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载淳 :清朝第十位皇帝

更新时间:2024-09-20 14:05

爱新觉罗·载淳(1856年4月27日-1875年1月12日),即清穆宗,清朝第十位皇帝,清军入关后第八位皇帝;年号同治,又称同治皇帝,生于北京紫禁城储秀宫,在位十四年。

载淳是爱新觉罗·奕詝爱新觉罗·奕詝的长子,生母为叶赫那拉氏。咸丰十一年(1861年)八月,咸丰皇帝病危,立载淳为皇太子,遗命怡亲王载垣、肃顺等八位顾命大臣辅政。咸丰皇帝去世,年仅六岁的载淳即位,不久慈禧太后联合恭亲王奕䜣发动辛酉政变,垂帘听政。载淳因年幼未参与朝政,主要受教于帝师翁同龢李鸿藻等人。同治十一年(1872年),载淳大婚,次年亲政。载淳亲政不久,就下旨兴修圆明园,遭到大臣沈淮、李鸿藻等反对。此外,载淳执政期间,诏命免除遭受兵灾的云南等地钱粮赋税,又下诏赈济遭受水灾的直隶、永顺等地百姓;同时诏命陕甘总督左宗棠督办新疆军务,直隶总督李鸿章督办海防,与侵略台湾的日本议和。同治十三年(1874年)载淳染上天花,十二月(1875年1月),载淳病逝于养心殿东暖阁,终年十九岁;谥号为“继天开运受中居正保大定功圣智诚孝信敏恭宽毅皇帝”,庙号穆宗,葬于惠陵。

载淳在位十四年,政事多由其生母慈禧太后及恭亲王奕訢主理,重用曾国藩、李鸿章等汉臣,镇压太平军起义、捻军起义等,开启洋务运动,出现了短暂的“同治中兴”。但载淳在位期间,实权多掌握在其生母慈禧手中。《清史稿》中评价载淳勤勉、仁德、贤明,可以媲美前朝皇帝,不过是溢美之词。近代史学家萧一山认为载淳是孩童皇帝,不能担当作为皇帝的重任。

人物生平

幼年继位

载淳是咸丰皇帝爱新觉罗·奕詝的独生子,生母是懿贵妃叶赫那拉氏,咸丰六年三月二十三日(1856年4月27日)生于储秀宫。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载淳开蒙受学,老师为翰林院编修李鸿藻。同年七月,咸丰皇帝在承德避暑山庄病重,册立载淳为皇太子,同时诏命御前大臣载垣、爱新觉罗·端华富察·景寿爱新觉罗·肃顺,军机大臣托和络·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为顾命大臣,辅佐朝政。

咸丰皇帝病逝,年仅六岁的载淳继位,尊咸丰皇帝的皇后钮祜禄氏为“母后皇太后”,即慈安太后;尊生母叶赫那拉氏为“圣母皇太后”,即慈禧太后。因载淳年幼,爱新觉罗·奕詝临终前授予钮禄氏“御赏”印章,授予载淳“同道堂”印章;“同道堂”印章实际上被载淳生母叶赫那拉氏掌握。顾命八大臣拟旨需同时盖有“御赏”与“同道堂”印章,因此形成两宫皇太后与顾命八大臣共同执掌朝政的局面。

垂帘听政

在执政过程中,两宫皇太后与顾命八大臣争权,双方矛盾不断激化。同年九月,两宫皇太后联合恭亲王奕訢发动“辛酉政变”,解除顾命八大臣职务。载垣、端华被赐自尽,肃顺被处斩;景寿穆荫、匡源、杜翰与焦佑瀛五人则被发配新疆。政变后,奕訢被任命为议政王大臣,两宫皇太后则垂帘听政,共同执掌朝政。

同年十月,载淳在太和殿举行即位大典;两宫皇太后发布懿旨,表示等待皇帝载淳典学有成后,即行归政。同年十一月,载淳与慈安太后慈禧共同在养心殿接受百官朝贺,实行垂帘听政。从此之后,两宫皇太后每天宣召议政王奕訢及军机大臣等商议朝政;朝中大臣觐见奏事之时,载淳坐在大殿之上,两宫皇太后则隐藏在布幔之内;载淳更多时候就是一个“摆设”,缄默无言,大臣主要向慈禧太后进行奏事应答。

