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怀王 :楚国第37位国君

更新时间:2023-05-11 14:27

楚怀王熊槐(约公元前355年―前296年),芈姓,熊氏,名槐。湖北广陵(今湖北荆州)人,楚威王之子,楚顷襄王之父 。

公元前328年,楚威王逝世,子熊槐继位,是为楚怀王。楚怀王破格任用屈原进行改革,但变法半途而废,楚怀王六年(前323年),击败魏国,夺取八城。怀王十一年(公元前318年),东方六国合纵攻秦,怀王为合纵之首。楚怀王统治后期,听信谗言,国力逐渐衰微。怀王十六年(公元前313年),张仪出使楚国,楚怀王错信张仪,致使楚、齐断交,秦、楚交战,楚国战败于蓝田县(今陕西省蓝田县)。怀王二十六年(公元前303年),齐、韩、魏三国联合攻楚,楚将太子送入秦国为质,换取秦国出兵救楚。怀王二十八年到怀王三十年(公元前301年-前299年),秦、楚交战,楚国败,将军战死,国土沦陷。怀王惊恐,送太子到齐国为质,换取齐国出兵以平息战事。怀王三十年(公元前299年),秦昭襄王邀楚怀王至武关会盟,在幼子子兰的劝说下,楚怀王前往会盟,结果被秦国扣留。楚国立太子为楚顷襄王。楚顷襄王二年(公元前297年),怀王从秦国逃跑,被秦使追回,大病一场。楚顷襄王三年(公元前296年),楚怀王于秦国逝世,秦将楚怀王遗体送回楚国。此后,秦、楚交恶。

怀王在位期间,楚国国力逐渐由盛转衰。怀王统治前期,任用屈原等人进行改革,伐魏获胜、威慑齐国,国力强盛。在位后期,听信谗言,受张仪郑袖等人蛊惑,做出错误的决策,屡次发动战争,国势日衰。武关会盟后,被秦国扣押,不为秦国威逼利诱,展示出一国之君的爱国品质。怀王统治时期,国际局势错综复杂,怀王在位时期楚国尚算强盛,统治后期国势日衰。

人物生平

伐魏慑齐,合纵攻秦

公元前328年,楚威王去世,威王之子熊槐继任为楚国国君,是为楚怀王。同一年,魏国趁楚国国丧之际,攻打楚国,夺取径山。怀王六年(公元前323年),楚国派司马昭阳领兵攻打魏国,在襄陵(今睢县)大败魏国军队,夺取魏国八座城池,一血径山之耻。随后,司马昭阳又领兵攻打齐国,齐王深感忧虑,只好派遣使者游说昭阳,这才使楚国撤兵,解除了齐国危机。怀王十一年(公元前318年),在苏秦的游说下,六国合纵以攻秦,韩赵魏燕等国公推楚怀王为合纵之长,从东西两个方向攻秦。楚怀王名声大燥,楚国国势极盛。但由于合纵列国自身实力下降、怀有异心,不能团结一致,加上秦国采取连横政策应对,合纵联盟为秦所破,联盟军到达函谷关,秦军出兵还击六国,六国皆引兵离去。

楚怀王十二年(公元前317年),韩王听从公仲计谋,计划用韩国一个城邑贿赂秦国,使秦国不攻打韩国,秦与韩共同攻打楚国。楚怀王知道这件事后,采纳陈轸的建议,大肆宣扬援助韩国,对抗秦国,致使秦、韩两国不和。之后秦国与韩国交战,虽然韩国没有等到楚国的救援,但韩王心中仍然感念楚王的恩德。怀王用陈之计,化解了楚国危机。

