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平县 :中国广东省潮州市下辖县

更新时间:2023-03-26 11:00

饶平县,是中国广东省潮州市下辖县,地处广东省“东大门”,东邻福建省省,南濒南海,位于广东省沿海经济带最东端,居汕头厦门经济特区之间,是连接海峡西岸经济区和珠江三角洲的交汇点。县域总面积2227平方千米,其中陆域面积1694平方千米,海域面积533平方千米,海岛岸线长136千米。2022年,全县户籍人口1048205人,常住人口81.91万人。截至2022年10月31日,饶平县下辖21个镇,县人民政府驻黄冈镇河南大道1号。

饶平县位于潮汕平原边端,是广东省山区县之一;东、北、西三面环山,南临南海。地势北高南低,东西窄、南北长,呈马蹄形。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全年无冬,春秋两季占半年,夏季占半年;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季风明显。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置县,县名迄今未变;1991年12月,属潮州市,至今仍属潮州市。:57

饶平县是全国特色魅力茶乡、中国岭头单丛茶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县、广东省内县域茶叶种植面积最大的县。全国渔业百强县、中国海鮸之乡、国家级海域管理示范区、中国日用陶瓷出口之乡、第五批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中国电商示范百佳县、全国县域农产品网络零售百强县、全国农产品电商百强县、全国农产品数字化百强县。已形成临港产业、特色工业、特色农业、特色旅游业相结合的产业体系。2022年,饶平县地区生产总值342.58亿元,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为25.1%、33.6%、41.3%。

潮州文化、客家文化、红色文化、海洋文化、畲族、浮滨文化在饶平融合交汇,形成了与潮州文化一脉相承、极具特色的地方文化。有国内最大的八角形土楼道韵楼,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潮州新八景之一的潮州市绿岛旅游山庄,有游旱龙、马步舞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茂芝会议旧址、余登仁故居等革命遗址,还有盐焗鸡狮头鹅、高堂菜脯等美食特产。

名称来历

南宋龙图阁学士王十朋游历于饶,夜宿双流寺,闻鼓角声,起视四方,见山川奇秀,说此处将来必为城邑。遂题“天下大乱,此处无忧;天下饥荒,此处半收”。置县时,取“饶永不瘠、平永不乱”之意,故名“饶平”。:37

历史沿革

先秦至清

商末西周时期,境内已有部落集居生活。西周晚期至战国早期,境内聚居岭南古越族,并与闽越族杂居,概属傣族(粤)。:103~104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军“平百越”,置桂林、象、南海三郡,境域属南海郡秦朝末年,南海、桂林、象三郡并为南越国,境域属南越国。:103~104

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复南海郡置揭阳市,境域属揭阳县。新朝时期(9~22年),废南海郡,置交州,改揭阳县为南海亭,隶属交州,境域属交州南海亭。东汉建武元年至建安十七年(25~212年),恢复南海郡,南海亭复改为揭阳县。此后至晋朝,境域一直属揭阳县。:103~104

东晋咸和六年(331年),析南海郡置东官郡,析揭阳县为海阳、绥安、海宁、潮阳四县,境域属广州东官郡海阳县。东晋义熙九年(413年),置义安郡,属广州义安郡之海阳县。此后至隋朝,一直隶属海阳县。:103~104

隋开皇十年(590年),罢义安郡,撤销海阳县,置义安县,属龙川郡,饶平境域地属循州义安县。翌年,置潮州市,饶平地属潮州义安县。隋大业三年(607年),潮州复名义安郡,义安县复名海阳县,饶平地属扬州义安郡海阳县。:103~104

唐朝初年,设总管府。武德四年(621年),义安郡复为潮州,隶属广州总管府,饶平地属广州总管府潮州海阳县。此后至建县,境域一直隶属海阳县。:103~104

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两广总督朱英因饶平境域“倚山濒海,其(民)悍”,“僻远官府,政教弗逮”奏设饶平县,隶属潮州府。县治设于弦歌都下饶堡(今三饶镇),县名迄今未变。:57明嘉靖五年(1526年),划出光德乡的滦州清远市两都置大埔县。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划出怀德乡的秋溪都归海阳县,划出苏湾都置澄海区。明万历四年(1576年),划出太平乡信宁都的南澳岛的(深、隆、青、云)设南澳镇(南澳镇设漳潮协守统管,由饶平县、福建省诏安县共管)。

清沿明制,隶属潮州府。清雍正十年(1732年),划出饶平南澳的深、隆两澳与诏安县的青、云两澳设南澳厅。:57

中华民国

民国时期,粤东地区行政区划更名9次,饶平随粤东地区行政区划更名而属之。:57

民国元年(1912年),设潮州市军务督办,饶平属之。民国三年(1914年),改潮州府为潮循道,饶平隶属潮循道。民国九年(1920年),裁潮循道,成立潮梅善后处,饶平属之。民国十四年(1925年),广东省设东江行政委员公署,饶平属之。民国十七年(1928年),东江行政委员公署改为东江善后委员公署,饶平属之。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广东设立东区绥靖委员公署,饶平属之。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广东省设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饶平属之。

抗日战争时期,民国三十年(1941年)9月,日本侵略者曾于在海山岛成立伪自治会。民国三十二年(1942年)10月,成立伪饶平县政府;11月6日,隆都镇沦陷,伪饶平县政府迁驻隆都店市。:105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广东省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改为广东省第六区督察专员会署,饶平属之。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4月,广东省第六区督察专员公署改为第七、第八两个行政区,饶平属广东省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05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5月,中共潮(安)饶(平)丰(顺)边县委在饶平凤凰区(凤凰于1949年1月解放)成立人民政权,即潮饶丰边人民行政委员会;饶平县城于7月7日解放,成立饶平县军事管制委员会;7月10日,主动撤回游击区;7月28日,在揭阳市成立潮梅人民委员会;9月26日,饶平县城再度解放;9月27日,重新成立饶平县军事管制委员会。饶平县同时属上述人民政权管辖地方之一。:105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10月25日,划出县属隆都区(面积65.7平方千米)归澄海区。1956年9月,划出饶平三饶区的上陶、坪石、上园3个村(面积10平方千米)归大埔县。1958年11月,县属凤凰区(面积305平方千米)划归潮安区。1958年11月,南澳县并入饶平县,翌年11月,析出南澳县,恢复原南澳县建制。1959年11月之后,饶平县境域未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隶属先后更动8次。:57

