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拜 :清朝初期军事家、政治家

更新时间:2023-05-27 16:10

拜(约1610年—1669年),瓜尔佳氏,满洲镶黄旗人,女真苏完部落首领索尔果之孙,后金开国元勋费英东之侄,八门提督卫齐的第三子。清代初期军事家、清朝三代元勋、权臣,有“满洲第一勇士”称号。

鳌拜出身将门,精通骑射,早年跟随清太宗皇太极征战四方。攻克椵岛、参加松锦之战以及各地起义。鳌拜曾因征皮岛之功被晋封三等梅勒章京,并赐号“巴图鲁”,后因击败吴三桂军等功绩晋封三等昂邦章京。在顺治帝顺治元年(1644年)追剿农民军,顺治三年(1646年)征四川省,抵西充县,杀张献忠,亲政时授议政大臣顺治五年,坐事,夺世职。后被讦告谋立肃亲王,论死,受诏宥,率兵驻防大同市,旋击叛将姜瓖。顺治十八年(1661年)顺治帝去世后,接受遗诏成为顾命辅政大臣,位极人臣,后期鳌拜操握权柄、结党营私 。康熙帝五年(1666年),以互易庄地意欲打击正白旗势力。迫使康熙帝诛苏纳海、苏克萨哈。次年,康熙帝亲政,加赐鳌拜一等公。康熙八年(1669年),康熙帝在赫舍里·索额图黄锡衮[huáng xī gǔn]、王弘祚[wáng hóng zuò]等人支持下,逮捕鳌拜下狱论罪,囚死于牢中。后在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皇帝念其功劳授予他一等阿思哈尼哈番;又在雍正即位过后,恢复鳌拜一等公的爵位,且可世袭封号为超武;在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乾隆命令停止鳌拜后代世袭公爵位,但仍可以世袭一等男这一爵位。

无论是在早年的征战中,还是屡次平定起义的过程中,以及后来为完成先帝遗愿,而拥立顺治帝上位,鳌拜都是清代的功臣、忠臣。但是,鳌拜晚年却倚权专政,最终导致囚死牢中。

人物生平

出身将门

鳌拜,又作敖拜,出在一个满族贵族之家,是将门之后,其生年不详,有资料中记载称他出生在朱翊钧万历三十八年前后(约1610年),瓜尔佳氏,隶属于满州镶黄旗。鳌拜的祖父瓜尔佳·索尔果,是女真苏完部落首领,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率所部五百余户投归清太祖努尔哈赤。鳌拜的伯父瓜尔佳·费英东,是后金开国元勋、清朝开国名将,其人骁勇善战,精于骑射,被称为“万人敌”,随父索尔果归顺努尔哈赤后,除授一等大臣外,还迎娶了皇长子爱新觉罗·褚英的长女,成为额驸

鳌拜的父亲瓜尔佳·卫齐在皇太极时,任盛京(今沈阳)八门提督。鳌拜是卫齐的第三子,兄长卓布泰在太宗年间任官,授牛录额真;弟弟穆里玛袭世职牛录章京,授一等侍卫

早年征战

攻克皮岛

鳌拜最初担任巴牙喇壮达一职,然后随军四处作战,屡次立功,在天聪八年(1634年),被授予牛录章京世职,担任甲喇额真。崇德二年(1637年)二月,皇太极自朝鲜班师,行前,他命令侄儿岳托和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等“红衣炮十六位,并朝鲜战船五十艘,往取明皮岛”。但此岛明军经营已久,上面有火炮工事和战船,清军久攻不克,战事陷入僵局。鳌拜随英王阿济格前来支持,这股援军兵力只有千余人。阿济格召集将士讨论战术,这时,鳌拜站出来立下军令状,誓必克岛而回。此前,清军战术以正面渡海登岛为主,木帆船要长期暴露在岛上明军炮火之下,即使小股部队侥幸登岛也无法发挥出八旗骑兵优势,在滩涂地里很快就会迎来明军的反冲锋,消灭在滩头。此次,清军则要采取声东击西战术,傍晚时分、天色昏暗之际,由大队战船正面吸引明军,让鳌拜等人率小股部队侧向登陆偷袭。同时命令朝鲜派兵助战。

