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喇·苏克萨哈 :清朝时期大臣

更新时间:2023-05-12 12:46

苏克萨哈(?—1667年),姓那拉氏正白旗人,额驸苏纳之子,祖居海西女真叶赫部(今辽宁省开原以北)。清代大臣,历任议政大臣、巴牙喇(dào )章京领侍卫内大臣,加太子太保康熙帝亲政前的四位辅政大臣之一。

苏克萨哈出身于满洲贵族之家,隶属正黄旗,后随父转入正白旗。皇太极崇德年间,苏克萨哈因军功受命署理牛录章京事。崇德六年(1641年)明清松锦之战中,苏克萨哈随爱新觉罗·多尔衮截杀吴三桂部,大败明军。多尔衮摄政后,作为近侍的苏克萨哈仕途并不顺利,反而受到多尔衮的猜忌排斥。

多尔衮去世后,顺治帝为分化两白旗贵族,令苏克萨哈承袭其父的世职,后又被升为议政大臣。顺治八年(1651年)二月,在肃清多尔衮余党的行动中,苏克萨哈率先告发多尔衮生前密谋篡逆的事实。因告发有功,苏克萨哈擢升为镶白旗护军统领,晋封为拖沙拉哈番。顺治九年(1652年)初,苏克萨哈率军驻守湖南省,并屡败大西军岳阳市、武昌、常德市,因功擢升为内大臣,受封二等精奇尼哈番。顺治十四年(1657年)后,苏克萨哈加封为太子太保。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苏克萨哈受遗诏为辅政四大臣之一。

四辅臣执政后期,内部矛盾日益激化。康熙帝六年(1667年),苏克萨哈被鳌拜大学士爱新觉罗·班布尔善诬以不欲归政,列二十四罪,处以绞刑。康熙八年(1669年)六月,拜被杀,康熙帝恢复了苏克萨哈二等子爵,发还抄没家产,令其幼子苏常寿承袭。《清史稿》评价苏克萨哈,因被同事嫉恨,才会最终导致灭族之灾。

人物生平

出身显贵

苏克萨哈出身于满洲贵族之家。其父苏纳是努尔哈赤的八位额驸之一;八旗初建时,苏纳雍舜,隶属正黄旗皇太极继位以后,两黄旗与两白旗互易旗,苏克萨哈随父转入正白旗,后因战功,苏纳进三等甲喇章京,升为梅勒额真。

松锦之战

清太宗崇德年间,苏克萨哈初授牛录额真。

崇德六年(1641年)的松锦之战中,苏克萨哈随爱新觉罗·多尔衮围困锦州市,多次率部卒击退城中明军的进攻。明辽总督洪承畴率十三万大军前来解锦州之围时,苏克萨哈又随左翼四旗护军在松山以南设伏,当明军从松山突围,苏克萨哈随镶白旗护军统领汉岱率军截击,一直追杀至塔山(位于葫芦岛市与锦州之间)一带,明军主力战死,部分总兵投降,此役彻底截断了明军的退路。次日,苏克萨哈又率军卒继续追杀明军,并随贝勒多铎在高桥设伏,截杀明军吴三桂部,吴三桂部下悉数被歼,吴三桂与大同市总兵王朴只身逃回宁远。苏克萨哈因战功,得授牛录章京世职。

仕途波折

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皇太极病故,爱新觉罗·多尔衮辅佐顺治帝即帝位,并亲自辅政。身为多尔衮近侍的苏克萨哈因生性耿介,不善阿谀逢迎之术,并没有得到特殊的擢拔,只在八旗官员循例升赏时,得到一个三等甲喇章京的世职。随着多尔衮的独专权威,他的猜忌多疑、刻薄寡恩的性情逐渐显现,开始明目张胆地排斥异己。随着时间的推移,苏克萨哈愈发被轻视和冷落。

效忠顺治

顺治七年(1650年)年底,多尔衮外出狩猎时猝然病故,灵柩还未运回北京,其胞兄爱新觉罗·阿济格便企图强行控制两白旗,继续摄政。两白旗大臣不服,纷纷选择依附于顺治帝福临。顺治帝皇亲政伊始,便开始瓦解分化两白旗贵族集团的活动。顺治皇帝首先选择的分化对象便是苏克萨哈,特颁谕旨命苏克萨哈承袭其父世职,为三等阿思哈尼哈番,几个月后,苏克萨哈又被升为议政大臣