1949年10月25日,饶平县划出县属隆都区(面积65.7平方千米)归澄海县。

1949年12月,属潮汕临时专员公署;:57

1950年2月,属潮汕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0月,属潮汕专员公署;:57

1952年,属粤东办事处;11月属粤东行政公署;:57

1953年1月,县治迁驻黄冈镇;:57

1956年9月,划出三饶区的上陶、坪石、上园3个村(面积10平方千米)归大埔县。11月,属汕头专员公署;:57

1958年11月,划出县属凤凰区(面积305平方千米)划归潮安区南澳县并入饶平县;1959年11月,析出南澳县,恢复原南澳县建制。

1967年3月,属汕头地区军事管制委员会;:57

1968年3月,属汕头地区革命委员会。:57

1980年1月,属汕头地区行政公署;11月,成立饶平县人民政府。1983年12月,属汕头市。1991年12月,属潮州市市,至今仍属潮州市。:57

地理

位置境域

饶平县地处广东省最东端,东与福建省诏安县平和县交界,北与梅州市大埔县接壤,西与潮州市潮安区湘桥区汕头市澄海区毗邻,南濒南海,与汕头市南澳县隔海相望。介于东经116°41′12′′至117°11′16′′,北纬23°30′16′′至24°14′12″之间。县城距广州市518千米,距汕头市54千米,距潮州市45千米,距台湾省高雄市市184海里,距香港特别行政区198海里,处在汕头市厦门市两个经济特区之间。县境南北长95千米,东西宽31千米,总面积2227.06平方千米,其中陆域面积1694.06平方千米,海域面积533平方千米,海(岛)岸线长136千米。

气候

饶平县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全年无冬,春秋两季占半年,夏季占半年。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季风明显。年平均气温21.6℃,1月份平均气温13.7℃,7月份平均气温28.2℃,极端最低气温0.5℃,极端最高气温39.0℃。年平均降雨量1529.4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4~7月;年平均降雨日129天,降雨量年际变化较大;降雨量由于地形差异,南部沿海年均1277.2毫米,北部山地年均1700毫米左右,西北部的新安县坪溪、新塘等地可达2000毫米以上;降雨在上半年逐月增多,6月份最多,之后又逐月减少。日照2143.9小时,无霜期349天。蒸发量年均2025毫米,相对湿度年均79%,常年盛行偏东风。

地质

饶平县位于新华夏构造与南岭东西向构造带东段相交接部位,境内地层发育不全,构造复杂,地质基底主要是能抗压、抗剪切性良好的刚性花岗石。地层仅出露中生代及新生代地层,主要有中生代三叠系上统、侏罗系上统、侏罗系下统、第四系沉积。其中,中生代三叠系上统,主要分布于中部。中生代侏罗系上统,主要分布于中部和北部,地层与下统呈不整合接触。中生代侏罗系下统,主要分布于南部和中部。新生代第四系沉积,多分布于河流两侧及海湾浅滩处。中生代燕山期岩浆多次侵入,形成了构造骨架。境内构造主要有4条北东向和4条北西向构造,两者互为渗透,在地表断续呈“多”字型分布。境内岩矿包括花岗石类、火山碎屑岩类和冲积沉积岩等。其中燕山期花岗岩分布最广,占全县面积50%以上。:144~145

地形地貌

饶平县位于潮汕平原边端,是广东省山区县之一。东、北、西三面环山,南临南海。地势北高南低,东西窄、南北长,呈马蹄形。山地占全县陆地面积70%以上,耕地仅占15.8%。黄冈河自北向南沿中心迂回出海,上、中游两岸多为河谷盆地,下游多为平原和台地。大致可分饶北、饶中、饶南三个部分。西北多为丘陵,间有空谷和盆地;中部谷地、盆地、平原三者交错分布;东南部滨海为台地和冲积平原,沿海岛屿罗列,海岸港湾多。有大小岛屿27个,海湾4处,海湾主要有柘林湾、高沙湾、大埕湾。:158

饶平县山脉属莲花山系和福建武夷山系的延伸部分,分别从西北和东北入境,于上饶镇汇合后沿西东边陲分出西东两支。西支为莲花山系西岩山脉,东支为武夷山系的嶂宏山脉。有海拔500米以上的大小山峰133座,其中海拔1000米以上10座,最高山峰为西岩山上尖髻,海拔1255米。

水文水利

河流

饶平县河流主要属黄冈河系,各溪流多汇入黄冈河,黄冈河自北向南沿中心迂回出海,构成全县水系大动脉。此外,还有柏峻溪、坪溪、径南溪注入韩江;灰寨溪、德林溪、南坑溪、大坑溪、水吼溪等直注入海。发源于上饶镇大坪山麓的黄冈河为县域最大的独立河系,汇集九村溪、食饭溪、新塘溪、浮滨溪、东山溪、新圩溪、樟溪溪、联饶溪8条主要支流和10多条小溪流。纵贯全县,流经11个镇,至黄冈石龟头注入南海,全长87.2千米。

黄冈河河床平均比降1.5%,全流域集雨面积1621平方千米,其中属县境面积1588平方千米,河道总落差785米。属黄冈河流域,集雨面积大于100平方千米的一级支流有食饭溪、九村水、樟溪水、东山溪,小于100平方千米支流有新塘溪、浮滨溪、新圩溪、联饶溪、建饶溪等。

潮汐

饶平县海域介于福建东山岛至广东汕头市海域之间,以不规则半日潮为主,潮汐不等情况明显。潮汐强度较粤东其他岸段大,多年平均值为1.5~2米左右,最大潮汐差多年极值为4米左右,最大潮差多年平均值分别为2.4米和2米左右。平均潮差逐月均值的变幅稍大,一般为0.2~0.5米左右。涨潮平均历时大于落潮平均历时约为1小时,平均高潮间隙在1小时以内。高潮水位受热带气旋影响显著。:159

水利

饶平县有水库158个,山塘452个,有效蓄水库容5.53亿立方米。其中,大(2)型水库1座(汤溪水库),中型水库4座(牛角笼水库、大潭水库、坪溪水库、胜利水库),小(1)型水库19座,小(2)型水库134座。

汤溪水库,又称饶平北湖,位于饶平县北部的黄岗河中游,距县城黄冈镇38千米。兴建于1958年9月,1960年12月竣工。是一座以灌溉、防洪为主,兼有发电、养鱼等综合效益的大(2)型水库。水库集水面积667平方千米,总库容3.78亿立方米。

土壤

饶平县土壤主要包括赤红壤和滨海沙土两个自然土类,赤红壤由花岗石发育而成,腐殖质较少,土壤瘠薄;滨海沙土为近代滨海沉积物,土壤沙化,含盐量高,干旱缺水,保肥保水能力差。成土母质主要是坡残积土与洪积土、少量冲积及黄冈河三角洲冲积、滨海相沉积物。成土母岩以燕山期花岗岩类为主,其风化物多数形成土层较薄,质地偏砂的赤红壤及赤红壤泥田类,全钾含量较高。此外还有砂页岩安山岩类等。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饶平县已发现的有铁、铜、钨、锡、白陶土、稀土、耐火土等23种矿产。较丰富的有高岭土、稀土,还有铁矿和其他有色金属矿。其中,高岭土储量1亿吨以上。