伐越背齐

怀王十六年(公元前313年),齐协助楚攻取秦国的曲沃,斩断了秦国东出的触角。之后,秦惠文王欲进攻齐国,但又对齐楚联盟有所忌惮。秦相张仪用计破坏齐楚联盟,以六百里土地说服楚怀王与齐断交。怀王中计,与齐断交后仅得土地六里。怀王大怒,未听取陈轸劝告,发兵攻秦。怀王十七年(公元前312年),秦楚在丹阳交战,楚国战败,将军屈匄裨将军逢侯丑等七十余人被掳走,楚国丧失汉中地区。楚怀王大怒,再次兴兵进攻秦国,两国交战于蓝田,楚军大败。韩、魏两国听闻楚国困境,从南部袭击楚国,楚国不得已撤军回国。经此两次大战,楚国国力日衰。怀王十八年(公元前311年),秦遣使与楚议和,愿意以汉中一半领地作为议和条件。怀王听说后,要秦以张仪作为交换。张仪到楚国后,怀王想要杀掉他,但因听信靳尚和宠妾郑袖的谗言,放走张仪。

怀王二十年(公元前309年),齐王修书楚怀王,阻止楚、秦联合,怀王犹豫之下,与齐、韩两国联合。怀王二十二年(公元前307年),秦武王举鼎绝膑而死,秦国国内争夺君位,无暇对外兼并,楚机攻打越国。楚国曾派大臣昭滑到越国去调查了5年,到怀王二十三年(公元前306年),楚国乘越内乱,联合齐国进攻越国,占领越国原属于吴国故地的首都,杀死越王无彊,把原来吴国一直到浙江省的土地全部攻下,并设江东郡,越国政权被灭亡。怀王二十四年(公元前305年),秦昭襄王贿赂怀王,怀王背叛齐、楚联盟,与秦交好。怀王二十五年(公元前304年),秦、楚两国结盟。由于楚怀王在国家交往中背信弃义,齐、韩、魏三国于怀王二十六年(公元前303年)联合攻打楚国,楚国被迫使太子到秦为质,换取秦国出兵救楚。经过这次战争,楚国的国势和威望已大不如前。

垂沙之战

楚怀王统治后期,楚国国力日渐衰微,连年征战。怀王二十八年(公元前301年),秦将芈戎、齐将匡章、魏将公孙喜、韩将暴鸢率领四国部队进攻楚国,楚国派大将唐眜率军抗击秦、齐、韩、魏四国军队。齐宣王对战事不耐烦,便派周最到阵地以苛刻的言辞催促匡章赶快渡河作战。匡章命人寻找可以渡河的地方,由于楚军放箭射守,派出的人不能靠近河边。后来,一位樵夫告诉说:“要想知道河水深浅太容易了,凡是楚军重兵防守的地方,都是河水浅的地方;凡是楚军防守兵力少的地方,都是河水深的地方。”匡章听后喜出望外,匡章选派精兵乘夜从楚军重兵防守的地方渡河,向楚军发起突然袭击,在沘水旁的垂沙(今河南唐河县)大破楚军。

垂沙之战以后,联军乘胜攻占垂丘(今河南省泌阳县北)、宛(今河南省南阳县)、叶(今河南省叶县)以北的大片土地。楚国宛、叶以北的土地为韩、魏两国夺取。唐死后,部将庄𫏋率领军队叛变并引发人民起义,起义队伍一度攻下楚国都城郢(今湖北省江陵市北),将楚国的统治区域分割成几块。

武关会盟,身死他乡

怀王二十九年(公元前300年),秦国再次攻打楚国,楚国大败,将军景缺被杀。面对多次战败,怀王深恐国家危难,使太子到齐国为质子,以求齐国帮助平息战乱。怀王三十年(公元前299年),秦国再次攻打楚国,掠取楚国八座城池,同年,秦昭襄王约楚王武关会盟。对于这次邀约,楚怀王十分为难,去,可能会被秦国欺诈;不去,可能导致秦王发怒。最终,楚怀王没有听取昭雎建议,错信子兰,前往会盟,结果被秦王扣押。秦王以楚怀王相要挟,换取巫、黔中地区,楚怀王不同意,楚国立太子为楚顷襄王,应对秦国的威胁。对于此举,秦昭王十分愤怒,出兵攻打楚国,大败楚军,掠取楚国十五座城池。楚顷襄王二年(公元前297年),怀王从秦国逃跑,秦国察觉后封锁了通往楚国的道路,怀王想要通过赵国或魏国回楚,都没有成功,最后随秦使返回秦国。此后,怀王大病一场。楚顷襄王三年(公元前296年),怀王在秦国去世,随后秦国将怀王送回楚国下葬。怀王死后,楚人十分伤心,诸侯都十分愤恨秦人,秦、楚两国从此断绝来往。

