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蓝印花布艺术馆 :南通蓝印花布艺术馆

更新时间:2023-09-25 18:48

位于东绿地的蓝印花布艺术馆是颇具南通市本土特色的博物馆。这里沉淀着南通最古朴的传统工艺,到过这里的人在简单的蓝白世界中能体验出别样的淳朴与高雅。今天的文博南通让我们一齐走进蓝印花布艺术馆。南通蓝印花布浓郁的民间特色和广泛的实用装饰用途,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南通现代蓝印花布,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适应时代的需求,已由原来的单面印花发展成双面印花,由单色发展成复色,由小布发展成印制宽幅布。近年来,蓝印花布又渗透到现代都市人的生活中,如蓝印花布时装、门帘、壁挂、台布、鞋帽、包类、玩具等,无不散发出一种蓝与白的艺术魅力,并形成了蓝印花布制品系列。南通蓝印花布艺术馆曾先后在上海、大连市珠海市苏州市等地举办蓝印花布展,应邀在台湾省举办蓝印花布系列作品展;产品远销美国欧洲、东南亚、日本、台湾等国家和地区。

概述

南通蓝印花­布艺术馆由南通市民间艺术家吴元新先生于1997年创办,创办初馆址在文峰公园内,经过5年的发展,随着南通蓝印花布艺术在国内外知名度的日益提高,来馆参观的宾客不断增加,原馆已不能适应接待外宾的需求,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2002年9月在美丽的濠河畔建成并开放。大门上方南通蓝印花布艺术馆的馆牌是由南通市文联副主席、书法家协会主席陈云题写。门厅里“中国南通蓝印花布艺术展”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老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开国大典的主要设计者、中国工艺美术界的最高权威张仃先生,为我馆1999年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展览时题名,背景由200多幅蓝印花布纹样组成。

展厅布局

走进蓝印花布艺术馆,便如同走进了蓝印花布的殿堂。手摇式的纺纱车、依依歌唱的织布机,无不传递着南通市悠久的纺织文化和土布工艺。蓝印花布,全凭人工手纺、手织、手染而成,其图案全凭手工镂刻,每幅刻好的纸版都似剪纸艺术。花版镂空后,经刷油桐加固,然后再用石灰拌黄豆粉,加水调成糊状,通过花版括在布上,最后再染以木蓝,蓝随着裂缝渗透到坯布上,留下了人工无法描绘的自然冰纹,形成鲜明和谐的蓝白之美,自然冰纹是蓝印花布艺术的灵魂。蓝印花布的的悠久历史:在元末明初,由于从江南引进了织造技术才使南通土布得到大力发展;到了明代,又因南方花商传来蓼蓝种子,才使蓝草南通市得以大量种植,为蓝印花布提供了染料来源,从而促进了印染工艺的产生和发展。展厅中间展示着清末的纺纱机和织布机。古老的木制织布机上还绕着整齐的纱线,梭子的另一端还有一段织好的布匹,仿佛织布的少女刚刚起身离开,留给我们无限的遐想。

在第二展厅,我们看到了古旧蓝印花布的精品。一些蓝印花布制成的日常用品,例如被面、帐沿、门帘……都别具一番风味。各种精致的图案——龙凤呈祥、状元及第、鹿鹤同春、金鸡报晓……以独特韵味展示了民间艺术的魅力。怀着对蓝印花布工艺流程的好奇,我们来到了第三展厅。在这里,我们为前人的智慧所折服。他们将剪纸艺术运用到蓝印花布上。手工刻画版——手工刮防染浆——手工刮白——晾晒,这一连串的工序,每个细节都凝聚着民间艺人的智慧。

蓝印花布作为南通市本土文化、民间艺术的代表,她的脚步不仅要踏遍全国,更要走向世界。一件件朴质、高雅的蓝印花布产品,散发出迷人的魅力。

正如著名雕塑家、美术家韩美林的题词一样,蓝印花布艺术就是“天工开物”。蓝印花布是我们本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以着独特的静谧,感染着世界,给我们每个人心中留住一片纯净的蓝。

历史特色

南通蓝印花布历史悠久,既散发着乡土气息,又显示出淡雅不俗。南通蓝印花布的图案简洁朴素,一般都是以折枝散花、团花动物为主,图面结构采用二方连续及单独纹样组成,被面、包袱方巾等采用框式结构与中心纹样进行定位设计,内白外蓝,蓝白相间,构成独特的民间艺术风格,以形象化的语言,表达出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和丰富情感。

