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栖作战 :战争作战样式

更新时间:2023-08-15 15:38

两栖作战(Amphibiouswarfare)是一种战争作战样式,主要是利用海军、后勤将己方军事力量(如陆军或海军陆战队)自海上投入敌岸或是从己岸移动军力至他处。

两栖作战是现代战争中最复杂的军事行动,需要机动力、空中支援、海上运输、后勤和战略,它能够进行对敌人不利的战略部署和迫其转移军力,有效突击与打击敌军。海上输送兵力古已有之,但专门用于运载登陆作战部队的人员、物资、装备,并能在海滩登陆的两栖战舰艇则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出现的。

名词简介

两栖作战的实施条件非常严酷,无论在计划准备、组织实施、指挥协同、后勤保障等各个方面,都会较其他进攻样式更为困难。强渡海区、敌前登陆、背水攻坚带来的高难度、高损耗和高风险也是其他进攻作战所无法比拟的。作战中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将会造成巨大损失,即便是登陆作战取得胜利,也可能付出惨痛的代价。

这在海战史上有很多这方面的例子。1915年英法联军为控制达达尼尔海峡伊斯坦布尔海峡,实施了加利波利半岛登陆作战。由于准备不足和指挥协同失误,英法联军遭到惨败,死亡十多万人。1944年6月诺曼底登陆作战虽然取得胜利,但盟军同样付出了惨重代价,其伤亡人数超过了德军和被俘人员总数,可见两栖作战之复杂和惨烈。

此后,两栖作战就成为现代战争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而两栖战舰艇在两栖作战中则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历史战例

早在西元前55年,凯撒就曾领军穿越英吉利海峡,登陆不列颠群岛

十六到十九世纪

两栖作战造成了一些特别问题,直到较近的一段时期(大约16世纪)陆战和南沙海战复杂化、高度专业化后才得以解决。法国印第安人战争期间詹姆斯·伍尔夫夺取魁北克省之战和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的约克镇之战,是18世纪典型的两栖战。1801年英国在阿布基尔湾进攻拿破仑·波拿巴扔在埃及的军队,这次战争体现了使两栖战臻于完善的诸多原则和技巧。南北战争期间,北方的尤里西斯·格兰特将军和海军上将大卫·狄克森·波特在密西西比河沿岸的战斗中密切配合。

二十世纪初到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年,美国墨西哥发生坦皮科事件,导致军事冲突,当时就曾有过登陆韦拉克鲁斯的两栖攻击行动。在日俄战争中日军也登陆朝鲜半岛的仁川、元山与俄军作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两栖作战仍处于起步阶段,登陆使用的通常是简陋的船只与不完善的作战计划。

一战中最著名的登陆行动是1915年的加里波利之战,在其行动中由于协约国登陆士兵相关训练不足、地形不佳和登陆纵深进展慢,导致奥斯曼帝国反攻,造成39万人的惨重伤亡。

这次失败使得大部分欧洲国家都相信,进攻现代武器防守的海滩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不过美国海军陆战队则认为,只要英国军队少犯些错误,他们是会成功的。海军陆战队从全面研究加里波利之战入手,到1934年便勾画出了两栖战的原则,这些原则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得到十分成功的应用。

二战期间

到了二战,两栖战的装备与战术已逐渐成型,配合轰炸机空降兵装甲部队与强力后勤的使用,得以进行战略性的两栖作战,包括使用大量船艇进行的撤退行动:敦刻尔克大撤退(发电机行动)、德军预计进攻英国的海狮计划(未实行)、1942年的两栖突袭:迪耶普战役,虽然迪耶普突击是一个惨痛的失败行动,但它为了往后的登陆行动立下非常重要的基础。

1944年6月6日的诺曼底登陆可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知名的两栖攻击行动,英国、美国加拿大的士兵在犹他州、奥马哈、黄金与宝剑海滩等行动中登陆法国北岸。

其他在欧洲战场的大型两栖作战行动:

威瑟堡行动

北非登陆战役

鹅卵石行动

西西里岛登陆战役

雪崩作战

龙骑兵行动

太平洋战场上,战初日军以南方作战对英美荷各属地纷纷登陆占领,美国军队反攻时对日军大量使用跳岛战术,只攻取重要的岛屿以获得少人伤亡但最大战略成效的结果,双方主要登陆战役有:

冲绳岛登陆战

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

塔拉瓦战役

塞班岛战役

菲律宾战役

贝里琉岛战役

硫磺岛战役

冲绳岛战役

吕宋岛战役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1950年亚洲爆发了朝鲜战争,美军道格拉斯·麦克阿瑟指挥美国第10军(由第1海军陆战师和第7步兵师组成)进行著名的仁川登陆,拦腰截断朝鲜人民军的主力,使得战局直转而下,朝鲜军节节败退。

越南抗法战争中也曾有过两栖登陆,特别是规模最大的卡马格行动(OperationCamargue)。

在1956年的第二次中东战争里,英国在火枪手行动(OperationMusketeer)中联合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空降兵登陆苏伊士运河,这也是第一次有直升机参与的两栖登陆行动。

1982年的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中,阿根廷于4月2日以第一海军陆战旅登陆福克兰群岛的鱼湾,英国出动特遣舰队(Taskforce)与皇家海军陆战队第3突击旅和空降部队于5月21日登陆圣卡洛斯港。