施政措施

内政

吏治

楚怀王为政早期,任用屈原昭阳陈轸等人,施行变法改革,楚国日渐兴盛。为政中后期,听信谗言,因上官大夫谗言疏远屈原、听信宠臣靳尚、宠妾郑姬谗言放走张仪,致使齐楚联盟破裂,秦、齐、魏、韩联合攻楚,国力衰退。以下是怀王为政期间主要任用官员及重大历史事件:

1. 屈原,楚怀王左徒,博学多才,善于治乱。怀王统治早期重用屈原,与其共商国事,之后因上官大夫的构陷而疏远屈原。怀王十八年(公元前311年),怀王听信靳尚和宠妾郑袖谗言放走张仪,屈原规劝怀王,杀掉张仪。怀王后悔,然而追之不及。怀王三十年(公元前299年),秦昭襄王约怀王武关会盟。屈原认为秦国不可以相信,劝说怀王不要去参与会盟,怀王未听取屈原劝告,前往会盟,被秦国扣留。

2. 昭阳,楚国令尹,封上爵执。怀王六年(公元前323年),率兵攻打魏国,得襄陵八邑,此次襄陵之战,威慑六国。

3. 上官大夫,怀王时期臣,因忌妒屈原才能,多次向怀王进谗言,使之疏远屈原。

4. 昭雎,楚国将领。楚怀王二十三年(公元前306年),秦国进攻楚国,楚军将领昭在重丘大败秦国。

5. 陈轸,怀王时期楚国谋士。怀王十四年(公元前315年),帮助怀王缓解韩、秦联合攻楚的危机。怀王十六年(公元前313年),劝说怀王不要相信张仪离间齐、楚的计谋,怀王没有听取陈轸建议。

6. 靳尚,楚国大臣,怀王十八年(公元前311年),张仪入楚劝说怀王与齐断交,怀王将其囚禁,欲杀之。靳尚因接受张仪贿赂,劝说楚怀王放走张仪。

7.子兰,楚怀王子。怀王三十年(公元前299年),劝说怀王前往武关与秦会盟,导致怀王被秦国扣押。

8.楚国改革:楚怀王为政早期,支持屈原令尹昭阳等进行编发改革,主要内容有:(1)奖励耕战。奖励农耕以增加赋税,富国强民。奖励征战以加强军事战略装备。(2)据贤能,唯才是举。(3)反壅蔽。(4)禁朋党。(5)命赏罚。(6)移风易俗。最终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构陷,楚怀王逐渐疏远屈原,屈原改革以失败告终。

行政体系

中央管理

在中央管理方面,战国时代各大诸侯国先后形成为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出现了以相、将为首的官僚机构。战国时代只有楚国始终没有设相位,仍沿袭春秋时代的官制,以令尹为最高官职。楚悼王时用吴起变法,吴起做的是令尹(《淮南子·道应篇》)。楚考烈王时黄歇(春申君)执政,也做的是令尹(《史记·楚世家》)。一直到战国末年李斯上书韩王时,楚的执政者也还是令尹。楚国在战国时代也没有设置将军,只有柱国或上柱国的官职,其地位仅次于令尹。公元前308年(楚怀王二十一年)秦国进攻韩的宜阳县,楚派柱国景翠往救,柱国还是最高的武官(《战国策·东周策》)。柱国本来是首都的意思,原是警卫国都之官,到对外战争时也就成为最高统帅了。

地方治理

在地方治理方面,战国时代已有郡的设置。战国时代的郡都设在边地,主要是为了巩固边防。楚设置巫郡黔中郡,楚怀王在灭越后“南塞厉门而郡江东”(《史记·甘茂列传》、《战国策·楚策一》),也无非是防备南方部族的。同时由于战国时代相互兼并战争的激烈开展,各国在中原地区的边境也陆续设郡。例如楚国在公元前二七六年曾经“复取秦所拔我江旁十五邑以为郡拒秦”(《史记·楚世家》)。

