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内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首都、直辖市

更新时间:2023-11-20 15:13

河内(越南语:Hà Nội,英语:Hanoi),是越南首都、中央直辖市、特别城市之一,位于越南北部、红河三角洲中心,北部毗邻太原省和永福省,南部与河南和平省接壤,东部与北宁省兴安省北江省接壤,西部与和平省和富寿省接壤,总面积3359.82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4月,河内人口为8053663人,居民使用越南语-河内方言。

河内位于越南北部平原地区,地势自北向南、自西向东逐渐降低,平原占该市自然面积的3/4,河湖水系属于红河和太平河水系,气候属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河内有1000年以上的历史,古称龙渊、龙编,建城时间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200年,城市形态雏形为“古螺城”。938年前,河内为中国故地。1010年李朝在此建都,将原“大罗城”改名为“升龙”,成为越南的政治、经济中心。16世纪发展为东南亚国际贸易的重要港口。1831年改名河内。1873年被法国殖民者占领。1902年为法属“中南半岛”首府。1976年南北统一后成为越南首都。1999年,河内被选为发起“2000国际和平年”活动的城市。2000年,越南国家和越南共产党授予河内“”英雄之都”称号。2008年,河内经过区划扩大后面积位居世界面积最大的17个首都之列。

河内市是越南的商业中心,属越南规划的北部重点经济区,经济位居越南经济第二位,是红河三角洲经济的经济中心,主要产业包括农业、纺织、金属冶炼、建筑和旅游业等,经济结构中服务业和贸易占比较大,2022年服务业和贸易占比66%。2022年,河内市经济总值达772.2万亿越南盾,人均收入达1.418亿越南盾,经济增长率8.89%。河内市有铁路和公路纵贯越南主要城市和省份,有2个机场。

河内市是越南政治、文化中心和科技中心,人类发展指数高达0.799,在越南各省市中排名第一,河内先后主办2006年越南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会议、各国议会联盟第132届大会(IPU-132)等国际活动,为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第31届东南亚运动会主办城市。名胜古迹遍布市内,被誉为“千年文物之地”“小巴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和平之城”,历史文化遗产丰富,其中顺化宫廷雅乐、荣圣(扶董天王)庙会、拔河比赛和比赛仪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内市是越南民间饮食艺术中心,饮食文化带有部分法国特色,有炸春卷、河内米粉、清池粉捲、西湖虾饼等特色美食。河内市是越南主要的旅游城市,自2014年以来,河内一直被猫途鹰评选为全球十大旅游目的地,境内升龙—河内皇城中心遗迹区为世界文化遗产

名称

河内三面被红河及其支流急流江的大堤所包围,因而得名。河内在历史上曾有过不同的名字。最初被称为古螺城。河内在隋唐被称为“宋平”,晚唐称为“大罗城(Dai La 或Dai La Thanh)”,后称“升龙(Thang Long)”,《大越史记》记载,升龙中的“升”字不仅有“升起的龙”的意思,还有“旭日中飞翔的龙”的意思。后又被称为“东都(Đông Đô)”,明时称为“东关城(Đông Quan)”,黎朝为“东京(Toan Thu)”,西山王朝时期为“北城(Bac Thanh)”,1831年更名为河内(Hà Nội),1888年河内成为法国租界,河内省会迁往沙巴(Cau Do),新的省命名为河东省。

越南民间对河内有多个称谓,有长安(Trang An),被古代越南儒家用作普通名词来指代首都;芳清(Phung Thanh),意为芳清春色,对升龙春天景象的描述。Phung Thanh或Phuong Thanh在越南文献中用来指升龙城堡;龙边(龙姓 Biên),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称谓,被用在诗歌中来指代升龙—河内;龙城(Long thành),升龙城堡的缩写;河青(Hà Thành),在诗歌中经常用来指代河内。此外,在民间语言中,有很多词语用来指代升龙-河内,如柯卓(Ke Cho)、上京(Thuong Kinh)、开间(Kinh Ky)。

历史沿革

远古时期

距今20000至10000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河内市境内已有居民居住,曾在东莫湖北部出土山维文化(văn hóa Sơn Vi)遗迹,该遗迹发现大量手斧和磨刀器等狩猎和农业工具。此后经历和平文化(văn hóa Hòa Bình)、冯原文化(văn hóa Phùng Nguyên)、东山文化(văn hóa Đông Sơn)等史前文化时期。新世中期海侵期间,海平面上升,淹没了低洼地区,约10000年前到约4000年前,河内地区被海洋淹没。

北属时期

古代越南北部属于百越中的越之地。貉龙君长子称为“雄王”,继承王位,建立“文郎国(Văn Lang)”,历18代,共2000多年,河内属文郎国辖地。前257年,中国古蜀国末代王子安阳王率领族民灭文郎国建立瓯雒国(Âu Lạc),自称为安阳王,并在河内建立首都,被称为古螺城

前214年,秦灭六国之战后派军越过岭南征服傣族诸部族,设立3个郡,河内属象郡的一部。前203年,秦朝南海赵佗自立为南越武王,越南中北部包括河内是南越国的一部分。前111年,刘彻灭南越国,并在越南北部和中部设立了交州、九真、日南三郡,河内及其所属的越南中北部为中原地区直属领土。40年,雒越人领袖雒将征侧知府苏定“以法”惩治,征侧不服与其妹征贰起事反抗,史称“二征起义”,一度攻下交趾、九真、日南等地六十五城。42年,汉武帝命马援率军镇压起义,于次年平定起义。东汉中平四年(187年)至孙吴黄武五年(226年)交趾太守士燮长期控制交州全境,河内地区亦隶属交州管辖。

刘松刘骏时(453年~464年),河内地区置宋平县,属九德郡,后改为宋平郡。南梁时期,当地人李贲起兵据有交州,于梁大同十年(544年)称帝,改年号为“天德”,为“前李朝”,河内为其辖地。后被南梁陈霸先平定。

隋时置宋平县,属交州。大业初为交趾郡治。 唐贞观年间,交州的治所迁往宋平县,并修筑城池,永隆二年(681年),直属安南都护府,为府治。至德二年(757年),直属镇南都护府,仍为府治。永泰二年(766年),直属安南都护府,并复置南定县。大历二年(767年),移治新城。大历五年(770年),省南定县来属。贞元七年(791年),析置南定县。

咸通年间,南诏唐朝反复争夺河内地区,并两次攻破南定县。咸通七年(866年),唐将高骈收复,仍属安南府,并兴建大罗城,城墙长6344米,部分城墙高达8米多,筑望敌楼55所,造屋40余万间,并疏浚江道,此后成为唐朝重要的贸易中心。唐朝后期成为静海军节度使的驻地,唐末废。大罗城约有25000名居民,其中包括波斯人、阿拉伯人、印度人、占族人、爪哇人和景教基督徒。

封建时期

吴朝及丁朝

南汉大有十一年(938年),吴权控制越南当地,南汉出兵讨伐,吴权在白藤江大败南汉军队。战后,吴权自立为王,建立吴朝,河内为其辖地。吴朝后期发生内乱。968年,华闾峒豪族丁部领击败各地使君,统一国家,建立国号大瞿越,定都华闾,赵匡胤册封丁部领为“交趾郡王”,河内为其辖地。

李朝及陈朝

前黎景瑞二年(1009年),李公蕴建立朝鲜王朝,顺天二年(1010年),将首都自华闾迁都大罗城,改称升龙(Thăng Long),天成二年(1029年)分为61个区。神武二年(1070年),李朝在升龙设立孔子庙,为太子开课,这一时期佛教也开始在河内盛行。