四月八日夜,爱新觉罗·阿济格下令开始总攻,清军一举登岛成功,明军官兵拼死抵抗,双方激战一昼夜,明“军兵死者万余人”,全部被歼。明朝经营十五年之久的辽东沿海防线至此崩溃,皇太极可以放心地将清军主力投入到辽西战场上,同明军展开战略决战了。嗣后东江明军残部或走或降。副将沈志祥,是沈世魁的从子,他收集溃兵退保石城岛,自称总兵。次年二月,沈志祥穷途末路,终于率所部投降。皇太极以优礼相待,并将其安置到抚顺市,后来封为续顺公。 鳌拜凭此战役鳌拜进升为三等梅勒章京,并赐号“巴图鲁”。

松锦会战

崇德五年(1640年),清太宗皇太极过去强攻宁远、锦州市受挫的教训,制定了长围久困、迫其出降的作战计划,命爱新觉罗·济尔哈朗济尔哈朗、多罗贝勒[duō duó]等人领兵修筑义州城(锦州义县义州镇)。皇太极决定只要明军不投降,就绝不撤围锦州。又命令爱新觉罗·多尔衮与济尔哈朗交替屯田围城,在此期间多尔衮攻克锦州城西的十几座明军哨所,让锦州彻底沦为一座孤城并于同年十二月份再度领兵围困锦州,伏击明朝援军。清崇德六年(1641年)三月,锦州东关守将吴巴什降清,清兵攻占锦州外城。至此清兵完成了对锦州城的包围。后清军又填补护城河,毁坏城墙,明朝的外援给养都被断绝。

崇德六年(1641年)六月,鳌拜随爱新觉罗·济尔哈朗济尔哈朗围锦。同时,明崇祯帝命洪承畴领王朴、杨国柱、唐通、白广恩、曹变蛟、马科、王廷臣、吴三桂八总兵,步骑十三万,速令各镇总兵支援,速会兵于宁远县,解锦州市之围。济尔哈朗指挥右派失利,导致两红旗、镶蓝旗驻营之地均被敌所夺。鳌拜率领镶黄旗护军,冲入明军阵中,五战五捷,明军溃败之际,鳌拜不待军令,乘胜追击,直抵明军步兵列阵木栅下,于是下令所部下马步战,冲入敌阵,再败明军,大获全胜。同年八月,皇太极带病急援锦州,明洪承畴与清兵决战于松山、锦州地区。明总兵吴三桂、王朴、唐通等率马步兵沿海边突围,鳌拜率军追击,明军溃败,弥山遍野,被驱入海。

崇德七年(1642年)十一月,鳌拜随饶馀[yú]贝勒阿巴泰,毁边墙入掠明境,指挥本旗兵进逼燕京,旋随左翼攻掠至山东省,攻陷兖州府[yǎn zhōu fǔ]及临清市、汶山诸县,两路清军复会合于密云,再败吴三桂范志完援军。崇德八年(1643年)六月由墙子岭斩关而出。这场战役结束后,清军共攻陷八十八城,生擒明鲁王朱衣佩等共六王,明宗室死者千馀人,掠掳人口三十六万馀口,牲畜数十万头,金银财物不计其数。松锦之战以清兵的全胜而告终,明朝经此一役,元气大伤,洪承畴祖大寿相继降清。松锦大战标志着明朝在辽东防御体系的完全崩溃。鳌拜也在此战胜利后进升为一等功劳,被提拔为巴牙喇纛(dào)章京

拥立皇子

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初九,皇太极暴逝。皇太极之弟和硕睿亲王爱新觉罗·多尔衮和皇太极长子爱新觉罗·豪格豪格成了皇位的主要争夺者。作为镶黄旗护军统领的鳌拜是主要的带兵将领,也是参与这场权利争斗的核心人物之一。鳌拜与两黄旗的其他大臣赫舍里·索尼图赖图尔格、谭泰等八人一起,前往豪格府邸,私相计议,欲拥立豪格为新君。而白旗大臣多拥护多尔衮,双方僵持不下。鉴于当时紧张的局面,鳌拜等人严加戒备,密令兵丁守卫门禁,以防不测。

八月十四日,多尔衮在 崇政殿召集会议讨论继承人选。鳌拜于当天清晨与两黄旗大臣在大清门前立誓,坚决拥立先帝(皇太极)之子,并命两旗精锐护军全副武装环卫崇政殿,摆出了兵戎相见的阵势。在会议过程中,当争论不决时,鳌拜与效忠于皇太极的一批将领纷纷佩剑向前,表示他们这一众臣子,吃的是先帝的饭,穿的是先帝的衣,先帝的养育之恩与天同大。如果不立先帝之子,则宁可从死先帝于地下。实际上,这是在以武力威胁爱新觉罗·多尔衮拥立皇子。在这种形势下,多尔衮提出拥立皇太极第九子、6岁的顺治帝继位,由他和爱新觉罗·济尔哈朗济尔哈朗一同辅政。这一折衷方案最终为双方所接受。福临即位,改明年为顺治元年。