其次,战国时期各国采取封君制。至于楚国,由于旧贵族势力强大,封君众多,不少出于世袭楚悼王任用吴起变法,提出了“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的限制,实际上未能使封君减少,楚怀王时封君很多。这些封君往往拥有私田,在经济上拥有特权。楚怀王命令大攻(工)尹“为鄂君启之(府)”铸造的错金桐节,有效期为一年。可知封君在经济上还有一些特权,可以凭借这些特权来经营手工业和商业,从中牟取暴利。

经济

农业

果园成为比较重要的经济产业之一,湘江流域农业发达。杨宽在《战国史》中写到:楚国地处《尚书·禹贡》的荆州市扬州市,列入下中和下下等。其实不能一概而论,在荆州和扬州有些地区农业是发达的。楚怀王时,齐使者游说越王说:“、庞、长沙市,楚之粟也。”(《史记·越世家》,原误作“楚威王之时”)庞在今衡阳市东,长沙即今长沙,雠也该在湘水流域。这是说湘水流域是楚国的粮仓。说明至迟到战国后期湘水流域已成为农业发达的地区。

关于果园产业,杨宽在《战国史》中进行了分析和论证,他指出:《禹贡》记载扬州“厥包橘、柚”。属于长江下游及东方沿海的扬州市地区以出产橘、柚著名。《考工记》说:“橘逾淮而北为枳。”当时淮河以南产橘,而淮水以北产枳。实际上,当时荆州市同样以出产橘、柚著名。纵横家所编造的苏秦对赵王的游说辞:“大王诚能听臣,……楚必致橘、柚云梦之地。”(《战国策·赵策一》。《史记·苏秦列传》作“楚必致橘、柚之园”)可知云梦泽(今洞庭湖以北地区)一带有很多“橘、柚之园”,是楚国的一种重要生产事业。

手工业

技术进步

战国时期,楚国手工业技术有显著发展。

其一,青铜铸造技术突飞猛进。当时人们已经认识到铜、锡合金的原理。例如长沙出土的一件楚国青铜剑,其脊部铜锡比例八比一,刃部铜锡比例八比二,这样脊部质柔而韧,刃部质硬而刚。再如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铜器群,更是代表了当时青铜铸造技术的高峰。

其二,青铜工艺技术不断创新。首先是“金银错”技术的创造,楚国发现的春秋中期的兵器,战国早期的礼器上都有金银错图案;至战国中期达到高峰。此后,金银错被刻镂画像工艺逐步取代,此工艺可以表现整幅图画。同时还有镶嵌红铜工艺的创造,至战国初期已经比较流行。此外包金、鎏金、嵌玉、镶珠、镶嵌绿松石等工艺也有发展。

其三,建筑技术的进步。主要体现在:各种工具运用于建筑之上;楼房和大规模建筑的出现以及出现了简单的设计图运用在房屋建造中。

其四,酿酒技术的进步。当时对酿酒菌类的掌控,温度的掌握技术都很进步。

其五,皮革业的进步。当时的制革、剪裁、缝制、上色、保养等技术已比较进步。

形式多样

当时楚国的手工业形式也表现出多样性。

其一,与小农结合的家内手工业普遍存在。农民的家内手工业已是当时主要的手工业,“男耕女织”已是当时农村的普遍现象。

其二,个体经营的小手工业普遍存在。当时已有车工、皮革工、陶工、冶金工、木工等,他们都被称为“百工”。

其三,官营手工业规模加大。当时,中央和郡县都拥有各种官营手工业作坊,并实行制造、主造、监造三级管理监造制度。楚国的官营手工业所制造的铜器上都刻有监造者、主造者的姓名。