李朝末期,内乱频生,多次爆发王室骚乱和党派战争,河内也多次遭到火灾。1226年,陈朝建立。1230年,陈朝重建升龙城,重新划分界区,分为左、右。元丰七年(1257年),蒙古对越出兵,攻破国都升龙。其后忽必烈于绍宝六年(1284年),遣脱欢率军再次攻破升龙,但越南重兴四年(1288年)白藤江之战中击败元军。陈朝时期,河内成为越南的佛教中心,儒学教育得到重视和发展。

胡朝及明属时期

陈朝后期,君主昏庸,走向衰微,呈现不稳状态。圣元元年(1400年),胡季嫠废陈朝少帝而自立,建立胡朝,陈朝灭亡。胡朝建立后侵犯明朝边地。明永乐四年(1406年),明朝派大军南下,在永乐五年(1407年)接连攻陷东都等地,胡朝灭亡,越南国土被明朝吞并,设交承宣布政使司,治升龙城,改称“东关城”(Đông Quan)。

后黎朝及阮朝

明永乐十六年(1418年),清化蓝山豪族黎利(Lê Lợi)起事反明,史称“蓝山起义”,顺天元年(1428年),黎利称帝建立黎朝,定都升龙,并更名为东京(Đông Kinh)。光顺七年(1466年),黎思诚重划黎朝行政区划,以昇龙城为中都奉天府,下辖永昌县、广德县2县。15世纪末,黎朝日渐衰弱,莫登庸于明德元年(1527年)逼恭皇退位,登基为帝,建立莫朝,迁都清化,称“西都”,旧都升龙被称为东都城堡。明朝于元和元年(1533年)拥立黎椅少子黎维宁为帝,后黎朝恢复帝统。光兴十五年(1592年),后黎攻破北朝升龙,后黎朝迁回升龙以作首都,北方莫朝终结。17世纪华侨大规模迁入升龙。

后黎朝末期,阮朝爆发西山朝,归仁西山邑阮氏三兄弟在越南北方建立西山朝,河内为西山朝辖地,改东京为“北城”(Bắc Thành),阮光垂驻守北城,统辖原郑主统治的北河地区,这一时期,升龙的农业、工商业得以恢复和发展。嘉隆元年(1802年),阮福映灭西山朝即位,建立阮朝,并迁都顺化,升龙改为“升隆”,改奉天府为怀德府,广德县为永顺县,但升龙仍然北方省份的首府,拆除旧皇城,另建皇城。1831年,阮朝建立河内省,包括升龙及周边一些地区。19世纪河内的贸易和手工业中心位于城市和红河沿岸之间的地区,这一时期,河内仍保持其作为越南主要经济、工商业中心的地位,城市被划分为皇城和平民区。

殖民地时期

1858年,法国殖民主义者开始入侵越南。1873年,刘永福黑旗军援越抗法,取得河内大捷,但法军随后于11月20日占领河内。1883年4月21日,法军第二次进攻并占领河内。5月,黑旗军纸桥大捷,但在8月,法军攻占越南都城顺化,迫使越南签订《顺化条约》,法国成为越南的保护国。同庆三年(1888年),阮朝正式割让河内、海防和岘港给法国。同年,法国总统签署命令,在法属印度支那设立河内市,建立以印度支那总督为首的行政机构。

成泰二年(1890年),殖民政府以里仁府设河南省。河内省先后改名为多省和河东省。成泰后期,殖民政府将河内外城(郊区)设为环龙县,划归河东省管辖。成泰十四年(1902年),殖民政府将首府从胡志明市迁到河内,河内省会迁至草岛,称草岛省,后改称河东省(1904年)。1914年,法国将河内内城划分为8户(quartier),将“河内郊区”更名为还龙区,直属河东省。法国人在原升龙城南部填塞水系湖泊,占用农田和村庄,迁移人口,规划和推进新的棋盘格的路网系统和放射形广场,完善基础设施,设立教育文化机构,开辟外国人聚集的法国区。这一时期,大量法国人、中国人和京族涌入河内。从1898年到1902年,河内的人口从30000人增加到120000人,增加了75%。20世纪40年代,该市人口为132145人。同时河内的资源和人口向四周蔓延,丁田(Thuong Tin)和富里(Phu Ly)等地因铁路的修建使得该地区的经济得到增长,人口得到增加,成为重要的制造业中心和行政中心

1929年3月,越南第一个共产党支部在河内成立,同年6月17日,印支共产党在河内正式成立。1940年9月,河内被日本占领,法国殖民者同意日军驻扎,越南成为法日双重统治的殖民地。1942年,河内城区面积为130平方千米,人口30万。1945年3月,驻印支日军发动政变推翻法国殖民统治,扶植阮福晪为 “越南皇帝”。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次日越南越南代表大会通过了“起义总指挥部”,在越南发动了“八月革命”。盟军最高统帅部于8月17日发布第一号命令,河内及其越南北方、老挝大部及泰国北部由中国托管。9月28日,中原地区入越受降部队60军在越南总督府受降大厅举行仪式,接受侵越日军的投降。

独立后

1945年9月2日,胡志明在河内河内巴丁广场正式宣读《独立宣言》,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1946年1月6日举行的第一次会议上,国民议会决定以河内为首都,11月越南划分为12个行政区,河内为第十一区,直属中央政府。

法国于1946年返回越南。1946年12月,越南独立同盟会法军在河内地区爆发争夺战,越盟不敌被迫撤出河内退往越南北部山区,法国暂时占领河内,将内城划分为16个街区。1948年5月,河内与河东合并。奠边府战役后,越南与法国于1954年7月签署了《日内瓦协定》。1954年9月,河内政治军事委员会成立。同年10月9日,越南人民军第308旅和平占领河内。越南战争期间,美军先后两次大规模轰炸河内桥梁和铁路。1961年4月20日,河东省丹凤县5社、怀德县3社2村、河东市社1村、青池县1市镇10社3村、北宁省嘉林县15社、慈山县1市镇10社、仙游县2社、顺成县2社、永福省东英县16社、安朗县1社、金英县1村部分区域和兴安省文江县1社划归河内市管辖,城市面积扩大到584平方千米。

1976年4月,越南国会选定河内为越南首都。1978年12月29日,越南国会将河山平省山西市、河东市社和巴位县、福寿县、石室县、丹凤县、怀德县5县,永福省朔山县麋泠县2县划归河内市。

1991-1995年期间,河内首次实施五年计划,经济增长约为12.5%,形成工业-服务业-农业的新经济结构。1991年8月12日,越南国会拆分河山平省为和平省河西省,同时将河内市山西市社以及巴位县、福寿县、石室县、丹凤县、怀德县5县划回河西省,县划回永富省。1999年,河内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和平之城”,并被选为发起“2000国际和平年”活动的城市。

2000年,越南国家和越南共产党授予河内“”英雄之都”称号。2008年8月1日,越南将邻接的河西省、永福省迷灵县、和平省梁山县4个乡划归河内市,扩建后河内面积位居世界面积最大的17个首都之列。此后,随着河内经济的快速发展,河内城区逐渐向郊区迁移,集中在慈廉、嘉林、青池等地区,城市扩展到红河右岸,20世纪末开始新建大量摩天大楼和商业区,如AON河内地标大厦高344米,位居世界第五。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河内位于越南北部,红河三角洲中部地区,经纬度范围在东经105°44'~106°02',北纬20°53'~21°23'之间,距中国云南省河口口岸100多千米,北部毗邻太原省和永福省,南部与河南和平省接壤,东部与北宁省兴安省北江省接壤,西部与和平省和富寿省接壤,东西最长距离30千米,南北最宽跨度超过50千米,总面积3359.82平方千米。

