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东平原 :河南省面积最大的平原

更新时间:2023-09-25 15:22

豫东平原位于河南省东部,占河南省面积的 45%,地势平坦,海拔在40~100m,是黄淮海平原(也称作华北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豫东平原包括开封市商丘市周口市三个地级市,南北长约500公里,东西宽约100至260公里。

公元1128年以前,黄河河道基本上在顺河集北大堤以北的华北平原上来回摆动,最终流入渤海;直到1855年,重新回到华北平原的北部。现域内有涡河惠济河废黄河三大支流。豫东平原属亚热带向暖湿带过渡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在550~1050mm,由北向南逐渐增多,6—9月的降水量占全年的70%以上。豫东平原上有老子孔子等历史名人,有“医王之一”的人文始祖伏羲中国神话

2019年10月,商丘市民权县入选中国城市报社向世界推介70个感动世界的中国旅游名县,主要有庄子故里庄周墓白云禅寺、葵丘会盟台、江淹墓等。2001年,鹿邑太清宫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已是国家AAAA级景区。三四千年前的粮仓城“时庄遗址”,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历史上最早的粮仓城遗址,太昊陵庙位于周口市淮阳区中华太昊伏羲始祖圣地旅游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位置境域

地理

豫东平原位于河南省东部,占河南省面积的 45%,约占河南省平原面积的 79%,地势平坦,海拔在40~100m,是黄淮平原(也称作黄淮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地理上主要包括许昌市、周口、漯河市商丘市驻马店市的部分地区,南北长约500公里,东西宽约100至260公里。

历史变迁/成因

形成原因

上古时期,黄淮海平原一带地势平坦,也是传说中“三皇五帝”活动的区域,自公元前602年至公元1938年的2500多年间,黄河下游决溢达1590次,改道26次,被称为“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给两岸人民带来深重的苦难。公元1128年以前,黄河河道基本上在顺河集北大堤(太行余堤—废黄河北岸)以北的黄淮平原上来回摆动,最终流入渤海。直到1855年,黄河在河南坝头乡(今河南省兰考县东坝头)决口,向北迁移进入黄骅(属沧州市)后又继续东流,流入渤海,重新回到华北平原的北部。

黄泛区

在1938年6月7日至9日,中国国民党军队为阻止日军西犯,扒开花园口决堤黄河大堤,使黄河改道8年零9个月,口门宽达1460米。受灾面积达2.9万平方公里,含豫、皖、苏三省44个县市,受灾人口1250万,淹没耕地1260多万亩。这次决口造成的劫难,是黄河灾害史上极为惨重的一次。在接下来的9年里,黄河年年泛滥,形成了长达400多公里的黄泛区,其中河南豫东黄泛区面积占整个黄泛区的60%。

现状

黄河每年从中上游带到下游的泥沙总重量达16亿吨,其中12亿吨被搬到了大海,4亿吨则沉积在下游河道上,它使黄河的河床逐年升高。结果有的河段高出两岸农田三四米,有的甚至高出10米以上,使黄河成了“悬河”。

地理特征

地层情况

豫东平原位于黄淮冲积平原,其浅部地层岩性主要由松软土、粉质粘土、砂土组成;浅部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地下水水位埋深较浅。

水陆交通

豫东平原曾是水陆贸易中转站,也是古“丝绸之路”中原中转站。陆路:自开封市汴梁)经顺河集,东至曹县方向;水路:西自汴梁,经顺河集码头,向东南方向至淮河,与大运河相连。

地貌景观

20世纪90年代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哈佛大学联合考古队在河南商丘地区进行的地质考古勘探和发掘表明,汉代以前商丘一带的地貌基本上没有太大变化,南宋建炎二年以后的700年间黄河频繁改道、泛滥,才彻底改变了商丘一带的自然和文化地貌景观。考古队1996年在商丘发现了周朝宋国都城遗址在黄河淤积黄沙之下5米左右就能探到多段城墙的顶端,城垣900万平方米的规模表明商丘一带存在平地起建的超大型古代城市。

