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寿带鸟 :卷尾亚科

更新时间:2024-09-21 07:54

卷尾𫛭亚科,属于雀形目 卷尾科,俗称黎鸡,是常见的夏候鸟。扇尾习性,色彩独特,分布于巴基斯坦印度斯里兰卡孟加拉国及东南亚等地。

它们的最主要的特点是嘴形强健,先端具钩;翅形尖,尾长而呈叉形,一些种类的外侧尾羽向上卷曲,故有卷尾之名。脚短健,体羽纯灰或黑色,雌雄相似。以昆虫为食,是重要的益鸟。巢呈浅杯状,构造疏松,多缠以蛛丝,置于大树高处,卵色变化大,护巢性强,善鸣叫。

扇尾鹟属

白眉扇尾鹟

中 文 名: 白眉扇尾鹟

英 文 名: White-browed Fantail

拉丁学名: Rhipidura aureola

地理分布 巴基斯坦印度斯里兰卡孟加拉国及东南亚 白眉扇尾鹟生物特征

形态特征,中等体型(17厘米)的灰色扇尾鹟。宽宽的眉纹及前额白色,尾有白色宽边。纹白色,与黑色的脸及喉成对比;下体余部白色。扇尾鹟习性,色彩独特。

虹膜-褐色;嘴-褐黑;脚-褐黑。

分布状况:罕见留鸟,见于云南省西部。栖于高可至海拔1500米的无树草地。

习性,扇尾鹟的典型特性。叫声描述 带间隔的悦耳笛音,4个上升音及2~3个下降音。

黄腹扇尾鹟

中 文 名: 黄腹扇尾鹟

英 文 名: 黄色bellied Fantail

拉丁学名: 扇尾鹟 hypoxantha

地理分布 喜马拉雅山脉至中国西南及印度北部。主要分布省份:四川省、云南、西藏自治区濒危状态 未列入濒危。

繁殖方式卵生

食性 杂食性

黄腹扇尾鹟生物特征

形态特征,体小(12厘米)的扇尾鹟。额、眉纹及下体黄色,眼罩宽,雄鸟黑色,雌鸟深绿色。扇形的尾甚长,尾端白色而有别于黑脸鹟莺。虹膜-褐色;嘴-黑色;脚-黑色。

体形尺寸 12cm

习性 栖息于西藏南部及东南部、四川南部和云南省海拔800~3700米的丘陵及高山林。性活泼多动,扇形尾不停张开或上翘。

叫声描述 甜润的高颤音或单个高音鸣叫。

白喉扇尾鹟

中 文 名: 白喉扇尾鹟

英 文 名: White-红喉鴷雀 Fantail

拉丁学名: Rhipidura albicollis

理分布 喜马拉雅山脉中原地区南部、东南亚及大巽他群岛。中国主要分布省份: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四川省贵州省、云南、西藏自治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濒危状态 未列入濒危。

繁殖方式 卵生指名亚种繁殖于西藏东南部、中国西南部及海南岛高可至海拔3000米的湿润山区森林。

食性 杂食性

白喉扇尾鹟生物特征

形态特征,中等体型(19厘米)的深色扇尾鹟。几乎全身深灰色(野外看似黑色),颏、喉、眉纹及尾端白色,下体深灰而有别于白眉扇尾鹟,但有个别个体下体色浅。虹膜-褐色;嘴及脚-黑色。

体形尺寸 19cm

习性 似其他扇尾鹟。加入混合鸟群,常栖于竹林密丛。

叫声描述 鸣声高而薄,三个间隔相等的tut声接以三个或更多的降音;也发出尖声的cheet音。

卷尾属

大盘尾

中 文 名: 大盘尾

英 文 名: Greater racket南蜥属 Drongo

拉丁学名: Dicrurus paradiseus

地理分布 印度至中国、东南亚及大他群岛。中国主要分布省份:海南省云南

濒危状态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稀有繁殖方式 卵生

食性 杂食。以昆虫为主食

大盘尾生物特征

形态特征 体大(35厘米,尾部延长未计)的闪光黑色卷尾。外侧尾羽特别延长,终端具网球拍状羽片。网球拍状羽仅外侧有羽且有扭转。尾呈叉型而有别于小盘尾。成鸟头顶的冠羽在林中难见。虹膜-红色;嘴及脚-黑色。

体形尺寸 35cm(尾部延长未计)

习性 多成对栖于森林,有时聚群作炫耀表演,发出欢快响亮的鸣声,由林中的裸栖处捕食昆虫。常与其他种类混群。

叫声描述 多种美妙动听旋律包括颤音、哨音及铃声,卷尾特有的粗哑颤鸣。常模仿其他鸟叫声。

古铜色卷尾

中 文 名: 古铜色卷尾

白颊灰卷尾别名: 青鱼翘尾、黑卷尾、小卷尾

英 文 名: Bronzed Drongo

拉丁学名: Dicrurus aeneus

地理分布 印度、中国南部、东南亚至苏门答腊岛加里曼丹岛。中国主要分布省份: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台湾

