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肃顺 :晚清宗室、权臣

更新时间:2023-11-06 09:58

爱新觉罗·肃顺(1816年-1861年),字雨亭,满洲镶蓝旗人。晚清宗室、权臣,咸丰帝临终前指派顾命八大臣之一。

肃顺是郑献亲王济尔哈朗七世孙,郑慎亲王乌尔恭阿第六子,咸丰原配孝德显皇后的舅舅。肃顺早年在侍卫处任职,爱新觉罗·旻宁年间,考封三等辅国将军,授委散秩大臣、奉宸苑卿。爱新觉罗·奕詝即位,肃顺被升为内阁学士,兼副都统、护军统领、銮仪使。咸丰四年(1854年),肃顺被授御前侍卫,迁工部侍郎,历礼部、户部。咸丰七年(1857年),擢左都御史、理藩院尚书,兼都统,第二年调任礼部尚书,仍管理藩院事,又调户部。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肃顺对咸丰帝条陈时弊,并大力支持重用汉人。他提出“严禁令、重法纪、锄奸”的九字方针,又进行了大刀阔斧改革,主张“连汉保满”的政策,重用官员,晚清汉朝重臣诸如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都得到他的提拔。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肃顺奉旨与俄使谈判,断然拒绝沙俄对乌苏里江以东领土的侵略要求。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进攻北京,肃顺随咸丰逃往热河。同年,肃顺以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领侍卫内大臣。次年,咸丰帝病死,肃顺与载垣等人同受遗诏为赞襄政务大臣,综理朝政。 后慈禧与恭亲王奕䜣等人密谋发动政变,史称“辛酉政变”;肃顺在护送爱新觉罗·奕詝梓宫回京时被捕,送宗人府狱,不久斩首于北京菜市口,终年四十五岁。

古典文学研究专家钱仲联曾评价肃顺,有雄才大略,在晚清满族中不可多得,以谋逆罪被杀是慈禧的一面之词,不足以相信。如果肃顺不死,则慈禧不可能专权,清朝的国事仍然有大有可为的机会,海军的军费不可能用到建造颐和园上面,之后的甲午,庚子之战也可幸免,清朝何至于就这样灭亡了。肃顺的死使整个局势都变了。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爱新觉罗·肃顺是清代爱新觉罗·济尔哈朗爱新觉罗·乌尔恭阿的第六子。总共有嫡福晋一名,侧福晋两名,庶福晋5名,共生育有八子,肃顺排行第六。肃顺生母为侧福晋瑚佳氏(护军校玉贵之女)。郑亲王是世袭罔替铁帽子王,到了肃顺这一代,他的三哥爱新觉罗·端华承袭了亲王爵位。因为肃顺母亲为侧福晋,肃顺是庶出子孙,所以并无实际官职。当时作为闲散宗室,肃顺早年在侍卫处任职,爱新觉罗·旻宁年间通过考试封为三等辅国将军,授委散秩大臣,奉宸苑卿,但是官职低微,并没有什么名气。

平步青云

咸丰初年,怡亲王载垣和郑亲王端华被咸丰帝重用,升为宗人府宗正,领侍卫内大臣,此两人都属八家“铁帽子”王。端华是努尔哈赤侄子济尔哈朗的 后代,载垣则是怡亲王允祥的五世孙。但是这两个铁帽子王并没有什么才能,遇事无主见,但好在这两个人有自知之明,便将“知历史风俗利病” 的肃顺作为外援,推举给咸丰帝。肃顺被提升为内阁学士, 兼副都统、护军统领、銮仪使。

肃顺因为“善于迎合上旨”,经常与咸丰讨论天下大事,而且每次都直言不讳,在咸丰帝面前表现出机敏多谋,敢于任事的才能,得到咸丰帝的赏识。咸丰四年(1854年),肃顺被授予御前侍卫,迁工部侍郎,历礼部、户部。咸丰五年(1855年)太平天国北伐军失败,肃顺筹办巡防被记功,之后又被受命管理镶蓝旗总族长,调补户部左侍郎兼管三库事务,年底又被调补正白旗副都统。咸丰七年(1857年),又被提升为左都御史、理藩院尚书兼都统。 咸丰八年(1858 年),肃顺调任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御前大臣、内务府大臣,逐渐成为清廷统治中枢的核心人物。

