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阳堂 :平和县文物保护单位

更新时间:2024-09-21 05:57

鸿溪江氏榕林大祠堂,堂号济阳区堂,俗称榕林大祠,即济阳江氏金丰祖派鸿溪衍派济昌支派榕林诸房大聂氏宗祠。济阳堂,始建于明朝弘治七年甲寅(公元1494年)七月初九辰时,是济阳江氏金丰祖派大宗祠(梦笔堂)派下分支祠堂、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文物保护单位。

济阳堂,也是原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先生二世祖祖祠(万字系宗祠),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大溪镇江寨村榕林寨(古称福建漳州府平和县新安里葛布大溪村榕树下、榕树寨、松树脚下、松树寨等)。2006年5月21日,时任中国国民党副主席、鸿溪江氏(济阳江氏金丰祖派鸿溪衍派)二世裔孙江丙坤先生,偕夫人、儿子等,在济阳堂,寻根祖。

建设背景

鸿溪江氏榕林大聂氏宗祠(济阳堂),是一座融合了客家建筑风格与闽南地区建筑风格于一体的传统祠堂。飞檐拱角,雕梁画栋,规模虽不大,气势却不凡。济阳区堂,供奉着鸿溪江氏(济阳江氏金丰祖派鸿溪衍派)开基始祖江肇元千五郎府君与淑惠郑氏四娘孺人,及其派下榕林房一脉宗支先祖考妣牌位灵牌。目前已知后裔,除广泛分布于台湾省外,主要分布于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大溪镇国强乡云霄县马铺乡下河乡东厦镇广东省饶平县东山镇浮山镇揭阳市榕城区东阳街道,揭东区曲溪街道、云路镇,城区遮浪街道东涌镇陆河县新田镇海丰县城东镇陶河镇赤坑镇海城镇、梅陇镇;广西壮族自治区容县、北流市钦州市防城港市以及越南广宁省等地。

历史沿革

明朝弘治七年岁次甲寅(公元1494年)七月初九辰时,为纪念江氏历史上最隆盛时期济阳区江氏厚学笃文之风,鸿溪江氏济昌支派榕林诸房(江万四郎公守祖后裔),始建济阳堂,灯号济阳,表示江氏祖先隆盛于古中原济阳郡晋朝南北朝时期,是江氏历史上最隆盛时期。以东晋司马昱相江为核心人物、以南梁陵侯江淹为标志性人物的济阳江氏,是东晋南北朝时期的高门士族(即江南侨姓士族门阀)之一,厚学笃文,文风颇盛,人才济济,秉文经武,鼎立高门,长盛不衰,贵显于世,持续二三百年之久。

西晋时期,谯郡太守江,南安太守江祚散骑常侍江统,祖孙三代,相继出士,使得陈留江氏家族,身士族,获得侨迁江南的资格。西晋末年,中原士族衣冠南渡,陈留江氏家族誓奉中原地区正朔,不事北朝胡人,是以追随晋室,举族侨迁江南,落籍南州济阳郡(侨郡,治扬州晋陵郡武进区,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西北)成安县。厥后,江氏家族在江南迅速崛起,鼎立高门,史称济阳江氏。济阳区江氏,彬彬济济,先后涌现出了江淹江子一江夷、江秉之、江蒨江智渊江简珪江谧江德藻江祏、江泌、江革、江湛、江敩、江式、江悦之江紑江总等十八位正史立传者,或以德昭行天下,或以功彪炳青史,或以艺卓行史册,或以贵闪耀汗青。而正史附传者,有如江虨江惇江敳江恁江僧安江恒江文遥等历史知名人物,达数十人之众。自正史之外,功德昭著一方者,必当蔚然大观。

文化活动

相关人物

历史上,江氏济阳堂颇为显赫,是地方上颇有名望的大户人家。从古朴简洁的济阳堂,可以窥视到江氏的一脉书香。明清时期,济阳堂先后出过文魁、进士举人、禀生等,受皇恩、赐军田,物帛丰腴。济阳堂外,曾经旌旗林立,是为纪念族中官位显赫者而竖的,是子孙获得功名后所立,用以表彰科举登科的族人。济阳堂门埕外,至今仍存的三对旗杆石座,透出江氏家族昔日的荣耀。作为科举功名的标志,它的荣耀远胜腰缠万贯。而更引人注意的是,这里的旗杆石,比一般的旗杆石,要略高一些。

