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北科 :中国古代诗人

更新时间:2023-11-12 11:13

陈北科,原名陈洸,号东石,世称陈国舅,潮阳县贵屿镇华美村人,是潮汕人的杰出代表。

明正德二年中举人。明正德六年辛未(1511年)中进士,授为户科给事中,后任大理寺少卿黄门侍郎等职,曾与朱厚照巡游江南。当时,与陈洸同朝为官的贵屿人还有陈江。他是陈洸的从兄,明正德九年甲戊(1514年)中进士,后来任南京户科给事中。为了便于区别,民间把在北京任户科给事中的陈洸称为“北科”,而把在南京任户科给事中的陈江,称为“南科”。青年时期陈北科,为了在潮汕地区建成“四点金”,与奸臣、流氓,进行尖锐复杂的斗争,最终赢得胜利,此事至今为人传诵。

陈北科是潮汕地区有名的先贤,他疾恶如仇,眷恋故土,明世宗褒其为“紫阁名臣”,后人则将其与林大钦翁万达并称潮汕三杰。

嘉靖十三年(1534年)因朝廷腐败,在家乡抑郁而终,入祀邑忠义孝弟祠。

人物生平

陈北科是潮阳贵屿陈氏始祖陈仲徽的第十一世孙,其先祖曾为福建泉州府莆田知县,其兄陈南科也同是正德进士,陈家至陈北科之祖、父辈,陈家已是贵屿屈指可数的书香门第,世称国舅爷。

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出生于潮阳县贵屿镇(今潮阳区贵屿镇华美社区)。

明正德二年(1507年)乡试举人

明正德六年(1511年)中辛未科进士,名扬潮州府,初授户科给事中。

正德七年(1512年)与郑一初拜在王守仁门下。

正德八年(1513年)改任吏科左给事中,同年同朝好友潮人御史郑一初在杭州市病逝,北科扶其灵柩还乡。

正德九年(1514年)其母亲逝世,陈洸回乡丁忧。

正德十一年(1516年)任湖广按察司事,期间曾多次回乡省亲,每次都带着查询吏治情况的重任。

正德十四年(1519年)陪朱厚照江南,武宗要求岭南进贡佳果荔枝和名鲜锯缘青蟹北科都一一拒绝。

嘉靖元年(1522年)御封“紫阁名臣”。

嘉靖三年(1524年)任大理寺少卿

嘉靖六年(1527年)任黄门侍郎,御赐“黄门第”;嘉靖十年(1531年)因宦官当政,辞官还乡。

嘉靖十一年(1532年)为让贵屿乡民能够欣赏到陈北科从京城带来的字画,就在贵屿街最繁华热闹的路段搭棚挂画,次年正式开办贵屿街路棚。

嘉靖十二年(1533年)朝廷派钦差视察潮州府,钦差特地前往贵屿拜访陈北科,北科陪同钦差一起视察。

嘉靖十三年(1534年)因朝廷腐败,在家乡抑郁而终,入祀邑忠义孝弟祠。

主要成就

陈北科作为一位潮汕地区的先贤,为潮汕留下了一大批的文化遗产,这其中最为宝贵的就是潮汕民居和贵屿街路棚了,潮汕民居是潮汕特有的民居,有下山虎、四点金、驷马拖车等建筑形式,这样形式的民居全国只有两个地方有,一个是北京,一个是潮汕,不过北京的四合院建筑与潮汕民居相比,建筑虽大于潮汕民居而精致程度却远远不及潮汕民居,而且潮汕民居的门是开在房屋中轴线上的,这是四合院不能与之相比的。潮汕民居出现于明正德年间,因潮汕旧时房屋简陋,人民无法依靠房屋来躲避自然灾害,每逢雨季人民都大受其害,陈北科就向皇帝请求让潮汕也能有坚固的住所,因为有皇帝下旨,所以潮汕民居在建筑方面大量运用石雕木雕等进行装饰,而陈北科其姐为皇妃,且陈北科是潮阳人,故此潮阳当地人民大借陈国舅之名,盖上了黄瓦屋顶,如今潮汕民居已经成为了展现潮汕文化的载体,也是潮汕人的一个精神寄托。贵屿街路棚被誉为天下第一街,其特点就是为期三日的露天书画展览,贵屿街路棚创建于明嘉靖十二年,现今已经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紫阁名臣

从七品户科给事中、吏科左给事中,授征仕郎;

正五品按察司佥事,授奉政大夫;

四品大理寺少卿,授中宪大夫;