水资源

饶平县境内水资源主要有地表水和地下水,主体补给来源于大气降雨。多年平均径流深817.7毫米,多年平均径流总量18.21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3.57亿立方米。

土地资源

饶平县有农用地面积149334.44公顷,建设用地面积15114.14公顷,未利用地面积8780.2公顷。

森林资源

饶平县属南亚热带季雨林区,植被多为次生草本植物群落及灌木林、稀疏乔木,以常绿阔叶林和常绿针阔叶混交林为主。较常见的主要有乔木类(马尾松杉木王木荷台湾相思等)、灌木类(油茶、茶树、番石榴岗松等)、竹类(孟宗竹、力竹、青皮竹麻竹桂竹等)、藤本(食用葛湘蕾金银花、玉叶金花等)、草木(大芒、刺芒野古草飞扬草金钱草等)。有果茶经济林近五十多种,包括柑橘属、菠萝、荔枝、香蕉、柿子、白叶水培水仙、黄旦等。有林业用地面积107507.23公顷,生态公益林面积45519.42公顷,有林地面积96459.69公顷,森林覆盖率为63.9%。

水产资源

饶平海域主要经济鱼类有蓝圆鯵(巴浪)、金色小沙丁(鱼)、单角鲀(迪仔)、大黄鱼(金龙鱼)、竹筴鱼(阔目)、脂眼鲱(乾鱼)、长体圆鯵(铁鮕)、金线鱼(红三)、鱿鱼、章鱼、墨鱼、带鱼、画鱼、长刺鲷鱼(立鱼)、乌鲳、银鲳、鲨鱼、鳗鱼、石斑鱼、海鲶、条尾(红鱼)、黄鲫(黄只)、海蜇以及虾、琵琶虾、青蟹、舟山梭子蟹等一百多种。

生物多样性

植物

饶平县分布约有106个科,240多个属,共1300多种植物,较常见的有160余种。其中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苏铁蕨、桫椤、金毛狗等。

动物

饶平县常见野生动物有40余种,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蟒蛇鳞甲目大灵猫小灵猫等;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有虎纹蛙褐翅鸦鹃小鸦鹃白鹭猫头鹰、老鹰等。此外,每年还有大天鹅、小天鹅等候鸟迁徒过境。南部海滨及岛屿还有众多的海鸟栖息、繁衍。海域内分布有鱼类25目、131科、284属,共471种。

自然灾害

饶平县主要有台风、龙舟水、干旱、低温阴雨、寒露风、低温霜冻等自然灾害。夏季常受台风侵袭,以及由台风引起的洪灾及地质灾害的影响。台风平均每年2.4次,7、8两月为台风影响最集中时段,占全年52%。龙舟水是指5月上旬至6月中旬出现对早稻开花有影响的多雨天气。年均有0.6次,并有三年一遇的趋势。:170

行政区划

 截至2022年10月31日,饶平县下辖21个镇(上饶饶洋镇新丰镇镇、建饶镇三饶镇、新塘镇、汤溪镇浮滨镇浮山镇东山镇新圩镇樟溪镇钱东镇高堂镇联饶镇黄冈镇所城镇大埕镇柘林镇汫洲镇海山镇),下设356个村民委员会、4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县人民政府驻黄冈镇河南大道1号。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2022年,饶平县有户籍人口104.82万人,常住人口81.91万人。

2021年,饶平县有户籍人口105.48万人,常住人口81.88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8.77%。人口自然增长率3.1%,出生率8.91%,死亡率5.80%。户籍人口中,男性54.51万人,女性50.96万人。

民族

西周西汉,饶平境域内居民为百越族之一;唐宋时期,主要为俚族、畲族和民。宋以后,俚、等民族和疍民逐步同中原南下的汉族融合;至明清以后,主要为汉族。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饶平县常住人口中,汉族占总人口的99.73%;有畲族、壮族苗族土家族瑶族黎族等22个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0.27%。

语言

饶平县地处客家方言和闽南语交汇地带,主要使用以县城黄冈话为代表的饶平潮汕话和上饶客话。中部、南部(黄冈、钱东、海山镇、林、高堂、联饶、浮山、浮滨、新圩、樟溪、三饶等镇)地区多使用闽南方言系统的饶平潮汕话,使用人口约占全县人口的80%。北部靠近大埔县(纯客家话地区)、平和县(闽南方言、客家方言兼有地区)的(上饶、饶洋、建饶等镇)地区以及新丰镇的大部分乡村等多使用客家方言系统的饶平客家话,使用人口约占全县人口的19%。还有两者均有使用地区,这类“双方言”地区的人口约占全县人口的1%左右。境内还有畲族聚居区,也说饶平客家话。:128:1004

饶平潮州话以县城黄冈话为代表,黄冈话的声母与汕头市的潮汕话相同;韵母、声调与汕头市潮州市等地潮汕话大同小异,与厦门市等地福建闽南话有所差别。客家话通称上饶市客话,习惯上把北部说客家话的几个镇统称为上饶地区;上饶客话的语音既有客家方言的许多共同特征,但受潮汕话的影响较大,和以梅县话为代表的粤东客话有所差异。:1004~1024

宗教信仰

饶平县有佛教、基督教天主教等信仰。佛教可追溯至南梁晋时期,基督教于清咸丰年间传入,天主教传入于清光绪年间。:1048~1059至2020年,饶平县登记有宗教活动场所113处,宗教信众人数约23000人,教职人员96人。其中佛教僧尼62人,基督教牧师9人、长老2人、其他教职人员21人,天主教神父1人、修女1人,分布在全县20个镇。有饶平县佛教协会、饶平县基督教“三自”爱国会、饶平县天主教爱国会等宗教团体。

经济

综述

饶平县形成以茶叶、水产、禽畜等为特色的农业,以燃气、电力、食品、水族机电、陶瓷和玻璃制品业为主的工业,以旅游、物流、电子商务为主的现代服务业。

2022年,饶平县地区生产总值342.58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5.98亿元,拉动经济增长1.3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115.23亿元,拉动经济增长1.7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141.37亿元,拉动经济增长0.58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92亿元,税收收入12.2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33.4亿元。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为25.1%、33.6%、41.3%。

