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应箕 :明末清初文学家、社会活动家

更新时间:2023-11-08 17:30

吴应箕,男,字次尾,号楼山,汉族,1594年10月24日出生于安徽省池州市石台县大演乡,贡生,曾参加复社,起草《留都防乱公揭》》揭露讨伐阮大铖。嗣后,阮大铖受南明皇帝弘光帝重用,捕杀复社文人,吴应箕躲避回乡。明崇祯十一年,他执笔撰写有140名士子署名的《留都防乱公揭》,揭露鞭挞魏忠贤党羽阮大铖破坏抗清勾当。满清入关后,举兵抗清,兵败被俘,于隆武元年(1645)十月不屈而死。死后私谥文烈先生。乾隆四十一年(1776),朝廷追谥忠节。

所著《读书止观录》,辑汇中原地区先秦以来读书古训和读书掌故,既昭示了读书之法,又可察为人之道。与张溥张采陈子龙夏完淳并为复社领袖。

生平简介

吴应箕是明末著名社会活动家、文学家、复社领袖和抗清英雄,与刘城合称“贵池二妙”,是当时著名的文士、斗士、战士、义士,其气节与才学深为时人与后人敬重。吴氏“博极群书,通世务,善文言文,独慷慨负大略,此岂可以诗人目之,顾天下善诗未有加次尾者也”(陈子龙《吴次尾己卯诗序》),“楼山先生文章在韩欧之上,忠孝在文陆之间”(王望如《楼山堂遗诗题词》),沈乔生在《楼山堂遗诗小引》中更是充满敬意地称颂:“先生真离富贵贫贱生死外,独存天地正气者,要而论之,固百世师,岂仅称节义文章为一代完人也哉!”,《钦定四库全书总目》云:“明末称复社五秀才,应箕为首。其克全晚节,尤不愧完人。”陈元的《题明人集·吴次尾》作出了全面的评价:“齐山精宿孕奇英,复社巾箱有盛名"。

人物生平

祖父吴国珍,以文学名于时,父吴思周,布衣任侠,好与贤豪长都交游。应箕幼从学于骨鲠而又饱学的舅父李首川,16岁参加科举考试,20岁补为博士弟子生员,后八试南都(南京)不第,崇祯十五年(1642),49岁才得中副榜贡生。

吴应箕工书法,草书初学黄庭坚,后宗米芾颜真卿。性豪放,喜交游,与著名的明季四公子(归德侯方域宜兴市陈贞慧如皋市冒辟疆、桐城市方以智)结为挚友。他交结师友,多以政见相同者为前提,如崇祯五年(1632),礼部主事周镳疏论不当专仕阉党,受到革职处分,他闻讯前往,与周结为诤友。崇祯十五年(1642),大儒黄道周戍过南京,寓居石城桥,他以弟子身份前往拜见,盘桓半月之久。

崇祯元年(1628),吴应箕会同池州刘城、太仓市(今属江苏省张溥张采等组成复社,抨击明末弊政。他在揭露科举制度的弊端时指出:“今之雕绘词章,士自比倡文字外,即不知宇宙更为何书也?”吴在《拟进策》里撰写了《持大礼》、《别邪正》、《谨信任》、《审言术》、《重变更》等10篇文章,对改良政治提出了独到见识。

崇祯十一年(1638)在明朝留都南京,他执笔撰写了由他和顾、侯方域黄宗羲等一百四十名知名人士署名的《留都防乱公揭》,揭露和讨伐了魏忠贤奸党头目阮大铖持权当道、破坏抗清的罪恶勾当。明亡后,清军占领皇都北京,阮大兵权在手,报复必切,在南京进行大搜捕,应箕闻讯逃回家乡。

弘光元年(1645)五月,清兵渡江,扬州市先守,史可法殉难,弘光帝出走,南阳郡亡。是年闰六月,应箕在家乡起兵,与徽州金声义兵相呼应,配合抗清,曾一度占踞贵池区石台县等地。是年秋末冬初,他率义军在贵池县泥湾山口阻击渡江南下的清军,因寡不敌众,败退回山,最后退守在压气培(今称乌鸦培,在大演乡新龙村境内)兵败被擒,十月十七日被杀害于池州市城外贵池区涓桥镇联合村生石灰冲(又称鸡罩山),终年52岁。清兵割首而去,《池州府志》载“头入郭门如生,三日不变”。其家人百余口和义军将士全部壮烈捐躯。吴应箕殉义前尝写下绝命词,今只遗下一句,曰:半世文章百世人。

侯方域挽词:“面冷而苍,怒以张;言如风发,气夺电光”。其后,吴应箕长子吴孟间故地重游时,写下一首荡气回肠的《压气培歌》:压气培前奔万石,阴云莽莽黑雾压。水号风怒激沙飞,彷佛旌旗雷电掣。我父军声堕此间,星月无光天欲。我母颈罹刀痕七,身投层崖脑迸裂。我妹三龄弃路死,百口家人一无得。前山溪下水犹腥,壮士同时皆义烈。烟玉碎三十秋,天地迄今为惨侧。肠断忍追忆,千载空坑堪并说。呜呼,千载空坑堪并说!