从二品黄门侍郎,授通奉大夫

明世宗于明嘉靖壬午年封其为“紫阁名臣”。

个人作品

陈北科一生有两个身份,一是官员,二是诗人,他一生有很多诗词作品,现如今存世的作品仍有不少,如:《前题》《南海歌渔》《尊祖收族记》等,后人将其诗文整理合并,加以校勘,合刊为《陈给谏选集》。

轶事典故

阳明弟子

王守仁是明朝有名的理学家,以其阳明心学而闻名,其弟子多为当时国之栋梁,受其心学影响的人数更是不胜其数,而作为王阳明弟子的陈北科更是继承了阳明心学的核心内容,不过却很少人知道陈北科和郑一初是王阳明的首批潮籍弟子,据王阳明的《祭郑朝朔文》记载道:辛未之冬,朝于京师,君为御史,我留司。君因世杰,谬予时贤。予辞不获,抗颜为尸。君尝问予:“圣学可至?”予曰:“然哉,克念则是。”隐辞奥义,相与剖析。探本穷源,夜以继日。由此可见郑一初是在正德六年冬应新科进土陈北科所邀拜于王门的,至正德七年郑一初与陈北科才一同为王门正式弟子。自然陈北科与郑一初交情匪浅,也就后来有郑一初逝世陈北科亲自扶其灵柩回乡的事。

巧拒贡品

正德十四年(1519年)陈洸陪朱厚照江南,正德皇帝因听说岭南盛产荔枝,还有潮阳区名产膏蟹,便命他归京时要多带一些荔枝、膏蟹,作为贡品。陈北科心想:如果给正德皇帝尝到了甜头,那以后每年得为朝廷进贡这类食物,这必将加重潮州市百姓的负担。

他口头上答应了,但回家乡后一直搁下不予办理,还故意拖延时间,等到超过假期好久才迟迟上京去。

进献贡物那天,他怀藏一盘松果,用红丝线缚了二只田蟹,从午门外边牵边赶,闹了半天才到达殿前。正德皇帝见他这副模样,问道:“国舅为何来迟?”陈北科说:“启奏皇帝,膏蟹此物必须鲜活的才可烹食,如果死了就不可食用。臣为了保住活膏蟹,一路是赶蟹上京,致误了期限。且路途遥远,膏蟹经不住跋涉,几百只只存下这二只,也越走越瘦小了。乞望我主恕罪、恕罪。”又奉上一盘松果,奏道:“这荔枝乃岭南名产,玉液多津,香甜可口。然臣闻晏子有‘桔生淮南,枳生淮北’之说,故荔枝到了北方便变得又硬又涩,难以入口。”朱厚熜拿起荔枝,刚咬了一口,不仅硬、涩、苦,又带松香的臭味,一连吐了好几口唾液;又望着那两只小得可怜的田蟹,很不满意地说:“潮州市的荔枝、膏蟹,从此免了。”陈北科立即跪下叩头道:“谢主隆恩!”

计抗徭役

陈北科告老还乡以后,乡亲们纷纷向他诉说地方上徭役很重,如每年潮阳县都得派出大批民工前往潮州参加修治“竹竿山”的水利工程,尤其是官府还要乘机敲诈勒索,弄得百姓怨声载道,叫苦连天。

这一年陈北科心生一计,吩咐知县不要派出民工,而他自己则邀了几位老人,带领一群儿童挑着工具去竹竿山。

潮州知府得知潮阳县上竹竿山工地的人全是老弱之辈,大为恼怒,亲往交涉。

知府出门,鸣锣罢道,好不威风。陈北科率领了众父老和孩童上前迎接。知府见陈北科亲自上工地,不敢怠慢,连忙下轿施礼说:“国舅爷为何亲自来竹竿山?”

北科说:“府尊大人有所不知,因连年来潮阳县龟头海发生隙崩为害极大,全部壮丁都出动参加堵塞隙口的工程,只剩下老弱在家,今因官府催迫甚紧,老朽虽手无缚鸡之力,然不敢不前来,万望府尊大人见谅、见谅。”

知府见他们老的老、少的少,实在不成样子,便说:“竹竿山工程再紧,国舅爷您老人家也不必亲自来。”

陈北科乘势称谢道:“承蒙府尊美意,潮阳县今后就不再派人来修竹竿山了。”