关于创办人

工艺美术大师吴元新创办的南通蓝印花布艺术馆,汇集了从蓝印花布起源、纺纱、织布、印染以及制图、加工全过程的上千件珍贵的史料,还有民间工艺师加工演示的表演厅,以及许多民间蓝印花布实物。

今年5月26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正式命名江苏省南通市为“中国蓝印花布之乡”、吴元新创办的南通蓝印花布艺术馆为“中国蓝印花布传承基地”。南通蓝印花布艺术馆坐落在濠河边,馆里的墙上、桌上、架子上、沙发上、玻璃橱内,陈列了1000多种蓝印花布制品、图片,构成了令人赞叹不绝的蓝白世界。有人说:蓝印花布有青铜饰文的的高古,汉砖瓦的粗犷,青瓷的典雅、苏绣的细腻、剪纸的简洁、织  绵的华贵。质朴素雅,含蓄优美之中,包含着浓郁的乡俗民情,焕发着迷人的魅力。1996年,吴元新自筹资金创办了“中国南通蓝印花布艺术馆”。他说:“没有大量的蓝印花布收藏,就淡不上传承、研究、开发。”为收藏一幅“吉庆有余”的蓝印花布被面,吴元新在海门区的乡间小路上奔波了20多公里。经过一番苦苦哀求,才从80多岁老太太手中换取了这幅被面。听说启东市永阳乡有一幅“状元及第”的包袱,吴元新几乎跑遍了全乡的家家户户,终于在一位老太太家找到了,这是惟一收存的蓝印与刺绣结合的藏品。吴元新不仅是蓝印花布的收藏者,更是优秀的蓝印花布生产设计者。在首届中国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上,吴元新设计的饰品获得金奖;在首届中国民间工艺品博览会上,“蓝印花布工艺品系列”荣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金奖。

经过多年的努力,南通蓝印花布艺术馆已成为展示江海文化的一张独特名片。

第一展厅

中国蓝印花布的起源与发展。

民间蓝印花布是我国传统的印染工艺品之一,它以手纺、手织、手染的民间工艺,纯洁而又朴素、鲜明而又和谐的蓝白之美闻名于世。民间蓝印花布历史悠久,早在北朝就出现了用镂花版和防染浆剂的蓝底白花布(新疆于田屋于来克古城北朝遗址出土的蓝底白花毛巾残片)后者原称蜡。到了唐朝盛行后又称染缬。南宋时代有人把此法加以改进,用于印染蓝印花布,又名为“药斑布”。据传说从前南通市地区是一片海滩,人们靠打渔为生,用麻丝结网,麻片遮身,日子过得很艰苦。有一天,天宫王母娘娘做寿,在瑶池大摆筵宴,请来了西天老佛、东海龙王普陀山南海观音立像、四方菩萨、八路神仙。王母心里高兴,亲自带领仙女去花园摘蟠桃,无意中王母向下界一瞧,正好瞟见通州区,只见那里人们披着麻片,没有衣穿,不禁动了恻隐之心,立即传派鹊神回宫取出三粒棉种,又命牛郎织女下凡传授耕织,限期一年教会通州百姓植棉纺织。鹊神奉命衔了三粒棉种,正待飞回花园复旨不料路经瑶池,嗅见酒香扑鼻不觉馋涎欲滴嘴一开,一粒棉种掉进玉盏沾上琥珀色的琼浆。鹊神连忙拣了起来,趁无人看见赶紧到花园将棉种交给牛郎。织女和牛郎高高兴兴地下凡。暑往寒来,不觉一年过去,各路神仙又来为王母娘娘贺寿。牛郎织女也如期归来,完旨交差,献上纱支若干,又见其中有衣服不是白色而是黄色,感到诧异,便问何故。织女禀道:“通州棉花中有一种花色微黄,人称紫黄色,不知何因?”鹊神知道无法隐瞒,便如实说出棉种掉落酒杯沾上琼浆的缘由。王母娘娘论功行赏,赐牛郎仙酒三盏,织女仙桃市三个,对鹊神也不怪罪,要他每年七夕带天下喜鹊搭桥让牛郎织女相会。王母趁着酒兴要各神仙作法使通州区人穿上花布衣服。于是观音摘下柳叶,龙王取下缠在脚上的海草,齐向下界掷去,田野上长起了“大蓝”、“小蓝”的植物,人们用它染起了蓝印花布。