咸丰年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清政府对太平天国运动全力镇压,耗资巨大,导致国库空虚,清政府面临着严重的财政问题。肃顺为解决这一问题,筹措军费,提出了一系列的经济措施:奏减八旗俸饷;发放银行券,实行新的通货政策;鼓励种植鸦片。其中前两项措施实行之后,使清政府的财政收入有所增加,但是因为裁减八旗俸饷一事侵犯了旗人的切身利益,肃顺引起了八旗人员的严重不满。

重用汉臣

肃顺虽然出身于皇族宗室,但是他却十分轻视满族亲贵,认为他们整日游手好闲,只知道喝酒逗鸟的,同时觉得满人不能为国家出力,只知道问国家要钱。因此,肃顺在得到咸丰的重用之后,就开始刻意结交名流,为朝廷招揽人才。当时的湖南省名士王闾运、高心夔、李寿榕等人与肃顺关系亲密,整天到肃顺的府邸密谋,讨论时局,通报信息,有“肃门五君子”之称。肃顺还配置了一批以汉族官员为主的亲信,举荐了陈孚恩匡源焦佑瀛黄宗汉等汉族官僚入朝为政。

肃顺在朝廷上极力主张破除满汉之间的隔阂,委任汉人领兵打仗,建立地方武装,从而取代已经腐败不堪的满洲八旗军士,其中他极力保举的人就有左宗棠和曾国藩。咸丰八年(1858年),湖光总督王佳·官文,暗中指使永州镇总兵樊燮参劾左宗棠。咸丰帝下密旨,如果左宗棠有做不法的事,可以就地正法。但是肃顺认为左宗棠是个人才,可以为清政府所用,便让自己的师爷高心夔向左宗棠透露风声,接着又授意郭嵩焘等人上书为左宗棠辩护。之后肃顺又趁机对咸丰帝进言,认为左宗棠是难得的人才,应当爱惜,请皇帝开恩,放过左宗棠。不久之后,左宗棠在肃顺的庇护下免去杀身之祸。曾国藩创建湘军时,肃顺在面前为创建的极力进言,并最终使这支湘军得到了咸丰帝的认可。咸丰十年(1860年),攻克苏常,清代东南部局势危机,肃顺又向咸丰帝建议让汉人坐镇湖北,并破格提拔曾国藩为两江总督,咸丰帝采纳了肃顺的这个建议。

对外谈判

咸丰八年(1858),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进攻天津市,咸丰命大学士瓜尔佳·桂良、吏部尚书花沙纳钦差大臣,到天津与英法联军谈判。但是英法联军却要求爱新觉罗·耆英参与谈判,并要求咸丰效仿爱新觉罗·旻宁年间的制度,授予耆英“便宜行事”之权。耆英谈判初期就将清廷的底牌亮出来,之后更是在英国人面前颜面尽失。耆英丢下谈判,私自回京,即使接到朝廷的命令,也置若罔闻,执意回京。恭亲王奕䜣及一些大臣认为,应当处以斩监候,相当于给耆英留条活路。但肃顺认为,应该即行正法,最后咸丰折中处理,赐耆英自尽。

咸丰八年(1858年) ,黑龙江将军爱新觉罗·奕山俄罗斯帝国的武力胁迫下,签订了不平等的中俄 《珲条约》,之后清政府又与英、法、俄、美签订了《天津条约》。咸丰九年(1859年)三月,肃顺代表清政府对沙俄政府作出让步,并与沙俄政府互换《天津条约》文本,沙俄代表彼罗夫斯基 (P·N·perofski)以书面形式提出《补续和约》八条,要求清政府承认《瑷珲条约》的主要条款。肃顺断然拒绝了俄使的无理要求。五月清政府取得了大沽之战的胜利,咸丰帝再次委派肃顺与沙俄代表谈判,肃顺在谈判时向俄方表示,爱新觉罗·奕山无权将黑龙江省左岸让与俄罗斯,并且声明《瑗珲条约》完全无效。八月,中俄再次举行谈判,肃顺断然拒绝沙俄想要以乌苏里江为界的要求,并认为《瑗珲条约》是一纸空文,毫无意义,至此,中俄谈判完全破裂。

