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谊舞 :起源于西方的国际性社交舞蹈

更新时间:2023-05-21 22:52

交谊舞,是诞生于欧洲的社交舞蹈,又称“舞厅舞”(Ballroom Dancing)、“社交舞”(Social Dancing)、“舞会舞”(Party Dancing)、“国标舞”和“交际舞”。交谊舞是世界各国流行很广的一种社交、娱乐性质的舞蹈艺术,也是世界上最具有群众基础的文化娱乐活动之一。

交谊舞起源于10世纪欧洲的民间舞蹈,十一世纪时,欧洲一些国家开始将民间舞蹈进行提炼和规范,形成了宫廷舞,主要供贵族进行学习。18世纪末,宫廷解体后宫廷舞逐渐进入平民社会,成为社会中人人可舞的舞会舞。19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北美和南美交谊舞开始发展,带来了具有浓郁的热带地区风格的民间舞,打破了欧洲舞会一家独大的情况,进一步推动了交谊舞的发展。1924年,交谊舞传入中原地区。20世纪20年代,交谊舞在上海风靡,成为人们交际的重要手段。1947年德国柏林举行了第一届世界标准交谊舞锦标赛,并成立世界国际标准交际舞总会。1950年,由英国ICBD(世界舞蹈组织)在英国黑池主办了首届“”,并把规范后的舞蹈命名为“国际标准交谊舞”。1962年以后,英国成立了“国际竞技舞总会”,选定了十种舞蹈为比赛舞种。1966-1976年,交谊舞在中国作为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被抨击,导致了十多年之久的中国“禁舞时代”。2008年国际标准交谊舞正式成为北京奥运会比赛项目。

交谊舞是一种以音乐的节奏为基础、由两人搭伴配合的社交性舞蹈。国际标准交谊舞比赛的舞蹈种类为:狐步舞、华尔兹、探戈、快步舞和华尔兹5种现代舞;伦巴、恰恰恰、桑巴、牛仔舞、斗牛舞5种。其中圆圈桑巴舞和巴亥瑞康卡乌圆圈桑巴舞分别于2005年和2008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探戈被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交谊舞具有丰富的文化、艺术和社交价值,还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促进了人际交流与沟通,助力文化、思想和精神层面的交流与融合。

名称由来

交谊舞,又称“舞厅舞”(Ballroom Dancing)、“社交舞”(Social Dancing)、“舞会舞”(Party Dancing)、“国标舞”和“交际舞”。

“舞会舞”主要是指民间舞进入宫廷成为宫廷舞的一部分之后,专指跳舞集会的舞蹈,称为舞会舞。“舞厅舞”是从欧美兴起并流传到世界各地,基本上在舞厅、饭店、酒吧等专供跳舞的大厅或场所里普遍跳的自娱性舞蹈,正名为舞厅舞。“社交舞”从16世纪开始,已演变为人际间进行社会交往活动的舞会舞蹈,以社交为目的,具有轻松愉快的社交性质,故称为社交舞,后来在国际上逐渐流行,作为人与人交际往来的工具,称作“交际舞”,而在中国1949年以来,拒用“交际”二字,改用“交谊”以示交流情谊。

“国标舞”全称叫做国际标准交谊舞,指的是传统交谊舞基础上,加以国际统一规则,具有竞技性、表演性的交谊舞,故称国标舞。

起源与发展

中国古代交谊舞

起源

原始社会时期,中国已经有了原始交谊舞的形态。例如东地里哈日峰顶的巨石上的岩画,就有男女面部相对,连臂而舞。《诗经·鲁颂》里也有“万舞翼翼”的描写,其中“万舞”是古代乐舞名,据《姜源履大人迹考》的考证,“万舞”是远古时期,每年仲春二月在祭祀日子里,青年男女聚集在神宫附近,以舞交谊相识的一种舞蹈。

发展

在汉代,中国迎来了真正意义上的交谊舞,被称为“以舞相属”。在四川彭县出土的汉代画像砖上,保存了“以舞相属”的舞蹈形象。这是一种具有交谊性质的邀请舞,主要用于社交场合,旨在活跃气氛、促进感情,增进友谊。从两汉时期至魏晋时代,在官员和贵族的宴会上,这种舞蹈形式十分盛行。其进行方式通常是主人先起舞,舞毕后将舞蹈移交给对方,邀请另一人继续跳舞。按照规则,被邀请者必须回应并起舞,之后再以舞相属于另一人,如此循环,直至尽兴为止。如果被邀请者不尊重或不回应邀请,可能引起彼此不悦;而不在该转舞的时候转舞也被认为是失礼的行为。

汉唐时期流行另一种群众性的交谊舞形式——踏歌舞。踏歌舞的特点是“踏地为节,拉手而舞”,通常在节日集会时,男女众人手拉手,边踏地边歌唱边跳舞。这一形式在一些地方一直传承至今。唐宋时期,踏歌舞传播到海外,而据专家考证,世界范围内流行的交谊舞吉特巴(牛仔舞的前身)就源自中国古代的踏歌舞。

唐朝,交谊舞在中国已相当普及,被称为“打令”。这种舞蹈形式包括二人对舞和集体舞,特别是“打令”演变出一系列舞蹈规范动作。宋代学者在《朱子语类》卷92中记录了“打令”的四种形态:“日招、日摇、日送、日邀。” 其中有一句口号:“送摇招邀。三方一圆。分成四片。送在摇前。” 这显示了“打令”舞蹈的多样性和规范化。

