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铁卢战役 :1815年反法联军与法国之间的战役

更新时间:2024-09-20 21:14

滑铁卢战役(法文:Bataille De Waterloo)是1815年6月18日,拿破仑·波拿巴带领的法军与反法联盟在比利时的滑铁卢进行的决战。

1799年拿破仑·波拿巴发动雾月十八日政变上台,建立了法兰西共和国。1804年宣布法兰西共和国改为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波拿巴为第一执政皇帝,其引起了英、俄、奥等国的忌惮,并组成反法同盟对抗法国,在1793年到1815年期间,一共组成了七次反法同盟,1809年拿破仑击败第五次反法同盟,1813年在与第六次反法同盟的战争中失败后,拿破仑退位。

1815年3月20日,拿破仑·波拿巴重登帝位,建立百日政权,并召集部队,3月25日,英、俄、普、奥、荷、比等国结成的第七次反法联盟进攻巴黎,双方经过了利尼战争、四臂村战争等多次战役,在1815年6月18日,第七次反法同盟与拿破仑带领的法军战于比利时的滑铁卢,战争一共经历了五个阶段,法军由开始的主动出击到后来不断受挫,最终由于反法同盟的强大攻势、法军将领人才不足以及拿破仑的战略战术等原因,拿破仑战败,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岛,“百日王朝”覆灭。

滑铁卢战役是拿破仑军事生涯中最后的也是最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次战役。法兰西第一帝国失败后,于1815年6月21日退位。法国的波旁王朝再次复辟,在路易十八的领导下,法国于11月签署了《巴黎和约》。法国的疆界回到了1789年法国大革命开始时的疆界。欧洲各国的封建势力也占了上风,为了维护各国的封建统治,俄、普、奥三国缔结了“神圣同盟”,以保护君主政体和扑灭革命。美国学者罗伯特·弗兰克认为:“滑铁卢战役以后,拿破仑帝国彻底退出历史舞台,欧洲的封建势力取得了绝对性优势,维也纳国际五国体系由此确立,欧洲进入了长期的冷和平时代。”

战争背景

法兰西第一帝国

1799年11月拿破仑·波拿巴发动雾月十八日政变上台,12月24日颁布《共和国八年宪法》,宣布建立了法兰西共和国,并且宣布担任第一执政,从此拿破仑大权独揽,掌握了几乎所有的行政权与立法权。拿破仑在执政之后,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做了一些改变措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他首先废除了督政府的一些经济立法,如强制公债、军需征发等,以稳定有产者。接着,便委任财政部长进行改革。政府用各种措施调动法国金融界的兴趣,并大力扶持银行业。法国在较短时间内国库充实,银行业兴隆,民心安定。之后,拿破仑开始谋求权力与地位的巅峰,而要达到此目的,则必须扫除议会与军队中的障碍。对于议会,拿破仑撤回了提交给议会的所有议案,使其处于一种“法律禁食”的状态,同时更换了议会中五分之一的成员,此外还剥夺了参议院对起草法律的权力,而将此项权力交由拿破仑心腹组成的特别委员会。对于军队,由于《亚眠和约》的签订,法军的将领们对拿破仑大都怀有敌意,而拿破仑则将一些恶意发布攻击性言论的军官不加审讯地关进了监狱,其余一些军官则予以退职或者转入后备营处理。此外,为了确保自己的特权,建立一个新的贵族阶级,拿破仑还提出建立荣誉军队勋章的方案。以上措施的实施推动了拿破仑独裁统治的实现。1802年,在元老院的推动下,宣布拿破仑为终身第一执政,8月4日《共和十年宪法》颁布,再一次加强了拿破仑作为第一执政的权利,使得拿破仑向世袭制度再一次靠近了。

由于法国限制对英国贸易,以及要求英国从马耳他撤军未获英国同意,1803年5月16日,英法战争再次开始。同年,法国国内又捣毁了以卡杜达尔、皮什格鲁和莫罗为首的保王党的反政府的阴谋。这些都进一步推动了拿破仑获得王位。1804年,《共和十二年宪法》颁布,罗马元老院宣布,依照法律,拿破仑为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拿破仑在当上皇帝后,为了进一步地巩固政权,还要求教皇为其加冕。同时,为了防止大权旁落,开始实行专断,不仅压制新闻出版自由,将参政院变成了局部秘密的会议,同时禁止拿破仑的下属对其决策发表议论,法国成为了拿破仑的个人论坛,这导致了法国人民对拿破仑的不满。对外,不仅让其继子主持意大利的政务,将皮埃蒙特和热那亚并入意大利,还积极实施其入侵英国的计划,并准备对奥地利和俄国开战,而这也引起了欧洲其他国家的惶恐,进而联合起来,共同对抗法国。

反法同盟

一个强大的法国,不仅仅是英国的竞争对手,而且对整个欧洲产生了威胁,因此,在1793年-1815年期间,英国与欧洲的其他国家先后组成了七次反法同盟,而滑铁卢战争正是第七次反法同盟与法国之间的战争,其发生也与前六次战争的具有重要联系。1793年,英国、荷兰西班牙等国同奥地利、普鲁士王国组成第一次反法同盟,进攻法国,而拿破仑·波拿巴不仅将其赶出了国境,还席卷了意大利,并且直逼维也纳。而第二次反法同盟的成立也是由于拿破仑征服了埃及,威胁到了各欧洲强国在中东的利益,在其后1805年到1809年,欧洲各国又先后组成了第三、四、五次反法同盟同拿破仑战斗,但无一例外都失败了,拿破仑也因此统治了整个西欧与中欧,进入了极盛时期,直到1813年,第六次反法同盟成立,才终于在莱比锡会战中击败了拿破仑,并且废除了波拿巴王朝,而1815年本应被流放到厄尔巴岛的拿破仑·波拿巴返回巴黎,发动政变,重建波拿巴王朝,面对拿破仑的威胁,欧洲各强国不得不放弃争吵,再一次组成了第七次反法同盟,围攻法国

