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山村 :中国山西省吕梁市临县碛口镇辖村

更新时间:2024-09-21 03:28

李家山村位于临县碛口镇南五华里处,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被誉为北方黄土高原的“小布达拉宫”,成为画家吴冠中一生的三大发现之一,被称之为“世外桃源”,诗人欧阳江河称之为“地上长出来的建筑”。

李家山村所处地区位于黄河中游山西省西部、晋西边缘,地貌类型以黄土丘陵为主,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2019年,李家山村加快旅游产业开发,村民以古村旧居作为资产,与企业合作,签订合作协议的旧居8院、18户村民收入达125万余元。

2008年,李家山村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17年,李家山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019年,李家山被确定为山西全省旅游扶贫示范村,成为吕梁市旅游扶贫的重点村。

历史沿革

临县碛口镇李家山村—著名画家吴冠中一生的三大发现之一。位于口古镇南3公里处,隐于大山深处,空灵幽雅。

相传最早因有李姓人家在此开荒落户,故名李家山。后有山东省河南省逃荒的人来此定居。现在村里以张、何、李、齐姓氏人家居多。

李家山村民李全科先生讲,李家山李姓人家最早是从史店村西堡迁上山的。李全科(1930年生)小时候在清明节时,还跟父辈在史店扫墓扫墓。

李家山蓄水池上现存有“例赠修职郎吏部侯选司训……暨元配例赠儒人李太君……”墓碑。碑的背面有清乾隆四十一年三月,所记载的“李氏世系图”。上书李氏“祖籍山西平阳府曲沃县民籍西南乡中史店人,后於时世嘉靖间(公元1522—1566年)迁囗囗李家山……”。

清光绪曲沃县志记载:李家山村属驿桥里;李家山12户,男19丁,女10口,小2口;民国十七年曲沃县志记载:李家山属史店村。八十年代李家山自成一行政村。2000年李家山45户,153口人,耕地46.57公顷,人均收入1713元。

光绪三年、二十六年两次大旱灾,李家山村民饿的吃柿树叶子。一些人饿死了,一些人逃荒去了河南省。老辈人流传说:“光绪三年旱的宽,秋不收,麦不安”。

李家山历史上只有村西一砖城门。城门外面上书“凝爽”,城门里面上书“聚秀”。城门现仍保存完好。现村里建学校的地方,过去建有关帝庙。庙院内北有大殿,南有戏台。西城门外过去有三孔窑洞,内塑有菩萨、土地等神像。

李家山上,依山岭地形,有东、西“莲花台”,“牛咀岭”、“老虎头”、“蝎子疙瘩”。在“老虎头”北面有“堡子城”,旧址尚有土墙存在。

李家山村西部半山上叫“塔坡”的地方,过去建有七层塔,即曲沃县有名的“无影塔”。相传,塔内有镇塔之宝金锅、金鸡,后被南蛮子盗走。六十年代塔被拆毁,塔座下有石板、石盘。石盘呈长方形,太阳光下盘内显金色,石盘拉回村后丢失了。

1938年,李家山上住有中国国民党部队的伤兵和一个担架排。当年农历四月二十一日,日军从侯马牛村出发,过东阳呈,然后上了李家山。日军残暴地刺死了16个伤兵,并放火烧死了躲在窑洞里的全部担架排的人,枪杀了几十个村里和上山避难的人。日军在山上驻了三天,后被国民党部队击退。

1947年侯马二次解放后,于1948年各村派驻了土地改革工作队。李家山的工作队员是张少村的董霭民。

李家山村党支部、村委会,在党的富民政策的指引下,在稳定土地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结合地多人少的实际,发挥山区优势,以种植为主,积极发展粮食生产,种菜、植树、养鸡、养羊,鼓励村民小枣接大枣,并整修道路,方便山上山下交通往来,使村民不断增加收入,生活逐年改善。

社会

建筑风格

《李氏宗谱簿》载:“始祖李端,明成化年间(1465——1487),由临县下西坡村迁往临县招贤都三甲李家山村。”

李家山村房屋

李氏家族经世代繁衍,到清中叶已成大户。时值碛口商阜繁荣,李家也插足于商业。据(家谱)与口碑资料佐证,时李家山有东西两大财主,东财主李登祥,人称祥财主,在碛口开的“德合店”、“万盛永”;西财主李德峰,在碛口开的“三和厚”。此两家财路亨通、日进斗银,在碛口可以与西湾村陈氏比富。

有了钱,就逐渐开始大动土木。他们请来风水先生观看,见李家山村有两条向南流的小沟,在村南汇合,注入黄河,两沟之间的山,形似凤凰头,左右两山则是风翼了。这个四面环山的地形,风水先生连连说好:“此屯系艮龙庚向,东山月出中格穴也,毋逶迤者恐丑寅气入也,富而且贵龙之应……”(载家谱

