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轸 :战国时期纵横家、谋士

更新时间:2023-10-19 22:43

陈,生卒年不详,又称陈慎、田轸,战国时期夏地(今河南颖川、南阳市一带)人,著名的纵横家谋士

陈轸最初在秦国为官。秦惠文王十五年(公元前323年)陈轸代表秦国出使齐国,为齐国说服楚将昭阳退兵。在秦期间,陈轸与张仪同时担任秦惠王赢驷的客卿,两人为争宠而交恶,约秦惠王十六年(公元前322年),张仪登上秦国相位,陈轸离开秦国,仕于楚国。在楚期间,陈轸曾帮助公孙衍升任魏国相国,促成五国合纵伐秦;同时用缓兵之计,化解了秦韩攻楚的危机;楚怀王十六年(公元前313年),张仪出使楚国,假意献地而离间齐楚联盟,陈轸劝阻楚怀王熊槐不要听信,没有得到采纳;他还在出使秦国期间,劝秦国不要干预齐楚之争。随后,陈轸短暂的辗转于魏国、齐国,但他始终心系楚国。再次回到楚国为官后,陈轸又劝楚怀王熊槐对宜阳之战袖手旁观,后来因为楚国朝廷党争,他最终离开楚国。周郝王十五年(公元前299年),陈轸游说三晋和齐国达成合纵,促成齐、魏、韩三国伐秦之举。

陈轸凭借口才和谋略,曾为齐国击退西楚大军,化解了张仪对他的陷害,平复了秦韩攻楚的危机,还两次游说多国结盟伐秦,对战国晚期的东方各国合纵作出了较大贡献。陈轸在游说中对寓言故事娴熟使用,用朴实凝炼的语言喻比释理,分析成败,他具有个人特色的游说语言对其个人形象塑造以及后世文学语言都产生了一定影响。

人物生平

仕于秦国

陈轸最初在秦国为官,于秦惠文王十五年(公元前323年),陈轸代表秦国出使齐国期间,恰逢楚将昭阳攻打魏国,连破八城,得胜后移兵意欲攻打齐国。陈轸就作为齐国的使臣,面见昭阳。见面之后陈轸恭喜的昭阳覆军杀将的战绩,之后就借用画蛇添足的寓言,提醒昭阳依照楚国的律法,如继续攻齐战胜了,也不能升为令尹;但若战败则要丢掉性命。借此表示昭阳战胜魏国之后,如果继续再攻打齐国,没有任何好处,就像画蛇添足。陈轸的说辞令昭阳深以为然,于是退兵返楚国。

张仪恶轸

陈轸与张仪同为秦惠文王赢驷的客卿时,田莘预判张仪会在秦惠王赢驷面前说陈轸的坏话。于是,田莘借用君听信了晋献公所献美女的谗言,而不听信虢国大夫舟之桥的谏言,导致虢国的覆灭;以及虞君听信美男俳优的谗言,而不听信虞国大夫宫之奇的劝谏,最后被东晋灭亡的两个例子,来提醒秦惠王赢驷不要偏听张仪的谗言。并表示因为张仪自楚国来,楚国知道横门君善于用兵,陈轸富于智谋,所以张仪来到秦国后,必然中伤这两人来削弱秦国实力。不久,张仪果然在秦惠文王赢驷面前说陈轸的坏话,秦惠文王赢驷大怒并未听信。

随后,张仪又秦惠王赢驷前诬陷陈轸通楚,常将秦国机密泄露给楚国。张仪还表示自己不能与这样的品行低劣的人共事,希望秦王将他驱逐出秦国,被驱逐后如果他真的去了楚国,就把他杀掉。面对张仪的污蔑陈轸从容不迫,面对秦惠王赢驷的质问,直言不仅张仪,甚至路人都知道楚国想要自己到楚国为官。就像只有忠诚自爱的妇人更受大家喜爱一样,因自己的清白与对秦王的忠诚,楚国才想任用自己。假如真如张仪所言,自己曾经向楚国泄密,那么楚君、宰相也不会相信自己。秦惠文王赢驷认为陈轸所言在理,于是没有听信张仪的诬陷,善待了陈轸。