少年皇帝

载淳即位后,除了每日上朝外,还要到弘德殿诵读诗书、写字、作文。教授载淳学业的老师除了李鸿藻以外,还有礼部尚书祁嵩藻、大学士翁心存、工部尚书乌齐格里·倭仁,以及饱学之士翁同龢林天龄张英麟、王庆祺等人,也都先后入值弘德殿,为载淳讲授各种课程。除了学习文言文书籍,载淳还要跟从醇郡王奕谓等人学蒙古文、满文;按照清代皇室的旧制,载淳还要兼顾学习骑射,每隔五天就要学习骑马射箭,步射、打枪也随着他的年龄渐长而兼顾学习。

为了加强对载淳的培养,两宫皇太后以惠亲王爱新觉罗·绵愉常驻弘德殿;恭亲王奕訢稽查弘德殿一切事务,慈禧有时甚至亲自检查载淳的学习情况。然而由于载淳功课繁重,且所学课程大都艰深晦涩,载淳学习时不过是对付时间而已,学业长期没有长进;碍于载淳的皇帝身份,帝师李鸿藻、翁同龢等人也不敢对他严加管教,以致载淳学业荒废,成年后连大臣的奏折都看不懂。

载淳身为少年皇帝,并无实权。自从其生母慈禧太后联合恭亲王奕訢发动“辛酉政变”,剪除顾命八大臣后,就开始大权独揽,又乘垂帘听政的机会,借载淳之手排挤打击原本的盟友奕訢。同治四年(1865年),奕訢遭到大臣蔡寿祺上疏弹劾,列举奕訢贪墨、骄盈、揽权、徇私四大罪,慈禧罢免奕訢议政王职务,后来经王公大臣求情,奕訢才得以继续留在内廷行走,管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同治七年(1868年)二月,载淳与两宫皇太后一起召见军机大臣,开始涉足政事。同治八年(1869年),载淳已经到了十四岁,按照清代皇室的旧制,载淳应该结婚、亲政,但慈禧太后不愿归政。同年七月,慈禧太后授意心腹太监安德海前往苏州市采办龙袍,安德海在地方上作威作福,遭到山东巡抚丁宝桢上疏弹劾。安德海平时在宫中充当慈禧太后耳目,经常向太后密保载淳的行踪,因此载淳对他恨之入骨。

丁宝的奏疏送达,恰逢慈禧正在病中,载淳立即诏命奕訢召集内务府大臣,并亲自召见军机大臣,商议对安德海严密查拿,就地正法。同年八月,泰安市知县何福诱捕安德海,将他押往济南市处死。等到军机处严办安德海的文告发出,慈禧太后才得知此事,她对载淳的擅作主张极为不满,却也无可奈何。

皇帝大婚

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载淳十七岁,两宫皇太后决定为其选立皇后,举行大婚。同年九月十二日,载淳的大婚典礼举行,册立户部尚书崇绮之女恭肃皇贵妃为皇后,将军凤秀之女富察氏淑慎皇贵妃。然而在选立皇后时,慈禧太后更看重富察氏,载淳再次违背生母意愿,母子矛盾逐渐明显。

载淳对皇后阿鲁特氏十分宠幸,但慈禧太后对载淳的婚后生活横加干涉,以皇后年少不懂宫中礼节为由,告诫载淳不可常住阿鲁特氏的寝宫,又暗中指使太监对皇后进行监视。载淳无奈之下,不进入皇后的寝宫,也不宠幸慧妃富察氏,经常独自夜宿乾清宫。载淳虽然贵为皇帝,但是大权旁落,加之婚姻不幸,让他整日沉湎于酒色之中,甚至多次与恭亲王奕訢的长子载徵一起微服出宫,寻欢作乐。

皇帝亲政

同治十二年(1873年),载淳十八岁,两宫皇太后放权,归政于载淳。同年正月二十六日,载淳亲政。载淳谕令内务府核实开支,在岁费六十万两白银之外,不得借支。但随后因两宫皇太后要在三月期间拜清东陵,载淳下诏沿途修筑道路,并修理行宫,命直隶总督李鸿章饬令各省布政使筹集白银一万二千两。不久,载淳再次诏令盛京将军会同工部侍郎兴修清福陵和清东陵。同年六月,载淳在紫光阁接见前来递交国书,并祝贺其大婚及亲政的日本公使副岛种臣俄罗斯公使倭良戛里、美国公使镂斐迪及法国、荷兰等国的特使、公使。

