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克明 :广东东莞籍建筑师

更新时间:2024-09-20 14:31

林克明,中国近代建筑的先驱,高级建筑师,东莞市人,毕业于里昂建筑工程学院。回国后为广州城市建筑设计立下汗马功劳。从海珠桥起,沿海珠广场广州市人民政府中山纪念堂一直到中山纪念碑,这条长达12公里,贯穿南北的广州中轴线,是广州历史脊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筑风格和谐统一,有赖于林克明的直言与独特的设计眼光。广州市政府是林克明的另一扛鼎之作,其建筑风格、造型方式都是在“和而不同”的设计理念下进行的。中山文献馆是林克明回广州市后首个负责设计的项目,也是他第一次运用传统建筑形式进行设计的尝试。

人物简介

林克明 男,汉族东莞市人,1900年7月出生,1999年3月病逝,中国共产党党员,大学毕业。第四届、五届广州市政协副主席。改革开放时期,任广州市基本建设委员会副主任,教授,华工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顾问,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改革开放给我国科学事业发展带来了春天,同时也给新中国第一代著名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世纪老人林克明带来了晚年的春天。

人物履历

1900年7月生于广东东莞市,1918年入读广东高等师范学院(台湾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前身)英语系,1920年赴法国勤工俭学,次年被选送到刚成立的里昂中法大学进修建筑工程。1926年毕业于里昂建筑工程学院。1926年回国后,在汕头市工务科负责道路工程及城市规划方案。1928年到广州市,任市工务局设计课技士。1929年为省立工业专门学校兼职教授,1930年受聘为广州中山纪念堂建设工程顾问。1932年他创办了国内最早的几个建筑工程系之一的襄勤大学建筑系,并任教授兼系主任,同年辞去台北市政府工务局公职。1933年成立林克明建筑设计事务所。1945年任台湾中山大学工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建筑系教授。

1949年后,林克明先后在黄埔建筑管理局、广州市市政建设计划委员会、市建筑工程局、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市设计院等部门任领导,负责技术领导工作。1972年任广州市设计院副院长,1975年调任广州市基本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兼总工程师。1979年起兼任华南工学院建筑系教授及该校设计研究院院长。

林克明是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政协常委,广州市政协副主席。1992年获广州市委、市人民政府授予的“广州市优秀专家学者”称号。1990年被评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953~1978年任中国建筑学会常务理事、副理事长。林克明先生于1999年3月在广州市病逝。

参加科学大会

提起林克明建筑界的人士都会知晓,他早年留学法国,归国后一直从事建筑设计,是我国享誉甚高的建筑学家。可普通的老百姓却不知道,但是如果提起北京人民大会堂、广州中山纪念堂全国各地的人都知道,而这两件“作品”都凝聚了林克明的心血。当然,老广州还有体育馆、华侨大厦、科学馆、交易会展馆(海珠广场馆、流花馆)、东方宾馆、人民大桥、白云宾馆、广州流花宾馆等许许多多建筑物都是他的“杰作”。

然而,就是这么一位为祖国社会主义建筑事业忘我奉献的科学家,“文革”期间却被打成“资产阶级学术权威”,下放到“五七”干校劳动,备受折磨。1972年,他被“解放”,恢复工作,但他的心却没有得到“解放”,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对恢复工作不感兴趣。

1977年,邓小平首先着手科教文化领域的拨乱反正,提出尊重科学,尊重人才,在“文革”中被废弃的高考制度得以恢复,林克明觉得这样做非常英明。

1978年,对于林克明来说十分难忘,非常振奋。2月,他当选全国政协委员,参加全国政协五届一次会议。3月,他以有贡献科学家的身份参加了全国科学大会。这是我国科学史上一次空前的盛会,会上,他聆听了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知识分子‘已经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一部分’,‘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等论述。他感到,挫伤知识分子积极性的浩劫终于结束,中原地区知识分子的心被解放了,中国迎来了科学技术事业大发展的春天。为此,他在会上广东组的讨论中提出了许多建议。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更坚定了这位老科学家紧跟党改革开放步伐的信念。他认为,极“左”路线给党和国家造成了巨大的、不可弥补的损失,只有改革开放政策才有可能解决过去存在的许多问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我们看到了光明的前途。