河流

涡河是豫东平原地区主要水系,为淮河第二大支流,发源于河南省开封市西姜乡郭厂。流经通许县杞县扶沟县阳夏柘城县、鹿邑至蒋营入安徽星境,于怀远县入淮河。河南省内干流河长179公里,流域面积为4320平方公里。

惠济河是涡河左岸最大支流,发源于开封西北黄河堤脚,发端部分称黄汴河,至开封市区东南城脚的济梁闸后,始称惠济河。流经开封、杞县、睢县、城、鹿邑至安徽省县大刘庄村入涡河。河南省内干流河长166公里,流域面积为4130平方公里。

黄河故道,又名废黄河,是历史上黄河长期夺淮入海留下的黄泛故道,西起河南省兰考县三义寨东坝头,向东沿民权县宁陵县商丘市虞城县入安徽、江苏省滨海县大淤尖入黄海河南省境内河长136公里,流域面积1520平方公里。

气候

豫东北气候区位于河南东北部,包括安阳市濮阳市、商丘市、开封市郑州市新乡市等地。年平均气温13.0~14.5℃,最冷月平均气温-2.0~3.0℃,平均极端最低气温-14~-12℃。0℃以下的冷期100天以上,是全省寒冷期最长的地区之一。7月平均气温27.0~27.5℃,极端最高温度42.0~43.6℃;无霜期210~220天,全年日照时数2300~2600小时。一般年降雨量600~700毫米。

其中延津县原阳县等不足600毫米,是全省的少雨区之一。夏季雨水占全年降雨量的55%~64%;春雨较少,黄河以北占年降雨量的14%~15%,黄河以南的豫东平原占17%~20%;冬雨占3%~6%;秋雨占20%左右。年湿润系数0.7左右。由于降雨量年内分配不均,常出现季节性旱涝。

水资源

作为河南现代水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构建起豫东骨干水网,从奔腾向东的长江引水,跨过淮河,一路北上在周口郸城县进入河南,将每年6亿立方米的长江水引入豫东平原的6县(市)3区,大大缓解豫东地区水资源短缺、水生态修复、水环境改善等问题。2035年引江济淮工程达效运行、新增7亿立方米南水北调指标、多座大中型水库建成,豫东平原区缺水率降到7.2%。

煤炭资源

经过河南省18个地质勘查单位3年多合力攻坚,在豫东平原4900平方公里范围内摸清了这条“巨型乌龙”的基本情况:在地下800米到2000米之间,含煤层柘城县一路向西,到杞县一带之后向北蔓延,形成了一个半环状,这条“乌龙”蕴含着煤炭资源230亿吨,其中,1500米以浅的煤炭资源有37亿吨,查明24.5亿吨。

“这是迄今为止河南发现的最大煤田,此前发现的平顶山煤田资源储量也只有70多亿吨,这相当于3个多平顶山煤田。”张兴辽说。该煤田的特点就是埋藏较深,普遍埋深在800米以下,目前除了胡襄勘查区部分矿区外,其他还不具备开发条件。但随着矿业技术进步,这里将会成为开发的重点。

人类活动

豫东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时,河南是主战场,1941年日本占领了豫北、豫东、豫南30多个县,并不断袭击国统区,日军在一年中对河南国统区空袭了292次,日军更在沦陷区的每个县大量强购小麦、杂粮、花生等食粮,并强制征收农业税

豫东解放战役

1948年6月17日至7月6日,华东野战军主力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原野战军一部采取“攻城打援”战法,先夺取开封镇,尔后在睢县杞县地区围歼了国民党军增援之区寿年兵团主力和黄百韬兵团一部。豫东战役是我军在外线战场上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攻城打援战役,共歼灭国民党军9.4万人。

豫东水灾

在1938年6月7日至9日,中国国民党军队为阻止日军西犯,扒开花园口决堤黄河大堤,使黄河改道8年零9个月,口门宽达1460米。泛区长400公里,宽30至80公里,受灾面积达2.9万平方公里,含豫、皖、苏三省44个县市,受灾人口1250万,淹没耕地1260多万亩。水灾、蝗灾使泛区饥民挣扎,饿遍野,又加上战乱兵匪之扰,8年多共死亡89万人,逃亡391万人。这次决口造成的劫难,是黄河灾害史上极为惨重的一次。在接下来的9年里,黄河年年泛滥,形成了长达400多公里的黄泛区,其中河南豫东黄泛区面积占整个黄泛区的60%。