平定起义

平李自成

崇德八年(1643年),鳌拜率军又一次击溃了明军,攻略燕京(北京)、山东地区,以及此后又击败吴三桂军队,后论功劳被授予三等昂邦章京职位,赏赐丰厚。顺治元年(1644年)带领军队拿下燕京,在评定诸位将领功勋的时候,顺治帝把鳌拜列为第一等。清定都北京后,立即开始统一全国的战争。顺治元年(1644年)十月十九日,爱新觉罗·多尔衮爱新觉罗·阿济格爱新觉罗·阿济格为靖远大将军,西征大顺军,命吴三桂、尚可喜率所部兵从征,鳌拜跟随作战。清军先后攻陷太原市临汾市等城,占领山西省,欲从陕北地区南下西安市。南下的多铎一军此时也奉命由河南省西进,先进攻陕西省的东大门——潼关县合围大顺军。阿济格奉命穷追大顺军,鳌拜等分翼出师,水陆并进,重创大顺军。李自成见陕西难保,潼关失守,遂放弃西安,由陕南入湖北,驻扎荆、襄、武昌一带。不久,遭清军两路袭击,李自成率军进入通山县,顺治二年(1645年)五月在九宫山麓遭乡兵袭击杀害。

平张献忠

顺治元年(1644年)十二月,张献忠在成都称帝,国号大西,树起了反清大旗,旗下聚集着孙可望李定国等一干猛将。清朝招降不成,于顺治三年(1646年)令爱新觉罗·豪格豪格担任新一任靖远县大将军,剿灭大西军。同年十一月,清军达到四川南部县,张献忠舍弃成都市率全军北上抗清,到达西充县(今四川省南充市)后,在凤凰山安营扎寨。鳌拜率精锐护军为先锋,在张献忠部叛将刘进忠的引导下,鳌拜率前锋马队到达了大西军营外的对面高山。张献忠得到线报后,随即骑马出营,连盔甲都没有穿便仓促逃生,不幸被清兵射出的流箭击中,倒地流血而亡。随后,清军继续追击溃逃的大西军,鳌拜又跟随军队攻下遵义市、州、茂州等郡县。击破大西军,鳌拜居首功,于顺治五年(1648年)二月随豪格凯旋回京,但朝中大臣多次奸告,提议处死鳌拜;最终鳌拜被革职为民。

平定姜瓖

顺治元年(1644年),大同市总兵姜瓖[jiāng xiāng]率十几万山西边军投降李自成。后来李自成败出北京之时,姜生变,率亲信将大顺军守将柯天相和张天琳杀死,接着投降清军,清廷依旧让他任职大同总兵。顺治五年(1648年)十一月,鳌拜随爱新觉罗·阿济格爱新觉罗·阿济格统兵驻扎大同。十二月初三(1649年1月),姜瓖举兵反清,山西省各州县民众响应者甚多。

顺治六年(1649年)三月,鳌拜与端重亲王爱新觉罗·博洛会攻大同,姜瓖部将杨震威率万余人猛攻清军镶蓝旗营地,鳌拜率三旗军兵将其击败。后又有援军五千由大同北山方向而来,立两营进逼清军,鳌拜率精兵破其一营。姜瓖得知援兵到来,随即率千余骑出城接战,鳌拜立马回军奋击姜瓖,斩首甚众。清军挖长壕围大同市,同时分兵征讨响应姜瓖各城,鳌拜战于忻[xīn]口,攻晋祠汾州,攻克孝义县。同年九月,姜瓖部将杨震威等合谋斩姜瓖并开城投降,以姜瓖首级献于爱新觉罗·阿济格军前。平定姜瓖对稳定当时的局势关系重大。