现代交谊舞

起源

交谊舞最初诞生于欧洲,发源于10世纪的欧洲民间舞蹈,是作为普通百姓在各种节庆日中进行庆祝和娱乐的一种表达方式,具有乡土气息。十一世纪时,欧洲一些国家开始将民间舞蹈进行提炼和规范,形成了宫廷舞。这个时期的宫廷舞被赋予了高度的雅致和复杂性,它主要供贵族阶层进行学习和欣赏,因此逐渐失去了民间舞蹈的原始自由风格。13世纪起,多种形式的民间舞进入宫廷,包括库兰特舞、慢三步舞以及孔雀舞等,这一时期的宫廷舞重视仪式性,强调环境布置的优雅与规范,因此,很多王公贵族将宫廷舞看作彰显贵族品味的一种手段,帮助他们在社交场合扮演着重要角色。到了15世纪中期,奢侈华丽的宫廷舞已经成为贵族社交生活和娱乐的重要环节。这表明,欧洲中世纪晚期的宫廷舞已经具备了现代交谊舞的特质。

16世纪至17世纪中叶,布雷舞、库兰特舞、伏尔特舞成为欧洲宫廷最受推崇的舞蹈。到了17世纪下半叶,路易十四创办了“皇家音乐舞蹈学院”(“Académie Royale de Musique et de Danse ”),首次对学院成员的舞蹈舞步进行规范,规定了脚的五个位置。当时,宫廷的主要舞蹈是Minuet(小步舞曲)和Gavotte(加沃特舞)。同时,宫廷舞还吸纳了许多古典的元素,使舞蹈步伐更加精致和优雅,注重技巧和形式的华丽呈现。18世纪是欧洲交谊舞发展的黄金时期,1768年,出现了第一家舞厅。1789年法国大革命后,随着统治法国多个世纪的君主制瓦解,宫廷舞开始逐渐进入平民社会。

发展

十九世纪,随着法国大革命的结束以及工业革命浪漫主义运动的兴起,舞蹈不再受服装的限制。因此交谊舞中华尔兹,、四方舞,波尔卡、抡兵舞等舞步开始盛行。1834年左右,华尔兹在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在华尔兹的基础上,加速为每分钟90拍的相对快速的舞蹈,并用美国地名“”命名。“波士顿舞”保留了华尔兹转身的动作,并增加了跳动、舞者双方将双手放在对方臀部等动作,是交谊舞的一大创新。从19世纪中叶开始,华尔兹成为主要的舞会舞蹈,而Minuet(小步舞曲)和Gavotte(加沃特舞)开始逐渐消失。19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北美和南美交谊舞开始发展,打破了欧洲舞会一家独大的情况,进一步推动了交谊舞的发展,出现了诸如布鲁斯(慢四步舞)、慢的华尔兹、狐步舞这样的一些舞蹈。

20世纪,交谊舞及民间交谊舞舞蹈活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可以通过诸多渠道学习各种舞蹈,例如教师、报纸、杂志专栏等,普及率很高。在这种氛围下,人们在保持传统的家庭式或沙龙式舞会的基础上,逐渐衍生出两种新的类别。一种是专业表演交谊舞,由观众付费观看舞者演出。另一种是竞技交谊舞,舞者们在严格的规定内进行表演从而赢得奖品或者头衔。而舞蹈活动进行的场地也随着交谊舞的普及变得十分广泛,从家庭客厅到广场,都成为了人们的舞蹈活动地。在短时间内发展出大量以交谊舞为主题的民间协会和社团。

1907年,全国舞蹈教师协会成立。作为当时拥有相当数量读者的期刊《舞蹈时报》(Dancing Times)对交谊舞的推广和普及起到重要作用。1924 年,推动成立舞厅舞分会,第一届委员会成员在广泛研究传统宫廷舞、交谊舞及拉家各式各样土著风情舞的基础上,考虑到后期交谊舞的普及和推广,对其进行了规范加工和美化,于1925 年正式公布了华尔兹、探戈、狐步、快步4 种舞的步伐,总称标准舞。

规范

1934年,英国人和丹麦人合作举办了第一次国际交际舞比赛。1936年,随着亚历克斯·摩尔的舞蹈交谊舞曲》的出版,这种交谊舞变得更加系统化。1947年在德国首都柏林举行了第一届世界标准交谊舞锦标赛,并成立世界国际标准交际舞总会。1950年,由英国ICBD(世界舞蹈组织)在英国黑池主办了首届“”,并把规范后的舞蹈命名为“国际标准交谊舞”。20世纪五六十年代,风靡一时的“新潮舞”开始对交谊舞的风格产生影响。1950年组织的全欧洲交际舞比赛协会,于1959年扩大成为世界性交际舞比赛大会。

1962年,英国创立了“国际竞技舞总会”,该组织拥有36个会员国。在会议上,他们选定了十种舞蹈作为竞技舞蹈的标准。这十种舞蹈可分为两大类,包括五种现代舞(摩登舞):华尔兹、探戈、狐步、快步舞和华尔兹;以及五种伦巴、恰恰、桑巴、牛仔舞和斗牛舞。每年定期举办7项比赛,如:“现代舞国际竞技舞锦标赛”、“拉丁舞国际竞技舞锦标赛”、“十项国际竞技舞锦标赛”等。到70年代,世界思潮趋向稳定,在交谊舞上表现为开始回归经典,交谊舞成为舞伴进行沟通交流,丰富娱乐生活的方式。1992年国际标准舞被列为表演项目。1997年9月4日,拥有74个会员国的“国际舞蹈运动总会”正式成为会员。2000年国际标准交谊舞再次成为奥运会表演项目,2008年成为北京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在中国的发展

“开埠”( 二十三年,1843 年) 以后,外国侨民进入上海。1924年,交谊舞传入中国。由于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交谊舞在国内经历了曲折的发展道路。