说罢立即传命众人回县。知府目瞪瞪地望着他们回去,不敢阻挡。从此,潮阳县就不用再派工上竹竿山了。

与周不错

陈北科告老回家,终日吟诗作赋,力所能及为人解厄。一天,原三边总制已故翁万达的夫人,哭哭啼啼来求见,说是翁万达在官时与新任潮州知府侯天来有仇隙,现在侯天来要杀戮翁家,请求陈北科消灾解围。陈北科同情翁家,但苦无良策,整天在家中闷坐,恰好瞎子周不错在府外敲铃招卜,陈北科本是不信命卜,听到周不错招摇过市,就命人呼唤他进来,以求开心。周不错不知此家是陈北科府第,信口开说陈北科有铁锁之厄。陈北科大怒反问周不错:“那你自己有什么厄运?”周不错知道自己失口,忙说:“小人也有厄,幸有贵人相救。”陈北科觉得好笑。命家人将周不错锁于贵屿大桥下,看看当潮汛涨起时,有谁人去救他。眼看水位渐涨,周不错大声呼救,正好陈北科的家兄陈南科路过,不知是谁恶作剧,忙将周不错救起。

陈北科原想戏弄周不错,却触悟起解救翁家的对策。第二天,他乔装到潮州府,在大街上故意冲撞新任知府侯天来,侯天来不认识陈北科,命差役用铁索将陈北科捆缚,按当时朝廷惯例,当朝要人被缉,龙头炮便连天响至京城。龙头炮一响,侯天来大惊,一打听,才知原是锁了国舅爷,连忙哀求陈北科谅情。陈北科不允,坚持要同上金銮,侯天来知道事情弄大了对自己不利,苦苦请求陈北科相救。陈北科大声说:“小子有眼不识泰山,若依我三件事,此案不究”。侯天来满口答应。陈北科提出三个条件:一是立碑向潮州市父老反省,二是不私报翁家前仇,三是赠送一块牌匾给周不错,牌匾要大书“潮州名卜”四个大字。鉴于陈北科的威望和声名,侯天来只得照办这三件事。一场风波平息了。

云游田野

陈北科因在朝为官二十载一直刚正不阿,在朝内得罪宦官众多,在先前就有宦官搞鬼导致他的“黄门第”无法建完,而宦官当政后,陈北科被迫告老还乡,宦官仍然想置陈洸于死地,曾向嘉靖帝提出要对陈洸实施绞刑,虽嘉靖帝没有采纳,不过宦官也没有放弃,一直诬陷他居乡不法,以致后世的各类文献的陈北科的记载都是一个不法小人,而他的真实面目则不在存在,在嘉靖十二年钦差来潮州市视察,顺便到贵屿拜访陈北科,据说在与陈北科交谈中有说到朝内官员要灭他全家,要陈北科小心应对,北科则在第二年选择“诈死”,后隐名去了汕尾市。现如今在海陆丰大约有陈北科子孙后代四五万人。

假国舅

话说陈洸中了乡举之后,即上京赴试。路上遇着一位姓陈的书生,两人结伴同行。半途,那陈生突患急病,卧床不起。陈生对陈洸吐露真情,这次是奉皇命入宫认亲的。自己命薄无福,只好拜托陈洸上京后想办法见到他的姐姐,把将此事禀明。他把各种信物交给陈洸,吩咐完便断了气。

陈洸进京后,便顶冒死者的身份,通过潮州市在京的朝官,奏知了皇帝。

朱厚照派人对陈洸进行询问,校对信物,认为确实无疑,亲自召见陈洸,决定让陈洸进后宫认亲。

认亲那天,陈洸进入后宫,长跪于地。只见从内宫走出一队同样装扮的宫娥、美女,陈洸从未见过皇后,实在无从识别,一时间被难住了。这时,他急中生智,对着众宫人用潮州方言大声说:“潮州阿姐,你的头钗要掉下来了!”只见一位宫人用手去摸头钗。陈洗立即上前跪下,口称:“娘娘千秋”!这女人正是当今皇后。她连忙伸出双手把陈洸扶起来,连称:“国舅免礼”。

事后,陈洸将实情密奏了娘娘。皇后一来因当众认了亲,二来陈洸是家乡人,他敢将事情披露也就算了。陈洸也就假戏真做了。

当然,皇帝也知道了这件事,但为培植自己的势力,也就将差就错。

赴宴席

陈北科因任湖广佥事时而在乡居两年,期间普宁市有一大商人与其要好,乔迁新居,摆桌请亲戚朋友前来赴宴,北科也在其中。

参加宴席的还有一位是新科举人,因北科赴宴时并无鸣锣开道而是带二家丁徒步前往,外人并不知道其来历。主人则安排北科坐宴席主桌的大位,新科举人及主人在两旁,举人心想普通小民敢来坐这大位,就问北科:先生至今是有坐有几次大位?北科则答:三次,一是我中了秀才父母设桌请我,二是我中举人时先生请我,三是我上京认姐后皇帝设宴请我。新科举人听后立刻借故离开主桌。

