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 :市场主体涉及的政务、市场、法治环境等有关外部因素和条件的总和

更新时间:2023-08-15 15:40

营商环境(又称商业环境)是指市场主体在准入、生产经营、退出等过程中,涉及的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人文环境等有关外部因素和条件的总和。概念诞生于2003年世界银行发布的《营商环境报告》。衡量指标主要有质量指标和营商便利指数。

影响营商环境的因素可以分为两类,即具体优惠措施和公正透明的制度环境。营商环境优劣直接影响市场主体的兴衰、生产要素的聚散、发展动力的强弱。营商环境的优化有助于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内部不同层级和部门间的关系以及市场主体之间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市场主体更能感受到公共服务和政府监管的温度。

2012年,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首次将营商环境建设工作提上大会议程。中国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文件主要有2019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2020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的实施意见》等。2020年,新西兰营商环境便利度在全世界排名第一。中国香港的营商环境治理呈现出治理目标便利化、治理内容精准化、治理方式协同化的特征。

基本概念

营商环境的本质是制度约束,其内涵界定存在狭义与广义之分。

狭义

狭义的营商环境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一系列制度约束,包括知识产权保护、税收、市场监管等,政府在优化营商环境的过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广义

广义的营商环境是指企业在参与经济活动的过程中,遵循政策文件时产生的各类成本的总和,如时间成本、机会成本与货币成本等,是经济环境、行政环境、政策环境等约束条件的集合。

发展历程

概念提出

世界银行于2001年成立全球营商环境评估项目组织,并于2003年发布第一份营商环境报告。营商环境的概念诞生于2003年世界银行发布的《营商环境报告》。2020年8月27日,世界银行宣布暂停《营商环境报告》的发布。

概念进入中国

2012年,党的十八大首次将营商环境建设工作提上大会议程。2015年5月12日,国务院召开全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职能转变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首次提出“放管服”概念。其中,“放”即简政放权,降低准入门槛;“管”即创新监管,促进公平竞争;“服”即高效服务,营造便利环境。2019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时指出,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为优化营商环境,支持市场主体平等竞争、蓬勃发展指明了方向。同年10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于2020年1月1日起施行。2020年7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的实施意见》,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

影响因素

影响营商环境的因素多种多样,按世界银行评估体系,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具体优惠措施,即向企业承诺提供现实的优惠,比如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高效的政府服务以及低价的资源能源和信贷支持;另一类则是法治水平,即公正和透明的制度环境,可以保护投资者、生产者合法权益。

开办企业

这项指标反映的是开办企业的难易程度,主要测评一家小型或中型有限责任制公司从注册到正式运营需要办理的手续、耗费的时间和费用。

办理施工许可

这项指标反映的是企业建设标准化厂房的难度,主要测评企业建设一个仓库所需要的手续、时间和费用, 包括获取必需的许可证和批文、提交所要求的通告、申请和接受一切检查及获得公用设施的整个过程。同时,这个指标项还要考察建筑质量控制指数,评估建筑规章的质量、质量控制与安全机制、责任与保险制度、执业资格要求等情况。

获得电力

这项指标反映的是企业获得电力供应的难易程度,主要测评一个企业为了使其新建的仓库获得永久的电力连接而办理的手续、花费的时间和费用。除此之外,还要衡量电力供应的可靠性,电费及电价的透明度。

登记财产

这项指标反映的是企业获得产权保护的程度,主要测评注册登记一件财产所需完成的步骤、花费的时间和费用。这项指标也是基于一个标准化案例进行测评的,就是一个企业家购买并登记一处没有所有权纠纷的土地和建筑物所用的手续、时间和费用。

获得信贷

企业获得信贷支持的法律保护力度及便利程度,主要测评有关信贷的法律基础,信用体系覆盖的范围、途径和质量等。包含“合法权利指数”(衡量法律保护借款人和贷款人并因此而促进贷款的程度)、“信用信息指数”(衡量信贷登记部门的信贷信息覆盖范围,以及信用信息获取的法制保障程度)、“公共信贷登记机构登记的个人和公司的数量”、“私营信用资料社登记的个人和公司的数量”4个维度。

