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昉 :原户部侍郎

更新时间:2024-09-20 19:09

李宗(1779-1846),字芝龄,江苏山阳人。他是清代大臣和川军将领。嘉庆七年,他以一甲二名的成绩考中进士,后授编修,典陕甘乡试。他历任督贵州省学政、侍读学士、督浙江省学政、詹事、内阁学士等职务。爱新觉罗·旻宁元年,他被任命为礼部侍郎,次年又典会试和江西省乡试,并留学政。

人物简介

李宗昉(1779—1846)字芝龄,江苏山阳人。嘉庆七年一甲二名进士,授编修,典陕甘乡试。大考二等,赞善。督贵州学政,累迁侍读学士,督浙江学政。历詹事、大学士

道光元年,授礼部侍郎。次年,典会试,又典江西乡试,留学政。值大水,岁饥,与巡抚筹赈务,多所全活。调户部侍郎。初,宗昉督学贵州省时,巡抚议丈全省田为增赋计,民情惶骇,会檄学官徵集图书,得御史包承奏疏,爱新觉罗·弘历初,学政邹一桂请丈田,而承祚奏驳之,极言黔中山多平地少,民每虚占不毛之地,胥吏高下其手,以丈高下不可准之田,赋未必增,民受其害。部议停止,宗昉持以示巡抚曰:“此事学臣尝奏之,被驳。今必解其所驳乃可。”巡抚亦悟,事得寝。至是,官户部,署巡抚完颜麟庆因复奏上其事,部援故事详覆之,乃定议不行。历工部、吏部侍郎,兼管国子监、顺天府尹事。自七年至十年,典顺天乡试二,会试一,浙江省乡试一,得士称盛。擢左都御史礼部尚书。二十四年,以疾乞休。二十六年,卒,依例赐恤。

著述与为

李宗昉一生,以任学官和太子属官居多,又先后出任礼部、工部、户部、吏部、兵部和都察院左都御史等衔,足迹至顺天、贵州省、浙江、江西省等地,学识渊博,且又办事勤慎,著述颇丰,以“闻妙香室”为斋名,刊有《闻妙香室诗集》十二卷,《闻妙香室文集》十九卷,《经进集》五卷、词一卷,又以贵州学官任内见闻作《黔记》,惜多未存世。

从见存的李宗昉遗著中,可以看出他十分热心山阳地方文献的刊刻与传 播,同时也显示他在金石学、诗文等方面都有极深的造诣。

嘉庆二十四年,李宗昉在浙江省任学政期间,曾校刻吴玉搢所撰之《金石存》十五卷。他在《校刻金石存序》文中自述钻研金石学的情况:“宗昉尝阅扬州市所刻赵姓(明诚)《金石录》采长洲何氏()、杭州市丁氏(丙)校勘本,又搜辑诸家增附案语,颇为详核,窃心慕焉。……壮游京师及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来往豫燕赵吴楚间,遇古碑拓,时时访求,置之。暨官国子祭酒,太学石鼓,手拓其文,与大兴翁氏(方纲)所得略同,虽于金石之学,未尝窥其涯,而辄思有所发明……”

在《序》中,他对金石学发表了独到的见解:“夫文言文赖金石以久远,而金石又以久而销,其幸而存者,不贵存目,而贵存文”,据此观点,他客观的评价了以往著录的优劣:“欧(阳修),赵(明诚)书文不备载,读者每以无所考览为憾。至洪氏(迈)《隶释》、《隶续》始录全文,薛氏(尚幼)《钟鼎彝器疑识》及明陶氏(宗仪)《古刻丛钞》、都氏(穆)《金薤琳琅》,原文亦具。然洪氏止载隶书,薛备篆文,而原委不详。陶、都摭拾佚文,首尾完备。陶仅七十一种,都更少于陶,爱博者病未广焉”。

李宗昉极力称赞推崇吴玉搢在金石学研究方面的求索精神和《金石存》的成就:“吾根生果夫吴先生绩学好古,究心六书,通文言文递变之由,文字相生之故,形声既明,训斯定,用以考辨经义,纠缪正讹,了发指掌。尝南浮大江,求往古秘奥,穷冬匹走塞上,登居庸关,考山川险夷,徘徊丛莽落日中,竟日不得食,搜其碑刻而还,以时访隐居士,就戍卒野老,询古遗逸垂数十年不休,尝辑前代遗刻,疏年月,具全文加以考证,成书十五卷,名日《金石存》,既博且精,有功于后学甚巨。……先生精篆隶古文,合异同之迹,析传流之变,穷究原委,益求精确,以至古人官阀世次,与夫岁月,舆地,无不详核得实,抉摘无遗。”

