌图》等多部左派。每逢徐悲鸿举行活动,身在广西的李宗仁都会亲自去参加,并且为他在阳朔镇县城购买了一座庭院。二人也几次结下深厚的友谊。

1939年春徐悲鸿在南洋募集抗战救国金时首先致信给李宗仁,将举行画展所募国币三万金以献国家,并指定以半数捐与广西第五路军阵亡将士遗孤。

后世纪念

周恩来亲自参加了1969年2月1日在北京八宝山公墓礼堂举行的李宗仁遗体告别仪式,他在仪式上对李宗仁的逝世表示了深切的哀悼,对李宗仁人生的最后一封书信表示十分称赞,他说:“李宗仁先生临终前写的这封信,是一个‘历史文件’。”

李宗仁故居位于临桂区两江镇,坐落于马鞍山下的村庄中。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李家住宅曾遭焚毁。1907年,李宗仁祖父李如玺在废墟上重建新宅,并取名“安乐第”,寓意子孙后代安居乐业。

1921年,李宗仁与旧桂系决裂,将所部改称为“广西自治军第二军”,自任司令。李宗仁的广西壮族自治区老家人得知后,在“安乐第”旁建造“将军第”。此后,“将军第”成了李家成员的起居室,“安乐第”则给佣人们居住。1989年,李宗仁故居正式对外开放。

李宗仁史料馆坐落在运河北岸、月河西岸,原火车站遗址上,与台儿庄大战纪念馆隔河相望,为造型独特的哥特式建筑。三面环水,碧波荡漾,绿树成荫,环境优雅,为当地的一大旅游景点。全面介绍了李宗仁先生的一生,特别是挥师抗战御倭和回归祖国前后的爱国壮举。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程思远先生题写了馆名。李宗仁史料馆共分5个展厅和1个影视厅,以李宗仁先生一生“青春戎马,晚节黄花”和他指挥的著名台儿庄大捷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为主线,以大量翔实、珍贵的历史资料、百余件极其宝贵的李宗仁先生的遗物、原始影视录像,全面展示了李宗仁先生曲折的爱国人生。

影视形象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