第一产业

饶平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以岭头单丛茶、水产养殖加工、畜禽、果蔬、南药种养殖等为农业特色。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有饶平黑猪狮头鹅等良种家禽。水果主要有荔枝、龙眼梅果橄榄、生柑等。蔬菜主要有介菜、白菜、冬瓜、青萝卜、大蒜、条条豆毛毛豆等。盛产鮸鱼、大蚝、对虾属、石斑鱼等海产品。初步形成北部山区以茶、果为主,中部丘陵以果、茶、牧为主,南部沿海以菜、果、禽畜、水产为主的格局。有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岭头单丛茶、饶平狮头鹅

饶平县是全国特色魅力茶乡、中国岭头单丛茶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县、全国无公害农产品(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县,也是广东省省内县域茶叶种植面积最大的县。有岭头单丛、大叶奇兰凤凰水仙、凤凰单丛系列香型、黄金桂等十几个品种,其中岭头单丛为主栽品种。全县有茶叶生产、加工企业589家,涉茶人口超过20万人。其中,省级龙头企业2家,县级以上龙头企业10家;茶叶专业合作社247家。2022年,全县茶叶种植面积13.48万亩,年产量1.87万吨,产值46.01亿元,约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1/3,茶园种植面积、年产量、年产值均居潮州市全市首位。

饶平县是全国渔业百强县、中国海鮸之乡、国家级海域管理示范区、广东省海水养殖先进县、广东省水产品生产先进县。全县21个镇,有涉海(渔)镇6个、渔业村22个、人口40多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40%。水产行业年产值约占全县农业总产值35%,产品主要出口韩国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传统渔业主要有海水育苗、网箱养殖、深远海捕捞、陆基高密度养殖等。此外,通过结合食品工业、跨境电商、冷链仓储、海鲜批发、滨海渔场、海上冰雪世界、临港海鲜美食城等,构建三产融合发展的现代化海洋牧场。海鮸年产量约7.5万吨,占全国产量70%以上;年加工量6万吨,海鮸商品鱼产量和加工量在全国同级别县(市)中均名列首位,形成集种苗、养殖、饲料、加工、流通、餐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产业总产值约30亿元。

2022年,饶平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6.19亿元。农业产值76.74亿元,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6.34万亩,粮食产量15.3万吨。牧业产值17.1亿元,生猪出栏28.8万头,猪肉产量2.38万吨,禽肉产量2.29万吨,禽蛋产量9748.7吨。渔业产值43.3亿元,水产品产量18.53万吨。林业产值1.59亿元。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7.44亿元。

第二产业

饶平县已形成电力、水族机电、食品、燃气、陶瓷玻璃制品五大支柱产业为主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潮州港绿色能源产业集群和粤东粮油糖集散基地。“十三五”期间,饶平县五年工业产值累计1190.8亿元,其中食品工业产值297.7亿元、占25.0%,液化石油气产值169.3亿元、占14.2%,陶瓷玻璃制品产值129.4亿元、占10.87%,水族机电产值117.2亿元、占9.84%。

饶平县水族机电产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末,逐渐形成以黄冈镇为集聚区的水族机电产业基础,是广东省火炬计划水族器材特色产业基地和广东省水族机电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产品涉及水族器材、观赏鱼缸、水泵、气泵、园艺泵、海淡水养殖泵以及蓄电池、智能电暖挂架等。产品远销中东、欧美、日本等100多个国家,行业产品产量约占全国70%,身世界水族机电产业市场,是全国水族机电产品重要的生产出口基地。至2020年,水族机电行业共有注册登记企业76家(在生产经营约42家),其中规上企业9家。2021年,全县水族机电产业产值26.66亿元,出口6247万美元。有广东海利集团有限公司、广东新功集团有限公司、广东博宇集团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

饶平县食品工业资源丰富,食品加工历史悠久,产品涉及水产品、盐焗鸡休闲食品、中央厨房预制菜、调味料、各类水果制品等,有“钱东盐焗鸡”“岭头单枞”“高堂菜脯”等区域食品品牌。水产加工产品有冷冻系列、罐头系列、干制系列、盐渍系列等数十个品种,除运销内地市场外,还远销欧洲、东南亚等地区。预制菜开发有水产、盐焗鸡、狮头鹅等系列产品,建立了“潮州菜中央厨房(海润)示范基地”等多个预制菜产业示范基地。2022年,全县水产品预制菜年产值39亿元,盐焗鸡年产值25亿元。

饶平县是中国日用陶瓷出口之乡,作为广东省四大瓷业产区之一,瓷器生产历史悠久,瓷土资源丰富。产品涉及日用杯碟、汤匙、茶具、餐具、陈设瓷、玻璃陶瓷等多系列、门类,出口欧美、中东、非洲和东南亚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陶瓷生产主要分布在三饶镇新丰镇饶洋镇钱东镇、上饶等八镇。

2022年,饶平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04.1亿元。五大支柱产业产值呈“三增两降”,其中: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工业产值同比增长14.85%;食品制造加工业工业产值同比增长10.21%;电力生产工业产值同比增长10.2%;水族机电制造业工业产值同比下降7.2%;陶瓷和玻璃制品业工业产值下降25.82%。

第三产业

饶平县是第五批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广东省大众电商创业十佳县、中国电商示范百佳县、全国县域农产品网络零售百强县、全国农产品电商百强县、全国农产品数字化百强县。已形成以旅游、商贸物流、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等组成的产业体系。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各1处,国家级地质公园1处,文旅企业28家。打造了以县电商产业园为核心,以海润电商基地、饶北物流产业园为一南一北片区中心的共享数字资源平台,集聚工信、农业、人社、供销、物流、金融等服务。实现物流服务网点100%全乡镇覆盖,建有大型物流配送中心3个,建成县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1个,镇级电商站8个,村级电商服务站217个。2021年,饶平全县网络零售额突破50亿元。根据《“数商兴农”:从阿里平台看农产品电商高质量发展》,饶平县位居全国第23位,排名广东省省内第一。有县域龙头商贸流通企业1家;县城综合商贸服务中心1个;达基本型以上的乡镇商贸中心3个;达基本型以上的村级便民商店196个。

2022年,饶平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6.18亿元,限上批发业商品销售总额22.28亿元,限上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5.04亿元,限上住宿业营业额621万元,限上餐饮业营业额1818万元。外贸进出口总额91616万美元(业务口径)。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362.77亿元,贷款余额125.38亿元。接待游客310.2万人,旅游营业收入4.8亿元。

社会

教育事业

饶平县是“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广东省教育强县”“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广东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实验区”“广东省首批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十三五”时期,全县教育公共财政支出共88.11亿元,小学毛入学率101%、初中毛入学率101.9%,公办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覆盖率100%、民办100%,适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8%。

