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化工学院 :西北大学二级学院

更新时间:2024-09-20 22:29

西北大学化工学院,是我国西部地区最早建立的化工院系之一。1937年抗战爆发,由国立北平大学、北洋工学院、北京师范大学迁至西安市西北大学联合组成国立西安临时大学,国立西安临时大学设文理、法商、教育、工、农、医六大学院,其中工学院设土木工程、矿冶工程、机械工程电机工程学化学工程纺织工程六个系。

历史沿革

1938年3月国立西安临时大学迁往城固县,同年4月,国立西安临时大学更名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同年7月,西北联大工学院与东北工学院、焦作工学院合并成立国立西北工学院。同年8月,国立西北联合大学改名为西北大学(西安)

1945年,抗战胜利之后,西北大学迁至西安市国立西北工学院迁至咸阳市

1949年,国立西北工业大学更名为西北工学院。

1958年,西北工学院与西安航空学院合并成立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工学院化工系的部分教职工和学生去了北京石油学院,另一部分教职工组建了西安化工学院。

1960年,西安化工学院及西安交通大学的纺织系、水利系合并成立了陕西工业大学。

1972年,陕西省的高等院校调整,陕西工业大学的化工系并入西北大学。

2002年,根据国家经济建设和化工系发展的实际需要,成立了西北大学化工学院,下设化学工程系、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系、生物工程学系、制药工程系、食品工程系。在西北大学党政领导的关怀、支持下,化工学院师生团结一致,努力拼搏,在学科建设、队伍建设、教学工作、科研工作和管理工作等方面得到了迅速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

办学条件

院系概况

生物工程系

生物工程系由“生物工程”专业教研室组建,现有教师8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2人、讲师4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及在读博士6人。本教研室除承担“生物工程学”专业的所有课程教学任务外,还承担“制药工程”,“食品工程”等专业开设生物化学等基础课。本教研室广泛开展生物工程领域的研究工作,承担了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多项省科技攻关、省教委重点、博士后科研基金、两大重点科研基金等重大科研项目,科研特色突出,已取得一批重大科研成果,有的已经实现了产业化。

食品工程系

食品工程系现有教职工17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5人,博导2人,讲师3人,实验技术人员3人。承担本专业十余门基础课、专业课和全系四大基础化学课程的教学工作。有专用教室、常规及大型分析测试仪器,科研实力雄厚,承担国家级,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20余项,横向科研课题10余项,多项成果通过中试和鉴定,经济效益显著。获得发明专利2项,出版学术专著6部,多次获得省部级奖励。近5年在国内外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近百篇,被权威期刊SCI、EI收录10余篇。

制药工程系

制药工程系现有教职6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讲师1人,实验技术人员1人。承担本专业十余门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工作。有专业实验室,常规及大型分析测试仪器,科研实力雄厚。承担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20余项,多项成果通过中试,并实现了工业化生产过程,经济效益显著。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系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系由化工机械与机械基础两个教研室合并而成,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9名、讲师2名、副研究员和工程师各1名,主要承担本科专业课及全系公共基础课的教学,还从事材料表面防腐、压力容器设计及检验、振动理论及应用、机械CAD、搅拌工程技术及设备等科学研究、研制开发的新型高效节能搅拌设备中心龙卷搅拌器已通过陕西省科技厅鉴定,并已在有关工厂使用。

化学工程系

西北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源于1938年成立的西北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专业,直到1978年,该系仍是西北唯一的化工院系,并开设化学工程、有机化工、无机化合物化工、精细化工等四个专业,为新中国的建设培养了大量人才。在1999年的专业调整中,由化学工程、有机化工、无机化工、精细化工、煤化工、石油炼制等6个专业(含方向)合并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它是西北地区成立最早、毕业生届数及人数最多的化工专业。1985年,获得“化学工程”专业硕士点,这是当时西北地区高校中唯一的、也是我国首批“化学工程”硕士学位的授权点单位之一。在以后的20年中,又陆续取得生物化工、应用化学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工业催化等化工学科所有的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2001年获得“化学工程”二级学科博士点,并开始招收培养“化学工程”博士生。2006年获得“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2007年获得“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是西北高校中唯一拥有“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单位;2005年被评为陕西省名牌专业,2006年本专业的基础课程“化工原理”被评为陕西省精品课程,2009年成为陕西省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学科。这些成果标志着西北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已挤身到国内知名化工院校与专业的行列。