20世纪20年代,交谊舞在上海风靡。在旧上海,谈生意必须会交际,而交际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跳交谊舞。20世纪30年代,舞厅开始林立。1932年,沪上赫赫有名的百乐门舞厅落成。交谊舞作为民国时期风靡一时的舞蹈类型,既是上海现代化的体现,也是交谊舞在中国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开端,受复杂多元的文化氛围影响和城市运动的解放,上海的摩登文化赋予了舞厅舞蹈独特的风格魅力。交谊舞的传入,也开始改变中国传统文化中“男女授受不亲”的训诫。

20世纪50-60年代,受专家的影响,交谊舞在中国各大城市十分盛行,直到1966-1976年“”时期,交谊舞作为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被抨击,导致了十多年之久的中国“禁舞时代”。

1979年,改革开放后的首个中国中央电视台举办的迎新春文艺晚会上第一次出现了消失20年的交谊舞场面。之后,交谊舞为广大群众所接受。交谊舞在中国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健身交谊舞运动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交谊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国内一些高校的体育选修课就可以选修交谊舞。根据2015年高校交谊舞大赛数据显示,湖北省已有25所高校开设交谊舞课程。

艺术特点

国际标准交谊舞比赛的舞蹈种类有十种,其中包括华尔兹、探戈、狐步、快步、华尔兹五种现代舞伦巴桑巴、恰恰、斗牛舞、牛仔舞五种

现代舞

华尔兹

舞步

华尔兹的舞步有并脚换步、右转、左转、右旋转、形步、PP侧行并步、犹豫步、外侧换步、左侧转、后形步、双左旋转、犹豫拖步、转折步、右推转、后退锁步、交犹豫步等。基本舞步是华尔兹在第一拍时,男伴左脚向前进一大步,女伴右脚向后退一大步;第二拍时,男伴右脚向前进一步,女伴左脚向后退一步;第三拍时,男伴左脚向右脚侧并步(也有继续向前进一小步的),女伴右脚向左脚倒并步(也有继续向后退一小步的)。

华尔兹中,前三步的起落与摇摆是最引人注目的。在慢奏的三拍乐曲中,舞蹈动作如流水一般顺畅,并能清楚地表现出升降、摆动、倾斜、旋转等各种变化。

舞姿

华尔兹的舞蹈呈现出优雅的波浪形波动,与勃鲁斯舞相似。在华尔兹中,男女双方一起握抱,除了面对面的封闭式,还采用V字型的开位式,平四舞的V字型就是从这种开位式学来的。华尔兹采用对角步法,包括多次转身,身体在上升或下降时会呈现倾斜的姿势。舞者通过以及脚底的掌跟和脚趾的动作,结合身体的上升、倾斜和摆动,带动舞步产生有节奏的起伏,呈现出优美而富有感染力的节奏。华尔兹基于一种韵律,以一个节拍为基础,形成一个循环,由三个节拍组成。这种独特的韵律赋予了华尔兹一种令人陶醉的优雅感觉。

舞姿在起伏中不断转动,让观众目不暇接,产生一种别样的愉悦感。正是因为这种独特的舞蹈特色,华尔兹赢得了"舞中皇后"的美誉。其舞步的流畅和舞者之间的默契使得这种舞蹈成为舞台上的亮点,吸引人们的目光,展现了高雅与优雅的氛围。

音乐

优美抒情,慢节拍的节奏为3/4拍, 每分钟28~30个小节, 每小节三拍, 一拍一步, 第一拍是重拍, 三步一起伏为一循环。

服装

在表演华尔兹时,舞者通常选择穿着专业的舞蹈服装。女舞者一般会选择穿上一条,裙摆需要具有层次感和宽度,同时面料的选择也要能够展现出良好的垂坠感。此外,女舞者可能还会在手腕上搭配一条小围巾,以突显华尔兹舞蹈的优雅氛围。对于男舞者而言,适当的服装选择通常包括西装衬衣和长裤。这种着装不仅符合正式的舞蹈场合,还有助于展现出男性舞者的风度和舞姿的线条感。

在正常的社交活动中,女性穿上晚礼服通常足以。晚礼服在款式和设计上更加多样,适合不同场合的需求。然而,在舞台表演中,专业的舞蹈服装的选择是为了突出舞蹈动作的美感和舞台效果,与普通社交场合的着装要求可能有所不同。

探戈

舞步

探戈韵律感强烈,舞步动作交错和紧凑,通常是短而快速的步伐,停顿有度。男女双方在舞蹈时紧贴舞伴的身体,但不对视,是一种非常亲密的舞蹈。男士重心主要在右脚,而女士重心在左脚。舞步华丽高雅、充满了激情和紧张感。其中,双脚的动作和膝盖的弯曲突出了舞蹈的戏剧性风格。

探戈的舞步主要包括:双走步及连接步、侧行并步、后退截步、基础左转、行进连接步、追逐步、右行追步、并退扫步、并进连接步、外侧分式左转-女伴外侧结束、外侧迴旋步-侧行结束、右摇摆转步、五快步。

舞姿

探戈舞姿主要分为闭式舞姿和侧行舞姿。闭式舞姿主要是男士重心在右脚,双膝微弯,双手打开。女士走向男伴,约位于男士斜右侧一半的位置。同时膝部向前,男士的右侧身体与女士的右侧身体接触,男士左手虎口打开,女士右手搭于男士左手虎口上,五指松弛握住。男士右手腕关节接触女士左侧身体,五指并拢位于女士肩脾骨之上。女士左手胳膊置于男士右小臂上,左手放在男士右大臂三角肌处。此时女士以后背支撑身体,头部向肩部斜后方微倾。

