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 :利用半透膜将小分子和大分子分离的医疗技术

更新时间:2023-08-06 09:37

透析(dialysis)是一种治疗手段,透析疗法是治疗急慢性肾衰竭和其他一些严重疾病的重要方法,分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结肠透析。

在肾功能受到损伤,身体不能进行自主代谢,血液不能完成过滤,就会出现少尿或者无尿症状,并且还会引发其他并发症,加快患者的病变,最终导致死亡。而透析这个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就是通过仪器帮助人体清除血液中的有毒成分和代谢的产物。

凡不与蛋白质结合,在体内分布较均匀,分子质量较小的药物或毒物均可采取透析治疗。适时的透析治疗,可有效地纠正急性肾损伤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有利于预防某些危险并发症的发生,原发病的治疗和肾功能的恢复。透析时机一般根据原发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经济条件等综合决定。

腹膜透析无需特殊设备、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对残肾功能影响较小、无需抗凝等优势,对某些慢性肾衰竭病人可优先考虑腹膜透析,如婴幼儿、儿童,心血管状态不稳定,明显出血或出血倾向,血管条件不佳或反复动静脉造瘘失败,残余肾功能较好,血液透析就诊不便等。对于某些中毒性疾病、充血性心衰等,如无血液透析条件,也可考虑腹膜透析。但存在腹膜广泛粘连、腹壁病变影响置管、严重腹膜缺损者,不宜选择腹膜透析。

血液透析并发症有失衡综合征、心脑血管并发症、透析器首次使用综合征、发热。腹膜透析并发症有腹膜炎、腹膜纤维化、代谢并发症、导管相关并发症。2018年美国肾脏病数据系统报告显示,从2011年开始透析的第1日起,腹膜透析患者的校正5年生存率为52%,血液透析患者为42%。术后监测生命体征,尤其注意观察血压变化。准确记录血压、体重、尿量及摄入量。加强自我管理,生活要有规律,避免剧烈运动和精神紧张。

适应证

急性肾损伤和慢性肾衰竭应适时开始腹膜透析治疗。因腹膜透析无需特殊设备、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对残肾功能影响较小、无需抗凝等优势,对某些慢性肾衰竭病人可优先考虑腹膜透析,如婴幼儿、儿童,心血管状态不稳定,明显出血或出血倾向,血管条件不佳或反复动静脉造瘘失败,残余肾功能较好,血液透析就诊不便等。对于某些中毒性疾病、充血性心衰等,如无血液透析条件,也可考虑腹膜透析。但存在腹膜广泛粘连、腹壁病变影响置管、严重腹膜缺损者,不宜选择腹膜透析。

急性肾损伤

一般透析指征:出现下列任一情况即可进行透析:①肺水肿,对利尿剂无反应;②高钾血症,血钾≥6.5mmol/L;③高分解代谢状态;④无高分解代谢状态,但无尿2天或少尿4天以上;⑤血HCO₃-\u003c12mmol/L或动脉血pH(酸碱度)7.2;⑥BUN(尿素氮)21.4~28.6mmol/L(60~80mg/dl)以上或血Cr(肌酸酐)≥442pmol/L(5mg/dl);⑦少尿2天以上,并伴有下列情况之一:体液过多,如球结膜水肿、胸腔积液心包积液、心音呈奔马律或中心静脉压升高;持续呕吐;烦躁或嗜睡;血钾≥6mmol/L;心电图高钾血症表现。

在原发病重、估计肾功能恶化较快且短时间内不能恢复时,可在并发症出现前进行透析,即早期透析。优点是有利于维持内环境稳定,为原发病治疗创造条件,如应用抗生素、营养支持等。

紧急透析指征:出现下列任一情况需立即透析:严重高钾血症,血钾≥7.2mmol/L或有严重心律失常肺水肿,对利尿剂无良好反应;严重代谢性酸中毒,动脉血pH\u003c7.2。

终末期肾病

透析指征的决定应考虑残余肾功能状态和临床表现包括并发症的情况。通常非糖尿病肾病患者eGFR(肾小球滤过率)\u003c10ml/(min·1.73m2):糖尿病肾病eGFR(肾小球滤过率)\u003c15ml/(min·1.73m2)时即可开始血透。当有下列情况时,可酌情提前血透:严重并发症,经药物治疗等不能有效控制者,如容量过多包括急性心力衰竭顽固性高血压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高磷血症;贫血;体重明显下降和营养状态恶化,尤其是伴有恶心、呕吐等。

急性中毒

药物和毒物如分子量低于透析器膜截留分子量、水溶性高、表观容积小、蛋白结合率低、血清游离浓度高时,可选用血液透析治疗。这些药物包括:安眠镇静药如巴比妥类、甲丙氨、甲、氯氮、地西泮、水合氯醛氯丙嗪等;镇痛解热药如阿司匹林、非那西丁,对乙酰氨基酚等;三环类抗抑郁剂如阿替林、多虑平等;心血管药物如毛地黄类、奎尼丁、普鲁卡因胺硝普钠甲基多巴二氮嗪苯妥英等;抗癌药如环磷酰胺、5-尿嘧啶等;毒物如有机磷,四氯化碳三氯乙烯、、汞等;肾毒性和耳毒性抗生素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万古霉素、多粘菌素等。其他药物透析清除效能差,宜作血液灌流