濒危状态 未列入濒危。

繁殖方式 卵生

食性 杂食性。以昆虫为主食。

古铜色卷尾生物特征

形态特征,体小(23厘米)的黑色而具绿色辉光的卷尾。与黑卷尾的区别在体型较小,体羽多光泽,尾略开叉,习性及栖息生境也不同;与鸦嘴卷尾的区别在尾较短;与乌鹃的区别在尾下缺少白色横斑。虹膜-褐色;嘴及脚-黑色。体形尺寸 23cm。

习性 常立于突出树枝上,在森林的上中间层突袭昆虫。加入大的鸟群。大胆围攻福特猛禽及杜鹃等。数鸟有时相互追逐,甚是吵嚷。喜林间空地。叫声描述 叫声响亮,包括清晰音及粗哑的不连贯音。

黑枕王鹟属

黑枕王鹟

中 文 名: 黑枕王鹟

俗名别名: 黑领蓝鹟

英 文 名: 黑色naped Monarch

拉丁学名: Hypothymis azurea

地理分布 印度至中国、东南亚、菲律宾大巽他群岛苏拉威西岛

黑枕王鹟生物特征

形态特征,中等体型(16厘米)的灰蓝色鹟。雄鸟:头、胸、背及尾蓝色,翼上多灰色,腹部近白,羽冠短,嘴上的小块斑及狭窄的喉带黑色。雌鸟:头蓝灰,胸灰色较浓,背、翼及尾褐灰,少雄鸟的黑色羽冠及喉带。

虹膜-深褐;眼周裸露皮肤-亮蓝色;嘴-偏蓝,嘴端黑色;脚-偏蓝。

分布状况:亚种styani繁殖于中国西南、西藏自治区东南部至广东省北部及海南岛;有些鸟冬季亦见于繁殖区。亚种oberholseri为台湾省留鸟,为常见留鸟,可至海拔900米,地区性高可至1500米。

习性 性格活泼好奇,栖于低地林及次生林。模仿其联络叫声易引出此鸟。常与其他种类混群。多栖于森林较低层,尤喜近溪流的浓密灌丛。

叫声描述 鸣声为清脆的pwee-pwee-pwee-pwee声,联络叫声为粗哑的chee, chweet声。

寿带鸟

中 文 名: 寿带鸟

俗名别名: 白带子、红嘴蓝尾喜鹊、长尾翁、寿带紫寿带、绶带、一枝花、练鹊、紫长长尾、紫带子

英 文 名: Asian Paradise-翔食雀

拉丁学名: Terpsiphone paradisi

地理分布 土耳其印度、中国、东南亚及巽他群岛 寿带鸟类生物特征。

形态特征,中等体型(22厘米,雄鸟计尾长再加20厘米),有两种色型,头闪辉黑色,冠羽显著。雄鸟易辨,一对中央尾羽在尾后特形延长,可达25厘米。雄鸟具两种色型,均不同于紫寿带:⑴上体赤褐,下体近灰。亚种saturatior及indochinensis的雄鸟赤褐,仅头顶为闪辉黑色;indochinensis的赤褐色较多;saturatior具橄榄色羽冠;白色型的saturatior上体多黑色纵纹;大多数saturatior的雄鸟为白色型;incei的白色型不到一半而indochinensis几乎无白色型。雌鸟棕褐,头闪辉黑色,但尾羽无延长。

虹膜-褐色;眼周裸露皮肤-蓝色;嘴-蓝色,嘴端黑色;脚-蓝色。

分布状况:亚种incei繁殖于华北地区华中地区、华南及东南的大部地区;saturatior为冬候鸟见于广东省云南省南部及西部;indochinensis繁殖于云南南部。一般甚常见于低地林,地区性高可至海拔1200米。

习性 白色的雄鸟飞行时显而易见。通常从森林较低层的栖息处捕食,常与其他种类混群。

叫声描述 发出笛声及甚响亮的chee-tew联络叫声,似黑枕王鹟叫声但较强烈。

寿带属

紫寿带鸟

中 文 名: 紫寿带鸟

英 文 名: Japanese Paradise-翔食雀

拉丁学名: Terpsiphone atrocaudata

地理分布 主要分布省份:山西省辽宁省福建省海南省贵州省、台湾、香港特别行政区濒危状态。

繁殖方式 卵生。繁殖于日本朝鲜及台湾。食性 杂食性

紫寿带鸟生物特征

形态特征 中等体型(20厘米,雄鸟计尾长再加20厘米)的黑色而具冠羽的鹟鸟。雄鸟与寿带的区别在翼及尾黑色,背近紫色。雌鸟似雌印度寿带,但头顶色彩较暗且无金属光泽。虹膜-深褐;眼周裸露皮肤-蓝色;嘴-蓝色;脚-偏蓝。

体形尺寸 20cm(雄鸟计尾长再加20cm)

习性 通常从森林较低层的栖息处捕食,常与其他种类混群。

叫声描述 发出笛声及甚响亮的chee-tew联络叫声,似黑枕王鹟叫声但较强烈。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