受诏辅政

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侵略军先后占领了大沽和北塘。塘沽相继陷落,咸丰帝忧心忡忡,肃顺、爱新觉罗·端华上奏请咸丰帝罢兵议和。咸丰帝命令僧格林沁退守通州,避免与英法联军决战。之后侵略军长驱直入,进犯通州。僧格林沁上书建议咸丰帝到热河避难,肃顺等人极力赞同并开始筹办咸丰帝的所谓“巡幸”。朝中潘祖荫、 祁嵩藻、瓜尔佳·胜保等人极力反对咸丰帝巡幸热河,咸丰帝最终放弃巡幸热河。因为在公使进京和觐见礼节等方面不肯妥协,载垣与英法的谈判没有结果,英法联军逼近北京,肃顺建议扣留英法谈判代表,迫使对方停止军事行动,同时准备整军再战。之后咸丰下令将英法谈判代表斯密斯·巴夏礼等人扣留在通州,英法联军发炮轰击,占领了张家湾。之后兵临北京城,咸丰帝在在载垣、爱新觉罗·端华、肃顺等亲信大臣扈从下,仓皇逃往热河。

《北京条约》换约之后,在北京的大臣多次请求咸丰帝回京,但咸丰帝病重无法回京,肃顺等人也极力劝阻咸丰帝暂缓回京。咸丰十一年七月十七日(1861年8月22日),咸丰帝在病榻前遗命立爱新觉罗·载淳为皇太子,委派载垣、端华、富察·景寿、肃顺、托和络·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等八大臣辅佐皇太子,是为顾命八大臣。

政变惨死

咸丰帝去世前,委派顾命八大臣辅佐太子的同时,也下发了 “御赏”和“同道堂”两方印章,交皇太后、皇太子以为符信,和顾命八大臣同掌大权。但是实际的掌权者还是肃顺等大臣,清廷的近支亲王包括恭亲王奕䜣都被排除在外,导致清廷的矛盾丛生。又因为肃顺曾经用“钩弋故事”劝谏咸丰帝杀死慈禧,导致两宫太后对肃顺也恨之入骨。之后,山东道监察御史董元醇上疏奏请  “皇太后权理朝政并另简亲王辅政”,  从而挑起了“垂帘听政”与“赞襄政务”之争,八大臣与两宫太后的斗争陷入白热化。咸丰十一年八月(1861年),奕䜣提前赶回北京布置政变,肃顺等人毫无知觉。肃顺等人面见太后,以差务繁忙为由,向太后奏请酌减差事,太后顺水推舟将载垣著开銮仪卫,爱新觉罗·端华著开步军统领缺,肃顺著开管理理藩院并响导处事务之职,肃顺等人就这样交出了兵权。

之后,肃顺亲自扶咸丰灵柩回京,两宫太后先行抵达北京,并召见奕䜣,商定垂帘听政事宜,同时下诏将载垣、端华、肃顺革去爵职,富察·景寿托和络·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退出军机处议罪。载垣、端华因抗命,被囚于宗人府。肃顺护送咸丰帝灵柩行至密云区,官兵破门而入,在卧室将肃顺擒获。慈禧与恭亲王奕䜣将顾命八大臣一网打尽,史称“辛酉政变” (或“北京政变”)。之后,两宫皇太后否认咸丰帝曾有 “赞襄政务”的遗诏,以“假传谕旨”  “不能尽心和议” “跋扈”“专擅”等罪名赐载垣、爱新觉罗·端华于宗人府内自尽,并将肃顺押赴菜市口处斩。肃顺死时四十五岁。