其他疾病

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和肺水肿的急救,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严重电解质紊乱、高胆红素血症、严重高尿酸血症、精神分裂症银屑病等均有报道血透治疗有效。

结肠透析适应证

慢性肾功能不全早、中期。

消化性疾病:肝衰竭、急慢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顽固性便秘、急慢性胰腺炎

美容保健。

术前或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

其他:高热、机体功能紊乱、水肿(胸腔积液、腹水等)、前列腺炎、重症肝炎骨盆腔发炎妇科学囊肿、减肥、腹泻等。

禁忌证

血液透析

血液透析无绝对禁忌证,只有相对禁忌证。休克或未纠正的低血压;严重活动性出血;严重心律失常,严重心脑并发症、精神障碍不能合作等。伴上述情形时可选用其他血液净化技术或采用特殊抗凝方法。

腹膜透析

腹膜透析的绝对禁忌证包括:腹腔长期慢性炎症或腹膜广泛粘连或纤维化、腹部或腹膜后手术导致严重腹膜缺损、外科无法修补的疝。

腹膜透析的相对禁忌证包括:腹部手术3天内,腹腔置有外科引流管;腹腔有局限性炎性病灶;大肠梗阻;腹部疝未修补;严重炎症性或缺血性肠病;晚期妊娠、腹内巨大肿瘤及巨大多囊肾;严重肺功能不全;严重腹部皮肤感染;长期蛋白质及热量摄入不足所致严重营养不良者;严重高分解代谢者;硬化性腹膜炎;不合作或精神病患者;过度肥胖者;各种原因引起腹膜有效面积低于正常的50%;肺功能显著受损:因为放入腹透液后横膈抬高,引起限制性呼吸困难;严重血管病变使腹膜毛细血管血流量和通透性下降。

结肠透析

结肠透析的禁忌症包括:严重痔疮、巨结肠肛瘘、人工肛门、先天性直肠狭窄;直肠、大肠癌;心肺功能衰竭,严重高血压及动脉病;下消化道近期手术、疝气;严重肛管黏膜炎症、胃肠穿孔出血等急腹症;对结肠灌注透析有不良症状反应者。

分类

用于医学上的透析主要分为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结肠透析。

血液透析

血液透析(Hemodialysis),简称血透。其过程是将血液引出体外,经带有透析器的体外循环装置,血液与透析液半透膜(透析膜)进行水和溶质的交换,血液中水和尿毒症毒素包括肌酸酐尿素、钾和磷等进入透析液而被清除,而透析液中碱基和钙等则进人血液,从而达到清除水和尿毒症毒素,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目的。

腹膜透析

腹膜透析是指腹腔中的腹透液与腹膜毛细血管内的血液,通过腹膜这层天然的半透膜,进行水和溶质的转运与交换的过程。腹透液中通常含有钠、氯、乳酸盐或碳酸氢盐以及提供渗透压所需的高浓度葡萄糖等;而ESRD患者(终末期肾脏病)血液中含有大量的肌酐、尿素、钾及其他代谢废物。利用腹膜半透膜特性进行物质交换,可达到清除体内代谢产物、毒性物质及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的目的。腹膜透析中,有三个过程同时进行:弥散、超滤和吸收。透析治疗最终所能达到的液体清除总量与灌注的腹透液体积、交换频率及腹透液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相关。

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

每日24小时连续透析,日间3次,每次4小时;夜间1次,留腹8~12小时。优点是日间透析可较好清除水和小分子溶质,而夜间较长时间的透析对中、大分子溶质清除效果较好。因此,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对尿毒症周围神经病变、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贫血等的控制疗效优于血液透析

持续循环性腹膜透析

夜间由腹膜透析机完成4-5次交换,日间透析液滞留在腹腔内。

间歇性腹膜透析

每次放人腹透液2L,滞留30~45分钟,一个周期为1小时左右。每日透析8-10个周期。多用于早期诱导性透析和需要清除较多水分时。

夜间间歇性腹膜透析

夜间透析10小时,日间不透析。适用于高转运、溶质和水清除较差等情况。

结肠透析

结肠透析是利用结肠黏膜作为半透膜,向结肠腔内注人透析液,借助于由结肠黏膜分开的毛细血管内血液及透析液中的溶质浓度梯度和渗透压梯度,通过弥散和渗透原理清除体内留的水分及代谢产物,并将这些物质随透析液排出体外,同时由透析液中补充必要的物质。结肠透析具有操作简单、价格便宜、副作用小、无创等特点。