东财主家在凤身上修建,西财主家在凤的右翼上修建,凤的左翼依然是旧村。东西财主好象在暗暗较量,在几百米约40度的高山坡上,精心设计,精心施工,依山就势,高下叠置,从沟到顶,多达九层,其造型不同,风格殊异。

李家山村的建筑均以水磨砖对缝砌筑,砖、木、石雕及精美匾额比比皆是。建筑形式多以砖拱顶窑洞)明柱厦檐四合院为主,且依山坐楼。侧房、马棚多为一泼水和双泼水硬山顶瓦房。街道高高低低,用条石砌棱,用块石铺面。水路布局合理,沟心卷洞,送出村外。

现在李家山村大大小小有百十来院,400多孔(间)住舍,居住着220多户人家,760多口人。西面清代建筑群,多为李姓居住,虽有一些破破烂烂,却还基本保存完好。凤的左翼沟里,依然还称旧村或小村,住着陈、崔两姓人家,他们说在李姓迁来之前,这儿叫陈家湾。

小村和大村相比,建筑风格完全是两个天地。小村至今还有人住着“一柱香”独门独窗土窑洞,有人说他们还是过着原始穴居生活,那就住房而言,一点儿也不是夸张。另外村子里多以土窑接口子,石拱窑洞,砖瓦建筑是很少见的。

李家山村民居的形态在八种以上,这些无论豪华的清代建筑群,还是穴居生活的土窑洞,无不附着华族的灵魂,它确系民族的东西。正如专家们说,这儿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它蕴藏着黄土民情风俗和丰厚的黄河文化。

各界关注

李家山村

李家山在碛口镇南山,距碛口不足十华里。渡过湫水河,有两条通道,一条是从河南坪顺着简易公路往上爬,沿途可以远眺吼声如雷的黄河大同碛;一条是顺着黄河畔,从叫麒麟滩的河滩往下走,如有雅兴,还可亲临碛下,观赏那汹涌澎湃,咆哮如雷的二碛气魄,这才使你真正领略到黄河精神,也就是华族的顽强拼搏精神。

这些年来,有多少海内外知名人士,不避艰险,步履到李家山采风,一个个都留下美好的影响,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我国现代最著名的大画家吴冠中先生于1989年10月赴李家山后,写道:“我在山西省有一个重要发现——临县碛口李家山村。这里从外面看像一座荒凉的汉墓,一进去是很古老很讲究的窑洞,古村相对封闭,像与世隔绝的桃花源。这样的村庄,这样的房子,走遍全世界都难再找到!”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全国著名国画家刘文西西安美术学院副院长、全国著名山水画家戴希斌,于2000年5月,带领黄土派采风团到碛口镇采风。刘文西身体胖,肚子大,整整三个小时才爬上李家山村,当山村展现在眼前时,他惊叹不已地说:“太好了!我在陕北地区跑了三十年,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好的地方,独特的土地,形成独特的人文景观,特别是那四合院窑洞,在全世界也是独一无二的。”戴希斌教授更是如获至宝,他对同行者说:“我们黄土派作画,就是要画出黄土高原的特色,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这里的民居,才真正是我们要寻找的创作源泉。”清华大学教授、全国著名古建筑学家陈志华先生看了李家山后说:“你们真有运气,你们的祖先给你们留下这样宝贵的遗产,是无法用金钱估量的,是走遍全世界也再找不到的,是独有的一份。人们不看你们的高楼大厦,就是要看你们依山就势,风格殊异的窑洞式明柱厦檐高圪台。”

是的,开发这儿旅游资源的呼声,犹如二碛在咆哮。整个包括李家山村在内的碛口旅游风景区的开发,已引起省、地、县各级领导的重视,在为时不远的时候,李家山等景点,会以特有的风姿,展现在世人面前。

旅游

景点

黄河大同碛

没见黄河大同碛,就不知它汹涌膨湃的魂韵和咆哮如雷的气魄。没见黄土高原,就不知它深远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自然景观。碛口李家山、陈家等处,是一个天然的黄土公园,这里集聚了黄土高原所有的特色,瞧一斑可知全貌。

吴冠中在李家山等地看了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说那支离破碎的黄土山峁,酷似沉睡着的雄虎,后采他创作了《群虎图》,是他的得意之作,拍卖价应在数百万元以上。

“黄土公园”是省旅游局建议开创的碛口风景名胜区景点之一。从景点要集中的观点看,碛口南山真的是最佳的园地。

风景区

风景区先从“西石崖”说起。西石崖是湫水河冲刷的杰作,它高达几百米,悬崖绝壁,乱石飞空,在山巅上,顶着一层黄土帽,整个断层各种地质结构都裸露在外。我们顺着蛇形石坡往上爬,出现了一个小村庄,犹如天上人家,这就是陈家塬。当走到靠李家山的地方,在千沟万壑中突然出现约有百十多亩的一块平地,词典解释为“塬”,当地人也称为“塬”,是黄土公园的又一景观。