同年九月,载淳诏令兴修圆明园,以备两宫皇太后颐养天年。载淳特赏广东籍木材商人李光昭道员衔,并任命其为圆明园工程监督,前往各省采办木植。兴修圆明园款项需要耗费一千万两白银,如此巨款倾尽全国之力也难以筹措,因此载淳的谕旨遭到大臣反对。御史沈淮首先上疏劝谏,认为如今朝廷形势艰难,不宜大兴土木,即使府库充盈,也不应该兴修圆明园。御史游百川也上疏劝谏,此后陆续有大臣继续上疏请求停止圆明园工程,但载淳一概不听。而李光昭奉命在各省采办木植期间,趁机大肆贪污,勒索肥私。

内忧外患

同年十一月,越南国王请求清王朝派兵会剿越南国内农民起义,载淳谕令云贵总督刘长佑贵州省提督冯子材商议回奏。不久,法国入侵越南,攻破越南首都河内城;与此同时,越南北部农民起义继续发展,越南国王再次向清王朝求援,载淳谕令原两广总督叶赫那拉·瑞麟率军从饮州出关,与桂军一起征剿越南国内农民起义军。

同治十三年(1874年)四月,日本以台湾高山族人曾杀死琉球王国渔民为借口,派出兵船登陆台湾琅骄(今恒春半岛)。载淳诏命福州船政局大臣沈葆桢为钦差大臣,办理台湾等处海防兼理各国事务大臣,与日本进行交涉;同时谕令大臣李鹤年费莫·文煜布置海防,筹拨台防饷银及军火,并准许将福建省省的存款用于救急,还允福建军饷借用洋款二百万,以应急需。与此同时,中亚浩罕汗国军事首领阿古柏入侵新疆,沙俄强占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边疆危机频发,清王朝应接不暇,载淳也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建筑遗存提出的“练兵、简器、筹饷”等建议特别关注。

同年七月,恭亲王奕訢再三请求,载淳召见军机大臣及御前王大臣。奕訢借此再次上疏劝谏,请求停止兴修修圆明园工程,还指出载淳亲政后的疏失;其他大臣如奕還、瓜尔佳·文祥也同样上疏劝谏。面对王公大臣的指责,载淳暴跳如雷,大臣提及他微服出宫,载淳这才无话可说。事后载淳恼羞成怒,降旨斥责奕訢等人召对失仪,将奕訢革去亲王世袭,降为郡王,但仍旧担任军机大臣,并革去奕訢长子载徵贝勒郡王的头衔;奕還、文祥、李鸿藻等人也被革职贬官。就在此时,负责圆明园采办木植的李光昭贪污一事败露,载淳下谕旨指斥李光昭胆大妄为,欺罔朝廷,将他革职查办。至此载淳才不得不发布上谕,停修圆明园工程。两宫皇太后也借此机会,出面纠正载淳贬斥大臣的闹剧。不久,两宫皇太后懿旨撤销载淳革除奕訢等大臣官职的上谕,并恢复恭亲王世袭及载徵的头衔爵位

载淳执政期间,诏命免除遭受兵灾的云南省等地钱粮赋税,又下诏赈济遭受水灾的直隶、永顺等地百姓。与此同时,诏命陕甘总督左宗棠大学士,与钦差大臣景廉一同督办新疆军务。同年九月,诏命直隶总督李鸿章督办海防,与侵略台湾的日本议和,日本退兵,清廷赔付日本难民抚恤金及台湾军费共计白银五十万两。

英年早逝

载淳亲政后,仍旧不改其寻欢作乐的生活作风,载徵以及上书房翰林王庆祺等内侍官员,还是经常引导他微服出宫,而且经常被大臣撞见,但载淳毫不理会大臣的劝谏,有时竟通宵在外,以致耽误次日上朝。同治十三年(1875年)十月,载淳身患疾病,命军机大臣李鸿藻代批章奏。

同年十二月初五日(1875年1月12日),载淳病重,急召李鸿藻入内觐见,共同商议打算以贝勒载澍承大统,且口授遗诏,令李鸿藻代为书写。李鸿藻出宫赶往储秀宫,以载淳的遗诏出示慈禧。慈禧太后对载淳擅作主张极为不满,大怒之下毁掉载淳的遗诏。