气候

河内地处热带季风区,属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为降水充足,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受季风影响,年平均气温23.4℃,平均气温最高30℃,平均气温最低15℃,春季为2月至4月,平均气温为15°C~20°C,夏季5月至8月,平均温度为30°C~36°C,秋季9月至11月,平均温度为25°C~36°C,冬季从12月到1月,温度最低从10°C~15°C 。河内年平均降雨量为1800毫米,日雨量最高568毫米,多年平均下雨日数144天。平均辐射量为每平方厘米122.8大卡;年平均湿度80%~82%,年平均蒸发量989毫米,年平均光照时数1464小时。夏季平均风速2.2米/秒,冬季为1.8米/秒。

地质

河内地处第三纪盆地红河盆地(松洪盆地)的西北端,属华南地块南缘。河内地处的红河三角洲形成于全新世,从距今9000年前开始形成,西北端表现为河内地堑,其西南面受斋河断层和西北面洛河断层控制,两条断裂属于区域性红河断裂带,是华南地块和中南半岛地块之间的边界。由于构造活动,红河床被分异并显示为第四纪沉积物的不均匀分布。在河内第四纪沉积物剖面中,从下到上分为以下五个地层:早更新世冲积沉积物(乐池组),主要为粘土砂砾石等;中-晚更新世冲积层和冲积-洪积层沉积物(河内组),主要为砂质黏土、砾石、粗粒沙等;晚更新世冲积层、湖泊沉积物和湖沼沉积物(Vinh Phuc组),主要为硬质粘土、沙质粘土等;早至中全新世湖相、海相和沼泽沉积物(海洪组),主要为极软至软砂质粘土;全新世晚期冲积层和冲积湖沼沉积物(Thai Binh组),主要为粘土砂、砾石等。

河内地处的红河三角洲演化与上新世第四纪构造密切相关,特别是末次盛冰期后的海侵时期。海底区域沿着红河三角洲地区的东北沉降区和西南沉降区推进,形成了两潟湖,同时中部阻挡海侵过程,形成了一个凸起区自晚中新世以来,红河断裂带左旋走滑停止后,该地区至少发生了两次地壳运动:分别是北东-南西向挤压和北东-西南向断裂带下方的北东-西向伸展运动。红河断裂带总体右旋走滑。

地形地貌

河内位于越南北部平原地区,地势自北向南、自西向东逐渐降低,其中平原占该市自然面积的3/4,平均海拔5~20米,丘陵和山脉主要位于城市的北部和西部地区。最高峰是巴维峰(BaVi),海拔1281米,最低点为嘉林县Gia Sweet公社,海拔12米,境内主要地貌为由河流形成的平原、泥滩和台阶,在大牛仔海滩和牛仔海滩之间,有带湖泊和沼泽洼地,为古代河床的痕迹。河内大部分地区位于红河三角洲,平均海拔15米~20米。境内山脉有巴维山脉、香山山脉、赛山脉,松山县北部和西北部的丘陵地区为三岛山脉南部边缘的朔山山脉,该山脉包括许多位于美灵县和朔山县的小山,海拔从20米~400米以上,其中鸟脚峰(Chan Chim)为462米,有东大丘、农山等低矮山丘。

水文水利

水文

河湖

河内的河湖水系属于红河和太平河水系,河流主要有红河(Red River)、阳河(Duong River)、利奇河(Lich River)、锐江(Nhue River)、卡罗河(Ca Lo River)、戴河(Day River)、迪克河(Tich River)7条,境内有100多个湖泊和池塘,大部分是天然潟湖、旧河段的遗迹,少部分为由沼泽地改造成湖泊的人工湖,主要有西湖(Hồ Tây)、还剑湖(Hồ Hoàn Kiếm)、竹北湖(Hồ Truc Bạch)等。

红河发源中国云南省,从巴维区丰文县流入河内,向北绕过古都、新洪,向东、向南延伸至富川县广朗公社,流经该市的红河长度为163千米,占越南境内长度的三分之一,年平均水流量2640立方米/秒,总水流量8350万立方米。

阳河阳河旧称天德河、同银河、北江河,是红河的支流,全长65千米,连接红河和太平河,阳河与红河从嘉林县玉水乡分离,流入东部和东南部,流经北宁省的顺清县和嘉良县,在帕莱(Pha Lai)附近的戴坦(Dai Than)与太平河(Thai Binh River)汇合,穿过河内的路段长17.5千米。

西湖位于河内市中心西北部,湖岸线17千米,面积超过500公顷,是河内内陆最大的湖泊,曾是洪河遗址,11世纪时被命名为达姆达姆(Mu Suong lagoon),15世纪称为西湖,李朝和陈朝时期,在湖边建立了许多宫殿,环湖有寺庙、宝塔61座。

地下水

河内地下水主要集中在上更新世含水层,由中等大小的沙子、卵石和鹅卵石组成,及下更新世含水层,主要由砾石组成,合计占地下水总产量的98.7%,其中97%来自上更新世含水层。下更新世含水层以上是无承压全新世含水层,由细粒砂和黏土组成,平均厚度为13米。最底层是新近纪含水层,顶部位于地表以下约80米。上更新世含水层顶部深度在东南部和西北部均较浅,低于海平面约20米,河内中部较深,低于海平面约40米。

水利

河内市境内有12大水厂和水站开发地下水,境内红河堤为主要水利防洪工程,始建于1108年,宜蚕至清池段称为基舍堤,河内的堤坝高度为海平面以上14米。境内建有梅泵站,是从中心地区排水的主要站,建于1998年,包括6个宽3米的闸门,最高水位11米,设计抽水量为490立方米每秒。

土壤

河内有24种土壤类型,总面积为197696公顷,主要土壤为黏土,在市域南部的几处是淤泥质土、灰色土,河内市范围的土壤类型主要有冲积土、水稻土、沙土、黄红土。冲积土分布面积最广,分布主要在各条河两岸,水稻土次之,沿江两岸以呈块状的水稻土和冲积土分布最广。水稻土是最主要的农业土壤,经过生产利用,熟化程度比较高。沙土多见于红河的河滩和红河沙洲。黄红土主要分布在海拔15米以上的丘陵区域,多见于北部丘陵和低丘岗。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河内自然土地总面积92097公顷,其中农业用地占47.4%,林业用地占8.6%,住宅用地占19.26%。河内市有土地利用划拨面积332889公顷,其中农林渔业用地188601.1公顷,非农业用地134947.4公顷,未使用土地9340.5公顷。

水资源

河内主要地表水源为红河、达河和阳河,靠近红河的地下水主要由河流本身补给,内陆低含水层通过来自红河或周围山脉的横向流入进行补给。河内市每天开采地下水供水量超过100万立方米,有10个主要供水站和11个供水站。

生物多样性

植物

河内境内已统计鉴定维管植物655种,为157科247属,大型真菌(低等植物)569种,浮游植物476种,有13种珍贵稀有植物物种和150个非本地物种,属于54科78属。河内的街道上种植着67种植物数万株,其中比较常见的有榕树马利筋凤凰木铁木栎属等25种。境内巴维国家公园属越南-华南地区的原生植物区系,记录8种特有植物,其中包括八角莲等物种。