百日王朝的建立

1814年5月,波旁王朝与英、奥、普、俄四国在巴黎签订和约,法国放弃所掠夺的一切领土,恢复1792年的国界,合约的签订使得法国国内的贵族失去了大部分财产,也使得波旁王朝失去了人心,拿破仑在得知合约签订的消息后于1815年3月逃出了厄尔巴岛,并集结旧部,发动政变,3年20日,拿破仑未发一弹占领了巴黎,恢复帝位,建立“百日王朝”。拿破仑·波拿巴复位的消息使得整个欧洲震惊,反法同盟联军分六路向法国进军。1815年6月18日,滑铁卢战役展开。

战前情况

军队集结

反法联军方面

针对拿破仑的再一次复兴,英、俄、普、奥、荷、比等国组成了第七次反法联盟,一共召集兵力约70万人,其中在莱茵河方面,集结了由巴克雷指挥的17万俄军和25万奥军,法意边境,则是由弗里蒙指挥的6万撒丁联军,在沙罗瓦和列日之间格布哈德·冯·布吕歇尔元帅率领12万普军并带有300门大炮,威灵顿将军则指挥着由英、德、荷、比等组成的约10万人的混合部队、200门大炮,驻扎在布鲁塞尔和蒙斯之间,威灵顿最初的部署是为了防止拿破仑·波拿巴通过蒙斯进入布鲁塞尔西南部后对联军进行包围。1815年6月中旬,由奥伦治亲王指挥的第一军部署在苏瓦尼、昂吉安和尼维尔。由黑尔将军指挥的第二军则部署在阿特、格拉蒙和奥登纳德。预备队则驻扎在联军总部的布鲁塞尔附近。在格拉蒙、尼诺弗和唐德河沿线则驻扎着骑兵由伯爵阿克斯布里奇将军指挥的骑兵。布伦瑞克带领的分遣队则驻扎在布鲁塞尔。同时,为支援警戒部队,另有三个旅驻扎在蒙斯附近地域。

法军方面

针对反法同盟的情况,拿破仑·波拿巴经过严密部署,并对作战方案反复斟酌,也于1815年5月底召集了28.4万的正规陆军和22.2万人的补助兵力,拿破仑提议将军队集结在沙勒罗瓦附近,这是发起进攻的首要前提。法军由五个军组成,不仅彼此之间相距甚远,而且每个军队距沙勒罗瓦也都很远。首先第一军和第二军分别在里尔和瓦朗谢讷附近;第三军和第四军则分别驻扎在埃尔和梅茨附近;第六军位于沙勒罗瓦与巴黎之间的拉昂;帝国近卫军除了一部分驻扎在巴黎外,另一部分则驻扎在离巴黎不远的贡比涅。在拉昂以北和拉昂与阿韦讷之间则驻扎着四个骑兵军。为了更好的统筹法军各部,拿破仑·波拿巴将指挥部设在了沙勒罗瓦以南不超过十六英里的博蒙。另外拿破仑注意到了联军主力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够在内部侧翼集合,同时反法联军的边境重镇查勒洛瓦由普军防守,其与布鲁塞尔之间虽然有公路直通,但中途几乎没有英军防守,出现了中空地带,因此当地普军一旦被击败,布鲁塞尔则将门户洞开。对于此次战争拿破仑制定了战略,决定先进攻桑默兹河和布雷河之间,粉碎任何阻碍他前进的师,并在内线迅速机动,在每一支军队联手之前逐一击败他们。

战前冲突

法军突袭

虽然拿破仑·波拿巴的部署在比利时的边境易被反法联军发现,但是他们还是顺利地完成了集结,法国第四军团于6月6日离开梅茨,由杜洛奥特指挥的帝国卫队则于6月8日从巴黎开始行军,其他兵团也在稍晚些时候离开了原宿营地。在博蒙,拿破仑下令在前线的据点上进行军事演习,以此来转移反法联军侦察兵的注意,最终,拿破仑的军队成功躲过了反法联军的视线,完成了集结。6月15日,拿破仑把自己的军队分成了三路,一路是由米歇尔·内伊元帅指挥的左派,另一路则是由埃马纽埃尔·德·格鲁希元帅指挥的右翼,最后一路是拿破仑亲自指挥的中路部队,三路部队相互配合与支援,对反法联军所在据点发动了进军,直指沙勒罗瓦及其周边地区,尽管其中变故频发,但是法军成功占据了联军的前哨阵地,为拿破仑成功打进威灵顿和布吕歇尔军队之间的“中心位置”打下基础,法军因此在战争中初步获得了优势。