爱新觉罗·旻宁二十九年(1849)山口二秀才施士端、施士谦感其忠烈,在殉难地捐立碑石,以志纪念。民国初年,建吴(应箕)、刘(城)二公祠于百牙山,并将池州城西街命名为“楼山街”。

著述名录

吴应箕著述甚丰,有《国朝记事本末》、《东林本末》、《嘉朝忠节传》、《留都见闻录》、《读书鉴》二卷、《读书种子》二十卷、《复社姓氏录》二卷、《友鉴录》、《续不觚录》、《宋史》五十卷、《盛事集》三十卷、《读书止观录》等等,今传有《楼山堂集》二十七卷。

相关文献

明史

吴应箕,字次尾,贵池区人。善今文言文,意气横厉一世。阮大铖以附珰削籍,侨居南京,联络南北附珰失职诸人,劫持当道。应箕与无锡顾杲、桐城左国材、芜湖市沈士柱余姚市黄宗义、长洲杨廷枢等为《留都防乱公揭》讨之,列名者百四十余人,皆复社诸生也。后大铖得志,谋杀周镳,应箕独入狱护视。大铖闻,急遣骑捕之,应箕夜亡去。南阳郡不守,起兵应金声,败走山中,被获,慷慨就死。其同时举兵者有尹民兴、吴汉超、庞昌、谢球、司石磐、王湛、鲁之玙

南疆绎史

吴应箕字次尾,号楼山;贵池区人。善今古文辞,意气横厉一世;复社领袖也。崇祯壬午,以乡试副榜贡入京,公卿以下咸加礼异,视其臧否为荣辱。先,阮大铖在南都,应箕集诸名士出「防乱公揭」噪逐之。大铖弗敢较;然愤甚,欲得而甘心焉。后周镳下狱,应箕入视,大铖急捕之;乃乘夜亡命去。左兵南下,狱始解。

南都不守,起义旅应金声攻池州市,复建德市、东流数县。大兵逼战,溃;匿婺源县祁门县界。被获不屈;将戮之市,应箕曰:『此非死所』!至松林,曰:『可矣』!一卒以刀拟之;叱曰:『吾头岂汝可断邪』!乃伸颈,谓总兵黄某曰:『以此烦公!然毋去吾冠,将以见先朝于地下也』。其就刑处,至今血迹犹存,洒之不去。

「勘本」曰:如皋市冒襄序「楼山文集」有云:『楼山之为人,卓淹通,豪俊负大志。一贫诸生,挥金帛娱声色。好面折人过,与公卿大夫辩论是非得失;赴人患难,缓急如不及。至经史证据、国家关系、时势安危、方舆形胜以及兵贼战守攻击之成败,无不抵掌而谈,掀髯长啸,唾骂痛哭而后已。又议者谓:崇祯间处士横议,擅操国政、要挟公卿,为汉亡故事。试思瓮绳枢,干萤朽,与朝廷似有间;乃一闻国变,皆毁弃身家,上灭宗祀、下杀妻子,断头碎骨,浩然不顾以报二祖、列宗之教养,自非读书明道、穷理养气、群居确然、切磋砥砺,安能以天下己任、以纲常名教共肩至此』!小东林,楼山所首倡。方大铖之必欲杀之也,尝语归德侯方域曰:『今有欲吾谢大铖而可转祸为福者,岂不为范滂所笑哉』!

国寿录

应箕,字次尾,贵池区人,以文章名世,好交天下士。有所点定古今书,后学得其笔墨,引以为重。乙酉闰六月,各郡县兵起,应箕倾家,募士数千,复贵池。久之,各师溃,贵池亦遂陷。应箕被执,从容谓主将曰:“吾分必死,但有三事得相假,即地下无所恨。”主将问曰:“何?”应箕曰:“起义自我,无与百姓事,我以身殉,诸可勿问。二曰,我有遗书若干藏某处,愿得付某生,勿并灾身后笔墨。三曰,我有弱女,已字某,未归,愿得吾目前观其成偶。”主将高其义,皆如应箕言,因欲曲宥之,应箕曰:“即生我我必自杀。”于是正襟南向而遇害。