动物

河内境内有昆虫595种,陆地动物61种,爬行纲两栖动物33种,兽类476种,水生动物125种,鱼类118种,引进观赏鱼48种,主要物种有龟类等。河内处于东亚-澳大利亚鸟类迁徙路线中,境内有许多冲积平原和小岛,是野鸟休息、越冬、觅食和筑巢的场所,2022年记录了至少232种鸟类,其中包括192种候鸟,其中包括黄胸鹀红脚隼紫翅椋鸟等极度濒危物种。境内美德县香山特殊用途林区是德氏乌叶猴越南极度濒危的三个地区之一,及越南北部石灰岩地区特有的许多爬行纲物种,如Cyrtodactylus huongsonensis(一种弓趾虎);巴维国家公园有64种珍稀动物。2018年4月,动物保护组织河内市郊的湖中发现一只极度濒危物种斑鳖

自然保护区

巴维国家公园(Vườn quốc gia Ba Vì)位于河内西北53千米的河内市巴维区新灵公社,是越南动植物体系最为丰富的6处国家森林公园之一,公园于1991年1月建立,总面积近9,702.41公顷,属河内市的巴维、石塔、国爱、和平省的梁山、和平市15个公社和5个县的行政边界,有3座山峰,其中巴维峰高1296米。公园有高等植物207科958属2181种,珍稀树种有罗汉松属 nerrifolius等,其中有896种药用植物。脊椎动物群已记录到341种,其中兽类54种,鸟类193种,爬行纲68种,两栖动物26种,特有物种有Tropidophous baviensis、Chaparana delacouri,稀有物种有长颌带狸、斑灵猫金猫红鬣羚等。已发现昆虫14目65科364属552种,特有物种有薄翅螳螂等7种,其余有乌桕大蚕蛾绿尾大蚕蛾、燕凤蝶等。

自然灾害

河内市境内主要灾害有洪水、地震、沉降霜冻等。由于红河等河流流经市区,地势低洼,河内易爆发洪水灾害。洪水期为6月~10月,与雨季一致,年发生10次洪水,每次持续一到两周。同时由于地下水开采造成地面沉降,地下水开采造成的地面沉降最严重的是Thanh Cong地区,为47.32毫米/年。在河内及邻近地区,已记录到70多处地面裂缝。2008年11月,河内遭遇有史以来最严重的降雨和有记录以来最严重的洪水,造成多人死亡并造成重大物质损失。

2015年6月13日,河内遭暴雨和强雷暴袭击,导致市内多条街道被雨水淹没,1000多棵树被刮断或连根拔起,导致2人死亡和10多人受伤,西湖、巴亭、还剑、青春、黄梅、龙边等郡部分区域发生停电。

行政区划

截至2023年11月,河内市辖30个区级行政单位和577个公社、区,其中12个郡、17个县、1个市社。市人民委员会驻河内市还剑郡丁先皇街79号。

政治

政治体制

河内市委书记由越共中央任命,每届任期五年。市人民委员会是最高行政机构,市人民议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人民议会任命人民委员会,为人民议会的执行机关。人民委员会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和上级国家机关负责。

现任领导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19年4月,河内人口为8053663人,是越南人口第二多的城市,其中男性3991919人,女性4061744人。城镇人口3962310人,占49.2%;农村人口4091353人,占50.8%。0~4岁人口694775人,5-14岁人口1329010人,15-24岁人口114099人,25-64岁人口6513607人,65岁及以上人口657612人。

民族

截至2019年4月,河内有56个民族,其中京族(Kinh)人数最多,为7945411人,占总人口的98.66%,其余少数民族主要有芒族(Mường )、( Tày)、(Dao),其中芒族62239人,占总人口的0.77%,傣族19236人,占总人口的0.24%,瑶族4663人,占总人口的0.05%。

语言

河内方言是越南语的标准语,也称为越南语北部方言、东京方言(Tonkinese),特点为有双元音组合,分开单独使用,语音系统包括14个元音,其中11个单元音,3个双元音,2个半元音,19个辅音,6个声调。语音节由三部分组成:声母韵母和声调,语音系中的十九个辅音都可以做声母。韵母部分包括介音、韵腹韵尾。越南语中的介音只有一个即半元音[w];11个单元音和3个双元音都可以做主要元音;韵尾包括辅音韵尾和半元音韵尾,辅音韵尾有6个,半元音韵尾有2个:/j/和/w/。在语音节中,声调和主要元音是不可或缺的成分。语言中汉语借词多,在表达抽象事物时绝大部分使用汉根词,在罗马化的过程中,除了词汇方面吸收法语,在词法和句法方面受法语影响也较大。

宗教信仰

河内市主要宗教有佛教、道教天主教。其中佛教以北传佛教为主,即大乘佛教或汉传佛教,河内存在佛教、道教和儒家教合流的情况,天主教于17世纪传入河内。截至2019年末,河内统计有约32万天主教徒,占全市人口约3%,分为河内、兴化市和北宁三个总教区。

河内佛教以北传佛教,即大乘佛教或汉传佛教,供奉以释迦牟尼佛、观音菩萨为主,中包括禅宗思想、净土宗和密宗等几个流派。佛教传入越南及河内约为刘协初平年间(190至193年),苍梧县牟子入境传教。相关书籍记载南北朝梁时期,越南已有人出家,并且有了三藏教典。司马衷永平四年(294年),天竺沙门耆域至交州广州市弘传佛法。此后历朝历代,均有僧侣至河内及越南传教。在越南丁朝、黎朝时期,佛教由于王室的推动得到极大发展,至李朝时为黄金时期,李朝太祖李公蕴在河内先后兴建大量佛教寺庙。19世纪法国殖民越南时期,佛教一度衰败,许多佛教组织开始参与越南建国活动。境内有独柱寺、镇国寺等佛教寺庙,其中独柱寺于1049年李太宗时期建成,仿出水莲花修建,莲花台为方形,屋顶铺设红瓦,屋顶四角上翘,四条龙分别安放在四个顶角上。莲花台里安放着一尊观音菩萨塑像

道教在越南及河内的最早出现追溯到公元2世纪,来自中国的道士进入越南北部地区传教,晋时丹鼎派道教创始人葛洪曾请调往交州任职,在唐朝(618年~907年)期间发展迅速,对越南的李朝和陈朝(1010年~1400年)产生了较大影响,丁部领、李太宗曾订定僧道阶品,李龙翰陈煚把道教纳入科举考试项目,后黎朝国王诏书常引用道书,道教的 "道""阴阳""五行""不争"或"无为"对越南及河内社会产生了深厚影响。境内有玉山祠等道教寺庙。

天主教于17世纪传入河内。1626年,意大利人朱利亚诺·巴尔迪诺蒂(Giuliano Baldinotti)神父和日本人皮亚尼(Piani)修士被派往升龙传教,天主教开始传入境内。阮朝时期,大量传教士进入境内传教并建立教区。1960年11月,罗马教廷建立越南教廷,将使徒教区提升为教区,河内教区提升为总教区。2010年4月,罗马本笃十六世任命阮文仁主教为河内总教区副总主教,5月升任河内总教区总主教。境内有河内大教堂等天主教教堂。

经济

综述

河内市是越南的商业中心,属越南规划的北部重点经济区,河内经济位居越南经济第二位,是红河三角洲经济的经济中心,主要产业包括农业、纺织、金属冶炼、建筑和旅游业等,工业部门有机械、化工、纺织、制糖、卷烟等,其中机械制造为越南越南中心,河内经济结构中服务业和贸易占比较大,2022年服务业和贸易占比66%。2022年,河内市经济总值达772.2万亿越南盾,人均收入达1.418亿越南盾,经济增长率8.89%。

第一产业

农业是河内的经济支柱,有9个农业高科技区,约80%的新鲜蔬菜和40%的鸡蛋产自城市和城郊河内周边的农业。截至2022年8月,河内市农业合作社数量为1255家,其中参加农业产销连接链的合作社70家,高科技农业合作社50家,53家合作社的180个产品被河内市评定为达到“一乡一品”计划标准的产品。