双方会战

6月16日清展,拿破仑·波拿巴给内伊和格鲁希下达了最新命令,明确地将法军分成两翼和一支预备队,内伊指挥的左翼由第一军、第二军和几个骑兵师组成,共约4.5万至5万人;埃马纽埃尔·德·格鲁希指挥的右翼,其兵力与之大致相当,近卫军担任预备队,拿破仑本人则视情况在面翼之间来回移动。他要求格鲁希将普军逐往马斯特里赫特,而内伊则要击退四臂村的英军,并向布鲁塞尔乘胜前进。

上述命令发出之后不久,拿破仑收到了格鲁希昨日下午5时签发的一份报告,该报告称:格布哈德·冯·布吕歇尔的普军主力已于夜间由那慕尔方向抵达利尼,并在此地展开。同时法军左翼也报说有敌军集结。拿破仑·波拿巴立即给米歇尔·内伊送去一份指示,令其集中两个军和骑兵攻击并消灭面前遇到的所有敌人。随即他骑马前往埃马纽埃尔·德·格鲁希处,并在上午侦察了利尼的普军阵地。拿破仑误以为他面前只有齐腾的一个军,于是决定对其进攻,此时法军右翼旺达姆的第三军和热拉尔的第四军均已赶到,加上近卫军,拿破仑可支配的兵力计有6.8万人。6月16日下午3时,法军发起攻击,但遭到了普军的顽强抵抗,普军的近距离炮火使法军蒙受了很大损失。普鲁士军队由布吕歌尔亲自指挥,除比洛尚未赶到外皮尔希的第二军、提勒曼的第三军都前来增援齐腾的第一军,所以实际在战场上格布哈德·冯·布吕歇尔集中了7万大军,法军并不占有人数优势。拿破仑·波拿巴于是接连给米歇尔·内伊发去几份紧急通知,命令他取消对另一侧敌军的攻击,前来协助打击普鲁士王国军。经过下午的激战法军在利尼未能取得任何进展。

拿破仑手中还握有洛鲍的第六军,驻扎在8英里远的沙勒罗瓦郊区,可是他根本就没有动用这支部队。等到下午再命令洛鲍前进时已经来不及了,该军直到战役结束都未能赶到。因为没有援军到来,拿破仑把青年近卫军拉上去支援。到了晚上7点半,近卫军终于通过有力的冲击突破了普军在利尼的中央防线。格布哈德·冯·布吕歇尔亲自率领普军骑兵发起反冲击,但反击失败。布吕歇尔的坐骑被枪弹击中,本人也受伤,险些被俘。最后普军撤离了战场。利尼一战,普鲁士王国军损失了1.6万人和21门火炮,另有近万人逃散,法军伤亡同样严重,也损失了1.1万余人。

与此同时,米歇尔·内伊在西北6英里处也正指挥法军左翼忙于作战,他的对手是威灵顿的英军。6月16日上午11时,内伊按照拿破仑·波拿巴的指示,命令先头部队雷耶的第二军将正面的敌军赶走,但是由于先前的行动迟缓,在前一天晚上敌人的增援部队业已赶到四臂村。由于威灵顿公爵亲自赶来指挥,英军已经占有人数上的优势。于是内伊派人通知戴尔隆军增援雷耶,可是戴尔隆军却不知去向。之后,内伊的骑兵对英军步兵发起了冲锋,但英军的增援部队源源而来,四臂村未能拿下。到了晚上9时,战斗以僵局告终,法军损失了4000多人,威灵顿的部队伤亡则略高于米歇尔·内伊。双方又回到了战前的态势。到了晚上戴尔隆才回到内伊那里,但已为时太晚,无法参战。他本不应该服从内伊的命令,因为事实上时间已不够了,再转回去毫无意义。这样在整个关键的下午,戴尔隆率领2万人和46门火炮就在两个战场之间往来奔波,却始终未能参战。如将这支兵力投人任何一个战场本来都是有可能产生决定性的战果的。那样的话,滑铁卢之战恐怕就不会发生了。

会于滑铁卢

1815年6月16日,在利尼战场中战败的普鲁士王国人撤退至与威灵顿平行的北方,6月17日,由于一直得不到支援,威灵顿不得不从四臂村撤退,到达了滑铁卢附近的圣让山,与此同时,追击联军部队的法军也到达了滑铁卢阵地。在滑铁卢,一条2~3英里长的峡谷的两边驻扎着法军以及联军的军队,英国军队驻扎在北边,法国军队则占据着南边的山脊

战前布阵

反法联盟方面

联军阵地长约四千码,沿着一条低缓的山脊延伸,夏尔鲁瓦-布鲁塞尔公路从其中部穿过,在其右前方,是一座叫霍古蒙特的农庄和别墅,四周则被长方形果园和灌木林围墙所环绕。拉艾圣庄园位于距阵地中央正前方三百码处,联军在这些建筑物处设防,将其作为前哨阵地。由英国近卫军四个步兵营组成的库克的第一师负责右翼即霍古蒙特北面;各骑兵旅则充当了中央预备队,部署在前线与圣让山之间,另外有两个英国骑兵旅构成左翼顶端。在夏尔鲁瓦公路以西的山顶一线的阵地由野炮连中的大部分和二十四个乘骑炮占领,从这里可以扫射前面的斜坡,根据威灵顿的指示,炮兵将集中炮火对法军的步兵和骑兵实施近程射击。