农业发展

2012年7月,豫东平原高标准基本农田整治重大项目可行性研究通过省级评审,项目以豫东周口、开封镇商丘市三市为主,兼及固始县。该项目建设规模682.09万亩,预计投资115.9亿元,新增耕地面积2.46万亩,建设期5年;至2023年,位于豫东平原的商丘市和周口市常年粮食总产量稳定在230亿斤以上,是名副其实的“豫东粮仓”。

工业发展

作为海珠区与长三角等东部沿海地带对接的地理前沿,豫东南商丘、周口、驻马店市、信阳四地市依次环形排列,借助本地劳动力、土地资源等优势,一大批轻工企业在豫东南纷纷落地,加速崛起产业带,豫东南四市的经济体量分别由2010年的千亿量级增长至2022年的超三千亿量级,形成经济规模总量超1.3万亿元的经济带。

旅游发展

2020年,根据《河南省“十三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将建设郑汴洛旅游产业发展核心区,沿黄旅游带、南水北调中线旅游带,南太行旅游区、伏牛山旅游区、桐柏县—大别山旅游区、豫东平原旅游区为重点,构建“一核两带四区”旅游产业发展格局。其中豫东平原旅游区将打造成以农耕文化、姓氏文化为精髓的特色旅游区。

环境问题

海珠区的气象灾害具有空间分布不均的特点,豫东平原地区主要是暴雨洪涝、2008年中国雪灾、连阴雨、干旱、大风等气象灾害。河南省人均水资源量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5,水资源自然分布与经济社会发展空间格局不匹配,水源不够、水量不足、水质不优、水工程不多等问题,水资源相对短缺的豫东平原区缺水率最高,缺水率超过15%。延津县原阳县等是全省的少雨区之一,年降雨不足600毫米,由于降雨量年内分配不均,常出现季节性旱涝。

历史名人

老子

根据文献记载和学者考证,春秋时期,鹿邑是赖国所在地。公元前538年,厉(“厉”通“赖”)被楚所灭后,鹿邑名为苦县,东晋咸康三年(公元337年)改名为固镇县,唐改名真源,北宋改名卫真。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苦县厉乡曲仁里”就是今周口市鹿邑县的太清宫镇。《汉书》《后汉书》等文献也都认定老子出生地在苦县

延熹八年,刘志“遣中常侍左悺之苦县,祠老子”,拉开了在鹿邑老子故里建庙祭祀的序幕,历史上通常把这一年作为太清宫的始建之年。其后,李治赵恒宋徽宗都曾亲赴鹿邑“祠老子”。

孔子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其先宋人也。”,《孔子家语》记载,孔子“少居鲁,长居宋”。年青时曾多次回故里宋国考察殷礼,为他后来思想和学说的形成奠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夏邑县刘店集乡王公楼村北,有一座坐北朝南朱红围墙围起来的古色古香的院落,山门正上方写着五个大字:孔子还乡祠。一进大门,迎面立着一尊高大的孔子铜像,为香港孔教学院院长汤恩佳先生1988年捐赠。

神话传说

伏羲

华族源远流长的历史进程中,文明的起源最早可追溯至“医王”时期,而伏羲,便是被人们尊称为“三皇之一”的人文始祖。相传,在周口淮阳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伏羲结网教民渔猎、养牲畜充庖丁、画八卦造书契、作甲历定四时、定姓氏制嫁娶、建屋庐始定居。他还融合各部落图腾特点,创造了“中华龙图腾”,以龙纪官、分理海内,掀开了中华文明的历史序幕。

而作为“羲皇故都”的所在地,周口市的老百姓世世代代也把伏羲尊称为“人祖爷”,自古以来就有祭拜伏羲的传统。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至三月初三,数以百万计的民众,会不约而同地从四面八方奔涌而来,聚集在太昊陵庙,用他们独特的方式守陵、祭拜、祈福、许愿,并由此形成了具有数千年历史、规模巨大的淮阳区古庙会,创下了单日祭拜人数82.5万人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风景名胜