张仪与陈轸的矛盾随秦惠王十六年(公元前322年),张仪登上秦国相位,陈轸最终离开秦国,前往楚国为官而告一段落。

推动合纵

楚怀王十年(公元前319年),魏国想与西楚联盟,从而进一步促进合纵联盟的壮大。陈轸向楚怀王熊槐分析了张仪继续在魏国任丞相,张仪的不忠不信对楚国没有坏处,迫使魏国罢免张仪还会让魏国受辱。并且如果魏国没有听从,也会给楚王产生困扰。于是,楚怀王熊槐没有继续让魏国驱逐张仪

同年,派田需(一说李从)游说诸侯,签订合纵的盟约,而楚王对此将信将疑。此时陈轸奉命出使(一说),途中经过魏国时拜见,建议他在魏惠王派田需出使楚国之际,高调假装出使燕、赵二国。因公孙衍的纵横之术声名在外,听说他要出使燕、赵二国,齐威王田因齐担心一旦公孙衍与燕、赵二国结盟,齐国就会处于危险的境地。这时访问齐国的陈轸也助力公孙衍,于是齐威王田因齐提出要将齐国政事委托给当即提出交付相位给公孙衍。齐国之后,燕、赵、楚等国也纷纷把政事托付给公孙衍。最终公孙衍顺利取代田需成为合纵的牵头人,也升任为魏国之相。在陈轸的推波助澜之下,东方各国合纵的形势便形成了。

十一年(公元前318年),魏、赵、韩、燕、楚五国合纵攻秦。五国攻秦时,陈轸还在出使秦国,期间劝秦王贿赂来安抚他。秦王听取陈轸建议,赠予义渠君千匹文绣,百名美女。然而,义渠王由于事先得到了的交代,认为这是示弱的表现,故反而趁机起兵攻打秦国,最终大破

为楚献策

楚怀王十四年(公元前315年),秦国和韩国在浊泽(河南省新郑市西南)交战,公仲明向韩王建议,韩国同秦国讲和,并约定与秦国一起伐楚,韩王接受了他的建议。秦韩结盟对楚国不利,于是陈轸向楚怀王熊槐献策。陈轸建议楚国在境内调兵遣将,令战车布满道路,对外宣称要出兵救韩;还要派遣使者向提供战车和货币,但对韩国的支援到此为止。陈轸表示这样做即使不能令韩国听楚国的意见,也能使韩国感激楚王的恩德,从而阻止秦、韩的合作。楚王运用了陈轸的计策,对韩王表明楚国虽小但会全力支援韩国。果真中计,取消了和的和谈。秦国大怒兵临岸门(今河津市市南)与韩国大战时,楚国未伸援手,最终韩国大败。

楚怀王十六年(公元前313年),齐楚同盟,攻下了秦国的曲沃县(今闻喜县东)。齐楚交好,令秦惠文王赢驷有忧虑之感,这时张仪主动请缨南下出使楚国,表面上向楚怀王熊槐献策,实际上是想破坏齐楚的同盟。张仪表示假若楚国能与齐国断交,他就会请秦王将秦国的商於之地(今商南县、河南淅川县及内乡县一带)献给楚王。楚国上下只有陈轸认为张仪一定会背弃楚王,他于是向楚王建议,暗地里跟齐国联合而表面上跟它断交,并派人跟着张仪,待得到商於之地之后再跟齐国断交。楚怀王十七年(公元前312年)秦国果真背弃盟约,楚王大怒想要攻打秦国。这时,陈轸又献策道,应该趁机送给秦国一座城池,并和秦国联合攻齐国,这样在与秦国对战中失去的楚国土地,就能从齐国那里得到补偿。但楚王没有采纳陈轸的建议,执意发兵攻秦,最终楚军大败。

熊槐想与赵国结盟,于是派杜赫出使,临行前想要封杜赫为五大夫之时,陈轸制止楚王,表示现在给封赏时机不对,若事成封赏不能收回,若事败又需要新的封赏。因此,陈轸建议楚王给杜赫十乘车马,让他先出使赵国,等事成之后再封他为五大夫。楚王听信了陈轸的话,收回了给杜赫的封赏。杜赫得知后大怒,拒绝出使赵国,陈轸认为这正说明了杜赫的能力不足以说服赵王。