南通市濒江临海,土质气候适宜棉花种植,所产棉花产量多,质地好。明代中叶从江南引进织造技术,为手工纺纱、经布、织布提供了良好条件。其织布又分有色织布、白坯布两种。随着棉纺手工业的普及及发展,蓝草大量种植,棉布普遍流行,陈家桥老镇位于南通城向北十公里,唐闸向东五公里,刘桥向西三公里处,现为南通市港闸区陈桥乡。南通市公交车23路从唐闸开出。终点站设在陈桥老镇。约于十八世纪中叶,程家染坊创办于陈家桥老镇的街中心。陈家桥的桥南桥北各设一家店,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至五十年代初,随着植棉面积的扩大及棉农纺织业的发展,印染业也随之兴旺。程家染坊在周边的邓家桥和任家口子两地增开两家店。当时以染纱、染布为主,染色有蓝、黑、红、血青等,染料大都是从上海市购进的洋货,后来逐步发展印染蓝印花布,全部手工工艺,蓝白花纹图案几十种,朴素大方,体现民间传统的美,一直流传至今,深受人们喜欢,起初人们仅用蓝印花布做门帘、帐檐、被面、包袱布、围裙、腰带等,后逐渐成为女性服饰用料。由于蓝印花布工艺的发展,印染生产越发红火,程家染坊当时雇佣员工和学徒就有几十多人,大小染缸六十多只,近十米高的染坊架子,每天晾晒各色布匹,远处望去,颇有气势。远道赶来染纱染布的客户无须问路,高高的染坊架子成为程家染坊的标记,当时方圆几十里的纺织农家大都是程家染坊的客户。程家染坊历经两个世纪,三代人。第一代店主,程世荣,约于十八世纪中叶从徽州(安徽)移民至南通市,定居陈家桥老镇,创办了程家染坊。第二代店主,程煜文(程世荣的长子)人们尊称程文。十九世纪初,程家染坊在程文的精心经营下,逐年兴旺发达。第三代,程宗源(程煜文的长子)、程宗泽(程煜文的次子),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至五十年代初,兄弟二人在继承传统家业的基础上,着力发展蓝印花布工艺,吸收了不少先进技术,引进了国外染料新产品,改进了工艺流程,讲究花型设计,一直延续到解放初期,直至公私合营,集体商店经营染布店。随着时代的发展,印染工艺的进步,大型国营印染企业的出现,集体印染业和个人作坊自然关停。

至今陈家桥老镇方圆几十里的人们家中,也许能找到几件出自程家染坊传统的蓝印花布印染品,其平面设计,工艺质量,印染色泽与现代蓝印艺术品相比毫不逊色,且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在第一展厅里有原始纺车两台(其中一台织白坯布,另一台是色织布),原始绕线车一台。

第二展厅:南通蓝印花布古旧精品

这里展示的明末清初以来的古旧蓝印花布,它是该馆馆长30年来到处寻找收集、收藏的蓝印古旧精品。

蓝印花布图案题材和内容

一般以植物花卉和动物为主,也有一大部分用谐音或隐喻来表现群众愿望的图案、花边图案,归纳可为以下几类: 1、动物类。蝙蝠图案:五福拜寿、福在眼前、福寿绵延、福寿双全、福寿如意等。龙凤呈祥、二龙戏珠、凤穿牡丹等。鱼形图案:吉庆有余、连年有余、鲤鱼跳龙门、金鱼蓝花等。鹿鹤同春、松鹤长春、梅花鹿等。鸳鸯图案:鸳鸯贵子、鸳鸯戏荷等。喜鹊图案:喜上眉梢、喜报春光、喜在眼前等。狮子图案:狮子舞、狮子滚绣球等。蝴蝶图案:蝶恋花、蝴蝶团花、散花蝴蝶、蝴蝶蓝花等。松鼠图案:松鼠葡萄等。还有梅雀图案、麒麟图案等等。 2、植物花卉类。岁寒三友:松、竹、梅。四君子:梅、兰、竹、菊。三多图:仙桃市、石榴、佛手,牡丹花、莲花、葡萄、葫芦、南瓜、芍药灵芝、唐草等。 3、文字类。长寿字、团寿字、福字、双喜字等。 4、器物图案类。暗八仙:渔鼓、宝剑、花篮、莲花、葫芦、拆扇、阴阳极、横笛、古钱、花瓶、绣球、箭、珠等。 5、几何图案类。盘肠、迥纹、珠子、龟背纹等。 6、人物、自然景物类。刘海、童子、水纹、卷云纹、亭台楼阁等。