沟沟峁峁,山山梁梁,都纪录着岁月的苍桑。近些年来村民们在沟沟岔岔打坝堰,山山峁峁修梯田,做到土不下山,水不出沟。这一幅幅的雕塑作品,一幕幕的银屏画面,都是村民们辛勤劳动的杰作,汗水浇溉的果实。

红枣林

满山遍野红枣林,这又是黄土公园里的一大景观。盆口粗的枣树,苍劲浑雄,扭腰舞枝;新栽培的嫩苗,枝繁叶茂,竟相斗艳。笔者曾写过五言绝句一首:“枣园红艳艳,神女舞跹,远客游其境,顿疑亦成仙。”确实,你在农历“白露”过后来这儿游览,满山红彤彤,遍野香喷喷,好客的枣农一定会引你到枣林里品尝各种品牌的鲜枣。他们会说:“这是新嫁接梨枣,脆吗?”,“这是新引进的骏枣,甜吗?”还有赞皇大枣黄河大姆枣、冠枣、虎枣、牛心垂,使你看得眼花,吃得嘴馋。

枣收季节是枣农最欢欣的日子,他们在入村处搭起彩门,上书醒目的楹联:

大枣圣地迎来四海游客

黄土公园结识五州宾朋

文化

传说

李家山村人能演会唱懂五音,不知在什么时候起,就闻名遐迩。传说清代未年,西财主家出了个活跃人物,名叫李建奎。他在碛口做生意觉得太没意思,就在一年冬天回村成立起一班戏,那时候初兴“坤角”(女演员),他就在东路请了一名女旦角,并请师傅,招娃娃,昼夜排戏。

古语云:“开窑领戏,先捉子弟。”经过一冬的排练,戏倒是演红了,出州过县倍受欢迎,就是没二年,一份家产踢踏了个精光。李建奎穷了,村里却培养了一大批文艺人才,大人小孩在劳动之余,都能唱几句山西梆子,“哪依呀哈哈……”响彻山谷。

抗日战争

远不追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李家山剧团演出的革命现代戏,真的闻名遐迩,他们的足迹走遍晋陕解放区,他们传播的革命火种,燃遍全中国。据说中阳县城解放后,战场还未打扫,李家山剧团就进去演出。群众看了新戏后,激动不已,不少青年小伙子自愿报名参军,形成了“妻送夫”,“父送子”的参军热潮。

演出

他们演出的现代戏有《王贵与李香香》、《赤叶河》、《万象楼》、《牛永贵挂花》、《刘巧儿告状》、《刘胡兰》、《二溜子偷鸡》等。

最著名的演员是李书效,他们演出的《赤叶河》,曾受晋绥边区的嘉奖。还有剧中人王贵与香香、崔二爷等,人们都忘却了他们的真实姓名,成为流传于世的艺名。

解放后,他们又排了几本晋剧。土师家一上台,人们按其职业,送了亲切的艺名,诸如辘辘旦、饼子红、马杓黑、绒毛红等。

“家有梧桐树,招得凤凰来”,李家山村的剧团,就是根深叶茂的梧桐树,它散发着泥土的芳香,它诱惑着少女的心灵。在那政府号召解放妇女的浪潮中,不知有多少芳龄妙女期望自己当一名演员,表现自我。李家山村的小伙子一个个都很精明,他们耍出浑身解数,择其身段苗条,脸蛋俊俏,嗓门甜亮的姑娘作偶,互帮互学同台演出。

古语云:“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婆惹亲女好看。”真的在碛口集会上,李家山的闺女就如鹤立鸡群,无怪乎人们说,“李家山的女子,白家山的汉,招贤镇的瓷器,南沟里的炭”。

如今,剧团解散了,鼓房又时兴起来,每逢婚丧嫁娶,李家山的鼓乐队都要请去凑凑热闹,他们吹拉弹唱,都带着浓郁的乡土气息,本地人喜闻乐见,百看不厌;外乡人处处新奇,拍手叫绝,有时他们即兴给你唱几段秧歌,更使你觉得妙趣横生,不亦乐乎!

参考资料

大河论坛·黄河峰会|山西吕梁临县:走遍全世界,难找李家山 .新黄河客户端.2024-03-14

历史沿革.临县人民政府.2024-03-14

乡村旅游照亮群众幸福之路——临县碛口镇李家山村发展乡村旅游工作纪实.黄河新闻网吕梁频道.2024-03-14

自然地理_临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临县人民政府.2024-03-14

小众景点---碛口古镇、李家山村.小众景点.2021-06-08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