为政举措

重用汉官

清代入关两百年以来,都是重满轻汉,不管是文职还是军职,满族的地位都要高于汉人。清政府从王朝的角度出发考虑,认为重用汉人,一旦汉人坐大,拥兵自重,就会威胁到中央皇权,因此对汉人加以限制和打击。但是到了肃顺这里,情况发生了改变。肃顺觉得满人没什么用,养尊处优,糊涂不通,只知道要钱,八旗军腐败不堪,每次见到满人官员,肃顺如见仇敌,大呼其名,而见到汉人官员,则称呼为先生。肃顺着眼于眼前,认为要早日扑灭太平军就必须要重用汉人官员,而不是加以限制。因此肃顺不惜违反科场条规选拔使用高心夔,向朝廷推荐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郭嵩焘汉族官员,举荐了焦佑瀛等汉族官僚入朝为政。肃顺说服咸丰破除戒律,让汉官主兵,建立地方武装替代日益腐败的八旗兵,同意曾国藩组建湘军,推荐曾国藩任两江总督、胡林翼镇守湖南省。咸丰帝受了湖广总督宫文的挑拨,密令伺机杀掉左宗棠时,肃顺极力为左宗棠辩解,保护左宗棠逃过了杀身之祸。杨剑宇编著的《中国历代宰相录》中说:“他所推荐、保护的这些人才,成为此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干将,为清王朝的“中兴”起了决定性作用。正是因为这些汉族官员,太平天国被扑灭,清王朝被捍卫。”

对外交涉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之后,肃顺代表清政府对外谈判,在对外交涉的过程中肃顺也一直保持强势的态度。咸丰八年(1858年),俄罗斯趁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机,出兵侵占黑龙江省的珲,随后逼迫黑龙江将军爱新觉罗·奕山与俄方签署了中俄《瑷珲条约》。咸丰九年(1859年),俄国派遣伊格那提耶夫来到北京换约,敦促清廷按约尽快划定两国边界。清廷命肃顺、刑部尚书瑞常负责办理交涉事宜,谈判刚开始,伊格那提耶夫就威胁肃顺如果不按照约定执行,中俄毗邻,俄国比其他国家更容易对中国进行打击。肃顺并没有被伊格那提耶夫吓到,而是强调奕山“既无全权证书,又无正式关防”,不能代表清政府,因此《瑷珲条约》无效。随后,肃顺发现伊格那提耶夫所带条约文本中有一些错误,伊格那提耶夫要求肃顺让清政府将原本退换俄罗斯,肃顺以“谕旨原文存于大内,不便检阅”为由断然拒绝。伊格那提耶夫强行威胁,肃顺则怒称《瑗珲条约》是一纸空文。沙俄代表伊格那提耶夫向清廷发出最后通牒,限三日内更换肃顺,也被清廷拒绝。之后英法联军北上攻占北塘、塘沽,肃顺又提议将巴夏札等英法代表扣压于通州,以迫使英法退兵。

经济措施

肃顺掌权后,做的第一件改善经济政策的事,就是 “奏减八旗俸饷”。肃顺认为自太平天国以来,八旗绿营的兵就已经腐败不堪,整日游手好闲,只知道喝酒逗鸟,问国家要钱,因此肃顺上奏削减八旗的俸饷,为国库节省银两,这也引起了旗人的愤恨。肃顺改善经济的第二件事是铸大钱,发放银行券,实行新的通货政策。第三是鼓励在京郊种植鸦片,政府重抽税金。但是当时的大学士翁心存的极力反对,种植鸦片的方案未能实施。

整顿吏治

咸丰八年(1858年),大学士柏莜主持顺天乡试时,自己的家人从中舞弊,之后事发柏莜被下狱。按照清代的律例,柏莜有“失察”之罪,因当被剥夺官职,咸丰帝顾念柏莜之前的功劳,打算从轻处罚,但是肃顺坚决不同意。肃顺会同刑部审案,牵连数十人,并以科举考试关系重大,必须严惩才能制止这些恶习为由,将柏莜直接处斩,铸成轰动一时的“戊午科场案”。

咸丰九年(1859年),户部财政匮乏,肃顺设置宝钞处,又设置官钱总局,官号等,发放大钱和银行券。其中,“乾”字为四号钱,“宇”字为五号钱。肃顺派员核查宝钞处所列“宇”字五号欠款,发现与官钱总局存档不符,随即查出司员荣溥、等与商人勾结侵吞巨款。之后立案审查,处罚官吏数十家、商人数十家,当时此案波及数百人,监狱的囚犯都住满 了。当时担任户部尚书,载垣、肃顺等人罗织了他的一些罪名告到皇帝面前,皇帝将翁心存革职留任,以示惩处。

