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秦腔剧团 :陕西省振兴秦腔实验剧团之一

更新时间:2024-09-21 02:39

渭南市秦腔剧团是陕西省振兴秦腔实验剧团之一,创建于1954年,先后由渭南新民社、渭南戏校、陕西文光剧团、渭南地区秦腔二团合并而成。

全团现有演职人员88名,其中国家一级演员2名、二级演员(含演奏员、舞美设计师)12名,三级演员(演奏员)33名。

全团演职人员共获省级以上奖项300多人次,是一支活跃在三秦大地及周边省区并颇具影响的大型国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

内容简介

建团以来,该团先后排演了150余台节目,其中现代戏60余台。两年来,共演出150场次,实现经济收入50多万元,新排大小剧(节)目50余个,参加中央及省市大赛分别获奖25项60余个。“振兴秦腔事业,发展文化产业,创新时代精品,谱跨世纪金曲”,这是渭南秦腔剧团的奋斗目标。“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我们坚信,他们的目标一定会实现。

演出状况

1992年6月新编大型秦腔历史剧《王鼎尸荐林则徐》受文化部邀请,于晋京并在中南海参演,誉满京华;

同年12月参加文化部艺术局等文艺主管部门举办的首届黄河“金三角”戏曲交流演出,获“优秀剧目奖”等8个奖项,

同年又被评为陕西省五个一工程奖”优秀作品奖,而后排演了新创作的大型现代戏《梨花似雪》、《闹社火》两个剧目。分别获渭南市地区“五个一工程”优秀剧目奖和省地方戏“月季花”交流演出获8项奖。

1997年该团为迎接香港回归重新恢复排演了大型秦腔历史剧《王鼎尸荐林则徐》,并应陕西日报杜等邀请在西安市公演、受到了省上领导和观众好评,中国中央电视台、省电视台、陕西日报、省电视报等十步家新闻媒体作了报道,并在省“月季花”地方戏调演中获得了7项奖,

同年该局被评为渭南市“五个一工程奖”优秀剧目奖;

1999年在参加陕西省“新中国成立五十年大庆市献礼”演出中,全团精心排练出《五味什字》、《涝池岸边》两剧,双双荣获综合大奖和23个单项奖,同时又双双被评为渭南市“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经过加工提高,

2000年11月,经过加工提高,中旬赴西安市参加“首届中国秦腔艺术节”演出,获优秀剧目大奖和7个单项奖;

2001年,该剧经过重新排练,经推荐荣获2001年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优秀剧目奖。

2002年该戏参加陕西省“中城之星”优秀剧(节)目展演获优秀剧目奖和十余个单项奖。

2002年9月,迷胡现代戏《千树万树梨花开》获“电信杯”陕西省第三届中国艺术节优秀剧目奖和9个单项奖,演员们受到陕西省委书记李建国、省政协副主席张保庆、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白智民、省文化厅厅长秦天行、副厅长孙豹隐等领导的亲切接见。

排演了大型秦腔古装剧《王宝钏》。排演的大型眉户剧《青荷吟》荣获新中国成立55周年暨振兴秦腔22周年剧目展演优秀剧目奖及8个单项奖,荣获中国剧协在郑州举办的全国“红梅奖”大赛金奖两个。

眉户小戏《小夜曲》在首届中国国际小戏艺术节中获得金奖,党中田团长与人合作为该戏所做的音乐获全国小戏小品大赛优秀音乐奖。

《风门》受到专家和观众的高度赞扬,使得秦腔小戏鹤立戏曲之群。同时还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工作,举办了形式多样的政策法规、综合教育及文艺三下乡演出活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剧团立足本职、拓宽渠道,发挥自我优势,适应市场需求,对新恢复剧《黄鹤楼》、《安安送米》、《三上桥》,大型传统剧《对银杯》、《白玉钿》等剧目进行了复排加工,重新合理安排角色,对个别剧目进行补角排练,邀请离退休老同志现场观戏进行指导,查找问题,使剧(节)目质量大大提高。

经过积极的市场运作,剧团与甘肃百通影视发展有限公司达成协议,对《秦香莲后传》、《白玉钿》、《对银杯》、《彩楼配》、《周仁回府》、《赵氏孤儿》、《三上轿》、《斩经堂》、《斩秦英》、《打镇台》、《放饭》、《三对面》、《哭五更》、《赖宝吃面》、《小夜曲》、《风门》等剧目进行了联合录制,现已开始公开发行,市场反应良好。

《小夜曲》在首届中国国际小戏中国艺术节中,以其鲜明的主题,跌宕起伏的情节,全新的剧情,优美的音乐唱腔,精巧的舞美设计,精湛的表演艺技,赢得了艺术节金奖。

2005年春节,应河南省“陕西同乡会”的邀请,剧团赴洛阳市演出两场秦腔综合节目,引起轰动,掌声雷鸣,经久不息。

作品赏析

《王鼎尸荐林则徐》、《梨花似雪》、《闹社火》、《五味什字》、《涝池岸边》、《千树万树梨花开》、《王宝钏》、《青荷吟》、《小夜曲》、《风门》等。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