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蓝山雀 :山雀科山雀属动物

更新时间:2024-09-20 17:02

灰蓝山雀(拉丁学名:Cyanistes cyanus):是雀形目山雀科的鸟类,共有8个亚种

形态特征

灰蓝山雀雌雄羽色相似,额、头顶至后颈浅灰白色,后颈具一蓝色领环,贯眼纹蓝黑色,向后延伸至后颈与黑色领环相连。背、肩、腰浅灰蓝色,飞羽暗褐色,外侧飞羽外基部深蓝色,其余大部白色,往内渐转为深蓝色,端部具白色羽缘。内翈飞羽几纯为白色,翅上覆羽蓝色,大覆羽主要为白色或具白色端斑,在翅上形成明显的白色翅斑。尾上覆羽浅蓝白色,尾深蓝色,中央一对尾羽微具白色端斑,往外侧尾羽白色端斑逐渐扩大,到最外侧尾羽几全为白色,仅内翈基部缀褐蓝色。下体灰白色,腹中央有一黑斑,青海亚种前胸为黄色,形成一宽阔的黄色胸带上腋羽和翅下覆羽灰白色。

幼鸟似成鸟,但少光泽,不似成鸟羽色辉亮,头部蓝黑色部分呈污蓝灰色,腹部黑斑不显著。

虹膜黑茶色;嘴褐黑色;脚灰蓝色至黑色。

分布范围

原产地:阿富汗、白俄罗斯、 中国、 芬兰、 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 蒙古、 俄罗斯联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克兰乌兹别克斯坦

游荡:奥地利捷克丹麦爱沙尼亚法国德国匈牙利伊朗日本拉脱维亚黑山巴基斯坦波兰罗马尼亚塞尔维亚斯洛伐克瑞典

起源不确定:印度

栖息环境

灰蓝山雀主要栖息于山地和平原地带的阔叶林和混交林中,尤以山溪、河流和湖泊沿岸的树林和灌丛中较常见,也出现于芦苇沼泽和荒漠边缘地带的灌丛和柳丛。

生活习性

灰蓝山雀除繁殖期单独或成对活动外,其他时候多成群,性活泼,常在树枝间跳跃或飞来飞去,有时垂悬于枝叶上觅食叫声“嗞、嗞、嗞”。主要以鞘翅目鳞翅目直翅目膜翅目等昆虫和昆虫的幼虫为食,也吃蝗虫、甲虫蜘蛛等其他无脊椎动物性食物,也吃少量植物性食物。这种鸟是近亲繁殖者,当受到干扰时会显示出嘶嘶声和咬人等防御行为。

繁殖方式

繁殖期5-7月。营巢于离地不高的天然树洞和缝隙中,在开阔地区建筑物墙壁和岩石缝隙中营巢。巢呈杯状,主要由枯草茎、草叶、苔藓植物、树皮纤维等构成,内垫有毛、棉花等柔软材料。巢的大小为外径9-13厘米,内径6-7厘米,深4-5厘米,每窝产卵3-11枚。卵白色、被有红褐色斑点,卵的大小为14.8-18.5毫米×11.0-12.2毫米。灰蓝山雀在树洞中筑巢,每次产卵10枚。

保护措施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6年ver3.1——无危(LC)。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种群现状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亚种分类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