术前评估

血液透析

查看病史,了解患者基本信息、主要诊断、明确治疗目的。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出入量、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压强,CVP)等,评估容量状态;查看实验室生化,评估出血风险,了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情况。血管通路是否通畅、抗凝剂使用情况、有无并发症等,特别注意心、肺功能及有无出血情况,并做必要的体检。

腹膜透析

了解一般状况资料,如患者年龄、文化程度、居住条件、自理能力等。患者依从性,生活习惯、饮食习惯、自我管理能力。疾病状况,如血肌酸酐、肾小球滤过率、白蛋白、血色素等。评估患者心理状况,有无焦虑、恐惧、抑郁等心理问题。检查有无影响出口处愈合的相关因素,如糖尿病、使用糖皮质激素慢性咳嗽等。如有以上因素存在,应在植管前进行治疗,以免影响愈合。评估是否需要进行腹壁薄弱或疝的修复。

结肠透析

术前了解患者的基本信息,嘱患者治疗前排空大小便,以减低腹压;对于长期便秘的患者,治疗前一晚可口服果导等泻药来帮助清空肠道,以缩短透析清洗时间,加强透析效果。

操作流程

血液透析

血管通路的建立

临时或短期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可以选用无隧道无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作为血管通路,预计需较长时间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应选用长期血管通路。

透析处方确定及调整

首次透析患者

流程:透析前应进行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梅毒和HIV的血清学指标检测,以及肺结核呼吸道传染病检查,以决定透析治疗分区及血液透析机安排;确定抗凝方案;确定每次透析治疗时间;确定血流量;选择合适膜面积透析器透析液流速;透析液成分;透析液温度;确定透析超滤总量和速度;透析频率。

维持透析期

流程:维持性透析患者建立透析病历,每次透析前均应进行症状和体征评估,观察有无出血,测量体重,评估血管通路,并定期进行血生化检查及透析充分性评估,以调整透析处方;确立抗凝方案;超滤量及超滤速度设定;透析治疗时间;透析治疗频率;血流速度;透析液设定。

操作步骤

操作前,检查并保持透析治疗区干净整洁,患者及陪护人员在候诊区等候,操作护士应洗手、戴口罩。

1.物品准备:血液透析器、血液透析管路、内瘘患者备穿刺针、无菌治疗巾、生理盐水、碘伏和棉签等消毒物品、止血带、一次性使用手套、透析液等。

2.开机自检:检查透析机power cord连接是否正常;打开机器电源总开关;按照机器要求完成全部自检程序,严禁简化或跳过自检步骤。

3.血液透析器和管道的安装:检查血液透析器及透析管路有无破损,外包装是否完好;查看有效日期、型号;按照无菌原则进行操作;管路安装顺序应按照体外循环的血流方向依次安装。

4.密闭式预冲

普通单人用血液透析机:启动透析机血泵80~100ml/min,用生理盐水先排净透析管路和透析器血室(膜内)气体。生理盐水流向为动脉端→透析器→静脉端,不得逆向预冲。将泵速调至200~300ml/min,连接透析液接头与透析器旁路,排净透析器透析液室(膜外)气体。生理盐水预冲量应严格按照透析器说明书中的要求;若需要进行闭式循环或肝素生理盐水预冲,应在生理盐水预冲量达到后再进行。预冲生理盐水直接流入废液收集袋中,并且废液收集袋置于机器液体架上,不得低于操作者腰部以下;不建议预冲生理盐水直接流入开放式废液桶中。预冲完毕后根据医嘱设置治疗参数。

集中供透析液自动透析系统:透析液在线预冲量≥4000ml,透析监视装置(血液透析机)自动采用逆超滤,膜外、膜内、动脉端、静脉端分别预冲。

5.建立体外循环(上机):透析器及管路预冲完毕,安排患者有序进入透析治疗区。

血管通路准备:动静脉内瘘穿刺;中心静脉留置导管连接;移植物血管内瘘穿刺。

血液透析中的监测:体外循环建立后,立即测量血压、脉搏,询问患者有无不适;二次自我查对;双人查对;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应至少每小时:①询问患者有无不适;②观察患者神志状态、机器压力监测及治疗参数、穿刺针及管路固定等是否正常;③测量生命体征,并准确记录。如果患者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出现异常变化,应随时监测,必要时进行心电监护。

6.回血下机。

腹膜透析

透析处方确定及调整

腹膜透析的模式及剂量应强调个体化。个体化腹膜透析处方的制定和调整有助于充分透析,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初始处方的制定

开始腹膜透析时,应首先制定初始透析处方。透析后2~4周进行初次腹膜平衡试验,同时进行透析充分性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透析处方,直至达到治疗目标。

处方调整

腹膜透析治疗是以患者最佳预后和最优生活质量为目标。通过腹膜透析处方的调整以及合理的一体化治疗,实现透析的充分性目标,并尽可能地保护残余肾功能。腹膜透析处方的调整需要有密切的临床随访。

