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野云 :陈友谅的军师,化名何野云,尊称:虱母仙

更新时间:2024-09-20 13:15

何野云,明代堪舆名士,却在潮汕地区获广泛群众信仰,被尊为“虱母仙”“龙尾爷”。相传,他原来是一名生于元末、活动于明初的道人——邹普胜,是元末起义军陈友谅的幕僚军师之一。他精通玄学,善卜天机。

何野云元末时成为陈友谅军师,后来兵败之后隐姓埋名,取野鹤云之意,自名为何野云,以其青年时期所习天文、地理、土木建筑技术谋生。明洪武年间,何野云流落到了潮州府地界——主要是潮阳区,为人营造阴宅,指导建筑风水,成为名噪一时的地师,被人称为“跳蚤仙”(潮州话叫“虱母仙”)、邋遢道士。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何野云逝世,享年68岁。

古代文献记载

据光绪十三年《潮阳县志》卷十三杂录篇中的原文记载:

“明初有虱母仙者,精于青乌之术、至潮阳为人择地,而多不穴,听人自得之,矢口成谶,后吉凶皆如券,每遇其蹲坐处,则多吉地,故人往往阴识之以为验。或曰即何野云也,从陈友谅而败,佯狂来此,然终不得而详,居止无定,多在凤港卢家,其乡外有冢累然,传为所葬处。”

人物生平

据潮阳市地方志编委员会办公室编的《潮阳姓氏丛谈》第175页记载:

虱母仙何野云,据说是湖北人,元末任陈友谅军师。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鄱阳湖之役与朱元璋决战,兵败逃亡入潮,隐姓埋名。

《潮阳县志》称他“精乌精之术”,即堪舆术,潮阳民间称相地理。“明初佯狂来此”(指潮阳),“居止无定,多在凤港卢家。其乡外野冢垒然,传为所葬处”。

当时朱元璋登基为帝,对“胜国遗臣”多加迫害,何况对死敌陈友谅的军师呢。何野云深明此理,故韬隐装疯,不事修饰,俨然是一个脏疯子,人称“虱母仙”。

至于民间流传的他相中的“名墓”与独具一格的建筑物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相传有一日,卢家主人见其衣服生满虱子,烧开水烫洗,不意竟把何野云的本命物-虱母通通烫死,结束了他的生命。据传何野云临终遗诗终于公开他的行藏:

我本汉室一丈夫,

战异族驱北胡。

鄱阳一战失首领,

埋名匿姓来于斯。

并嘱死后葬于凤港江边,东家卢宽如嘱立碑江浒,文为“元地虱母山先生墓”(古山字与仙字通),碑文刻“元”,不刻“明”,据说“元”字寓何野云不向政敌朱元璋的明朝屈服之意。

清学者的论述

清代学者丘逢甲在新加坡《天南新报》发表过关于虱母仙的论述:

“潮人最信风水之说,其图谶往往托之虱母仙。虱母仙者,明初何姓名野云,或云陈友谅军师也。友谅败,遁来潮,……,虱母仙卒,无后,葬者家皆为之祀云。”

白话文意思是:潮州人信风水,存在虱母仙何野云被冒名托名的现象。明初虱母仙何野云,陈友谅的军师,友谅败后,虱母仙隐姓埋名,隐居潮州市,虱母仙去世后,无后人,无裔孙,由安葬他的凤港卢家祭祀。

仙师两个概念的不同

潮汕地区的概念是“虱母仙”,此名具有唯一性,天下只此一位。潮汕自古以来的说法,就是陈友谅军师虱母仙。在潮汕如果对人说“何野云”这个名字,不一定人人知道,但是如果说“虱母仙”,老幼妇孺几乎个个都知道。

地方史书《潮阳县志》多个版本的表述,标题都是“虱母仙”,而不是“何野云”,因为“虱母仙”名字具有唯一性,“何野云”这个名字没有唯一性,存在同名同姓者。

仙门城赵氏是宋朝皇族魏王后裔,因元朝灭了宋,所以他们后代在元朝的墓碑,不刻“元”(元朝是仇家,外族),而是刻“宋”。据观察,仙城的一世祖和二世祖的墓碑,都是刻“宋”。根据潮汕地区的民间碑刻风俗,此两墓应该是在明朝之前建造。

汕头市潮南区仙城的祖墓碑,隐藏着虱母仙的真实身份,其建造时间符合元末陈友谅兵败后,幕僚之一,军师流落潮汕的时间,虱母仙何野云为陈友谅军师是正确的,虱母仙何野云与丰城市何野云是不同的两个人。