在1983年至2009年的斯里兰卡内战中斯里兰卡政府军进行了多次成功的两栖攻击,对抗泰米尔伊拉姆猛虎解放组织,其中规模较大有海风行动(OperationSeaBreeze)和巴拉维歌亚行动(OperationBalavegaya)。

1990年8月2日,联合国军出兵伊拉克,爆发波斯湾战争,联军出动既仁川登陆后最大规模的两栖攻击舰队。其中联军以多数两栖攻击船只部署于科威特东海岸,侯赛因以为联军即将于此登陆,于是修建大量反登陆设施以及抽调5个师前来防守,使得联军于他处成功登陆,包围了南翼与海防的伊拉克共和国卫队

作战类型

两栖作战的7种类型

两栖进攻

打开港口通道,确保部队的迅速到达以及支援更大规模后续部队。这是规模最大且复杂程度最高的两栖作战方式,在这种战法中,进攻速度是关键因素,它可让迅速部署的大规模后续部队充分发挥战略作战的突然性效果。

两栖佯攻

牵制并迷惑敌方。己方使用舰炮火力,将登陆舰艇放入水中并驶向敌方滩头阵地,出动直升机模拟登陆。但己方部队不在滩头或登陆场登陆,而是返回舰队或在其他地区登陆。美国海军陆战队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几次使用过这种两栖作战方式。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该军种也部分采用了这种战法,以牵制伊拉克的岸防力量。

两栖包围

不需要出动任何舰艇的侧翼行动。登陆舰艇将部队输送上岸,并将部队部署于距敌数公里之外的地区,对敌形成包围之势。美国海军陆战队可运用其两栖装备实施这种战术。关键因素是己方登陆舰艇必须在距海洋或湖泊岸边较远的地方机动,以避免遭受敌方岸防炮火的攻击。这种作战可能要与大规模陆上进攻配合实施,登陆部队可能要依靠己方的岸基战机和火炮提供火力支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太平洋战场上几次采用了这种作战方式。伊拉克曾试图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使用这种战术,但这种富有创意的战法在美国军队的空中优势面前无法展示出丝毫威力。

两栖袭击

由乘坐登陆舰船或直升机上陆的部队从海上实施的攻击。这种战术主要用于迅速摧毁敌陆上设施和收集情报。袭击部队可由40人的排级直至5000人的旅级部队组成,并在敌方组织反击之前撤退。

两栖夺占

夺取一个孤立于敌主要增援力量的小型目标。这种作战的目标通常是一座岛屿,但有时也可能是一座与外界分离的机场或船舶锚地,如二战时期的瓜达尔卡纳尔岛。由于被攻击目标处于与外界隔绝的状态,因此进攻方没有必要迅速向目标纵深地带推进,或攻占一个港口用于大型运输舰船卸载重装地面部队。

两栖试探

攻占敌防御较薄弱的地区并测试敌军反应。这是袭击、佯攻或攻占战法的结合,它主要取决于敌方如何做出反应。这种战术通常由一个轻装营的部队实施,从而能够在敌军发动反击的情况下迅速撤退。

两栖撤退

由海路撤出地面部队。最著名的战例是英国陆军敦刻尔克以及美国海军陆战队在朝鲜兴南的撤退。

对于绝大多数军官而言,上述七种两栖作战战术是合乎逻辑的。然而,一些两栖作战理论的“卫道士”们可能会被上述划分所激怒,因为他们从不承认有“两栖包围”战术。由于这种战术未被列入官方的正统观点,因此许多军官将不会考虑该问题。即使一些明智的军官建议使用舰船迂回包围敌陆上作战集团,但军方高级官员也可能会对那些他们从未在院校中学过或在实战中尝试过的作战思想不屑一顾。这种两栖包围战术不应与旨在迂回至侧翼包围敌军的大规模两栖进攻(如盟军在安济奥实施的登陆战役)相混淆,后者是由舰船运载的大规模作战力量实施的主要进攻行动,它要求进行大量的相关准备和协同工作。而“两栖包围”则是指一种非常单纯的小规模作战行动,它仅要求由小型登陆舰船运载的陆军或海军陆战队士兵实施侧翼进攻行动。

另一种不被承认的战术是“两栖试探”,这种战术主要是利用由直升机和现代化战机的精确打击能力而具备的更强机动能力。敌军通常会发现它们无法防御整条海岸线,因此会组建具有较强作战能力的机动反应部队。如果两栖进攻力量具备较强的空中优势,防御方将会在确认进攻方的两栖攻击和实施反击之前一直处于隐蔽状态。因此,两栖进攻计划可能包括运用试探手段的有关内容,即出动规模适当的部队夺取敌方防御力量较薄弱的登陆点,以此试探敌方的反应。如果敌方实施机动反击,它会遭到己方空中力量的攻击,己方试探行动也将变为佯攻。如果这种试探行动被敌方所忽略,则己方更大规模的两栖作战力量可能会实施后续登陆。

在很多情况下,两栖进攻部队的规模过小就无法实施进攻行动,因此试探行动主要用于分散敌军的注意力,并吸引其部署于其他防御地区的力量。例如,当越南共产党军队13个陆军师中的12个奉命于1975年进攻南越时,美国军方曾建议派遣1个海军陆战旅在越南海岸登陆。对于向越南首都河内推进的任务而言,1个旅的兵力显得过于单薄,但它可以威胁越共军队的补给线,并打乱后者的整体作战计划。

因此,两栖包围和试探战术必须在作战手册中得到承认,并在和平时期军事院校的课程中进行教授,在实战演习中进行演练,从而使军官们熟悉这些作战战术。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