操作步骤

治疗模式的选择

根据患者的腹膜转运特性、尿素Kt/V及肌酸酐清除率、营养状态和残余肾功能等选择不同的透析模式。

组成与连接

双连袋可弃式“Y”形管路系统的基本特征为:“Y”形管路系统中的两个分支分别与新透析液袋和引流袋以无接头形式相连接,“Y”型管的主干以接头形式与外接短管上的接头相连接。

导管置入

按腹部手术常规消毒、铺巾。

用1%利多卡因在皮肤切口处进行局部分层浸润麻醉。

在标记的皮肤切口处做长3~5cm的皮肤切口,采用钝性与锐性分离相结合的方法,分离皮下脂肪并止血,直达腹直肌前鞘。

在腹直肌前鞘做纵行小切口,剪开2~4cm,酌情再次局部麻醉,钝性分离腹直肌或经腹直肌旁到达腹直肌后鞘或腹膜。

提起并切开腹直肌后鞘,暴露腹膜。用血管钳轻轻提起腹膜,在确认未钳夹肠管后,在腹膜上切开0.5cm小孔,用血管钳夹住小孔边缘,在距切口边缘0.5~1.0cm处行荷包缝合,暂时不结扎。荷包缝合时应确认未缝住肠管,针距约0.5cm。如患者腹膜菲薄,可连同腹直肌后鞘一起缝合。

腹膜透析导管置入生理盐水中浸泡,并轻轻捻压2个聚酯纤维套,让盐水充分浸透。将已用生理盐水湿润的引导金属丝(通常为直径1.5~2mm末端磨圆的钢丝)穿入腹膜透析导管内,导管末端应空出2~3cm的距离。

将内含导丝的腹膜透析导管腹内段弯曲成135°的弧形,导管末端进入腹膜荷包口,顺腹壁向下滑行至膀胱底部,此时患者常诉有便意,表明导管末端已达膀胱直肠窝或子宫直肠窝,可拔出导丝。

助手固定导管的深部涤纶套,以免导管脱出。如患者有腹水,可见腹水沿导管呈线状流出;如患者无腹水可向导管内注入100~200ml生理盐水或腹透液,如流出的液体量大于注入液体量的1/2或引流液呈线状,可将荷包扎紧打结。可再次荷包缝合并在荷包扎紧后重复进行引流通畅试验。

确认导管周围无渗液后清洁伤口,间断缝合腹直肌前鞘,将深部聚酯纤维套埋入腹直肌内。

确定导管在皮肤的出口位置,使皮下涤纶套距出口2~3cm。沿皮下隧道做局部麻醉,隧道针引导导管穿过皮下组织,自上而下呈弧形从皮肤引出,隧道出口方向朝向外下方。连接腹膜透析外接短管,确认无渗血、渗液后,依次缝合皮下组织和皮肤。

换液

剪去多余指甲,戴好口罩,常规六步法洗手;清洁工作台面,准备所需物品,如一字夹、口罩,碘伏帽等,从恒温箱中取出加温37℃的腹膜透析液,并检查物品的外包装及有效期、透析液袋上浓度、容量标识、观察液体是否清澈、有无渗漏等;将连接腹膜透析导管的外接短管移出,确认外接短管上的旋钮已关紧;移去主干接插件上的防护罩,打开外接短管接头上的小帽,将“Y”形管主干与外接短管连接;夹闭与新透析液袋相连的“Y”形管分支,折断新透析液袋输液管内的易折阀门杆;打开外接短管上的开关,引流患者腹腔内的液体进入引流袋,引流完毕后关闭外接短管上的开关,打开与新透析液袋相连的“Y”型管分支上的管夹,进行灌入前冲洗,冲洗时间约为5秒,冲洗液30~50ml被引入引流液袋;关闭与引流袋相连的“Y”形管分支上的管夹,打开外接短管上的开关,使新的透析液灌入患者腹腔,待灌入完毕后关紧外接短管上的开关同时夹闭与新透析袋连接的“Y”型管分支;“Y”形管主干末端接插件与外接短管接头分离,将碘伏帽拧在外接短管接头上;观察引流袋内引流液情况,称重并记录后弃去。

结肠透析

过程分为3个步骤。

肠道清洗:用纯净水清洗肠道,用水量5~10L,直至无粪便排出。

结肠透析:利用浓缩的透析液按比例配制成透析液进行结肠透析,利用结肠透析机反复更换透析液,结肠透析灌注最每次1200ml,保留时间10分钟,重复6次。

中药保留灌肠:以中药大黄为主的中药汤剂进行肠道内保留灌肠,每次150ml,保留时间尽可能长。

术后处理

血液透析

测量体重,评估透析效果。患者透析后一般状况良好,体力恢复,无不适感觉,基本达到了充分透析标准。若透析后血压下降,应卧床休息 取头低脚高位以增加回心血量;及时补充血容量,直到血压稳定为止。穿刺处局部压迫止血,力量要适宜,无论是动脉或静脉穿刺处压迫时间均应10~15分钟,压迫部位应在距穿刺针尖方向0.5~1.0cm处。透析后要防止内瘘阻塞,患侧肢体不可受压,应每4小时自己检查1次。控制摄入量,每天总摄入量(包括药物和固体食物中的水分)应等于尿量再增加500ml,使得透析间期的体重增加控制在干体重的3%以下。嘱患者要遵医嘱服药,不可随意变动或中断,尤其是服用降压药。准确记录血压、体重、尿量及摄入量。加强自我管理,生活要有规律,避免剧烈运动和精神紧张。