西北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培养具备化学工程与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的基本原理和工程设计等基本技能,能在化工、炼油、冶金、能源、轻工、医药、环保和军工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新产品开发、生产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为硕士研究生输送优秀生源。在实现西北大学培养研究型人才的大目标下,并体现出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人才特色和品牌,西北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特色专业的建设目标为:建成以化学工程、工业催化和化学工艺为知识结构的三大支撑点,以多相流反应器新型催化剂开发、能源化工为主要研究方向,形成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化学工程与工艺学科;为我国化学工业培养具有自主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从事新产品及新工艺的研制开发能力,承担工程设计和生产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专业技能,熟悉化学技术和工程原理的高层次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并通过特色专业的建设,汇聚一批学风严谨、富有创新精神的学术骨干,在学科建设、师资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标志性成果,使西北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进入全国知名专业行列。

食品科学与工程系

西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系成立于2002年3月,现有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1个,食品科学硕士点1个。已毕业本科生150名,研究生15人,其中多名优秀学生到英、美、法等国的著名大学留学深造。毕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遍布全国的大中型食品企业、食品检测机构、食品监督机构、政府部门及事业单位,其中很多学生到沿海大中型城市工作,成为工作单位的技术骨干。

在校本科生120名,硕士生13名。现有专职教师22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5人,讲师7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10人,实验技术人员5人。食品科学与工程系自成立以来,先后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横向课题30余项,13项成果通过中试和鉴定,多项成果在企业中转化为生产力,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了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食品工程系先后独立或与企业联合组建了“西北大学超临界流体技术实验室”、“西北大学蜂产品研究中心”、“陕西蜂产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西北大学红枣深加工研究室”和“西北大学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研究室”等科研平台。共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出版专著5部,教材6部,获省部级奖励1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0余篇,被SCI、EI收录60余篇。

本专业培养具备较强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知识及实践能力,掌握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等各方面综合知识,能够从事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研究、设计、生产、管理和新产品开发和经营,能在食品工业企业、生物工程学企业、农产品安全监督检验机构、海关检验检疫、食品卫生监督等企事业单位从事相关工作的高级食品工程技术人才。

教学规模

学院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带动学院各项工作的开展,实现了学科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学院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通过自主培养和积极引进相结合,不断充实师资队伍,汇聚高层次创新人才,已获和在读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达到60%;我院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不断提高科学技术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承担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技产业化项目等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获得了多项省部级的科研奖项,加快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学院积极改善教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学院注重加强与国内、国外同行之间的学术交流和科研协作,并派出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业务骨干进修和提高,经常参加国内、国际学术会议,聘请国内外的知名学者、专家为我院的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加强了学院与外部的联系,促进了学院学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不断增强,扩大了学院在国内外的影响。

师资队伍

化工学院(含省化学所)现有教职工93人,其中教师57人。教师中有教授19人(其中博士生导师8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31人。学院现有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化学工程、生物化工、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应用化学、工业催化、能源化工和制药工程七个博士学位授权点;有化学工程、能源化工、生物化工、化学工艺、工业催化、应用化学、制药工程、化工过程机械和食品科学九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化学工程领域及制药工程领域两个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有化学工程与工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生物工程学、制药工程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五个本科专业;有一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两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一个陕西省重点实验室和七个省级重点学科。已经形成了由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组成的较完整的科学育人体系。

学院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更快的发展阶段,全院师生员工团结一致,齐心协力,为建设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化工院系而努力奋斗。

学科体系

学院现有化学工程系、生物工程系、能源化学工程系、制药工程系、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系五个系;有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06年)及7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有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7年);有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现有在校本科生797人,硕士生418人,博士生67人,总人数1282人。拥有各类仪器设备4320台套,价值6900余万元,形成了由学士、硕士、博士、博土后组成的完整的科学育人体系,成为西北培养化学工程与技术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基地。

人才培养

近五年,学院共培养本科生1455人,硕士生750人,博士生78人,留学生21人。2017年,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生物工程与能源化学工程四个本科专业入选陕西省一流专业(培育)建设专业。2019年,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生物工程3个专业首批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共获得各类教学项目44项,其中省部级8项,校级36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校级3项。获批设立陕西省化工过程教学示范中心,获批陕西省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化工原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共投入教学实验室建设资金570万元。出版《化学化工数据处理与实验设计》、《化工环保与安全技术概论》等教材及著作10余部。

