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思仁 :福建农林大学校长

更新时间:2024-09-21 12:42

兰思仁,男,畲族,1963年9月出生,上杭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在职博士研究生学历,农学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社会任职

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风景园林学科评议组成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福建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福建农林大学风景园林学科带头人;兼任中国森林风景资源评价委员会委员、中国林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植物学会理事、兰花产业国家创新联盟理事长、中国林学会森林公园与森林旅游分会理事长、中国植物学会兰花分会理事长、中国共产党福建省委员会研究室特约研究员、福建省人民政府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等。

人物经历

教育经历

1983年8月本科毕业于福建林学院林业专业;

1999年获厦门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

2005年获北京林业大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专业博士学位;

2008年4年-2010年5月在清华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

工作经历

1983.8-1988.2  福建省林业厅木材经营局科员,期间1987.3-1988.2  参加福建省扶贫工作队驻寿宁县大安乡扶贫工作;

1988.3-1988.7  福建省林业厅林政资源处科员;

1988.8-1991.1  福建省林业厅森林资源管理总站科员、助理工程师

1991.2-1993.6  福建省林业厅办公室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工程师,期间1991.3-1992.2  挂职担任长汀县林委副主任

1993.7-1996.8  福建省武夷山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工程师;

1996.9-1997.1  福建省林业厅世行造林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工程师;

1997.2-2004.11  福建省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主任、党委书记、高级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期间2002.10-2004.11  挂职担任中共龙岩市新罗区委副书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2004.11-2005.11  福建省林业厅产业发展处处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2005.12-2010.12  福建省林业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期间2007.3-2007.12  挂职任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管理司副司长,期间2008.4-2010.6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博士后工作站研究;          

2010.12-至今  福建农林大学党委副书记、党委委员、常委、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2020年4月,入选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院校教材建设专家委员会。

社会经历

2014年11月23日,兰思仁赴美国洽谈合作。

主要成就

科研项目

主持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林业局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福建省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项目等部省级以上科研项目10多项。

1、中轻度侵蚀区生态系统修复与可持续经营技术的集成与示范(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4-2017)

2、花卉种质资源收集鉴定与起源演化(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9.5-2022.12)

3、主要花卉野生资源精准鉴定及特异性状基因挖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9.9-2022.12)

4、福建省特色花卉品种创新与种苗设施繁育产业化工程(第二轮福建省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项目种业创新项目,2014-2016)

5、关于福建省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研究(中宣部理论局、省委宣传部委托,2015-2016.5)

6、武夷山市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实施方案 (省发改委委托,2015)

7、第二轮福建省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项目种业创新项目(福建省种业创新与产业工程(2017年-2020年)林业项目,2017-2020)

8、两类乡土兰花繁殖和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福建省发改委农业‘五新’工程项目实施方案,2018-2019)

“中国特色兰科保育与种质创新及产业化关键技术”项目是我国兰花领域的第一个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也是福建省花卉产业领域的第一个国家科技进步奖。该项目取得“两大突破”:一是率先突破了兰花基因沉默技术瓶颈,解析了花色、花香调控关键基因,为兰花的功能基因验证和分子设计定向育种提供手段;二是率先攻克兜兰组织克隆世界性难题,有14种兜兰是世界上首次无菌播种成功,把兜兰体细胞克隆变成现实,有力推动兜兰规模化和规范化生产。获得“四大创新”:一是资源调查的兰科植物占区域的97.8%的属和83.2%的种,建成全国最大的兰科种质资源库,制定实施保育新策略,推动一批珍贵兰科植物资源成功回归野外,有效缓解濒危压力;二是厘清兰属蝴蝶兰属石斛属和兜兰属系统发育关系,解析花色、花香调控关键基因,建立转化体系,为进一步推动兰花资源遗传改良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创新育种手段,使兰花育种周期缩短一半以上,各项性状指标均大幅度优于传统育种手段的品种;四是创建高效繁育技术体系,在生产实践中提高增殖系数达5.5-10倍以上,降低成本20-33%,提高单位产量30-100%,有力推动我国兰花产业智能化、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促进兰花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坚持聚焦需求、问题导向,研发运用真菌共生生境营造技术、野外回归技术、基因沉默技术、“试管开花+杂交”技术、兜兰无菌萌发技术、兜兰组织克隆技术、金线兰一次性成苗技术、花期调控技术等“八大关键技术”,有效破解兰花保育和产业化发展中的重大技术瓶颈,推动我国兰花保育和产业化研究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大幅提升我国兰花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专利授权