2022年,饶平县共有普通中小学225所(中学38所、小学18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5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3所(饶平县贡天职业技术学校饶平县新丰职业技术学校饶平县凤江实验学校)、幼儿园119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饶平县益智学校)。教职工7328人。

卫生健康

2022年,饶平县有医疗卫生机构34个(县直卫生单位12个、镇级卫生院22个)。医疗卫生机构在岗职工2917人,其中医疗卫生机构在编在岗专业技术人才总量为1741人(高级职称143人、中级职称402人、初级及以下职称1196人)。全县医疗机构设置病床1499张。其中,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潮汕医院(饶平县人民医院)为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饶平县中医(华侨)医院为国家二级甲等中医医院。

文化事业

2022年,饶平县有县级文化馆1个、县级图书馆1个,县级博物馆1个,乡镇文化服务中心21个,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396个。文化馆分馆22个、服务点44个;图书馆分馆21个、服务点2个,已建成粤书吧1个,博物馆之城12个。

饶平博物馆,位于黄冈镇小公园文化中心。成立于1983年10月,国有综合性博物馆。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展厅面积约410平方米。现馆藏文物及标本927件(国家二级文物15件、国家三级文物248件、一般文物655件)包括“浮滨类型”、玉石器、陶瓷器、铜铁器、字画、民俗文物、革命文物等。“浮滨文化”遗物以陶、石器为主,是饶平本土文物的一大亮点。

饶平县文化馆,建于1950年11月,原址设于黄冈镇石埕祠,2003年1月迁至新落成的饶平县文化中心大楼。新楼面积1500平方米,其中展览大厅约占800平方米、培训厅约占550平方米、办公场地约占150平方米。

饶平县图书馆,位于黄冈镇龙眼城社区苏区文化公园北侧,占地面积约9.35亩。总建筑面积约8035.36平方米。馆内设有免费停车场、自助借还室、少儿借阅、多媒体报告厅、培训室、自习室、现刊借阅、残障人士阅读室、多媒体阅览室、地方文献借阅及会议室等设施,是兼具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功能的新型现代化图书馆。

体育事业

2019年,饶平籍运动员在国际比赛第一名4项、第二名2项,全国比赛第一名2项,其中女子举重运动员张宛琼在2019年世界举重锦标赛获女子抓举世界冠军、在2019年举重世界杯斩获3枚金牌。2021年,郑曼佳夺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运动会帆船项目女子水翼帆板冠军。

社会保障

2022年,饶平县民生领域支出52.5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3.05%。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保持在95%以上。有福利院1家,敬老院17家,设有床位624个。救助管理站1个。

交通

综述

饶平县古为闽粤要塞,今为广东省东大门,初步构建形成集3条高铁、3条高速、1个港口、1个通用航空机场(规划建设中)的“3+3+1+1”立体化综合交通格局。

公路

饶平县境内有沈阳—海口高速公路宁波-东莞高速公路大埔—潮州高速公路3条高速公路过境,沈海高速从县城通过,甬莞高速贯穿境域中部。国道G324线、国道G355线、省道S222线纵贯县境东西南北。此外还有省道333线,县道084线,县道、乡道纵横交错。

沈海高速从潮州市铁铺入境,途经钱东镇高堂镇、黄冈、联饶等乡镇,到达汾水关,境内全长约25千米。甬莞高速起于东山镇水美村(闽粤交界处),途经浮山、浮滨镇樟溪镇等镇,设有东山、浮山两个出入口,以及樟溪服务区。大潮高速于2020年12月通车,结束了饶平北部山区不通高速的历史,进一步扩大潮州港的辐射范围,设有4个收费站,自南向北分别为樟溪、浮滨、三饶镇新丰镇

铁路

厦深铁路、漳汕高铁(规划建设中)、疏港铁路(规划建设中)3条铁路,厦深高铁在饶平高堂镇饶平站,为厦深铁路进粤第一站,过境里程24.61千米。横跨闽粤两省、连接了厦门深圳两大经济特区的“3小时经济圈”。漳汕高铁设计时速350千米/小时,规划有饶平南站。大潮铁路起于大埔站,终于潮州金狮湾,全长116.44千米。设计标准为国有铁路Ⅲ级单线内燃预留电化铁路,正线设计时速120千米。

航运

饶平县位于高雄市香港特别行政区深圳市)和厦门市三大港口构成的“海上金三角”中心,有潮州港、柘林港、海山港等港口,为粤东地区唯一的深水港湾群。

潮州港通商历史悠久,为粤东北、赣东南以及闽西南地区重要的口岸。位于饶平县南部素有“粤东黄金海岸”之称的柘林湾,东临台湾海峡,处在我国东南沿海的黄金水道之上,是一个较完整的海湾型港口和华南地区深水良港之一,为国家独立对外开放一类口岸和对台直航港口。潮州港距台湾高雄186海里,至香港192海里、厦门98海里、广州市308海里,到新加坡、曼谷等东南亚国家港口都在1700海里之内。潮州港建港岸线总长约28.5千米,其中深水建港岸线长约21.9千米,占76.8%。港区规划海港面积约79.2平方千米,其中水域43.8平方千米,陆域35.4平方千米。已开通国内主要港口及港澳航线,开通至香港特别行政区、韩国的集装箱货运航线。建成码头8座,泊位13个,总吨位25.3万吨,码头功能涵盖了集装箱、粮油、液化天然气、燃煤、散杂货等服务,并已开通集装箱外贸业务。

公共交通

饶平县境内有饶平汽车客运站、饶平县新城区客运站(已停运)、饶平县海山欧石汽车客运站。开通有12条公交线路,14条农村客运班线。此外还有往返潮州市市区与饶平公交线路(K6公交快线)。

饶平汽车客运站位于黄冈大桥桥东,占地7200多平方米,主要运营饶平县内短途班车和公交班车,预计每天班车发送量300多台次,旅客发送量8000多人次。

人文

综述

饶平人杰地灵,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人文精神。潮州文化、客家文化、红色文化、海洋文化、畲族浮滨镇文化在这里融合交汇,形成了与潮州文化一脉相承、极具特色的地方文化。此外还有源远流长的茶文化,饮食也极具特色。