法军方面

拿破仑·波拿巴带领的法军面对着威灵顿的阵地,在贝尔同盟岭的前坡上展开。在滑铁卢战场拿破仑一共召集了七万二千人,此外还有二百七十门火炮的支援。与联军的部队相比,在数量和威力上,法军占有明显的优势,尤其是炮兵方面。从夏尔鲁瓦公路向东延伸约二千码,由戴尔隆的第一军占领;雷耶的第二军则在公路左侧也占领了一个类似的正面;其左翼在霍古蒙特以南;在戴尔隆之后是米豪德的第四骑兵军;克勒曼的第三骑兵军则负责支援雷耶;洛鲍的两个骑兵师、近卫军以及第六军则在拉贝尔同盟之后担任中央预备队;三十六个炮兵连大部分部署在山顶一线,并且经过拉贝尔同盟的东部和西部。

兵力对比

反法联盟方面

在滑铁卢战场上,威灵顿公爵阿瑟·韦尔斯利拥有英军的第一师、第二师、第三师、第五师和第六师的全部兵力,第四师的一个旅休·亨利·米切尔旅、荷兰-比利时联军的第二师和第三师及布伦瑞克军和拿索分遣军,共计步兵四万九千六百零八人、骑兵一万两千四百零八人、炮兵六百四十五人、火炮一百五十六门,总人数是六万七千六百六十一人。

威灵顿公爵阿瑟·韦尔斯利兵力构成如下:

步兵一万五千一百八十一人;骑兵五千八百四十三人;炮兵两千九百六十七人,共计两万三千九百九十一人。

步兵三千三百零一人;骑兵一千九百九十七人;炮兵五百二十六人,共计五千八百二十四人。英军和英王直辖德意志军团共计两万九千八百一十五人。

步兵一万零二百五十八人;骑兵四百九十七人;炮兵四百六十五人,共计一万一千二百二十人。

步兵四千五百八十六人;骑兵八百六十六人;炮兵五百一十人,共计五千九百六十二人。

步兵两千八百八十人。

步兵一万三千四百零二人;骑兵三千二百零五人;炮兵一千一百七十七人,共计一万七千千百八十四人。

法军方面

拿破仑·波拿巴带往滑铁卢战场的有第一军、第二军和除弗朗索瓦·安托万·泰斯特师之外的第六军、帝国近卫军、艾蒂安·德谢勒曼的重骑兵和约翰·巴普蒂斯特·米约的重骑兵及从第三军分出的约翰·西梅翁·多蒙的轻骑兵和从皮埃尔·克洛德·帕若尔的骑兵军分出的舒贝维轻骑兵,共计七万一千九百四十七人。其中步兵四万八千九百五十人,骑兵一万五千七百六十五人,炮兵七千二百三十二人,火炮二百四十六门。

战争过程

历史学家将反法联军与拿破仑带领的法军在滑铁卢发生的决战一共分为了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乌古蒙之战

6月17日攻击受挫的法军又遭遇大暴雨,只能在道路两旁宿营。18日凌晨,拿破仑·波拿巴收到埃马纽埃尔·德·格鲁希发来的情报,被告知格布哈德·冯·布吕歇尔率领的普军并未向东撤,而是北上去了瓦尔夫。拿破仑直到当天的九十点中才答复格鲁希,命令他去牵制普军,阻止布吕歇尔与威灵顿合兵。拂晓时分,拿破仑与苏尔特在侦察战场后,命令部队9点吃完早饭并完成进攻准备。但由于补给物资还未运达,所以直到上午11时,部队才准备完成,拿破仑于11时30分下令发起进攻。

拿破仑命令其幼弟热罗姆指挥雷耶军的第六师对乌古蒙首先发动攻击。这次攻击本是一次佯攻,目的是吸引威灵顿的注意,吸引其动用中央阵地的兵力来加强其右翼。但进攻的部队不仅只有杰罗姆率领的第六师,而且还得到了雷耶的支援。下午12点半之后,布置在佳姻以东山脊上的德萨勒的56门大炮以每小时1400发实心弹和高爆弹的均速向威灵顿的战线倾泻火力,虽然联军的士兵遭受到了一些伤亡,但是绝大多数的炮弹都从他们头顶飞过了。而后法军步兵开始做最后的攀登,法军以两个连为正面,宽48人、纵深9人的营纵队,腾跃兵连在前充当散兵为作战队形,然后扩展其正面组成一条3列的横队,再同敌人短兵相接。然而,组成两列横队的英军会保留火力直到法军展开,接着从近距离发出毁灭性的齐射,再发起冲锋,最终英军成功击溃了法军的阵型加上由于城堡易守难攻,即使没有外援,乌古蒙处的近卫步兵们也坚守住了城堡,而进攻城堡的法军们却忘记了分散敌人的目的,投入了越来越多的兵力,想将乌古蒙一举拿下,导致法军的大批兵力消耗在此,损失惨重。此次佯攻不仅没有吸引来联军的增援,而且法军还被牵制住了。