腹膜透析

术后监测生命体征,尤其注意观察血压变化。观察手术伤口有无渗血、渗液及分泌物。用1.5%腹膜透析液2L,每次500ml腹腔冲洗,注意观察液体灌注及引流是否通畅,引流液的颜色及量。保持导管在位,妥善固定,并予腹带加压包扎。术后12小时静脉注射抗生素预防感染,使用药物同术前一小时。鼓励早期下床活动,保持大便通畅,按时参加腹膜透析健康教育

结肠透析

结肠透析后应观察患者的大便情况,如大便次数、性状、量等。其次,应观察患者的反应,患者是否能适应结肠透析。最后实验室检查,观察患者结肠透析后的效果。反复的高位结肠灌洗,在清除肠道致病菌的同时必然也导致正常菌群被破坏。可口服双歧三联活菌(培菲康),直接补充正常生理性细菌,以调整肠道菌群,减少腹泻。有轻度或中度疮疡的患者选用小号探头,外用金霉素软膏或痔疮膏,以控制肛区炎症,减轻不适和坠胀感,避免肛周黏膜出血。

并发症及处理

血液透析

急性并发症

透析过程中或透析结束后早期发生的并发症,严重时可危及生命。主要包括:失衡综合征、心脑血管并发症、透析器首次使用综合征、发热等。

失衡综合征:指透析过程中或结束后不久出现的以神经系统表现为主的候群症,如烦躁,头痛、呕吐、血压升高,严重时嗜睡,癫痫样大发作,昏迷甚至死亡,但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发生机制是治疗中血液里大量小分子物质清除引起血浆渗透压明显下降,而由于血脑屏障的限制,脑脊液脑细胞溶质清除量较小,造成血液和脑脊液间渗透压差增大,导致脑水肿和颅内高压。此外,血液pH变化、脑缺氧等也有一定关系,多见于首次透析,但任何一次透析均可出现。应与脑血管病等鉴别。对首次透析病人宜采用低效透析(如减慢血液流速、缩短透析时间、采用面积较小的透析器等)预防。

心脑血管并发症:低血压较常见,多由于超滤过多过快引起有效血容量不足所致,也见于透析膜破裂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出血、严重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包出血和急性左心衰竭高血压可见于透析失衡综合征透析液钠浓度过高、精神紧张、降压药被透析清除等。心律失常与电解质紊乱尤其是钾和钙代谢紊乱、心肌缺血、心肌损害、心肌梗死等有关,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是在原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基础上,血液透析使心脏负荷加重并诱导低氧血症等引起。心力衰竭与原有心功能不全、高血压、心律失常、心肌梗死、输液过多、严重透析反应有关。心包出血和心包填塞多在原有心包炎基础上,应用肝素抗凝后发生。脑出血为中国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透患者的重要死亡原因,与原有脑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控制不佳等有关,少数系脑血管畸形所致,后者尤多见于多囊肾病患者。

透析器首次使用综合征:系对消毒液或透析膜和透析管道等过敏所致。

发热:由致热源、消毒液和感染等引起。

低血压:原因包括超滤过多过快、有效血容量不足、自主神经病变、服用降压药、透析中进食、心律失常心包积液败血症心肌缺血、透析膜反应等。应积极寻找病因,控制透析间期体重增长、调整降压药、补充容量等。

血栓:对于人工血管或深静脉导管透析,需要长期抗凝,可选择低分子量肝素或吲哚布芬。

其他:如空气栓塞透析器破膜、溶血、肌肉痉挛等,后者与超滤过快,低钠血症等有关。

远期并发症

主要指终末期肾病患者长期接受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包括心脑血管并发症,贫血、感染、营养不良、骨关节病变等。病毒性肝炎多因输血或接触血制品引起,如乙型和丙型肝炎。长期透析患者抑郁症等心理精神疾病发生率达10%-15%.心理治疗、家庭和社会的关心十分重要,必要时给予药物治疗。