侧行舞姿是在闭式舞姿的基础上,男士改变与女士的身体接触位置。男士右侧身体与女士左侧身体接触。脚步成“V”字形打开。男士站直,女士头部倾斜至启后。

音乐

音乐节奏带有明显的停顿和切分音,节奏是2/4或4/4节拍, 每分钟30~34个小节, 每节的第一拍都为重拍。一般在结束时都是从弱到强,而探戈的表现形式与此不同,大部分探戈音乐在结束时都是由强到弱,所以这也被认为是探戈音乐与其他音乐不同的最为典型的特征,不论是早期探戈还是现代探戈,表现形式依旧如此,采用这种表现形式作为舞曲结束的表达,虽然少了一种激昂的情绪,但是也恰到好处的体现出了一种激昂、激情过后表现出的失落感。

服装

男士一般穿传统黑色服、白色衬衣。燕尾服主要为黑色或深蓝色,左右边要各有多少粒纽扣都要规定得清清楚楚,并且燕尾服的背后一定要够挺直、不能皱,呈现T字形。

女士以飘逸、艳丽表现出她们的华贵的美态。跳探戈舞,如果女士选用红(加少许黄)、黑两色点缀较好,可以运用红黑相混,混成偏红的褚褐色;也可使红、黑两色各自精采,形成图案对比;也可运用上红下黑的沉稳。女子在跳探戈时必须要穿高跟舞鞋。

狐步舞

舞步

狐步舞是一种优美的交谊舞,舞者结合长步和短步在舞池中滑行。舞者起伏的动作可能会被误认为是华尔兹,但狐步舞是用四分之四拍的节奏跳的,而华尔兹是用四分之三拍的节奏跳的。狐步舞每拍有四个舞步,第一和第三舞步是重音。狐步舞的舞步主要由拉格泰姆(切分音)节奏的走步、快滑步,和1/4旋转构成,舞步简单自由。其音乐与进行曲相似,舞者能很容易跟上节奏。拍型既可以是两拍,也可以是四拍,速度灵活,快慢由人。其最大的难度在于将其复杂的花步放松地表现出来。狐步舞通常包括一些旋转动作,使舞蹈更加流畅和有趣。在狐步舞中,舞者可以进行小幅度或大幅度的旋转,通常是180度或360度。滑行动作是狐步舞的一部分,它可以在前进或侧向移动时使用。这个动作使舞步更加柔和,充满优雅。

舞姿

狐步舞的基本舞姿(即握抱姿势,亦称拥姿) 有三种:合位、并进位和右外侧位。三种姿势主要指一对舞伴身体的相对位置。合位也称闭式姿势、关式姿势。开始跳舞时,男、女舞伴相距1一2米相对站立,双足并拢。相互致意后,男舞伴张开双臂(左手举至相当自己耳朵高度)迎接女舞伴女舞伴亦张开双臂步履轻盈地走向男舞伴。女舞伴右足尖对准男舞伴双足尖形成的缺口,左足迅速向右足并拢,右手搭在男舞伴高举着的左手上,左手轻握男娜伴右上臂。男舞伴右臂围拢,右手轻贴于女舞伴左肩脾骨处,即完成合位握抱。

并进位是在合位基础上,男舞伴头转向左看9时,女舞伴头转向右看3时。双方目光平行一致看向远方。握抱的基本要求与合位相同,双方仍应保持五点接触。在某些舞步中,并进位时双足常分开约与肩等宽,重心在两足之间。舞步中提到右外侧位时,皆指舞者(不论男女)按右外侧位前进而言。舞伴处于右外侧位时仍应保持五点接触。

音乐

抒情流畅, 节奏为4/4拍, 每分钟28~30个小节, 每小节四节拍, 每节的第一拍是重拍, 第三拍为次重拍, 基本节奏为慢、快、快 (S、Q、Q)。

服装

男士穿传统式大礼服,显示出庄重、高贵的气度,以及身体线条的优美。衣服大小应合身适度,颜色以黑色或深蓝色为主。女士应穿夜礼服式露背,显示出大方、高雅的气度,并兼顾美观。裙长不能超过脚,以免妨碍动作和遮住脚。

快步舞

舞步

快步舞的舞步多为轻快的跳跃性变化,使舞步运动近似于奔跑和跳跃,因而具有一定的难度。舞步中的快步多以并式形态出现,而且外侧体位和滑步的应用也相对较多。基本舞步主要包括1/4转身步、外侧前进锁步、左转前进步和右旋转步。

舞姿

快步舞以走动为主,通过摆荡的方式进行走步、追步和转动,具有快速的跑跳和原地跳跃动作等特点,是摩登舞中速度较快的一种舞蹈。快步舞的整体舞姿与其他舞种的姿态相比,并无特别之处,唯一需要注意的是,舞者跳舞时两腿必须挺直,不要弯曲。

音乐

快步舞音乐的特点是欢快明亮,节奏感强,是一种节奏性舞蹈。快步舞的节拍是4/4拍,速度为每分钟46~50 小节准分48 小节中最快的。舞步由两个慢步和两个快步组成,一个慢步占两拍,一个快步占一拍,六拍走四步其基本韵律是“慢一慢一快、快”,即走三步并一步。当然,也可以不并、不踮,并采用均速运动,每拍走一步,四拍走四步,但这并非传统主流跳法。

服装

服饰特点是庄重华贵。男士是黑色燕尾服、白衬衣、领结、黑皮鞋,一派绅士风度。女士是带里衬的长大摆连衣舞裙,上身多为低胸、坦肩露背式。裙边、衣袖多有羽毛lace加以装饰,高跟舞鞋。

维也纳华尔兹

舞步

华尔兹的升降起伏比华尔兹要小,因为要在较快的速度中完成升降、倾斜、反身、摆荡等技巧,所以动作的幅度不宜太大,否则难以跟上飞快的速度。舞步的升降一般为“降、升、升”,若要从升降转化的角度来分析,第一步前半拍是降,后半拍就得升,包含着先降后升、由降转升的降升转化形态。第二步时升,第三步前半拍是继续升、后半拍结尾时降,包含着先升后降、由升转降的升降转化状态,如此循环往复使快三步跳得轻盈如燕。

