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村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李村镇李村

更新时间:2024-09-21 04:25

现李村镇是由原李村镇和李庄集镇合并而来,原李村镇,民国初年属菏泽市县临河区,1932年搞实验县时,改区为乡。

地理位置

位于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李村镇李村集行政村李村集村

地名:李村镇

村庄数目:72个

李村镇简介:

面积:110平方公里,人口5.8万人,位于牡丹区西北部,北依黄河,是牡丹区唯一的沿黄乡镇。

1942年秋至1949年8月,属南华县临河县1949年8月南华县撤销后,分别归属菏泽县第六区(吕陵)和第八区(李庄集),下设行镇村。1952年春撤销行政村,区下设乡,境内有找李、大郭店、李村、油楼、任拐、魏楼六个乡。1957年12月撤区并乡,分别属李村和高庄两个乡。1958年9月由李村、高庄镇两个乡合并成立了临黄人民公社,1959年1月改名高庄人民公社。1963年3月从高庄公社划出45个自然村成立了李村人民公社,1983年12月17日改社建乡时,改建为李村镇,生产大队改建为村民委员会。2001年3月原李村镇和原李庄镇整建制合并为李村镇,归牡丹区所辖。

原李庄集镇,民国初年属菏泽市临河县,1942年秋至1949年8月,属南华县临河区.1949年8月南华县撤销后建国后,为菏泽县第八区,下设行镇村。1957年12月撤区并乡,分别属李村和高庄两个乡。1958年9月属由李村、高庄镇两个乡合并成立的临黄人民公社,1959年1月属高庄人民公社。1983年12月17日改社建乡时,由东高寨、兰口、大刘庄、北赵庄、吴楼、王刘庄、安庄、火烧刘庄、梨园、祝塘、岳庄、朱庄、秦庄、薜庄、陈拐、张庄、王明珠、宋楼、牛庄26个自然村建为李庄集乡,生产大队改建为村民委员会。2000年元月,李庄集乡改为李庄集镇。

2001年3月,原李村镇和原李庄集镇整建制合并为李村镇,归牡丹区所辖。

村庄地名

东李庄

耕地面积:2370亩

人口:409户,1563人

电话:5213888

邮编:274000

村名含义及来历:

原李氏于元末由山西蒲州迁居离狐旧址,因排行老二,名李二庄。1958年建生产大队,1984年改社建乡后,由于地势低洼,向东西分迁形成两个居民点,后改建两个村民委员会,本村因地处东面,故取名为东李庄。

本村姓氏:李、楚、薛、董、武、赵、刘、马

村基本情况:

位于李村镇政府以东6公里,东西、南北街各一条,村庄规划呈四方形,北靠徐河,南接沿黄路,原为李庄集镇驻地, 409户,人口1563人,耕地2370亩,主产小麦、玉米、大豆、水稻。

西李庄

耕地面积: 4500亩

人口:1996人

电话:5211779

邮编:274000

村名含义及来历:据《李氏祖谱》记载,元末,李氏由山西蒲州迁居此,因排行老二,名李二氏。至清末成集市,改称李庄集。1984年改为西李庄和东李庄村民委员会。

本村姓氏:楚、程、屠、李、田、王、赵、苏、朱、陈、宋、崔、路、林

村基本情况:

位于沿黄路北1.5公里,防汛路2路西1公里,防汛1路两侧,438户,1996人,耕地4500亩,主产小麦、棉花、玉米、大豆,速生杨

东高寨

耕地面积:1512亩

人口:1152人

电话:5212026

邮编:274000

本村姓氏:高、徐、张、程、苏、房、乔、赵、王、崔、马、曹、刘

村基本情况:

位于镇政府东北15公里处,黄河大堤南侧,东临鄄城县、北与河南省隔河想望。主产小麦、玉米、大豆。

西高寨

耕地面积:1100亩

人口:998人

电话:5210023

邮编:274000

本村姓氏:陈、高、蔡、李、曹、王、刘、孙、吴、

村基本情况:

位于镇政府东北15公里,黄河大堤南侧,主产小麦、玉米。

朱楼

耕地面积: 310亩

人口:375人

电话:5210050

邮编:274000

村名含义及来历:

据《朱氏祖谱》记载,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朱氏从山西洪沿县迁此建村,名朱庄。明成化年间改名朱楼。

本村姓氏:朱、张

村基本情况:

位于镇政府东北15公里,黄河大堤南侧。

王盛屯

耕地面积:1200亩

人口:1192人

电话:5210122

邮编:274000

村名含义及来历:

明永乐四年(1406年),王氏从洪洞县迁此建村,以吉利取名王盛屯。

本村姓氏:王、铁、赵、高、董、马、张、岳、李

村基本情况:

位于镇政府东北15公里,黄河大堤南侧(新村)老村约有一半人口居住在堤北,主产小麦、玉米、大豆。

安庄

耕地面积:1626亩

人口:910人

电话5210028:

邮编:274000

村名含义及来历:

顺治(1644—1661年)安氏在此建村,名安胡同,后黄河决口,村庄淹没,重建新村,改名安庄。1961年建生产大队,辖安庄、火烧刘两个自然村,1984年在改社建乡后,改为两个村民委员会。

本村姓氏:安、魏、赵

村基本情况:

位于东李庄集东北1.5公里,北近王刘庄,南靠近沿黄路,东西街两条,村呈长方形,168户,910人,耕地1626亩,主产小麦、大豆、玉米。

火烧刘庄

耕地面积: 950亩

人口:631人

电话:5210038

邮编:274000

村名含义及来历:

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刘氏从洪洞县迁此建村,村西有一寺院取名寺东刘村,清康熙(1662—1722年),刘氏犯抄外逃,官府烧了村庄,后刘氏又在此重建新村,习称火烧刘庄。

本村姓氏:刘、赵

村基本情况:

位于李庄集东北2公里,西临安庄、东临高庄镇地界,东西、南北各两个大街,村呈长方形,146户,631人,耕地950亩,主产小麦、大豆、玉米、苹果

王刘庄

耕地面积:2134亩

人口:969人

电话:5210323

邮编:274000

村名含义及来历:

后金天命(1616—1626年),王氏从菏泽市北花园耿庄迁居此地,后刘姓相继迁来,两姓共议村名王刘庄,1947年,南华县临河县曾设在该村。

本村姓氏:王、刘、韩

村基本情况:

位于东李庄集东北3公里,东临城县,东西、南北街各1条,村呈长方形,194户,969人,耕地2134亩,多碱洼地,主产小麦、大豆、玉米。

大刘庄

耕地面积: 2073亩

人口:785人

电话:5211000

邮编:274000

村名含义及来历:

据《刘氏族谱》记载,明洪武七年(1374年),刘氏从洪洞县迁此建村,以姓氏取名大刘庄。1961年建生产大队,1984年改建为村民居委员,辖大刘庄、北赵庄、吴楼三个自然村。

本村姓氏:刘

村基本情况:

位于东李庄集北一公里,徐河北岸,西临赵庄,北靠吴楼,东西街两条,南北街一条,村规划吴长方形,199户,785人,耕地2073亩,主产小麦、玉米、大豆、杨木。

北赵庄

耕地面积: 523亩

人口:383人

电话:5880369

邮编:274000

村名含义及来历:

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赵姓由今牡丹办事处赵楼迁此建村,名赵庄,1980年地名普查时因属社内重名村庄,于1982年6月经县政府批准更为今名。

本村姓氏:赵

村基本情况:

位于东李庄集北1.5公里,徐河北岸,东连大刘庄,村呈方形,东西、南北街各一条,116户,383人,耕地523亩,主产小麦、大豆、玉米、杨木。

吴楼

耕地面积: 2360亩

人口:1187人

电话:5210131

邮编:274000

村名含义及来历:

据(吴氏族谱)记载,该村原名张楼,明嘉靖(1522—1566年),吴氏由城西北潘满店迁居此地,后张姓绝,改名吴楼。

本村姓氏:吴

村基本情况:

位于东李庄集北1.5公里,南与大刘庄为邻,东西街3条,南北街1条,村呈长方形,246户(回族1户),1187人,耕地263亩,多沙,主产小麦、大豆、玉米、杨木。

祝塘

耕地面积:256亩

人口:167人

电话:5211199

邮编:274000

村名含义及来历:

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祝姓洪洞县迁此建村,村东有一寺院(塘南寺)故取名祝塘。

本村姓氏:宋、祝

村基本情况:

位于李庄集东北1.5公里,沿黄路东侧,南靠徐河,与梨园隔河相望,村呈长方形,东西街一条,36户,167人,主产小麦、棉花、大豆、玉米。

岳庄

耕地面积: 783亩

人口:614人

电话:5210171

邮编:274000

村名含义及来历:

明弘治年间(1488—1505年),岳氏从汤阴县迁此建村,取名岳庄。

本村姓氏:岳、楚

村基本情况:

位于李庄集东1公里,东临高庄镇地界,西临梨园,村呈长方形,东西、南北街各一条,147户,人口614人,耕地783亩,主产小麦、玉米、大豆、副业,多从事制做豆腐

梨园

耕地面积:1631亩

人口:923人

电话:5212666

邮编:274000

村名含义及来历:

据(张姓族谱)记载,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张氏从洪洞县迁此建村,因有果园,植梨树较多,故名梨园。1958年建生产大队,时辖梨园、祝堂、岳庄三个自然村,1979年岳庄分出,1984年改建为村民委员会,1994年,与祝堂、岳庄、王明珠四个自然村,合建为梨园村民委员会。

本村姓氏:张

村基本情况:

位于李庄集东1公里,沿黄路东侧,徐河南岸,东邻岳庄,共与祝堂司河相望,东西大街一条,村呈长方形,217户,923人,耕地1631亩,主产小麦、水稻、大豆、玉米。

王明珠

耕地面积: 1019亩

人口:707人

电话:5211698

邮编:274000

村名含义及来历:

据(王氏族谱)记载,明正德年间,王氏由梨园分此立村,取名大王庄,于嘉靖(1522—1566年)该村有一名人叫王明珠,颇有声望,遂改村名王明珠村。

本村姓氏:王

村基本情况:

位于李庄集东南2公里,东临高庄镇马庄村,呈长方形,东西、南北街各一条,162户,707人,耕地1019亩,主产小麦、大豆、玉米、水稻。

宋楼

耕地面积: 1312亩

人口:1063人

电话:5210034

邮编:274000

村名含义及来历:

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宋氏从洪洞县迁此建村,取名宋北村,清乾隆(1736—1795年),村中筑一土楼,改名宋楼。

本村姓氏:宋

村基本情况:

位于李庄集东南2公里,南临高庄镇地界,西临张庄,南靠三干渠,村呈方形,东西街三条,213户,人口1063人,耕地1312亩,主产小麦、水稻、玉米、棉花。

牛庄

耕地面积:560亩

人口:547人

电话:5210883

邮编:274000

村名含义及来历:

康熙(1662—1722年),牛姓由李二庄(即今李庄集)迁此建村,取名新安庄,后改为牛庄。

本村姓氏:牛、易

村基本情况:

位于李庄集东南2公里,南临高庄镇,西临宋楼,村呈长方形,东西街三条,152户,547人,主产小麦、水稻、玉米、大豆。

白庙

耕地面积: 1850亩

人口:1300人

电话:5881062

邮编:274000

村名含义及来历:

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李姓洪洞县迁此建村,以村中建有白衣奶奶庙而得名。

本村姓氏:张、杜、李

村基本情况:

位于镇政府驻地南3公里,东邻,南临东明县,沿黄路北侧,试白路东1公里处,305户,1300人,耕地1850亩,主产小麦、玉米、棉花、大豆。

陈庄

耕地面积:1000亩

人口:884人

电话:5880055

邮编:274000

村名含义及来历:

据《陈氏墓碑》记载,明洪武三年(1370年)。陈氏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以姓氏取名陈庄。

本村姓氏:陈、张、王、曹、崔、辛

村基本情况:

位于镇驻地西南2公里,东近白庙,南临东明界,试白路东侧0.5公里,中原油田二号集气站东侧,270户,884人,耕地1000亩。主产小麦、玉米、棉花、大豆。

魏楼

耕地面积:3400亩

人口:1650人

电话:5880335

邮编:274000

村名含义及来历:

据碑文记载,魏氏先祖于明正统九年(1444年),从洪洞县迁此建村,以此地有楼房旧址得名。

本村姓氏:魏、李、黄、段、陈、唐

村基本情况:

位于镇驻地南3.5公里,杨镇路以西0.5公里,耕地3400亩,500户1650人,建生杨800亩,主产小麦、玉米、棉花、大豆。

刘李村

耕地面积: 862亩

人口:706人

电话:5889998

邮编:274000

村名含义及来历:

明历两年间,刘氏由南刘庄分此建村,以方位取后李村,1948年又以姓氏改为刘李村。

本村姓氏:刘、陈

村基本情况:

位于镇驻地北0.3公里,刘(氏)民(权)公路北侧,178户,706人,耕地862亩,主产小麦、玉米、大豆、棉花,速生杨

高李村

耕地面积: 1468亩

人口:866人

电话:5880588

邮编:274000

村名含义及来历:

天启年间,刘氏由南刘庄分此建村,当时前面有个李村,东面有个后李村,故取名西后李村,后改名高李村

本村姓氏:高、刘、李、张、胡、油

村基本情况:

镇政府驻地西0.5公里,菏刘路西侧,275户,866人,耕地1468亩,主产小麦、玉米、水稻、棉花。

前长张

耕地面积: 1101亩

人口:672人

电话:5882588

邮编:274000

村名含义及来历:

明嘉清年间,张姓由白虎集迁此建村,与后张相对取名前长张。

本村姓氏:张、燕、时、周、种

村基本情况:

位于镇政府驻地1公里,刘(庄)民(权)公路北侧,173户,672人,耕地1101亩,主产小麦、棉花、玉米、大豆、速生杨

找李

耕地面积:1103亩

人口:658人

电话:5880581

邮编:274000

村名含义及来历:

据《李氏家谱》及庙碑记载,此村原名虾麻馆,明洪武八年,李氏从山西省洪洞县迁此定居,后来,留在山西的老伴找到这里全家团聚,传为佳话,于清爱新觉罗·颙琰年间改为找李。

本村姓氏:李、周

村基本情况:

位于镇政府驻地东1.5公里,刘(庄)民(权)公路北侧,181户,658人,耕地1103亩,主产小麦、玉米、大豆、棉花。

后长张

耕地面积: 2340亩

人口:1059人

电话:5880303

邮编:274000

村名含义及来历:

相传该村先由沙姓定住此,取名齐协村。明洪武二十年,张姓由今河南阳市花堤口迁此,至明永乐年间,沙姓无人,改村后长张,于嘉庆年间,又以今方位改为后长张。

本村姓氏:张、王

村基本情况:

位于镇政府驻地北1公里,西邻刘李村,北靠七支渠,东近钮庄,264户,1059人,耕地2340亩,主产小麦、棉花、大豆、玉米,速生杨100亩。

潘满店

耕地面积: 1627亩

人口:810人

电话:5880254

邮编:274000

村名含义及来历:

据碑文记载,原名盘面店。又据《刘氏家谱》记载,明洪武八年,刘氏从洪洞县迁此即为潘满店。

本村姓氏:陈、段、卢、刘

村基本情况:

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2.5公里处,沿黄路北0.5公里,170户,810人,耕地1627亩,主产小麦、棉花、玉米、大豆、葡萄

钮庄

耕地面积:480亩

人口:228人

电话:5880207

邮编:274000

村名含义及来历:

此前早有钮姓居住,村名钮庄。明洪武二十年,刘氏由今河南濮阳市甘露集迁此居住,沿用原名。

本村姓氏:张、刘、李

村基本情况:

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1.5公里,西近后张,62户,228人,耕地480亩,主产小麦、棉花、玉米、大豆。

秦庄

耕地面积:568亩

人口:410人

电话:5210173

邮编:274000

村名含义及来历:

明洪武年间,秦氏从洪洞县迁此建村,取名秦庄。

本村姓氏:秦、孙

村基本情况:

位于沿黄路西北侧,防汛路西1公里,92户,410人,耕地568亩,主产小麦、棉花、大豆、玉米、水稻、西瓜。

陈拐

耕地面积:467亩

人口:378人

电话:5211782

邮编:274000

村名含义及来历:

后金崇德年间,陈氏十一世祖由康封店迁此建村,取名陈拐。

本村姓氏:陈、张

村基本情况:

位于沿黄路南0.3公里,防汛路西侧,86户,378人,耕地467亩,主产小麦、玉米、大豆、棉花、水稻、西瓜。

张庄

耕地面积:435亩

人口:380人

电话:5210489

邮编:274000

村名含义及来历:

明洪武年间,张姓洪洞县迁此建村,取名张清。爱新觉罗·旻宁年间黄河决口,村庄搬迁至朱庄东南,改名张庄。

本村姓氏:张

村基本情况:

位于防汛2路东0.5公里,李庄集南2公里,南临高庄镇,83户,380人,耕地435亩,主产小麦、棉花、玉米、水稻、大豆。

薛庄

耕地面积:631亩

人口:615人

电话:5210658

邮编:274000

村名含义及来历:

明洪武年间,薛庄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取名薛庄。

本村姓氏:朱、薛

村基本情况:

沿黄路东南0.5公里,防汛2路西1公里,148户,615人,耕地631亩,主产小麦、玉米、棉花、大豆、水稻、西瓜。

朱庄

耕地面积: 1257亩

人口:808人

电话:5210521

邮编:274000

村名含义及来历:

明洪武年间,朱氏从洪洞县迁此建村,取名朱庄。

本村姓氏:朱

村基本情况:

沿黄路南1公里,防汛2路西侧,213户,808人,耕地1257亩,主产小麦、棉花、玉米、水稻、西瓜。

兰口村

耕地面积:1588亩

人口:1440人

电话:5210266

邮编:274000

村名含义及来历:

该村原为兰河寨和拦河口两个村,清光绪二十一年,黄河滚滩,两村相继以北岸迁至南岸,聚集成村,立村名为拦河口,后演为兰口。

本村姓氏:任、兰、张、李、王、孙、霍、牛、陈、闫、冯

村基本情况:

位于李村镇政府东北4公里,南临李庄集,北靠黄河大堤,386户,1440人,耕地1588亩,主产玉米、小麦、大豆、棉花,速生杨

贾庄

耕地面积: 6000亩

人口:3005人

电话:5880076

邮编:274000

村名含义及来历:

明洪年间,贾氏从洪洞县迁于今村北1公里,取名贾家庄,爱新觉罗·旻宁年间演为贾庄镇。1975年因修黄河堤,迁于现址。

本村姓氏:兰、刘、张、姜、陈、李、田、连、同、王、盛、崔、吴

村基本情况:

位于李村镇东北2.5公里,北靠徐河,东临李庄集,居民810户,3005人,耕地6000亩。

张楼

耕地面积: 963亩

人口:642人

电话:5210338

邮编:274000

村名含义及来历:

明弘治年间,张姓从大明府开州花堤口迁此建村,以姓氏取名张庄。清乾隆三十八年改名张楼。

本村姓氏:张、齐、李

村基本情况:

位于李庄集西北3公里,黄河大堤南0.5公里,182户,642人,963亩耕地。

双河岭

耕地面积: 985亩

人口:636人

电话:5210151

邮编:274000

村名含义及来历:

明洪武年间,杨氏从洪洞县迁此建村,因在土岭上,北有黄河,南有坡河,故名双河岭。

本村姓氏:刘、宋、楚、张、王、李、吴、岳、马、兰、杨

村基本情况:

位于李庄集北3公里,东邻西高寨,北靠黄河大堤,188户,636人,耕地面积985亩,主产小麦、玉米、棉花、花生,速生杨210亩。

闫楼

耕地面积:2800亩

人口:870人

电话:5212588

邮编:274000

村名含义及来历:

据《闫氏族谱》记载,明洪武三年(1370年)闫氏从洪洞县迁居于曹州东南八里闫大槐树村,明末大乱时移此建村,取名闫楼。

本村姓氏:闫、刘、高、任

村基本情况:

位于李庄集北3公里,东邻双河岭,北靠黄河大堤,西邻张楼,南与西李庄地邻,主产小麦、玉米、棉花、花生。

前油楼

耕地面积: 496亩

人口:502人

电话:5888916

邮编:274000

村名含义及来历:

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油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各油楼,正统年间(1436—1449年)分出一支在村后另建一村,该村改称前油楼。

本村姓氏:油

村基本情况:

位于李村集西北2.5公里处,刘民公路北侧,西邻刘庄引黄闸,北靠黄河大堤,村呈长方形,东西街三条,居民102户,502人,耕地496亩。

后油楼

耕地面积: 293亩

人口:1010人

电话:5880211

邮编:274000

村名含义及来历:

明正统年间(1436—1449年)油氏由前油楼分居此地建村,以方位取名后油楼。

本村姓氏:油、胡、朱

村基本情况:

位于李村集西北2.5公里处,刘民公路北侧,黄河大堤南,村呈长方形,居民180户,1010人,耕地293亩。

岔河头

耕地面积: 1470亩

人口:1420人

电话:5880096

邮编:274000

村名含义及来历:

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王姓洪洞县迁此建村,取名王家村,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黄河泛滥,多次搬迁,为避水免灾,改名岔河头。

本村姓氏:张、曹、王、纪、

村基本情况:

位于李村集西4.5公里,黄河大堤南,西邻东明县境,北与濮阳市黄河相望,村呈四方形,居民330户,1420人,耕地1470亩。主要作物:小麦、玉米、棉花、大豆。

刘口

耕地面积: 520亩

人口:700人

电话:5880396

邮编:274000

村名含义及来历:

明洪武20年(1387年),刘姓洪洞县迁此定居,以姓氏取名刘庄,黄河曾在该村决口,又称刘口。

本村姓氏:刘

村基本情况:

位于李村集西4公里,黄河大堤南侧,刘民公路起点,村呈长方形,150户,700人,耕地520亩。主要作物:小麦、玉米、大豆、棉花。

李堌堆

耕地面积: 1038亩

人口:1200人

电话:5881033

邮编:274000

村名含义及来历:

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李姓东明县东明集镇迁居白云寺旁,村称白云寺,明万历末年,白云寺毁于兵火,庙基形成堆,始得今名。

本村姓氏:李

村基本情况:

位于李村集西3.5公里,刘民公路南侧,村呈长方形,居民303户,1200人,耕地1038亩。

王桥

耕地面积:170亩

人口:165人

电话:5881033

邮编:274000

村名含义及来历:

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王氏从洪洞县迁此建村,以姓氏取名王家村,至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村前筑桥,始称王桥。

本村姓氏:王

村基本情况:

位于李村集西3.5公里,刘民路南侧,北与前油楼隔路相望,村呈方形,居民44户,165人。主要作物:小麦、玉米、大豆、棉花。

赵庄

耕地面积:600亩

人口:680人

电话:5880369

邮编:274000

村名含义及来历:

明永乐三年(1405年)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以姓氏得名。

本村姓氏:赵、郝、陈

村基本情况:

位于李村集西2公里,刘民公路南侧,北与后油楼隔路相望,村呈方形,居民160户,680人,耕地600亩。作物:小麦、玉米、大豆、棉花。

翟屯

耕地面积: 340亩

人口:360人

电话:5880001

邮编:274000

村名含义及来历:无考

本村姓氏:刘、翟、赵

村基本情况:

位于李村集西南3公里,南邻郭庄,村呈方形,居民80户,360人,耕地340亩。作物:小麦、玉米、大豆、棉花。

刘屯

耕地面积:445亩

人口:340人

电话:5880242

邮编:274000

村名含义及来历:

崇祯年间(1628—1644年),刘民从高李村迁此建村,取名大屯。

本村姓氏:刘

村基本情况:

位于李村集西南2.5公里处,西与翟屯隔沟相望,村呈方形,居民80户,340人,耕地445亩,作物:小麦、玉米、大豆、棉花。

郭庄

耕地面积:300亩

人口:402人

电话:5880283

邮编:274000

村名含义及来历:

相传由郭氏建村,明嘉靖三十年(1551年)李氏由东明县迁居此村,沿用郭庄村名。

本村姓氏:李、孟

村基本情况:

位于李村集西南3公里,南邻东明县海头乡,村呈方形,居民90户,402人,耕地300亩,主要作物:小麦、玉米、大豆、棉花。

马厂

耕地面积:1311亩

人口:1205人

电话:5880710

邮编:274000

村名含义及来历:

相传此地古时为一草地牧场,称马厂,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万刘两姓相继迁来建村,以马厂为名。

本村姓氏:万、刘

村基本情况:

位于李村集西南5公里,南西均临东明县,村呈长方形,居民299户,1205人,耕地1311人,主要作物:小麦、玉米、大豆、棉花。

左庄

耕地面积: 1120亩

人口:1300人

电话:5882399

邮编:274000

村名含义及来历:

相传早年左庄与大屯是一个村,名夏评议秀屯,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分为两村,该村多姓左,故名左庄。

本村姓氏:左、张、刘、韩、王、李

村基本情况:

位于李村集西南4公里,东邻大屯,村呈长方形,居民310户,1300人,耕地1120亩。主要作物:小麦、玉米、大豆、棉花。

大屯

耕地面积: 1320亩

人口:1400人

电话:5880052

邮编:274000

村名含义及来历:

相传早年大屯、左庄是一个村庄,名夏文秀屯,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分为两村,该村人多命名大屯,1978年建生产队,1984年建为东西大屯,两个村民委员会。

本村姓氏:张、王、刘、李

村基本情况:

位于李村集西南3公里,东邻郭庄村,南邻东明县界,村呈长方形,居民330户,1400人,耕地1320亩,主要作物:小麦、玉米、大豆、棉花。

北郭

耕地面积: 1547亩

人口:1190人

电话:5881398

邮编:274000

村名含义及来历:

相传由郭氏建村。明嘉靖三十年(1551年),李氏由东明县迁居此村,沿用郭姓村名。

本村姓氏:刘

村基本情况:

位于镇政府东2.5公里,菏刘路南1公里,257户,1190人,耕地1547亩,主要作物:小麦、玉米、大豆、棉花,速生杨200亩。

南郭

耕地面积: 1069亩

人口:905人

电话:5880360

邮编:274000

村名含义及来历:

明洪武年间,由郭氏兄弟从洪洞县迁此立村。

本村姓氏:张、高、靳、王、尚、李、刘、陈

村基本情况:

位于镇政府东2.5公里,菏刘路南1公里,258户,905人,耕地1089亩,主要作物:小麦、玉米、棉花、西瓜。

郝寨

耕地面积: 1000亩

人口:850人

电话:5881111

邮编:274000

村名含义及来历:

据《郝氏族谱》记载,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郝姓山西省洪洞县迁此建村,至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为防战乱围村筑寨,得为今名。

本村姓氏:郝、陈、燕、侯、朱

村基本情况:

位地镇政府驻地北3公里,黄河大堤北,220户,850人,耕地1000亩,主产小麦、玉米、速生杨

河口村

耕地面积: 950亩

人口:780人

电话:5882328

邮编:274000

村名含义及来历:

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张姓兄弟二人从中书省开州花堤口迁此,分别定居于一古桥前后,称前、后桥河口。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黄河决口,古桥淤没,改称前、后河口。1970年规划新村,两村合并,始称河口。

本村姓氏:张

村基本情况:

位李村镇西北2公里,黄河大堤南1公里,人口780人,210户,主产经济作物:玉米、小麦、大豆。

李村集

耕地面积:754亩

人口:788人

电话:5880136

邮编:274000

村名含义及来历:

明初,刘氏从洪洞县迁此建村,名刘庄。嘉靖(1522—1566年)又有李氏由今濮阳市甘露集迁此,在刘庄旁建村,名李村。后因人口增多,两村相接,清顺治(1644—1661年)设立集市,始得今名。

本村姓氏:李、刘、张、马、龚、段、孙、辛、陈

村基本情况:

镇驻地,206户,788人,耕地754亩,主产小麦、大豆、玉米、棉花、西瓜。

丁庄

耕地面积:201亩

人口:188人

电话:5883039

邮编:274000

村名含义及来历:

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丁氏由丁拐分此建村,沿用老村名,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改名新丁庄。1982年6月经县政府批准更为今名。

本村姓氏:丁、周

村基本情况:

位于镇政府驻地南0.5公里,杨镇路西0.5公里,54户,188人,耕地201亩,主产小麦、玉米、棉花、大豆。

辛寨

耕地面积:1969亩

人口:1220人

电话:5880017

邮编:274000

村名含义及来历:

据《辛氏家谱》记载,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辛氏从今河南省濮阳市辛寨镇迁此建村,以原村名而得名。

本村姓氏:辛、刘、魏、王、张

村基本情况:

位于镇政府南1公里,364户,1220人,耕地1969亩。主产小麦、玉米、大豆、棉花,速生杨

和堂

耕地面积:396

人口:340人

电话:5880665

邮编:274000

村名含义及来历:

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和姓洪洞县迁此建村,原是一庙堂遗址,故名和家堂,于清乾隆(1736—1795年)改为今名。

本村姓氏:戴、赵、和

村基本情况:

位于镇驻地南6.5公里,杨镇路西侧,泮赵新河北省岸,耕地396亩,85户,340人,主产小麦、玉米、大豆、棉花。

丁拐

耕地面积:1720亩

人口:1009人

电话:5880061

邮编:274000

村名含义及来历:

据《丁氏家谱》记载,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丁氏从洪洞县迁此,在一条葫芦沟拐弯处建村,名丁家拐,简称丁拐。

本村姓氏:丁、闫、葛

村基本情况:

位于镇驻地南2公里,杨镇路西0.5公里,沿黄路南侧,耕地1720亩,人口1009人,305户,主产小麦、玉米、大豆、棉花。

任拐

耕地面积:850亩

人口:745人

电话:5882634

邮编:274000

村名含义及来历:

据《任氏族谱》记载,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任氏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在一条葫芦沟的拐弯处建村,得名任拐。

本村姓氏:任、李、陈、丁

村基本情况:

位于镇驻地南2.5公里,南临东明县,沿黄路北侧,西与白庙村相邻,167户,745人,耕地850亩,主产小麦、玉米、棉花、大豆。

赵寨

耕地面积: 560亩

人口:391人

电话:5881125

邮编:274000

村名含义及来历:

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赵姓从今河南濮阳市迁此建村,取名赵家村,于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围村建寨,始改今名。

本村姓氏:赵、刘、吕、王、张

村基本情况:

位于镇驻地南7.5公里处,西近杨镇地区集,耕地560亩,110户,391人,主产小麦、玉米、大豆、棉花。

杨镇

耕地面积: 1780亩

人口:1743

电话:5881246

邮编:274000

村名含义及来历:

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建村,村名为保黎寨,清爱新觉罗·颙琰年间(1796—1820年)此地处于东明、开州、菏泽交界处,设集镇,由该村杨虎当镇长,故改名杨镇集。

本村姓氏:刘、屈、葛

基本情况:

位于镇驻地最南7.5公里处,杨镇路两侧,鱼跃河北省,南与吕陵任寨接壤,西靠东明县,耕地1780亩,450户,1743人。主产小麦、玉米、棉花、水稻、大豆。

卢海

耕地面积:2001亩

人口:1280人

电话:5887318

邮编:274000

村名含义及来历:

据《卢氏家谱》记载,明永乐二年(1405),卢氏从洪洞县迁此建村,取名卢海。

本村姓氏:卢、朱、李、闫

村基本情况:

位于镇驻地南7.5公里,杨镇路东1公里,泮赵新河南靠,鱼跃河北,东临高庄镇,耕地200亩,400户,1280人,主产小麦、玉米、棉花、水稻、大豆、速生杨400亩。

王河圈

耕地面积:1360亩

人口:1027人

电话:5880302

邮编:274000

村名含义及来历:

据《王氏家谱》记载,清康熙(1662—1722年)王氏先祖由白虎集迁于“河圈之地”定居,姓氏村名为王河圈。

本村姓氏:王、孙、晁、闫

村基本情况:

位于镇驻地南4.5公里处,杨镇路东侧,一级路沟西,东临高庄镇,耕地1360亩,290户,1027人,主产小麦、玉米、棉花、大豆。

刘楼

耕地面积:1107亩

人口:747人

电话:5887538

邮编:274000

村名含义及来历:

该村原名吴庄,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刘氏从山西迁居该村,于永乐年间(1403—1424年)建楼房,习称刘家楼,后改为刘楼。

本村姓氏:刘、吴、杨

村基本情况:

位于镇驻地南5公里,杨镇路西侧,北靠王河圈,耕地1107亩,205户,747人,主产小麦、玉米、棉花、水稻、大豆、速生杨

南刘庄

耕地面积: 280亩

人口:305人

电话:5880459

邮编:274000

村名含义及来历:

明洪武二年(1379年)刘氏从洪洞县迁此建村,村名刘庄,1980年地名普查时,属社内重名村庄,于1982年610经县政府批准更名为南刘庄。

本村姓氏:刘、韩

村基本情况:

位于镇驻地南6公里,杨镇路西0.5公里,西与东明县武胜乡接培,洙赵新河北,耕地280亩,75户,305人。主产小麦、玉米、大豆、棉花。

庞庄

耕地面积:560亩

人口:345人

电话:5880805

邮编:274000

村名含义及来历:

嘉靖(1522—1566年)庞姓由曹州城东庞楼迁此建村,以姓氏命名庞庄。

本村姓氏:庞

村基本情况:

位于镇驻地南6公里,杨镇咱东,和堂东0.5公里处,洙赵新河北岸,东临高庄镇,耕地560亩,105户,345人。主产小麦、玉米、棉花、大豆。

胡庄

耕地面积: 87亩

人口:48人

电话:5880211

邮编:274000

村名含义及来历:

康熙(1662—1722年)胡姓由直隶省开州胡寨来此烧砖瓦窑,后落户建村,村名胡窑;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改为胡庄。

本村姓氏:胡

村基本情况:

位于李村集西北2.4公里处,刘民公路北侧,黄河大堤南。村呈长方形,东西一条街,居民13户,48人,耕地87亩。主产小麦、玉米、棉花、大豆。

种庄

耕地面积:183亩

人口:26人

电话:5882488

邮编:274000

村名含义及来历:

嘉靖(1522-1566年),种氏从山西迁此建村,以姓氏取名种庄。

本村姓氏:种

村基本情况:

位于李村集东1.2公里处,刘民公路北侧。村呈长方形,南北一条街,居民6户,26人,耕地183亩。主产小麦、玉米、棉花、大豆。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