目前,在延长集团、陕煤集团、榆林炼油厂、渭化、兴化市、陕化、鸿瑞集团、天鸿石化、黑猫石化、东科药业、丰源油田、海欣制药、丽彩药业、康龙化成西安杨森陕鼓动力、长庆石化、大众锅炉、恒旭装备、省特种设备检测检验研究院、204所、165所、771所等企业建立产学研基地和专业硕士实践基地。

近年来,本科生连续在全国化工设计大赛、全国化工实验大赛、Chem-ECar、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各项活动中取得佳绩。其中本科生代表队连续11年夺得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化工实验大赛”中,获得全国一等奖;连续三年获得中国大学生Chem-E-Car竞赛两冠一亚的优异成绩,并作为中国代表队取得全球第九名的成绩;“国药工程-东富龙集团杯”全国大学生制药工程设计竞赛获得国家级二等奖1项、国家级三等奖2项;第四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获得两项国家级二等奖2项;第八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获得国家级二等奖1项;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获国家银奖1项、国家铜奖1项;第三届中航集团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获国家三等奖1项;陕西省第一届工程制图及3D建模大赛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专业培养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化学工程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的基本原理、工艺技术和工程设计等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知识、能在化工、炼油、冶金、能源、轻工、医药、环保和军工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新产品开发、生产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同时为培养硕士研究生输送优秀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应用化学、化工装置与设备、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化学与化工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方法的基本训练,具有对生产过程进行模拟优化、革新改造,对新过程进行开发设计和对新产品进行研制的基本能力。

三、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化学工程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应用化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化工工艺与设备设计方法,掌握化工过程模拟优化方法;

3.具有对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能力;

4.熟悉国家对于化工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化学工程学的理论前沿,了解新工艺新技术与新设备的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与开发的工作能力;

7.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四、主干课程

主干课程包括: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化工热力学、化工设计与计算、化学工艺学、化工传递过程、工业催化、化工分离过程、化工仪表与控制等。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国防教育、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化学与工程基础实验、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验等。

六、学分要求

本专业学生毕业时应修够167学分,其中全校通修课程50学分,学科核心课程36学分,学科方向课程18.5学分,选修课29.5学分,通识课12学分,实践教学环节21学分。

七、修业年限与授予学位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科学研究

科研平台

学院现有国家级科研平台1个,省部级科研平台11个。具体为碳氢资源清洁利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陕北能源化工产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陕北能源先进化工利用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陕西省洁净煤技术工程研究中心、陕西省能源化工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陕西省生物材料与发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可降解生物材料重点实验室、生物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陕西省资源化工应用技术工程研究中心、西安市能源高效清洁化工利用工程实验室、西安市新型生物医用材料创新研发重大科研平台等。建成并运行化工学院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包括XPS、SEM、XRD、BET、FTIR等大型仪器10余台,价值1100余万元,极大改善了学院科研教学条件。设有院士工作室2个,国家级教学名师工作室1个,起到名师引领作用。

陕西省化学研究所

陕西省化学研究所于1978年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为陕西省教育厅直属科研机构,行政由西北大学管理。主要从事精细有机化学领域的基础应用科学研究,研究方向为医药、农药、有机合成等。

化学所技术力量雄厚,科研设备先进,具有很强的科技开发能力。全所现有职工11人,其中教授1人,研究员2人,副研究员2人,博士生导师2人。获得国家基金委、省、部、市级科研主管部门经费资助项目二十多项,获得技术鉴定成果十余项,获得国家发明奖、省科技进步奖、省发明专利金奖、市科技进步奖等多项奖励;发表论文300余篇,被《SCI》、《EI》收录的论文数十篇,出版专著多部。

教学工作方面,化学所拥有一个有机化学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培养了数十名有机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积极地贡献。

科研成就

近五年学院共发表各类科研论文684篇,其中SCI论文258篇,出版学术专著11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6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7项。获得各类科研奖励17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其它省部级奖励14项。先后承办了第五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第五届中日化工学术研讨会和第五届全球华人化工学者研讨会,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技术交流和人才交流;开拓了教师的科研视野,培养锻炼了研究生,扩大了学科的学术影响。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