其四,豪民经营的大手工业。此种手工业主要是冶铁和煮盐业

随着楚国手工业的显著发展,贵族享受极其丰厚。如屈原的《招魂》中,写到要魂回来,供其享用各种好的东西,让其吃得好,住的房屋好,穿着鲜艳。在楚国大墓群出土的文物也反映了楚国手工业的发展。如安徽寿县出土的铜器,湖南长沙出土的铜器、漆器、木器、丝织品、雕刻、图画,有些十分精美。

商业

商品丰富

楚国出产的商品丰富,有:木材、兽皮、羽毛、象牙、黄金、铜、锡、鱼、鳖、珍珠等。丰富的商品促进了与各国的商业交流。战国末期,楚国工商业发达,商品交易遍及诸多领域。《楚辞》中反映了当时商品的流通情况,当时各国产品流通到楚国的,兵器有吴戈、秦弓;衣服有齐缕、郑绵;饮食有吴酸,日常用品有晋制犀比(北方鲜卑传入的带钩),这一切都为楚王室贵族享用。

交通发达

频繁的商品交换,促使交通变得发达。当时的楚国水、陆交通四通八达,据《鄂君启节》铭文记载:楚国从伏牛山隘口的方城县(今河南叶县西南保安)东南向有一条车道,经过象禾(今河南泌阳北象河关)、畐焚(今遂平县)、繁阳(今新蔡县北),到达下蔡(今安徽凤台)和居巢(今安徽寿县东南);水路通过汉江进入长江,东向经过鄂(今湖北武汉东南)、到达松阳县(今枞阳县);进入泸江,到达宣城市(今安徽宣城);向南经过湘江西南向,可以到达洮阳(今广西全州北);经水(今耒水)南向,可以到达鄙(今湖南永兴)。且运输物资的数量很大,据鄂君启节铭文记载:陆路以五十辆车为限,水路以一百五十只船为限。

免税政策

楚怀王时期,对一些商人有免税的政策,据《鄂君启节》铭文记载:对于像鄂君启这样对国家有所所贡献的人,作为一种补偿,楚王下令授予他免税特权。铭文中对免税的对象有所规定,除了水运马牛羊、陆行禁运金革黾箭之外,其他都可以免税经营。足见楚国政府根据产销市场的不同对免税对象施以不同的规定,表现出很大的灵活性。而且还规定了免税限额,即每年的免税限额是五十和五十乘。对于免税的地点也有所规定,按照铭文记载的免税地点,可以由此组成一条免税线,从而利用税收的杠杆作用,刺激某些后进地区的发展。《 鄂君启节 》设定的免税网络重点所向,正是将鄂君商旅更多地引至这些地区,用扩大贸易额的方法带动当地的经济开发。

产生巨富

当时的商人采用囤积居奇、掌握时机的经商方法,或者靠经营大手工业起家,产生了垄断市场的大商人,甚至是巨富。这说明当时商业的发展,加快了财富的集中,当时社会贫富悬殊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军事

军备制度

战国时期,由于战争规模扩大,楚国军队以“国人”为主力的状况改变了,取而代之的是郡县征兵制的实行,军队的主力也变成了农民为主。 当时,男子服兵役的年龄一般认为是十五岁至六十岁。除此之外,楚国还实行了常备兵制度,从农民中考核选拔优秀者,组成常备兵。被选中的可以免除全户的徭役和租税。

军事行动

楚国在军事方面,缺乏像秦国一样的高效、务实的军政制度,与秦朝商鞅变法相比,楚国吴起变法并没有激励贵族追求军功的法制。在战国时期的楚国已经很难找到推功让贤、杀身成仁的将领,在制定和实施军国大计时,楚国的将领开始拥兵自重,为维护自身利益损公肥私,从而导致楚国军事谋略的失误。