舞姿

舞者主要以连续旋转为主,为观众呈现出一幅轻盈、流畅的画面,这种舞蹈注重动作的连贯性和旋律感,在完成这些连续旋转的过程中,舞者需要在相对较快的速度下进行升降、倾斜、反身、摆荡等高难度技巧,因此动作幅度不宜太大。

音乐

华尔兹的旋律流畅华丽,节奏轻盈活泼,速度多为小快板,听之令人情绪奔放,朝气莲勃。维也纳华尔兹舞曲的节奏为3/4拍,重拍落在第一拍,每分钟56~60拍。

服装

男士着装保持着正规礼仪性活动的要求,身着燕尾服,颈系白领结,脚穿轮底傅带皮鞋,发型整齐。女士们则身穿露背式晚礼,具体的式样、色彩等随着时代的潮流而有所变化,如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女裙多用绸料绉边长裙,而90年代以后多为纱、绸料加上羽毛的边饰,使裙子更加轻盈飘逸。

拉丁舞

伦巴

舞步

由于伦巴音乐基调不一样,每支伦巴表现出来的情调也不一样。伦巴节奏的第1拍是胯部动作,第2拍出脚。男子为了左脚起步容易可以在前一小节的第4拍至下一小节的第1拍时右脚先移一步,同时向右转胯,女伴则与男伴相对应。伦巴舞基本步包括横移步、交叉横移步、纵移步及分离式舞姿。常见舞步有扇形步(Fan)、曲棍步(Hockey Stick)、螺旋步(Spiral)等。

舞姿

在伦巴舞中,舞者通常表现出不同的舞姿,其中包括开式舞姿、闭式舞姿和扇形舞姿。开式舞姿是伦巴舞中的一种基本舞姿,其特点是舞伴之间的距离较大,双方之间保持一定的空间。在开式舞姿中,舞者可以展现更多的独立动作,如旋转、弯曲和摆臂等。这种舞姿使得舞者有更多的自由度,能够展示个人的技巧和表达力。闭式舞姿是伦巴舞中的另一种基本舞姿,其特点是舞伴之间的距离较近,双方身体更为接近。在闭式舞姿中,舞者通常保持更紧密的联系,通过手与背部的接触来保持平衡。这种舞姿强调了舞伴间的默契和协调,使舞者更加注重共同的动作和步伐。

扇形舞姿是伦巴舞中的一种特殊舞姿,通常在舞蹈的某些瞬间采用。在扇形舞姿中,舞者们形成一种半开放的姿势,其中一方舞者像扇叶一样转向一侧,而另一方则站在其旁边。

音乐

音乐浪漫缠绵,节奏为4/4拍:即two, three, four, one, 每个数字占一拍, 速度约为每分钟27小节。

服装

伦巴舞的风格热情洋溢,表现在服装上则为浪漫随意。女士穿紧身且有弹性的上衣,下身穿短裙,裙子不应超过膝盖,以免影响动作;如果穿裤装,最好选择低腰、包臀、紧腿但裤腿散开的长裤以塑造出修长的腿部曲线。男士穿紧身上衣和拉丁裤子,以黑色为主。的重点在腰胯部动作,所以最忌讳选择宽松的衣服,以避免把腰部曲线和动作完全遮盖。

舞鞋上女士穿露脚趾的凉鞋,鞋底应为皮底,不仅柔软而且在木地板上不滑涩。不要穿丝袜,否则容易打滑。可以穿专用的网袜,起到拉长线条的作用。男士切忌穿白色袜子,因为白色袜子露出裤脚不美观,所以穿黑色袜子为宜。

头发上女士若为长发应盘头,不要散发,可戴少许饰物,但不能过大。男士宜为短发,长发需扎成马尾,不化妆、不戴饰物。

桑巴

舞步

Samba Walks(桑巴步) 是桑巴的基本步伐,通常在舞蹈的开始采用。它包括迈步和小步,一只脚向前迈,另一只脚小步跟随。Whisk(扫) 是一种快速脚步的舞步,通常伴随着转动。脚迅速从一侧滑到另一侧。此外,桑巴侧步也是舞蹈中很重要的动作,舞者需要轻盈地弯曲膝盖,向一侧跳跃,然后向另一侧跳跃,使臀部摆动。而快速的侧步动作,通常也伴随着快速滚动的臀部动作。

舞姿

桑巴舞被称为沿着舞程线的方向移动的“游走型”舞蹈。由于移位和游动,所以具有极强的韵律感。在舞蹈过程中像弹簧一样的上下屈伸,动作粗犷豪放,起伏强烈。桑巴舞其特点可归纳为步法上的弹跳性和体态上的摇曳感。在慢步出脚时膝盖弯曲,第一步快步出脚时,脚掌着地,承受部分重心,另一条腿膝部伸直,身体同时向上有弹跳感,臀部也随之摆动。在舞蹈过程中,会经常伴有、中倒、前俯或是后仰等身体姿态。

音乐

桑巴舞的音乐节奏是 2/4 拍,每小节两拍,每一节的第二拍有突出的重音,速度为每分钟52~56小节。

服装

桑巴舞者无论男女都穿着色彩艳丽的服装,女舞者要么穿着裹得严实的拖地,要么只挂上极小的近乎赤身裸体的“三点式”,甚至胸部完全裸露,只在乳头上涂抹一点彩饰。女舞者头饰非常别致,或戴华丽王冠,或者插有五彩的鸟羽。桑巴男舞者的服饰相对简单,一般都是足蹬长靴,或穿着像欧洲古代骑士,或像印第安国王身披非洲大酋长式长袍,踩着高清,或扮演成中国神话的人物。