腹膜透析

腹膜透析管功能不良

常见腹膜透析管移位、腹膜透析管堵塞等。可采用尿激酶、增加活动、使用轻泻剂以保持大便通畅等,如无效需手术复位或重新置管。

感染

腹膜透析相关感染包括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出口处感染和隧道感染,是腹膜透析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也是造成技术失败和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的诊断标准为:①腹痛、腹膜透析液浑浊,伴或不伴发热;②透出液免疫细胞计数\u003e100/mm3,且中性粒细胞占50%以上;③透出液培养有病原菌生长(3项中符合2项或以上)。腹膜炎一旦诊断明确,需立即抗感染治疗。经验抗生素选择需覆盖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如第一代头孢菌素或万古霉素联合氨基类或第三代头孢菌素),腹腔内给药,及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生索。疗程至少2周,重症或特殊感染需3周或更长。如敏感抗生素治疗5天仍无改善者,需考虑拔除腹膜透析管。如真菌感染,需立即拔管

出口处感染和隧道感染统称腹膜透析导管相关感染,表现为出口处出现脓性或血性分泌物,周围皮肤红斑、压痛或硬结,伴隧道感染时可有皮下隧道触痛。常见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等,根据药敏试验结果使用抗生素,疗程2~3周。

疝和腹膜透析液渗漏

腹膜透析病人由于大量腹膜透析液留置于腹腔,引起腹内压力升高,造成腹壁薄弱区形成疝。腹壁切口疝最常见,其次是腹股沟疝脐疝等。对形成疝的病人,应减少腹膜透析液留腹量,或改为夜间透析,同时手术修补。

腹膜透析液渗漏也与腹腔压力增高有关,腹膜透析液通过导管置人处渗人腹壁疏松组织,或通过鞘状突进人阴囊阴茎,引起生殖器水肿。或自膈肌薄弱区进人胸膜腔,导致胸腹瘘,常需改换为血液透析,如胸腔积液不消退需手术修补。

腹膜炎

尽管目前由于透析方法和装置的改进,感染性腹膜炎发病率已显著降低,但仍是腹膜透析的最主要并发症,严重影响腹膜超滤和透析效能,成为患者退出腹透的主要原因。细菌为主要病原体,其中以大肠杆菌表皮葡萄球菌最常见。感染的途径主要是经腹透管和皮下隧道,另有血源性、淋巴源性和邻近部位感染的病原体直接侵袭。急性胃肠道感染也是导致腹膜炎的重要原因。

腹膜纤维化

反复发生的腹膜炎、非生理性腹透液的长期刺激等是导致腹膜纤维化的主要原因,也是腹膜透析病人腹膜失功能的主要原因。

代谢并发症

由于腹透液中含有较高浓度葡萄糖,故糖尿病患者、应用高糖透析液短时间内交换量较大时易引起血糖升高,甚至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此外,脂质代谢紊乱、蛋白质营养不良、钙磷代谢紊乱也很常见。

导管相关并发症

如腹透管引流不畅、导管移位、腹壁渗漏、腹部疝等。

其他

消化道症状,淀粉样变、腕隧道症候群等。

结肠透析

透析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体温、血压、心率、呼吸等各项生命体征。嘱患者如有不适及时和医护人员进行沟通,如腹胀、腹痛、头晕、头痛等,以便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主诉及时处理,插管时嘱患者左侧卧位,张口深呼吸放松腹部肌肉。

材料与设备

血液透析设备

血液透析的装置主要包括透析器透析液、输送血液与透析液的管道

透析器

透析器是溶质和水交换的场所,是透析治疗的核心材料,由透析膜及其支撑结构组成。其中血液流经部分称为血室,透析液流经部分称为透析液室。

临床使用的透析器均为中空纤维型。中空纤维的壁为半透膜,血液在纤维内流动,而透析液在纤维外流动。每个透析器有数千根纤维,纤维内径约200μm左右。

透析膜可分为纤维膜,如铜仿膜;改良纤维膜,如醋酸纤维膜;合成膜,如聚膜、聚丙烯腈膜、聚酰胺膜等。为保证透析器整段膜两侧均有较大的溶质浓度差,血液与透析液必须逆向流动。

衡量透析器性能指标有四个:①溶质清除效能。以清除率为指标,指单位时间内血液经透析器循环一次,能够将血中的某一溶质全部清除的血浆血清容积。透析器产品说明书上列出的清除率指扩散清除,不包括超滤清除,常以尿素(分子量60D)和维生素B(分子量1200D)分别代表小分子和中分子溶质。当血流量为200ml/min时,常用透析器的尿素清除率为50~200ml/min,VitB12(羟钴胺素)清除率为30~160ml/min。②水清除效能。以超滤系数为指标,一般常用透析器为2~60ml/(mmHg·h)。③生物相容性。指血液与透析膜等器材表面接触后所产生的反应,包括补体旁路系统的激活、炎症因子的释放和凝血系统激活等,与透析过程中的一些急性并发症及长期透析的远期并发症发生有一定关系。④血室容积。常用透析器血室容积为50~160ml。血室容积大,则体外循环血量大,对机体血流动力学影响大。但体外循环血量尚需包括血路管腔内的血液。

透析器对水和溶质的清除效能主要取决于透析膜面积及其性能。透析器根据分为三类:低通量透析器\u003c8ml/(mmHg·h);中通量透析器为8~20ml/(mmHg·h);高通量透析器\u003e20ml/(mmHg·h)。透析器的大小主要影响中、大分子溶质的清除效能。