发明专利:一种杂交春兰的试管开花技术。

主讲课程

主要承担《国家森林公园理论与技术》、《景观生态学专题》、《国家公园与环境教育》等课程教学任务。

学术论著

长期从事林业、园林、森林公园建设和城市景观设计等方面研究,主编和参编《中国森林旅游学》等科技著作4部。出版《世界观赏用野生兰彩色图鉴》、《国家森林公园理论与实践》、《红豆树研究》、《福建野生兰科植物》和《邮票上的兰花》等著作17部,先后在Molecular Phylogenetics and Evolution、Acta Horticulturae、Phytotaxa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10多篇。

1、周卫,聂晓嘉,闫晨,兰思仁,修新田.森林公园游客恢复性知觉、场所依恋与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OL].林业经济问题:1-9[2021-03-16].

https://doi.org/10.16832/j.cnki.1005-9709.20200273.

2、马良,陈新艳,林丽妹,林亦鹏,林青青,林晟,陈世品,兰思仁.福建省兰科植物新资料[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50(01):49-53.

3、阙晨曦,邓双,兰思仁.基于改进鱼群算法的园林路径设计优化方法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20,43(24):113-116.

4、周卫,聂晓嘉,池梦薇,战韵竹,闫晨,修新田,兰思仁.森林康养消费者情绪状态对身心健康恢复的影响[J].林业经济,2020,42(09):53-62.

5、章迪杨,刘仲健,尹伟伦,兰思仁.宝岛杓兰,中国大陆兰科杓兰属一新记录种[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49(06):779-781.

6、聂晓嘉,张轶超,周卫,苏涵,杨天娇,李霄鹤,兰思仁.城市空间活力研究现状与趋势——基于中英文文献的比较分析[J/OL].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2021-03-16].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50.1189.n.20201113.1549.002.html.

7、沈员萍,刘东兰,罗毅,黄萌,兰思仁.“中国丹霞”福建泰宁世界自然遗产地社区居民点发展模式评价模型研究[J].中国园林,2020,36(11):29-33.

8、闫晨,陈锦涛,段芮,任维,兰思仁.韧性城市视角下的历史街区防火韧性评估体系构建[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20,16(10):133-138.

9、戴忠炜,聂晓嘉,兰雪静,兰思仁.福州沙滩公园植被遮荫面可达性分析[J].中国城市林业,2020,18(04):78-82.

10、朱里莹,徐姗,兰思仁,王光玉.全球跨界保护研究及对我国国家公园建设的启示[J].生态学报,2020,40(12):4229-4239.

11、柳燕,丁美辰,兰思仁.旅居体验下的世界文化遗产地社区景观风貌研究——以厦门鼓浪屿为例[J].中国园林,2020,36(06):51-55.

12、程惠珊,尤达,刘群阅,李霄鹤,兰思仁.嵩口古镇小气候与游览路径空间特征之关系研究[J].中国园林,2020,36(06):83-88.

13、郑巧巧,兰思仁,刘雪蝶,冯玉超,彭东辉.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香妃’含笑插生根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20,40(05):67-76.

14、吴涌平,林钰,吴姝婷,郑艺琦,林开泰,兰思仁.福州市景观格局对城市内涝的影响[J].中国城市林业,2020,18(02):57-61.

