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扑 :一种武术性质的体育运动

更新时间:2023-07-31 16:59

相扑 (sumo) 类似摔跤,是两人在土中角力的一种格斗技,一方将对手扳倒或推出土俵外即获胜。

相扑最初起源于战国时期,到秦汉时名为角觝或角抵,南北朝南宋时期称作相扑。唐朝时,相扑传入日本。17世纪起,日本各地兴起职业性相扑,称为“大相扑”。18世纪开始形成现代的相扑。1909年,日本将相扑定为“国技”,在日本广泛开展起来。

1925年日本相扑协会成立,1983年国际相扑联合会成立。日本每年在东京大阪等地举行6场巡回赛,每场进行15天,依据胜负场次决出最后的冠军。除此之外,还会举行世界相扑锦标赛、亚洲相扑锦标赛、世界青少年相扑锦标赛等赛事。

相扑的最高级别是横纲,目前日本横纲已到第73代,其中包括白鹏翔朝青龙等人。

历史沿革

历史起源

据《汉书·刑法志》记载,相扑最初起源于战国时期,到秦汉时名为“角觝”或“角抵”。“角抵”作为一项斗力的竞技与表演,来源于“蚩尤戏”。在南朝梁任昉的著作《述异记》中有这样一段记载,“今冀州有乐名蚩尤戏。其民两两三三,头戴牛角而相觝。汉造角觝戏,盖其遗制也。”意思就是在西汉初年,冀州(今河北)一带就流行着这样一种民间游戏,人们戴着有角的面具互相格斗、斗力。

古代的“角抵”的范围很广,相扑仅是其中一部分。到宋代,“角抵”一词才专指摔跤一类活动,亦称相扑。南宋作为相扑最繁盛的时期,军中把相扑当作一种军事训练,宫廷中则是诞生了名为“内等子”的专业相扑队伍,经常举行大型的相扑大赛。在民间,勾栏瓦舍里流行着娱乐性很强的相扑表演。唐宋元明清各代,相扑活动一直盛行。到了清代中叶,相扑的名称才逐渐消失。现代,相扑一直被认为是日本的武技。

传入日本

相扑大约在唐朝时期传入日本。日本《相扑之始》一书说,日本的相扑最早出现于公元前23年。日本体育百科全书记载:“日本的相扑与中国的角抵和拳法有相互关系。”日本历史考古学家池内宏梅原末治合著的《通沟》一书也说,日本的相扑同中国吉林省辑安县出土的3-5世纪古墓壁上的角抵图极相象;同中国唐宋时代的相扑比赛形式和规则也近似。

相扑在奈良时代以后兴盛。公元695年,日本开始有了相扑比赛。公元712年,日本的 《古事记 》中详细记载了发生于这一年的一场殊死角逐,尽管某些学者认为这场比赛难以与公认的古相扑形式相提并论,但是许多民间文本却将其作为首场相扑大赛记载。公元719年(养老三年)朝廷设拔出司(后相朴司)。公元 728年,相扑进入日本贵族的生活圈子,皇家出面组织了首次全国相扑大赛,宫廷中设立了 “相扑节 ”,每年7月举行 “相扑节会”并设有比赛规则。从平安时期开始,相扑和射击、骑术并列成为宫廷的礼仪,成了皇亲贵族的玩物,相扑也凭借神威成为了日本的重要活动。

职业化发展

镰仓时代以后作为武士的武技而在武士中盛行。1176年以后开始了武家政治时代。相扑作为武士们锻练身心的武术也被大力推崇。而后结束了战乱的幕府迁移到了江户之后,相扑也开始变得大众化。德川幕府统治的太平时期,日本常在神庙与寺院举行相扑比赛,以此为宗教机构筹款,相扑自然而然地走上了义赛的发展道路。