第二阶段-法军正面进攻

在战争的第二阶段,法军第二战列步兵团展开了他们的进攻。法军将领戴尔隆带领步兵向英军中路发起攻击时,同时,法军的八十门大炮进行了炮轰准备,而此时的威灵顿将士兵埋伏在山顶后面,令拿破仑失望的是,法军的八十门大炮在雨水的影响下并没有发生如预期中的威力。下午1点45分左右,法军分成四个纵队,呈楔形阵列前进,左侧在前,越过两军之间的浅谷向英军进攻。但是法军的这些师的队形不甚灵活,缺乏机动性,即使如此联盟军将士依然无法单独抵抗这支强大的法军不得不撤向后方,法军则在艰难前往山脊的顶部时,遭到了不远处的联盟军的丹尼斯·帕克的旅和詹姆斯·普特的旅的两个阻击。当法军攻击最前方的个营冒着枪林弹雨艰难前行,想竭力摆脱紧跟在后面的队伍时,联盟军将领威廉·庞森比带着重骑兵旅朝他们猛冲过来,接着冲入法军纵队中间,冲散了队形,杀死了暴露在外的步兵,俘虏了众多法军士兵,同时摧毁了十五门火炮,并且迫使法军左侧的三个纵队四散而逃,接着,联盟军及时抓住机会,在附近猛烈炮火的掩护下,命部队冲散了法军纵队的前排士兵,并举着刺刀向法军冲去,联盟军的骑兵旅成功冲向通往沙勒罗瓦的公路的西侧,英军的表现赢得了胜利。此战,戴尔隆率领的法军有3000人被俘,联军也损失惨重,损失了6000人

第三阶段-法军面临危机

1815年6月18日下午四点左右,由于普军正在攻打法军的侧方与后方,意图占领通往沙勒罗瓦的公路,由此得以控制法军的联络通道和撤退路线。阻止普军的攻击迫在眉睫,拿破仑·波拿巴不得不亲自带兵对付普军,而进攻威灵顿公爵阿瑟·韦尔斯利军队的任务被拿破仑交给了米歇尔·内伊,为占领反法联军战线的中心,内伊率领这些精锐部队骁勇善战,坚韧而稳健地发动着一次次进攻。进攻结束时,法军骑兵虽然已经筋疲力尽,但是依然没有突破英军的防线。不过,威灵顿公爵阿瑟·韦尔斯利的汉诺威军、拿骚分遣军和布伦瑞克军也伤亡惨重,不得不留在战线上以防法军骑兵再次冲锋。也是因此法军认为此处战线是反法联盟军队的弱点,弗朗索瓦·格扎维埃·东泽洛的师、埃德加·基内师的部分兵力连同法军主阵地上的炮兵最终奉命经沙勒罗瓦东侧来到这里。骑兵与炮兵配合作战,在骑兵登上高地时,炮兵没有必要发炮,而骑兵一冲下山坡,炮兵就不停地开火。

威灵顿公爵阿瑟·韦尔斯利的部队在法军的强烈攻势下损失惨重,英军也已经筋疲力尽,同时大多数外国友军的耐心和信心近乎耗尽。在通往沙勒罗瓦的公路西侧的英军战线上,外国友军的火炮几乎被完全摧毁。不过,威灵顿公爵阿瑟·韦尔斯利仍然保留了自己最精锐的部队,面对法军的攻势下,抓住了拿破仑·波拿巴不能及时赶到前线的机会,集结起剩余的士兵,组成了方阵,击退了法军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在一个小时后,法军不得不撤退,而英军骑兵则乘胜追击,对法军进行了追赶,双方发生了追击战,与此同时,之前并未出现的普鲁士公国队伍正在向战场靠近。

拿破仑意识到危机后,向格雷希发去通报,要求其移军支援,并且立即派出近卫军的装甲骑兵和其他两个师的胸甲骑兵支援米歇尔·内伊。支援的帝国近卫军一共八个营,组成了多个纵队,每个纵队前方有两个连队。它们排成楔形队形前进,右边的营在前。右边的这个营是掷弹兵第三团第一营,由波雷·德莫尔万将军指挥。骑炮兵两个连则位于左派以保护步兵,但是法军一队胸甲骑兵在主攻前对威廉·纳皮耶的炮兵连的进攻很快就被驱逐了。帝国近卫军纵队的右侧在在骑兵的保护下避免了其右侧受到敌军第一军的进攻。而法军弗朗索瓦·格扎维埃·东泽洛的师和埃德加·基内的师则在通往沙勒罗瓦公路的西侧约三分之一英里的范围内战胜并击退了布伦瑞克军、拿骚分遣军、汉诺威军和英军。

同时,帝国近卫军开始前进并重创了前方这一区域的反法联军。近卫军中的猎骑兵在前进中分开了,沿更短的路线登上了高坡,来到拉艾圣村左侧,然后继续前往英军近卫军第一旅所占领的高地。英军近卫军第一旅遭到了法军炮火的猛轰,但为了靠近帝国近卫军纵队,第一旅虽然顶住了法军的炮火,但是损失惨重。但是由于帝国近卫军纵队所在位置十分危险并且他们孤立无援,也没有时间再组织反击。在英军近卫军第一旅猛烈开火射击夏,帝国近卫军纵队溃败,迅速后撤。

第四阶段-法军初次胜利

联军与法军在第四阶段的战争持续时间较短,且几乎都是步兵在进行战斗。在这一阶段中,由于守卫拉艾圣的德意志军团发射药已经消耗尽,因此他们不得不弃城而去,拉艾圣就此落到了法军手中。拉艾圣的沦陷使得后方的英军面临危机,内伊抓住机会,对英军发动了进攻,直到威灵顿派来支援前线的部队到达,英军中路的形势才得以好转。

