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中国国家公园之一

更新时间:2023-08-15 17:22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位于海南岛中部至西南部,区划总面积4269 平方千米。是中国重要的生态保护区,作为岛屿型热带雨林的典型代表,展现了从五指山市向周边山脉辐射的完整垂直植被带,具有极高的生态原真性和生物多样性,被誉为“绿色宝库”和“物种基因库”。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该公园拥有丰富的野生维管植物和陆栖脊椎动物资源,包括大量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和野生动物,以及海南特有的珍稀物种。海南长臂猿,全球最濒危的灵长类动物,在此地拥有唯一的栖息地。此外,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作为海南岛的生态制高点,不仅是森林资源的富集区,还是主要江河的发源地,对于水源涵养和防风防洪具有重要作用,是维护海南岛生态安全的关键屏障。园内的热带雨林资源构成了一个天然的“博物馆”,同时也是一个“天然大氧吧”,为人们提供了旅游度假、休闲养生的理想场所。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原住民,包括黎族苗族,与这片雨林和谐共生,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为这片土地增添了独特的人文风情。2019年4月1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揭牌成立。2021年10月12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入选第一批国家公园名单。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位于海南岛中部山区,东起海南吊罗山国家森林公园,西至尖峰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自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毛感乡,北至黎母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4400余平方千米,约占海南岛陆域面积的1/7。范围涉及五指山、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白沙黎族自治县昌江黎族自治县东方市、保亭、陵水、乐东黎族自治县万宁市等9个市县。

地形地貌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地处海南岛中南部的穹窿构造山区,包括中南部山脉东支五指山山脉和西支黎母岭山脉(黎母山-鹦哥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尖峰岭、海南霸王岭国家森林公园-雅加大岭)的大部分区域,构成了海南岛的最高脊。国家公园的最高点为五指山,海拔1867米,也是海南岛的最高峰;国家公园的最低点位于吊罗山区域都总河流出国家公园处,海拔仅45米。境内海拔超过1400米的山峰还有鹦哥岭(1812米)、猴猕岭(1655米)、黑岭(1560米)、三角山(1499米)、尖峰岭(1412米)、黎母山(1411米)等。

气候条件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地处热带北缘,属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日照时间长,太阳总辐射量大。年均气温22.5℃-26.0℃,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759毫米。

水文特征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境内水体属南海水系,该区域发育的山川小支流大部分汇入南渡江万泉河昌化江,仅吊罗山南面水系汇入陵水河注入南海以及尖峰岭西面和南面水系直接入海。

主要景点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涵盖并连通了五指山市鹦哥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尖峰岭、霸王岭、吊罗山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黎母山、猴猕岭、佳西、俄贤岭4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尖峰岭、霸王岭、吊罗山、黎母山4个国家森林公园,南高岭、子阳、毛瑞、猴猕岭、盘龙、阿陀岭6个省级森林公园及毛瑞、卡法岭、通什等相关国有林场。

五指山位于海南岛中部,因其五峰相连形如手指而得名。1985年11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五指山省级自然保护区,2003年由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东经109°32'03″-109°43'19″,北纬18°48'59″-18°59'07″,总面积为13435.9公顷。五指山保护区是以保护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珍稀动植物资源及栖息地为主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

鹦哥岭位于海南岛的中南部,因过去漫山遍野飞舞着羽毛绚丽多彩的鹦鹉目而得名。2004年由海南省政府批准成立为海南鹦哥岭省级自然保护区,2014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09°11′27″-109°34′06″,北纬 18°49′30″-19°08′41″,总面积为50464公顷。鹦哥岭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是以典型的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为主,集资源保护、科学研究、宣传教育、生态旅游和可持续利用为一体等功能。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尖峰岭位于东方市和乐东县境内,因其主峰形似尖刀而得名。海南尖峰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56年,地理座标为东经108°36'-109°05',北纬18°23'-18°52',保护区总面积20170公顷,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

霸王岭位于昌江黎族自治县东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9°03′-109°17′,北纬18°57′-19°11′。保护区始建于1980年,面积10万亩;1986年晋升为国家级,2003年保护区面积扩大至44.97万亩。保护区属于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是海南长臂猿及其栖息地,是集自然保护与管理、宣传教育、科学研究、生态旅游等功能为一体的自然保护区。

吊罗山位于海南岛东南部,跨陵水、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等3县,于1984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粤办函[1984]398号批准成立“广东白水岭省级自然保护区”,1988年更名为“海南吊罗山省级自然保护区”,2008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地理坐标为109°45′05″-109°57′07″,北纬18°40′08″-18°49′19″。保护区总面积18389公顷。