1684年,失业武士五十土权大佑向当局递了一份包括比赛规程和某些防爆措施的请愿书。在他的坚决请求下,当局方恩准在神庙空场上表演相扑。但武士们必须用稻草堆围成比赛场,而不能像以前以前那样由围观者和其他力士筑成的松散的人墙,身体先触包的选手为负,而这也成为了后来填以干草或稻谷包垒成的 “土俵”。

相扑很快朝着职业化方向发展,在京都大阪等尤为流行的城市开始出现印制的节目单:职业性的义赛队周游四方,每到一地,必与地方队一较高下;每逢节日,地方队间也互相争雄。此后,相扑竞技队渐渐被划为东部队和西部队,但由于队员的频繁更换,不得不在每次赛前将队员介绍给观众,这就是相扑入场式的由来。在经历一段正常的发展后,相扑队正式演变为受理于同一经纪人的职业队。

现代发展

20世纪初期,相扑作为日本的“国技”广泛开展起来。1909年,东京建起一座专供相扑比赛使用的国技馆。1928年,日本开始对相扑进行无线电实况转播。1941年,相扑被列为学校体育正式科目。1953年,相扑比赛开始通过电视实况进行转播,相扑名声大噪。1957年,日本开办了对新手履行相扑史及相扑传统教育的相扑培训学院。1958年,日本设立了相扑锦标赛的名古屋市七月场。1985年,日本在东京又新开设了一个 “国立竞技馆 ”,为了发展相朴运动和吸引观众的支持,日本相扑协会对相扑规则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从而使相扑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随着相扑运动的蓬勃发展,各种相扑比赛也相继开展。最古老的业余锦标赛要追溯到1915年。1980年,日本相扑联合会举办了第一届全日本业余相扑锦标赛,邀请了海外队伍参加比赛。1983年7月,日本和巴西成立了今天的国际相扑联合会(IFS)。1985年,上述赛事名称被改为国际相扑锦标赛。1989年,国际相扑锦标赛十周年纪念活动在圣保罗举行。1992年12月10日,国际相扑锦标赛更名为世界相扑锦标赛。此后,相扑世界锦标赛每年举行一次。1997年在日本举行了第一次大型女子相扑锦标赛。第一届世界青年相扑锦标赛于1999年在东京举行,有16个国家参加,第一届世界青年女子相扑锦标赛于2008年在爱沙尼亚拉克维尔举行。至今日本的相扑比赛每年都要举行6次,分为一月场、三月场、五月场、七月场、九月场和十一月场。

全球推广

20世纪90年代初是日本相扑运动最辉煌的时期,但随着日本优秀相扑明星的减少,加上棒球、足球等其他运动项目的冲击,这一日本最传统的“国技”的根基开始动摇。近年来,为了使相扑运动走向世界,尽早加入奥运会日本相扑协会加大了对外宣传的力度,每年都到欧洲北美洲亚洲等各城市进行亲善巡回表演与宣传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日本相扑界放宽了对外国人的限制,越来越多的相扑手移民来到日本进行相扑运动的学习与训练,其中蒙古族最多,此外还有俄罗斯格鲁吉亚韩国、巴西、保加利亚和中国人。

相扑级别

相扑(日本称为力士)按运动成绩分为10级,从下至上依次为序之口、序二段、三段、幕下、十两、前头、小结、关胁、大关及横纲。横纲是运动员的最高级称号,也是终身荣誉称号。其次是大关,横纲与大关即使在一个场所败北,也能保持原来的等级,但连输两场,大关降级,横纲则退休。再其次是关肋、小结、平幕和十两等级;十两以上称力士,成为职业相扑手,有不菲的工资收入。另外4个等级中,新弟子初赛定为序之口,以后按比赛成绩定为序二段、序三段、幕下,这4级都属学员、不发工资。他们升级都以战绩为主。力士的头发可以梳成银杏结,幕下以下只能梳丁字形。相扑手过的是森严的等级制生活,连吃饭、上厕所、洗澡,也要根据等级地位列出严格的前后瓜序。等级可根据比赛成绩升降,等级榜由相扑协会全体官员根据前两场比赛成绩决定,于每场赛前公布。