济阳堂内,悬挂着文魁、进士、宠锡皇恩、恩锡同荣、北承帝阙、南斗文光、古君子风等匾额。其中,古君子风匾额,是大清朝道光(公元1821~1850年),漳州府平和县县令赐给江氏家族的,是古代官方,对江氏族人的褒奖。聂氏宗祠石柱对联云:大启千门惠泽仁风容驷马,广储业案宏词博学赐金鱼;郁郁斌斌千载汇文章礼乐,唯唯诺诺一门联圭族替缨。对联中的金鱼,是指金鱼袋。唐朝规定,只有三品及以上的官员,才能佩挂;簪缨,则是指贵族官僚们的帽饰,此处代指贵族和士大夫。江氏济阳堂的功名,多以文爵为主,故以文、仁、礼,存留后世,有着广纳贤才的博大胸襟,和英才辈出的书香风范,这从以上宗祠内的匾额与对联内容,便可了解到。

需要一提的是,在宗祠屋顶的一边房梁上,还刻有书卷的图案。这在一般聂氏宗祠里是很少见的,它犹如一面镜子,展示了江氏族人的基本价值观,那就是对于教育的重视。鸿溪江氏(济阳江氏金丰祖派鸿溪衍派)开基始祖江肇元千五郎公,虽出身卑微,以打铁为业,却传衍出了,光耀门楣的子孙,以诗书传家。这种家风,也带到了台湾省,数百年来,台湾的江氏子孙,依然保持着刻苦努力、勇于奋进的精神。其中,原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先生,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正是靠着这种顽强求学的精神,这个农家子弟,最终成了推动台湾经济腾飞的财经专家之一。置身于济阳堂之中,不禁被一种庄重、高雅的气氛所感染,更为江氏家族,从铁匠到书香门第的传奇故事,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所慨叹!

闽台渊源

济阳堂,是台湾海峡两岸鸿江人(鸿溪江氏)亲情延续的见证。历史上,济阳堂历经三次大维修,最近一次大修是在公元1992年。当时,台湾省彰化县江氏宗亲江荣基、江莲藕、江世凯等,回乡寻根祭祖时,捐赠了人民币十五万元,用于济阳堂修缮。据家谱记载,历史上,济阳堂后裔,很多东渡到台湾省,以大清朝康乾时期(公元1662~1796年)为最。据台湾彰化县清明节祭祖不完全统计,目前济阳堂在台的男丁,有近4000人。

明末清初,江氏济阳堂子孙后裔,在当地立下脚跟,并成为颇有名望的大户人家,已拥有两千多亩田地。江氏子孙后裔,背井离乡,渡海迁台,主要是因为兵祸。清代,朝廷屯兵漳浦、龙溪县海澄县诏安县等福建闽南沿海地区,江氏作为地方上大户人家,要交纳一百多石种子。随后,又强派粮饷,济阳堂每月被迫交纳,正供三十两白银。鸿溪江氏(鸿江)家族,渐渐不堪重负,先是躲避到邻村,却屡遭欺负,直至康熙帝(公元1662~1722年)初年,只得弃寨(榕林寨)而逃,东渡到台湾省等地。根据江氏家谱记载,济阳堂派下鸿溪江氏十三世祖东兴妈刘氏魏娘,于大清朝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甲子岁春,亲自携带五男并三孙移台湾,卜居彰化县燕雾堡三块庄开族;又有鸿溪江氏十四世祖江调偕侄欣、艾、动及江星四子,于乾隆廿二年(公元1757年),迁台湾淡水摆街庄;又有鸿溪江氏十五世祖江朝雪,于乾隆四十五年庚子(公元1780年),挈眷渡海来台,卜厝于今之台中市北屯区七张犁建族……

随着台湾省海峡两岸的交往日益增多,台湾的江氏宗亲们,纷纷回到大陆祖籍地寻根祭祖。与台湾江氏宗亲最早的一次家谱对接,大概是在1982年。当时,台北艺术大学江武昌老师,带来了他家乡新北市三芝区(今台湾省新北市三芝区)的《江氏族谱》,和江寨村(古称漳州市平和县新安里大溪镇寨上)的《江氏族谱》一经比对,发现对上号了。此后,闽台两地江氏宗亲交往日渐频繁,而影响最深远的,应当是2006年5月21日,时任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江丙坤先生,回乡寻根谒祖,引发台湾省江氏宗亲寻根交流热。