作为对比,仙门城的三世祖赵碧川,及后面的四世祖,他们的墓都建于明朝,此时,他们的墓碑的石刻,就是“明”了。

轶事典故

洪武元年事迹

据政协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委员会编纂的《佛教在潮阳》第124-126页记载:

潮南陇田镇溪西乡五皈寺,俗称“五保寺”,肇于赵祯天圣五年(1027年),南宋景炎三年(1278年)释续开扩建,相传文天祥前来礼住持并步上沙丘望幼主,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虱母仙”何野云也到此。

寺中现存明洪武二年(1369年)僧想念所立及清咸丰十年(1860年)郑成功等所立的两块古碑记,又有近年重兴碑记等。

附:碑记

五皈寺,后倚两髻峰,前朝双石尖。北宋仁宗天圣五年,僧人净心此开创,茅蓬静修,带民开荒。南宋景炎三年,志定最和尚续开扩建。师特长农、林、水、建,承先师志,带诸氏众垦耕,引灌排洪,庄严戒行。文天祥承闻前来礼师,步上沙丘望幼主。明何野云至此,效宋相登丘观帝。寺虽于平洋丛中静寂,近远眺秀清瑞,堪高僧参禅矣。

明洪武二年贫僧想念承先碑记续立。

指点仙门城建寨取泉

明洪武年间(1368~1398),何野云指点建仙门城寨仙泉井。

据《潮阳市志(1979~2003)》版,第四节中记载:

“仙泉井位于仙城仙门城安乐宫,创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据传,明洪武初年间,元末起义军之军师何野云(人称虱母仙),军事失败后,流转潮阳县,曾为仙门城建寨,并掘地取泉。井口约1平方米,水深只有数尺,遇下雨,井水不盈,遇天旱,井水不涸。可供全寨上千人饮用。后人为纪念何野云之功德,取名“仙泉井”。 2000年4月18日,潮阳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公布为镇级文物保护单位。”

“未有山门城,先有九石埔”。这是当地村民口口相传的一句民谚。

明洪武年间(1368~1398),元末起义军之军师何野云(人称虱母仙),为仙门城建寨,并掘地取泉。洪武年间何野云指点三世祖赵碧川,先到宝地九石埔。建文年间(1399-1402年),碧川祖发家后另创建山门城。因得到军师虱母仙何野云生前指点,故名“仙门城”。始建于建文年间,赵氏宗祠位于仙门城古寨内东南角。聂氏宗祠一侧还专设殿堂立何野云像,以纪念何野云对赵氏之功。

明朝正统年间(1436~1449年),仙门城创建仙师庙,恭奉纪念已羽仙的虱母仙,李白,华佗三位仙师,其中虱母仙居中,另两位仙师分居左右。创建仙师庙的时候,“丰城何野云”还在生,这也说明:虱母仙何野云和“丰城何野云”不是同一个人。

重修金径古寺

据政协汕头市潮阳区委员会编纂的《佛教在潮阳》第107-108页记载:

汕头市潮阳区棉城镇凤岗乡两山狭缝径门的金径古寺,位于棉城至海门半途新华大道之东2.5公里山间,原称“白云岩”,因观音娘娘“显灵”而俗称“径门娘”,相传创自宋或元朝,明初虱母仙重修,“文革”后由曾光心女居士为首历经20年重修扩建,于2002年12月20日开光,倚山临径,古榕参天。

明朝刚立的洪武十三年(1380年),著名地理师虱母仙何野云来此,重修历代祖师庙、南天门伯公庙和全寺。

建欹寨门

据1992年出版的《潮阳县贵屿镇志》第2页记载:洪武十四年(1381),凤港寨外建欹寨门。

欹寨门位于贵屿凤港村东面约0.5公里处,坐南向北,传说是明初何野云所建。寨门东西两根石柱,西边柱高1. 4米,内角倾斜60度;东边柱高2.1米,内角倾斜105度。原来两根石柱上横架一石条,构成奇特的“欹”(倾斜)寨门。若以手轻推两柱,则柱上的石条会摆动,并发出嘎嘎嘎的响声。几百年来,经受台风、地震的考验,始终安然屹立。在“文化大革命”中横石条被砸碎,现仅残存两根斜石柱。

后世纪念

据1997年版《潮阳县志》第930页记载:

何野云墓位于贵屿区凤港乡凤颈下手砂,坐东北向西南,墓区占地面积6600平方 米,碑1.15米、宽0. 34米,碑文为“元地仙虱母山先生墓,凤港主人卢立,光绪十三年 (1887年)重修”。何野云,俗称虱母仙,相传元末曾为陈友谅军师,因陈兵败,便隐姓埋名,明洪武初流落潮阳,常在凤港卢氏四世祖以鹄(1343〜1394年)家。卢氏依其遗瞩葬之于此。

虱母仙何野云终老于1393年(即明朝洪武二十六年),享年68岁。

化名的含义

陈友谅军师,虱母仙当年为躲避明朝朱元璋的追捕,逃亡流浪期间,为隐藏自己真正的身份,根据不同情况使用不同的化名,分别是“何野云”和“柯逸”。

《虱母仙的传说》(广东省揭阳市民俗博物馆出版)认为:“柯逸”也很可能是“虱母仙”的另一个化名。为什么呢?为了逃避朱明朝廷的追杀,“虱母仙”化名“何野云”逃亡边远蛮荒之地潮汕地区。先简单从这两个名字的字面意思理解,“何”即暗含有“自己不知自己从何而来”,或者说“不愿告诉世人自己是从何而来”的意思;“柯”字本身就是“何”字的 “人”字旁改为“木”字旁,似在暗示自己“改名换姓后隐居山林”之意;“野云”和“逸”就更好理解,意思是“从此不问政治,不卷人俗世纷争,不贪俗世凡尘的荣华富贵,甘心寄情山水,过闲云野鹤、闲情逸致的生活,乐得安逸超脱。”​

“何野云”和“柯逸”这两个化名,有异曲同工之妙,含义相似。

事迹传说

“忠孝”石

惠来县寄陇村陇头创寨于宋朝嘉定13年(公元1200),因寨子筑在南海滩塗冲积而成的高坡上,故名“陇头”。在寄陇村后山,林荫蔽日,凉爽宜人,“寄陇文化公园”的古榕树下,榕下有岩石,石上刻有字,曰“忠孝”。 元朝末年,农民起义军领袖陈友谅兵败,追随其左右的军师,虱母仙何野云,乔装为乞丐,逃亡到这处南海边的穷乡僻壤,留下“忠孝”两字,以明对旧主忠贞不渝之志。

谷饶北门头

据2001年出版的《谷饶乡志》第87-88 页和241 页原文记载:

北门头原名乾美门,位于谷饶市百货大楼东岸。出寨门原有桥可通直街,1964年11月19 口寨门已拆去。虽名曰北门,但门却朝西。传说该门为明初地师何野云所立。 何野云人称虱母仙。立门时问曰:“要乡里年出千丁还是日出千丁?”众贪图兴盛,答曰:“每日出千丁”。虱母仙便以日出千丁之分金立门。不久,谷饶镇建圩,四方人等上圩多经此门,每日进出何止千丁,连门槛石也被行人踩低数寸,状似石堀。

至于北门,那是洪武年间余氏家祠建立之后才建成的。

田头何村公门楼

据2013年出版的《潮州市枫溪区志》第530页记载:

田头何村民委员会,位于区管委会驻地东南,东至护堤公路,西邻田头村,南界潮安区浮洋镇潘刘村。创村于元朝末年,由何梅桐从莆田市梅岭迁来,300年前,村中已有纺制红头绳,做薄板尿桶等手工艺。正月初八日为村传统节日。村中有温泉资源,水温高的地方有50°C。村中的公门楼,相传是元末起义陈友谅军师何野云洪武年间所建,后在此定居创乡。

光南村豆干

据1994出版的《南粤百镇 流沙卷》第154页记载:

据说,普宁光南村民早在明朝初期就学会制作豆干了。元朝末年,群雄并起,陈友谅被朱元璋打败之后,他的军帅何野云(人称虱母仙)洪武年间流落到普宁市一带,为人选地建房、造寨门、修坟墓等。当时,光南村的二世祖母逝世,请何野云选地造墓。他同时教村人制作豆干。此后,光南村人便制作豆干到市上卖。制作豆干剩下的豆渣用来喂猪。因此,制作豆于和喂猪便成为光南村人数百年来的主要副业。

果陇寨母

据2015年出版的《普宁市果陇村志》第282-283页记载:

前厅内,位于果陇东侧,与柑园相接,自古便有“果陇寨母”之称。前厅内自古以来,是果陇人口居住比较密集的地方,其地形似一螃蟹,有“蟹地”之称;前面又有天然水池,并有西来溪流活水日夜不停注入,池中鱼虾繁殖快。元末明初,果陇在前厅内重建寨门,相传为洪武年间陈友谅军师何野云(人称“虱母仙”)亲手布局。古寨门虽然设计简陋,但合乎法度,远纳南山之灵气;前厅内寨门前视野宽广,兼有活水溪流在其门前聚集成天然大池;西侧宫地周边历来是宜居之地,故有寨母之称。为彰显前厅内“蟹地”之美称,在其前面阳埕还布设有两个圆形石臼,象征“蟹目”,让“蟹地”更加形象和富有内涵。每天凌晨,聚集于前厅内周边的商贩便开始在此营商,切切之声,宛如神蟹在运行吞吐,更添寨母之地的神奇色彩。

西陇灯笼

据1994年出版的《可爱的西陇》第58页记载:

相传,这门技艺是明朝初年何野云(人称虱母仙)所传授的。元朝末年,群雄并起,推翻元朝的统治以后,又互相争霸天下。当时,南方的陈友谅,是与朱元璋争霸的劲敌。陈友谅被朱元璋打败之后,他的军师何野云为逃避朱元璋的追捕,埋名隐姓,洪武年间流落于潮汕地区一带时,因为他通晓天文地理,又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人物,便云游于民间为人们选地建屋、造寨门、修坟墓,传授各种工艺技术,受到大家的欢迎敬重。由于他为隐藏自己的身世,经常衣冠不整疯疯癫癫,形貌污秽,满身虱子。但他所到之处,尽为人们办好事,使人感到平易可亲,受到普遍的尊敬,因而,大家形象地尊称他为“虱母仙”。当时,西陇村的族老请他选地建寨门时,敬为上宾,使之深为感动,便把竹制灯笼的技艺传授给西陇村民。从此,西陇人便以制作灯笼当作主要的手工副业,发展家庭经济,一代一代地传下来。

破门楼郑

据2016年出版的《潮汕古俗》第92页记载:

郑厝门楼之所以被称为“破门楼郑”,缘于其门楼中厅没有盖顶。据说这是明初洪武年间俗称“虱母仙”的风水大师何野云的杰作。由何仙人设计的这座有三进院落、坐西向东的四合院,传说因位于南方“离”位上,而“离”在八卦中属火,火又 “炎上”。为让火气升腾,故中厅不能盖顶。于是成了残破不全的“破门楼”,故称为“破门楼郑”。

说起“翁仔灯”,不得不先说楼。据郭伟忠《揭阳城坊志》载:“破门楼郑为明代洪武年间郑氏家族所建,……其特殊之处在于其中厅无上盖,故俗称破门楼。在露天的中厅地埕中埋有一石刻八卦图,地下水道作‘之’字形走向。从建筑角度看,破门楼郑大门东有高大城墙阻挡了东南风,西南则有太阳强烈照射,加上外封闭建筑,房屋又低矮,夏季室内难免闷热。中厅不加盖,正好形成了一个开阔的空间,有利于空气对流和室内采光。按:可见此一建筑布局,既有养生价值,又有钟秀功能,侨领郑翼之就生于兹而长于斯地的。”

活画像

据1997年出版的《潮汕地区导游》第29页记载:

仙城风景区位于潮阳县城西35公里,又称半天佛风景区。建有八仙亭等诸神崇拜建筑。附属各种旅游设施。在云阁上有一幅何野云油画像,观者从任何角度观看,画中人物的视线、足尖等,均向着观者,令人拍案叫绝。何野云原是元末农民起义军陈友谅军师邹普胜,起义失败后流落到潮汕地区,为民众做过许多好事,死后葬在潮阳贵屿风港村,被人们奉为“虱母仙”。这幅画像表现的是他一派闲云野鹤的神态。