硬件场地

相扑的比赛场地称为“土俵”,它是由稻草包织成圆圈而做成的。每一稻草包的大部分被结实地埋在地上。土俵是用长宽各6.7米、34-60厘米厚的特殊黏土铺成的,坚硬的表面上还覆盖着一层薄薄的细沙。“土俵”上圆形的赛场直径为4.55米,相扑选手需在这一圆形内圈中进行比赛。土俵的上面是一个屋顶,用粗索悬吊在天花板上,屋顶的四角装有类似于神社里的巨大垂缨,象征着一年四季。

竞赛规则

比赛预备

比赛开始,相扑手先要进行“热身”仪式,他们脚踏地板举起双手,攀心向外表示没有攒带和隐藏任何武器;还要用“力水”漱口、“力纸”擦身并抓益撤在台上;表示洁净和相互尊重;然后双方对峙,相距约70厘米,两人蹲下,四目圆睁,气势逼人。接着都站起来运气,未运好气的可重来,最多可达5次。

具体规则

在一决胜负的土俵内,力士只有两只脚掌允许着地,除此之外身体的任何部分一旦触及土俵即为输。另外,身体的任何部分,包括脚掌只要触及土俵外的地面也为输的表现。相扑手在比赛时可以互相抓腰带,抱握头颈、躯干和四肢,可以用腿使绊,可以拍打对方胸部。但是,相扑比赛不许踢对方胸腹、抓兜裆及生殖器,抓头发、击双耳、卡咽喉,伤害对方眼睛、胃门等要害处,更不许用拳头打人或使用反关节动作。

体型要求

在相扑界,有个严格的标准就是体重一定要达到75公斤或以上,身高下限也必须达到173厘米。而现在日本大部分的力士体重都在110-150公斤,对于相扑力士来说,体重便是他们最大的优势。因为相扑比赛没有体重级别之分,越重的人,就有更多的胜算。

行司

相扑比赛场地上的专业裁判叫做行司,按年限分为10级。相扑裁判的等级叫做“格”,“横纲格”是裁判员的最高级称号。他们的等级用指挥扇上的缨带颜色为标志。裁判用以指挥的扇子称为“军配”,扇子指向的一方为胜者。相扑的裁判共由6人组成,主裁判由手持折扇“行司”登台担任,其余5人分别在正面、东面、西面及裁判席上。

基本动作

撒盐

撒盐(siomaki),力士在入土俵时会撒些盐在土俵上,在日本人的观念之中,撒盐是可以驱邪的。力士在土俵上撒盐有两层意义,一为驱邪,另外祈神保佑免于受伤。另有一说是认为盐可以消毒,撒盐在土俵上,即使比赛受伤,事前也已做好了防护的措施。在大相扑举办期间,几乎每日用盐量达四十五公斤。

尘(chiri),尘手水(chirityozu)的略称。这个动作是先蹲踞在土俵一侧,双手合击后水平向两边伸展,手掌向上翻。此动作的缘由来自以前相扑露天举行,力士以草净手,双手向上翻并展示给对手看,表示自己并没有挟带什么武器上场。

四股

四股(sikoku) 是以双脚轮流顿地,藉由力士威武的身躯来镇摄躲藏在地底的邪灵。此动作宗教上的涵义深厚,也有人称之为“力足”。不过除去宗教上的意义不谈,此动作对于力士本身而言,应可视之为比赛前的暖身运动。

蹲踞  

蹲踞(sonkyo) ,以脚掌尖着地,双膝外张稳腰并将双肩放松后将手放在膝盖上,此为力士的基本姿势之一。为了求取平衡上身必须挺直以维重心。此举乃表示尊重对手之意。此动作看似容易,实际上必须要有相当的经验才能看来稳若泰山。