第五阶段-法军的彻底失败

此时,法军部队陷入了危机,不仅未等来埃马纽埃尔·德·格鲁希的援军,与此同时还面临着被即将到来的普鲁士军队包围的危险。傍晚7点左右,帝国近卫军纵队后方的营试图展开以应对英军密集的射击,但这样就挡住了纵队后方的两个炮兵连,而英军近卫军第一旅猛烈开火,也使得帝国近卫军最前面的那个营损失惨重。此次进攻失败后,法军第一军企图从侧方进攻佩里格林·梅特兰旅。但科林·哈尔克特和威廉·埃尔芬斯通上校勇敢而巧妙地将之前遭受重创的科林·哈尔克特旅的剩余兵力带到了英军近卫军左侧,从而使其避开了帝国近卫军的攻击。帝国近卫军进攻佩里格林·梅特兰旅失败,而这也让近卫军的的士兵们陷入混乱。帝国近卫军剩余的营则继续前进,并且全速登上了山坡的顶部,英军第五十二团中校约翰·科尔伯恩似乎立刻猜到了法军的意图。他命部队立刻开火。

弗雷德里克·亚当立刻支援了英军第五十二团的行动。帝国近卫军纵队不得不停下来,短时间内双方的交火十分激烈。但此时英军另一个团出现使得法军明显处于劣势,并被迫在半山坡停下。约翰·科尔伯恩命士兵冲锋,帝国近卫军纵队被完全击溃。约翰·科尔伯恩追击帝国近卫军已经失败、毫无士气的残兵。与此同时,冯·斯坦梅茨师在骑兵和炮兵的支援下立刻开往滑铁卢战场,这使恐惧和慌乱在法军右路蔓延。在击溃帝国近卫军之后,英军重挫了法军左路,同时两个尚未参战的骑兵旅继续冲锋,扩大战果。之后,威灵顿公爵阿瑟·韦尔斯利看到胜局已定,便命整个战线向前推进,而法军中除了第六军的抵抗,法军没有组织其他大规模的抵抗。最终,法军的部队放弃了战斗,拿破仑·波拿巴本人也撤离了战场。

战争结果

在这次会战中,法军伤亡约3万人,被俘数千人;联军伤亡2万人左右。滑铁卢当天威灵顿的军队有3500人阵亡、1.02万人受伤、3300人失踪。失踪者中半数被证明阵亡,而伤者中1000至2000人不久就死了。1816年4月13日的一份报告指出,在3天的战斗中7678名英国人和KGL士兵受伤,其中856人死亡,854人仍在医院,236人截肢后幸存了下来,5068人重新加入了原部队,506人获准退役,167人转到卫戍岗位。总死亡人数是最初报告的1.5倍。在普军激烈交战的地方,他们共有1200人阵亡、4400人受伤、1400人失踪。在瓦夫尔的激烈交火中,另有2500人损失。而法军的损失无法计算,由法国新闻界估计,滑铁卢的损失在2.4万至2.6万人之间,其中还包括6000至7000人的俘虏。之后20个波拿巴分子被指控为叛国罪,包括奥尔唐斯皇后在内的其余40人则被勒令离开法国。内伊元帅则于8月3日被捕,12月4日他接受了审判,被判处叛国罪,同月7日被枪决。拿破仑·波拿巴败阵而归,并就此结束了他的政治生命。在6月22日拿破仑第二次宣告退位。7月3日法国签署了投降书,8日路易十八重新复位。拿破仑被送往南大西洋的圣赫勒拿岛,1821年5月5日,拿破仑去世。

战争后续

法兰西第一帝国失败后,于1815年6月21日退位。法国的波旁王朝再次复辟,在路易十八的领导下,法国于11月签署了《巴黎和约》。法国的疆界回到了1789年法国大革命开始时的疆界。欧洲各国的封建势力也占了上风,为了维护各国的封建统治,俄、普、奥三国缔结了“神圣同盟”,以保护君主政体和扑灭革命。美国学者罗伯特·弗兰克认为:“滑铁卢战役以后,法兰西第一帝国彻底退出历史舞台,欧洲的封建势力取得了绝对性优势,维也纳国际五国体系由此确立,欧洲进入了长期的冷和平时代。”

威灵顿麾下军队在战后获得了奖金,威灵顿公爵获得了6.1万英镑,将官获得了1274英镑10先令10.75便士,校官是433英镑2先令4.25便士,上尉是90英镑7先令3.25便士,中尉和少尉是34英镑14先令9.5便士,中士则是19英镑4先令4便士,剩下的列兵是2英镑11先令4便士。

1818年从法国归来后,威灵顿进入了政界,并连续托利党内阁就职。同时在1828-830年及1834年的短暂时间里任首相一职。布吕歇尔侯爵则在巴黎停留了几个月后,返回了自己位于西里西亚的住所,并于1819年去世。奥古斯特·冯·格奈泽瑙因政治原因于1816年从军队辞职,1825年时又获升元帅,但6年后在波兰边境任职时死于霍乱。乔治·巴林少校则从KGL转入汉诺威军队服役,并在那里获得了中将军衔。在滑铁卢会战17周年纪念日那天,他被册封为男爵。

战争影响

法国

1815年7月8日,路易十八重登法王王位,波旁王朝复辟。同年11月20日,路易十八与联军签订第二次《巴黎和约》。法国被迫割让萨尔、萨伏依及包括菲利普普维尔与马林堡在内的四座边陲城镇,交还掠夺的艺术品,并赔偿7亿法郎及2.4亿法郎之私人要求,及作为联军人员在3-5年期间占领的生活费用。波旁王朝复辟后,因为拿破仑的法律与政治改革,波旁家族无法重建九日的统治方式。自由宪政派推动法国效法英国,从而实施君主立宪制。