15、潘明慧,兰思仁,朱里莹,刘是亨,张雪,修新田.景观格局类型对热岛效应的影响——以福州市中心城区为例[J].中国环境科学,2020,40(06):2635-2646.

16、林钰珺,吴涌平,吴姝婷,郑艺琦,林开泰,兰思仁.预防犯罪视角下的福州市三坊七巷历史街区空间句法分析[J].中国城市林业,2020,18(01):38-42.

17、尤达,翁青史,邓淑梅,李霄鹤,彭东辉,兰思仁.华东地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标识色彩投射意向[J].包装工程,2020,41(04):277-284.

18、林蔚,王晶晶,何官榕,刘爽,兰思仁.金线兰不同栽培模式及不同组织的多糖含量[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49(01):40-44.

19、林文俊,巫苑,陈新艳,陈世品,杨成梓,兰思仁.福建省4种兰科植物新记录[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49(01):24-26.

20、张春英,兰思仁,董建文,张育茂,李新燕,郭艺辉.基于鹭鸟生活习性的栖息地景观优化[J].森林与环境学报,2020,40(01):39-45.

21、袁轶男,金云峰,聂晓嘉,凌瑞,吴沙沙,兰思仁.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的城市森林生态网络优化[J].中国城市林业,2020,18(06):78-83.

22、袁轶男,金云峰,聂晓嘉,凌瑞,吴沙沙,兰思仁.基于Fragstats4的上海市城市景观格局指数动态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51(06):1157-1162.

23、王美娜,胡玥,李鹤娟,李健,陈建兵,兰思仁.兰科菌根真菌研究新见解[J/OL].广西植物:1-15[2021-03-16].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5.1134.Q.20191107.0932.002HTML

24、吴姝婷,洪昕晨,戴忠炜,郑艺琦,姜禹,闫晨,兰思仁.城市公园色彩特征与游客感知心理关系研究——以福州市闽江公园南园为例[J].中国城市林业,2019,17(04):37-41+72.

25、王方怡,洪志猛,康智明,兰思仁,陈世品.基于多元统计分析的福建省农业区域差异研究[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9,49(17):298-305.

26、孙红英,辛全伟,林兴生,罗海凌,林辉,严少娟,刘文莉,兰思仁.人工湿地植物种类及多样性对甲烷释放及功能基因丰度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9,39(22):8565-8574.

27、戴忠炜,洪昕晨,潘明慧,李霄鹤,兰思仁.基于GIS的城市公园避雨设施可达性研究——以福州沙滩公园为例[J].中国园林,2020,36(02):101-105.

28、袁轶男,刘兴诏,聂晓嘉,阙晨曦,吴沙沙,兰思仁.国际城市森林研究知识图谱——基于CiteSpace Ⅴ共被引分析[J].生态学报,2019,39(20):7780-7787.

29、孙红英,辛全伟,林兴生,罗海凌,林辉,马志慧,严少娟,兰思仁.日本红枫‘青龙’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9,39(07):44-47.

30、刘群阅,吴瑜,肖以恒,黄启堂,兰思仁.城市公园恢复性评价心理模型研究——基于环境偏好及场所依恋理论视角[J].中国园林,2019,35(06):39-44.

31、孙红英,辛全伟,兰思仁.珍珠彩桂的快速繁殖技术[J].森林与环境学报,2019,39(03):287-291.

32、潘明慧,袁轶男,王亚蕾,刘是亨,朱里莹,兰思仁,吴沙沙.基于RSEI的福州旗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51(01):57-63.

33、孙红英,辛全伟,林兴生,罗海凌,林辉,马志慧,兰思仁.人工湿地植物种类和多样性对氧化亚氮释放及功能基因丰度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19,38(08):2310-2317.

34、王方怡,洪志猛,康智明,兰思仁,陈世品,叶玉珍.福建省农业碳排放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素[J].福建农业学报,2019,34(01):124-134.

35、孙红英,辛全伟,马志慧,兰思仁.中红杨离体叶片植株再生体系建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9,39(04):28-31.