截至2023年9月,河内市共有200多个水稻集中产区,总面积约4万公顷;有5044公顷安全菜种植场,年产达70万吨。截至2023年8月,河内市有果树生产区14个,占地1.55万公顷,集中在丹凤、张美、福寿、国威等地区,主要种植柚子、橙子、香蕉、龙眼等果树。

第二产业

2022年河内工业占经济生产总值15.95%,共有工业产品196个,工业企业132家企业,主要工业产品营业收入超250万亿越南盾,有配套产业企业约960家,集中在制造与生产汽车和摩托车零部件、机械制造、电力电子、服务于纺织品服装和皮革鞋类的产品、高科技产业和制造产业的产品等,有收入超过1万亿越南盾的企业22家,身越南500强企业名单的企业12家,获得全球品牌的企业10家。

加工制造业在河内经济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涉及饮料生产、机械维修保养、药品医药化学品和药材生产、木材加工和木制品制造、食品加工、机械设备制造、皮革及皮革制品、纺织行业、金属生产等行业。但附加值低,主要为外包企业。

第三产业

2022年河内社会消费品和服务零售总额达约698万亿越南盾,出口总额超过170亿美元,河内市有购物中心29家,超市135家,市场453家,便利店、食品经营点2000多家、自动售货机415台。

河内有2个综合农产品批发市场,为黄梅郡南边农贸市场、北慈廉郡明开农贸市场,另有4个专门的农贸市场,为龙边蔬果市场、安楚水产市场、河伟家禽水禽市场和广伯鲜花市场。截至2023年,河内物流服务约占GDP的10%至15%,约有25000家注册从事物流活动的企业,其中民营企业占80%,但规模较小。

河内设有河内证券交易所(HNX),其中河内西贡保险公司越南国内排名前十的保险公司。2022年,河内吸引外资17亿美元,位列越南第7位。2023年前7个月,河内外国直接投资注册资本总额为22.8亿美元。 

河内市主要出口产品包括服装、计算机和电子元件、机械和元件、木材和木制品以及农产品,2022年在越南63个省市中出口收入排名第8,有超过2500家企业参与出口业务。2022年,河内市货物出口额171亿美元,其中纺织品服装出口额25.7亿美元, 计算机、电子产品及零部件出口额25.25亿美元,机械设备及配件出口额20.15亿美元,木材及木制品出口额8.83亿美元,农产品出口额8.71亿美元。

河内举办有河内秋季狂欢节、河内旅游节、河内旅游奥黛节等文旅活动。2022年,河内接待游客人数达1870万人次,其中国际游客约150万人次,游客收入超过60万亿越南盾

经济功能区

截至2022年2月,河内市正在运行工业园区共10个,总面积1347.42公顷,其中河内市高新技术区是越南4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区之一。

河内市高新技术区(Hoa Lac High-Tech Park)位于河内市陈国全路,也称和乐高科技园区,距河内市中心西30千米,距离内排国际机场60千米,距山西港20千米,距海防市和蔡澜港150千米,面积为1586公顷,分为康乐运动区、高新技术产业园、住房、软件园、教育培训区、研发中心等。截至2022年,有106个投资项目,注册资本总额达99万亿越南盾(42亿美元)。2022年,园区企业收入达18万亿越南盾(7.576亿美元)。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河内是越南教育中心。截至2023年7月,河内有2900所学校,70200多个教室,近230万名学生和约14万名教师,约73%的学校达到越南国家标准,有44所本科和学院,超过33万学生,25所职业高中,有15000名学生。其中越南国立大学位居2024年亚洲大学排名(QS AUR 2024)第187位。在2023年盘古数学世界奥林匹克比赛(PMW)中,7名河内学生获5枚金牌,2枚银牌。

越南国立大学(英文:Vietnam National University,Hanoi,简称VNU)1906年成立,原名中南半岛大学,1945年更名为越南国立大学,是越南民主共和国建立的第一所多学科、多领域大学。截至2023年11月,学校有36个单位,包括学校机关和35个成员单位和单位,有2个附属学校、1个附属学院和2个普通学科培训中心,5个成员科研院所,2个附属科研院所,14个附属服务及服务单位,成员大学中有4所高中和1所外国语高中;开设190个本科培养项目、198个硕士培养项目和118个博士培养项目,有全日制在校生约40000人,研究生、博士生约9000人,在职人员4754人,科研人员约2500人,客座讲师近1400人。学校的教学、科研和国际融合等指标在THE的排名中位居越南高等教育机构第一。

河内理工大学(英文:Hano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简称HUST)建于1956年,是越南第一所技术大学,为法语大学组织(AUF)成员大学。截至2023年11月,学校开设65个本科专业、47个研究生专业、32个博士专业,有500名教职员工,35000名本科学生、硕士生和研究生。

医疗卫生

河内市卫生厅共管理42个医院,有29家私立医院,主要医疗机构有白梅医院、河内儿童医院、河内法国医院、越南-德国医院等。截至2023年9月,河内市82.5%的人口接受健康管理服务,每万人拥有医生14人。2017年河内出生时的男性预期寿命为73.0岁,女性为77.9岁。

白梅医院(Bệnh viện Bạch Mai)是越南最大的医疗机构之一,始建于1911年,1945年更名为现名。截至2023年11月,医院有3500个床位,有55个附属单位、3个研究所、8个中心、12个职能科室/科室、23个临床科室、6个临床辅助科室,有800张床位的儿童心脏中心和肿瘤中心。现任党委书记、院长道宣柯(Đào Xuân Cơ)。

文化事业

河内市举办有河内国际电影节(HANIFF),有河内杂技艺术剧院、河内青年剧院、河内大剧院、越南升龙木偶戏剧院等7个剧院和艺术团,设有河内文学艺术联合会,举办有越南舞蹈周等文化活动。

越南国家历史博物馆(Bảo tàng Lịch sử Quốc gia)位于河内市还剑郡长前坊,是越南国家博物馆之一,由越南历史博物馆与越南革命博物馆于2011年合并而成。截至2023年12月,博物馆展览面积达4000平方米,保存约20万件越南文物、历史文化文献;包括越南从史前到1945年的历史时期近11万件文献,文物和国宝20件。

河内博物馆(Bảo tàng Hà Nội)位于河内市南慈廉郡美池坊范雄街,外形像倒立金字塔,被美国《商业内幕》杂志列入世界最美博物馆。截至2023年12月,占地面积2万平米,用地面积3万平米,室内展区面积为9000平方米,室外展区面积为2.2万平方米,保存着越南不同时期的7000多个实物。

河内大剧院(Nhà hát Lớn Hà Nội)坐落在市中心的还剑区长钱街尾,也称河内歌剧院,剧院以巴黎加尼叶歌剧院为样板,具有20世纪欧洲歌剧院的建筑风格,占地面积2600平方米,长87米,宽30米,高34米,大剧院门前是广场,院内设1座大型舞台,观众席有870个座位,河内大剧院是越南各种重要会议、集会和国内外艺术团演出的举办地。

媒体

越南大部分国家新闻机构、报纸和出版机构都设在河内,主要广播电视媒体为河内广播电视台(Đài phát Thanh và truyền hình Hà Nội)、越南电视台(VTV)、越南之声广播电台(VOV),其他媒体有河内时报(Hanoi Times)等,越南最大的通讯社越南通讯社(Vietnam News Agency)总部位于河内,开设有VNews电视频道、越南通讯社出版社,发行有《越南新闻报》《越南画报》《越通社电子报纸Vietnamplus》等报刊。