与传统的桑巴舞服装不同,拉丁美洲桑巴舞服装有分层亮片和百褶裙。裙子可以有开衩,也可以没有。除此之外,它还有可以放在裙子下面的紧身衣。整套服装配有五颜六色的头饰、蟒蛇、珠子、流苏和羽毛。现代化的桑巴服装是传统服装和拉丁美洲桑巴服装的结合。现代化的服装仍然具有原版的典型特征,如头饰和羽毛,但它可能会选择省略其他服装,如裹身裙。

恰恰

舞步

恰恰舞主要有二十种舞步,包括向右并合步 (右左右)、向左并合步 (左右左)、向前右左右锁步、向前左右左锁步、向后左右左锁步、向后右左右锁步、时间步、闭式基本步、扇形步、曲棍球棒步、开式基本步、开式并进姿态纽约步、开式反并进姿态纽约步、向右定点转步、手臂下左转步、向左定点转步、手臂下右转步、手拉手步、右方圆步、阿里曼娜步。

舞姿

恰恰舞的舞姿花哨潇洒,男女伴的握抱姿势与基本握抱姿势略有不同。男女伴相对站立重心落在一脚上(男右女左)男伴右手扶在女伴左肩脾骨外侧稍靠上,臂伸直,左手与女伴右手相握,部放松。女伴左臂伸直放在男伴右肩上。注意不要僵硬呆板。

音乐

恰恰音乐节奏韵律感强, 热情活泼,音乐节奏为4/4拍:即two, three, chacha, one, 每个数字占一拍, 其中cha-cha各占半拍, 速度约为每分钟32小节。

服装

女士穿紧身且有弹性的上衣,下身穿短裙,如果穿裤装,最好选择低腰、包臀、紧腿但裤腿散开的长裤,以塑造出修长的腿部曲线。男士穿紧身上衣和拉丁裤子,以黑色为主。女士应穿露脚趾的凉鞋,鞋底为皮底,男士切忌穿白色袜子,因为白色袜子露出裤脚不美观,所以穿黑色袜子为宜。女士不要散发,可戴少许饰物,但不能过大。男士宜为短发,长发须扎成马尾。

斗牛舞

舞步

斗牛舞主要包括基本步、原地步、向右并合步、向左并合步、向右提升步、八步、攻击步、分离步、十六步、并进步、并进到反并进步、并进合步十二种舞步,基本步是舞中最基本的步伐之一。它通常包括快速的脚步和明显的前进动作,模拟斗牛士迎击牛的姿态。舞者需要保持笔直的身体姿势,强调自信和力量。原地步指的是舞者在原地保持动作,突出了斗牛舞中的控制和力量。这通常包括旋转和侧步等动作,以增加舞蹈的变化和戏剧性。

舞姿

从基本姿态方面看,斗牛舞者昂首挺胸,肩膀下沉,重心前倾;从肢体动作方面看,舞者脚步扎实,在流畅的动作与独特的造型相结合,展现出斗牛舞的独特魅力。

斗牛舞受运动的影响,是一种富有激情和戏剧性的舞蹈。男舞者的动作主要是在模仿斗牛运动中斗牛士的英勇姿态。这包括站立时的稳健姿势和转身躲避牛的攻击等动作。 由于受到斗牛运动的影响,男舞者需要将身体的重心不仅向前倾斜,还需要向下,以便感受到身体的重量,使脚步更加扎实。落脚动作不是由脚尖到脚跟,而是整个脚掌直接落地。这种方式使舞者的脚步更加坚定,仿佛穿着厚重甲的斗牛士站在斗牛场中。男舞者通过侧身改变身体方向,减少对胯部的运用,使得身体不做主动的拧转,步伐流动较小,旨在引导舞伴做空间移动。

女舞者在动作中注重肩部的运动,通过挺胸抬头展现出高傲的气势,为舞蹈增添独特的韵味,在舞伴进行走动时,女舞者通常会在原地停留,突显她的高贵和优雅。

音乐

在通常情况下,斗牛舞表演音乐为《》,它的曲调激昂、热情,歌曲的主要旋律都在高音区,演奏乐器以小号为主。从音乐的结构来看,斗牛舞是体育舞蹈中唯一一支采用标准三段式音乐的舞蹈。三段式音乐又称单三部曲式,由三段相对独立不重复的乐段组成。在斗牛舞音乐中,乐曲的第一段,开始旋律选用渐进式的效果,渲染出逐渐紧张的氛围,四个八拍过后音乐相对平稳下来但气势不减,鼓点在重与平稳之中隔行扫描。第一段结束音乐由高至低自然过渡到第二段音乐中。第二乐段相对欢快,在结尾处音乐逐渐上扬至第二段结束,把音乐推向高潮。音乐的第三段回到了较为平均的鼓点之中,最后在逐渐激昂的音乐中结束。舞者在表演中跟随音乐的转变,改变舞蹈动作,使斗牛舞表演丰富充实。

服装

女性舞者的裙子通常是红色或黑色的,裙摆很大,具有流动感。男性舞者多穿黑色衣服,腰间系着红色腰带。

牛仔舞

舞步

牛仔舞由多个基本步伐动作组合而成,左右追步是牛仔舞最基本的形式,也是表现牛仔舞基本风格的舞步,它以并肩舞姿开场,男女舞伴并步,重心均在右脚,其动作要点是追步动作要与膝部的弹动结合起来,始终保持一定的弹性,这使得追步可以向左、右、前、后等不同方向跳舞,也或是原地跳,有时也可以轻微跑步的形式出现;四拍基本步的动作特点是男女舞伴的重心均在右脚;六拍基本步以并肩舞姿开场,舞伴均为并肩,男伴的重心在右脚,女伴的重心在左脚;并退摇摆步以闭式舞姿开始开场,舞者并步,男伴的重心在右脚,女伴的重心在左脚;右至左换步以闭式舞姿开始,并步,男伴的重心在右脚,女伴的重心在左脚。其动作要点是男伴脚步同并退摇摆步,在第5步时抬高左臂,用右手推导女士在其左臂下右转。