出使秦国

齐国举兵征伐楚国,陈轸建议楚王与西边的秦国讲和,于是楚王派陈轸出使秦国。秦惠文王赢驷要陈轸念及与秦故交之情,请他针对齐、楚相伐一事,为秦国提出对策。陈轸用“越人之游楚者”的典故,表明自己虽仕于楚国,但内心仍忠于秦国。又用“卞庄子虎刺”的故事,说明两虎相斗或死或伤,齐、楚交战也是如此。齐国作为实力稍弱的一方一定会战败,待这时秦国再出兵相救,既能得到帮助秦国的好处,也避免了出兵征伐西楚的不必要的损失。

辗转多国

在楚国任官期间,陈轸也曾短暂的前往魏国、齐国出仕,与张仪的矛盾也在继续。正在魏国担任期间,见陈轸来魏,就在魏面前诽谤陈轸,称陈轸还是心系楚国,为楚国争取领土利益。左爽为陈轸献策,因信任张仪,建议陈轸托人将张仪说的话透露给楚王,借机回到楚国去。陈轸采纳了他的建议。楚王被打动,想要重新启用陈轸,于是陈轸回到楚国。

楚怀王十九年(公元前310年),张仪请魏襄王魏嗣诈称欲迎陈轸为相,请陈轸来魏国,准备等陈轸一到魏国就将陈轸囚禁起来。陈轸将要出发,他的儿子陈应看穿了张仪的计谋,劝父亲不要前往魏国。他建议陈轸行至宋国就称病不前,同时联络齐宣王田辟疆。陈轸听从了他的话,派人对齐王说魏国是想要离间齐、楚的关系,才会征召陈轸。齐王听了这话果然派人用鲁侯之礼来公司迎接陈轸,于是陈轸前往齐国。 

前往齐国后不久,陈轸又回到楚国。二十一年(公元前308年),秦国攻打韩国的(今),楚怀王熊槐认为聪慧可以守住宜阳,就想要救援,对韩国施加恩惠。但陈轸认为,韩侈的聪慧不能够使宜阳脱困,因此劝楚王打消了救援韩国的念头。

促成合纵

周郝王十五年(公元前299年),秦国攻打魏国的梁、安邑县(今山西夏县西北)。这时三晋已经结成联盟,都派出精锐之师戍守绛和安邑。于是陈轸东行游说田地田地,强调三晋合纵后秦国,秦国不敢出兵梁绛,就会向南攻楚,秦、楚一起发难,三晋会因不满齐国未与之联盟而向东攻齐。因此朱榑须速速决策并调精兵与三晋之兵联合抗秦。齐王听从了他的建议。周王十六年(公元前298年),齐魏韩三国便合纵伐秦,攻至函谷关。

人物思想

追求名利

争利求名的思想在纵横家中普遍存在,陈轸也不例外。从陈轸生平辗转多国的轨迹,以及陈轸认为为人臣子“不忠不信”对君主没什么损害,“忠信”对君主也没什么好处,为君主获取“利”才是为臣之道的观点看来。“忠信”传统观念对陈轸来说并不重要,也不是衡量事情的标准,为争名逐利而游走在各国之间才是正确的选择。

计策至上

纵横家虽没有系统的社会主义,却有相当一致的政治倾向,即崇尚用计施谋,贬斥征战攻伐,鼓吹策略至上。陈轸的言论也印证了他“计谋至上”的思想。陈轸认为计谋是做事的根本,没有计谋引导,事情无法做成功;而听取良好的计谋能决定国家的存亡。而得到并使用了“上计”可避免国与国之间战争,以达到“诸侯相亲”或诸侯相互制衡的效果。甚至将“三晋已合”的计策,称为可抵抗秦的进攻并保障三晋土地不被侵占的“万世之计”。

辩证思想

陈轸的游说辞令中多次使用对矛盾对立又可相互转化的词组,其中体现了与道家以及鬼谷子一脉相承的辩证法思想,如陈轸为秦王出谋划策,提到救齐之利和伐楚之害;劝导齐王与东方诸国合纵攻秦,言及强秦和弱齐,秦之智和齐之愚等。这些对立又相互转化的概念,通过一个个计谋,体现了陈轸作为一个纵横家能够“转危为安,转祸为福”的实力。由此可见,陈轸深谙的辩证法思想理论并已熟练地运用于游说实践。