科技事业

河内聚集了占越南62%的知识人才,有100多个研究机构,主要为越南科学技术研究院、越南国家文化艺术学院、越南林业科学院、越南农业学院等科研机构。截至2023年6月,河内市有越南国家级科技企业149家,集中在信息传媒技术、农业、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环保技术等领域。

体育事业

河内市是越南两大体育人才训练场之一,为2019年第18届亚洲运动会、2022年第31届东南亚运动会主办城市,举办有河内国际马拉松赛等体育活动。河内曾宣布举办国际汽联一级方程式越南大奖赛,但由于其他原因取消。在第31届东南亚运动会中,河内承办开闭幕式和18项运动赛事,河内体育代表团运动员参加了40个赛项中的36个,为越南体育贡献了151枚奖牌。截至2021年底,全市共有1280多个室外健身场所,已安装的健身器材达1.05万件,主要体育场馆有美亭国家体育场、群马体育馆、河内国家体育训练中心、美亭室内田径竞技场、郑怀德体育馆等,设有河内足球俱乐部,有河内水牛队(Hanoi Buffaloes)、升龙勇士队(Thang Long Warriors)2支职业篮球队。

美亭国家体育场(Sân vận động Quốc gia Mỹ Đình)是一座位于越南首都河内的体育场,于2003年9月启用,并于同年举办2003年东南亚运动会,主要举行开幕礼及闭幕礼,以及男子足球和田径的比赛。在2021年东南亚运动会期间,该场用于举行开幕式、男足决赛及田径决赛,该体育场自2003年起是越南国家足球队的主场。截至2023年11月,体育场有1个主场、2个练习场,总面积17.5公顷,有40192个座位、4个看台。

人居环境

截至2023年4月,河内市共有63个公园和花园,其中5个为市级公园。由于工业化等因素,河内市环境污染严重,尤以空气污染为重,2021年,河内空气污染一度达到严重水平,微细粉尘浓度多次超过安全标准,在2023年1月18日,河内还剑郡阮志义街监测站AQI指数为245,细尘指数为196.6。截至2023年2月,河内市蜂窝炉减少了约99.8%,郊区秸秆焚烧量减少了80%,数百个手工砖窑停止运作,实施了旧摩托车排放检测计划等。市内建有河内市朔山垃圾焚烧发电厂。2022年河内人均绿化面积1平方米。

交通

综述

河内主要交通运输方式有航空、公路、水路和铁路,境内有7条高速公路,8条国道,有5条重点铁路线,集中红河以北地区,有2条国际运输线路和“两廊一圈”框架对接合作规划的线路,建有有河内站、嘉林站等3个火车站,有河内内排国际机场嘉林机场2个机场,对外航道主要是红河。截至2023年11月,河内市有18座跨红河桥梁,其中日新桥、龙边桥、升龙桥、章阳桥、永盛桥、日新桥等7座为横跨红河的大型桥梁。

公路

河内道路等级分为四级,即为快速道路、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主、次干道总长240.7千米,道路密度5.4~5.8千米/平方千米,主要高速公路有河内-海防高速公路、河内–太原高速公路等7条放射状高速公路,总长111千米,8条放射状国道,总长244千米,规划建设越南河内—老挝万象高速公路。

铁路

河内是越南最重要的铁路枢纽之一。截至2022年,河内有5条重点铁路线,其中4条位于红河以北地区,包括河内-胡志明市、河内-老街、河内-太原、河内-谅山省、河内-海防等路线,此外市内有河内环城铁路、安圆-玉会路线,有河内-谅山-中国凭祥线路和河内-老街-中国昆明线路2条国际运输线路和“两廊一圈框架对接合作规划的线路。境内铁路线路主要由河内铁路运输股份公司(Haraco)运营,列车轨道多为1000毫米窄轨单线,铁轨、枕木和信号信息系统均陈旧,境内共有河内站(Ga ha noi)、嘉林站(Ga gal lam)等3个火车站。其中河内火车站位于河内还剑区黎端街120号,距离河内老城区2千米。

航空

河内市境内有河内内排国际机场嘉林机场2个机场。

河内内排国际机场(越南语:Sân bay Quốc tế Nội Bài,IATA代码:HAN;ICAO代码:VVNB)位于河内市朔山县富明公社,距河内市中心约35千米,为是军民合用4E级机场,于1977年建成,属越南机场公司(ACV)直属成员单位。截至2023年9月,有2条3800米x45米跑道,2个停机坪,90个飞机停机位,有2个客运航站楼,年吞吐量2500万人次,其中国内客运大楼(T1)总面11.5万平方米,国际客运航站楼(T2)总面积139216平方米;货运航站楼年吞吐量40万吨。

航运

河内对外航道主要是红河,沿红河岸线有5个码头,总码头岸线千米。运货功率1000~1200万吨/年,有前往兴安、南定、太平、越治的Den Ferry码头和前往普莱的Ham Tu Quan码头。

公共交通

河内公共交通系统包含地铁、电动巴士、压缩天然气(CNG)巴士、电动出租车、电动自行车和共享单车等,主要由河内市运输总公司运营管理,境内设有200个共享单车服务站。2023年1月-9月,河内公交车运行班次545.1万个,实现客运量4.1亿人次,其中BRT(快速公交)线路客运量达340万人次,吉灵-河东线运送旅客700万人次。

截至2022年,河内市运输总公司(Transerco)运营83条招标公交线路和1条BRT(快速公交系统)公交线路,车辆共计近1100辆,河内公交网络由154条线路组成,其中132条补贴线路、8条非补贴线路、12条省际线路、2条城市旅游线路,共有 351个有盖巴士站、4405个车站、5个换乘站和127个终点站。

河内市建设有河内轻轨。2021年11月,河内轻轨吉灵—河东线正式投运,该线路是越南河内首条轻轨线路,由中铁六局集团承建。线路全长13.05千米,设12个车站,共13列列车,全段均为高架。

人文

综述

河内市是多种文化的交汇处,被誉为“小巴黎”,名胜古迹遍布,被誉为“千年文物之地”,境内有大量中式、法式和苏联式建筑,历史文化遗产丰富,其中顺化宫廷雅乐、荣圣(扶董天王)庙会、拔河比赛和比赛仪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歌筹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紧急保护名录,扶董天王庙会被列入世界记忆文献遗产名录。河内市也是越南民间饮食艺术中心,饮食文化带有部分法国特色,2023年共有4家餐厅获米其林餐厅一星荣誉。

文物古迹

截至2022年末,河内市有5922处历史文化遗迹,其中越南国家级遗迹区超1200处。

山西古城于越南明命皇帝三年(1822年)建成,为红土石堡垒。山西是越南“四镇”之一,位于京都升龙以西,名为兑镇,古城方形布局,每条边长400米,总面积约400米,平均高度约5米,城脚宽6米,城面宽4米。周边有深3米、宽20米、周围约2000米的壕沟。护城壕沟与山西城以西南的积江联通,与周围街道相连的是四座桥梁,通向四个正门,包括前门(南向)、后门(北向)以及东正门和西正门等。山西古城于1924年被印度支那总督列入遗迹名录。1994年,山西古城被越南文化体育旅游部列入国家级历史遗迹名录。

越南镇国寺坐落在河内西湖唯一一座岛金鱼岛上,建于6世纪李南帝皇帝时期,原名开国寺,1962年被确认为越南国家级历史文化遗迹。镇国寺的功永塔前有14个石碑,莲台六度佛塔呈六角形,共11层,每层放着6尊宝石材质的佛像。塔顶有9层莲台,名为莲花九品。佛塔园里建有许多建于18世纪的古塔。