自然资源

植物资源

海南省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森林覆盖率为95.56%,植被有热带雨林、南亚松林、橡胶林、桉树林、马占相思林、加勒比松林等类型。有野生维管植物220科1142属3577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坡垒、伯乐树、海南苏铁、葫芦苏铁、龙尾苏铁、台湾苏铁等6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桫椤土沉香、降香黄檀、海南紫荆木蝴蝶树等34种,特有植物有尖峰青冈、霸王玉兰、吊罗山萝芙木、五指山含笑、海南菊、海南翠柏、雅加松等428种。

动物资源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有脊椎动物5纲38目145科414属627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海南长臂猿、坡鹿云豹蟒蛇圆鼻巨蜥海南山鹧鸪海南孔雀雉、8种,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猕猴属水鹿亚洲黑熊中华穿山甲、小爪水、红原鸡白鹇等67种,海南特有动物有海南长臂猿、鹦哥岭树蛙、霸王岭睑虎、海南山鸪、海南孔雀雉、海南毛猬等33种。

设立意义

海南热带雨林是世界热带雨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好、连片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是全球重要的种质资源基因库,是中国热带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地区,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点地区之一。在此设立国家公园,意义主要有:

一是筑牢海南绿色生态屏障的关键举措。中国热带雨林资源稀缺,主要分布在海南、云南省南部、台湾南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及西藏自治区东南河谷地带。建设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对筑牢海南绿色生态屏障有必要。

二是保护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原真性和完整性的有效途径。建设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集中连片整合自然保护地,创新保护管理体制,实现统一规范高效管理,实施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能够更加有效保护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从而实现珍稀自然资源的世代传承。

三是拯救中国热带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迫切需要。建设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整合多个单一自然保护地,修复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建设生态廊道,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抢救濒危物种、维持区域生态平衡

四是探索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路径的具体实践。建设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有利于正确把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增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健全生态保护补偿制度,促进当地脱贫,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保护措施

法律法规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立法和政策体系,主要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u003c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u003e的通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u003c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u003e的通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条例(试行)》等。

措施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国家管理机构加强对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内海南长臂猿科等极小种群、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和原生动植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对受到威胁且原栖息地已不能满足生存繁衍需要的物种,采取建立繁育基地、基因库、种质资源库或者迁地保护等拯救措施。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机构会同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所在地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采取退耕还林还草还湿、经济林退出、植被恢复、水土流失治理、调节水文状况等措施养护水资源,有效防止、控制和减少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面源污染和水土流失,保护和提升热带雨林水源涵养功能。

海南省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机构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志愿者服务机制,制定志愿者招募与准入、教育培训、管理与激励的相关政策和措施,鼓励和支持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参与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生态保护、解说教育、科普宣传等志愿服务工作。

历史文化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周边社区是黎族、苗族世居地,在婚姻、丧葬、节庆、饮食、居住、服饰、待客、礼节、文娱活动等方面,有独特的风俗习惯。这里有黎族织锦、制陶以及苗族蜡染等制作工艺,也有黎苗歌舞、海南村话民歌等,还有“三月三”等民间节庆活动。

交通线路

交通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范围内形成了以G9811中线高速为轴线,国道干线公路G224和省道S314(东河-江边-抱由)、S310(牙叉-什运)、S215(吊罗山-本号)为骨架,县道X705、X546等为支撑的公路网络,能够与环岛高速公路和环岛高速铁路连通,实现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与全岛交通的融合。

线路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海南霸王岭国家森林公园雨林文化体验区→五指山市热带雨林探秘区→尖峰岭原生风景观赏区→大广坝生态亲水区→南高岭森林生境展示区→吊罗山热带雨林休闲区→鹦哥岭智慧科普教育区→黎母山黎族文化体验区。

历史沿革

1960年,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尖峰岭自然保护区,2002年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尖峰岭自然保护区是海南省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01.70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99.32平方公里,缓冲区83.57平方公里,试验区18.81平方公里。

1980年,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霸王岭自然保护区,1988年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3年国务院批准保护区面积扩大至299.80平方公里。霸王岭自然保护区是中国唯一保护长臂猿及其生存环境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有珍贵的圆鼻巨蜥云豹亚洲黑熊等60多种珍稀动物,以及热带兰花、大果榕山石榴岭南山竹子乌墨青果榕、山橄榄毛牡丹鸡嗉子果等珍贵植物。