舞姿

牛仔舞舞蹈动作粗犷豪放,其强烈的髓部扭摆动作和快速连续的旋转使人眼花缭乱。舞姿热情奔放富有感染力,轻松自如随意性大,敏捷跳跃的步法使双膝富于弹性,灵活有力,并用脚掌完成大多舞步。上身随着脚足的跳跃呈波浪形的摆荡,手臂变化不计其数。胯部如钟摆一般摆动。舞蹈过程中不停地换位旋转,加上脚步踢踏地板的速度将舞者带入了一种疯狂的配合与较量中。

音乐

牛仔舞的音乐节奏是4/4 拍,每分钟 4246 小节具有爵风格的牛仔舞音乐旋律欢快,节奏清晰,跃动感极强,每小节音乐中常有符点章符,在时间值上分成1拍1/4 拍和 3/4 拍。

服装

牛仔舞的的舞蹈动作重点在腰胯部动,服饰着装有一定要求,男女各异。女士身着紧身且有弹性的上衣,下身穿不超过膝盖的短裙。穿露脚趾的凉鞋,鞋底为皮底,防止打滑。头发较长的需要盘头,可戴少许较小的饰物;男士身着以黑色为主的紧身上衣和拉丁裤子,穿黑色袜子,不化妆,不戴饰物,以短发为主,长发需扎成马尾。

代表人物和作品

代表人物

约翰.施特劳斯(Johann Strauss)

(1825-1899),被誉为"圆舞曲之王"。他在6岁即写成一首圆舞曲。1844年组成自己的乐队,演奏本人和父亲的作品。1855-1865年应邀在圣彼得堡指挥夏季音乐会达十年1863-1870年任皇室宫廷舞会指挥。后又从事轻歌剧的创作。他一生共创作了479首作品,其中包括400多首圆舞曲以及波尔卡等不同类型,对交谊舞中的华尔兹舞蹈做出了巨大贡献。

莫拉·戈多伊

莫拉·戈多伊是最知名的探戈舞王,是推动阿根廷探戈世界化和国际化及舞台化的领军式的代表人物。以其对探戈的现代化和创新而闻名。她将传统的阿根廷探戈与现代舞蹈元素相结合,创造出富有现代感和创新性的探戈舞蹈作品。这种创新为探戈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吸引了年轻观众和国际关注。

阎棒棒\u0026杜玉君

在2023年WDSF世界体育舞蹈锦标赛的比赛中,中国拉丁舞选手阎棒棒和杜玉君从一百二十三对来自各国的顶尖选手中脱颖而出,成功获得季军,刷新中国在WDSF世界体育舞蹈锦标赛的纪录。

卡门·米兰达

卡门·米兰达(1909-1955)是的一名艺术家。1939年她受邀到演出,从1939年到1942年之间,卡门·米兰达共录制了桑巴歌曲10首。20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50年代,她共拍摄了14部电影。电影和舞台将卡门·米兰达与桑巴融为一体,使得美国观众认为卡门·米兰达就是桑巴的代言人。桑巴借助卡门·米兰达在美国的表演获得了极大的传播与普及。

代表作品

《黄河》

《黄河》首演于2015年,由王鑫编导,的学生表演,取得了第三届CBDF国标舞艺术表演舞锦标赛的第一名。《黄河》的音乐选用了同名的钢琴协奏曲《黄河》。编导王鑫主要提取了协奏曲的第四乐音《》,这个音乐片段因其激昂的中调、热烈崇高的革命情感和激荡的民族精神而与中国人民产生强烈的共鸣。国标舞《黄河》选用群舞为主的表现形式,并以极具斗争性的斗牛舞、对抗式的桑巴舞和柔情的伦巴舞等异域舞蹈语言来进行表演。与传统的国标舞作品不同,《黄河》的成功在于它打破了国际标准舞创作和表演的传统思维,创造性地融合了中国传统艺术元素。

《活着》

由孙轶娇、邹阳编导的拉丁团体舞作品《活着》,获2016年英国世界团体舞大赛亚军。该作品灵感来源于以及人民的处境,在他们心里,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活下来。作品题材关注到战争与和平这一人类永恒的话题。

《丝路·行》

由梁群编导的作品《丝路·行》,在2018年取得了第93届黑池舞蹈节拉丁团体舞冠军,它将上身的舞姿与拉丁下身的脚步有机统一在一起,以丝绸之路的概念为载体表现独属于东方的文化属性。

《牛仔竞技》

《牛仔竞技》由美国舞蹈家阿格尼斯·德·米勒编排,讲述的是一个牛仔女郎如何赢得真爱的故事,美国作曲家谱曲后,于1942年进行首演。

传承与保护

重要赛事

交谊舞比赛的舞蹈种类为:狐步舞、华尔兹、探戈、快步舞和华尔兹5种现代舞;伦巴、恰恰恰、桑巴、牛仔舞、斗牛舞5种。随着时间的推移,交谊舞经历了不断的演变,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复杂的表演形式,呈现出更为国际化和多元化的趋势。除了在报刊杂志中的报道和媒体宣传外,交谊舞相关的民间社团组织也开始崭露头角,对交谊舞的推广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现在交谊舞不仅是重要的民间健身舞蹈,也是一项奥运会的比赛项目,1992年,国际标准舞被列为表演项目。随后国际标准舞又被称为“体育舞蹈”,被计划纳入体育运动项目。1997年9月4日,拥有74个会员国的国际舞蹈运动总会(International Dance Sport )正式成为会员。再一次将国际标准舞列为表演项目。