当日酉刻(下午五点十五分),载淳在养心殿东暖阁病逝,终年十九岁。载淳死后,谥号为“继天开运受中居正保大定功圣智诚孝信敏恭宽毅皇帝”,庙号穆宗。慈禧太后并未遵照载淳遗诏,而是改立醇亲王奕譞的儿子光绪帝为帝,即光绪皇帝。光绪五年(1879年)三月,载淳被安葬在清惠陵

施政举措

政治

载淳虽没有掌握实权,但他在位期间,曾重修圆明园。由于慈禧太后掌政,重用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李鸿章汉族大臣,成功镇压太平军、天地会起义、捻军起义,以及西南、西北少数民族起义,同时开启洋务运动,形成了“同治中兴”。此外,清廷在咸丰十一年(1861年)设立总理衙门,任用恭亲王奕訢担任总理大臣;总理衙门主要在载淳在位期间发挥作用,开启了中国近代外交,负责与各国领事馆进行外交事务交涉,同时管理各通商口岸海关关税等。

军事

载淳在位期间,清廷命令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先后训练新建陆军,如曾国藩训练的湘军,李鸿章训练的淮军,极大提高了清代军队的战斗力,同时帮助清王朝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捻军起义等;此外,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先后在上海、南京、福州市等地相继办起了近代军工厂,如江南机器制造总局、金陵制造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制造局,不仅提升了清王朝的军备能力,也推动了近代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外交

载淳亲政后,曾在同治十二年(1874年)六月在紫光阁接见了日、俄、美、英、法、荷六国使臣并接受他们递交的国书,这是清朝皇帝首次以外交礼节与外国使臣会面,提升了清王朝的外交影响力。

载淳在位期间,法国入侵清王朝附属国越南,越南多次向宗主国清王朝求援。对此,载淳采取谨慎对策,在同治十二年(1874年)十一月命两广总督叶赫那拉·瑞麟、广东巡抚张兆栋派兵数千人进入越南境内,帮助剿灭越南北部的农民起义,恢复当地治安,同时避免与法国正面冲突。

同治十三年(1874年)四月,日本派兵船登陆台湾琅骄(今恒春半岛),实际入侵台湾,载淳诏命福州船政局大臣沈葆桢为钦差大臣,前往台湾与日本进行交涉;同时积极备战,最终清政府与日本签订《台事专条》(即中日《北京专约》),赔付白银五十万两,日军从台湾撤走。

教育

载淳在位期间,由近代中国第一位留学生容闳倡议,在曾国藩、李鸿章的支持下,清廷从同治十一年(1872年)到同治十三年(1875年)先后派出四批共计120名学生赴美留学。这批留学生后来归国,进入工矿、铁路、电报、教育、商业、外交等行业,如蔡绍基邓士聪等人成为清廷海军教官或将领;如詹天佑吴仰曾牛尚周等人则为推动中国近代工业进程做出了贡献。

主要作品

《故宫珍本丛刊》收录有《清穆宗御制诗文》,有330余首诗传世。

历史评价

清史稿》中评价:载淳年幼继位,母后垂帘听政。国家有中兴的气象,十年时间境内盗贼平定,内外安宁。等到载淳亲政后,没有荒废朝政,遇到变故而能自省,可谓勤勉。听说灾难而能体恤百姓,可谓仁德。不听信符瑞之说,可谓贤明。如果能够活得长久一些,也许在政治上能够有所作为,媲美前朝;可惜英年早逝,令人叹息。

近代史学家萧一山评价:爱新觉罗·奕詝奕及其子清穆宗载淳,一个是性格怯懦,一个是孩童皇帝,不能担当作为皇帝的重任,但是也没有明显的失德过错。

当代历史学者贾熟村在《清代皇帝传略》中评价:所谓“同治中兴”与同治帝载淳没有多大关系;当时的实际统治者是其生母慈禧和皇叔奕訢。载淳幼年时是一个少不更事的顽童,亲政以后,作为一个青年皇帝,确实是辜负了朝野上下对他的殷切期望。