36、何官榕,何碧珠,吴沙沙,石京山,陈集双,兰思仁.多叶斑叶兰繁殖体系建立及基于转录组的发育调控途径功能基因研究[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8,38(12):57-64.

37、戴忠炜,吴姝婷,程惠珊,王丹,李霄鹤,兰思仁.城郊森林公园植被对夏季微气候的影响——以福州国家森林公园为例[J].中国城市林业,2018,16(06):1-5.

38、施吓霞,朱里莹,闫晨,兰思仁.基于M-S理论的传统商业街道色彩和谐度评价研究——以福州市三坊七巷南后街为例[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51(01):140-146.

39、洪昕晨,王欣,段芮,张皓,池梦薇,兰思仁.基于声漫步法的森林公园声景喜好度评价研究[J].声学技术,2018,37(06):584-588.

40、尤达,刘群阅,艾嘉蓓,黄启堂,兰思仁.宜居和可持续:“温哥华主义”的绿色基础设施译介[J].装饰,2018(11):104-107.

41、兰思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福建省实践启示[J].人民论坛,2018(32):122-124.

42、尤达,刘群阅,艾嘉蓓,黄启堂,兰思仁.森林公园游憩者依恋情感对恢复性体验影响研究[J].林业经济问题,2018,38(05):66-71+108.

43、朱里莹,徐姗,兰思仁.基于灰色统计分析的中国国家公园景观特征要素选择[J].中国园林,2018,34(10):98-102.

44、戴忠炜,姜禹,曾真,樊宵雷,李霄鹤,兰思仁.南方城市综合公园避雨设施可达性研究——以赣州中央公园为例[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50(01):133-137.

45、黎舒,郑巧巧,汪凤林,陈潇潇,兰思仁,曹光球.银杏浸提液对番石榴叶绿素荧光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8,33(05):23-30.

46、袁轶男,潘明慧,王亚蕾,洪昕晨,阙晨曦,吴沙沙,兰思仁.浙闽丘陵型城市的城市森林建设探究——以邵武市为例[J].林业资源管理,2018(04):84-89.

47、刘群阅,黄启堂,兰思仁.《清明上河图》景观图示语言解析[J].中国园林,2018,34(09):124-129.

48、洪昕晨,张皓,潘明慧,王欣,吴姝婷,黄思颖,兰思仁.城市森林公园声景评价研究——以哈尔滨国家森林公园为例[J].中国城市林业,2018,16(04):49-53.

49、黄安胜,兰思仁,邹惠冰.多重产出目标下中国省域森林公园技术非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J].资源科学,2018,40(08):1595-1607.

50、洪昕晨,张皓,吴姝婷,王欣,潘明慧,兰思仁.哈尔滨5个宗教建筑广场声景评价中宗教信仰的影响[J].应用声学,2018,37(04):575-581.

51、黎舒,张薇,罗红艳,王亚蕾,兰思仁,曹光球.中轻度侵蚀区林下植物配置模式综合效益评价[J].林业资源管理,2018(02):111-118.

52、兰思仁,郑天汉,阮淑明,华伟平,吴远彬.保存温度对茵芋花粉活力的影响[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47(03):296-303.

53、洪昕晨,潘明慧,袁轶男,王亚蕾,吴沙沙,兰思仁.一种适用于竹林空间的声景协调度评价模型[J].振动与冲击,2018,37(09):234-238+242.

54、李奕成,张薇,王墨,兰思仁.品不够的风景——都江堰市水利工程系统的生态智慧及人居意义[J].现代城市研究,2018(05):124-132.

55、洪昕晨,袁轶男,潘明慧,王亚蕾,吴沙沙,兰思仁.基于声景生态学的竹林声景喜好度评价研究[J].建筑科学,2018,34(04):66-71.

56、黎舒,兰思仁,郑巧巧,王哲,陈世品,曹光球.银杏林下植物配置对林分水土保持效果的影响[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47(02):181-187.