欧洲形势

滑铁卢战役后,除了法国的波旁王朝复辟,西班牙那不勒斯葡萄牙、德意志和意大利的各个封建王朝纷纷复辟。1815年9月,俄、奥、普、英成立“神圣同盟”。在条约中规定,“神圣同盟”的任务是四国以武力镇压任何革命运动。此后,欧洲人民革命运动遭到了“神圣同盟”的残酷镇压,西班牙、意大利、希腊俄罗斯的革命都被血腥地镇压下去。

第二次《巴黎和约》把欧洲地图重新划分。法国实际上恢复了其在1792年的旧有地位,也使普鲁士王国成为对抗法兰西王国的力量。芬兰波兰大部被划给了俄罗斯,使其成为欧洲最大的帝国。此外,为了填补神圣罗马解散后的空洞,成立了一个有38个自主国家组成的日耳曼邦联。

在滑铁卢一战中,英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摧毁拿破仑帝国的过程中,英国展现出了强大的海军实力和经济力量。1815年,法兰西帝国时代结束后,英国作为世界强国的伟大时代开始。从海洋权力、蒸汽权力、金钱权力、以及滑铁卢之战为英国赢得的威望中,产生出来了“不列颠和平”时代。这个局势维持了近百年,并控制欧洲以外的世界格局和使欧洲的战争局部化。在此期间,虽然革命的次数频繁,而且有时也很激烈,可是欧洲还是还是处于稳定、繁荣的和平中。

法军失败原因

经济基础

法国自从1789年法国大革命以来就战争不断,而不断的战争对于法国国力的消耗是巨大的,再加上法国本就不那么兴盛的经济,在战争动乱的年代,法国经济无法健康的发展,而法国的对手,欧洲各国的同盟们,他们在资源物资方面远远的超过了法国,对此,恩格斯说:一个在四分之一的世纪内连年战争而力量消耗殆尽的国家,已不可能单独抵抗整个武装起来的世界对它的进攻”。学者关文奎和翟文奇认为侵欧战争使其在经济上、军事上也受到了致命的削弱。

人才数量

在滑铁卢战争前,拿破仑·波拿巴麾下一些经验丰富的将领,有一部分已经不再支持拿破仑了,比如麦克唐纳、圣西尔、尼古拉·乌迪诺、维克托、马尔蒙、奥热罗等;而现在仍支持他的元帅中的安德烈·马塞纳、蒙塞和朱诺等因为身体原因,不能再征战,莫蒂埃开战前病倒。因此最后追随拿破仑上战场的元帅只有苏尔特,米歇尔·内伊埃马纽埃尔·德·格鲁希等,这就导致了滑铁卢战争中拿破仑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将领。此外,学者关文奎、翟文奇认为拿破仑对结盟军的不信任与不支持,深深的影响了法国人民对保卫祖国的热情,如果拿破仑能把法国人民自发组织起来的联盟军队混合编入正规军,就可大大增加军队的数量,他就不难带领至少二十万大军去比利时,那在滑铁卢战役中,他就可以获得很大的优势,有更大的可能取得胜利。

人心向背

学者关文奎、翟文奇认为:滑铁卢之战是拿破仑·波拿巴对反法同盟的反击,是法国为了保护其不在受侵犯而发动的,就其战争的性质来说它是一场正义性的战争,但是由于拿破仑之前侵略西班牙、俄罗斯的不义之战,使得拿破仑在欧洲各国人民的眼里仍是一个穷兵武的好战者,因此侵欧战争使得拿破仑失去了在道义上的支持,而欧洲各国的封建统治者也正是利用了这一点,使其能够将欧洲各国的力量统一起来,共同对付拿破仑。

拿破仑自身

学者唐琴梅认为:拿破仑自身的自负是导致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拿破仑是一个非常有才能的军事家,以往战争的一系列的胜利使得拿破仑的自信逐渐变得自负,在滑铁卢战争中,拿破仑的自负首先表现在战前并未对威灵顿的阵地作严密的观察,对形势估计错误,其次在战争中,拿破仑表现得过分轻敌,自信地认为格布哈德·冯·布吕歇尔的部队难以及时赶到,并相信埃马纽埃尔·德·格鲁希能够及时赶来。

反法联军实力

反法联军已经不再是以前那些笨拙软弱的联军了,在与拿破仑·波拿巴的多次战斗中,他们已经熟悉了拿破仑的作战风格,并吸取了法军作战的优点,互相配合,给予了法军重击。同时,欧洲各国也利用了拿破仑在人们心中留下的阴影与恐惧,能够迅速地调动其几乎整个欧洲的力量,形成一支由各国军队联合组成强大的队伍共同对付拿破仑。