1960年,正式列入世界锦标赛项目。1986年中国文化部宣布成立了中国国际标准舞学会,并在北京举办了首届“中国杯”国际标准舞锦标赛。

1992年,交谊舞中的牛仔舞作为一种体育舞蹈被列入表演项目;1997年,成为世界运动会比赛项目;1998年成为表演项目;2001年,成为日本秋田世界运动会比赛项目;2005年,成为曼谷第一届正式项目。

相关节日

为了更好地庆祝和宣传桑巴舞文化,巴西规定每年的12月2日为"桑巴日",从而进一步凸显了这一文化遗产的价值。

文化遗产

2004年,巴西政府发布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计划》宣布联合政府机构、科研院校、非政府组织和个人机构等,共同保护和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此外,当地还建立了各种基层文化点,目的是为桑巴提供一个交流和传承的场地,保证桑巴舞技巧的活态传承,如大的文化点有“圣阿马洛圆圈桑巴舞之家”,小的文化点更是遍布巴西全国,这种形式对巴西的传承和保护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2005年11月,位于巴西的圆圈桑巴舞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认定不仅使其成为巴西获得的首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还引发了另一项具有重大文化意义的决定。到了2008年,同样位于巴西的巴亥瑞康卡乌的圆圈桑巴舞再次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些举措为交谊舞中桑巴舞种的传承与保护做出了巨大贡献。

另一方面,关于探戈舞起源的争议一直存在于乌拉圭两国之间。直到2008年10月1日,阿根廷和乌拉圭停止争论,联合向国际教科文组织提交了申请,旨在更好地宣传拉丁文化并保护共同的文化传统。在2009年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中,非物质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的24名成员一致投票通过了阿根廷和乌拉圭两国的申请,正式确认探戈为新的世界文化遗产。

2021年,刚果伦巴被成功地选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价值与影响

艺术价值

交谊舞是一种充满优雅和艺术性的舞蹈形式,其艺术价值体现在舞者的动作、姿态和表演中。这种舞蹈强调舞者的身体控制和优美的动作,要求他们保持正确的姿势和流畅的舞步。通过反复练习不同的舞蹈步伐和动作,舞者能够提高对身体美感的认知,增强自身对美学的敏感度。他们学会欣赏舞蹈动作和姿势的美妙之处,并从中领悟到艺术的精髓。这种训练也培养了舞者对动作和身体表达的理解,使他们更能体验舞蹈所传达的情感和故事。

在参与交谊舞或观赏舞蹈表演的过程中,人们置身于美丽的舞蹈环境中,这不仅提供了一种美的享受,还是一种审美教育。舞者在表演中展现出文雅和高尚的态度,这包括仪表美、言语美和举止美。他们的举止优雅、言谈得体,传递出一种高尚和典雅的氛围。这种舞蹈艺术有助于塑造人们对美的感知和认知,不仅限于舞台上的表演,还延伸至日常生活中。交谊舞培养了人们的审美意识,使他们更加敏锐地感知并欣赏周围的美好事物,这样的敏感性和欣赏力有助于提升生活品质,并促使人们更多地追求美、创造美、享受美。

保健功能

交谊舞是一种综合性的运动,具有多方面的健康益处。首先,它是一种有氧运动,要求持续的舞蹈动作,这可以改善心肺功能,增加心血管健康,并降低心脏病和的风险。此外,交谊舞也有情感缓解的作用,使人感到愉悦和轻松。交谊舞的节奏和运动强度各异,因此适应性广,参与者可以根据自身健康状况和兴趣选择不同类型的交谊舞进行锻炼,如快四、慢三、探戈等,这确保了它适合各种参与者。交谊舞还对身体代谢和心肺功能有积极影响,尤其是通过常规的快三步,它促进心脏收缩,增加心脏血液输出,促进血液循环,有效预防心脏疾病。

此外,交谊舞包括许多技术动作,例如造型和快速旋转,这需要良好的静力性力量和平衡旋转能力。因此,定期参加交谊舞活动有助于提高静力性力量、快速平衡旋转能力、柔韧性和灵敏度等身体素质。综合来看,交谊舞不仅提供了全面的身体锻炼,还有益于心理健康和社交互动,使它成为一种受欢迎的锻炼方式。

社交价值

交谊舞通常是一项合作性质的活动,要求舞伴之间密切合作,有效沟通,包括指导、领舞和跟随。这鼓励人们建立亲密的关系,增进彼此之间的信任和默契。交谊舞通常在社交场合中进行,如舞会、社交聚会、餐会等。这为人们提供了社交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在愉快的氛围中建立联系、享受社交互动和提升社交技能,在舞汇集中,人们可以结识新朋友,扩展社交圈,并与各种不同背景的人交往,帮助人们保持活跃的社交生活。

文化价值

交谊舞是一门以身体动作和音乐旋律为主要表达手段的艺术形式。通过对音乐节奏的巧妙把握,借助人体运动展现一种优美、流畅、动感和优雅的艺术形象。这种舞蹈形式融合了舞蹈、音乐、体操和艺术,是一项集综合性体育活动为一体的活动。交谊舞的魅力不仅在于有效促进身体健康,还在于对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交谊舞作为特殊的体育活动,参与者以个人或集体形式融入社会文化生活,促进了人际交流与沟通,助力文化、思想和精神层面的交流与融合。通过人体这一媒介,交谊舞促使不同性别、年龄和文化背景的人群互动。这不仅有助于人际交流与沟通,更有效培养了相互理解、尊重和宽容的品质与社会道德观念,为社会和谐文化氛围的塑造做出了贡献。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