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耳他 :位于地中海中部的共和制国家

更新时间:2023-10-09 21:49

马耳他共和国(马耳他语:Repubblika ta’ Malta,英语:The Republic of Malta)是位于地中海中部的共和制国家,简称马耳他。马耳他邻近意大利突尼斯,距意大利西西里岛南端93千米,距利比亚北端288千米,面积316平方千米,海岸线长196.8千米。根据国土面积计算,马耳他在世界各国中排名第184位。2021年马耳他人口总数为51.69万人,主要是马耳他人,官方语言为马耳他语和英语。马耳他最基本的地方行政单位是地方市政委员会,全国共有67个地方市政委员会,其中马耳他岛53个,戈佐岛14个,首都瓦莱塔(Valletta)。

马耳他全境由五个岛屿及多处礁石组成,在马耳他的所有岛屿中,最大的岛为马耳他岛,第二大岛为戈佐岛。其余三座岛屿为科米诺岛、科米诺托岛和费尔弗拉岛,后两个岛无人居住。马耳他位于地中海中部,属亚热带地中海气候。马耳他历史上先后被腓尼基人、罗马人、阿拉伯人和诺曼人占领,后又被耶路撒冷王国圣约翰骑士团、法国英国占领。1964年9月21日,马耳他正式宣布独立,但仍保留英联邦成员国身份;1974年,马耳他共和国正式成立。马耳他实行共和制,现任总统乔治·维拉

2019年,马耳他在全球竞争力报告各国(地区)得分及排名表中位列第36位。2022年,马耳他GDP总额约为177.7亿欧元,人均购买力水平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72倍,属发达国家。对马耳他GDP贡献最大的三个行业为服务业,工业和建筑业。其中旅游业是马耳他的支柱产业,其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之三十左右。

马耳他历史悠久,文化多元,除拥有三处世界遗产(哈尔•萨夫列尼地下宫殿、瓦莱塔古城、马耳他巨石庙)外,还有神庙,古罗马遗址,骑士团城堡等古迹。马耳他还以其传统的节日和庆祝活动而闻名,如每年2月举办的狂欢节。2004年5月1日,马耳他加入欧盟。2007年12月加入申根区。2008年1月1日加入欧元区。马耳他是世界贸易组织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2023年1月3日,马耳他正式成为安理会成员,任期为两年。截至2023年9月,马耳他与113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名称

马耳他正式名称的马耳他语为Repubblika ta’ Malta,英语为The Republic of Malta。中文为马耳他共和国,简称马耳他。词源学者认为“马耳他”一词来自希腊语μέλι(音meli),意为“蜜”。希腊人称此岛为Μελίτη(音Melite),指“蜜”或“甘甜”,或因马耳他出产一种品味独特的蜂蜜,故得昵称“蜜地”。1525年,威廉·丁道尔(William·yndale)在翻译《新约》时使用了音译梅莱特(Melite),该译本依赖于希腊文本而非拉丁文本。梅莱特为1611年和1901年《新约》版本中使用的拼写。马耳他(马耳他岛)一词在1946年的修订标准版和1973年的新国际版《新约》中使用。

历史

史前时期

据考据,自公元前5200年的石器时代(Stone Age)起,在马耳他群岛上就曾有人类活动的痕迹。这些早期的人类被认为是使用木筏从意大利的西西里岛(Sicily)来到马耳他。这一说法为考古学家在斯科尔巴(Skorba)发现史前陶器后提出的,该类陶器类似于曾在意大利发现的陶器。因此,据推测,史前时期即来到马耳他的定居者可能是西西里岛的原住民西坎尼人(Sicani)。最初他们在洞穴中定居,后来开始建造房屋并开始种植谷物和饲养牲畜。这些早期的定居者已会使用石头和木头制成的简单工具,崇拜生育女神(Mother goddesses),比如维伦多夫的维纳斯(Venus of Willendorf)。

公元前3,600年-2,500年,在马耳他的早期定居者建造了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巨石神庙。如哈扎伊姆神庙(Ħaġar Qim)、姆那拉神庙(Mnajdra)以及戈佐岛(Gozo)的吉干提亚神庙(Ġgantija)。在祭坛后发现的切削刀具和骨头表明,在这些神庙中马耳他人曾向生育女神献祭。时至今日,仍有一座女神雕像被收藏于瓦莱塔国家考古博物馆。

大约在公元前2500年,可能因为疾病或饥饿的原因,马耳他群岛上的居民消失了。随后的几十年,马耳他群岛无人居住。后来的定居者为青铜时代(Bronze Age)的一个新部落,他们带来了新的建筑方式和文化。

腓尼基、迦太基和罗马时期

公元前800年,来自黎巴嫩(Lebanon)的腓尼基人(Phoenicians)来到马耳他。腓尼基人将姆迪纳(Mdina)称为Maleth,意思是“避难所”。腓尼基人当时已具有高度文明,他们的水手和商人把马耳他群岛作为贸易路线上的一站。该段时间,腓尼基人开始同西西里王国和意大利南部的商人通商,并在地中海西部建立了许多殖民地。公元前700年,古希腊人来到马耳他群岛,他们在现在的首都瓦莱塔(Valletta)周围定居。与此同时,希腊人也开始同西西里和意大利南部的商人通商,于是也在这个地区建立了殖民地。在以后的几个世纪中,腓尼基人和希腊人在地中海中部有过冲突和战争,然而双方在马耳他群岛却能和平相处。马耳他群岛上曾发现过不少从希腊输入的物品,但是,希腊人未曾给马耳他造成很大的影响。马耳他被腓尼基人牢固地控制着,腓尼基文化在该地区得到发展,从该时期起在马耳他已发现有文字记载。迦太基人从公元前400年左右开始统治马耳他,并在非洲北岸建立一座城市取名迦太基(Carthage),即现在的突尼斯(Tunisia)。此时的马耳他居民主要种植橄榄长角豆,也生产一些纺织品,迦太基人统治马耳他群岛约250年。公元前4世纪以后,罗马的势力在意大利南部不断扩大,与腓尼基人发生了冲突。由于马耳他群岛自古以来就是海上船舶优良的避风场所和重要的军事基地,故在两者冲突中马耳他首当其冲。在大约公元前242年的第一次布匿战争(Punic Wars)中,马耳他已成为腓尼基人的海军基地。战争期间,罗马人攻占了马耳他。后来腓尼基人夺回了这个海岛,但在公元前218年第二次布匿战争中,罗马人再次占领马耳他。公元117年,马耳他群岛成为罗马帝国的一部分,受西西里行省管辖。罗马人在旧首都姆迪纳和拉巴特周围定居。

公元60年,在罗马统治期间,使徒圣保罗(Apostle Saint Paul)在前往罗马途中在马耳他遭遇海难而留在马耳他。据说圣保罗治愈了当时罗马总督普布利乌斯(Publius)的父亲,这导致普布利乌斯改信基督教,并成为马耳他的第一位主教。不久,其他马耳他人也改信基督教。到公元3世纪,马耳他几乎所有的居民都是基督徒。在拉巴特的地下墓穴中可以看到早期基督教社区的遗迹。

罗马帝国的疆域不仅横跨欧洲,而且囊括中东北非。在公元350~450年的日耳曼大移民中,罗马帝国被倾覆,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罗马帝国,马耳他被拜占庭帝国即拜占庭帝国统治。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被日耳曼蛮族(罗马人口中的日耳曼人被称为蛮族)灭亡。公元5世纪期间,罗马的势力在地中海迅速衰落,汪达尔人得以在北非建立起一个王国。随着王国的日益强大,汪达尔人迅速建设起一支强大的海军,开始袭击马耳他和西西里,马耳他在劫难逃,先后被日耳曼人的分支—汪达尔人和东哥特人占领。公元6世纪期间,拜占庭人控制了马耳他和西西里。

阿拉伯时期

7世纪初,西亚沙漠里的阿拉伯帝国崛起,随后穆斯林从阿拉伯本土向外扩张,在北非西班牙和西西里征服了大片地区。阿拉伯人拥有强大的海军,常年与拜占庭帝国争夺地中海制海权。马耳他则成为他们交锋的前线,发生过多次战争。

公元870年,马耳他卷入了阿拉伯-拜占庭战争,最终由阿拔斯王朝的艾哈迈德·本·乌玛尔·本·阿布德·阿拉·本·易卜拉欣·本·阿格拉布(Ahmed bin Umar bin Abd Allah bin Ibrahim bin al-Aghlab)夺取了拜占庭所控制的马耳他岛。阿拉伯人统治马耳他200多年间,他们引进了水果、棉花等农产品和新的农业技术。阿拉伯人也将西西里阿拉伯语引入马耳他群岛,形成了现代马耳他语言的基础,马耳他社会的其他方面也受到了阿拉伯习俗的影响。

诺曼统治时期

公元11世纪初,一群诺曼人在控制了亚平宁半岛的东南部之后,开始将目光投向西西里王国。1061年5月,诺曼人罗杰一世,攻占了墨西拿。最终,诺曼人统治了整个西西里。公元1091年前后,罗哲尔征服了马耳他,阿拉伯帝国统治结束。诺曼人征服马耳他的初期,穆斯林的影响几乎丝毫未受削弱。当时只有少数诺曼人定居列岛。在马耳他,基督徒对诺曼人和罗哲尔的到来表示欢迎并愿意与他们并肩作战。作为对马耳他人的回应,罗哲尔撕下了红白相间的横幅的一部分,并将其赠送给马耳他人,形成了目前马耳他国旗的雏形。

公元1127年,马耳他正式并入诺曼人建立的西西里王国。在公元1175年,神圣罗马帝国(the Holy Roman Empire)皇帝腓特烈一世(Frederick I)前往圣地的特使伯克哈德(Bishop Burckhard)主教就将当地居民描述为萨拉森人(Saracens),或者更准确地说是穆斯林(Muslims)。众多的穆斯林坟墓,包括在戈佐发现的著名的公元1174年的迈穆纳(Maimuna)墓碑,证明了诺曼人统治下伊斯兰教信仰的繁荣,这一事实表明了伊斯兰信仰在阿拉伯人统治下的主导地位。

公元1194年至公元1266年间,马耳他成为神圣罗马(霍亨斯陶芬王朝)的一部分。在此期间,马耳他群岛被忽视,贸易完全被毁,而岛上剩下的穆斯林被迫要么皈依,要么离开。

阿拉贡国王统治与马耳他骑士团时期

公元1266年,马耳他被法国人短暂占领。

公元1283年,西西里王国在争霸战争中失败,位于西班牙半岛的阿拉贡王国夺取了马耳他。阿拉贡王国由日耳曼人建立,是西法兰克王国的遗脉之一。

自公元600年起,伊斯兰教异军突起,接下来的一二百年中占领了中东北非,与基督教平分天下。基督教发源地耶路撒冷被伊斯兰教徒占领,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市)濒危,于是在罗马教皇的呼吁下,西罗马帝国(中欧、西欧、南欧)的诸国骑士发起第一次十字军国家,接着由德、英、法国王亲自带兵发起第二次十字军东征,要夺回耶路撒冷,保卫君士坦丁堡。一些十字军战士自发结成武装团体,以抗衡伊斯兰世界,并为其他十字军提供服务,这种武装团队被称为骑士团。最有名的骑士团有三个:圣殿骑士团、条顿骑士团、医院骑士团。医院骑士团成立于1099年,最初的宗旨是救治十字军伤者,后来军事职能不断得到增强,逐渐成为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1099年,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夺回耶路撒冷后,朝圣者更加踊跃,朝圣者医院被欧洲各国的骑士接管,组成圣约翰骑士团,由来自欧洲八个国家的五六百名骑士带领几万名士兵组成,直属教皇指挥。

1187年,耶路撒冷重新被伊斯兰教教徒占领,但这支骑士团并没有散,发展成一支独立的作战部队,继续活跃在地中海各岛屿。随后,他们迁往塞浦路斯,1309年再度退守到罗得岛,自命为罗特岛骑士团。在罗特岛的200多年中,骑士团建造了自己的皇宫和海上舰队,但已经不再以“东征”为首要任务,而以防守为主,因为在这期间一直受到埃及奥斯曼帝国的军事威胁。直到1522年底经过半年的军事围困,骑士团最终战败而撤出罗特岛,流亡海上。

