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恒 :中国科学院研究员

更新时间:2024-09-20 17:59

王德恒,满族,1953年12月26日出生于公主岭市。他是一位辽金史研究专家,于1977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历史系。自1980年起,他专职从事文物考古工作,并参加了金皇陵的调查与发掘。王德恒先后发表、出版了上百篇文章,包括《中国文化的源流》《北京的皇陵与王坟》等。

人物简介

1977年毕业于吉林大学 历史系。1970年6月1日参加工作。先后在怀德县文化局、国家建委、燕山文物管理所工作。中国红学会理事;中国科普协会会员;北京史学会理事;北京作家协会会员;研究员;注册咨询师。现任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兼任FAB精彩企业集团专家顾问,《中国高新技术企业》杂志编委。1972年起发表文学作品,三十年来先后出版长篇小说《顺治与鄂妃》(与人合著)、《马上王子与神秘马客》、《下川岛传说》、《萨满荒原》。中篇小说《殷墟甲骨历劫记》在《人民日报·海外版》连载,中篇小说《天根》、《壁画迷雾》和短篇小说《大洋彼岸的迷雾》被翻译为英文,话剧《黑白红绿》被中国煤矿文工团上演,至今,王德恒约出版发表文学作品逾百万字。

研究员作品

王德恒的作品大致可分成两类题材,之一为历史和考古题材。这和他从事的工作有关。他最初发表在《青年文学》的小说《大洋彼岸的龙雾》(马未都责编)开其何家槐,随后的《顺治与鄂妃》、《殷墟龟甲历劫记》、《天根》、《美女江湖》、《壁画迷雾》、《国信牌》、《陶文》、《萨满荒原》、《周口店之恋》(中短篇小说集)等,都体现了作者鲜明的个性色彩,即在解谜中,不断架构悬念,随后引入重大文物考古发现,使读者在津津乐道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并与无意中增长历史知识和文物考古知识。王德恒文学作品的另一个特征就是具有浓郁的东北地方色彩,反映了其对关东文化的感知和挥洒自如的写作风格。《家乡繁茂的树林》、《风流大夫》、《净禁卫军》、《生也人参 死也人参》、《马上王子与神秘马客》、《雪虹》都是在关东地域背景下,塑造的人物栩栩如生,幽默诙谐,使人有身临其境、和作品中的人物有对面恳谈的感觉。有人评论说,王德恒的作品一眼就能看出来,就是因为其个性所致。这可能和他早年一直从事基层文艺工作以创作单本剧、二人转曲艺作品的阅历有关。

王德恒的文学作品在一定范围内有影响,没有在整个文学界或者更大的层面上造成影响,一个是和作品距现时生活较远有关;另一个原因是缺少经营,如上述作品发表或者出版后,有的著名评论家还写过几篇评论,如果进一步炒作,会形成一个阅读圈子,但是,很好的机会都丧失了,作者本身也因为种种原因,几年不发表小说,渐渐淡出读者视线。好在,自《萨满荒原》和《周口店之恋》起,年过五十的他似乎突然创作力爆发,一连写了一百多万字,令人充满期待,特别是他发表在网上的作品,纵横恣肆,悬念迭生,已经成为一道风景线。

文物考古

王德恒接触旧石器时代的文物考古,也始于他在燕山文物管理所期间,当时,他在小溪沟发现了一处化石遗址,邀请临近的周口店镇北京猿人管理处的袁振新馆长和蔡炳溪副研究员一起来试掘清理,当时的《北京晚报》等报刊报道了这一发现。1992年,他和已经担任周口店博物馆馆长的蔡炳溪就周口店利用社会资金开发研究并重的问题达成一致,随后,他开始了对周口店石器和地址状况的研究,不过,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开始学习最古老的新知识。在这期间,为了研究的需要,他自学了人体解剖学。就在他学习旧石器考古知识的时候,国际上突然出现了一种分子人类学潮流,对传统的人类学和石器学说进行颠覆。1987年至1989年,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一批分子人类学家对各大洲不同人种妇女胎盘细胞中的线粒体DNA分析,发现有一种线粒体从产生之日起,便通过母系代代遗传,20万年前在非洲生活的一位妇女第一次携带了这种线粒体,她的后代在大约13万年前走出非洲,扩散到世界各地,取代了当地的古人类,成为现代人的祖先。这一观点被称为“夏娃理论”。也就是说包括周口店镇北京人在内的古人类都是人类历史上灭绝的品种,当代人类只有一个来源:就是非洲的那个老奶奶。无疑,这个理论对古人类学、旧石器考古学等造成的冲击是非常之大的,所以,王德恒在刚一接触这个学科就遇到了极大的挑战。他同时学习了分子人类学和基因学。经过几年的努力颇有所得,到了2006年被一家专门从事基因研究和推广的公司聘为顾问,并和几个进行基因测序的专家成为朋友。这对从分子水平上研究人类学、民族学、地域文化学大有助益。2005年他成为北京猿人遗址的副研究员。