饮食

饶平处于亚热带,由于地理和气候等因素,形成食粥的生活习惯,一般每天早、午二餐食粥,晚餐食浓粥或干饭。节日十分讲究,各家各户要宰“三鸟”和买鲜鱼,做8样菜(即4盘肉、4样汤)。饶平人好饮茶(喝茶),无论城市与农村,几乎家家备有茶具和茶叶;无论老幼妇孺,天天要饮茶,即使食粥也要饮茶,一年四季如此,形成习惯。而且讲究“冲功夫茶”,每逢客人到来,主人即奉上香茶,以示热情、敬重之意。以香茶款待客人,也是本县别有的风尚。此外,饶平县还有粿汁肖米、糕仔、宝斗饼猪肠胀糯米、客家红糟肉、客家米粉、黄栀豆干、客家麦牙糖、鱼饭、鼠壳粿、马岗如意大饼、三饶饺、汤溪鱼头、绿岛窑鸡、饶江魚露、樟溪饼、樟溪豆干、坪洋柿子饼、浮山薄饼等特色美食小吃。

浮山薄饼已有上百年历史,从一个小小的面团,经过捶打、揉捏、压制、焙烤,才能成为一张韧而有嚼劲、甜而不腻的浮山薄饼。新鲜出炉的薄饼口感柔软又香甜,还带着一股艾叶的清香的味道。

“高堂焖”是高堂镇的特色美食,是饶平县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新鲜出炉的“高堂焖”色香味俱佳,其在烹制手艺和所需配材上很讲究,有别于其它的香饭。其特色在于是用焖,而非用炒。

浮山手拍面,因其独特的制作技艺和别具一格的特色风味而久负盛名。一碗手工面,搭配一份白斩鹅肉,这是浮山手拍面最传统的吃法。浮山手拍面,采用传统制作技艺,需历经和面、揉面、手擀、压面、滚面、切面、卷面等多道工序。面条出锅,再加入芹菜碎,浇上葱油和特调酱油

蚝烙是广东潮汕地区汉族传统小吃,属于粤菜系。鲜美酥香,酥而不硬,脆而不软。潮汕各地蚝烙做法不尽相同,饶平多以番甘薯淀粉为原料,做出来的蚝烙不仅外焦里嫩,还多了几分薯粉的弹牙嚼劲。

白斩鹅,是饶平的一道经典美食,潮州市第九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简单的烹方式,把食材的原汁原味体现得淋漓尽致。制作饶平白斩鹅一般选取3月龄,重约8~10公斤的肉鹅,经宰杀、脱毛、洗净后,用柴火大锅煮制,共有8道工序。狮头鹅肉质细嫩,肥而不腻,传统的白斩鹅做法很好保留了鹅肉本身的风味,再蘸上用蒜蓉和生抽调制的酱料,味道清香柔嫩。

客家红糟肉亦称糟母肉,是以糯米、红曲霉加上糖、盐发酵成糟母(红糟),再将肉类放入其中腌制而成。红糟肉原材料大多采用五花肉,此外鸡、鸭、鹅等都可以入糟。成品的红糟肉外表粉红,肥而不腻,除了淡淡的咸味,还有米酒味。

习俗

“麦熟”是古代随中原移民迁徙带来的一种食物,与中原地区烙饼同宗同源。因为是用薄饼皮包裹,“麦熟”原本叫薄饼。而古时候为了庆祝小麦丰收,用新收的小麦磨成面粉再烙成薄饼皮,所以在大埕镇,薄饼被叫做“麦熟”。“麦熟”又叫“鼎翻”,明代大埕所城官兵来自五湖四海,北方的官兵喜欢用平鼎烙面饼,受其影响,当地居民便等麦子熟了,自己磨面烙成薄饼,配上各种馅料。这种传统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大城所游旱龙民俗是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游旱龙”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仍然保持着古老形式。先民因地制宜,用竹片和竹篾作骨架,用厚纸板扎制和彩色纸粘糊成有头有尾5米长的大龙舟,船里插着五彩旗帜和装载着绣球。这龙舟既不载人,也不下水。每年农历五月初一至初六,当地群众依次巡游粉、褐、青、紫、红、黄六种颜色的龙舟祛邪祈福。大城所“游旱龙”民俗既为纪念屈原,又是潮州市地区与众不同、形式独特的游龙舟习俗活动。这一民俗活动,从旱龙的制作、技艺、工序到游旱龙的过程,注入潮州工艺、潮州音乐、潮州刺绣、潮州木雕的内涵。同时,整个故事扮景表现了当时明清海防前哨军民抗击倭寇的壮丽场面。

潮汕地区有谚语:“河溪对嘴,芋仔食到畏。”潮汕人称银河为河溪,八月是芋头的收成时节,农民都习惯以芋头来祭拜祖先。这不但与农事有关,还有一则典故:蒙古军队灭了南宋后,马发据守潮州抗元,城破后,百姓惨遭屠杀。为了不忘“胡人统治之苦”,后人就取芋头与“胡头”谐音,且形似人头,以此来祭奠祖先,历代相传而成风,至今犹存。

元宵节,饶平农村家家户户的门楣上都要插上榕树叶、竹、毛车、杜必之类的植物,以祈求平安。相传百姓惧怕晚唐义军首领黄巢,听闻黄巢将至,村民纷纷出走。一个妇人带着儿子避难,路遇黄巢部下。他细观那妇人,知道是个善良之人。便对她说:“黄巢是个好人。带孩子们回去,到了元宵节,取上榕树叶插于门楣上,自然会保平安的。”妇人回家后照着办了,果然那年平安无事。此后,每年的元宵节,妇人们和孩子们都会采来榕叶、竹筅、毛车、杜必之类的植物插于门楣两边,说是“插榕健过龙”“插竹筅养肥鸡”“插毛车饲大猪”“插杜必谷仓相叠”。有些妇女还特意把两片榕叶插在头上,孩子们则取一片夹在耳朵边。所有这些均表示人们向往吉祥之意。

食甜粥是金兰结拜或者订婚结亲时的习俗。民间“拜同年”或者订婚结亲同年兄弟姐妹或新女婿、新媳妇第一次上门作客,亲家接待,习俗上要煮糯米糖粥请客,并请来姑姨舅妗、叔伯婶姆同食,表示亲甜如蜜糖。晚辈拜见长辈,尊亲称呼之后,长辈必须送红包赏脸。

天穿即正月二十日,俗称“天穿日”,主要在饶平流行。宋以前,以正月二十三日为“天穿节”,纪念女娲炼五色石补天。这一天家家户户皆采集7样蔬菜,煮成一锅食用。村民穿戴新服装到各地游逛,次日即开始春耕生产。

童谣有“立夏日,吃补食”,客家人这一天有吃糯米糖、烹狗、炖鸡、吃补品的习惯。目的在滋补身体,准备投入紧张的春耕生产,俗称“夏补”。此外还有洗蚊帐、儿童称体重等习俗。