耄耋之年成就

改革开放头10年,正是林克明老人由80岁到90岁的10年。此时,他仍身兼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华工建筑设计院院长、广州市建委副主任、广州市设计院顾问、全国政协委员(届满后又任省政协委员)、广州市政协副主席数职,工作和社会活动都比较繁忙,但他并没有懈怠,依然是尽心竭力,多做贡献。

他应深圳市市委的邀请,参与了深圳城市的规划。在一次深圳经济发展规划大型会议上,经过深入调查研究的林克明作了一个长篇发言,引起了时任市委书记梁湘的重视。以后,他又参加了由时任国务院副总理谷牧提议组织的、有北京几位有名建筑设计师参加的深圳城市建设规划的讨论。

佛山市市科委的邀请,他自己执笔,创作了佛山科学馆方案,由于设计指导思想重视环境和符合经济、适用的要求,很快在该单位所征集的20多个方案中脱颖而出,被选中采用,而今佛山科学馆仍然是佛山颇具特色的一座建筑物。

82岁那年,他提出了中大礼堂——梁球琚堂设计方案,被中山大学选中。这是一个有2000个座位的礼堂,初期考虑投资300万元港元(当时折合人民币120万~150万元),经他提议追加到600万元港币。建成后,大家一致公认这个项目经济实用。

1982年,他参与了广州市总体规划的研究。在时任市长梁灵光主持的广州市总体规划会议上,他对当时广州准备兴建的几大建筑物提出了不同意见:一是指出白天鹅宾馆选址不合理;二是指出江湾新城选址也不合理;三是反对在中山纪念堂门前建一座35层、130米高的金融大厦(后来这一意见被采纳)。

在此期间,他还老当益壮,先后参与了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华工教学楼、广州大学(旧址)方案的设计,坚持每周两次、每次3小时辅导研究生。就是这样,他书写了自己的几度夕阳红。

撰写回忆录

1990年,年满90岁的林克明,在广州市设计院光荣退休;广州市建筑学会等5个单位,联合举办了“林克明90岁寿辰祝寿大会”。同年,为了表彰他为发展我国工程技术做出的突出贡献,国务院决定发给他政府特殊津贴并颁发证书。1992年,一本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反映他历年建筑作品的画册《中国著名建筑师林克明》与读者见面。

退休后,老人在安享晚年的同时,提笔撰写了近10万字的回忆录《世纪回顾》,从立志、赴法、起步、寄居越南、欢呼解放、奉献、学术观点与品德修养等不同的人生侧面,回顾了他近一个世纪的经历,记载了他的人民建筑观。这本自传体的作品,填补了我国纪录建筑师专著方面的空白,是林克明等老一辈建筑师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更是我国建筑界的一件幸事,无疑将有益于承先启后,继往开来。

人物事迹

建筑成就

林先生在其99年的人生和数十年的职业生涯中,留下了为数不少的扛鼎之作。他曾经参加过中山纪念堂的设计建造,后来设计了一系列结合了广东省本地特点的有着“民族固有样式”的建筑,其最重要的代表作包括台湾中山大学建筑群(现位于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校园内)、广州市人民政府合署办公楼。

林先生的许多设计可以说是令人惊讶的,它们在形式的演绎中,表达了一种深刻的现代性,在几十年之后,仍然让人津津乐道。

由他设计或负责主持的工程主要有:原中山纪念图书馆(现改名为中山文献馆)、广州中山纪念堂(任工程顾问)、广州市政府合署(现市政府办公大楼,该方案获方案竞赛第一名)、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牌楼、襄勤大学工学院师范学院教学楼、苏联展览馆(中苏友好大厦)、广东科技馆、羊城宾馆(现东方宾馆旧楼)等建筑。