后举人打听得知当时与其在主桌同坐之人乃当朝国舅、湖广佥事陈北科。这新科举人受北科的为人简朴所影响此后再也不敢自以为是。

街路棚

明正德六年,陈北科上京赴试,途中与一姓陈举子相依为伴,结拜为兄弟,陈姓举子有姐姐为朱厚照妃子,上京考中进士之后,陈贵妃认北科为义弟,故史称陈北科为“国舅”流传潮汕各地,至今还在香港和东南亚潮人圈影响深广。

陈北科为官清廉,不畏权势,在任大理寺少卿期间(大理寺为朝廷审处官吏犯罪机关,少卿为副职首长)得罪当朝权贵,明嘉靖十年(1531)被“恩准回梓”(即告老回乡)。史料记载,北科回乡时,官船驶至练江村前登岸,船上杂役抬上五只大箱子,乡邻以为北科当了大官,发财归来。到家时,陈北科当众打开箱子,里面都是书画作品。

后来,为了让全乡人都能欣赏这些佳作,陈北科把全部书画作品悬挂于贵屿最繁华街道的商店门顶,夜晚两旁配上大灯笼,街路上面搭上白布遮阳,这种沿街的书画展览,当地人称为“街路棚”。消息像春风一样,传遍邑内乡里,前往观赏者成千上万,有走路来的,有坐轿来的,也有驾小船从练江来的,练江上一时舟林立,灯光倒影,满江风月,小街人山人海,热闹非凡。“街路棚”书画展览延续至今,2014年,已被批准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潮州厝

陈北科一次在京城与皇帝下棋,突然天空出现一道闪电,顷刻间下起了暴雨,与皇帝下棋的陈北科停止了手中的棋子,对着窗外叹气,邹着眉头,皇帝问他心想何事?陈北科答道:看到这雨我想到了家乡的父老乡亲,现在有到了家乡的雨季,不知又要倒多少房子又要死多少人了。皇帝问:为什么不把房子加固?北科答道:启奏皇帝,大明朝律令:房屋是有建筑是有规定的,本来潮汕地区靠近海边,那里的百姓本可以用那里的贝壳烧成白灰,加沙加土建起的房屋非常坚固,可是没有圣上批准,老百姓们哪里敢建这白灰屋,就算能建老百姓也不知道建什么样的才好,不过臣在京城看到这里的房屋非常坚固也非常繁华。皇帝说:心怀百姓疾苦,也罢,以后卿之家乡的房屋就按京城的房子建。后来陈北科把京城的三合院和四合院带到潮汕地区来,并且根据南方地区雨多的特点进行改造,而潮汕地区的聂氏宗祠则按皇宫内的精美程度进行修建,并且潮汕地区的房屋按皇宫的开门方式开,而由于陈北科是潮阳区人,所以潮阳地区的祠堂屋顶还用黄瓦,自此潮汕地区有句白话文:潮汕皇宫起。

宴乡绅

潮汕民间流传着一句咒骂官员鱼肉乡民、大吃大喝挥霍公款的俗语叫“食屎食尿”,据说它是出自明朝嘉靖年间潮阳国舅爷陈北科之口而传播的。

陈北科性格诙谐,不拘小节,却又爱僧分明,不入俗流。他对乡里的乡绅豪强和村外河边码头官商船主坑害百姓的行为很不满;加之豪绅们常常埋怨堂堂国舅爷从未宴请过他们一次,他就成竹在胸,想一箭双雕教训他们。

一天夜里,陈北科让孙子到停泊码头的商船甲板上出恭,船主一见,不知是谁就破口大骂,其他商船的人也一齐涌上来,有的动手打他,有的说要推他落溪。陈北科说:“官司不如屎尿紧,你们打我何来?”大家听声看人,才知是国舅爷,一惊非小!“你们连我这国舅爷也敢打,真是目无朝廷,反了,反了!”众人怕惹大祸,便同他私了,谈妥由各船主合资联办几桌酒席,于隔天中午在陈氏祖祠宴请众乡绅。

席间并没有看见国舅到来,宴客之事全由管家料理。将散席时,陈北科才姗姗而来,对众绅士们说:“你们知道我这些酒席的来历吗?那是我孙放屎撒尿换来的,大家吃的是什么,便可想而知了。”祠堂外有群众起哄说:“食屎食尿呀!”“食屎尿”一语便这样传开了。

史籍记载

陈北科的进士出身在官方史籍和民间文献都有记载,

据《潮阳华美陈氏族谱》记载:陈洸于明正德二年(1507年)考中举人,正德六年(1511年)中二甲进士,授户科给事中,两年后改授吏科左给事中。后历任大理寺少卿黄门侍郎等衔。