外交

楚怀王在位期间,正值魏国霸业衰落,楚国独强的一元政治向群雄并起的多元政治转变时期,国际间的斗争十分激烈。楚怀王先后与战国时期的名君魏惠王、齐威王、秦惠文王、赵武灵王、燕昭王、秦武王秦昭襄王、齐闵王斗法,邻国众多的楚国经常成为各国合纵运动的打击目标,在国际斗争中的处境异常复杂艰难。楚怀王趁秦惠王重创齐国秦国又因秦武王暴毙发生内乱之际,全力灭掉了当时的第二号大国越国,使楚国一下子变成了令人畏惧的巨无霸,对中原国家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引起了秦、齐、韩、魏的恐慌。楚怀王时期的楚国对外关系分为两个阶段,灭越之前主要与秦斗,灭越之后主要与齐斗。楚国在唐眜战死、庄𫏋叛乱后,国势大衰,楚怀王被迫向齐国和秦国求和。宣太后和秦昭襄王却趁楚怀王入秦之机,不顾国际交往的基本准则,强行扣留楚怀王,向楚国勒索土地,遭到了楚怀王的严词拒绝。

轶事典故

巫山云雨

巫山云雨最早见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楚辞《高唐赋》《神女赋》等文言文。这些古文写的是楚顷襄王宋玉一起游览云梦台的故事。他们在游览云梦台时,宋玉说:“以前先王,也就是楚怀王曾经游览此地,玩累了便睡着了。先王梦见一位美丽动人的女子,她说是瑶姬,愿意献出自己的枕头席子给楚王享用。楚王知道弦外有音非常高兴,立即宠幸那位巫山美女。巫山女临别之时告诉楚怀王说,如再想臣妾的话,就来巫山找我,早晨是‘朝云’,晚上是‘行雨’。”

湘山之会

拾遗记》载:楚怀王在位时,喜欢与诸位才俊在洞庭湖中的湘山(今之君山)吟诗作赋。他曾称赞洞庭潇湘之乐十分动听,就连《咸池》《九韶》也不能与之相比。每逢四仲的节气,怀王就到这里绕山游玩,举行宴会,众人各选四仲的节气编写乐章。夹钟时节(农历二月),就在山南宴会,创作关于轻风流水的诗歌;蕤宾时节(农历五月),就谱写形容皓露秋霜的曲目。

郑袖争妒

魏王送给楚怀王一位美人,楚王很喜爱她。于是郑袖表面上善待魏美人,背地里却对魏美人说:“大王不喜欢你的鼻子,你以后见到大王不妨遮掩一下。”魏美人照做后,郑袖就对楚王说:“魏美人嫌弃您有狐臭,所以才每次见您都捂着鼻子。”楚王大怒,将魏美人处以劓刑

无功受禄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经常互相攻伐,赵国凭借武力不断侵犯楚国。此时楚国人杜赫来见怀王,声言他能说服赵国跟楚国和好。楚怀王非常高兴,准备把杜赫封五大夫,然后派他前往赵国。大臣陈轸知道了这件事,向楚王献计说:假如杜赫不能完成跟赵国通好的使命,大王授给他五大夫的爵位,这是无功受禄。楚怀王听陈轸说得有理,便问他解决的办法。陈轸说:大王最好以十辆兵车,派杜赫去赵国,等他完成了使命,封为五大夫。楚怀王采纳了陈轸的计策,用十辆兵车送杜赫去赵国。杜赫见楚怀王不提封爵之事,十分生气,干脆拒绝出使赵国。于是陈轸向楚王说:杜赫不接受出使赵国的使命,这正表明他心怀鬼胎,他的目的是想骗取爵位,现在见大王不给爵位,他就干脆不去了。

重要争议

姓名考据

史记世家精粹记载,楚怀王为芈姓姓熊氏、名槐。然而,其氏与名俱有可推敲之处。

首先关于姓氏,自郭沫若诅楚文考略中提出“文物中楚王每自称酓氏而非熊氏”以来,这一问题就引发了诸多学者的讨论。此问题已经得到解决,盖“酓[yan]”与“熊”当时为同声通假字,在楚简中亦混用。