57、刘群阅,陈烨,张薇,张逸君,黄启堂,兰思仁.游憩者环境偏好、恢复性评价与健康效益评估关系研究——以福州国家森林公园为例[J].资源科学,2018,40(02):381-391.

58、Zhang, Guo-Qiang; Chen, Gui-Zhen; Liu, Zhong-Jian. Cymbidium daweishanense (Orchidaceae; Epidendroideae), a new 物种 from China: 质证 from morphological and molecular analyses[J]. PHYTOTAXA. 2018.374(3):249-256.

59、Huang, Wei-Chang; Wang, Zhen-Wei; Wei, Neng. 天麻属 elatoides (Orchidaceae: Epidendroideae: Gastrodieae), a new holomycoheterotrophic orchid from Madagascar[J]. PHYTOTAXA. 2018.349(2). 167-172.

60、Jiang, Ming-Tao; Wu, Sha-Sha; Liu, Zhong-Jian .Pleione jinhuana (Arethuseae; Epidendroideae; Orchidaceae), a new 物种 from China based on morphological and 脱氧核糖核酸 质证[J]. PHYTOTAXA. 2018.345(1):43-50.

61、Xu, Qing; Wu, Xin-Yi; Zhang, Guo-Qiang. 石斛属 libingtaoi (Orchidaceae; Epidendroideae; Malaxideae) a new 物种 from China: evidence from morphology and 脱氧核糖核酸[J]. PHYTOTAXA. 2018.334(1). 35-40.

62、Zhang, GQ. Chen, GZ. Chem, LJ . Lan, SR. Cymbidium yunnanensis: a new orchid species (Orchidaceae; Epidendroideae) from China based on morphological and molecular evidence[J]. PHYTOTAXA.2019387(2):149-157.

63、Chen, SP. Tian, 赫兹 Guan, QX . Zhai, JW. Zhang, GQ. Chen, LJ. Liu, ZJ . Lan, SR. Li, MH. Molecular systematics of Goodyerinae (Cranichideae, Orchidoideae, Orchidaceae) based on multiple nuclear and 质体 regions[J]. MOLECULAR PHYLOGENETICS AND 翼豪陆神10.1016/j.ympev.2019.106542

64、Hong, XC. Zhu, ZP.  Liu, J. Geng, DH. Wang, GY. Lan, SR . Perceived Occurrences of Soundscape Influencing Pleasantness in Urban Forests: A Comparison of Broad-Leaved and 松柏门 Forests[J]. SUSTAINABILITY.2019.11(17).

65、Liv, XueDie; Liao, XingYu; Liu, ZhongJian. Complete chloroplast genome of 金粟兰属 henryi (金粟兰科)[J]. MITOCHONDRIAL 脱氧核糖核酸 PART B-资源S.2019.4(2):2964-2965.

66、Peng, YL. Zhou, Z . 蓝姓, SR . Liu, ZJ. Cymbidium jiangchengense (Orchidaceae; Epidendroideae; Cymbidiinae), a new 物种 from China: evidence from morphology and 脱氧核糖核酸 sequences[J]. PHYTOTAXA. 2019.408(1):77-84.

67、Wu, Sha-Sha; Wu, Xiao-Qian; Dong, Na.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yields the complete chloroplast genome of Pleione forrestii (Orchidaceae)[J]. MITOCHONDRIAL 脱氧核糖核酸 PART B-RESOURCES.2019.4(2):2777-2778.

68、Zhang, G. Q., Liu, Z. J \u0026 Lan, S. R. (2019) Complete chloroplast genome of an orchid 物种 Cymbidium floribundum Lindl, Mitochondrial DNA Part B, 4:2, 2940-2941, DOI: 10.1080/23802359.2019.1662743

69、Zhou, Z. Zhang, S. Yang, YP .  Ma, L . Lan, SR. Morphological and molecular evidence for a new 物种 from China: 石斛属 yongjiaense (Orchidaceae: Malaxideae)[J]. PHYTOTAXA.2020. 441(2):203-210.