据《潮阳县志》记载:陈洸,字世杰,世称北科,贵山都贵屿人,正德六年登进士,历任户科给事中,吏科左给事中,大理寺少卿等职。

据《潮州府志》记载:双凤鸣阳坊在大街,为给事中陈洸(陈北科)、陈江(陈南科)建。

据《广东通志》记载:正六年辛未杨慎榜-陈洸潮阳区人给事中。

据《贵屿镇志》记载:进士亭建于明嘉靖十八年,为三门四柱三楼结构,高11.8米,全石结构,是朝廷为华美村进士陈南科、陈北科所建,全亭为三层结构,最高层为“恩荣”石匾,二层为嘉靖帝御书的“圣旨”石匾,第三层为进士石匾,全亭雕龙凤,十分坚固。

据《潮阳县文物志》载:黄门第,外称国舅府,位于华美老寨前,建于明嘉靖六年(公元1527),朝廷为进士陈洸陈江所建之府第。

后世纪念

故居

陈北科故居世称国舅府,位于潮阳区华美社区老寨前,建于明嘉靖六年(1527),坐东向西,总面积3829平方米。由国库出资,以皇室风格建造,采用围墙式的建筑方法,围墙平均厚度为八十二厘米,一个大门可供出入,门槛高达六十八厘米,这在当时是除紫禁城外少有门槛这么高的府第了。大门为皇式铜钉门,门匾额书“黄门第”。府内雕梁画栋,屋顶为琉璃瓦加龙头,寓意千里扬威,是封建时代皇帝诏封有功的大臣的一种殊荣。走进大门,是一个六十多平方米的厅,正厅挂着嘉靖帝御赐的”紫阁名臣“和“立朝风载”两块牌匾,厅的右边墙立着朱厚熜的圣旨。从现今保留下来的建筑看仍可以看出陈国舅当时地位的显赫。

站在府前可见练江蜿蜒流过,据说古代练江的商船到此皆纷纷为“黄门第”的建筑形式而赞叹不已,因其建筑结构是以紫禁城的造法建的,故也有小紫禁城之称。

人物评价

潮阳县志》:陈洸职居掖署,亦兼内直,每逢议政,皆切中时弊,且辨事公正,遂得朝中大臣佩服。

《志原子衣冢记》:“以故文敏(霍韬)少许可,今海内独称殿撰康海、邦君颜木,而吾乡则称太常彭泽县、给事陈洸及原子(罗虞臣)。”

王阳明先生传习录》:世杰为人刚毅,勇于任事,敢作敢为。

《嘉靖革新研究》:陈洸﹙陈北科﹚是一光明磊落的官员,是个公正且颇具才干的大臣...........陈洸(陈北科)无需附党,张璁不会结党,他们都是光明磊落之人。

《南越游记》:北科其能言善辩,言辞流利、率真如此。

《广东通志》:陈洸(陈北科)虽其仕途生涯处于明朝大礼仪矛盾最尖锐时期,却不受迂腐陈规的束缚,敢于藐视礼教,对当时社会具有非常大的进步意义。

《历史记》:陈北科为人机智、乐善好施,他与从兄陈江先后官任给事因而有“双凤鸣阳”之美誉。陈家兄弟又同时官任黄门侍郎,一时震惊朝野,世称“一门双进士,兄弟同黄门”。

艺术形象

影视形象

电视剧

传奇国舅陈北科》这是潮汕地区第一部自制的大型潮州话古装电视连续剧,该剧以陈北科为主线,故事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写陈北科从平民到进京当上国舅爷;第二部分写陈北科在京为官智斗奸臣、巧拒贡品与建潮汕民居的事;第三部分则是写陈北科辞官还乡后在家乡创建街路棚和解决翁侯两家冤仇的事。本剧内容穿插潮汕本土的饮食、俗语等,既填补了潮汕影视在电视剧方面的空白,同时又是第一部获得中国广电总局颁发电视剧播出许可证的潮语电视剧。

潮剧

《陈北科传奇之国舅爷善解两世仇》本剧主要描写陈北科辞官之后回乡安度晚年,不料两广巡按侯天来为报当年的杀父之仇,在登科出仕后就请命按察两广实来潮州市找翁家报仇,此时翁万达已经逝世仅存翁家母子,而今唯一能救翁家的只有告老还乡安度晚年的陈国舅,翁家只能前往贵屿求救,陈北科想救却一筹莫展,正好有算命先生周不错到贵屿算命,陈北科让人叫周不错到府邸中算命,周不错算出陈北科有带锁劫,触悟出救翁家的办法,第二天就到潮州府拦侯天来的轿......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