1530年西班牙国王、神圣罗马皇帝查理五世将马耳他分封给圣约翰骑士团,希望他们将马耳他变成基督教世界对抗伊斯兰教世界的堡垒。骑士团进入马耳他后,被命名为马耳他骑士团。圣约翰骑士团进驻马耳他时,马耳他的经济非常落后,而且地势上很难防御。但马耳他坐落在欧洲与非洲交界的咽喉之处,中东商船驶往非洲必经马耳他海域,马耳他的骑士团建立了自己的战船队,保护欧洲商船,截获来自中东(即奥斯曼帝国)的商船,发挥了维护地中海西部基督教世界利益、抵御正在最兴旺时期的奥斯曼帝国的作用。骑士团以截获伊斯兰教货船的收入和神圣罗马皇帝的资助来修建马耳他防御工事。1551年奥斯曼帝国海盗首领在地中海大败西班牙军队,占领了原属于西班牙的的黎波里。又击败马耳他和西西里王国海战船队,占领现属马耳他的戈佐岛,将岛上几千个居民作为奴隶卖到他国。马耳作为地中海上最大的自然港口,处于地中海东部到西部的咽喉之地,阻碍了奥斯曼帝国向地中海西部的发展。所以,1565年奥斯曼帝国开始大举进攻马耳他本土。

从1565年4月1日奥斯曼舰队从伊斯坦布尔市出发到1565年9月12日奥斯曼军队宣布放弃马耳他的五个半月时间内,马耳他骑士团成功的抵御了奥斯曼入侵者的进攻,史称1565马耳他大围攻或苏莱曼(Suleiman)围攻。该次战争奥斯曼出动4万军队,死亡2.4万人,伤病1万人,1000人被捕。而马耳他方面出动17350人,死亡10300人,伤1300人,最后整个马耳他只剩下600位可战的将兵。1566年3月28日,幸存下来的骑士团和马耳他人民开始着手建造一座新城,即现在的马耳他首都瓦莱塔

1798年法国大革命期间,拿破仑·波拿巴率军远征埃及,准备切断英国本土与亚洲殖民地的联系,马耳他被拿破仑看中作为舰队的中转站。1798年6月11日,拿破仑强行占领了马耳他,并驱逐了马耳他骑士团,骑士团对马耳他的统治被终结。马耳他骑士团目前仍然是国际法上的一个主权实体,在全世界约120个国家中从事慈善工作、开展国际人道主义和社会援助项目。

法国与英国统治时期

拿破仑占领马耳他6天后,起航前往航埃及,并带走了他从马耳他教堂掠夺的大量珍宝。拿破仑·波拿巴留下了大约4,000名士兵守卫马耳他,但他的统治仅维持了3个月,因为1798年9月2日,马耳他人在姆迪纳发动起义防抗法国人的统治,很快起义蔓延到戈佐。马耳他人和法国人的斗争僵持了几个月,与此同时,包括英国那不勒斯俄罗斯在内的几个第二次反法同盟成员开始考虑一旦法国人被驱逐,谁将控制马耳他。英国海军上将霍雷肖·纳尔逊(Horatio Nelson)抵达戈佐,根据纳尔逊的命令,亚历山大·鲍尔(Alexander Ball)上校法国指挥官洛基上校进行谈判,呼吁法国人投降。投降书于1798年10月28日签署,次日英国人接管戈佐。

1799年末,托马斯·格雷厄姆(Thomas Graham)准将被派往马耳他,担任围攻退守瓦莱塔的法国部队指挥官。英国军队马耳他岛进行全面封锁,以便阻止法国人获得补给和增援。到1800年夏季,法军逐渐耗尽了给养,甚至开始吃岛上的猫、狗和老鼠。8月,法国的指挥官们终于认识到自己已处于绝境,如果不投降就会被饿死。1800年9月5日,瓦莱塔守城的沃布瓦(Vaubois)将军向英国人投降。 1802年6月15,马耳他人在《人权宣言》中提出:大不列颠岛爱尔兰英国国王是马耳他人的君主,其合法继承人亦将永远被认为是马耳他人的合法君主。宣言中还要求马耳他人拥有自己的议会,该议会在英王皇帝派驻马耳他代表的同意下,有立法和征税的权力。1800-1813年期间,马耳他群岛由英国人统治。

大英帝国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

1814年,作为《巴黎条约》的一部分,马耳他正式成为大英帝国的一部分,并被用作大英帝国海上的航运中转站和舰队总部,也是英国向东扩张的垫脚石。

随着经济增长,马耳他在政治上也取得了一些进展。1835年,当地选出了一个由当地知名人士组成的政府委员会,该委员会的职责是为英国总督提供建议。1849年,在议会的18个席位中,马耳他人民获得8名代表席位。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受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马耳他的贸易中断,这种情况下食品价格日益上涨,生活费用迅速提高,而社会各阶层的收入却未相应增加。1917年造船厂工人举行了象征性罢工。战争虽于1918年停止,但局势并未缓和,生活费用依然很高,人民生活艰难。1919年6月17日,瓦莱塔发生了大规模的涉及马耳他各个阶层的暴动,对英国占领者进行袭击,英国军队向人群开火,造成 4人死亡,50人受伤。该事件是1964年马耳他独立漫长道路的开始,也反映了马耳他人民反对殖民压迫、寻求自主独立和过上有尊严的生活的意愿。

1921年,约瑟夫·霍华德(Joseph Howard)成为马耳他的第一任总理,英国人在马耳他颁布了一部新宪法。该宪法在1930年被撤销,1932年重新引入,在1933年再次被撤销。20世纪初,许多马耳他人因对国家的不满而移民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

1940年6月11日,意大利人在对英国宣战后的第二天开始轰炸马耳他。马耳他作为盟军作战基地在1940年-1941年持续遭到轰炸,马耳他经受住了纳粹和法西斯主义势力的袭击。1942年4月15日,英国国王乔治六世(King George VI)授予全体马耳他人乔治十字勋章(George Cross),该勋章为英国最高的平民勋章,以表彰他们的在敌人面前的勇敢。乔治十字勋章的图案被呈现在马耳他国旗上,该奖章也被展出在瓦莱塔的国家战争博物馆中。1942年11月,英国阿拉曼战役中获胜。1943年5月,在北非作战的德国人和意大利人投降。1943年6月,盟军在西西里岛登陆,马耳他从此退出第二次世界大战

独立与共和时期

1943年7月7日,马耳他总督宣布,女王陛下政府有意在战后恢复马耳他内部自治,但“与马耳他作为帝国堡垒相关的一切事宜”的处理权限,则仍将依照战前宪法规定予以保留。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马耳他开启了民族解放和独立的运动。马耳他人成立了国民议会,制定了一部新宪法。新宪法于1947年开始实施。1947年宪法规定:马耳他将建立一个由选举产生的、包括40名议员组成的立法议会,但是议会的权力不得涉及某些仍将属于英国总督特权的政策范围;建立一个内部自治政府,总理和内阁从立法议会的议员中挑选和任命。根据1947年宪法,9月马耳他举行了首次立法选举,马耳他工党在保罗·博法博士(Paul Boffa)领导下赢得了压倒的多数,并于9月5日成立自治政府。1955年,多米尼克·明托夫(Dominic Mintoff)所领导的马耳他工党在选举中获得绝对多数选票,在明托夫带领下的新政府与女王陛下政府就马耳他并入联合王国的可能性进行了讨论。在1956年马耳他与英国合并的建议失败后,马耳他政府与英国政府的关系迅速趋于紧张。1958年4月,明托夫政府辞职。接着,马耳他群岛上的群众爆发了一系列的游行示威。当时的总督罗伯特·莱柯克爵士宣布了紧急状态,接管了政权,马耳他列岛再次被置于殖民统治之下。尽管如此,马耳他人民要求民族独立的呼声和所从事的斗争从来没有停止过。1960年7月,在希拉里·布拉德爵士的领导下组成了一个制宪委员会,该委员会在次年2月建议马耳他实现完全的自治。布拉德的报告得到采纳,马耳他再度取得某种程度的自治。1963年,马耳他人民就宪法和独立问题举行公民投票,马耳他争取独立的宪法获得通过。1964年2月,马耳他自治政府与英国当局举行制宪和独立谈判,7月达成协议。

1964年9月21日,马耳他宣布独立,同年,马耳他加入联合国。根据新宪法,伊丽莎白·亚历山德拉·玛丽·温莎(Queen Elizabeth II)仍然是国家元首,总督代表她行使行政权力。9月21日被定为国家独立日,现为马耳他法定假期。

1971年,多米尼克·明托夫担任马耳他工党领袖。1974年12月13日,马耳他在他的带领下举行大选,正式成为共和国。 多米尼克·明托夫(Dominic Mintoff)担任总理期间,削弱了与英国的关系,最后一批英国军人于1979年离开马耳他。1980年,马耳他采取了中立的外交政策。

1987年,马耳他国民党上台,埃迪·费内奇·阿达米(Eddie Fenech Adami)担任总理。1989年,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和苏联领导人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在马耳他举行峰会,两位领导人宣布美苏冷战结束。

1990年,马耳他在外交部长吉多·德马可(Guido de Marco)的带领下申请加入欧盟。2004年5月1日马耳他加入欧盟,2007年12月加入申根区,2008年1月正式启用欧元。2023年1月3日,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外举行安理会新非常任理事国轮换仪式,马耳他正式成为安理会成员,任期为两年,从2023年1月1日到2024年12月31日。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马耳他群岛位于地中海(Mediterranean Sea)中部,位于北纬35°48′00″~36°06′00″,东经14°10′30″~14°35′00″之间,有“地中海心脏”之称,时区上属于东一区(UTC+1)。夏令时开始时间为三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时钟向前拨一小时;夏令时结束时间为十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天,时钟向后拨一小时。马耳他距意大利西西里岛南端93千米,利比亚以北288千米,面积316平方千米,海岸线长196.8千米。根据国土面积计算,马耳他在世界各国中排名第184位,是世界上仅存的为数不多的“袖珍国”之一。

马耳他全国由马耳他岛(Malta Island)、戈佐岛(Gozo Island)、凯穆纳岛(Comino Island)、科米诺托岛(Cominotto Island)和菲尔夫拉岛(Filfla Island)五个岛屿组成,其中马耳他岛面积最大,为246平方千米,第二大岛为戈佐岛。

气候

马耳他属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21.3°C,最高气温40°C,最低气温5°C。

从6~9月,整个地中海地区夏季均处于高气压影响下,马耳他平均气温都在32°C左右。马耳他冬季气候变化无常,这是由于它受制于周围若干气团的位置变动,而这些气团本身的性质又极不相同。欧洲大陆上空通常存在着一个庞大的冷气团;撒哈拉沙漠上空则笼罩着一个广大无垠的暖气团;来自大西洋上空的低气压又经常深入到地中海地区,而阿尔卑斯山脉的背风面也不时形成低压中心。这些气团相互作用,就决定了马耳他甚至整个地中海地区冬季变化无常的气候。假如有低气压系列到达马耳他北面,这时就会从气压相对较高的撒哈拉沙漠上空吹来暖和的南风,于是天气就晴朗少雨。如果低压到达马耳他南面,则欧洲的高压系列将吹来寒风。这种寒风使天气变冷,有时还会有小的风雪。

马耳他年平均降水量560毫米,夏季干旱、冬季湿润多雨,全年大半时间天空晴朗,光照强烈。在夏季的几个月中,马耳他气候比较稳定,经常晴朗无雨,连雷阵雨也极少见。10~11两个月风和日丽,天气宜人,偶有阵雨,是马耳他的农忙季节。