通常合成膜对水和溶质的清除效能高,且生物相容性好。在急性肾损伤,应用合成膜透析器可促进患者的肾功能恢复、减少感染并发症。相同透析膜面积和透析膜材料,由于透析膜小孔数目和孔径的不同,也可制成不同性能的透析器。

透析器通过冲洗、化学清洁和消毒等程序处理后可重复使用。但复用不当可降低透析器性能,并增加感染危险及引起化学消毒剂不良反应,应慎用。

透析液

透析液是血透过程中与血液进行交换、清除尿毒症毒素和水分的关键介质。其成分主要包括电解质碱剂和葡萄糖三类。透析液电解质浓度与正常血清相近,并可根据患者病情调整。①钠浓度135~140mmol/L。有严重水钠潴留、顽固性高血压心力衰竭时可酌情降低钠浓度;透析中易出现低血压时,可在透析开始时适当升高钠浓度,然后逐渐降低钠浓度至正常范围。②钾浓度0~4mmol/L。由于肾衰竭时多存在高钾血症,故多选用钾浓度2mmol/L。严重高钾血症时,可先采用钾浓度2mmol/L透析液,待血清钾浓度逐渐下降后改为无钾透析液。严重高钾血症者如采用无钾透析液,则因血清钾浓度下降过快,细胞膜电压变化过快,易引起严重心律失常,应避免使用。③钙浓度1.25~1.75mmol/L。低于血清总钙浓度而略高于血清游离钙浓度(1.25~1.5mmol/L),以纠正肾衰竭时的低钙血症。④镁浓度0.6~0.75mmol/L,低于正常血清镁浓度,以纠正肾衰竭时的高镁血症。⑤氯浓度102~106mmol/L,与正常血清氯浓度相近。⑥碱基。常用的有碳酸氢盐和醋酸盐两种。醋酸根进人人体内可由肝脏代谢生成碳酸氢根。因食用醋酸易引起恶心、呕吐、头痛、血管扩张和心肌抑制导致低血压等,且肝功能损害时易发生醋酸潴留,多采用碳酸氢盐作为碱基,或以碳酸氢盐为主、加用低浓度醋酸盐。透析液HCO3-浓度为30~35mmol/L。⑦葡萄糖浓度6~11mmol/L,也可采用无糖透析液,后者的优点是易保存、不易滋生细菌等,缺点是透析中易发生低血糖反应。

血液透析中使用的透析液是浓缩透析液或透析干粉在透析机内与透析用水通过一定比例混合而成。透析用水是经水处理设备特殊处理的水,水中不含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如细菌和内毒素等,其成分不能影响透析液电解质浓度,部分水质高者可达到注射水(超纯水)的标准。

透析机

血液透析机是执行和控制血液透析安全有效进行的关键设备。其内部按功能分三部分:①透析液供给系统。功能是将浓缩透析液或干粉与透析用水配成与血液进行交换的透析液,同时兼有监测透析液电导度(反映溶液的离子浓度,主要是钠)和pH、加温透析液(加至35~37℃)及探测有无漏血(透析膜破裂后,血液漏人透析液)等功能。②血液循环控制系统。功能是驱动和控制血液在体外安全循环,包括血流量控制装置、血路管压力监测器和空气探测器、肝素泵等部件,以控制血流速度、了解血路管内血流阻力及有无空气等,并可向体外循环血液持续输注肝素,以防止血液凝固。③超滤控制系统。控制透析过程中水超滤的速度和总量,通过调节TMP(透析器膜两侧的压力差)的大小来实现。TMP的调节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控制透析液侧的负压来改变TMP,从而产生相应的超滤量,称为压力控制超滤;二是通过独立的超滤泵,直接从水路中抽取设定量的水,称为容量控制超滤。反映在具体操作时,前者直接调节TMP,后者则直接调节脱水量的设置。由于超滤量不仅与TMP有关,还与其他许多因素有关,故压力控制超滤不能准确控制超滤量,已基本淘汰。

腹膜透析设备

腹膜透析的装置主要包括腹透液、连接系统和腹透管。

腹膜透析液

腹膜透析液需达到下列要求:①能达到较好的溶质清除;②能较满意清除水分;③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④无毒、无病原体内毒素等有害成分。临床使用的透析液仍以葡萄糖透析液使用最广,葡萄糖腹透液含量有1.5%、2.5%、4.25%三种。高糖腹透液脱水效果好,表现为高糖透析液的最大超滤率大,净值正超滤的持续时间更长。虽然葡萄糖作为渗透剂可起有效超滤作用,但可被腹膜吸收参与体内代谢导致血糖升高,故一些其他渗透剂也在临床广泛使用,如葡聚糖透析液、氨基酸透析液等。