人物评价

近代史学家黄濬曾评价肃顺,治事厉害,不怕权贵,尤其是不避开八旗贵胄,所以宗室的旗人尤其恨他。以肃顺的才能,想必早就知道和慈禧水火不容,有意先下手,但是怡、郑两王庸才,不能跟他一起,所以才一起遇难。

曾国藩曾有一句话讲肃顺的,他说自古以来像李斯曹操董卓、杨素,智力超群,最后失败也很寻常,近代像陆、何、肃、陈也是大英雄,但是最后也不能善终。

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者薛福成曾说,肃顺在咸丰年间开始作为御前大臣,但是屡兴大狱,大小臣工都被他所害,导致怨声载道,最后以骄横越,获罪被处死,不值得讨论了。

清末民初著名政治人物陈夔龙曾说,肃顺当政的时候,垄断权力收受贿赂,满朝大臣均仰仗他的鼻息。

近代小说家许指严曾说,肃顺坚强果敢有胆识,遇到事情不气馁,但是他的短处在于不学无术,疏于防范,计划浅陋,所以导致最后的失败,平心而论这个人不是阴柔小人可以相提并论的。

《洪杨轶闻》中评价肃顺,擅权做威,以骄横获罪,但是他为人机警,是满族大臣不可多得的人才。

古典文学研究专家钱仲联曾评价肃顺,有雄才大略,在晚清满人中不可多得,以谋逆罪被杀是慈禧的一面之词,不足以相信。如果肃顺不死,则慈禧不可能专权,清朝的国事仍然有大有可为的机会,海军的军费不可能用到建造颐和园上面,之后的甲午,庚子之战也可幸免,清朝何至于就这样灭亡了。肃顺的死使整个局势都变了。

人物关系

人物轶事

亲近君子,肃顺是清代咸丰朝的权臣,不学有术,不得善终,很像前辈和珅。然而,肃顺当国,近君子而远小人,惩贵近而励寒畯,拨乱反正,指挥若定,奠定“同光中兴”的基础,却远为和大人所不及。

九字治国,肃顺提出“严禁令、重法纪、锄奸宄"九字治国方针,第二年,肃顺被任命为总统大臣,专为皇帝出巡作各种准备工作,后又授前锋营统领、管理镶蓝旗总族长,有了直接向皇帝汇报推荐人事的权力。这年十一月,肃顺调补户部左侍郎兼管三库事务,对国家财政收入有了更为直观的认知,更坚定了满族无用、应重用有才干有魄力敢干事的汉臣的想法。

龙气碎杯,一日,小内侍连福误将和田羊脂白玉杯打碎,吓得赶紧向陈孚恩请教,陈孚恩想一计让连福回到肃府用胶将杯子粘好。肃顺醒后,连福用粘好的玉杯送参汤,一揭帐,即惊呼倒地而掷杯,肃顺觉得奇怪。连福解释道:“刚才看到老爷鼻孔中有两股黄烟,如龙状,似两条金龙腾空飞舞,奴才一惊,便将参杯失手落地摔碎,罪该万死,请大人饶命。”肃顺一听不由得转怒为喜,遂向连福道:“不怪罪于你,所说之事万万不能与外人讲。”

为官跋扈

肃顺为官也很骄横跋扈,大学士周祖培是比肃顺资历更老的大臣,两人同为户部尚书,同堂处理公务。一次,周祖培处理好的公文被肃顺全部用红笔划掉,当众打周祖培的脸,并且认为周祖培就是个普通的文官,没什么用,两人因此结怨。其他大臣也经常受到肃顺的折辱,但是都敢怒不敢言,大学士翁心存则干脆称病隐退。

劝谏处死慈禧

咸丰病危时,肃顺建议咸丰帝仿效刘彻赐死太子生母钩弋夫人的做法,留下太子,处死慈禧,以免慈禧以后作乱祸害国家。咸丰帝没有采纳肃顺的建议,之后又在醉酒的时候将此事透漏出去,从而使慈禧对肃顺等人更加恨之入骨。

后世纪念

肃顺府,位于承德市区南营子大街头条胡同,是承德市仅存的一处大型花园式王府。建于清咸丰年间,占地面积4600平方米,是肃顺在承德的宅邸。解放后“肃王府”被承德医专占用,1983年列为承德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研究书目

清史稿

清实录

爱新觉罗宗谱

《越缦堂国事日记》

影视形象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