马耳他冬季平均日照六小时,夏季平均日照十个半小时。

9月底之前,大西洋方面吹来的冷空气便侵入地中海,马耳他气候转凉,平静无风,进入了当地所谓的“圣马丁热节”。

地质

马耳他群岛基本大地构造单元为地台,是连接西西里岛南部拉古萨地台和利比亚北部的黎波里地台的大陆架的一部分。浅大陆架在末次冰期结束后海平面上升导致其成为岛屿。穿过岛屿的早期裂谷在马耳他西部、科米诺和戈佐东部形成盆地和山脉结构。马耳他群岛的构造环境受两个不同时代和走向的裂谷相互作用而影响,伴生断层沿悬崖多处呈现,为世界上最壮观的裂谷断裂现象。裂谷主要起源于中新世晚期/上新世早期,局部延续至今。一组转换断层穿过科米诺海峡两岸,在最东端的戈佐岛和最西端的马耳他岛形成复杂的雁列构造或里德尔剪力构造。两个不同走向的裂谷构造的叠加主要是由大约一千万年前旋转应力造成的。马耳他各岛的岩层结构最上层和底层都是坚硬的石灰岩,夹于两层中间的是较松软的岩石。自上而下,其地层顺序为:上层珊瑚石灰岩、绿沙、青土、抱球虫石灰岩、下层珊瑚石灰岩。

马耳他的地质基础是第三纪石灰岩, 上面覆盖有水平的砂岩黏土及珊瑚灰岩。岛上以黄色泥质石灰岩为主,主要分布在中部和东南部。其次为灰绿色泥质石灰岩, 主要分布在西部和西北部。

地形地貌

马耳他主要由5个岛屿组成,其中马耳他岛最大,面积为245.73平方千米,多天然良港。马耳他岛是从意大利西西里岛延伸至北非的山脉所浮出海面的部分,其地势西高东低,海拔最高点为248.9米。全岛丘陵起伏,丘陵地形占马耳他岛总面积的78%,其西南海岸多为陡壁悬崖,中部和东部为丘陵起伏地带,间有小块平坦盆地,呈台地状态,喀斯特地形十分显著。第二大岛为,面积为67.08平方千米。戈佐岛覆盖着大面积的青土层,土质十分肥沃,适合于种植,成为马耳他的粮仓。在马耳他海峡和奥代什海峡之间有两个小岛,即科米诺岛和面积更小的科米诺托岛。这两个岛的总面积不过1609平方米,海拔也不高,大都是由珊瑚石灰岩构成,土质贫瘠。马耳他的最高点在塔德莫吉若克(Ta'Dmerjrek),海拔830英尺(253米)。

马耳他全国海岸线长达196.8千米,海岸以岩石为主,沙滩较少。港湾水深隐蔽,有很多天然良港。

土壤

马耳他群岛有不同类型的土壤,岛上的土壤薄而多岩石,具有高钙质。马耳他当地土壤分为7个土壤类型:砖红壤(Arenosols-AR)、钙质盐土(Calcisols-CL)、灰化土(Cambisols-CM)、轻质土(Leptosols-LP)、淋溶土(Luvisols-LV、新成土(Regosols-RG)和维蒂索斯粘土(Vertisols-VR)。

砖红壤,在风化后的旧石英质材料或岩石的残余砂土中形成的深层砂质土壤;钙质盐土的土壤结构表面存在次生碳酸钙(CaCO3)。灰化土,是发育有限的土壤,没有特征性的钙质或红色粘土层;轻质土,是岩石或碎石材料上的浅层土壤;淋溶土,通常是肥沃的土壤;新成土,没有深色的表层土,也没有明显的下层土层;维蒂索斯粘土因其粘土性质而闻名。

水文水利

水文

作为地中海中的岛国,由于没有高山、河流、湖泊,因此降雨是马耳他水资源的最终来源。马耳他年平均降水量为560毫米。从马耳他群岛的总降雨量来看,约有6%直接流入大海造成损失,75%的水分通过蒸发损失掉,其余水分则渗透到地下岩石层储存在青土层和其上覆盖的珊瑚石灰岩之间。这部分水主要用于灌溉,另有两百万加仑的水作为公共用水使用。

水利

马耳他国家水公司(Water Services Corporation)是国家唯一的水供应公司,在马耳他岛拥有11个泵站和90个钻孔,在戈佐岛拥有2个泵站和44个钻孔,负责抽取地下水加以利用。马耳他国家水公司拥有三家海水淡化工厂,全部位于马耳他岛,淡化水可以通过管道供应戈佐岛和凯穆纳岛。此外,马耳他还设有污水处理厂用以处理废水,处理过的废水用于灌溉。

自然资源

马耳他自然资源缺乏,除盛产建筑用石灰岩外,无矿产资源,石油、天然气完全依赖进口。太阳能、风能资源丰富,但开发不足,可替代能源使用率仅为0.36%。无河流湖泊,淡水资源匮乏,55%生活用水依靠海水淡化。迄今未发现具有商业开采价值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水资源

马耳他是欧洲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水资源非常贫乏,人均水资源占有率是世界上最少的国家之一,其常规用水量与水资源的比率是3.62:1。地下水被认为是马耳他的战略资源。作为地中海中的岛国,由于没有高山、河流、湖泊,因此降雨是马耳他水资源的最终来源。马耳他的水资源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抽取的地下水,占其水资源总量的40%左右;二是海水淡化,占水资源总量的50%左右;除以上两项主要来源,还有雨水收集和经过处理的废水,两项相加占其水资源总量的10%左右。因为马耳他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河流和湖泊,根据海岸的水域是从基准线到1海里以内的区域的原则,马耳他共定义出19个海域和10个内陆地表水水域(河流、湖泊和可变水)。

矿产资源

马耳他各岛均是石灰岩构造,因此马耳他唯一的矿产就是石材。马耳他盛产的珊瑚石灰岩和抱球虫石灰岩,质地坚硬,耐海水侵蚀。马耳他矿产工业主要包括石灰石开采和海盐生产,它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约为0.5%

渔业资源

马耳他作为一个地中海中心的小岛,有质量较高且温度多变的海水,尤其是列岛周围,鱼类资源丰富。马耳他渔业产品主要用于国内消费,产品主要有旗鱼科鲭鱼、蓝旗金枪鱼、石斑鱼、角鲨鱼、鯕鰍(马耳他沿海所产的一种鱼)。捕鱼季节从8月份到第二年的1月份,主要是捕兰普基鱼和鲭鱼。另一个捕鱼季节主要从5月中旬到8月中旬,主要是捕北方蓝鳍金枪鱼和旗鱼。

生物多样性

植物

马耳他的植物资源非常丰富,据统计在马耳他有1100多个植物种类。这些植物分布在马耳他的林地、田野、草原、山谷和沿海地区等各个栖息地。常见的植物有橄榄树马耳他齿菊木等。马耳他齿菊木属于2000种自然遗产物种保护名录中的植物,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2021年,马耳他政府启动一项“家庭种子”计划,陆续向全国约18万户家庭送上一份特殊的礼物—野花种子和育花指导手册,鼓励广大民众在家中动手种植鲜花,以提高对本土植物及其多样性的认识。

动物

在马耳他已发现并纪录下来的动植物,近4500种(不包括海洋物种),其中植物1100多种,动物3300多种,其中85种为马耳他特有物种。马耳他特有物种中最多的是马耳他壁蜥(Podarcis filfolensis),它有五个不同的亚种。其他特有动物种类还包括海蜗牛(Gibbula nivosa)和马耳他淡水蟹(Potamon fluviatile 亚种lanfrancoi)等。常见的动物有蓝知更鸟、茶胸斑啄木鸟、金翅雀狞猫等。2021年,为了保护马耳他的生物多样性,该国环境和资源管理局(ERA)修订和更新了《国家生物多样性战略和行动计划》。

在马耳他还有欧洲最古老的犬种-马尔济斯犬(Maltese Dog),因原产于马耳他岛故又名玛尔济斯犬。马尔济斯犬头部呈圆形,鼻子多为黑色,眼睛大而圆且稍突出,前肢较后肢略短,尾卷曲上挺,性格温驯、稳重,对主人尽心尽力,是深受儿童和妇女青睐的犬种。马尔济斯犬只需要每天短途散步即可,因体型较小出远门时可把它放在手提包里携带。

自然保护区

凯穆纳岛,位于马耳他岛和戈佐岛之间,是马耳他群岛中的第3大岛,总面积3.5 km2,仅有少数的居民生活在此,该岛现被列为鸟类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

自然灾害

马耳他无特定自然灾害。2021年8月13日,马耳他持续高温引发多起。2023年2月9-10日,马耳他遭受暴风雨“”的袭击,大浪和强风对马耳他造成了破坏,包括几处历史遗迹也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马耳他气象局表示,2月9日成为有马耳他史以来2月份降雨最多的一天,达到121.1毫米。

行政区划

政区详情

马耳他设置大区(Region)和地方市政委员会(Local Council)两级地方行政单位以及统计区(District),都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

根据1994年3月15日条例,马耳他中央政府决定把全国划分为三个大区:马耳他岛划分为两个大区,即马吉斯特拉尔大区(Majjistral,又称为西北大区)和西洛克大区(Xlokk,又称为东南大区);戈佐岛和凯穆纳岛组成戈佐-科米诺大区。每个大区管辖若干个统计区和若干个地方市政委员会:马吉斯特拉尔大区拥有3个统计区和29个地方市政委员会;西洛克大区拥有两个统计区和25个地方市政委员会;戈佐大区拥有1个统计区和14个地方市政委员会。

根据1993年6月30日议会通过的《地方市政委员会法》,马耳他设置地方市政委员会,作为马耳他最基本的地方行政单位。马耳他全国共设置68个地方市政委员会,其中,马耳他岛54个地方市政委员会,戈佐岛14个地方市政委员会。

主要城市

瓦莱塔

瓦莱塔(Valletta)是马耳他首都,始建于16世纪,是全国政治、文化和商业中心。该座城市被称为“圣约翰骑士团之城”“巴洛克的伟大杰作”“欧洲艺术之城”等。瓦莱塔在马耳他岛东北岸一个小半岛的尖端,北临马尔萨姆谢特商港(Marsamxett Harbour),南濒大港。市区实际上是建在谢贝尔拉斯(Sceberras )山麓的一个城堡,围以高大的城墙,有城门出入,是现今世界上最小的首府之一。瓦莱塔是国家美术博物馆(National Museum of Fine Arts)、国家考古博物馆(National Museum of Archaeology)和马诺埃尔剧院(Manoel Theater)的所在地。马诺埃尔剧院是马耳他的国家剧院,该剧院的建筑风格是巴洛克(Baroque)艺术的杰作代表,它是欧洲第三古老的剧院和英联邦国家(Commonwealth of Nations)中最古老的剧院。2018年,瓦莱塔被提名为欧洲文化之都。瓦莱塔老城城区现有人口6315人,面积为约为2平方千米,年平均气温19℃。截至2023年,约有350000人居住在瓦莱塔都会区。

比尔基卡拉

比尔基卡拉(Birkirkara)是马耳他中部最大、最古老、人口最多的城市,现已成为马耳他重要的商业中心。市内著名建筑有圣海伦大教堂(St Helen Basilica),该教堂拥有马耳他最大的大钟,大钟于1931年投入使用,造价1300英镑。马耳他的老火车站位于比尔基卡拉,该火车站曾经运营的线路是从瓦莱塔到拉巴特,现已停运。比尔基卡拉面积约为2.7平方千米,居民25,775人,年平均气温23℃。

政治

政体

马耳他实行共和制,奉行中立政策。

宪法

1814年,马耳他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其政治制度、宪法、国体和政体受英国君主制度的影响和统治。19世纪初~20世纪40年代的一百多年间,英国当局曾多次修改宪法。1959年,英国政府宣布废除宪法。1961年10月24日,马耳他颁布新宪法,成立自治政府,议会获得完全的立法权,马耳他重新取得某种程度的自治。1964年9月21日,马耳他正式独立并开始实行新的宪法。该宪法规定,马耳他是一个君主立宪国家,属英联邦,英国女王是马耳他的合法君主,女王任命的总督为其代表。1974年12月13日修改宪法,马耳他成为英联邦内的共和国。现马耳他使用的马耳他共和国宪法为1964年颁布,之后又于1994年和1996年两次修改,以便适应马耳他申请加入欧洲联盟的要求。

《马耳他共和国宪法》包括国家、原则、宣言、国籍、个人的基本权利和自由、议会、行政、司法、财政、公共职务和其他条款等共11章126节及其附表。

议会

马耳他实行议会制,议会则实行一院制。根据马耳他共和国宪法第6章第52节规定,议会由总统和众议院(House of Representatives)组成。马耳他共和国宪法规定,众议院由各选区根据按照分配名额选出的议员组成,因此,议员称为“议会议员”。议员根据所规定的选区按同等比例选举产生,每一选区应选议员名额由众议院以法律规定,至少5名,至多7名。议员总数必须为奇数,具体数字由众议院以法律形式规定之。马耳他现在有选区13个,每个选区选出5名议员,故总数为65人。如果非众议院议员当选为众议院议长时,他将由于职务而成为当然议员,其名额另计。但在审议法案时,非议员议长无表决权。2022年3月26日,马耳他举行议会选举,全国13个选区的34万名登记选民选出了新一届众议院的全部65名议员。