顺治八年(1651年)二月,为配合顺治皇帝给爱新觉罗·多尔衮论罪,苏克萨哈率先出面告发多尔衮生前曾与亲信党羽密谋篡逆,还暗中制备了八补黄袍、大东珠、素珠、黑貂褂等“御用服饰”。顺治皇帝因此立即命人抄没多尔衮的全部家产、人口,将其死党何洛会兄弟凌迟处死。苏克萨哈因告发有功,被擢升为镶白旗护军统领,不久后又被晋封为一等阿思哈尼哈番。

顺治九年(1652年)初,大西军北伐,先后攻占下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湖南省等省的大部地区,定南王孔有德兵败自杀,敬谨亲王尼堪被击毙。次年冬,顺治皇帝命固山额真陈泰和苏克萨哈等率军驻守湖南。顺治十二年(1655年)五月,大西军将领刘文秀率军六万、战船千余艘进攻常德市卢名臣冯双礼分兵进攻岳州、武昌。苏克萨哈先率军击败了卢名臣、冯双礼部。卢名臣与刘文秀等一同围攻常德时,苏克萨哈尾随而至,设伏在常德城外。等刘文秀的船队进入过半时,苏克萨哈命清军夹击,并派兵纵火,焚烧对方战船。大西军伤亡惨重,被迫突围退走,苏克萨哈率清军穷追不舍,六战皆胜,俘获大西军将领四十余人。苏克萨哈因功,于次年擢升为内大臣,受封二等精奇尼哈番。

苏克萨哈隶属于上三旗,又是皇亲国戚,军功显赫,历任要职,封有爵位,同时又是领侍卫内大臣,在爱新觉罗·多尔衮摄政时期,多受打压迫害,使得他对顺治帝忠心耿耿,既有君臣之分,也重主奴之分。顺治十四年(1657年)冬,昭圣皇太后病重时,苏克萨哈亲自送汤送药,皇太后病愈后,顺治皇帝颁旨加封苏克萨哈为太子太保。顺治十七年(1660年),顺治皇帝又特命苏克萨哈会同和硕安亲王爱新觉罗·岳乐等人,复审云南磨盘山败绩诸将的罪责,此举表明顺治皇帝及皇太后已对他信任有加。

受诏辅政

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初六,顺治皇帝病重,医石无效,晏驾前指定康熙帝为皇太子,又令赫舍里·索尼正黄旗)、苏克萨哈(正白旗)、钮祜禄·遏必隆镶黄旗)、鳌拜(镶黄旗)四位亲信内侍为辅政大臣。期间,苏克萨哈两度被顺治帝谕令向外廷“独送御讳”,彰显了苏克萨哈在顺治皇帝心中的分量。

辅政伊始,苏克萨哈因之前与郑芝龙有隙,再加上此时郑成功已渡海占领了台湾,开辟出另一块抗清阵地。于是苏克萨哈矫诏,将郑芝龙杀于菜市,又将其子孙家属共十一人处以斩刑,并将郑芝豹囚禁于京师。

在辅国理政上,四辅臣作为一个整体,严格遵守协商一致的原则,并无太多分歧。但涉及到满州贵族内部的斗争时,双方的矛盾却日益激化:曾是爱新觉罗·多尔衮亲信的苏克萨哈,被曾遭到多尔衮贬抑、差点丧命的鳌拜、赫舍里·索尼、遏必隆三人的敌视;苏克萨哈以额驸之子的身份入侍廷禁,成为内大臣,后又奉遗诏辅政,这让四朝旧臣的索尼,和以公爵的身份先于苏克萨哈成为内大臣的遏必隆、鳌拜不忿;而位次排名第二的苏克萨哈,极有可能在日后取代索尼辅臣首席的位置,防碍着鳌拜日益扩大的擅权的野心,两人因此总起纷争,以致终成宿敌。苏克萨哈又因坚决反对册立索尼孙女孝诚仁皇后为皇后,使得索尼对他极度厌恶,见苏克萨哈与鳌拜不相容,索尼也不以阻止;遏必隆与鳌拜同旗结党,凡事皆以鳌拜马首是瞻。在四大臣的讧斗中,鲜明地形成两黄旗对一白旗、苏克萨哈与鳌拜对垒相抗的局面。

