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头绿啄木鸟 :啄木鸟科绿啄木鸟属动物

更新时间:2023-03-23 09:46

灰头绿啄木鸟(学名绿啄木鸟属 canus),啄木鸟科绿啄木鸟属动物,又称黑枕绿啄木等。灰头绿啄木鸟成鸟体长26厘米~32厘米,体重105克~159克,虹膜红褐色,脚蓝灰色,4趾;雄鸟额及头顶前部朱红色,枕部呈黑色,头后和颈部呈灰色,背和翼上毫羽是绿黄色,飞羽是黑褐色具白斑;颊、喉、胸和腹部灰色,两胁染绿色;雌鸟顶冠灰色,或具黑色条纹或全黑,而无红斑,其余体色似雄鸟。

灰头绿啄木鸟分布于欧亚大陆、东南亚地区,主要包括印度、中国、韩国、蒙古等国家。灰头绿啄木鸟喜欢栖息在海拔0~1800米的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混交林、灌木林林地中,也出现于次生林和林缘地带。灰头绿啄木鸟有11亚种

1982年至2013年,灰头绿啄木鸟在欧洲的种群数量在增加。2000年,灰头绿啄木鸟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林业局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2016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无危(LC)”等级。灰头绿啄木鸟对杨属蛀干天牛有控制作用,对保护森林树木起着重要作用。

形态特征

灰头绿啄木鸟成鸟体长26厘米~32厘米,体重105克~159克。灰头绿啄木鸟雄鸟额及头顶前部朱红色,眼先和颊纹呈黑色,眉纹灰白,颚纹黑色,枕部呈黑色,头后和颈部呈灰色;背和翼上毫羽是绿黄色,初级飞羽黑褐色具白色横斑;尾羽色深或染绿色,中央尾羽橄榄绿色,并具深色横斑,两翔具灰白色半圆形斑,外侧尾羽黑褐色具暗横斑,次级尾羽橄榄褐色,尾下覆羽灰色;颊、喉、胸和腹部灰色,两胁染绿色。灰头绿啄木鸟雌鸟顶冠灰色,或具黑色条纹或全黑,而无红斑,其余体色似雄鸟。

灰头绿啄木鸟嘴直而尖,近灰色,舌头细长,虹膜红褐色;脚蓝灰色,脚4趾,2前2后,尾巴羽轴尖端突出。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灰头绿啄木鸟主要分布于欧亚大陆、东南亚等地区,自然分布于阿尔巴尼亚奥地利白俄罗斯比利时波黑和黑塞哥维那、保加利亚克罗地亚捷克爱沙尼亚芬兰法国德国希腊匈牙利意大利日本、哈萨克斯坦、印度、中国、朝鲜韩国拉脱维亚、列支敦士登、立陶宛、卢森堡摩尔多瓦、蒙古等国家。

亚种分化

灰头绿啄木鸟有11亚种,如下所示:

栖息环境

灰头绿啄木鸟喜欢栖息在海拔0~1800米的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混交林、灌木林林地中,也出现于次生林和林缘地带。在繁殖期,灰头绿啄木鸟的活动范围缩小,主要集中在海拔1500~1800米的四旁树带、农耕带和低山疏林带。

在杨、柳、榆与沙棘构成的混交林中,灰头绿啄木鸟的种群密度最大,平均每6平方毫米可达一对以上;而在人工纯林中,灰头绿啄木鸟种群数量较少。在灰头绿啄木鸟生活的林分中,要有一定数量的濒死木或死树枯木,供其啄巢定居。

生活习性

觅食行为

灰头绿啄木鸟主要以蚂蚊、小蠹虫、天牛幼虫等鳞翅目鞘翅目膜翅目昆虫及其幼虫为食,偶尔也吃浆果松子草籽等植物果实和种子;也喜以朽木或腐木中的昆虫为食。沙棘果是灰头绿啄木鸟最喜欢取食的浆果,有时它需要到10千米以外的地方去采食沙棘果,中途需要停歇10多次。

灰头绿啄木鸟常在杨、柳、榆、杏、蒙古栎油松等树的树干和树枝部觅食;也常在地面取食,尤其是地上倒木和蚁道上活动较多。灰头绿啄木鸟觅食时常由树干基部螺旋上攀,当到达树杈时又飞到另一棵树的基部再向上搜寻,能把树皮下或蛀食到树干木质部里的害虫用长舌粘钩出来。灰头绿啄木鸟个体大、食量大,一般季节,一天要取食几十次,一旦食物缺乏,就会表现出羽毛无光泽,毛色不顺滑等物征。

其他行为

灰头绿啄木鸟在春、夏、秋三季,黎明即起,上午觅食、活动,鸣叫频繁,中午休憩,之后又开始频繁活动直至日落;冬季气温低,白昼短,上午活动较迟,待日高天暖时分才活动,直至日落才结束活动。夏季常出现于山地林区,秋冬季则常出现于路旁、农田边疏林,也常到村庄附近小树林内活动;常单独或双亲鸟成对活动,很少成群,幼鸟喜欢结群,出巢后的当年和次年均在一起取食,群体数量4~7只不等,并沿用双亲鸟所遗留下的育雏巢洞。

灰头绿啄木鸟飞翔能力不强,每次飞翔距离一般不超过300米,但飞行迅速,呈波浪式前进。灰头绿啄木鸟生性谨慎,平时很少鸣叫,一年中除3~6月外,其他季节几乎听不到叫声;如果去掏它们的鸟窝,它们会隐藏在十几米以外的树上静静地偷看,一声不叫。灰头绿啄木鸟的叫声洪亮噪厉而尾音稍缓,几公里以外都能听到。灰头绿啄木鸟行为极为敏捷、诡异,在同一个地方不作长时间停留。