投资者保护

反映企业所有者权益保护的力度,包含“交易透明度”(披露范围)、“关联交易责任”(董事责任范围)、“股东起诉管理层及董事行为不当的能力”(股东诉讼难易程度)及“投资者保护力度”4个维度。

纳税

反映企业所需承担的税负,以及缴付税款过程中的行政负担,包含“纳税”(年度纳税总额)、“时间”(编制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和社保缴费报表,将其归档以及缴纳这些税费所需的时间)、“利润税”(企业缴纳的利润税额)、“劳动税及缴付”(企业缴纳的劳动力税额和费用)、“其他税”(企业缴纳的、尚未纳入利润或劳动力税目录的税额和费用)、“应税总额”(应付的税额和费用占其商业利润的比例)6个维度。

跨境贸易

反映企业在国际贸易方面的便利程度,主要测评标准装运货物所涉及的成本和程序。包含“文件”(进出口货物所需的文件总数)、“时间”(办理所有必要手续所需时间)、“成本”(进出口货物必办的所有手续相关的成本)3个维度。

合同执行

反映合同执行的效率,主要测评企业间案件从原告向法院提交诉讼,到最终获得解决所花费的时间、费用和步骤。包含“时间”(解决争端所需时间,即从原告提起诉讼到实际解决期间的时间,包括采取行动的天数和等待时间)、“成本”(法院费用和辩护律师费占债务总值的比例)、“程序”(执行合同平均所需办理的手续数量)3个维度。

办理破产

反映破产程序的时间和成本,以及破产法规中存在的程序障碍,包含“时间”(关闭企业平均所需时间)、“成本”(办理破产手续平均所需成本占财产总值的比例)、“回收率”(债权人、税务部门和雇员从破产企业收回的款项占其投入的比重)3个维度。

衡量指标

质量指标

营商环境作为市场主体在开办、生产、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外部因素的总和,也拥有两个质量指标,分别为硬质量指标和软质量指标。硬质量指标主要是指营商环境中获得水、电、气和土地的情况、财产保护、信贷获取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状况,这些是显性的,通过政府有形的行政程序和政策就能改变的指标。营商环境的软质量指标主要是指,为了实施硬质量指标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的价值观、行为、工作效率、工作能力和服务态度,以及所在区域的商业氛围、金融氛围、创新创业氛围、法治氛围和市场氛围等,这些因素很难直接用行政手段加以规定,所以称为软质量指标。

营商环境便利度指数

《营商环境报告》提供了两个综合衡量指标的结果:营商环境便利度分数和基于营商环境便利度分数的营商环境便利度排名。营商环境便利度排名能够比较出不同经济体营商环境的差别;营商环境便利度分数以最佳监管绩效为基准,为各经济体评分,以显示出其各项营商环境指标与最佳监管绩效的绝对分差。通过不同年度之间的比较,营商环境便利度分数能够显示出在一个经济体中,当地企业家所在的监管环境随时间的推移发生的绝对变化有多大,而营商环境便利度排名只能显示监管环境相对于其他经济体发生了多大程度的变化。营商环境便利度分数可以反映经济体监管实践与最佳监管实践之间的差距。营商环境便利度排名范围从1到190。经济体排名的确定,是通过对总体营商环境便利度分数进行的排序,其分数四舍五人到小数点后两位。

作用和意义

作用

营商环境的优化有助于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内部不同层级和部门间的关系以及市场主体之间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市场主体更能感受到公共服务和政府监管的温度。

助推经济

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就是竞争力。良好的营商环境就像一个强大的磁场,可以吸引项目落地,激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凝聚企业创业,保证人民安居乐业。

创新格局

对内,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有利于资源流通,畅通国内循环。对外,优化营商环境,打造符合国际惯例和世贸规则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和体系,有利于中国企业融入世界,有利于吸引外资企业入驻,畅通国际大循环。

优势竞争

营商经济优化有利于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有利于鼓励创新创造。自由贸易试验区呈现蓬勃发展态势,改革前沿阵地的政策创新不断在各地得到复制推广,带动全国营商环境整体优化。