偶然因素

学者王福和认为在大战开始前曾有一场大雨,这场大雨使得法军火炮威力未能完全发挥,此外,泥泞的道路不但延缓了法军的进攻,还为英军争取了时间,因此战前的天气也对战争的结局产生了重要影响。对于战争中的一些天雨,将领无能等偶然因素,学者关文奎和翟文奇认为战争确实是极其复杂,某个预料不到的偶然情况,对战役的胜负确实有重要影响,但是它却不能决定整个战争的胜败,假如没有前一天晚上的瓢泼大雨,拿破仑·波拿巴就可以在清晨发动进攻,在格布哈德·冯·布吕歇尔到达之前打垮威灵顿,然后再消灭布吕歇尔,假如埃马纽埃尔·德·格鲁希元帅能够率领援军及时赶到战场增援或能截住布吕歇尔假如拿破仑不过分自信,在战斗开始时就小心谨慎些,不随便浪费兵力,那么拿破仑就可以获胜。但是即使没有那些偶然因素,拿破仑赢得了滑铁卢之战的胜利,但鉴于拿破仑的力量和军事后备以及山穷水尽了,其结果依然会是拿破仑的失败和帝国的灭亡。

战争评价

根据《马克思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全集》记载,恩格斯评价滑铁卢战争说:“对拿破仑·波拿巴的胜利就是欧洲的君主国对法国革命的胜利。”

学者关文奎在《滑铁卢之战新探》中评价滑铁卢战争说:“滑铁卢之战是十九世纪欧洲最激烈的一次战役。它不但决定了拿破仑的命运,而且决定了法国乃至欧洲的命运。拿破仑这位军事上的大师和巨匠,素以辉煌的战绩著称于世,可是在他一生中最后的一场战争中却大败云输,一蹶不振,由此彻底结束了他的军事生涯。”

学者郭娜在《维也纳会议与1815年的欧洲国际关系》评价滑铁卢战争说:“1815年的欧洲是在维也纳会议的热闹、滑铁卢战役的惨烈当中度过的。滑铁卢战役彻底结束了拿破仑时代的神话、而维也纳会议则开启了欧洲整体上将近一个世纪的和平。”

约翰·科德曼·罗普斯在《滑铁卢战役:一部军事史》中评价滑铁卢战争说:“这就是著名的滑铁卢战役,它已经成为失望和无法挽回的灾难的代名词。”

蒂姆·克莱顿在《滑铁卢:决定欧洲命运的四天》中评价滑铁卢战争说:“在古代和现代史中,没有什么可以媲美滑铁卢战役胜利的影响。以滑铁卢战役为高潮的4天激烈交锋,为22年的战争画上了一个句号。鲜有战役具有这般决定性的作用。”

李宏图,郑春生,何品在《拿破仑帝国》中评价滑铁卢战役说:“在这个永载史册的决战中,双方的损失都极为惨重。”

约翰·弗雷德里克·查尔斯·富勒在《西洋世界军事史·从西班牙无敌舰队失败到滑铁卢会战》中评价滑铁卢战争说:“因为滑铁卢战役曾经受到了如此彻底的研究和批评,所以其中所犯的错误便显得更特殊而鲜明,这场战争中最特殊的地方,那就是这个时代中的两位名将,经过22年当地战争时期,在这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才第一次正式交手,而他们两位也的确都是杰出的将才。”

遗迹与纪念

滑铁卢古战场

滑铁卢古战场位于距离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南郊18公里,索瓦尼森林尽头的滑铁卢小镇附近。1815年6月18日,英、普联军在此击败拿破仑·波拿巴率领的法军。古战场北面有曾是联军野战医院的农舍和英军司令部的古堡。古战场南面有一座曾是拿破仑司令部的石头小屋,里面展出拿破仑当年批阅的战报和使用过的行军床、望远镜、马刀等。

滑铁卢纪念碑

在古战场的中心位置是一座小山。顺着山坡砌筑的226级石阶登上山顶,就是滑铁卢纪念碑。它为纪念在滑铁卢战役中阵亡的数万名将士而建。碑顶上立着一头面朝法国的铁铸雄狮,长4.5米、高4.45米,重8吨,用当年威灵顿公爵下令收集战场上破损的武器铸成,以显示英、普联军的军威。

滑铁卢战役纪念馆

滑铁卢古战场上,还建造着一座白色的圆形纪念馆。在滑铁卢纪念馆的墙壁上有一幅长110米、高12米的环形全景画,描绘了滑铁卢战役的整个过程。除了这幅油画,纪念馆中还存放着一些战马、炮车、武器、士兵等的雕像。这些更加生动地向人们展示当时这场战争的壮烈场景。

拿破仑塑像

在这座古战场遗迹上面,还有一座拿破仑一世的全身塑像,这座塑像就建造在纪念馆对面的电影院的旁边。

文艺作品

文学作品

影视作品

歌曲

这场战役也被音乐家铭记。到目前为止,最著名的歌曲是瑞典流行组合ABBA的《滑铁卢》。凭借这首歌赢得了1974年欧洲电视歌唱大赛的冠军。

绘画

《滑铁卢战役》是由扬·威廉·皮恩在1824年所作,油画的尺寸为823cm*567cm。此画现保存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中。

参考资料

..2023-12-05

..2023-12-04

..2023-07-15

悲惨世界.豆瓣读书.2024-01-08

名利场.豆瓣读书.2024-01-08

The Twisted Sword.豆瓣读书.2024-01-09

滑铁卢.豆瓣电影.2024-01-08

滑铁卢战役.豆瓣电影.2024-01-08

沙普的滑铁卢.豆瓣电影.2024-01-08

19世纪.rijksmuseum.2023-11-09

De Slag bij Waterloo, Jan Willem Pieneman, 1824.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2023-12-04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