丙坤谒祖

2006年5月21日,时任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江丙坤先生,在福建省福州市出席完第八届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之后,偕夫人陈美惠、儿子江俊德等,在福建省台办主任邓本元中国共产党福建省委员会副秘书长陆开锦,漳州市委副书记杨根生、漳州市台办主任周耀红及平和县委书记林忠、县长洪里专等陪同下,首度回到平和县大溪镇江寨村,省亲祭祖。三公里长的村道两旁,站满了前来欢迎的江氏宗亲们,七千多名乡亲,自发聚集到村口、路边,敲锣打鼓,用具有闽西南风情的大鼓凉伞、舞龙舞狮、八音等,夹道欢迎,用客家人表达牵挂的最高礼仪,来迎接远道而来的亲人。

上午十时五十分,江丙坤先生一行,走进了鸿溪江氏榕林大祠堂(济阳堂),早已等候在那里的两位年轻宗亲,按古礼捧上甜茶,表示对贵客的欢迎。随后,江丙坤先生一行由长者引领,来到的祖宗牌位前。由司仪江连生引领,及十位身着长衫的宗老的陪同下,江丙坤先生一行,按客家风俗,在悠扬的鼓乐中,向鸿溪江氏(济阳江氏金丰祖派鸿溪衍派)开基始祖江肇元千五郎府君等列祖列宗,献上猪、羊、鸡等三牲祭品。祭祖仪式经历净身、上香、酒、行献礼、读祭文、三鞠躬等程序,气氛庄严肃穆。

祭祖完毕后,江丙坤先生在鸿溪江氏榕林大祠堂(济阳堂)内,与宗亲代表们,进行了亲切座谈。鸿溪江氏(鸿江)宗亲们为江丙坤先生精心准备了,洋溢着浓厚乡情的礼物:家乡五谷和井水、《鸿江族谱》(《华夏平和鸿溪江氏族谱》)和一张江寨村全景图。五谷,意味着五谷丰登,是农耕时代人们的最高愿望。将五谷送给亲人,是村里最高的礼节,代表了鸿溪江氏(鸿江)宗亲们最美好的心愿;甘甜的家乡井水,则寓意饮水思源。而江丙坤先生回赠:自传书籍《拼命三郎》、江寨小学奖学金(又称江寨小学奖教奖学基金)、金铂骏马图和陶瓷工艺品等。随后,江丙坤先生在聂氏宗祠外大埕,发表了还乡感言。他激动地说:终于找到自己的根了,完成寻根之旅,内心特别高兴。

宗祠办学

福建闽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地区,有宗祠办小学、孔子庙办中学的传统。历史上,济阳堂曾是鸿溪江氏(鸿江)子弟刻苦读书、宣传抗日救国真理的地方。民国廿八年(公元1939年),江寨村(古称漳州市平和县新安里大溪镇寨上)村民,自发在本村鸿溪江氏榕林大祠堂(济阳堂),办起学校,冠名鸿江国民学校。除全日制外,学校开设中午班、妇女班、成人班。中午班,主要让家务繁重、无法上全日制的孩子入读;妇女班,让妇女在劳动之余,也能读书识字,懂得妇女解放的道理;成人班,则在晚上开班上课。时值抗日战争时期,除读书识字外,师生们还积极宣传抗日救亡、教育救国的真理。

民国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7月,把原在鸿溪江氏榕林大祠堂(济阳堂)的鸿江国民学校,迁至济阳江氏金丰祖派大宗祠(梦笔堂),校名更改为江寨国民学校,彻底革除以往私塾式的个别教学形式,并废除四书五经等旧教材。鸿溪江氏(鸿江)裔孙开始读新书,梦笔堂成为人才培养的摇篮。1949年秋天,平和县大溪镇解放了,人民政府接管了该校,学校重新定名为,平和县江寨初级小学。1960年,由于学生数不断增加,初小毕业后升至高小,要到公社中心小学就读,要走一段比较远的路,经县文教科批准后,增创了高小,学校正式命名为平和县江寨小学,一直延用至今。

参考资料

平和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漳州市平和县人民政府.2023-11-06

江丙坤浓浓乡情系江寨.福州新闻网.2023-11-06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