对于已经占据主流地位的“非洲起源说”王德恒并没有单纯的否定,他从考古学文化入手,检索了国内外能够找到的石器文化系统,提出一个尖锐的问题,如果说所有人类都是从非洲来的,那么,在东亚大地上的文化自100万年开始,就很成系统,年代次序清晰,和非洲、中东乃至两河流域都有很大的差别,或曰“质”的差别,难道非洲夏娃的后代只有人来到了大陆中国,而没有带来文化?根据分子人类学家的测定,非洲来的智人是在6万年时在南海登陆,4万年前到了中国北方。以前亚洲大陆的人类此时都灭绝了。可是,1923年法国科学家桑志华和德日晋发现的鄂尔多斯市人(河套人)有7万年至14万年的历史。“鄂尔多斯人”是经各国科学家反复测定的,具有权威的意义!实际上,从周口店镇走出去的许家窑人有10万年的历史,是现代智人的直接祖先之一,早就被世界各国认可。基于精密的对比研究,王德恒写了多篇文章,在各种研讨会上宣读,在《北京人》、《知识就是力量》、《元谋人发现四十年论文集》中发表,并且在北京西单举办的世界博物馆日当中发表讲演,成为智人文化多起源论的代表人人物之一。

近期作品

王德恒开始从事文物考古工作是从基层开始的,也由此对于地域文化产生极为浓烈的兴趣。从房山区开始,他对诸多地域文化进行过考察。在考察中他发现各地对当地地域文化研究都下过功夫,研究考证也很细致到位。但是,由于缺少专业训练,缺少科学方法,也缺少高屋建瓴的角度,使得很多极其具有生命力的文化压埋在故纸堆和遗址中,没有在整体文化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珍珠埋在灰土中”是地域文化研究中的普遍现象。因此,他提出了对地域文化的评价方式,应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当地对自己地域文化的发掘研究,也即自我评价;第二个阶段是临近区域特别是来自中心城市、北京、上海市南京市广州市沈阳市杭州市西安市等城市的评价。“地域文化没有单独存在的,只有放在国家民族的整体环境中看地域文化,才能体现这个地域文化的价值。”“地域文化不是研究点的,应该研究线、研究片,从点上开始可以,但是如若局限在点上,这个地域文化就肯定没有前途。”从整体来看,中国的地域文化研究处于初期阶段,或者说只到了资料整理阶段,应该重视地域文化的研究和发掘,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不但具有文化意义,而且具有不可估量的经济价值。对于地域文化的传播,王德恒认为应该使用网络、电视、包括兴起的云计算云服务等先进手段。他创作的《话说辽河》已经拍得。王德恒在地域文化方面写作发表出版了诸多论著,比较有影响的有《中国文化的源流》、《北京的皇陵与王坟》、《明清帝王与皇陵文化》、《大唐帝王与皇陵文化》、《解读中国皇陵密码》、《论文物志的编修》、《永定河人文文化概述》、《北京市燕山区命名的历史渊源》等上百篇部。从2004年开始,他大量写作关于地域文化的研究,2010年他在《知识就是力量》、《内蒙日报》、《北方新报》上就发表了三十余篇文章。如今,他的规划是在新的一年里至少出版一部长篇小说,完成有关地域文化研究的三个课题。王德恒孜孜不倦的耕耘,必将会收获夺目耀眼的成就。

社会评价

他毕业初期先担任两年党校教员,编写了20多万字的教材,随后,被调往当时的国家建工总局办公厅秘书处任机要秘书。当时,他已经注意到了北京西郊的金皇陵遗址,并对周口店遗址博物馆心向往之。1980年,他参加了北京大学和北京市文物普查训练班,几经努力,才调入当时的北京燕山区,专职从事文物考古工作,开始独立调查金皇陵。也因此决定了他今后的学术研究方向和一生的事业。他的学术研究主要分为三个方向:第一是金朝墓葬的调查发掘和辽金史的研究;第二是旧石器特别是旧石器晚期智人阶段的研究;第三是地域文化的分类研究。在以上三个方面,他都有大量的作品问世。

1980年,他进入文物管理所后,便着手调查金皇陵。仅仅用了一年的时间,他发表了《金陵初探》,随后又发表了《金帝陵述略》,第一次将藏于大房山区深处的皇家陵墓秘密向世人公开。他当时初步确定了金皇陵的范围布局,陵主陵号和四个皇陵的确切位置。他的这个成果被《北京晚报》、香港特别行政区大公报》等报刊杂志所报道。也因此被北京史研究会吸收为会员。1983年,他在北京香山专门从事曹雪芹生平调查,并参加了曹雪芹纪念馆的筹备工作,发表了《红楼商踪》等十数篇文章,在《国际商报》连载。1984年,他参与了房山区文物普查,首先使用了和以往资料对比方式重新给文物建立档案的做法,并被评为北京市文物普查先进个人。1985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组建了金陵课题组,他作为课题组成员,参加了调查、测试和试掘。同时期,他师从罗继祖张博泉、于杰、齐心等辽金史专家深入研究金史,根据发掘所获得的新资料提出了许多崭新的见解。如他认为女真人比宋和辽都早便接受了传统风水文化,不但表现在陵墓的建设方面,也渗透到了政治生活当中等。对金朝的历史地位也给予了重新评价。至2002年,南京市的地宫打开了五个,获得了更多的文物资料,他的研究面就更广泛而深入了。自1992年开始,他做到了“由金入辽”,对辽史下了很大的功夫。2003年,他对图尔基山辽墓的主人是谁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引起了一场辩论,为此他受到中国中央电视台的专题采访,随后又连续发表了几篇文章,对于解决述律平的族属问题,唐朝契丹大起义后的局面问题以及五代十国后的民族关系等问题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截止到2010年末,他在历史研究方面的关注还主要在辽金史。在他的畅销书《北京的皇陵与王坟》、《明清帝王与皇陵文化》中都重点介绍了金皇陵。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