饮食

河内市是越南民间饮食艺术中心,同时也是美食的聚集地,猫途鹰将河内选为2022年全球25个最佳美食目的地之一。河内饮食文化带有部分法国特色,其中法式面包(banh mi)是受欢迎的一种街头食品,日常饮食主要以大米为主,辅以玉米、薯类,肉所占的比重很小,主要为鸡、鸭、猪、牛等,饮食中喜加鱼露、香料,夏季喜吃凉菜,冬季喜吃冻肉、热汤和火锅等,菜多肉少,喜酸、辣,烹调方法有清蒸、烧、卤等。境内有特色咖啡文化,有许多街头咖啡馆,有鸡蛋咖啡、炼乳浓缩咖啡等特色咖啡。河内有炸春卷、河内米粉、清池粉捲、西湖虾饼、河内螺狮粉、烤肉拌米粉、什锦丝汤米线等特色美食,其中河内米粉被《环球邮报》评为世界五大街头美食之一。2023年,共有4家餐厅获米其林一星荣誉。

河内米粉采用牛骨头熬制的汤汁、鲜嫩牛肉,汤水清澈不浑、粉条细嫩软滑,米粉用开水烫透捞出后放到碗里,上面有几片薄薄的牛肉,撒着葱花、香菜、姜丝、辣椒片等,牛肉鲜嫩、粉条软滑、姜丝微辣、香菜清香融为一体,味道柔和、甘美。

法式面包是越南河内等地颇受欢迎的一种街头食品,也叫越式夹肉面包,外皮酥脆,里内绵软,食用历史追溯到越南被法国殖民时期。面包片中填满了姜黄色的肉类,腌红白萝卜条、香菜、辣椒和新鲜黄瓜片,并有黄油和猪肝酱,酸菜、香菜和调味汁。既有硬皮面包,又有丰富的肉类风味,还有咸菜的酸味。

炸春卷河内的特色美食之一,具有酸、甜、咸、辣等特点。制作方法为把剁碎猪肉和红萝卜、葱、木耳、粉丝、豆芽等搅和后放鸡蛋,搅拌均匀。把春卷皮铺开,在上面放馅料后卷成条形。炸煎至两面金黄即可。食用方法为用适量的醋、唐、鱼露、辣椒、胡椒调和作蘸料,加入切成小块状的苤蓝、红萝卜、洋葱或青木瓜

吕望炙鱼脍是河内风味小吃,主料用念鱼/乌鱼、鲮鱼,鱼去骨去刺后切成片,用调味品稍腌,夹在竹夹里放在火炭上烤,吃时,面前摆小火炉,把已烤好的鱼片放在小锅里炒热,配五香炒花生、烘面皮米线及小回香、葱、香菜等蘸虾酱,柠檬汁配辣椒。

清池粉捲是河内市黄梅郡清池坊的特产,香米是主要原料,粉卷薄如纸,不加馅,层层地叠放在竹篮里,盖有荷叶或香蕉叶,每片粉捲上撒油炸后的葱段,粉捲在揭开后放入盘中,用刀切成两段,不同的粉捲叫卖人就有不同做法的蘸酱,佐以桂花肉团、精肉团或炸豆腐和香菜食用。

西湖虾饼的做法是将面糊裹上西湖的淡水虾,放入油锅中炸,炸至虾饼鼓起来、呈酥黄色,出锅后沥干油份即可。炸熟后的虾饼丰满香脆,金黄色的皮点缀着红色的虾。虾饼所用佐料有生菜和米线,佐以啤酒食用。

河内居民品尝咖啡的习惯在法国殖民统治时期传入越南,有多种独特的咖啡冲泡方法,有鸡蛋咖啡、炼乳浓缩咖啡、耳咖啡等特色咖啡。河内的咖啡不用滴漏器,而是把咖啡放入陶瓷壶,倒入杯子中,加糖、炼乳,再打奶泡,最后加冰块。鸡蛋咖啡则以蛋黄取代炼乳,口感绵密、香甜、浓郁。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1年末,河内市有179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3处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1处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紧急保护名录,1处被列入世界记忆文献遗产名录,26处被列入越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顺化宫廷雅乐是越南宫廷精品音乐,于2003年11月7日被列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越南的首个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起源于17世纪,19世纪下半叶至嗣德年间(1848至1883)是顺化宫廷雅乐的鼎盛时期,在每年各种例行的典礼、丧葬、官方礼宾等特别仪式上都有演奏,包括祭祀礼仪音乐、朝政礼仪音乐、宫廷舞蹈、室内音乐和宫廷戏剧等门类,乐谱有十本御、龙灯、龙吟、赋六、小曲等,曲调有雅乐、玄乐、丝竹祭乐、小乐等。

骄箕村位于河内中心东北方向15千米处,是越南唯一一个从事金箔制作的手工艺村,并于2021年被列入越南国家级文化遗产名录。骄箕村金箔和银箔制作技艺源自中国,因该村距京城升龙不远,便于皇帝的各建筑工程和京都各寺庙、祠和殿的金箔、银箔镶贴工作。骄箕村从事金箔制作工艺的家庭约50户,村民使用镀金工艺制作各种礼品和装饰品。骄箕村金箔制作技艺分为旧金箔和新金箔,旧金箔取材于真金真银制作,新金箔则取材于锡。

习俗

节庆习俗

荣圣庙会是纪念越南民间信仰“四圣不死”中的荣圣的庙会,在河内和河内附近地不同地方举行,2个重要地点为荣圣飞回上天之地的朔庙(于农历正月初6至初8举行)和荣圣出生地的董庙(于农历4月初8至初9举行)。庙会主要有母庙迎旗仪式、上庙供奉斋菜仪式等,期间有荣圣士兵操练表演,120名壮丁分为6道,依着号令进退。中午11点,在扶董庙前表演捕虎,傍晚荣圣大摆犒军宴席。晚上有放烟花、唱从剧和其它游戏,庆祝胜利。庙会于11、12日结束。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在越南传统文化中,端午节被视为最重要的节日之一。河内市在此期间举办“昔日升龙端午节”活动,主要有古来皇宫中的敬献供品、上香祭祖和赐扇等仪式,升龙端午节是黎中兴朝代时期每逢端午节举办的四个重要仪式之一。

祭祀仪式

巫师信仰是芒族的文化,也称芒巫(Mo Muong),河内为主要传播地,是一种与巫师进行祭祀活动相关的仪式,被喻为芒族人的百科全书,涉及到从出生、成长到死亡所经历过的大事,巫师信仰活动的韵文和诗歌中有许多故事、民间传说、神话和史诗等内容,均反映历史和解释古代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巫师信仰活动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包括祭祀文词、祭祀活动、祭祀环境和巫师,其中祭祀文词和巫师占据重要的作用主要用于芒族的葬礼及,祈福仪式。

民间手工艺

东救刺绣主要在河内常信县勇进乡东救村流传,以宫廷刺绣为主,该村专门历史上为越南朝廷的官员、贵族刺绣龙袍、帽子等。其中刺绣龙袍要求双绞线,凤袍则只需单绞线。龙袍的每种颜色又分五种色深,绣线颜色约有200种。

民族服饰

河内京族服装种类繁多,款式独特,京族妇女日常穿着的衣服是四襟衣,衣服有四个衣襟,前面两个不系扣子,而是打结,腰间用布带固定。穿四襟衣配肚兜、鸭嘴巾,头戴平顶斗笠。鸭嘴巾叠法是用一块方形头巾叠成三角形,戴时要使头巾在前额中央形成一个类似乌鸦嘴的形状,头巾的两角在后颈打结。