蓝印花布朴素明快,耐磨耐脏及透气,吸汗之特性浑为农家所喜欢。明末清初,人们逐渐把这蓝草印制产为传播,南通市地区95%的农村家庭应用自纺自织的白

三展厅,工艺流程

民间蓝印花布全凭人工手纺、手织、手染而成,其图案全凭手工镂刻。每幅刻好的纸版都似如剪纸艺术,具有淳朴、粗犷、明快的风格,其艺术形象往往是高度概括和夸张,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花版镂空后,经过刷油桐加固,然后再用黄豆粉和石灰,加水调成糊状,通过花版刮在布上,待灰浆晾干后,投入缸内染色,染料靛蓝,它是植物颜料,春种夏收,取茎叶泡制而成,染成的布呈深蓝色。晒干后,给人淳厚、沉实之感,故民间有人称它“老蓝花布”。染好去了浅浮灰浆,为灰浆所封密处露出本色,灰浆块面大的地方,灰层在染色的卷动中自然裂开,蓝靛随着裂缝渗透到坯布上,留下了人工无法描绘的自然冰纹。即使出于同一印布艺人之手,冰纹也各异,显得千变万化。人们赞美自然冰纹是蓝印花布的灵魂。

第四展厅:南通蓝印花布向外开拓。

为了进一步扩大南通蓝印花布在外地影响,让蓝印花布成为现代城市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蓝印花布艺馆在苏州革命博物馆举办了“南通蓝印花布展”,在上海世贸中心举办了“南通蓝印花布时装展”,在杭州市南京市、厦门等地举办了“南通蓝印花布展销会”。 1998年4月,馆长吴元新应台湾台中文化中心邀请,赴台举办南通蓝印花布展示活动。讲授南通蓝印花布图案艺术,表演其工艺流程。 1999年夏,市文联、艺术馆与民族文化宫展览馆达成在北京联合举办展览。同年12月8日至19日南通市人民政府、北京民族文化宫主办,中共南通市委宣传部、南通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南通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南通蓝印花布艺术馆、南通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南通市摄影家协会承办的“中国南通蓝印花布艺术展”在民族文化宫展出。展览吸引了大量中外宾客。这是南通蓝印花布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展示活动。 2000年8月,蓝印花布艺术馆应邀参加第六届中国艺术节,并在艺术节江苏省工艺美术展开幕式作时装表演,馆长吴元新作为江苏工艺美术专家代表,为国内外来宾演示蓝印花布工艺流程。 2001年2月,美国亚利桑那州中国文化中心邀请我馆馆长吴元新赴美参加了“新春中国文化周”。会上展示蓝印花布工艺流程,接待了华人华侨、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及喜欢中国文化的外国友人。不仅宣传了中国传统艺术,更重要的是加强东西文化交流。同年4月份上海豫园管委会邀请“中国南通蓝印花布展”在上海隆重开幕。在一个多月的展览时间里,所带展品倾销一空。

第五展厅

南通蓝印花布现代艺术的创新和发展。

南通市民间蓝印花布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适应时代的要求,已由原来的单面印花发展成双面印花,由单色发展成复色,由小布发展成印制宽幅布。近年来,蓝印花布又渗入到现代都市人的生活中,如蓝印门帘、壁挂、台布、鞋帽、包类、玩具等。都散发出一种蓝与白的艺术魅力。南通蓝印花布越来越为人们所喜爱和了解。许多国内外团体专程来通参观蓝印花布艺术,并为这一民间古老传统艺术魅力所折服。为保存和弘扬南通的蓝印花布艺术,该馆集收藏、展示、研究、生产经营为一体,是我国首创私营蓝印花布艺术馆,珍藏明清以来的蓝印花布实物及图片资料千件,保存着大量的民间传统优秀制品,展示南通蓝印花布的传统工艺流程,为广大国内外爱好者提供学习、欣赏、研究民间工艺美术的良好场所,使中国的传统民间艺术——南通蓝印花布得到更好的继承与发展。

链接;

蓝印花布;南通纺织博物馆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