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麻板村 :内蒙古包头东河区沙尔沁镇下辖村

更新时间:2024-09-21 01:17

沙尔沁镇黑麻板村,原地址为“包头市九原区莎木佳镇黑麻板村”,后因政府规划划入东河区。 “黑麻板”为蒙古语音译,译为“简易的房子”。

简介

黑麻板村背靠大青山,位于包头市东郊50.6公里处,东距土默特右旗萨拉齐镇12.6公里。村子始东起依次有脑包沟、狼窝沟、小榆树沟、榆树沟、二道沟、担水沟、小担水沟,西至大斗灵沁沟,东西长约3公里,110国道横贯村庄,南临G6北京-拉萨高速公路,村南还有京包铁路线,交通十分便利。

当地以种植、养殖、贸易为主要经济来源。种植多以玉米,小麦,果树,葡萄为主。果树包括酸角、黄太平、杏、梨、李子等,葡萄品种包括金亚、马特、龙眼、巨峰、牛奶葡萄、青香蕉、红瑞宝等。养殖以山羊、小尾寒羊肉猪为主,此外还有鸟纲蝎子等。贸易多为煤炭产业,当地煤炭加工和运输业发达,早在清末民初时期煤炭业和运输业就非常发达。尤其是爱新觉罗·旻宁十五年张家在呼和浩特市成立的公义店,有煤炭王的称号。现今呼和浩特市还有以此店名命名的"公义店街"。2004年前后,依靠当地的煤炭资源和便利的运输条件,形成了以公积板村、黑麻板村和小板申气-大城西的三角煤炭贸易带,此贸易带为包头市最大的煤炭交易场所,强力的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后因污染,政府重新整治规划,已经初见成效,当地煤企引进了多种先进管理措施,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

村子拥有悠久的历史,为包头市阿善文化遗址之一,村子原有一段古城墙,为赵长城一部分,呈环形包围村子,后因人为破坏,已经使得其面目全非,消失尽。当地多为晋移民,以半汉语山西省口音为主。村子张、王、聂、刘、陈为大姓,人口居多,此外还有薛、宿、党、范、樊、黄、白、赵、倪、马、温、徐等姓氏。

行政区划

地理位置: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东河区沙尔沁镇东12.2公里处。

气候条件:半干旱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人口民族

汉族蒙古族回族

历史文化

阿善文化

内蒙古新石器时代晚期考古文化。阿善文化,被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苏秉琦教授称为“包头源”。1979年,在大青山南麓台地上的古城湾、莎木佳、阿善沟等地又发现了新石器时代遗址10余处。其中,阿善沟遗址考古发掘面积最大。

黑麻板大庙

黑麻板大庙,立建于爱新觉罗·旻宁十五年(约1835年),光绪十五年(约1889年)重妆()建立。上海电影厂1955年上映的电影《宋景诗》曾在这里拍摄取景,从此片中摄取的图像,可看到庙外的一部分,以及庙后的山和右侧的钟楼。

黑麻板大庙,是一座宏伟的寺庙,远近闻名,遗憾的是毁于文革,之后在这里建起学校。

现幸留的小庙,是后来修建的,保存完好的一对儿石狮,立在小庙前,110国道从庙门前通过,仿佛见证着时代的沧桑。石狮上面刻着:爱新觉罗·旻宁十五年立,光绪十五年重妆(粧)建立,住持僧贝(具)仪(仪)施,住持僧海玉叩。

地方特产

果树主要包括:杏(金杏、兰州大杏、本地杏)、梨(香水梨、脆梨、苹果梨、早熟梨)、李子、苹果、葡萄(金亚、巨峰、马奶、马特、维多利亚、奥古斯特、青香蕉、红提、红瑞宝龙眼)、黄太平果、123果、海红果、沈农果、酸枣树、红枣(梨枣新疆红枣、本地枣)。

畜牧主要包括:肉猪、山羊、绵羊小尾寒羊)、牛、驴、肉鸡(本地柴鸡乌鸡珠鸡)、蛋鸡。

草药主要包括:甘草、黄芪、天麻、地黄、蒲公英、艾、马勃、枸杞、车前、小草、灰菜、苦苣菜苍耳龙葵、野葱、益母草狭叶荨麻等等(编者知识水平有限只能列举部分)。

著名人物

泰来炭局——张氏家族

归化城(呼和浩特市)中原有四大煤炭店分别是:公义、元盛、元泰、万义,其中公义店是爱新觉罗·旻宁十五年(1835年)开业的,之后依次为元盛、元泰、万义三店。当时能开矿采煤的商户都是很有实力的,公义店的财东是萨拉齐黑麻板的张家,张家不仅在大青山折回沟开有煤矿,并且下设专门销售的字号——公义店,还在黑麻板设立泰来炭局。张家在清代和民国初年经营煤炭的势力非常大,时人谓之,绥西的“煤炭大王”。

张登

黑麻板村人,民国时任凉城县县长,包头市代市长。1949年4月绥远省成立革新运动委员会,张登鳌是成员之一。因为官清廉,人称“莜面市长”。

陈璋

黑麻板村人,解放前夕,富甲一方。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