人物影响

根据《战国策》《战国纵横家书》《全本史记》记载,陈轸仕从于秦、楚和魏三国,并常奔走于楚、齐、秦和魏四国之间,也游说过赵、韩两国。陈轸一生,主要倾力于关东诸国合纵,在秦、魏、楚和齐四国均有功绩。还曾两次促成合纵攻秦,第一次他在楚怀王十年(公元前319年)为公孙衍出谋划策,促成次年的五国合纵伐秦,因此听取他建议的公孙衍被立为相;第二次约在周郝王十六年(公元前298年)三晋合纵后,陈轸随后向东游说田地,促成次年的齐魏韩合纵伐秦。陈轸在列国之间的奔走游说,促成了当时东方国家的联合,推动了战国局势的发展。

作为纵横家,陈轸足智多谋,长于辩说,在战国策士中颇为特出。出于游说的需要,陈轸和诸多战国策士一样,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寓言故事,以增强说辞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其游说语言艺术,对陈轸个人形象塑造具有很大意义,对后世文学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人物评价

曹魏高祖曹丕评价:陈轸是一个贤士,忠诚而又有谋略。楚怀王熊槐因没有听从他的建议,招致了祸端。 

北宋文人秦观评价:作为辩士应具备三德、五机,并不是仅有口才就足够的。陈轸作为辩士以能说善道留名于世,但三德和五机都有欠缺。他做事只问结果不顾礼仪,只求功名而不求道义,只在乎一时一事的得失,并非行君子之道。 

南宋学者洪迈评价:陈轸作为权谋之士,只考虑利益,不考虑道义正理。齐国鲁仲连虞卿皆为豪杰之士,是陈轸远不及的。

元代学者吴师道评价:鲍彪将虞卿与陈轸并称。陈轸料事明切,虽然能言善辩,但言辞稍显轻浮。陈轸往来秦楚之间,与张仪争宠,说服公孙衍,这都是游说之士的行事风格,和虞卿并无可比性。

当代学者王佩娟评价:与一般朝秦暮楚的策士不同,陈轸在政治上有定见,一生致力于合纵,不仅多次为楚排忧解患,且曾促进齐楚联合,以求遏秦。

当代学者雷依群评价:陈轸在楚国虽未获得显赫的地位,但他依然以纵横为事,表现出了相当的智慧和力量。他在为所在国进行外交谋划方面,也表现出对国际形式和各国动态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

当代学者赵楠评价:陈轸成功游说昭阳退兵的巧妙之处,在于摒除了双方处于敌对状态的成见,抓住战争不过是为君主效命,将领无法主宰命运这个双方都认同的事实。尽量以同化异,通过替对方推心置腹的设想,寻找最能沟通的地方加以利用,从而力挽狂澜,彻底扭转了局势。

当代学者王梦坤评价:陈轸具有谋略、才华和胆识,运用独特的游说艺术游说各诸侯国;并长于辩说,在君王面前善于自我辩解、沉着冷静,多次化险为夷和转危为安;还学识广博、引古今故事以证事理,量权揣情、分析各种形势,揣测君主内心。陈轸凭借着雄厚的游说功底,奔走游说各国,活跃于战国政治舞台上。他的游说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各诸侯国的战略,也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各诸侯国的兴亡走向,可谓举足轻重。

相关争议

事迹系年  

《战国策·秦攻陉》章中,陈轸劝秦王不要在韩国割地后继续攻打韩国。鲍彪认为现有史料不足以推断此事所在的时间,但应在韩桓惠王九年。学者杨宽在《战国史料编年辑证》中同意这个观点。

《战国策·秦伐魏》章中,陈轸说服齐国三晋合纵吕祖谦著《大事记》中系此策于姬扁四十七年(公元前322年),即秦伐魏,攻下曲沃县、平州的当年;鲍彪认为此事发生在秦惠王七年(公元前318年)的五国攻秦之战前夕。而吴师道钱穆等结合《燕策》和《韩策》的记载,均认为此事在周郝王十六年(公元前298年),秦伐魏之后,五国伐秦之前四年。

策文归属  

吴师道认为,《战国策·谓赵王》章,《战国策·或谓韩王》章,《战国策·或献书燕王》章也是陈轸的策文,所载之事都在周赧王十六年(公元前298年),反映了陈轸合纵各国的史实。杨宽在《战国史》中对此予以反驳,认为此三章都不能确定是陈轸之言,后两章亦不能确定年代。