1985年10月,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五指山自然保护区,2003年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五指山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35.88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面积80.12平方公里,缓冲区面积32.04平方公里,试验区面积23.72平方公里。

1994年10月,海南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吊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8年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吊罗山自然保护区总面积380平方公里,主要保护对象有海南粗榧海南紫荆木、坡垒、海南大灵猫、鳞甲目、孔雀雉等。

2004年7月,海南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海南鹦哥岭自然保护区,2014年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鹦哥岭自然保护区面积504.64平方公里,为海南森林类型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鹦哥岭自然保护区是海南第一大河流南渡江和第二大河流昌化江的主要发源地。

2019年1月23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整合海南岛中部山区的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省级自然保护区、4个国家级森林公园、6个省级森林公园及相关的国有林场,设立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总面积4400平方公里。

2019年4月1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在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吊罗山揭牌成立。

2021年9月26日上午,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成果在海南省新闻发布厅发布,国家公园提供的生态产品贴上了“价格标签”。经核算,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2019年度生态系统生产总值为2045.13亿元,单位面积GEP为0.46亿元每平方公里。10月,入选第一批国家公园名单。

2022年4月22日消息,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兰花资源专家黄明忠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发现了两个兰花新物种,该研究成果日前在植物分类学专业期刊《Phytotaxa》上发表。

设立背景

设立经过

2018年3月3日,住琼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主席毛万春的呼吁,在住琼全国政协委员中引起共鸣。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作为第一提案人,毛万春与其他委员联名向大会提交提案,建议开展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试点。

2019年1月23日,中央深改委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

2019年1月28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开始,至2020年结束试点后,将正式设立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2019年4月1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挂牌成立。

提出背景

毛万春认为,建设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有利于妥善处理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在保护热带雨林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完整性的前提下,通过科学分区管理和合理利用,可以避免资源的无序开发和过度消耗,有利于实现热带雨林重要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建设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有利于优化国土空间格局,促进人与自然协同发展。建设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可以实现对山水林田湖草进行统一规划、统一保护、统一修复,合理利用,优化经济、社会、人口与生态环境资源的配置,维护系统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协同发展。

“随着时代发展,人们‘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需求日益高涨。发展生态旅游已成为顺民心、合民意的重要举措。”建设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有利于打造生态旅游品牌,树立海南省良好的生态保护形象。依托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整合旅游资源,拓展旅游方式,打造良好的生态旅游品牌,有利于全省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和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加快推进,也有利于全省旅游对外的整体宣传和良好生态保护形象的树立。

主要建议

一是建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尽快将海南省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作为国家试点进行正式批复。

二是建议财政部加大对海南国家公园范围内生态转移支付力度,安排林业、环保等发展改革专项资金用于国家公园建设、移民搬迁及生态修复等工作。

三是建立统一的工作协调机制。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试点建设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多种保护区域,不但需要海南省省建立相关协调工作机制,也需要国家层面的重视和国家发改委、国家林业局、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环保部、财政部等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确保通过试点的建设与管理,探索一个保护与利用相适应,统筹协调与管理机制创新,突破条块分割的管理约束,对国家公园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保护和统一建设的新模式。

形象标识

2020年11月2日,海南省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对外发布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形象标识。

海南省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标识由上方的写意五指山海南长臂猿、中间的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中英文名称和下方的红色印章标识等部分组成,在视觉上形成了浓厚的中国风,具有很强的形象代表性。

在造型方面,形象标识源自海南名山五指山和海南热带雨林旗舰物种长臂猿融为一体的写意造型。绿色的线条生动地勾勒出五指山雨林的勃勃生机。两只长臂猿身体并列犹如中国古篆中的“林”字。亲密相拥的一雌一雄长臂猿正好位于五指山的第三峰,此创意出自《道德经》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寓意为以海南长臂猿为代表的热带雨林动植物生生不息、延绵不绝。造型标识体现国家和海南省对保护热带雨林的重视程度,象征海南岛的沃土及阳光成就了热带雨林的物种多样性

在色彩方面,使用代表海南热带雨林的4种不同的绿色,同时用深咖啡色和金黄色巧妙地描绘出两只雌雄海南长臂猿。(现实中长臂猿雌性为金黄色,雄性为黑色)

在字体方面,采用曾在海南生活三年且极为重视生态的大文豪苏轼的书法。鲜红的“雨林”篆体二字中国印,表明要兑现保护海南热带雨林的庄严“承诺”。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