政府

现任政府由总理办公室,外交、欧盟事务部、内政部、教育和就业部、财政部、社会对话、民权和消费事务部、交通和基础设施部、戈佐岛部、家庭和社会团结部、外交部、经济投资和小企业部、能源和卫生部、可持续发展、环境和气候变化部、旅游部、司法文化和地方事务部组成。总理办公室内设有内阁办公室、内部调查审计、行政管理、战略政策协调、效率管理、信息、计划与政策协调、环境规划、政府印刷出版、土地等专职机构。

政党

马耳他实行两党制,分别为工党和国民党,工党现为执政党。

工党(Partit Laburista):执政党,中左派,欧洲社会党成员。1921年成立,早期党员以劳工阶层居多。对内主张权利平等,关注弱势群体,建立福利社会,发展自主经济,工会参与企业管理,出售部分国有企业股份。对外主张中立和不结盟,不参加任何军事集团,重视同地中海国家关系。现任政党领袖罗伯特·阿贝拉,2020年1月当选。

国民党(Partit Nazzjonalista):主要反对党,中右派,欧洲人民党团成员。1880年成立,早期党员主要是工商业者、教职员、律师、农民。对内主张把马建成信奉天主教、具有欧洲传统和民族精神、自由正义的民主国家,保护国内传统和生活方式,提倡环境保护,反对过度开发、引进外来移民和劳工,近年来政治立场趋中间化。对外主张加强同欧洲国家和地中海各国合作。现任政党领袖伯纳德·格雷克(伯纳德·阿尼西奥·卡尔德拉·杜阿尔特 Grech),2020年10月当选,2022年5月连任。

政要

乔治·维拉(Dr George Vella):总统,1942年4月24日出生,马耳他大学医学博士,已婚,妻子米莉安(Miriam),育有三个子女。2019年3月7日,根据众议院的议会决议,乔治·维拉出任马耳他共和国第十任总统,任期5年。

罗伯特·阿贝拉(Robert Abela):总理,1977年12月7日出生,2002年毕业于马耳他大学(the University of Malta),已婚,妻子莉迪亚(Lydia),育有一女。从2017年起任马耳他众议院议员,是一名律师。2020年1月13日当选工党领袖和马耳他总理。在2022年3月举行的大选中带领工党以55.1%得票率当选,成功连任。

内阁其他成员包括副总理兼卫生部长克里斯·费恩(Chris Fearne),外交、欧洲事务和贸易部长伊恩·博奇(Ian Borg),经济、欧洲基金和土地部长西尔维奥·斯肯布里(Silvo Schembri),交通、基础设施和大型项目部长阿隆·法鲁贾(Aaron Farrugia)等。

国际关系

综述

在外交上马耳他奉行中立政策,同欧洲大陆和地中海沿岸国家保持友好关系。同时,马耳他重视并积极发展同美国俄罗斯、中国、澳大利亚印度南非等域外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关系。马耳他重视气候变化问题,支持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内就减排尽快采取行动,呼吁重视小岛国受气候变化负面影响的脆弱性。近年来日益严重地中海非法移民问题引起了的马耳他的高度关注,该国政府倡导在欧盟内部建立强制性“责任分摊”制度,主张加大同难民来源国、中转国的发展合作,从源头解决问题。截至2023年9月,马耳他与113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与意大利的关系

1964年9月1日,马耳他与意大利正式建立外交关系。马耳他驻意大利的大使馆于1967年2月在罗马开馆。在过去的50多年里,马耳他和意大利在经贸、外交、安全等方面保持了比较紧密的关系,双方签署多项双边协议,涉及文化、技术、金融、经济、双重征税、交通运输、社会安全和家庭事务等诸多领域。按照1980年同意大利签订的《承认和保障马耳他中立立场协议》,马耳他由意大利提供防务安全保障。1997年,马耳他和意大利两国就打击非法移民问题开展更密切的合作。多年来,两国各层级政府官员不断互访,马耳他与意大利的关系日益密切。

2015年,受当时中东战乱的影响,数以百万计的非洲和中东地区民众为躲避战乱或贫困涌向欧洲,偷渡潮、难民潮规模空前。因非法移民船只停靠问题,意大利和马耳他今年以来多次“隔空对战”。2018年8月19日,意大利和马耳他因移民救援船停靠问题再掀“口水战”。2019年9月23日,马耳他同意大利、法国德国和时任欧盟轮值主席国芬兰五国的内政部长在马耳他首都瓦莱塔召开会议。会后,各方宣布达成了关于旨在减轻地中海沿岸国家难民分配压力的新协议。2023年9月29日包括意大利在内的地中海地区9个欧盟成员国领导人在马耳他举行会议,该会议主旨再次聚焦难民问题的解决。

重要双边协议

与法国的关系

马耳他与法国两国外交关系建立于1964年9月21日,正值马耳他独立之时。法国在马耳他的大使馆建于1970年,马耳他在法国的大使馆建成于1977年,即在马耳他当时的总理访问巴黎之际。

马耳他与法国两国关系建立在合法的有效的10个双边协议之上,即1968年的《文化协议》,1974年的《航空服务协议》,1976年的《互惠的有关投资鼓励和保护协议》,1977年的《避免双重征税协议》,1979年的《电讯技术合作协议》,1989年的《地质和采矿业的科学技术合作协议》,1991年的《信息转播实验协议》,1998年的《国内事务合作协议》,2001年的《健康合作协议》,2001年的《关税壁垒协议》。最后一个协议于2005年1月1日生效,协议的内容是关于预防、调查、监督关税壁垒的相互的政府间的协助。

与英国的关系

1964年9月21日,马耳他摆脱英国的统治赢得了独立。独立后的马耳他是英联邦成员国,但在经济上和安全上仍然长期地依赖英国。1979年英国军事基地撤除后,马耳他经济一度陷入停滞甚至倒退,但经过几届政府的努力,马耳他经济逐渐走出低谷,政治上也真正地实现了独立。

近年来,马耳他和英国两国领导互访频繁。1999年12月,英国首相托尼·布莱尔致信马耳他总理阿达米,表示他继续和完全支持马耳他入盟的进程。2000年,马耳他和英国传统合作关系继续得到发展。2000年7月,英国欧洲事务副大臣访问马耳他,双方签署了《马耳他-英国欧洲行动计划》,确定两国政府当前及今后进行合作的内容及方向。年3月,马耳他外长访英,英国外交大臣重申支持马耳他加入欧盟的立场。2002年3月,马耳他总理阿达米参加在澳大利亚举行的英联邦首脑会议。2004年2月,马耳他和英国签署“就业和社会保护”联合声明,以进一步加强两国在该领域的合作。2005年11月,英联邦首脑会议在马耳他首都瓦莱塔举行。马耳他与英国的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密切。

与中国的关系

中国同马耳他自1972年1月31日建交以来,长期保持友好合作关系。双方高层交往密切。经贸方面,1997年,中马双方签署《贸易和经济合作协定》,确立经贸混委会制度,迄已召开10次会议,最近一次会议于2016年5月在瓦莱塔举行。2015年4月,马申请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并于2016年1月成为亚投行创始成员国。在文化、卫生、教育等领域上,中国与马耳他文化、卫生、教育等领域交流与合作密切。文化方面,中马两国相继签署了合作拍摄电影的协议,6个文化交流执行计划以及实现方演出团体的互访。卫生合作方面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1994年4月,中方在马设立了地中海地区和欧洲首个中医中心,并在马国立医院设立了中医门诊科,并签署中医药领域合作议定书。教育方面,中马双方每年互相提供全额奖学金留学名额,并签署两国教育部互认高等教育学位学历证书的协议。2022年初,马耳他派体育代表团参加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季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参与单板滑雪项目比赛。

2022年,马耳他对中国进口商品总值为197390.6万美元,马耳他对中国出口商品总值为58521.38万美元。截至2022年10月,马耳他在华投资项目约70个,投资存量8137万美元,中国对马耳他投资存量1.8亿美元。

与欧盟的关系

1979年,马耳他收回英国在马耳他的军事基地后很快就遭受到国际贸易逆差困境,陷入了东西方之间的国际夹缝之中。马耳他国内两个主要政党在内政和外交的方针上存在着分歧。独立后第一次大选上台的国民党主张加强与欧洲国家和邻国的联系与合作,积极要求加入欧盟;而1971~1987年和1996~1998年期间,执政的工党却主张独立自主、中立和不结盟,同欧盟只可建立“伙伴关系”而不应加入。1996年10月马耳他工党政府中止加入欧盟的谈判,但仍把同欧盟的关系作为马耳他外交重点之一。1998年国民党重新执政以来,马耳他重新启动加入欧盟的进程。

2004年5月1日,马耳他正式成为欧盟的成员国。2007年12月,马耳他加入申根区。马耳他在2008年1月1日正式加入欧元区。

与美国的关系

1964年9月21日,马耳他与美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同日美国驻瓦莱塔大使馆成立,哈里森·刘易斯(Harrison Lewis)任临时代办。1965年10月5日,美国首任驻马耳他大使乔治·J·费尔德曼( George J. Feldman,)递交了国书。20世纪70年代,马耳他对美国和苏联奉行等距离外交。并认为超级大国在地中海的争夺是地中海不安宁的因素,主张地中海国家联合起来,摆脱超级大国的控制。1971年宣布禁止美国第6舰队进入马耳他,驱逐在马耳他的北约集团驻南欧司令,同时坚持不让苏联和华约组织舰队使用马耳他港口。马耳他政府要求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安全上和经济上共同保证马耳他中立的地位。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马耳他与美国关系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两国在广泛的领域展开合作,特别是在打击恐怖主义和防止核扩散等方面。

从20世纪末开始,美国对马耳他经济援助大幅增加。1999年12月,时任美国总统威廉·克林顿、国务卿马德琳·奥尔布赖特分别致信马耳他总统、外长,祝贺马耳他收到同欧盟开始谈判的邀请。同月,马耳他干船坞总裁同美国海军第6舰队舰长就美国军舰在马耳他干船坞修理、补给事宜签署协议。2000年,美国宣布在2000~2002年期间向马耳他提供1300万美元的安全援助。2001年3月,马耳他和美国签署了两国行政当局相互提供协助的协定。“9·11事件”后,马耳他总统和外长均向美表示同情和哀悼,并谴责恐怖主义。2002年,美国国务院西欧事务的高级官员基尔纳访问马耳他,与马耳他讨论了“9·11事件”后两国的关系。2011年2月利比亚发生动乱,这期间马耳他在支持包括美国人在内的第三国国民撤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马耳他和美国两国签订的主要协议有:1931年的《引渡协议》,1966年的《投资保障协议》,1970年的《和平使用志愿军协议》,1973年的《贷款协议》,1980年的《避免双重征税协议》,2000年的《航空安全协议》和《航空运输协议》,2001年的《关税互惠协议》,2004年的《海上违禁药品禁运协议》等。

与俄罗斯的关系

马耳他和苏联的外交关系建立于1967年7月26日,两国签署了外交协议,并在高层次和宽领域进行密切联系。

1981年10月,苏联与马耳他签订了关于苏联尊重、支持和保证马耳他中立地位的协定。1989年12月,苏、美高层会议在马耳他大港举行。苏联解体后,马耳他与苏联两国间的条约由俄罗斯联邦继续执行。

1994年12月,两国签订了文教和旅游合作协定。1995年7月,马耳他负责旅游事务的议会国务秘书访问俄罗斯,双方签订旅游协定。8月,俄罗斯交通部部长访问马耳他,双方签订了民航协定。2000年,俄罗斯在马耳他举办了“俄罗斯和马耳他在地中海安全中的作用”研讨会。2002年1月,马耳他和俄罗斯举行庆祝两国建交35周年庆典活动。

