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文昭 :清朝处州知府

更新时间:2024-09-21 00:34

萧文昭(1862—?),字叔,号同甫,一字君恳,湖南省善化县(今湖南长沙)人。光绪二十年(1894)进士。先后两度出任丽水市知府,1910年创办处州种植学堂。著有《治枭善后议》。

生平

萧文昭,字叔蘅,号同甫,一字君恳。清同治元年(1862年)二月初十出生于长沙府善化县(1912年并入长沙县),民籍。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科进士,名列三甲二十二名,初授刑部代递主事。时值中日甲午战争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国家内忧外患日益加深,国内要求改革之声日益强烈。萧文昭深受维新改良思想影响,与康有为等人交往甚密,并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加入康有为发起的保国会。

这一年,德国强占胶州湾,国家面临着被瓜分的严重危机,康有为等在北京成立保国会。该会宗旨是“保国、保种、保教”,即保国家政权、领土不丧失,保民族种类能自立,保圣教不失。在北京、上海设总会,各省、府、县设分会,意在合群策、群智、群力,发愤救亡,推动维新运动。

清代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六月,光绪帝发起戊戌变法,实行新政。这年的七月二十四日,萧文昭通过刑部代为上书光绪皇帝,提出茶桑建策七项,主要内容是:建立茶务学堂、讲求种植、尽地力、用机器焙茶、建立桑蚕公院、种桑树进行考成、颁桑蚕书籍,并对每条建议都进行了详细阐述。两天后,光绪皇帝发下明发上谕:“萧文昭所请设立茶务学堂及蚕桑公院,来为无见。着已开通商口岸及出产丝茶各县督抚迅速议奏开办,以阜民生而固利源。”

然而,历时103天的“百日维新”在保守派和慈禧的反扑下失败后,维新派首领康有为逃亡日本,作为与维新派有过交往的萧文昭,在京城自然不为保守派所容,遂被外派至地方为官。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四月初四,萧文昭被派往杭州市任候补知府,不久被委任为衢州市知府。同年八月十三日,萧文昭起身赴丽水市接任处州知府,他在处州虽然只有短短的近一年时间,却为处州做了几件实事。

一是兴修水利。丽水县因水利多年失修,粮食连年减产。萧文昭责令知县黄融恩召集通济堰区绅民商议修堰,带头捐俸,并亲自主持修堰工程,修好后又建立西堰公所,制订通济堰善后章程,定立《颁定通济西堰善后章程碑记》。制订新规条,并在詹南二司马庙后空地建立西圳公所三间,集中堰资专人管理,为今后修缮制定了规范。

二是新办学堂。时值新学兴起,他率先捐银元250元,扩建中学堂,创办处州种植学堂(现丽水职业技术学院前身)、阅报所,并拨款丽水县开办劝学堂。当时处州各学堂陆续开办,经费困难,萧文昭写信给湖南省善化县老家,嘱咐家人遵守祖辈“鬻田兴学”的遗训,典卖田产,汇来湘平银1485两,资助办学和开办图书馆。浙江省提学使支恒荣认为,萧文昭“仰承先志,同原籍变卖田产捐银补学,属难能可贵”。浙江巡抚奏请为萧文昭及其祖上建坊旌表,朝廷准奏,在其家乡建立“乐善好施”旌表牌坊。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初,萧文昭与地方士绅商议,以货厘串捐作为办学经费,创办初级师范学校,并得到了省府的批准。地方士绅谭献、严品端分别在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创办劝学分所,颇有成效,学区渐推广。

三是提倡实业和农业。面对地瘠民贫的处州,萧文昭积极倡导通过发展工商业,改善民生。其到任后,恰逢谭献等创办丽水利用织布公司,不仅筹款给予补助,还报请省城农工商局给予立案,京城农工商部给予注册。青田县石器、龙泉窑器和龙庆香菇是处州的几大特产,萧文昭精选数十样,“呈送到省,请为转解农工商部陈列检验。”省府对萧文昭“劝导振兴工艺,培植天产,以收地利而裕民生”之举,给予肯定和表彰,称其选送之青田石器“较之从前已略有进步”,龙泉市窑器“实为古窑特色,亟应设法规复”,龙泉各邑所产香菇“亦宜严禁偷盗,(需)招徕商贩行销”。萧文昭还特别重视农业生产,积极鼓励农民种植棉花,并带头做好示范,在府衙后面的枣山开垦荒地,还另外租地种植棉花,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并在其离任时将此事移交新任知府继续推行。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萧文昭离开处州,转赴任绍兴知府,由常觐宸(直隶人)接任处州知府。

宣统二年(1910年)八月,时任丽水市知府常觐宸因旧疾复发,上书要求委派他人接任。此时,萧文昭已离任绍兴知府,在候补待任。当年九月,萧文昭再次被委任为处州知府。宣统三年(1911年)七月,萧文昭兼任丽水县知县,此时的清代,已是千疮百孔,社会动荡不安。当年十月,武昌起义成功,随即浙江省宣布独立。十月初五,吕逢樵带领光复军300多人进驻丽水城,光复了处州。驻守丽水的巡防营帮统李茂青在地方乡绅的劝说下交出武器,放弃抵抗。处州府同知范传衣不知所踪,只有知府萧文昭孤零零地留守府衙,向光复军交出印信文,遗憾地离开了他先后任职两年多的处州,回到故乡湖南长沙。

萧文昭创办的处州种植学堂,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先后更名为处州农业学堂、处属县立蚕桑学校、处属联合初级农业职业学校、处州高级农业职业学校、省立处州农业技术学校、丽水林业学校,最终发展成为丽水职业技术学院

家族

其祖,国子监生,萧大丰;其父,增生,萧寿昌,着有《袁氏本末》;其母,陈氏。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