纪念虱母仙的庙宇

一代枭雄陈友谅的军师,化名何野云,民间尊称虱母仙,为潮汕地区一方保护神,乃是潮汕一大独特的民俗。

虱母仙何野云因为功德卓著,深得潮汕百姓人心,升仙后潮汕各地都有庙以纪念仙师,四时香火旺盛。潮汕人为纪念何野云,建庙供奉。主要有:潮阳贵屿何僊陵(文物保护单位)、仙城翠湖旅游区仙湖福天宫(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仙城安乐三仙宫、揭东风门古径三仙庙、博罗普济寺、普宁树脚村云昌殿、潮南峡山龙尾庙、潮阳径脚三仙庙、揭西黄山王公庙、潮州头龙尾庙、汕头岐山古庙、金港龙尾庙、南畔龙尾庙、高埕古庙、佳和善社、东墩龙尾庙、两英鹤丰紫云观三仙庙、揭西仙坡乡三山永峙庙、洪阳虱母仙庙、澄海港口龙爷庙等。现潮汕地区祭何野云(龙尾圣王)的庙宇,义社(父母会)龙尾圣王神坛等无法统计,数量众多,仅汕头龙湖区下蓬镇各义社(父母会)会所供奉龙尾圣王就多达近百座。

人物争议

有关邹普胜和何野云是否为同一人,后世多有争议。

学者黄悦标在《潮汕“龙尾爷”信仰考论》中认为,潮汕民间传说何野云就是邹普胜的化名,因陈友谅兵败流落潮汕,后来得到潮汕地区人崇奉,民间流传“虱母仙”“龙尾爷”信仰的传播。

肯定的理由如下,据《潮阳县志》卷十三杂录篇记载,“明初有虱母仙者,精与青乌之术”,“青乌术”是古代“风水学”的别称,说明他懂风水玄学之术;文中“从陈友谅而败,佯狂来此”,说明他曾经跟随陈友谅随军打仗。据此推断邹普胜化名为何野云,理由如下,其一,史书中关于邹普胜兵败后不见确切的去向记载,有可能隐姓埋名来到潮汕地区。史载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陈友谅朱元璋决战鄱阳湖,陈军兵败,其部将四散潜逃。其二,邹普胜是元末白莲教徒之一,通晓风水玄学之术,曾是麻城市地区白莲教首,利用民间传统谶纬玄学之术,蛊惑群众,发动起义。

学者何华东在《明代“虱母仙”何野云考论》中认为,何野云并不是邹普胜化名,二人毫无关系。

否定理由如下,其一,根据《剑邑留台何氏大成族谱》记载。剑邑留台何氏第十六世何野云,生于元至正十四年九月二十七日(公元1354年10月13日),卒于明景泰七年九月九日(公元1456年10月8日),享年一百有三。何野云,赐名野云,字德宏,号南塘,行尚六。经考证,永乐年间,何野云被朱棣召至南京市,临别赐词“踪似野云”,何野云从此以“野云”之名号自称。此后,何野云在南昌市朱权朱权交往时获赞,“文章若海霞之灿,踪迹如野云之行”。

其二,陈友谅于1363年8月战死江西鄱阳湖,此年何野云才9岁,不可能是陈友谅的军师。再则,以何野云不愿为官的性情,是不会接受敌方的聘请,为死敌朱元璋勘墓。朱元璋的儿子朱棣即皇帝位后召何野云规划建设朱元璋墓,朱元璋另外一个儿子宁献王朱权分封南昌府时为何野云写赞词,何野云不可能这么张扬深入敌方核心圈而不被发现。

其三,何野云辞世不久,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中状元的明朝内阁首辅、江西铅山人费宏有感于何野云嫡孙何翼海为其祖坟堪地,为留台何氏宗祠题赠“仙宦名宗”匾。该匾至今仍悬挂于何氏宗祠中。今杜市镇何家村东残破的门头上,嵌有三百多年的红色大理石刻“仙宦世家”,乃为清初何氏后人为纪念何野云而参照“仙宦名宗”匾命名所建。这也有利的证明何野云为丰城人,而不是陈友谅军师邹普胜。所以当时邹普胜被明将所杀,葬于家乡麻城市,不可能化名何野云。

参考资料

【何野云】陈友谅军师_人物百科→MAIGOO百科.买购网.2024-03-07

何野云潮汕留题地.古籍馆.2024-03-07

何方神圣“虱母仙”.潮州日报数字报.2022-12-26

丘逢甲说潮汕风水故事.潮州日报数字报·潮州新闻网.2023-04-02

仙门城: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 - 汕头日报 - 汕头经济特区报社大华网.汕头日报 - 汕头经济特区报社大华网.2023-03-10

寄与陇头人(3)_宝安日报数字报.深圳报业集团宝安日报.2023-06-29

赏灯祈福何处往?摩肩接踵破门楼————揭阳日报网欢迎您.揭阳日报网.2023-03-10

汕头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关于确定小公园开埠区旅游区等3家旅游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的公告.汕头市人民政府.2023-10-28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