马耳他和俄罗斯(包括以前的苏联)两国间签订的主要协议有:1967年的《外交关系协议》,1981年的《商业航运协议》、《外交代表协议》、《苏联接受和支持马耳他中立和不结盟协议》、《贸易协议》和《航空运输协议》,1987年的《建立苏联文化中心的协议》,1993年的《毒品禁运协议》,1994年的《文化合作协议》,1995年的《旅游合作协议》,1996年的《文化和体育合作协议》,1998年的《俄罗斯文化中心建立的协议》,1999年的《外交和签证服务协议》,2000年的《双重税收协议》,2001年的《司法机构合作协议》,2003年的《青年和运动项目协议》,2004年的《2004~2005年学生交流协议》等。

国际组织

马耳他属于英联邦成员国,2004年5月加入欧盟,2007年12月加入申根区,2008年1月正式启用欧元。马耳他也重视联合国等多边国际组织作用,2023至2024年度,马耳他担任联合国安全理事会非常任理事国。赞成联合国改革,支持扩大安理会,但主张应坚持协商一致。积极参与国际反恐合作。马耳他推动并积极参与地中海议会大会、地中海联盟等欧洲—地中海合作进程。马耳他在欧洲议会中占有6个席位,是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同时也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

军事

1800年4月,托马斯·格雷厄姆准将从英国军队中分离出第一支马耳他官方的军队,即马耳他光明步兵团。步兵团在1802年解散,马耳他继之成立了马耳他省级部队、马耳他炮兵部队和马耳他退伍老兵机构;1815年,马耳他建立了皇家马耳他国防部队,1861年,又改为皇家马耳他炮兵部队。1889年,马耳他海陆空三军武装力量正式形成。马耳他炮兵的第一军团,在1962~1970年效力于英国军队。1970年,马耳他政府掌管马耳他炮兵部队,与马耳他皇家工兵结合,重新组建了马耳他陆军。1973年4月19日,马耳他陆军归入海陆空三军武装力量。马耳他共和国对外奉行中立和不结盟政策,不允许外国在马耳他设立军事基地。按照1980年同意大利签订的双边防务协定,由意大利提供安全保障。马耳他军队职责在于保卫马耳他岛国的领土、领海和领空的完整和安全,打击恐怖主义、非法毒品交易、非法移民、非法捕鱼、提供及时有效的搜索援救等。

马耳他的国防体制与大多数国家不同,马耳他在政府中不设国防部,武装力量由正规军和准军事部队组成,不设参谋部,由内政部负责管辖,武装部队由总理直接管辖。战时,总理通过内政部对武装力量实施指挥。总统、总理和副总理兼内政司法部部长是主要军事领导人。马耳他武装部队总人数不到2000人。武装部队司令杰弗里•柯米(Jeffrey Curmi)准将,2013年12月就职。根据1980年同意大利签订的双边防务协定,意负责为马提供安全保障。马警察力量约2400人,由内政部管辖。2020年9月21日,马耳他完成了联合国2017年通过的《禁止核武器条约》的批准程序,使批准条约的国家和地区的数量达到45个。

人口

人口数量

马耳他人口的平均密度在世界各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七位,仅次于摩纳哥新加坡巴林马尔代夫等国。

2021年马耳他人口总数为51.69万人,男性人口占比为50.1%,人口数量为25.9万人;女性占比为49.9%,人口数量为25.8万人。男女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0.3。

2021年马耳他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为21.8%,已步入老龄化社会;0-14岁人口比重为14.4%,属于超少子化社会。2021年马耳他城镇化率为94.8%,城镇人口为49万人;农村人口数量为2.7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5.2%。2021年马耳他劳动力人数为27.5万人,总失业人口占比为3.5%。

马耳他人口主要居住在马耳他岛,约48万人,另有3.4万余人居住在戈佐岛凯穆纳岛。当地常住华人约2000余人。在马耳他国内,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是斯利马,每平方千米的人口平均密度为15000人。

族群

马耳他主要是马耳他人,占总人口的88.2%,其余为阿拉伯人、意大利人、英国人等。

马耳他族群由远古时代的罗马人、迦太基人、腓尼基人和当地土著人长期地融合而形成的。马耳他既是向外移民又是外国人移入的国家。半个世纪以前,马耳他人口则是移出多于移入,外来移民占马耳他人口的比例在欧盟国家中还是比较低的,这是由于马耳他政府采取了严厉的限制移民的政策,如法律规定即便是欧洲联盟成员国的公民在马耳他逗留的时间也不得超过三个月,同时规定就业必须由政府统筹安排,从而排除了非法移民的可能性。但自从马耳他加入欧洲联盟以来,一些国家掀起了向马耳他移民的热潮。此外,来自利比亚苏丹索马里厄立特里亚、东非的一些国家以及伊拉克印度的非法移民,都把马耳他作为进入欧洲联盟国家的跳板,从而使马耳他的移民数量有所增加。据统计,2022年全年共有339人通过入籍获得马耳他公民身份。

语言

马耳他地处地中海,属于古老的闪米特语系(semitic),即中东和北非一带的混合语言。阿拉伯人统治时期对马耳他的影响除了文化与经济发展外,还有马耳他语。因此,马耳他语的读音非常接近阿拉伯语,但却用拉丁文的字母书写方法,如马耳他前首都“姆迪纳”,读音上是阿拉伯语的“中央之城”,但文字上却写作拉丁文字的“Mdina”。在圣约翰骑士团统治马耳他期间,因为骑士团来自八个欧洲国家,所以通行八国语言,以法语和意大利语为官方语。1800年拿破仑·波拿巴战败、马耳他成为英国保护国至今,又通用英语。因此,马耳他语吸收了大量来自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以及后来的英语的外来词汇。官方语言为马耳他语和英语。意大利语普及率也较高。

宗教信仰

马耳他宪法规定,天主教为马耳他国教。在马耳他有95%以上的马耳他人信奉天主教且十分虔诚,宗教节日和公共假日较多;讲究宗教礼仪与礼节,倡导慈善,爱护动物。少数人信奉基督教新教、东正教和伊斯兰教。马耳他是基督教圣地之一,因为是基督教传播中重要的一位使徒保罗亲自给他们带来了雅威的福音。就连拿破仑·波拿巴占领马耳他、强迫马耳他人转信新教,最后都告失败。无论在骑士团时期,还是在英国殖民地期间,基层的行政管理、教育和慈善事业等都由教会负责,教会是这个社会唯一被本土老百姓认同的组织,也是延续马耳他民俗和文化最重要的载体。

经济

综述

自从1964年独立以后,历届马耳他政府锐意进取,使马耳他逐渐克服“基地经济”的弊端,向经济多样化发展,从而形成了具有马耳他自身特点的经济体系,使这个国家成为国际贸易的地区枢纽,国内生产也不断增加。从总体经济结构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各个国家中的地位比较,马耳他属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2004年5月1日,马耳他正式成为欧盟成员国。入盟后,给马耳他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欧盟一直是马耳他最主要的贸易伙伴,与欧盟的贸易额占马耳他对外贸易总额的70%左右。作为联结欧洲北非的纽带,马耳他入盟后在密切欧盟与北非国家经贸往来的同时,也带动了马耳他本国的经济发展。马耳他是世界闻名的旅游胜地,旅游业是马耳他的支柱产业,每年游客人数相当于本国人口的3倍,旅游业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之三十左右。2022年,马耳他GDP约177.7亿欧元,人均GDP约为3.2万欧元。2022年,对马耳他GDP贡献最大的三个行业为服务业(占比78.81%),工业(占比12.34%),建筑业(占比为0.95%)。

马耳他于2008年1月1日加入欧元区,现使用货币为欧元,在此之前所使用货币为马耳他里拉

第一产业

由于严重缺水,马耳他农业发展受限,可耕地面积约9000公顷。农业、林业、渔业产值占马总体经济产值不足1%,全职从事农业人口约1600人(2020年10月)。粮食、牛奶、植物油、水果等大部分依赖进口。

葡萄是马耳他重要的经济作物,每年收获的葡萄约90%用于酿造葡萄酒。马耳他传统种植的是两个本土特有的品种葛雷萨(Ġellewża)和吉尔根蒂娜(Girgentina),葛雷萨适合做红葡萄酒而吉尔根蒂娜适合做白葡萄酒。此外,在马耳他的葡萄园中,也可以找到一些国际品种,如长相思美乐西拉子霞多丽等。据统计,马耳他约有650公顷的农业用地专门种植葡萄。其中167公顷土地用于吉尔根蒂娜的种植,87公顷种植葛雷萨。

若干世纪以来,马耳他的渔民就在群岛周围的海湾和近海内捕鱼。由于过分捕捞,在这些近海中蕴藏的鱼类已经枯竭。为发展渔业生产,就必须使用拖网或长丝的渔船,以便到较远的海面捕鱼。政府通过设置补助金、增加有执照的渔船数目以适应群岛渔业的发展。

第二产业

近年来马耳他制造业产值不断下降,仅占GDP的8%左右,从业人员占总劳动力比重不足20%。主要产品有电子、化工、机械设备、医药、食品饮料等。知名企业有总部位于马耳他泽通的托利公司,该公司成立于1971年,是一家主要为世界级化妆品牌设计、生产包装的大型企业。2020年12月,马耳他工业生产指数为104.3。2021年3月,工业生产价格指数为101.4。 据统计,2021年马耳他全国有650多家生产性企业,员工2.2万人。其中,外资企业250家,外资企业出口占马耳他出口总额的90%,解决就业约40%。最大制造业企业是法国意大利合资的ST微电子公司(意法半导体)。

第三产业

马耳他共和国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因素导致其国民经济主要依赖第三产业,其中旅游、金融、博彩航运是其较为有特色的行业。2021年,服务业增加值占马耳他GDP的比重为77.4%。

旅游业是马耳他的支柱产业和主要外汇来源。2022年,马耳他全年共接待旅客230万人次。英国、意大利、德国、法国、波兰等国家为赴马游客的主要来源国。2022年,马耳他旅游收入约21亿欧元,占当年GDP的8%。

金融服务业是马耳他率先对外资开放的行业,近年来发展迅速,政府力争将马耳他打造成地中海金融中心。近年来,马耳他金融业产值年均增长25%。马耳他签署了70个避免双重征税协议。境内投资基金超过580支, 基金总值100亿欧元,金融服务业就业人数约1万人,金融企业超过6.5万家,2019年金融保险业产值6.57亿欧元,约占GDP的5%。

马耳他航运业发达,两个主要港口为瓦莱塔港口和马萨斯洛克港口。马耳他是欧洲第一大、世界第六大船舶登记国。马耳他岛南部建有现代化的自由港,该港年平均接待1700多艘货船,与世界125个港口有货物往来,与意大利、法国等欧洲国家及北非沿海国家有定期客货船只。

国际贸易方面,马耳他进出口重要合作伙伴出口排名前三位的国家分别为德国(出口额418,089,711美元)、意大利(出口额293,405,209美元)和法国(84,965,637美元),进口排名前三的国家为意大利(进口额1,576,583,005美元)、加拿大(进口额472,587,874美元)和法国(进口额471,192,309美元)。

经济功能区

截至2022年,马耳他共有16个工业区。园区内基础设施较为完善。马耳他工业园区有限公司负责工业园区的管理并提供相应服务。

主要企业

马耳他主要企业有马耳他电网公司(EMC)、托利公司(Toly)和加密货币交易平台币安(Binance)等。2023年11月21日,在美国证监会的压力下,全球最大的加密货币交易平台“币安”的CEO赵长鹏宣布将辞去职位,并承认违反了美国反洗钱法,币安将向美方支付约43亿美元的罚款。

社会

教育

马耳他共有各类学校约340所,学前教育、小学和中学共280所。2018-2019学年,在校生8.33万人,教师8000余人,公立学校均实行免费教育。马耳他大学(University of Malta)是马耳他唯一的大学,现有在校学生1.15万名,其中包括650多名来自77个国家的留学生。在英联邦国家中,除英国的大学外,马耳他大学是最古老的大学,拥有良好、严谨的学术和科研传统,享有很高的国际声望。在QS全球排名中,马耳他大学位列851-900名,在欧洲排名第344名。其他主要高等院校是大专院校旅游学院(ITS, Institute of Tourism Studies)及高职院校马耳他人文科技学院(MCAST, Malta College of Arts, Science \u0026 Technology)。马耳他的教育体系与英国相仿,但收费低于英国。以马耳他大学为例,多数专业对于国际学生学费为每年1万多欧元,有的专业学费甚至在1万欧元以内。2018-2019学年,高等教育在校生2.1万人,国外留学生人数约占比为9%。高等教育总注册学生最多的领域为商业、管理及法律、健康及福利、艺术及人文。据世界银行发布的教科文组织对马耳他成人(15岁及以上)识字率的统计显示,截至2021年马耳他成人识字率为95%。