他还著有《城市规划概论》、《现代建筑思潮》、《建筑设计原理》等著作。

主持广州市多项城市建筑设计

1900年,林克明出生于一个藤器商人家族,1920年,踏上了赴法勤工俭学的征途,从此,他的一生就与建筑设计结下了不解之缘。他被选送到里昂中法大学进修建筑工程,其后入读里昂建筑工程学院。1926年,他进入巴黎Agasche建筑事务所实习,半年后学成回国。

1928年,林克明回到了广州,首次负责的工作就是位于广州市文德路中山图书馆的设计。1930年,他担任中山纪念堂的建设工程顾问,主持该项工程的审核和现场监理,直至纪念堂竣工。解放后,他还多次主持毛主席纪念堂的维修与改善工作,使这座大型的历史性建筑一直保持着她昔日的风采。

1931年,广州市人民政府六个局准备合署办公。刚过而立之年的 林克明已是建筑界小有名气的专家,他成功地融合了中国古建筑文化和西方近代建筑的结构技术,在“市政府合署”(现在广州市政府)设计方案竞赛中脱颖而出,他的设计方案以第一名而得以实施。

新中国成立后,广州市百废待兴,面临大规模的基本建设。林克明备受当时广州市长朱光重用,特聘他主持或参与广州多项城市建设和建筑设计工作,包括中苏友好大厦、广东科学馆广州体育馆广州宾馆、羊城宾馆、广州火车站等一大批广州标志性建筑。

预见黄埔区对广州城市发展的意义

50年代初,在任黄埔港建港管理局规划处处长时,林克明以其特有的职业敏感神经察觉到黄埔对于广州城市发展的重要意义,他提出广州未来应向东发展,黄埔与老城区形成子母城。他还建议连接子母城的黄埔大道应该建成50到60米宽的林阴大道。这些真知灼见直到今天还有着科学性和超前性。然而,限于当时的政治和经济条件,黄埔大道并没有建成 林克明的规划设想,至今,黄埔大道已明显表现出道路建设滞后所带来的交通阻塞。

林克明从事建筑创作六十多年,是近代岭南派建筑的中坚,由他主创或参与设计的作品近百项。其杰作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风格,主张实用性与经济性,是岭南建筑艺术的优秀典范。

创办南方高等学校第一个建筑系

林克明不仅是中国近代建筑设计的先驱之一,也是教育界德高望重的良师。建筑教育是林老历史最长,贡献最多的一项工作。中原地区建筑学的起步姗姗来迟,到30年代初,国内尚无专门培养建筑人才的学校,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的传承还近乎原始的“师传徒授”状态。林克明留学归来,面对这种状况,积极四方奔走,创造条件,终于在1932年负责创办了我国南方高等学校的第一个建筑系———广东省勷勤大学工学院建筑系,该校因而成为国内最早的几所设有建筑专业的高校之一。这也是现在华南地区最知名的,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的前身。林克明从事学术教育工作长达60多年,直到1989年,林老还以89岁的高龄指导了最后一批的研究生。辛勤耕耘下,林老桃李满天下,培养出了一大批建筑界有建树之才。

林老的建筑论著十分丰富,有《城市规划概论》、《现代建筑思潮》、《对建筑现代化问题的几点浅见》、《建筑教育、建筑实践六十二年》等等,他丰富的论著中,不仅反映了岭南建筑业的发展状况,而且闪耀着他特别重视环境与建筑风格统一协调的理念,“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思想,着力创作了异于北方和江南地区,具有浓郁岭南建筑特色的独特风格。

1999年,林老以近百岁的高龄与世长辞。人虽西去,然而杰作永存!

参考资料

林克明旧居陈列馆揭牌.今日头条.2023-12-18

留住城市记忆,“87岁”林克明故居将修缮活化利用.今日头条.2023-12-18

古建活化诉说名人故事 岭南建筑大师林克明旧居陈列馆揭幕.今日头条.2023-12-18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