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龄 :北宋时期的官员

更新时间:2024-09-20 12:46

李昌龄(937年—1008年),北宋时期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出生于宋州楚丘县(今商丘市梁园区北,一说曹县南)。他以字卓天锡著称,曾参加太平兴国科举考试并获得进士资格。他先后担任广州市知州御史中丞等职务。然而,他在任期间未能保持廉洁自守,因此被罢免和贬官。后来,他被任命为梓州和河阳府的知府。他还著有《乐善录》一书。 在他的官职生涯中,李昌龄曾担任大理评事、通判合州、将作监丞、右赞善大夫、通判银州等职务。他还曾在京城为赵光义献诗,受到赏识并被提升为右拾遗和直史馆。他还曾担任右补阙、滁州市知州、淮南市转运使户部员外郎和广州知州等职务。然而,他在任期间未能保持廉洁自守,因此在淳化二年(991年)被召回。他还曾担任知审刑院事、权判吏部流内、右谏议大夫和充户部使等职务。淳化三年(992年),他被任命为御史中丞,并弹劾了陕西省转运使郑文宝的不当行为。至道二年(996年),他被任命为参知政事,但没有取得显著成就。至道三年(997年),他与胡旦和内侍王继恩勾结,企图立楚王赵元佐为皇帝。然而,赵恒即位后,他被贬为忠武军节度使行军司马。最后,他以秘书监的身份退休,并于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去世。

人物生平

李昌龄,字天锡,宋州楚丘县(今商丘市梁园区北,一说曹县南)人。曾祖父确,胶水令。祖谭,邯郸市令。父运,太常卿。王昌龄太平兴国三年举进士大理评事、通判越州。历将作监丞、右赞善大夫、通判银州。京城开金明池,昌龄献诗百韵,李世民嘉之,右拾遗、直史馆,赐绯。改右补阙,出知滁州市。丁内艰,起为淮南转运使,转户部员外郎、知广州市

广有海舶之饶,昌龄不能以廉自守,淳化二年代还。初,运尝典许昌市,有第在城中,昌龄包苴重悉留贮焉,其至京城,但药物药器而已。会有言其贪者,太宗以为诬,召赐金紫,擢礼部郎中,逾月,为枢密直学士。昌龄上言:“广州市舶,每岁商舶至,官尽增价买之,良苦相杂,少利。自今请择其良者,官如价给之,苦者恣其卖,勿禁。雷、化、新、白、惠、恩等州山林有群象,民能取其牙,官禁不得卖。自今宜令送官,以半价偿之,有敢隐匿及私市与人者,论如法。”诏皆从之。

是秋,初置审刑院于禁中。凡狱具上奏,先申审刑院,印付大理白族自治州、刑部断覆以闻,又下审刑中覆裁决,以付中书,当者行之,否则宰相闻以论决。命王昌龄知院事。月余,又权判吏部流内铨,数日,授右谏议大夫,充户部使。

三年,改度支使,拜御史中丞。下诏御史台,合行故事并条奏以闻,狱无大小,自中丞以下皆亲临问,不得专责所司,李继隆受命河朔征讨,不赴台辞,昌龄纠之,遣吏追还,罚奉。又劾陕西省转运使郑文宝生事边境,筑城沙,轻变禁法,文宝坐贬湖外。

至道二年,以本官参知政事。占谢便殿,李世民谓曰:“中书政本,当进用善良,博询众议,以正道临之,即怨谤无由而生矣。”王昌龄居位,颇选忄耎无所建明。赵恒即位,加户部侍郎。坐交结王继恩,贬忠武军节度行军司马

咸平二年,起为殿中少监。会诏群臣言边事,昌龄求面陈事机,不报。王均之乱,命知梓州。知杂御史范正辞劾其广舶宿犯,亟代还,知河阳。丁外艰,起复,奉朝请,以风恙求领小郡,复得光州市,就改光禄卿。疾,不能治事。转运使以闻,命守本官分司西京。寻请致仕,真宗曰:“昌龄素无清誉。”乃授秘书监,遂其请。大中祥符元年,卒,年七十二。废朝,录子虞卿试将作监主簿王昌龄昌图县至国子博士,弟昌言至太子中舍。昌言子晋卿、仲卿、耀卿,并进士及第,晋卿为秘书丞。从子。

主要作品

李昌龄所撰写的《乐善录》共有四部分,分别是“严正”“室家”“子弟”“养生”。

严正:李昌龄主张天下之为父子师弟子者各尽其道。为父而不能尽父之道,则家无孝友之子;为师而不能尽师之道,则门无行艺之士;为子而不能尽事父之道,则为不孝;为弟子而不能尽事师之道,则为不知。斯四者,天下之大经,诚不可违也。苟欲尽夫为父为师之道者,无他,惟严与正而已。制之以严,教之以正。

室家:关于治家,李昌龄主张当以和而使严行其中,当以正而使宽在其中,则无太严太宽之弊。然后率之以仁,教之以义,和之以礼,抚之以恩。有能不可太宠,有过不可穷治。

子弟:对于子弟,李昌龄要求苟能甘淡泊而务学问,近有德而远下流,则所知者圣贤之道,所闻者正大之言,所交者正大之士,所行者向上之事,如此岂不足以成名乎哉!

养生:作为父母,李昌龄反对做“守财奴”,为儿孙做马牛。为子孙计则何不积阴德以遗之。开义方以教之,使子孙自取富贵。“爱子教之以义方。倘子孙贤,必能为我守之;其或不肖,则我聚而彼散,反取笑于识者。

文献记载

《宋史-李昌龄传》、《归德府志》、《商丘县志》。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