卫生健康

马耳他居民,亦即常住人口(不包括未参加医疗保险的外国人),均可以在公立医院和诊疗所享受免费医疗服务。无养老金的老人,也可以享受免费医疗。投保者可以自由地选择医生和曾经与国家签订合同的私人医生就医。一些特殊的人群,如神职人员、公立医务人员、部分军警、拥有“玫瑰卡”者还能够享受牙科免费医疗服务。政府通过8个卫生中心向公民提供检查、治疗和康复初级护理,专门的公立医院执行二级和三级的健康护理。公立医院有9所,圣卢科医院为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医院,拥有病床近千张。此外,还有两家私人医院以及一些特殊的护理机构,如老年保健中心、伤残护理中心等。马耳他的医疗技术和设备比较先进,尤其是解剖学方面在国际医学界有一定声望。马耳他公民每千人有医生1名,病床10张。在生育假方面,凡是马耳他妇女都有权享受13周生育假期,其中妇女分娩后至少享受5周的生育假期,必要时还可以带薪延长1周。在享受生育假期期间,每周给予21.75里拉的生育补助,连续补助13周。

2019年,马耳他政府医疗卫生总支出7.35亿欧元,占政府支出的14.7%,占GDP的5.5%。主要包括医疗产品、器械支出7726.8万欧元,门诊服务支出12385.9万欧元,住院服务支出49287.2万欧元等。2018年,平均每万人拥有医生40人、护士79人。2019年预期寿命为男性81.2岁,女性84.6岁,总体预期寿命83岁。当地无高发传染病。1994年,中马两国政府正式签署了关于开展中医领域合作的协议,同年4月14日地中海地区中医中心正式挂牌成立,由江苏省卫生厅每两年派遣医疗队赴马耳他进行医疗援助。

科技

马耳他科技水平在欧盟成员国中相对落后,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报告2020》,马耳他在131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27位,在欧盟排第17位。在创新投入分类指数排名中,马耳他在全球排第31位,在欧盟排第19位。在创新产出分类指数排名中,马耳他在全球排第21位,在欧盟排第14位。《欧盟创新计分牌2020》数据显示,马耳他属于中等创新国家,创新绩效位于欧洲平均水平的50%到95%,属于第三梯队。

2012年2月20日,马耳他同欧洲航天局签署了一项航天合作协议。时任马耳他总理冈奇出席签字仪式。马耳他2004年开始通过巴黎使馆同欧空局商讨合作事宜,马耳他科技理事会被指定为对等机构。该机构重点研究领域是通信和卫星技术及微机电系统和纳米技术等高技术工程。马耳他大学物理系对航天活动有多项研究兴趣。2009年5月底,马加入地球观测组织(GEO)。欧空局局长2011年发起了同不是欧空局成员国欧盟国家的一系列半年期会议。马耳他也参加了这些会议,并得到了参与新提出的“国家培训计划”的机会。马将根据自身实力向欧洲航天局派出受训人员。

马耳他的主要科技机构有马耳他科学技术委员会(MCST)、马耳他鸟类科学研究组织、生物论理学顾问委员会、国际海洋学会和马耳他大学。

媒体

马耳他共有主要日报4份,马耳他文和英文各2份。最大报纸为《时报》(Times of Malta)和《独立报》(The Malta Independent),发行量分别为3.7万份和1.8万份(2016年),另有多种周刊。马耳他电视台(TVM)为国家电视台,1962年开始播放电视节目,由政府公共广播服务有限公司运营。国民党和工党分别开设各自电视台Net TV和One TV。

文化事业

马耳他的文化设施和机构有马耳他外交与文化事务部、马耳他文化艺术委员会、马耳他公立艺术学校、马耳他广播电视公司、马耳他地中海电影制片厂、马耳他图书馆和马耳他博物馆。

图书馆

马耳他图书馆包括马耳他国家图书馆、国家图书馆(戈佐)、中央公共图书馆、戈佐公共图书馆、马耳他群岛所有地区的公共图书馆在内的57个公共图书馆。作为一个实体,马耳他图书馆是根据《马耳他图书馆法》(2011年第七号法案)成立。在这些图书馆内收藏国内外古典和现代的各种书籍,其中有大量的欧洲国家图书。其宗旨是普及文化教育,提高国民文化水平。主要任务是向大众开放,收集、整理、修复各类图书,与国外有关单位建立联系,交换图书资料等。

博物馆

马耳他共拥有博物馆共56座,其中,国家创办的博物馆28座,私人创办的博物馆14座,教会创办的博物馆14座。马耳他国家考古博物馆(National Museum of Archaeology)是全国最大的公立艺术博物馆,由外交与文化事务部的博物馆局领导。馆内藏有5000多年前的雕塑、陶器、石器、装饰品等历史文物,主要任务是向公众开放,为考古学家、文物古迹研究家提供研究资料,收集、保管、研究各个时期的历史文物,并与国外相应机构建立联系和合作,接待团体来访,举办国内外艺术品展览等。

体育

马耳他国家虽小,但非常重视体育运动,几乎各种体育项目如球类(足球、排球、篮球、网球、乒乓球、羽毛球、台球、高尔夫球等)、赛马、棋牌类、自行车、水上项目等都有开展,并成立了相应的协会或组织。

足球是马耳他最受欢迎的体育项目之一,马耳他足球协会(MFA)诞生于1900年,是最早成立的十个足球协会之一,比国际足球联合会(FIFA)成立时间还早。马耳他足协1960年加入欧足联,马耳他国家队1974年第一次参加世界杯比赛。在国际赛场上取得胜利的主要比赛有1975年欧洲杯主场2:0战胜希腊,1982年欧洲杯主场2:1击败冰岛。马耳他队最近的一次国际赛事的胜利是在2019年欧洲杯预选赛上,该队在主场2-1击败法罗群岛。马耳他国家男子足球队的主场为达哥利国家球场(Ta’Qali National Stadium),可容纳17000人。马耳他受欢迎的水上运动有:帆船运动、风帆冲浪运动、皮划艇运动、钓鱼、潜水、浮潜、水上滑翔伞、游艇和水球等。

1813年,马耳他成为英国殖民地,英国的体育文化开始在马耳他发展起来。1868年,马耳他历史最悠久的两个国家体育协会-马耳他马球俱乐部和马耳他赛马俱乐部成立。1900年,马耳他足球协会正式成立。20世纪20年代初,国际象棋俱乐部成立。1926年,最早的两家马耳他水上运动俱乐部成立的。1928年,马耳他业余田径协会成立。1935年,马耳他台球和斯诺克协会成立。1948年成立了马耳他乒乓球协会。马耳他的其他体育项目有柔道、射击、田径和游泳等。2008年,马耳他奥运代表团排派6名运动员参加了北京奥运会的4个大项的比赛。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珍妮丝·斯皮泰里参加了单板滑雪女子U型场地技巧比赛。2023年5月29日,第19届欧洲小国运动会在马耳他开幕。这是马耳他历史上第三次举办该项赛事,前两次分别为1993年和2003年。

2022年8月25日,马耳他宣布与ESL职业联赛的合作协议延期三年。马耳他将继续作为ESL王者荣耀职业联赛的举办地,直到第20季(2026年)结束。

环保

马耳他于1991年出台了第一部《环境保护法》,2002年又推出第二部《环境保护法》,2010年综合出台了目前实施的《环境和发展规划法》。作为欧盟成员,马耳他同时也采用欧盟有关环境方面规定,比如欧盟《废弃物框架指令》等。马现行的各种环境有关法律法规已多达250项,覆盖不同领域和行业,重要和综合性的法规有《废弃物管理条例》《建设环保管理条例》《供水和污水管理条例》《综合污染预防控制规定》等。

马耳他现行的环境保护法律为2016年1月颁布实施的《环境保护法》。同年,马耳他成立了环境与资源管理局(Malta Environment \u0026Resources Authority),取代以前的马耳他环境规划局,成为马耳他政府主管环境保护的部门。其目标是保护环境,实现生活质量的可持续发展

治安

马耳他政局稳定,民风纯朴,社会治安良好,恶性犯罪事件发生率极低,没有发生过恐怖袭击事件。 2020年,马耳他犯罪案件13087起,较2019年下降16%。犯罪率为每千人25.4件,较之2015年的每千人42件和2018年的每千人34件均有明显 下降。

交通

综述

马耳他有一座机场和三座码头,没有地铁,没有电车,没有轻轨,三种最常见的交通工具是公交、出租车、轮船。 交通主要依靠公路,公路总长度长达3096公里。从首都瓦莱塔(VALLETTA)出发的公共汽车线路遍布全国,路况良好。共有 80 条不同的线路连接马耳他各地,而在戈佐岛(GOZO)上另有15条不同的线路连接维多利亚中央枢纽与岛上各个区域。

公路

马耳他国土面积狭小,无铁路和高速公路系统,交通主要依靠公路,右舵左行。马耳他有3条主要公路连接全国各地的城镇,公路长2254公里,无高速交通系统。公交系统不太发达,私人车辆为主要交通工具。2017年,马耳他登记注册机动车数量为37.21万辆。全国有私家车30余万辆,普及率72.5%。2015年,马耳他公交系统启用公交卡和新的公交线路,共有2000个公交站点。

航空

马耳他主要机场为马尔他国际机场(Malta International Airport;IATA代码:MLA)。马耳他国际机场在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和2022年连续五年荣获ACI“欧洲最佳机场”称号。马耳他与欧洲主要城市如伦敦、里斯本慕尼黑米兰法兰克福巴塞罗那巴黎等有约60条直飞航线,所有航班均降落在马耳他国际机场,机场有公交车及出租车服务。除马耳他国有航空公司(Air Malta)外,还有阿联酋航空公司、汉莎航空、法国航空、意航、英航、埃及航空和Ryanair、易捷航空等在马经营定期航班。

航运

1869年苏伊士运河凿通后,从苏伊士运河开往直布罗陀海峡的航线便成为世界上最繁忙的水道,而马耳他岛恰好位于该航线的中心点,其首都瓦莱塔便成为全国最大的海港和重要的国际中转港口。从瓦莱塔港出发,可直达叙利亚巴尼亚斯黎巴嫩贝鲁特西顿(西顿),埃及的塞得港和亚历山大港,利比亚的黎波里、卜雷加、锡德尔和班加西阿尔及利亚的阿尔及尔和贝贾亚,法国的马赛,西班牙巴塞罗那意大利那不勒斯热那亚地中海各大港口。马耳他也因此成为沟通欧洲、非洲和亚洲的桥梁。

马耳他有三个码头,其中位于首都瓦莱塔的大码头(Grand Habour)在夏季有船开往意大利的西西里岛和西班牙的巴伦西亚。主岛上共有三个国际码头,其中位于主岛南部的马尔萨什洛克码头是该国的货运码头,另外两个都是客运码头。 马萨姆克塞特港码头(Marsamxett)位于瓦莱塔的西面,主要停泊帆船,并有渡船连接对面的瓦莱塔。从主岛到戈佐岛及凯穆纳岛(Kemmuna)都有专用的轮渡码头,其中通往凯穆纳岛的渡轮11月至次年3月关闭。在首都瓦莱塔Water Front码头有水上出租船服务,可在此乘坐小艇游览大港或前往各个岛屿。

文化

综述

在数千年里经受过无数征战的马耳他融合了历史上各类文化和建筑,形成了多元文化的特点。马耳他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包括神庙,古罗马遗址,骑士团城堡和艺术博物馆等。马耳他还以其传统的节日和庆祝活动而闻名,包括圣约瑟夫节,复活节,圣保罗船长节和马耳他独立日。马耳他的美食、音乐、建筑、电影等也处处体现了马耳他的多元文化特点。