人物争议

关于载淳的死因,后世多有争议。清朝官方的文献记载,载淳是死于天花;但坊间流传另外两种说法:一说为载淳是慈禧太后害死,另一说为载淳死于花柳病梅毒。近代学者陈登原所著《国史旧闻》中提到载淳与生母慈禧太后不合,慈禧太后曾蛮横干涉载淳的婚姻生活;载淳亲政后,慈禧太后对载淳多次擅作主张十分不满,加之民国之后野史小说等对慈禧太后的丑化,因此坊间传闻载淳病重之际,慈禧太后故意命令太医停药,导致载淳暴毙而亡。载淳死于梅毒的说法,则来源于清朝名士李慈铭所写的《桃花圣解庵日记》,其中记载:“(载淳)不喜读书,近宦竖,遂争导以嬉戏游宴……耽溺男宠,日渐羸瘠,未及再,遂以不起。”虽然李慈铭并未点明载淳所患之病,但坊间因此传闻,载淳时常偷跑出宫寻花问柳,以致于染上梅毒,最终不治而死。

关于载淳的病情和用药情况,清代档案《万岁爷进药用药底簿》以及翁同龢所写的《翁同龢日记》中都有明确记载,可以互相印证。当代清史研究专家徐艺圃在《同治帝之死》一文中提到,他在与多位医学方面的专家、学者研究载淳临终前的病历记载及用药情况后,得出结论:同治皇帝系患天花(痘疹)病故。其病程表现——病之初期为天花;病之中期为痘疹之毒所致“痘后毒”;病之后期为痘疹余毒所致“走马牙”,最后为毒热内陷而死。徐艺圃认为载淳死于天花无疑,这也是目前学界比较认可的说法。

家族成员

轶事典故

任性胡为:载淳喜好寻欢作乐,他居住在宫中之时,曾经穿着黑色的衣服。恭亲王奕訢认为载淳的行为有违祖宗制度,婉转进谏,没想到载淳勃然变色,大声说道:“朕违反祖制,罪该如何?”奕訢回答:“臣冒死进言,请求圣上能够采纳,皇帝何罪之有。”载淳斥责说:“载徵(奕訢之子)也经常穿着这样的衣服,出入宫门。你不去教导载徵,反而来劝谏我,是何居心?”奕訢听了心中害怕,退出大殿离开,刚走到半路上,载淳就下达了诛杀奕訢的诏书。所幸诸位军机大臣等在慈禧太后面前哭诉求情,奕訢才得以免死。

墓葬信息

载淳的陵墓称清惠陵,位于河北省遵化市马兰峪镇清东陵内,具体位置在景陵东南三千米外的双山峪。自光绪元年(1875年)八月初三日动工,至光绪四年(1878年)九月竣工,历时三年零一个月,共耗白银将近440万两。承修大臣有醇亲王魁龄、户部侍郎瓜尔佳·荣禄、署理工部侍郎翁同龢等。整个陵寝的建筑布局是坐北朝南,按照明清帝陵建筑布局的格式,陵区从南往北依次为:五孔拱桥一座、平桥两座、石望柱两根、牌楼门一座、东西下马牌各一座、神道碑亭一座、神厨库一座、井亭一座、三孔拱桥三路、平桥两座、东西朝房各一座、东西值班房各一座、隆恩门一座、东西燎炉各一座、东西配殿各一座、隆恩殿一座、琉璃花门三座、台石五供一座、方城、明楼、宝城、宝顶各一座,宝顶下为地宫。清惠陵虽是清晚期营建的皇帝陵,但所用木料均为楠木,木质坚硬,有“铜梁铁柱”的俗称,因而大木构架至今保存完好。

研究书目

《清史稿·载淳本纪》

《清史稿·卷二十二·穆宗本纪》

《中国皇帝全传·下·宋元明清》

影视形象

参考资料

同治皇帝.故宫博物馆.2024-04-05

清穆宗载淳.中国大百科全书.2023-11-28

清代康、雍、乾三帝与诗歌评议.故宫博物院.2024-04-16

故宫学的学科体系.故宫博物院.2024-04-16

《两宫皇太后》.猫眼电影.2023-08-07

《一代妖后》.猫眼电影.2023-08-07

《满清十三皇朝之血染紫禁城》.猫眼电影.2023-08-07

《戏说慈禧》.猫眼电影.2023-08-07

满清禁宫奇案.豆瓣电影.2024-04-08

《状王宋世杰Ⅱ》.猫眼电影.2023-08-07

《一生为奴》.猫眼电影.2023-08-07

《台湾一八九五》.猫眼电影.2023-08-07

《大太监》.猫眼电影.2023-08-07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