第二,由于秦国在《诅楚文》中称呼楚王为熊相,而熊相不见于《楚世家》中的楚王世系,故历代学者对这位楚王的身份展开了争论。如今,通过对《诅楚文》所描述史实的辨析,可以确定同时期这位楚王只可能是楚怀王。由此引发了第二个问题,即“楚怀王到底是名槐还是名相”。对此学术界有两种意见,分别是以郭沫若为代表的“一名一字”说与以欧阳修为代表的传抄讹误说。前者依据周官中“面三槐,三公位焉”一句,构建槐与相字之间的联系。持后者观点的现代学者则以考古资料为依据,证明楚文字中“鬼”、“目”部极其相似并且时常混用。

灭越疏证

关于越国灭亡时间,一共有四种说法,分别是楚威王七年(前333年)楚威王灭越、楚怀王十六年或十七年(前313或312年)楚怀王灭越、楚怀王二十三年(前306年)楚怀王灭越和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年)秦始皇灭越。目前,以《越世家》原文所载的第一种说法流传最广,以杨宽所证的第三种说法最受学术界认可。不过,不管何种说法,楚怀王曾经趁越动乱、击败越国是没有争议的;至于他是否灭亡越国,有待辨析。

人物评价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评价楚怀王:“楚怀王未能分辨忠臣,被郑袖蛊惑,被张仪欺骗,疏远屈原,反而信任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导致对外战事不利,丧失秦国土地,最终身死秦朝,为天下所耻笑。”

汉代名士贾谊在《贾谊新书》中评价楚怀王:“心矜高傲,治国无道而想要拥有伯王的封号。兴兵讨伐六国,滥用劳役,最后死于被秦国,为天下所耻笑。”

明代思想家王夫之在《船山遗书》中评价楚怀王:“安其危,利其灾,乐其所以亡”,此三者有其中之一,必至于亡国败家。而像楚怀王、秦二世、隋炀帝、宋徽宗,此三者皆有,则统治不仁。”

现代学者刘保昌认为:“政治上的轻断与武事上的轻举,是楚怀王毋庸讳言的缺点。但楚怀王爱国意志坚定,是其非比寻常的优点。正是这位在楚秦征战中败北的楚怀王,政治上实行王道,文化上统一南国,为以后楚文化中原文化的二元融合、共同构建中华文化打下了基础。”

学者蒋波认为:作为一个君王,楚怀王心愿图强,初衷值得肯定。但在一个关键的历史时期,在楚国出现了很多问题的情况下,他没有认清历史大势,用人不当,决策失误,加上个人性格上的弱点,导致了楚国的由盛转衰,应当承担历史责任。然而他又忠于社稷,表现出忠贞爱国的晚节,赢得了后人的尊敬。

家庭成员

研究书目

《史记·楚世家》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史记·张仪列传》

《战国策》

《包山楚简》

文艺形象

文学形象

楚怀王作为战国时期的楚国君主,经常出现在后世的文学作品中,如清代历史演义小说《东周列国志》。《东周列国志》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著,清代蔡元放改编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成书于清代乾隆。其中描写了张仪欺楚这一事件,楚怀王听信张仪的话,不顾屈原等大臣的劝阻,断然与齐绝交;且轻信佞臣靳尚和夫人郑袖的话,贸然往秦赴约,结果被秦王拘禁,最后客死异乡的事情。塑造了楚怀王贪利短视、自大无能,极易被人摆布的昏君形象。

除此之外,楚怀王被骗入秦的故事在后世的诗中也有呈现。唐代诗人杜牧所作《题武关》是诗人行经楚怀王入秦不返之地,见景生情、有感而发创作此诗。诗中的“一笑怀王迹自穷”,是诗人对楚怀王的悲剧结局的嘲弄,其中更有对怀王其人其事的感叹、痛恨和反思。

舞台形象

楚怀王的形象除了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后世的戏剧也不乏其身影,例如历史剧《屈原》。历史剧《屈原》是郭沫若在1942年创作的,是其代表作之一。其中描写的楚怀王是一个不听屈原的劝告,受奸臣蛊惑,忠奸不分的昏君形象,反衬出屈原忠君爱国的形象。而商山籍的省政协委员将楚怀王被骗入秦、武关遗悔的故事编成《武关悔》戏剧,告诫世人,善识忠奸。

人物影视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