饮食

马耳他美食也是多元文化的象征。马耳他人通过吸收西西里、北非中东等地的烹技法,配以兔肉、蜂蜜、海鲜等本地食材,打造出具有特色的地中海美食。其中比较有地标性的菜品有鱼派、炖兔肉、橄榄牛肉、马耳他炖菜等。著名饮品有被誉为国民饮料的“金妮”。马耳他还有手工制作的福提拉面包,该面包制作工艺和文化在2020年12月成为马耳他首个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非遗项目。

马耳他炖兔子肉(Fenkata)

该道菜品被视为马耳他的国菜,最简单的做法就是将整块的兔子肉放在锅里慢慢地炖,确保在吃的时候能让肉很容易从骨头上剥离出来。此外,在汤汁中还可以放入一些番茄,红酒以及蒜酱进行慢火熬炖。

马耳他炖菜(Stuffat tal qarnit)

马耳他炖菜,由章鱼和地中海主食饮食中的主要食材制成,如大蒜、洋葱、红酒、橄榄、山柑、西红柿、百里香、马郁兰、葡萄干或核桃等。食材互相作用,散发出最纯粹的香味,也可以放一些酱汁中和味道。该道菜品通常配脆皮面包或烤土豆食用。

金妮

1952年,马耳他的一家食品和饮料公司推出了一款名为金妮(Kinnie)的碳酸饮料,该款饮料由苦橙汁制成,里面添加艾草用以调味。金妮可以直接喝,也可与酒精混合饮用,被称为“国民软饮料”。

“福提拉”面包

手工制作的福提拉面包(Ftira)具有烘焙温度高,外壳硬,内部松软多孔,质地轻,呈环状,较平整的特点。福提拉深受马耳他民众喜爱,马耳他人常常将其切开,将番茄、鲔鱼、酸豆、橄榄以及橄榄油等夹在其中。

习俗

社交

马耳他人社交场合衣着整齐、得体;与客人相见时,要与被介绍过的客人一一握手,并报出自己的名字;亲朋好友之间相见,习惯施礼。无论正式或非正式的宴会上,都要敬酒。 在马耳他,想与对方见面必须事先预约,贸然到访属于不礼貌行为, 甚至会被拒绝见面。人们见面交谈忌讳打探个人收入、年龄、宗教信仰、 情感等隐私。马耳他人业余时间喜爱户外活动,海边是居民主要活动场所,或钓鱼,或野餐。

婚嫁

马耳他人的婚礼在教堂举行。新郎身穿西式礼服,新娘身披白色婚纱,两名花童作为前导,4位身着蓝色礼服的伴娘紧随其后。在婚礼进行曲中,新娘的父亲将女儿交给新郎,大主教开始领读经书、祷告、祝福新人。新郎新娘一拜天主、二拜神父、三拜父母,并与双方父母兄弟姐妹行贴面礼。新郎新娘交换戒指,宣读誓言,并再次诵经唱诗。婚礼仪式结束后,新郎新娘伴随着缤纷的玫瑰花瓣,缓缓走出教堂。接下来是鸡尾酒会、舞会等欢庆场面。马耳他年轻人婚前基本与父母共同生活,婚后分住,但亲属之间关系较为密切。

服饰

马耳他的传统服饰中最具特色的莫过于欧妮奈拉(Ghonnella)连帽斗篷。这种连帽斗篷通常由棉布或丝绸制成,长度大概到小腿肚,头顶的部分用一个宽而圆的框架撑起,这一框架最初的原材料通常是木板、藤条或鲸须。虽然欧妮奈拉以黑色或白色等素色居多,但在马耳他的不同地区,也有人会佩戴点缀着波尔卡圆点或白色小花的欧妮奈拉。

艺术

文学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马耳他语只是口头语言,没有文字。马耳他早期的文学是民间口头文学(如民歌、故事、叙事诗抒情诗等)。15世纪中叶皮埃特罗·卡萨罗(Pietro Caxaro)创作的诗歌《挚爱》(Il-Kantilena)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用马耳他文字创作的文学作品。直到18世纪末,马耳他语有了书写系统,文字记录内容才逐渐丰富起来。19世纪,在马耳他,首先开始了民间的和通俗的文学,特别是口头叙述和流传的诗歌和故事,其主要题材是对祖国的歌颂和赞美。这个时期,马耳他还出版了一些诗歌和小说,小说分为历史题材的作品和哥特派(Gothic)题材的作品。

20世纪,马耳他出现了现代文学。1905年出版了第一部马耳他政治小说,1920年成立了马耳他作家协会。20世纪30~40年代,马耳他出现了现实主义文学运动,并出版了一些现实主义的小说、诗歌,大胆地对马耳他殖民主义社会和当局进行揭露、讽刺和批判。20世纪上半叶,马耳他文学的代表作为《马耳他颂》(Dun Karm Psaila),该歌曲的形式为祈祷文,作曲者为 Robert Samut,作词者为 Dun Karm Psaila。《马耳他颂》的歌词采用了赞美诗的形式,歌曲曲调深沉感人,抒发了马耳他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愉憬与向往。马耳他的民族意识于19世纪中期觉醒,并于1930年逐步形成。之后存在诸多呼声要求马耳他颁布自己的国歌。《马耳他颂》首次演奏于1922年12月27日,其词作者 Dun Karm Psaila为当地宗教及爱国主义诗人。1941年2月22日马尔他政府宣布选择此曲作为国歌,并在1964年宣布独立后的宪法中确定了这首歌的国歌地位。

到20世纪下半叶,马耳他进入了当代文学的时代。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马耳他作家开始探索和创作马耳他本土文学—马耳他岛屿文学,即探索和创作具有马耳他群岛风格的作品,从而打造马耳他本土文化。这一时期,马耳他文学也同时吸收、兼容世界文学和欧洲文学的不同学派,以适应世界和欧洲文学的各种浪潮。

在当代的马耳他作家和诗人中,安东·布蒂吉格(Anton Buttiġieġ)是杰出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歌,为马耳他民族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由中国著名作家冰心从英译本转译、有史以来第一次在中国出版的马耳他文学作品—《燃灯者》。收集了安东·布蒂吉格的58首小诗,其内容丰富,风格清新,既反映了一位政治活动家的宽广胸怀,也表现出一位诗人的优美想象和充沛感情。马利亚·卡尔迈尔(Mallia Carmel)也是当代马耳他诗人,曾任公共卫生视察员,著有诗集《对比》和《怪诞的烟火》。他的《放飞的思绪》等诗收入苏格兰诗人威廉·奥尔德执编的《文学作品选》。

建筑

若干世纪以来,马耳他人修建了大量的庙宇、教堂、府第、官邸和要塞,今天这些遗迹成了世界最珍贵的建筑艺学宝库之一。马耳他岛上不仅遗留下大量的欧洲古建筑,许多新起的建筑或建筑群也依旧采用欧洲古建筑形式。16世纪,马耳他的建筑以意大利文艺复兴式的建筑居多,如瓦莱塔的圣约翰大教堂(St. John’s Co-Cathedral)、总统府及许多沿岸建筑。瓦莱塔的圣约翰大教堂,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三杰之一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亲手设计,采用的是梵蒂冈式的圆顶建筑。圣约翰骑士团进驻马耳他后,马耳他的建筑风格逐渐地从巴洛克风格跨入了洛可可风格。瓦莱塔的曼努尔大戏院((Manoel Theatre)就是这种转变建筑风格的代表作,它是目前欧洲还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戏院。

马耳他建筑所用材料为抱球虫石灰岩。人们称它为“奇特的马耳他石头”。当它在地下埋藏时,含水量大,质地很软,可刻、可锯、可刨。开采时只要先将岩石刻成一定尺寸的方形,然后再用机器把它切割开来,把开采完的石头垒起来风干即成坚硬的石头。这种建筑材料的特使马耳他的古建筑经过千年风霜依旧保存完好。

绘画

17世纪,意大利艺术大师卡拉瓦乔(Caravaggio)来到马耳他,他在马耳他绘制的两幅油画作品《圣杰罗姆》和《圣约翰殉难》,至今仍挂在瓦莱塔的圣约翰大教堂里。圣约翰大教堂的天花板上关于圣约翰生平的几个场面的画作,则来自意大利画家普雷迪斯(Predis)。19世纪末-20世纪初马耳他画家中代表人物是吉塞普·卡利(Giuseppe Calì),卡利在创造力、表现力和叙事性方面天赋异禀,被誉为天生的艺术大师。吉塞普·卡利的主要作品有斯利马的圣心教堂里的《圣杰罗姆》和瓦莱塔的费朗西斯教堂里的《圣弗朗西斯的光荣》。

雕塑

在马耳他,雕塑比绘画具有更悠久的历史和传统,它在新石器时代的某些文化中就已经出现。马耳他最古老的雕塑作品是公元前1000多年前的赤陶小雕像和石灰石雕像。梅尔基奥雷·加法(Melchiorre Cafà)是17世纪马耳他著名的雕塑家,其代表作有《教皇亚历山大七世》(Pope Alexander VII)和《圣保罗雕像》(The statue of St Paul)。乔·苏伊莱勃(JOE XUEREB)是马耳他本土艺术家,1954年6月26日出生于马耳他戈佐岛上的一个小渔村。曾经在戈佐文化会馆学习艺术,其后主要从事马耳他新石器时代的雕刻创作。乔·苏伊莱勃主要利用马耳他石灰岩作为原料进行艺术创作。在马耳他多元文化的影响下,乔·苏伊莱勃一直致力于在新石器时代非常盛行的“大地之母”为主题的研究。除此之外,他还创作了其他非常独特的、能唤起观赏者不同情绪的作品。

音乐

许多世纪以来,音乐一直是马耳他生活方式的一部分—有节日的音乐、游行时的进行曲、举行仪式时的赞美歌和供娱乐消遣的民歌

在瓦莱塔每年会举办一些音乐节,如“巴洛克音乐节”“夏日音乐节”“歌剧节”和“爵士乐节”等。另外,还有一个主要的音乐活动,就是每年11月份举行的“国际合唱节”,它吸引了国内外的一些合唱团来马耳他演出。马耳他岛上除有热闹非凡的年度音乐节外,每个星期都有音乐活动,在教堂里经常举行管风琴音乐会,在曼努尔剧院等一些有历史意义的胜地或建筑里经常举行一些管弦音乐会。

阿纳(Għana)是起源于乡村酒吧的马耳他民俗音乐的一种,大多在吉他伴奏下由男子来吟唱。它相当于一种抒情诗,反映了乡村生活、民风和一些当地的历史事件。

马耳他传统乐器 1.弗莱芝古塔(Flejguta),气鸣乐器,哨嘴笛类,这种哨嘴笛在欧洲大陆十分普遍。马耳他哨笛的管体为直筒形,木制。上面有6个指孔,背面应还有一个拇指孔,为竖吹。 2.扎普(Zaqq),气鸣乐器,风笛类。马耳他的扎普与北非的风笛相似,它有一个山羊皮的气囊,只有一个牛角的喇叭形旋律管(上面有指孔)和一个木制的吹嘴,没有伴音管。 3.扎姆瑞阿((Z)ummara),气鸣乐器,民族肖姆管类,属于双簧乐器扎姆。瑞阿德管体为芦管,其芦管即为管风琴所用的芦管。马耳他的芦管为单根的、管体是直的吹管乐器。其管体下部接一个向上卷起的小喇叭。管体上有5个指孔,铜质,管口装有双簧片。

电影

马耳他独特的文化遗产、建筑遗产以及自然位置,有助于马耳他电影业的发展。马耳他与欧洲地理位置上的接近也是电影事业发展的一个有利条件,并且有较好竞争力的拍摄成本和效益。马耳他也提供与自然的海平面齐高的能提供壮观背景的特定的电影拍摄水箱,而且运用广泛。马耳他电影委员会成立于2000年,它为岛上的电影拍摄,从对拍摄先期准备工作直到电影产品的出品的整个过程提供跟踪服务,包括设备和人力帮助。

首届地中海电影节2023年6月25日-30日在马耳他首都瓦莱塔举办,来自塞浦路斯法国希腊意大利、马耳他、葡萄牙斯洛文尼亚西班牙克罗地亚9个地中海国家的9部官方评选影片参加奖项角逐。马耳他还是许多电影的取景地,除了《权力的游戏》,还有《大力水手》《角斗士》《僵尸世界大战》《慕尼黑》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