仕切

仕切(sikiri),这个动作是接在四股后直接弯下腰来的样子,两肘放在膝盖上下巴微抬,双眼注视对手以求精神专注。这个动作反复几次后力士已将自己调适在随时可战的精神状态下了。

手刀

手刀(tegatana) ,优胜力士在接受完行司(gyouji),类似裁判)的获胜呼名后,可以拿取所谓的"悬赏金",此时优胜力士会以右手手刀向左右中各凌空切下,其意义是向三位神明致谢的意思。一般而言,悬赏金只有幕内级力士才有机会争取。

主要装备

头顶发髻

发髻是一个相扑运动员的“门面”。所以除了会有专人梳理以外,他们平常还会抹上发髻油进行梳理保养。而香味,就是来源于发髻油。

兜裆布

相扑手所裹穿的“兜裆布” ,称为 “回”。说个小知识,从“回” 的材质上就可以看出力士的等级,排名序列靠前的力士穿丝绸制品,排名靠后的力士穿棉制品,但在长度上都是腰围的 7-10 倍。“回”是相扑手们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每位相扑运动员都非常重视。由于比赛时需要做出大量猛烈的动作,角力时“回” 一旦松懈,就会被认为“不洁而败”,该相扑手就会被判输。

主要赛事

在日本,职业相扑比赛被称为大相扑,每年在东京大阪等地举行6场巡回赛,每场进行15天,依据胜负场次决出最后的冠军。其中1月、5月和9月的赛事在可容纳约1.1万人的东京两国国技馆举行。其他3场分别在大阪(3月)、名古屋市(7月)、福冈市(11月)举行。除此之外,还会举行世界相扑锦标赛、亚洲相扑锦标赛、世界青少年相扑锦标赛等赛事。

组织机构

日本相扑协会

1925年12月28日,大日本相扑协会(现在的日本相扑协会)成立。日本相扑协会是日本全国规模的唯一团体,负责相扑的职业和商业运作,隶属于日本文部科学省

协会由相扑年寄、行司以及作为评议员的力士代表等组成。该组织最主要的工作是培养力士和组织大相扑比赛(一年六场的本场所比赛和空闲时间举办的地方巡演)。此外也从事一些其他的活动,诸如对“联盟”进行援助,负责相扑诊疗所、相扑博物馆等附属设施的运营等。另外,作为辅佐上述工作的咨询机构,协会还负责横纲审议委员会(昭和二十五\u003c一九五O\u003e年设置)和运营审议会(昭和三十二年设置)的运作。

日本相扑联盟

日本业余相扑的组织,统领学生、社会人相扑的组织,隶属于日本体育协会(体协),在其下面还有日本学生相扑联盟、日本实业团相扑联盟以及各都道府县相扑联盟等组织。此外,相关组织国际相扑联盟在一九九二年也开始了运作。

国际相扑联合会

1983年7月,日本和巴西成立了今天的国际相扑联合会(IFS),这是一个国际性体育组织,总部目前设在日本东京,主要管理国际相扑运动事务,向世界推广相扑运动。

代表运动员

白鹏

本名白鹏翔,1985年3月11日出生在蒙古国,身高1.92米,体重155公斤,隶属于宫城野部屋。2019年9月白鹏加入日本国籍,取得了退役后留在日本相扑协会的资格。白鹏在2001年的春季赛事上初次亮相,2007年夏季赛事后他在22岁零2个月时晋升横纲。他创造了职业生涯1187胜、幕内1093胜等多项纪录,是日本相扑历史上创纪录地夺冠45次的第69代横纲。

朝青龙

朝青龙乌兰巴托市人,出生于1980年9月27日,身高1.85米,体重154公斤。他的蒙古名字叫达格瓦道尔吉。他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赴日本参加相扑赛事,由于具备良好的蒙古搏克基础,他在日本相扑界很快“摔”出一片天地,不但成为日本相扑史上第68位横纲,而且总共25次夺得日本相扑赛冠军奖杯,成为目前日本相扑历史上获得冠军次数第三多的相扑大力士。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