天贶即农历六月六日,各户晒衣服,晒谷豆等物,以辟蛀和去湿,还有烧咸水洗头及沐浴的习俗。

三饶镇是古时中原南迁移民由福建省进入广东省的必经之地,饤桌陈列(饤)的习俗也随之传入。饤桌进入三饶后,当地人从内容和形式上不断进行创新,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饤饾传入古城三饶已近700年的历史,三饶本地人称为“饤桌”“摆桌碗”“摆碟”。因为制作的物料都来自动、植物,特别是农作物中的五谷和青菜,制作的技艺和工具渗合了雕刻、彩绘、造型等工艺,因此,又称为“彩青艺术”。每年元宵节期间为三饶古城各家各户展示“饤桌”的时间。饶平“彩青艺术”(三饶饤桌)于2007年7月被省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饶饤桌按原料可分为斋桌和腥桌,腥桌的原料取自于猪、鸡、鹅、鸭等肉类和内脏;斋桌多取料于五谷、面粉、薯类、粟、麦、豆,或取料于各种枣类、菇类、果类等鲜果,再以面粉,麦生为原料。大多的桌碗都是由五谷和豆类做成的,而桌盘由于盘面敞开,面积较大,比较好构图,所以桌盘的表现形式比较丰富多彩。

文物古迹

根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数据,饶平县登录在册的不可移动文物450处,其中278处入选《饶平县不可移动文物名录》,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6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8处。

道韵楼

道韵楼位于三饶镇南联村,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是国内最大的八角形土楼。坐南朝北,呈八角形,面积约10000平方米。三进围屋,前二进围屋为平房,后为三层楼房,中间辟有内埕,全楼共分72开间,公用水井2口,私人水井30口,门前池塘1口,石构门楼、门额。门额镌“道韵楼”,款“孚元锦书,丁亥秋月吉旦立”,为明南京礼部尚书黄锦题。灰砂墙基,其余皆以黄泥土夯筑,灰瓦屋面。楼内有泥塑壁画,外墙开有枪眼、炮眼。

大埕所城位于饶平县所城镇,是广东省省内保存较为完整的古城堡,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东临南海,北倚大尖山,离县城约14公里,明、清时期为潮州府前卫,海防军事重地。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由百户顾实创筑,清康熙三年(1664年)曾拆迁,康熙八年(1669年)重建。呈四方形,全城面积约2600亩,城垣高2.7丈,周围643丈,厚1.6丈,内外两面用条石垒砌,中间填上。设东、西、南、北四门,四门均建重楼,四角各建敌台,城内辟有三街二巷,中心交叉处呈“十”字形,并建有宅第民居、坛庙祠堂、兵营、戏台、古井等,城外四周辟有城池。至今四门尚在,东面城垣尤为完整,部分建筑物还保留明、清时期的风貌。

泰华楼位于饶洋镇蓝屋村,建于清嘉庆元年(1796年),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坐东向西,四方抹角形,占地总面积约2385平方米。二进围屋,前平房,后三层楼房,二楼外面还辟有走廊环绕通行,中心处辟有内埕,楼内共分26开间,楼门正对面为聂氏宗祠,水井1口,门前池塘1口。石构门楼、门额,门额阳刻“泰华楼”,款“嘉庆甲子年建”。下半部块石垒砌,上半部用黄泥土夯筑,内墙批灰,灰瓦屋面。

三饶城隍庙位于县三饶镇中华路366号东侧,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弘治六年(1493年),坐北朝南,面宽32米,进深73.4米,占地面积约2349平方米。该庙中路共5进,在中轴线上分别为山门,前殿、大殿、五谷殿、后殿,东西两庑相朝,结构对称。并设有戏台。硬山顶灰瓦屋面,夯土抹灰墙,主体为童柱抬梁构架,木雕、石雕和嵌瓷装饰丰富,庙内历代碑记和壁画犹存。

茂芝会议旧址位于上饶镇茂芝村,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清代,1999年重修。坐北向南,面积81平方米,平房,前为天井,后为房间,水井1口,灰沙土木结构,现保存完好。1927年10月5日,南昌起义部队2000多人抵达茂芝,指挥部设在全德学校。在此召开了军事干部会议,作出了“穿山西进、直奔湘南”的重要决策。稳定了队伍,保存了革命的火种,为扭转时局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井冈山会师奠定了基础。

余登仁故居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新丰县镇洞泉村陂墩自然村,名为“德风堂”,始建于清代,座西向东,二进,里面一厅四房间,两旁为走廊,左右各开小门,堂外两旁附有平房12间,水井一口。面积约四百平方米。德风堂为余登仁出生地,又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革命活动场所。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3年6月,饶平县共有省级非遗项目4个、市级非遗项目24个、县级非遗项目39个。省级传承人1名、市级6名、县级43名。

饶平盐焗鸡制作技艺既承袭了传统的盐焗鸡制法,又加入了独具地方风味的配方,使得所制盐焗鸡在色泽和味道上都有独特的“潮味”。相传该技艺起源于清朝末年饶平县钱东镇上浮山村郭氏,后在郭氏家族内流传。饶平盐焗鸡具有皮脆、肉香、甘醇、味美、色金黄的特点,其制作技艺在制作调味上及焗制过程中都有独特之处,具有一定的工艺价值。

大城(埕)所创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大城所端午节游旱龙的习俗由来已久,从旱龙的制作技艺到游旱龙的过程,该民俗活动中囊括了潮州市地区的刺绣、剪纸、雕刻等传统工艺,以及潮州音乐等诸多民间艺术形式。游旱龙习俗与所城内各种民俗活动相互融合,在保留了潮州文化特色的同时,又渗入了周边的客家文化和闽粤沿海的海洋文化特征,特别是表现明清海防历史的扮景活动,呈现出卫所最传统的职能,对于研究我国东南沿海海防和海洋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潮州饶平布马舞相传始于宋末元初,有鄱阳县(今江西上饶市)制陶师傅来饶平传授陶艺,因受赵构泥马渡河传说,及饶州民间为纪念文天祥高中状元,以扮状元骑彩锻泥马造型供众观赏的启发,遂将民间有关马的舞蹈编为节目,在瓷乡九村(今饶平新丰镇)一带的春节元宵节及各类庆典活动中表演,后逐渐衍化为布马舞并流传到饶平县各地,现主要分布于该县的新丰、黄冈等乡镇。饶平布马舞为大道具舞蹈,主要道具“布马”。伴奏音乐,已由早期的汉乐大八音锣鼓配大唢呐,演变为潮州大锣鼓配管弦乐,并采用潮乐曲牌。