马耳他议会于2017年正式批准加入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成立马耳他非遗委员会(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Malta)促进马耳他非遗的保护和研究。截至2023年,马耳他拥有1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3项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阿纳(Għana)、扁平酵母面包福提拉(Ftira)的制作技艺和文化等。

阿纳

阿纳(Għana)是一种不常见的音乐形式,指3种相关类型的马耳他押韵民歌,其中最流行的是“巧辩”阿纳—每边1-2人的对歌,对唱的重点是押韵、有说服力的论证和诙谐的应答。阿纳起源于乡村酒吧的马耳他民俗音乐的一种,大多在吉他伴奏下由男子来吟唱。它相当于一种抒情诗,反映了乡村生活、民风和一些当地的历史事件。全年在马耳他的公共和私人场合都能见到加纳表演,它被视为非正式的社会和政治辩论平台以及对共有历史的反思。作为马耳他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实践活动通过家庭传承,对保护独特的马耳他语(属闪米特语族)至关重要。2021年12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将阿纳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扁平酵母面包福提拉的制作技艺和文化

手工制作的福提拉面包(Ftira)具有烘焙温度高,外壳硬,内部松软多孔,质地轻,呈环状,较平整的特点。福提拉深受马耳他民众喜爱,马耳他人常常将其切开,将番茄、金枪鱼、酸豆、橄榄以及橄榄油等夹在其中。福提拉源自阿拉伯语Fatir,不断在马耳他得到工艺改良,这反映了马耳他历史上多元文化交流的连续性。每个面包师都使用略微不同的配方和烘焙技巧,因此福提拉的生产尚未标准化。

2020年12月14日至1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在第15届常会上评审了57个国家申报的50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马耳他申报的“扁平酵母面包福提拉(Ftira)的制作技艺和文化”成为该国首个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非遗项目。

节假日

马耳他的公共假期由马耳他《国家假期和其他公共假期法》(第 252 章)规定。以下是2023年公共假期的时间。

马耳他的节假日很多,比如二月狂欢节、五月焰火节、八月的圣玛利亚周和十二月的圣诞节等。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为马耳他狂欢节。马耳他狂欢节被认为是该国历史最悠久的节日之一,2023年的马耳他狂欢节于2月17日-2月21日在首都瓦莱塔举行。马耳他的其他城市也会举办狂欢节,如2023年8月19日在南部城市比尔泽布贾举行的夏季狂欢节。狂欢节的活动包括彩车游行、艺术展览、舞蹈比赛等。其他主要节日还有圣彼得和圣保罗殉难纪念日、圣人节、国际烟花节等。

狂欢节

马耳他狂欢节被认为是该国历史最悠久的节日之一,每年2月举办。狂欢节也是马耳他众多节日中富有特色的一个。狂欢节起源于1560年,当时基督教的一支舰队在去的黎波里途中于马耳他靠岸,舰队司令让头戴面具的水兵上岸欢歌、狂舞、痛饮。这便成了马耳他第一次有组织的狂欢节。18世纪中叶,马耳他狂欢节处于全盛时期。剑舞是狂欢节的第一个节目,两组身着民族服装的青少年分别代表马耳他人和土耳其人执剑格斗,纪念马耳他人在1565年击退土耳其人围攻的历史性事件。狂欢节一般会在瓦莱塔、马耳他岛和戈佐岛等地举办,庆典期间,人们身着华丽的服装,戴着浮夸怪诞的面具,乘坐盛大的花车游行在城镇的街头。

圣保罗海难纪念日

马耳他每年的2月10日为圣保罗海难纪念日,该节日是纪念公元60年在马耳他遭遇船难的使徒圣保罗,是他将基督教引入马耳他。纪念日当天,圣保罗的木制雕像会被从教堂请出加入瓦莱塔周围的游行队伍中。该雕像由马耳他著名雕塑大师梅尔基奥雷·加法(Melchiorre Cafà)于1657年雕刻而成。

国家标志

国花

矢车菊是马耳他的国花,这种花卉原生于欧洲,本是一种野生花卉,经过人们多年的培育,花变大色泽变多,有紫、蓝、浅红、白色等品种,其中紫、蓝色最为名贵。矢车菊的花语是纤细、优雅、遇见幸福。矢车菊本身就带有幸福的意思,凡是受到矢车菊祝福的人一生都会遇见许多贵人,比如理想伴侣或者良师益友。

国歌

马耳他的国歌是《马耳他颂》(L-Innu Malti),由马耳他民族诗人敦·卡尔蒙(Dun Karm Psaila)作词,罗伯特·萨姆特(Robert Samut)作曲。《马耳他颂》于1923年2月3日首演,1945年成为马耳他国歌。歌词采用了赞美诗的形式,歌曲曲调深沉感人,抒发了马耳他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愉憬与向往。

国旗

马耳他《宪法》规定,马耳他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旗面由两个相等的竖长方形构成,左侧为白色,右侧为红色,左上角有一镶着红边的银灰色乔治十字勋章图案。白色象征纯洁,红色象征勇士的鲜血。乔治十字勋章图案来源于马耳他人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勇作战,配合盟军粉碎了德、意法西斯的进攻,于1942年被英王乔治六世授予十字勋章。后来,勋章图案被绘制在国旗上,1964年马耳他独立时,又在勋章图案四周加上了红边。

国徽

根据《马耳他国徽和公章法》(第253章)的描述,马耳他国徽为盾徽,图案与国旗相同。上有代表马耳他防御工事的八个炮塔(仅五个可见)。左右分别饰以橄榄棕榈枝条,下方的绶带书写着“马耳他共和国”。该国徽样式启用于1988年。

风景名胜

综述

​​马耳他有“地中海心脏”之称,是闻名世界的旅游胜地,被誉为“欧洲的乡村”。马耳他面积虽小,但其拥有许多人文和自然景观还有三项世界文化遗产,包括瓦莱塔古城、哈尔·萨夫列尼地下宫殿马耳他巨石神庙。马耳他地理位置以及气候也非常宜人,休闲娱乐项目繁多,是许多欧洲人度假的首选地。主要景点包括圣约翰大教堂、蓝洞、蓝窗、姆迪纳、圣埃尔莫堡等。

重要景点

圣约翰大教堂

圣约翰大教堂(St. John’s Co-Cathedral)位于马耳他首都瓦莱塔市内,始建于1573年到1578年间,是瓦莱塔最具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当地的著名旅游景点。圣约翰大教堂由马耳他骑士团(Knights of Malta)所建,建成以后一直是首领和骑士们举行重大宗教仪式和祭祀的主要场所。教堂整体采用巴洛克建筑风格,仅有小部分采用哥特式风格。教堂外围是早在1565年大围攻(Great Siege)之后建成,看起来严肃大方,但内部却与外观形成鲜明对比,装饰极为豪华,各种大理石雕刻甚至在世界上都很罕见。教堂穹顶和墙上大壁画栩栩如生,让人叹为观止。圣约翰大教堂的中殿埋葬了许多著名骑士的遗体,也收藏了许多大理石墓石,墓石上的雕刻精致并标注该骑士的生平事迹。

蓝洞

蓝洞(Blue Grotto)位于马耳他岛西南,是一处天然海上洞穴。这里也是《权利的游戏》的拍摄地。周围水质清澈,阳光斜射入洞穴,照在蔚蓝透明的水面上,水下的珊瑚岩石清晰可见。游人可乘坐小船前往洞中参观,是欣赏周围海岸线雄伟的白色悬崖的最佳方式。

蓝窗

蓝窗是位于戈佐岛的天然石灰岩拱崖,是HBO电视网热播剧《权力的游戏》第一季和多部电影画面的取景地。2017年3月8日,作为国家旅游形象的代言,地中海岛国马耳他的“蓝窗”(Azure Window)石拱门在一场暴风雨中轰然倒塌,沉入海底。

姆迪纳

姆迪纳 (Mdina) ,始建于4,000年前,在瓦莱塔建成之前,姆迪纳一直是马耳他的首都。它是全球为数不多保存完好、仍有人居住的中世纪围墙城市之一。

在姆迪纳,充满巴洛克风格的建筑外墙上,被各种鲜花装饰点缀,装饰精美且保存完好的教堂,雄伟的宫殿和坚固的城墙将这座寂静的城市变成了户外博物馆。1693年,姆迪纳大教堂在一场地震中遭到严重破坏,1702年由洛伦佐·加法 (Lorenzo Gafa) 主持重建。

圣埃尔莫堡

圣埃尔莫堡(Fort St. Elmo)位于瓦莱塔北段尽头,1670至1693年由圣约翰骑士团作为防御工事修建,在英殖民期间一直作为防御堡垒使用。英军撤退以后,该堡垒被废弃不用,周围建有国家战争博物馆。目前博物馆以外的地方不对外开放。

世界遗产

​​截止2023年9月,马耳他共计拥有3项世界文化遗产,分别为瓦莱塔古城、哈尔·萨夫列尼地下宫殿和马耳他巨石庙。

瓦莱塔古城

古城瓦莱塔(City of Valletta),位于马耳他格兰德港和马尔萨姆特湾之间的海上。198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古城瓦莱塔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马耳他的首都瓦莱塔与耶路撒冷圣约翰军事和慈善组织的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1565年大围攻之后,骑士团和马耳他人民建造了一个新城,并以大师让·帕里索·德拉瓦莱特 (Jean Parisot de la Valette) 的名字命名,即现在的马耳他首都瓦莱塔。瓦莱塔是“绅士为绅士建造”的城市,巴洛克式建筑和雄伟的军事结构在城中随处可见,城门外是弗洛里亚纳(Floriana),玛格丽塔(Margarita)和卡顿拉线(Cottera Lines)防御墙。瓦莱塔是一座充满教堂,宫殿,博物馆和美术馆的城市。

哈尔·萨夫列尼地下宫殿

世界文化遗产哈尔·萨夫列尼地下宫殿(Ħal Saflieni Hypogeum),是马耳他群岛的著名古迹,有“史前圣地”之称。这个非凡的地下建筑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300-3000年左右。Ħal Saflieni Hypogeum 是一个岩石切割的地下建筑群,被寺庙建造者用作避难所和埋葬目的。1902年,在一处建筑施工过程中人们发现了它。

马耳他巨石庙

马耳他巨石庙(Megalithic Temples of Malta),位于马耳他共和国马耳他岛戈佐岛。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4000-公元前3000年。

马耳他巨石庙亦称为“马耳他巨石文化时代的神殿”或“属于巨石文化时代的马耳他神殿”,是马耳他在戈佐岛和马耳他岛的著名历史古迹。这些远古建筑用巨大的石块建成,虽大多在悠久的岁月中塌,但基本结构仍较完好。在这些巨石建筑遗迹中,考古学家们发现里面有黝黑的凹室,看起来很像神,还有平滑的石块酷似祭坛,猜测它们是一些祭祀用的建筑,所以就把这些建筑物称做神庙。列入世界遗产的共包括七座巨石庙:戈佐岛上的两座詹蒂亚神庙(Ġgantija Temples),马耳他岛上的哈贾尔基姆石庙(Ħaġar Qim)、姆纳耶德拉石庙(Mnajdra)、塔克西恩石庙(Tarxien)、塔哈格拉特石庙(Ta' Hagrat)和斯科巴石庙(Skorba)。1980年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时称作“GgantijaTemples”(詹蒂亚神庙群),1992年扩展范围并改称为“Megalithic Temples of Malta”(马耳他巨石神庙)。

詹蒂亚神庙是位于戈佐岛上的新石器时代巨石庙,詹蒂亚神庙是马耳他巨石庙中年代最早的,比埃及金字塔还古老。它面向东南,背朝西北,是用硬质的珊瑚石灰岩巨石建成的。神殿的庙宇大门和墙壁都是用巨石垒成的,庙外至今散落着曾经用来搬运这些巨石的滚石球。这座神庙正面高达8米以上,神殿外墙所用石材高达6米,用紧密衔接的石灰石板拼成,被称为世界建筑史上最早运用拼接技巧建成的杰作。神殿内部使用的是软质石灰岩,有多处精美的装饰。神殿最早只有南庙后部的3个穹顶,后来又增建了两个小穹顶。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