生长繁殖

营巢

灰头绿啄木鸟营巢于树洞中,多选择干枯或柔软的树干、或在真菌感染的硬木中挖洞,会用嘴凿洞筑巢,一棵树上最多啄巢可达10多个,每年都会啄新巢洞。四季居于洞巢,但严冬季节,偶见钻入玉米秸秆或麦草垛居住避寒、取食。凿洞营巢时间多在4月中旬至5月初,喜在以着巢树干上相邻的不同部位连年凿巢。

灰头绿啄木鸟营巢树的胸径为300~540毫米,营巢处树径为260~350毫米,巢洞口距地面高度为210~2110毫米;巢洞洞口形状近圆形而略呈椭圆形,洞口直径70~95毫米,洞宽119~195毫米,洞深268~390毫米,洞壁厚度32~80毫米;洞内较为粗糙,无铺垫物,通常因树液渗漏而略显潮湿;几乎所有洞口均具避雨功能,或上方有枝干遮雨,或洞口选在树干向内弯曲曲径处,或因凿洞而在洞口周围形成宽约8毫米、厚约5毫米左右的环形、瘤状愈伤组织。灰头绿啄木鸟对巢洞洞口的朝向有明显的偏向性,主要选择朝南的,其次是朝西的。

产卵繁殖

灰头绿啄木鸟为一夫一妻制,它的求爱活动期间为2~4月,求偶期间雌雄鸟常在树冠间上跳下窜、互相追逐,且鸣声增多,直到雄鸟与雌鸟完成交配,选择巢址,共同完成啄凿巢的任务;繁殖期为4~6月,此时会出现占领树林中内食物丰富、环境适宜的一定范围的现象;年产卵、育雏一次(窝),但在孵卵期,卵如遭破坏,可2次产卵;营巢结束后即开始产卵,最早在5月上旬,日产1枚,每窝产卵8~11枚;平均卵重6.95克,大小平均为29.4毫米x23.5毫米。卵乳白色,呈卵圆形,光滑无斑。

孵化发育

灰头绿啄木鸟在孵化期会建造孵化巢穴,约在12天内建造完成;雌鸟待产完最后一枚卵的第2天至第3天即开始坐巢孵卵;孵化期为12~13天,雌雄鸟轮流孵卵,亲鸟每天离巢次数和持续时间的长短随卵胚的发育形成而逐渐减少,每次觅食不超过半小时;幼雏出壳阶段,雌鸟整日伏巢不出,由雄鸟寻食喂养;孵卵期间,灰头绿啄木鸟的警惕性很高,雌雄亲鸟交替时,要对周围环境进行周密监视,然后才抱卵育雏;雌鸟在雏鸟出壳后一周多的时间里,一直守护在巢中暖雏;育雏由雌雄亲鸟共同承担;同窝雏鸟的体重、体形差异甚大,这与其争食多寡呈正相关;幼鸟在巢内的生长期大约为30天;晚成鸟

刚出生的灰头绿啄木鸟雏鸟全身裸露无羽,双目紧闭,不能站立;3~4天后,雌雄亲鸟喂雏次数逐渐增多;8日龄左右的雏鸟眼睛睁开,头顶长出稀疏绒毛,开始站立,并长出羽鞘,长约4毫米,出现初级飞羽及尾羽,约4~5毫米;在巢内育雏24~25天后,雏鸟离巢开始独立生活,离巢雏鸟的嘴峰和附几乎达到全长,嘴角略带黄色,体长、尾羽较成鸟短,羽色较浅,经过第一次换毛之后,才能显示出与成鸟相同的体色特征。

物种保护

种群现状

1982年至2013年,灰头绿啄木鸟在欧洲的种群数量在增加。至2015年,欧洲的灰头绿啄木鸟数量约为18.7~36万对,相当于37.4~72万个成熟个体;灰头绿啄木鸟在全球的数量约为90~190万个成熟个体。

生存威胁

灰头绿啄木鸟种群面临的生存威胁有:大规模清除老落叶林,改用针叶林,造成栖息地丧失和孤立;潜在筑巢树木在林业活动中被大量砍伐,其余尚不可筑巢树木被提前用于筑巢,导致树木可用于筑巢的时间跨度明显缩短;通过防洪计划、运河和筑坝,河流森林的范围和质量也在下降。

保护级别

2000年,灰头绿啄木鸟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林业局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2016年,灰头绿啄木鸟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无危(LC)”等级。

生态价值

灰头绿啄木鸟对杨属蛀干天牛有控制作用,对保护森林树木起着重要作用;一对灰头绿啄木鸟能够控制20~30平方百米、有虫株率10%左右的杨树林,使其有虫不成灾;但它只啄食天牛幼虫和卵,对成虫没有作用。并且灰头绿啄木鸟主要在深秋至春中食物匮乏时啄食天牛幼虫,在天牛产卵期取食卵粒。

灰头绿啄木鸟在蛀干天牛生态控制方面具有优越性,一是费用低,效果好,作用时间长;二是无污染,能够有效的保护天敌,达到长期控灾的目标;三是技术简单易行,容易掌握;四是依靠生态系统中生物种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来实现对病虫害的控制,满足新形势下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需要。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