腹透管

腹透管由硅胶制成,长约32~42cm,内径0.25~0.30cm,由两个聚酯纤维套将其分为3段。腹外段(约10cm)、皮下隧道段(约7cm)及腹内段(约15cm)。腹内段的末端7~10cm管壁上有60~100个小孔,以利于腹透液的出人。透析管置人点多选择脐下2cm腹直肌旁。腹透管末端置于腹腔最低点,即男性的膀胱直肠陷窝,女性的膀胱子宫陷窝。对大多数患者而言,将透析导管放置到左下象限是最佳位置。

结肠透析

医用长方托盘、1000ml量杯2个、止血钳、液状石蜡、一次性手套、卫生纸若干、一次性尿布、药液配制。

手术效果

血液透析

急性肾损伤

对于急性肾损伤患者,血液透析可有效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为抗生素、营养疗法的实施和原发病的治疗创造条件。接受透析的急性肾损伤患者的死亡原因主要为严重的原发病和并发症,而死于急性肾损伤直接相关并发症如水钠潴留引起的急性左心衰竭高钾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者很少。

终末期肾病

对于终末期肾病患者,血液透析能替代部分的肾脏排泄功能,从而减轻临床症状,阻止或延缓并发症包括心脑血管并发症、神经系统并发症、肾性骨病和贫血等的进展。影响血透治疗终末期肾病疗效的因素较多。残余肾功能较好,无明显其他脏器病变、营养状态较好者,预后较好。与透析本身的因素主要是透析剂量和实施方法。已有患者依靠血液透析存活达40年以上。

腹膜透析

腹膜透析的效果体现在对体内多余水及代谢产物的清除。评价腹膜透析效果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指标。要求自我感觉良好,血压控制较满意,基本无胃肠道症状和水肿,睡眠和营养状况良好;血清电解质浓度正常,无代谢性酸中毒,晨起透析前血清肌酸酐控制在合适水平。美国肾脏病基金会K/DOQI指南2006年推荐的腹膜透析剂量要求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最低实际剂量为每周总Kt/V\u003e1.7.肌酐清除率\u003e50L/1.73m2。

结肠透析

结肠透析可有效清除肠内细菌和毒素,不断地更换透析液反复透析,借以达到清除毒素、脱水、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的治疗目的。

发展历史

1861年,格雷姆英国物理化学家)首次利用来源于动物的半透膜去除多糖蛋白质溶液中的无机盐。长期以来,这种技术作为蛋白质溶液等的处理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于去除混入溶液的小分子杂质(主要是盐类)或者调节离子的组成等方面。

1912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的J.阿韦尔(John Abel)用硝化纤维素制成管状透析器并首次命名为人工肾脏,用水蛭做抗凝剂,对兔进行2小时透析。血液透析概念在1913年提出的。1918年,美国生理学家W.H.霍韦尔(William H.Howell,1860-1945)运用有机溶剂提取方法,从动物肝脏中分离出具有抗凝血药活性的物质,将其命名为“肝素”。肝素自1935年起作为抗凝血药应用于临床,是防治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及某些血栓栓塞性并发症的首选药物。已经被美国、欧洲、中国等多个国家及地区的药典所收录。随着膜技术的发展,1945年荷兰学者用纤维素膜,设计出转鼓式人工肾,但由于技术原因未能广泛应用于临床。1945年,历史首次救治一例急性肾衰竭患者。直到1960年,美国的斯克里布纳(Belding Hibbard Scribner,1921-2003)解决了一系列临床上的技术问题后,成功地将血液透析用于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和药物中毒患者,被誉为肾透析的先驱者。1967年利普斯制成中空纤维透析器,至今被广泛应用。腹膜透析最早从1923年开始应用于临床,至1976年有人提出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后,腹透发展迅速,被视为肾脏替代治疗的有效方法。

发展方向

发展趋势

透析患者的全因死亡率仍超过一般人群,但自20世纪60年代开展透析以来,终末期肾病患者的期望寿命已逐渐延长。2018年美国肾脏病数据系统报告显示,从2011年开始透析的第1日起,腹膜透析患者的校正5年生存率为52%,血液透析患者为42%。截至2016年底,中国透析人数将达到60万人,其中血液透析约50万,腹膜透析约10万人。预计未来中国终末期肾衰竭患者数将达100万人,需要透析或肾移植治疗来维持生命,消耗大量医疗资源。

技术方向

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是终末期肾衰竭患者肾脏替代治疗的主要手段,显著延长了患者生存,但透析仪器和透析器材沿革至今依然无法使患者达到近似正常的生活质量。自20世纪70年代起,人工肾的概念即被提出,但由于装备体积庞大、效率低下,一直无法投入实际的运用。随着纳米技术和微型化材料和工艺技术的出现,人工肾得以向小型化、便携化以及更优质的生物相容性的方向发展,研发真正意义上的佩戴式/植入式以及相容性更好的生物人工肾已非遥不可及,这些装置的成功研制将会在达到理想的肾脏替代治疗效果的同时,实现患者真正意义地正常生活,回归社会。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