人物关系

儿子:陈应,史书中提及其名,但未记载其事迹。

人物典故

画蛇添足

秦惠王十五年(公元前323年)西楚派大将昭阳攻打魏国,大破魏国,占领了八座城池,又准备攻打齐国。为了阻止楚国攻齐,陈轸作为齐王使者去见昭阳。寒暄后,问昭阳,按照楚国的制度,灭敌杀将能封的最高官爵禄位。昭阳答道,官至上柱国,爵为上执。陈轸接着又问,比这更尊贵的职位。昭阳表示,只有令尹这个职位了。陈轸于是用画蛇添足举例,楚国有个贵族祭过祖先,把一壶酒赐给门客。门客相顾商议,他们各在地上画一条蛇,先画成的请饮此酒。有个门客率先完成,取过酒杯准备先喝,就左手持杯,右手又在地上画了起来,并表示,甚至他可以为蛇添上足。蛇足尚未画完,另一门客的蛇也画好了,于是夺过他手中的酒杯,一饮而尽。画蛇脚的最终没有喝到酒。然后他解释道,如今昭阳辅佐楚王攻打魏国,战无不胜,又准备向齐进攻,齐国人很害怕与惊恐。他现在足以立身扬名了,而在官位上是不可能再有什么加封的。如果战无不胜却不懂得适可而止,只会招致杀身之祸,该得的官爵将不为将军所有,正如画蛇添足一样。昭阳认为他的话有道理,于是撤兵回国了。

楚人有二妻

秦国期间,陈轸与张仪同作为谋士,为争秦惠文王赢驷恩宠而交恶。张仪在秦王面前中伤陈轸,表示楚国与陈轸的亲密程度超过秦国,恐怕是陈轸早已经有背叛秦国的想法,所以与楚国努力交好,他不愿与陈轸这样的人一起工作。秦王听完询问陈轸的想法。陈轸表示他愿意去楚国,并以”楚人有二妻”的故事证明自己的清白。陈轸讲道:“楚国有个人有两个妾,有人勾引那个年纪大一些的妻子,遭一顿大骂。他又去勾引那个年轻一点的妻子,得一时欢畅。这个楚国人死后,有人问偷情者,如果娶妻的话,想取其中的哪一位。偷情者表示他会娶年纪大些的,因为作为妻子,骂想要勾引自己的人,正说明她对丈夫很忠诚。他希望娶的妻子对自己忠贞不二。他隐晦地以疑人不用的道理,说明自己不是楚国的间谍,成功化解了这次秦惠文王赢驷对他是否忠心的疑虑。

越人之吟  

陈轸从楚出使秦国,秦惠王赢驷说:“先生离开我到西楚,也想念我吗?”陈轸回答说:“大王听说过越国人庄舃吗?”惠王说:“没听说。”陈轸说:“越人庄在楚国官做到执的爵位,不久就生病了。楚王说:‘庄舃原本是越国一个地位低微的人,如今官做到执珪的爵位,富贵了,也不知想不想越国?’中谢回答说:‘大凡人们思念自己的故乡,是在他生病的时候,假如他思念越国,就会操越国的腔调,要是不思念越国就要操西楚的腔调。’派人前去偷听,庄舃还是操越国的腔调。如今我即使被遗弃跑到楚国,难道能没有了秦国的腔调吗?”后世诗词中常用“越人之吟”的典故抒怀思乡之情。

卞庄刺虎  

韩魏相互攻打近一年,秦惠文王赢驷想要劝解,但秦廷中大臣意见不一,因此秦王犹豫不决。正当这时,陈轸出使秦国,秦王询问他的意见。陈轸说:“大王想必也听过卞庄子虎刺的故事。卞庄子想刺杀老虎,有人劝他说:‘这两只老虎在吃一头牛,必然会起争斗。到时候,它们斗得不可开交,您再上前,必定能把它们都拿下。’果然,过了一会儿,两只老虎搏斗起来,强壮的那只老虎伤了,孱弱的那只老虎死了。卞庄子趁机上前,把受伤的老虎刺死,不仅得到两只老虎,还得到了杀两头老虎的名声。韩魏相争,不也像是这两头老虎吗?”秦王听从了陈轸的建议。等韩魏斗得两败俱伤,秦国才出兵,大获全胜。 

影视形象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