饶平彩青习俗也称“饤桌”“摆桌碗”,是饶平县三饶、新丰镇、汤溪、钱东镇等乡镇元宵节期间的传统民俗活动之一。饶平彩青习俗从古代中原“饤饾”演变而来,由福建省随中原移民南迁而传入当地,至今已有近700年历史。每年农历正月十二至十六元宵节期间,当地人家各展技艺,在街巷口摆起八仙桌、圆桌,将精工制作的“美食”摆上桌面。饶平彩青习俗自传入粤东地区以来,不断吸收借鉴当地民间艺术特色,融合不同历史时期工艺技术、历史内容、美术形式等,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以及与之相应的民俗文化特色,对研究传统“饤饾”习俗在粤东地区的变迁具有重要价值。

特产

岭头单丛,属乌龙茶类名茶,产于浮滨镇岭头村。单丛是继岭头奇兰后,在乌龙茶中又一特殊品种的新发现。外形条索微弯曲,色泽黄褐似鳝鱼色。内质香气花蜜清高,滋味醇爽回甘,汤色橙红明亮,叶底笋色红边明亮(也称朱边绿腹)。2013年4月15日,农业部正式批准对“岭头单丛茶”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高堂菜脯,是萝卜经过加盐日晒,最终晒成萝卜干,即菜脯。因萝卜在潮汕地区俗称“菜头”,故称“菜脯”,是潮汕地区的特产之一,与潮州咸菜、鱼露并称“潮汕三宝”。《潮汕百科全书》记载:“饶平高堂菜脯、潮安江东菜脯,驰名海内外。”产于高堂镇的菜脯有色泽黄珀鲜艳,味道香甜,肉厚酥脆等特点。

饶平县为狮头鹅的原产地,其中浮滨镇溪楼村为狮头鹅最古老的发源地。狮头鹅羽毛为灰褐色或银灰色,腹部羽毛为白色。头大而眼小,头部顶端和两侧具有较大黑肉瘤,鹅的肉瘤可随年龄而增大,形似狮头,故称狮头鹅。狮头鹅肉质香甜,生长迅速,体质强健,成年公鹅体重10~12千克,母鹅9~10千克。狮头鹅饲养技艺入选饶平县第二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大澳泥蚶,属于贝壳类海产品,学名泥,属瓣鳃纲、蚶科。明代从福建蚶乡莆田传入,繁殖迄今有五百多年。大澳珠蚶粒小体圆,色白微红不带乌灰色,肉质细腻,不带咸味,血多而清红,能滋阴补肾,活血生津,大补元气。

浮山镇种植青柿及制作柿子饼历史悠久,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浮山柿子果实个子大,味道香甜,柿果刮皮后,反复地晒、凉、揉,放进蒸笼里与配好的硫磺反复蒸熏,经过20多道工序,历时约半个多月,青柿才能变成柿饼。浮山生产的柿饼,其状圆扁,浑身雪白,果肉香甜,营养丰富,既可食用,又可药用。浮山柿饼还是饶平县第二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青岚橄榄,经过长期的改良、嫁接杂交,兼蓄各类品种的优点,因而形成独特的青岚橄榄品类,其果粒呈卵形,皮滑而薄,色青绿带腊黄,蒂部略带红色,顶端有小条纹,果皮上有小黑点,果基圆、略带皱纹,肉厚爽脆,食后清香回甘,无涩味。

宝斗饼,因八角四方,形如宝斗,故名。以猪油或豆油混和精面粉作饼皮,饼馅用绿豆豆泥(砂)加油、白糖、白内丁、冬瓜丁、葱珠油和冰片,捣匀后装进瓮里密封冷藏,存放一段时间后才取用。宝斗饼吃起来松软、清甜、凉爽,不粘牙,不油腻。黄冈宝斗饼还是饶平县第二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山枣糕的问世可追溯至清代后期,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饶平山枣糕以野生山枣肉为原料,色泽金黄澄亮,食之有原果风味,酸甜爽口,柔润而不黏,涤积生津,令人大增食欲。

盐焗鸡广东省的一道特色名菜,最早始于清代末期,饶平钱东郭氏第一代传人郭家泰以潮汕地区特有的食品调料为基础,选用饶平出产的潮盐,研制潮式盐焗鸡。钱东盐焗鸡选用老母鸡,经过处理后的整鸡填充作料、涂抹香料佐以中药材,熬煮入味,再用粗盐用器焗制,食品工艺经过近20道工序。2022年5月,盐焗鸡制作技艺(饶平盐焗鸡制作技艺)入选广东省第八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汫洲镇是“中国大蚝之乡”,该镇大蚝养殖已有数百年历史,所产大蚝以“肥大、鲜美、营养价值高”而闻名。

饶平县是“中国海鮸之乡”。海鮸为鲈形目石首鱼科,其肉质细嫩鲜美,富含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其鱼鳔可制成花胶(肚)。饶平鮸鱼以赤嘴鮸为主,其珍贵程度仅次于黄唇鱼(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禁捕食)。由于赤嘴鮸鱼鳔具有养血、止血、补肾固精、润肺健脾等功效,潮汕人家里一般都会专门留有赤嘴鳘鱼胶,给女儿或者媳妇怀孕和坐月子时补补身子。

风景名胜

综述

饶平县地处粤、闽、台的交汇处,依山傍海,山、川、湖、海等自然景观繁多,文化旅游教育资源丰富,是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有位于海山黄隆西南的“辟龙”——海滩岩田;有位于县境中北部山区的苏铁蕨是古生代泥盆纪的孑遗植物;还有樟溪青岚地质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潮州市绿岛旅游山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的潮州市饶平县石壁山风景区、“茂芝会议”纪念馆、坪溪万亩茶园、汛洲岛等景点。

重要景点

潮州市绿岛旅游山庄,位于钱东镇万山红农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潮州新八景之一、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广东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厦门市民周末自驾游十大目的地。山庄占地面积3000多亩,保留了原始自然生态地貌,林地覆盖率高达95%。已建成民俗文化体验区、别墅酒店度假区、千竹湖畔游乐区、湿地湖景休闲区和特色农业体验区等五大主题园区。是一处集地质科普、文物民俗、休闲度假、商务会议、游乐购物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生态旅游度假胜地。山庄与附近各具特色的明清古寨、青岚地质公园、茶文化体验园等交相辉映,形成以绿岛旅游山庄为核心的乡村生态旅游集群。

潮州市饶平县石壁山风景区,位于饶平县城北侧,景区林木苍郁、风景秀丽、名胜古迹星罗棋布,是休闲健身、登高揽胜、科普教育、善信朝圣的重要场所,有县城“后花园”之称。景区总体规划区3.2平方千米,设置核心保护区、游乐度假区、文化与综合服务区和森林探险区等4个功能区。有纳海楼、“粤东一璧”大牌坊、玉泉、雷音寺、摩崖石刻、丽泽湖以及饶平县革命烈士纪念碑等主要景点。

著名人物

重要荣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