圈地事件

为打击苏克萨哈,抬高两黄旗的地位,鳌拜利用黄、白旗之间由来已久的积怨,制造出了圈换土地的事件。康熙帝五年(1666年)三月,鳌拜强行要求将镶黄旗的贫瘠之地与正白旗的沃土进行更换,此提议得到正黄旗、镶黄旗大臣及赫舍里·索尼钮祜禄·遏必隆的赞同,却被正白旗的苏克萨哈力阻。同属白旗的大学士户部尚书苏纳海直隶总督朱昌祚保定市巡抚王登联疏言危害。鳌拜遂以此事为借口,私自令兵部、刑部将苏纳海、朱昌等人逮捕入狱。康熙皇帝质询此事时,辅臣中两黄旗与正白旗再次形成尖锐对立: 鳌拜、索尼、遏必隆三名两黄旗辅臣,坚持应将苏纳海等罚以重典;正白旗辅臣苏克萨哈则表示反对。康熙帝及太皇太后未批准鳌拜等人的奏请,但三人依仗在辅臣中的优势,捏造“藐视上命”等罪名,矫旨将苏纳海等处以绞刑

圈换土地事件后,以苏克萨哈为首的正白旗饱受打击和削弱,而鳌拜培植出一大批私党,统驭了镶黄旗正黄旗,权势滔天。康熙六年(1667年),赫舍里·索尼去世后,苏克萨哈对攫取启奏和批理奏疏大权的鳌拜坚决抵制,更是对鳌拜提出的共行陈奏的举动表示反对。苏克萨哈的处处抵制,使得鳌拜对他怀恨在心,必欲置之于死地。

惨被冤杀

康熙六年(1667年),康熙帝亲政后,苏克萨哈自觉势单力薄,遂产生了退隐之念,上奏请求致仕,其中陈文“如线余生得以生全” ,被鳌拜大作文章,并以“辅巨等称旨” 名义对其进行指责。七月十七日, 苏克萨哈被鳌拜及党羽诬陷其对康熙皇帝不敬、不欲归政,并罗织出二十四条罪状,要求以“大逆”论处。

为了将苏克萨哈一族全部诛戮,鳌拜等人在奏疏中声称苏克萨哈罪情重大,请将苏克萨哈及其长子内大臣查克旦处以磔刑;余子6人、孙1人、兄弟之子2人皆处斩;与苏克萨哈同族的白尔黑图、额尔德、乌尔巴已因与鳌拜的侄子有矛盾,而被鳌拜视为苏克萨哈的心腹,处以斩立决;受牵连的二等侍卫占布桂等37人被革职,降为兵丁。康熙帝深知此事是鳌拜与苏克萨哈的宿怨积以成仇的结果,坚决不同意他的请求 。但屈从于鳌拜的武力相逼,最后只得批准了对苏克萨哈及其亲属的判决,只是将苏克萨哈的磔刑改为绞刑,其余俱议。

死后平反

康熙八年(1669年)六月,康熙皇帝灭除了鳌拜集团后,对受鳌拜陷害致死、革职、降职者逐一昭雪,恢复名誉。康熙皇帝在给苏克萨哈昭雪时说道:“苏克萨哈虽有罪,但罪不至于诛灭子孙,这都是鳌拜挟私仇所致。”因此,特命恢复苏克萨哈官职及二等子爵位,发还抄没家产,由幼子苏常寿承袭。

数年后,康熙帝扳倒纳兰明珠时,仍对当年四辅臣之乱耿耿于怀,他斥责明珠“若等势重于四辅臣乎?我欲去则竟去之。”

历史评价

《清史稿》评价苏克萨哈因被同事嫉恨,才会最终导致灭族之灾。

家族成员

研究书目

《清史稿·卷二百四十九·列传三十六》

艺术形象

文学形象

影视形象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