70、Liao, XY.  Liu, XD. Jiang, YT.  Zhou, Z . Xu, XY. Zheng, Y. Liu, ZJ. Lan, SR. The complete chloroplast genome of medicine and horticultural plant Chloranthus spicatus (金粟兰科)[J]. MITOCHONDRIAL 脱氧核糖核酸 PART B-RESOURCES. 2020.5( 2): 1293-1294.

71、Liu, Yan; 蓝姓, Si-Ren. The complete 质体 genome of Bambusa tulda (Poaceae, Bambuseae)[J]. MITOCHONDRIAL DNA PART B-RESOURCES. 2020.5(2):1299-1300.

72、Chen, YQ. Zhu, YT.  Zhong, H.  Li, ZX.  Liu, ZJ.  Zhai, JW . Lan, SR. Calanthe tsiana, a new orchid 物种 from China (Epidendroideae: Collabieae): evidence from morphological and molecular analyses[J]. PHYTOTAXA. 2020.428(1):67-72.

73、Lin, WJ. Jiang, SZ. Lian, H . Xiong, YF. Liao, JY . Chen, SP . Lan, SR. The complete chloroplast genome 序列 of Alniphyllum fortunei (Styracaceae) from Fujian, China[J]. MITOCHONDRIAL 脱氧核糖核酸 PART B-RESOURCES.2021.6(2):439-440.

学术成果

主持多个市级区域林业发展规划和国家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编制工作。

获得荣誉

获“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福建省运盛青年科技奖”、“福建省青年科技奖”。

兰思仁主持完成的《中国特色兰科植物保育与种质创新及产业化关键技术》荣获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部省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6项:

1、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中国特色兰科保育与种质创新及产业化关键技术,排名第一)

2、福建省2017年度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兰属杂交育种与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排名第二)

3、福建省2017年度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中国野牡丹属植物保育研究与开发利用)

4、福建省2016年度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兰科植物系统分类、资源保育与产业化应用,排名第一)

5、福建省2014年度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红豆树种质资源保育与栽培经营技术系列研究,排名第一)

6、福建省2013年度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泉州湾河口湿地保护与修复技术,排名第二)

7、福建省2011年度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福建省海南省野牡丹科植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排名第二)

8、福建省2006年度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福建省野生观赏植物多样性保育及开发应用研究;排名第一)

9、福建省2002年度科学技术奖三等奖(;森林旅游产品适宜性评价及其开发应用研究;排名第一)

10、福建省2001年度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热带亚热带阔叶树迁地保护的研究;排名第一)

11、林业部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福建省森林立地分类标准)

12、林业部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福建省集体林森林经营方案编织技术与实施)

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省优秀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和一等奖各1项;

13、2018年高教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基于茶产业链人才需求的校地企协同育人模式创新与实践,排名第一)

14、2018年高教教育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基于乡村振兴的校地企合作全产业链式茶产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排名第一)

15、2014年福建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低碳背景下生态校园建设与风景园林学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排名第一)

16、省“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17、2023年1月,荣获首届“国际种业科学家奖”。

参考资料

兰思仁.国家林业草原森林公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21-12-19

兰思仁.林学院.2021-12-19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办公室关于成立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院校教材建设专家委员会和专家库的通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21-12-19

福建农林大学关于兰思仁校长等6人赴美国洽谈合作的公示.福建农林大学.2022-02-14

兰思仁.福建农林大学艺术学院园林学院.2021-12-19

我校兰思仁教授团队荣获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福建农林大学.2021-12-19

喜讯!我院兰思仁教授团队荣获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福建农林大学艺术学院园林学院.2021-12-19

校长、党委副书记 兰思仁.福建农林大学.2022-02-14

首届“国际种业科学家奖”颁奖盛典在三亚举办.中新网.2023-01-05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