晚年专权

早在顺治五年(1648年),因鳌拜等人当年欲立豪格为帝一事被告发,从而被夺去世职。爱新觉罗·多尔衮借此机会严查鳌拜,鳌拜被“论死”,但最后被宽宥,只交了罚金。此后在顺治帝七年(1650年)又一次犯事,被降为一等阿思哈尼哈番 。后顺治帝亲政后,又授予他为议政大臣,和可世袭的二等公爵位,并提拔他为领侍卫内大臣,并且同时担任少傅以及太子太傅 。顺治十八年(1661年),顺治帝顺治帝驾崩,临终前又让他担任四大辅臣之一去辅政。后新皇帝即位,又将鳌拜加封为一等公,其子纳穆福世袭二等公爵位。之后又加封为太师,其子纳穆福加封太子少师。在索尼去世后,鳌拜结党营私,肆意专横 。他和自己的党羽还去构陷了苏克萨哈,但是后面苏克萨哈虽有罪也不至于诛灭子孙。白尔赫图因为是苏克萨哈的族弟,在此次事件中也受到了牵连,也被视为犯罪。后康熙帝因为白尔赫图是无罪枉坐,追复他的故官世职。又寻其儿子为一等侍卫罗铎讼,其父是在云南有战功,但是被鳌拜所打压,就没有对其进行奖赏,后晋升为三等精奇尼哈番(子爵),赐祭葬,谥号忠勇。在此期间还发生了黄白旗之争、圈地之争以及鳌拜与之争事件。

第一,黄、白旗之争。黄、白旗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至皇太极之时。皇太极登上汗位之后,不久便将自己掌握的正白旗、镶白旗改为正黄旗镶黄旗,使其地位日益上升。同时,皇太极又将努尔哈赤留给爱新觉罗·阿济格爱新觉罗·多尔衮爱新觉罗·多铎三个幼子的正黄旗、镶黄旗改为正白旗、镶白旗,使其地位渐渐下降。从此,黄、白两旗之间便产生了矛盾。皇太极死后,黄、白旗为争立皇帝,关系紧张,后来虽以妥协告终,但彼此成见甚深。多尔衮是正白旗之主,摄政时就很压制反对他的两黄旗。索尼、钮祜禄·遏必隆、鳌拜均曾得罪,或降职,或罢官。顺治亲政,政局一变,黄旗抬头,白旗重又失势。苏克萨哈虽以白旗投靠黄旗,但索尼、遏必隆、鳌拜都瞧不起他。黄、白旗之间的矛盾一直延续到康熙初年。

第二,圈地之争。清代圈地时,爱新觉罗·多尔衮凭借摄政的便利,将冀东肥沃之地圈给正白旗,而于保定市、河间、涿州市等处别拨土地给镶黄旗康熙五年(1666),鳌拜提出圈地应按八旗排列顺序,冀东的土地按顺序应归黄旗所有,要求和正白旗换地。如果土地不足, “别圈民地补之”。当时户部尚书苏纳海直隶总督朱昌祚巡抚王登联都反对换地,以免引起大骚动。纳喇·苏克萨哈属正白旗,也坚决反对。但索尼、钮祜禄·遏必隆则支持鳌拜,形成四辅臣之间的利益冲突

第三,鳌拜与康熙之争。鳌拜是一个赳赳武夫,历事三朝,但表现前后有异,原因或许在于他辅佐顺治帝皇太极余威、余恩犹存,而且顺治帝也是他力争而立的,所以还能忠心耿耿。此时鳌拜已是三朝老臣,且掌握辅政大权,对年幼的康熙就不那么入眼了。这种情形就好像当年爱新觉罗·阿济格私下称呼顺治帝为“孺子”一样。不同的是,爱新觉罗·阿济格只是背地里表示,而鳌拜却渐渐公然表露。在朝堂之上,鳌拜常常当面顶撞小皇帝,甚至还当着皇帝的面呵斥大臣。朝贺新年时,鳌拜身穿黄袍,只有帽结与康熙不同。有一次,鳌拜装病,康熙去探望他,鳌拜卧床,席下放一把刀。康熙的侍卫搜出这把刀,小皇帝却从容镇静,笑着说:“刀不离身是满洲故俗,不要大惊小怪。” 

囚死牢中

康熙八年(1669年),康熙帝因为鳌拜专权结党,不思悔改,下诏命令王公大臣议定其罪行,将其抓捕治罪。最终,爱新觉罗·杰书等人议定了鳌拜三十条大罪,并提议处死鳌拜,抄其家,一同处死其子纳穆福。不过,康熙帝出于各种原因的考虑,又念鳌拜多年来为国效力,不忍心杀他,于是下令革去了鳌拜的官职,没收了全部财产,把他幽禁在大牢。同年,鳌拜死于牢中,其子纳穆福被释放。