重要意义

营商环境是影响市场主体运行的制度性要素。营商环境对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企业的研发投入、创新、经营活力、经营绩效和全要素生产率等方面都依赖于营商环境。此外营商环境的改善对于企业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和使用,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等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构建市场化、法制化和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政策

2019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举措复制推广借鉴工作的通知》,要求全国复制推广借鉴京沪两地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举措。

2019年10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并于2020年1月1日起施行。《条例》第三条:“国家持续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资源的直接配置,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活动的直接干预,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着力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切实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增强发展动力。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应当坚持政务公开透明,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全面推进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公开。”第四条规定:“优化营商环境应当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以深刻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协同联动、完善法治保障,对标国际先进水平,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良好环境。”

2019年1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实施条例》,要求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外商投资、强化外商投资保护,该条例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

2020年7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的实施意见》,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

2021年11月,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工作的意见》,在北京、上海市重庆市杭州市广州市深圳市6个城市启动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工作。

2022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的意见》,要求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提振市场主体信心,助力市场主体发展,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提供有力支撑。

2022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复制推广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改革举措的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一批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改革举措。

国际比较

模式比较

香港

香港特区政府以降低企业遵规成本为治理重心,通过更新治理内容、改革治理机构、引入企业参与等方式,不断优化营商环境。香港特区政府治理实践的不断发展,促使香港特区的营商环境治理呈现出治理目标便利化、治理内容精准化、治理方式协同化的特征。

新西兰

2020年的《营商环境报告》显示,新西兰营商环境便利度排名第一,开办企业、获得信贷、保护中小投资者等各项指标排名突出。新西兰通过卓有成效的制度机制安排,成为全球营商最便利的国家之一。新西兰营商环境治理模式由营商政务环境、营商法治环境、营商税务环境三要素构成。

1.建设数字政府,赋能营商政务环境。在2018年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中,新西兰电子政务发展与电子参与指数均排名第七。政府注重开放民众和企业希望利用和再利用的公共数据,通过制定数据开放政策法规和推行数字战略计划来促进数字化政府的发展,同时简化在线办理业务流程,向公众提供高效的政务服务。

2.规范法律法规,打造营商法治环境。一个经济体能否形成公开透明、竞争有序的营商环境,取决于其法律政策是否公平正义。世界银行的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也重视从法律法规是否完善的角度进行评估。在该评价体系中,新西兰的营商环境法治化指标排名优势明显。政府从严格立法程序、健全商业监管体系、保护知识产权等方面着力,为企业生存和发展提供完备的法律保障。

3.强化税务管理,优化营商税务环境。在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中,纳税这一指标可以用来衡量一个世界经济体营商税务环境的优劣。新西兰在普华永道和世界银行发布的《2020年世界纳税报告》中排名第九,在美国税务基金会(TaxFoundation)发布的《2021年全球纳税竞争力指标排名》中位列第三(81.3分),在此前的2017至2020年均位列前三。在《营商环境报告》中,新西兰纳税指标的名次自2013年起呈上升趋势。该指标在各报告中的优异排名与新西兰建立税务制度审查工作组、优化征税纳税体系、重视贸易关税调整等治理措施密切相关。

数据比较

《全球营商环境报告2020》报告显示,全世界营商环境排名前十的经济体分别为新西兰、新加坡、中国香港、丹麦韩国美国格鲁吉亚英国挪威瑞典

根据世界银行的营商环境报告中的数据显示,中国营商环境总体状况的世界排名从2006年的第91位提升到2020年的第31位。尤其是自2018年以来,提升迅速,从2018年到2020年短短两年提升了47位,与发达国家的营商环境差距在逐步缩小。《全球营商环境报告2020》报告显示,中国国营商环境总体得分77.9分(即中国达到了全球最佳水平的77.9%),比上年上升4.26分;排名跃居全球第31位,比上年提升15位。中国已连续两年被世界银行评选为全球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10个经济体之一。

热点事件

2024年3月30日,“中国政府网”微信公众号公布,国务院办公厅于2024年4月对北京、河北省山西省辽宁省吉林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福建省山东省河南省、湖北、广东省海南省重庆市四川省陕西省青海省、新疆等20个省(区、市)营商环境相关问题进行实地督查。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