艺术

戏剧

陶淑水上木偶戏源于11世纪李朝时期,表演以越南民间故事为主,主要表演曲目以描绘越南农民的日常生活(农耕、放牛和捕鱼)、社区娱乐(游泳和舞龙)或历史传说(剑湖)等为主,木偶师在半浸在水中的舞台上用漆木娃娃讲述故事,红河三角洲和越南北部其他水稻种植区的村民会上演水上木偶戏来庆祝水稻收割结束、宗教节日和其他重要场合,河内的Thach Xa 村和Dao Thuc村是越南已知最早的水上木偶表演中心。

歌舞

歌筹(ca trù)起源于15世纪,也叫宫廷筹歌、唱权门,是越南封建时期宫廷内举行各礼仪中的一种礼乐,在皇宫庆典、礼仪时表演时表演,该音乐类型对越南北部平原社会文化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表演时演奏梆子、底琴、园鼓等乐器,歌筹以歌唱为业的艺人组成的“教坊”的演唱,常在祠亭、寺庙、业祖祠堂、府邸和唱馆等场所演出,演唱方式丰富多样,歌曲取材于越南民族诗文,常见的为“说唱”,内容有史诗、哲理、教化等,演唱者称为桃娘,边唱边敲檀板,男性乐师俗称“琴生”,以三弦琴伴奏,琴声伴随桃娘的歌声,跌宕起伏,快慢有致,听唱客俗称“官员”,鼓手由“官员们”推荐精通音律、声乐又擅长审音、把握拍子的“官员”担任,根据感受击鼓,以不同节奏的鼓声表示对桃娘和琴生演奏的褒贬赏罚。

建筑

河内老城区有36条街道,每条古街以“行”字冠名,古街是寺庙、亭楼、家族祠堂、行业始祖庙、手工艺村村民节日盛会汇聚之地,有祠堂、寺庙、会馆、清真寺、神社、庙宇等遗迹121处,具有特殊价值的建筑物200多个,河内老城区为棋盘式街道结构,20世纪初的法国规划者将西方建筑与当地气候条件结合,创造出特色城市空间。境内有许多中法混合建筑,特点为房屋正面法式柱子、儒家卷轴、道教阴阳符号和佛教莲花雕塑等。据河内市自2013年分类和保护的法式风格别墅名单,河内市1954年前建设的法式风格老别墅共1216栋,河内法式街坊包括三个分区,由还剑湖延至禅光湖,主要包括河内大戏院、总督府、大都市酒店等。

特产

河内有香山草莓、河内更柑橘、行炭扁米饼和行糖乌梅等特产。

演柚子是河内富演坊柚子种子之一,演柚子外皮金黄色、籽小、香甜可口,一年结果一次,春节期间成熟,果重800克至1斤,是越南北部人过春节时五果盘中不可缺少的水果之一。

西湖莲花茶就被命名越南天古第一茶,是越南茶文化的代表之一,采用窨茶技艺,主要产自河内广霸、西湖、宜蚕等古村,原料为百叶莲花,其中为了让茶汤更香浓,需反复窨制5-7次,每次烘干要3-5天,每个制茶者都有自己窨制秘诀,窨制1公斤莲花茶,需要1000朵莲花。

河内绿年糕颜色浅绿,形状方形,味道香甜,有绿米的清香。年糕是越南中秋节春节节日期间不可缺少的糕点。

城市标志

河内市徽设计元素为河内奎文阁(Khue Van),坐落于河内文庙,文庙建于1070年,是越南第一所国立大学,也是儒家崇拜和教育的中心。奎文阁建于1805年阮朝统治时期,是河内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风景名胜

综述

河内为越南主要旅游城市,自2014年以来,河内一直被猫途鹰评选为全球十大旅游目的地,2014年排名第8,2015年排名第4,2016年排名第8。2023年1月-11月,河内市接待国际游客突破400万人次。河内名胜古迹数量居越南之冠,有600多处塔和寺庙,主要景点包括独塔寺、文庙、升龙皇城、河内歌剧院及胡志明纪念堂等,其中升龙—河内皇城中心遗迹区为世界文化遗产。市内湖泊星罗棋布,终年树木常青,鲜花盛开,风光秀丽,有“万花春城”之称。

世界遗产

升龙—河内皇城中心遗迹区

升龙—河内皇城中心遗迹区(Hoàng thành Thăng Long)为世界文化遗产,总面积为18000公顷,包括城门、宫殿、考古区等,其中端门由三道拱门组成,一字排开, 总长度约46米。最大的中间拱门供皇帝出入,两侧供皇室成员及朝臣通行。端门上设有望楼供卫戍兵执勤,皇城建于11世纪越南李王朝时期,是7世纪时由中国在红河三角洲建的一座城堡,古城周围的街道仍沿用古城门的名称,如北门、南门、东门等街道,皇城中心留有一些建筑遗迹,如端门、敬天殿、后楼,敬天殿仍保留有15世纪黎朝建设的两座石雕龙,古城北门有一座塔式建筑,为高33米的河内旗台。

主要景点

河内文庙

河内文庙(Văn Miếu Hà Nội),位于升龙京城南边,分为两大部分,文庙用以供奉孔子,国子监是越南史上的第一所大学。文庙建于1070年,是由越南李朝皇帝李圣宗在升龙京城敕建。1076 年在文庙后面修建国子监。门前耸立四根大柱,又称仪门,两边是下马碑。文庙除正门外,有左右两侧门,门前两条石雕龙为阮朝年制。文庙内建有奎文阁,保存有82块进士碑。

还剑湖

还剑湖(Hồ Hoàn Kiếm)位于河内市中心,被列为国家级特殊历史遗迹区,又称绿水湖、左望湖、右望湖或水军湖,名称于1428年出现,传说黎利击败明朝后,将宝剑还给神龟的传说相关,有龟塔、栖旭桥、玉山祠等古老建筑,其中龟塔建于1884年,矗立在湖中央,建筑为法国建筑与越南封建建筑相结合。

河内巴亭广场

河内巴亭广场(Quảng trường Ba Đình),被称为圆形广场,后更名为巴亭花园,以纪念19世纪末由丁功壮领导的清化省峨山县巴亭根据地抗法起义,该广场是在越南历史纪念日举行大型集会或欢迎国际代表团访问越南的场所,广场长320米,宽100米,建有多块小草坪,草坪间是宽1.4米的通道。广场中间设有25米高的旗台,在广场对面建有国会大会堂、英雄烈士纪念碑等建筑,每天广场上都举行升旗和降旗仪式。

火炉监狱

火炉监狱(Nhà tù Hỏa Lò)是河内境内的一所监狱,现为纪念馆。1896年由法国殖民者修建,火炉监狱曾关押许多越南革命领袖,有潘佩珠、梁文灿、阮权、何东茂、阮良浜及五位共产党总书记。从1964年8月5日到1973年3月31日,监狱被用来关押在轰炸越南民主共和国时被击落的美国飞行员,被美国飞行员称为“河内希尔顿”,被拘留的美国飞行员有包括后来成为美国首任驻越南大使的道格拉斯·彼得·彼得森和美国参议员约翰·麦凯恩。监狱石墙高4米,厚0.5米,内墙脚下有一条3米宽的人行道,守卫的行政区域包括两栋房屋。

著名人物

对外交流

国际活动

河内先后主办了许多政治和国际活动,主要有2006年越南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会议、各国议会联盟第132届大会(IPU-132)、2019年朝鲜-美国河内峰会等。2000年11月,威廉·克林顿对越南进行历史性访问,是第一位正式访问河内的美国领导人。2019年,河内作为设计城市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

友好城市

重要荣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