李宗昉校刊《金石存》十分认真,他自述刊刻的过程道:“近视学两浙,得李观察(调元)粤东所刊先生是书,见其字画伪缺失至三十余碑,为之慨然。适汪(廷珍)宗伯师来书,缄是书见示,委以校对之役,又得海宁州许生梿读书稽古,搜讨克勤,因各出所藏庋,比对商,授诸,间附己意,以厕各条之末,虽撮壤导涓,未能有所裨益,以较何、丁之校赵姓本,则后之览者或有取焉。”

丁晏辑枚乘(前200-141)遗文为《枚叔集》,又辑陈琳(158-217)遗文为《陈孔璋集》,李宗昉作《枚陈集合刻序》,称颂合集之刻“诚艺苑之功臣,词林之册府也”。他认为:“淮郡地连楚豫,代产骏雄,枚乘《七发》,誉重选楼。孔璋《千里》,文推典论,实词翰先声,为里生色”,因此他主张对先贤的著述,要广采博征,不满足仅得之佳作,所谓“尺璧之珍,不如伐山而得太璞也。一之味,不如列鼎而享太牢也”。

李宗昉又为丁晏所辑之《山阳诗征》刊刻作序。据序文,他在刊刻吴玉搢《金石存》之后,又求其所选《山阳耆旧诗》,“虽获法梧门祭酒钞本而伪误太甚,先生原稿不可得见,为怅怏者久之。”他认为丁晏所辑之《山阳诗征》:“因吴旧本多所增加,诗话事实详为记载,或以诗存人,或以人存诗,于是,吾邑之诗十得其九,而作诗者之生平梗概,亦藉是以传,此其搜讨之勤,援引之博,用心之苦,可谓斐然有述作之志者矣。”

宗昉为人正直,为官尽职办实事,而不沽名钓誉。病危时僚属来看望他,仍一一询问部务,而不语及个人私事,他的薪俸用以赡养双亲和少弟之外,还帮助族人,对能读书者加意培养。对门生弟子,不吝钱财,倾囊助之。培养的人才不可胜计。他去世后,弟子鼎琛夏鼐表达了对他的敬仰怀念:

淮之水兮弥弥,钟毓名贤兮一其。觥文端(指汪廷珍——煽者)兮无与比,公起卓然兮独媲美。科名仕宦兮如一轧,各有不朽兮照青史。南郭姓之南有高梁②兮十五里,奠幽宫兮封峙。世世万子孙兮永绳此。

研究书目

清史稿》:李宗昉,字芝龄,出生于江苏省淮安区爱新觉罗·颙琰七年,他以一甲二名进士的身份及第,随后被任命为编修,并负责陕甘乡试的主考。在大考中成绩优异,被提升为赞善。后来,他担任贵州学政,多次升迁后成为侍读学士,并督导浙江省学政。他曾担任詹事和内阁学士爱新觉罗·旻宁元年,他被授予礼部侍郎的职位。第二年,他主持会试,并再次担任江西省乡试的主考,同时兼任学政。当时正值大水灾荒,他与巡抚共同筹划赈灾事务,救助了许多受灾民众。后来,他调任户部侍郎

早先,在李宗昉督导贵州学政期间,巡抚提议全面丈量全省的田地以增加赋税,此举引起了民众的恐慌。恰巧,李宗昉收到了御史包承祚的奏疏。该奏疏指出,乾隆初年,学政邹一桂曾提议丈量田地,但包承祚对此进行了反驳,强调黔中山区多而平地少,百姓常常虚报不毛之地,官吏借此上下其手。由于地形复杂,丈量难以准确进行,结果可能是赋税没有增加,而百姓却遭受了损害。最终,朝廷决定停止这一计划。李宗昉将这些情况展示给巡抚,并表示必须解决之前的反对意见才能继续。巡抚也意识到了问题,于是此事被搁置。此时,李宗昉在户部任职,代理巡抚完颜麟庆再次上奏提及此事,相关部门根据旧例详细复查,最终决定不执行这一政策。

李宗昉还曾先后在工部和吏部担任侍郎,并兼任国子监和顺天府尹的职务。从嘉庆七年到十年,他两次主持顺天乡试,一次主持会试,一次主持浙江省乡试,选拔了许多优秀人才,受到广泛赞誉。后来,他升任左都御史礼部尚书爱新觉罗·旻宁二十四年,他因病请求退休。道光二十六年,他去世,按照例规得到了朝廷的抚恤。

参考文献: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