作品选摘

《留都防乱公揭》

策划、起草者:吴应箕、陈贞慧

为捐躯捋虎,为国投豺,留都可立清乱萌,逆珰庶不遗余孽,撞钟伐鼓,以答升平事。等伏见皇上御极以来,躬党凶,亲定逆案,则凡身在案中,幸宽鈇者,宜闭门不通水火,庶几腰领苟全足矣。尔来四方多故,圣明宵旰于上,诸百职惕励于下,犹未治平,而乃有幸乱乐祸,图度非常,造立语言,招求党类,上以把持官府,下以摇通都耳目,如逆党阮大铖者可骇也。大铖之献策魏忠贤,倾残善类,此义士同悲,忠臣共愤,所不必更述矣。乃自逆案既定之后,愈肆凶恶,增设爪牙,而又每骄语人曰:“吾将翻案矣,吾将起用矣。”所至有司信为实然,凡大铖所关说情分,无不立应,弥月之内,多则巨万,少亦数千,以至地方激变,有“杀了阮大铖,安庆市始得宁”之谣。意谓大铖此时亦可稍惧祸矣。乃逃往南京,其恶愈甚,其焰愈张,歌儿舞女,充溢后庭;广厦高轩,照耀街。日与南北在案诸逆,交通不绝,恐喝多端。而留都文武大吏半为摇惑,卽有贤者,亦噤不敢发声。又假借意气,多散金钱,以至四方有才无识之士,贪其馈赠,倚其荐扬,不出门下者盖寡矣。大铖所以怵人者曰:“翻案也。”曰:“起用也。”及见皇上明断超绝千古,以张捷荐吕纯如而败,唐世济荐霍维华而败,于是三窟俱穷,五技莫展,则益阳市为撒泼,阴设凶谋,其张变幻,至有不可究诘者,姑以所闻数端证之,谓大铖尚可一日容于圣世哉。丙子之有警也,南中羽书偶断,大铖遂为飞语播扬,使人心惶惑摇易,其事至不忍言。夫人臣狭邪行私,幸国家有难以为愉快,此其意欲何为也?且皇上何如主也,春秋鼎盛,日月方新,而大铖以圣明在上,逆案必不能翻,常招求术士,妄谈星象,推测禄命,此其意欲何为也?杲等卽伏在草莽,窃见皇上手挽魁柄,在旁无敢为炀灶丛神之奸者,而大铖每欺人曰:“涿州市能通内也。在中在外,吾两人无不朝发夕闻。”其所以劫持恫喝,欲使人畏而从之者,皆此类。至其所作传奇,无不诽谤圣明,讥刺当世。如牟尼合以马小二通内。春灯谜指父子兄弟为错,中为隐谤。有娘娘济,君子滩,末诋钦案,有饶他清算,到底胡涂,甚至假口□□,为“□天关,陇住山河,饮马曲江波,鼾睡朝玄阁”等语,此其意抑又何为也?夫威福,皇上之威福也。大铖于大臣之被罪获释者,辄攘为己功,至于巡方之有荐劾,提学之有升黜,无不以为线索在己,呼吸立应。卽如乙亥庐江县之变,知县吴光龙纵饮宛监生家,贼遂乘隙破城,杀数十万生灵,光龙奉旨处分。大铖得其银六千两,致书淮抚,巧为脱卸,只拟杖罪,庐江人心至今抱恨。又如建德何知县两袖清风,乡绅士民戴之如父母,大铖使徐监生索银二千两于当事开荐。何知县穷无以应,大铖遂暗属当事列参职,致令朝廷功罪淆乱,而南国之吏治日偷。至于挟骗居民,万金之家,不尽不止,其赃私数十万,通国共能道之,此不可以枚举也。夫陪京乃祖宗根本重地,而使枭之人,日聚无赖,招纳亡命,昼夜赌博,目今闯、献作乱,万一伏间于内,酿祸萧墙,天下事将未可知,此不可不急为预防也。迹大铖之阴险测,猖狂无忌,罄竹莫穷,举此数端,而人臣之不轨无过是矣。当事者视为死灰不燃,深虑者且谓伏鹰欲击,若不先行驱逐,早为扫除,恐种类日盛,计划渐成,其为国患必矣。夫孔子大圣人也,闻人必诛,恐其乱治,况阮逆之行事,具作乱之志,负坚诡之才,惑世诬民,有甚焉者!而陪京之名公巨卿,岂无怀忠报国,志在防乱以折衷于春秋之义者乎!杲等读圣人之书,附讨贼之义,志动义慨言与愤俱,但知为国除奸,不惜以身贾祸,若使大铖罪状得以上闻,必将重膏斧,轻投魅。卽不然,而大铖果有力障天,威能杀士,杲亦请以一身当之,以存此一段公论,以寒天下乱臣贼子之胆!而况乱贼之必不容于圣世哉!谨以公揭布闻,伏维戮力同心是幸。

后世纪念

应箕殉难后,当地群众纷纷披麻带孝到其就义处吊唁,后人将鸡罩山改名为麻衣湾,并竖立“吴次尾先生殉难处”石碑,将池州城西大街改名为“楼山街”,将其遗产立为“楼山助学基金会”,并在池州城东的白牙山下建造“吴公祠”。《明史》称他:“善今文言文,意气横厉一世。”事迹编入《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谥忠节,又谥文列先生,并被孔尚任写入《桃花扇》。葬洪村乌尖山(今大演乡永福村)。著有《楼山堂集》27卷、《盛事集》30卷、《国朝记事本末》、《读书鉴》2卷、《友鉴录》、《留都见闻录》、《东林本末》、《续觚不觚录》、《熹朝忠节传》、《读书观止录》5卷、《宋史》50卷、《庚辛壬癸录》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