一直到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康熙帝复念鳌拜生前战功多,于是追赐他一等阿思哈尼哈番,以其弟巴哈之孙苏赫袭爵,苏赫死后,仍以鳌拜之孙达福承袭。雍正帝即位后,恢复了鳌拜一等公的爵位,且可世袭封号为“超武”。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爱新觉罗·弘历命令停止鳌拜后代世袭公爵位,但仍可以世袭一等男这一爵位。

军事成就

鳌拜在清朝初期为朝廷立下较多战功,据《清史稿》·卷二百四十九·列传三十六记载,其中较为重要的有以下六项。

人物评价

相关人物

  鳌拜家族人物关系表

轶事典故

对于鳌拜被康熙帝设计擒拿的过程,史籍记载及文学作品中均有不同说法,主要有四个不同版本。其一是“羽林军士卒”擒扑说。《啸亭杂录》中记载:“康熙帝指挥羽林军智擒鳌拜”。其二是“选小内监”擒扑说。清代姚元之著《竹叶亭杂记》中记载:“康熙帝统率小内监戏擒鳌拜”。其三是“侍卫拜唐阿”擒扑说。《清史稿·生足本纪》中记载由宫廷侍卫和拜唐阿在“布库”游戏中擒扑了鳌拜。其四是“亲王子弟”擒扑说。康熙帝统率亲王子弟擒鳌拜。这种版本呈现于小说中。《雍正剑侠十三部》第二十一回中叙述:康熙帝“到慈宁宫内去见太后,泣述鳌拜不法情状。太后女流,无计可施,只用好言抚慰。究竟圣明天子,别有心思,他向各王邸中,选了百名亲王子弟,年纪多与康熙帝仿佛,一班儿练习武艺,研究拳术,将门之子,骨种不同,不到一年,都学得拳术精通,武艺高强,连康熙帝也得了一点本领。于是康熙帝不动声色,先封鳌拜为一等公,歇了数日,单召鳌拜入内议事。鳌拜欣然前往,到了内廷,见康熙帝端坐上面,两旁站立的,便是一班少年贵胃。鳌拜昂着头,走至康熙帝前.…”于是,鳌拜就被擒扑了。

纪念场馆

京师同文馆是鳌拜旧居,位于北京市东堂子胡同47号,这里清代之际,乃是权臣鳌拜的宅第。1861年,鳌拜的宅院又改为京师同文馆的教学场地。这里是被用来培养洋务人才的。1900年,京师同文馆因庚子国变而停办,此后又被并入京师大学堂,改名京师译学馆。

研究书目

《清史稿·列传第三十六·鳌拜》

《清实录-康熙朝实录》

《清实录-雍正朝实录》

啸亭杂录

清稗类钞

艺术形象

文学形象

《鹿鼎记》:长篇武侠小说,作者金庸(本名查良镛[zhā liáng yōng])。小说以清代康熙年间的社会历史为背景,其中讲述了清朝开国第一大功臣鳌拜在顺治帝驾崩后,加封太师、独揽大权、飞扬跋肩,后被少年天子康熙用计擒获,将其革职拘禁,最终死于狱中的故事。在《鹿鼎记》中,鳌拜这个人物所占的篇幅虽然不多,但却是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

康熙大帝》:长篇历史小说,作者二月河(本名凌解放)。小说讲述了顺治帝死后,鳌拜居功自傲,专横跋扈,不仅朝政独揽,还经常咆哮金殿,强制康熙屈从他的意愿。康熙帝亲政后,鳌拜不仅不还政于皇帝,反而结党营私,拉拢死党,图谋弑君自立。最后在康熙帝周密的策划和精心安排下,武艺高强的鳌拜被一举擒拘,其余党也被一网打尽的故事。

清史演义》:长篇历史小说,作者蔡东藩。本书以演义的形式,叙述了清代二百九十余年的历史,其中也较为客观地记录了鳌拜出身将门,精通骑射,跟随皇太极征战四方,攻克皮岛,参加松锦之战,平定农民起义等,因此立下赫赫战功,成为皇太极最信任的武将,号称“满洲第一勇士”。但后来鳌拜身为顾命辅政大臣,却趁机操握权柄、结党营私,最后在少年康熙帝的精心布局和安排下,鳌拜被擒获,死于牢狱中。

影视形象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