中国旅游名县

2019年10月,商丘市民权县入选中国城市报社向世界推介70个感动世界的中国旅游名县,民权县旅游资源以人文景观为主,主要有庄子故里庄周墓白云禅寺、葵丘会盟台、江淹墓等。在自然景观方面,作为豫东平原最大的天然湖泊群,鲲鹏湖、秋水湖、龙泽湖的景观和有“河南塞罕坝”之美誉的申甘林带也是闻名遐迩的。

太清宫遗址

2001年,鹿邑太清宫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已是国家AAAA级景区。近年来,鹿邑县委、县政府积极对太清宫景区进行恢复建设,先后建成了老子故居、老子文化广场、老子塑像、先天太后墓、道源碑林、翰轩苑、三清殿、圣母殿等。太清宫就像一个巨大的文化符号,两千多年来,它在豫东平原、涡河岸边静静矗立,向人们展示着文化的力量,展示着中原地区优秀传统文化中道、儒二脉的风采和光华。

中原小故宫

位于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商水县邓城镇的叶氏庄园是巨富叶方科及其后人所建,从清康熙始,历时半个多世纪,耗银百余万两,完成了占地2万平方米,以三个大院为主的宏伟的叶氏庄园建筑群。其规模宏大、结构精良、布局合理、建筑风格独特,被誉为“中原小故宫”。

时庄遗址

时庄遗址是三四千年前的粮仓城,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历史上最早的粮仓城遗址,位于淮阳区四通镇时庄村,地处豫东平原,是我国四大粮仓之一的华北平原的腹心地带。考古发现证实,时庄遗址是一处以储粮为主要功能的特殊仓城,那时,夏朝的先民已经善于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总结经验,懂得了如何“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目前,周口市正规划建设遗址公园以支撑时庄遗址的完整性,计划把时庄遗址建成一个充分展示现代历史文化与中华粮食文化、科技型考古遗址公园,让时庄遗址成为新的文旅“名片”和新的旅游经济增长点。

太昊陵

太昊陵,位于周口市淮阳区中华太昊伏羲始祖圣地旅游区,是纪念太昊伏羲氏的陵庙,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太昊陵占地20余万平方米,南北长650米,主体建筑贯穿于南北中轴线上,重门叠宇,气势恢宏。它以伏羲先天八卦数理而建,其布局是中国历代帝王陵庙中大规模宫殿式建筑之孤例。作为中华人文始祖圣地,太昊陵已成了中原地区子孙寻根祖的精神家园。

相关文化

青铜错金越王剑

公元前306年,越国国都会稽,也就是今天的绍兴市,战鼓雷鸣,号角连天,白刃相接,楚怀王大举进兵,准备吞并内乱的越国,处于下风的越国将士节节败退,一位越国的高级将领在战斗中牺牲或者成了对手的俘虏,,楚国人从他身上搜出了一把锋利精美的青铜错金剑,上刻“越王”二字。

从此,这把被越王赏赐给本国高级将领的青铜错金剑,到了楚国的某一位军事长官手中,几十年后,当年傲娇的楚国,被秦始皇打败,楚国人被迫从湖北迁都陈郡,也就是今天的周口淮阳。当时,那位携带着战利品“越王剑”的将领,也到了淮阳区

再后来,这位曾经驰骋疆场的将领去世后埋葬在淮阳,那把越王剑也成了随身陪葬品。直到历史翻过2000多年的岁月,这把剑才在公元1983年重见天日。这把青铜错金越王剑被评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成了周口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

豫东平原地道战

20世纪60年代有一部经典抗战电影《地道战》,反映冀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利用地道战的斗争方式打击日本侵略者的故事。但地道战不只发生在冀中平原,在豫东平原的民权县北关镇李馆村,也有一段让日寇头疼的地道。资料显示,李馆地道共有3条,不仅把李馆、蔡庄、韩庄等5个自然村连在一起,而且南与任庄、北与戴庄、单楼等村的地道相通,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地道网,可进可退,可守可攻。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