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革命军整编第七十四师 :“国军五大主力”之一

更新时间:2024-09-20 19:40

国民革命军整编第七十四师,是国民党军队的“五大主力”之一。该师前身是国民革命军第七十四军,1946年国民党军队缩编后,由军整编为师,属于中央军系统。

第74军成立于抗战期间,成立后陆续参加了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武汉会战、两次长沙会战,并在德安会战、上高会战常德会战中取得重要战绩,多次挫败日军。1946年5月,第74军整编为整编第74师,先后攻占淮阴淮安等解放区,并在二战涟水县中取得胜利。1947年5月在重点进攻鲁南地区时,被华东野战军包围在临沂市孟良崮地区,于5月15日全军覆没,师长张灵甫阵亡。此后,1947年6月进行重建,于1949年淮海战役中再次被歼灭,军长邱维达被俘。1949年8月,第七十四军军番号撤销。

七十四师(军)1937年创立时由第51师与第58师组成,1938年增加第57师。著名将领有俞济时、王耀武、张灵甫等,因为抗日期间战绩优秀,故有“抗日铁军”的称号,同时也被称为蒋介石的“御林军”。

历史沿革

建立背景

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8月16日,国防最高会议常务委员会决定,由国民政府授予蒋介石陆海空三军大元帅,并颁布中国军队战斗序列,将全国划分为6个战区,各战区部队也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和整编。

按照最高司令部的命令,第74军于1937年8月开始组建,主力由第51师与第58师合编而成,隶属于抗日战争第三战区第五集团军。在武汉会战之后,该部队又并入了第57师。

第51师前身为新编第11师,1936年在汉中市改称第51师,辖有三个团。西安事变后,编入“讨逆军”第10纵队,1937年8月,由陕西宝鸡开赴淞沪战场,在江苏嘉定整编辖有二旅四团。

第57师是五省联军旧部,1930年合编而成,辖有三旅六团。1931年至1935年,数次参与“围剿”苏区。1936年西安事变后,第57师编入“讨逆军”第5纵队,同年12月17日,进驻潼关县。1938年2月,由陈诚亲信施中诚出任师长,6月隶属于第2军。武汉会战后,余部编成6个连拨归第9师。另成立第57师,于1938年冬改隶于第74军。

第58师前身为新编第26师,1931年4月改称第58师,辖有两旅四团。并在1932年至1935年数次参加“围剿”苏区,1935年由俞济时出任师长,1936年编为“讨逆军”第3纵队预备队。1937年8月,隶属于第74军。

发展历程

抗日战争

1937年8月,第74军创立之初便参加淞沪会战,第51师与日军在罗店战场激战,第58师在蕴藻滨地区抗击登陆日军,其中尤以第51师表现优异。12月参加南京保卫战,在湖熟镇、熟化镇与日军激战,并于南京沦陷前突围。之后北渡长江,转调到湖北荆沙一带。1938年4月,开赴江苏山,隶属于第1战区参加豫北豫东作战(1938年1月至6月),第51师受薛岳指挥与土肥圆师团先锋部队交战,表现不俗。

1938年,第74军调赴赣北,隶属于第9战区第1兵团参加武汉会战(1938年6月至11月),并在德安战役中由第51师305团团长张灵甫奇袭张古山,起到关键作用。1939年,田汉将张古山之战编成话剧《德安大捷》在长沙市演出,并为74军创建军歌。第74军之后转移至长沙,同时第57师并入,下辖三个师。1939年春隶属于第9战区第20集团军,参加南昌会战,4月克复高安市,战后隶属于第9战区第19集团军。1939年9月参加第一次长沙会战,并于9月22日收复高安。1941年在分宜县宜春市整训,3月参加上高会战,第74军在第9战区副司令官罗卓英指挥下击破日军第33师团,粉碎了日军“攻必克”的狂言,第74军会战的表现受到认可,获得“飞虎旗”这一中国国民党军队中的最高荣誉。同年9月,参加第二次长沙会战

1941年,第74军直接隶属于军事委员会。12月,移驻柳州市隶属于第4战区,其后又集中于湖南省,隶属第9战区,并于1941年12月参加第三次长沙会战。1942年开赴浙江省,归属第3战区第10集团军,同年移驻仙霞岭参加浙赣会战。1943年,第74军隶属于第6战区第33集团军,参加鄂西会战(1943年5月至6月)。其后所辖第57师于10月参加常德会战,8000余人负责坚守常德,与日军3个主力师团4万余人交战16个昼夜,伤亡惨重,部队人数锐减至500人左右,常德会战最终以中国军队胜利告终,共歼敌4万余人,此战也被誉为“东方的斯大林格勒战役”。第74军57师以八千人对抗四万日军数日,取得了重大功绩。1943年3月,改隶第9战区第24集团军,参加长衡会战(1944年5月至8月),所辖第58师配属第100军参加柳桂战役(1944年9月至12月)

1945年,第74军隶属陆军总司令部第4方面军,下辖第57师、第58师,暂辖暂编第6师和第169师参加湘西会战(1945年4月至6月),第51师配属第100军参战,这次战役歼敌5万余人,第74军在战役中表现优异,再次获得两面飞虎旗。抗战胜利后,第51师、第58师进驻衡阳市,9月该军空运至南京,担任警备,第57师则在1946年1月27日进驻扬州市镇江市

解放战争

1946年5月,第74军整编为整编第74师,隶属于徐州“剿匪”总司令部。6月9日,所辖第58旅由六合区进攻淮南路解放区。8月,调赴淮北战场。并于8月27日攻占睢宁县,29日占领宿迁市。9月19日攻入淮安市,22日占淮安。10月23日进逼涟水县。1947年1月,归徐州绥靖公署管辖并参加鲁南作战(1947年1月14日至2月15日),由宿迁进攻临沂。3月隶属于徐州司令部第1兵团参加沂蒙山区作战(1947年3月至7月),5月13日至16日,师部及所属3个旅在山东蒙阴孟良崮被歼灭,师长张灵甫、第57旅代理旅长明灿、第58旅旅长卢醒阵亡,第51、第57旅旅长陈传钧、陈嘘云被俘。

1947年6月,中国国民党在安徽滁县重建整编第74师,辖整编第51、第57、第58旅。1948年1月,第74师由蚌埠市移驻蒙城县阜阳市。1948年9月恢复军、师番号,所辖第51、第58师,11月,增辖第57师。11月隶属于徐州市“剿总”第2兵团参加淮海战役(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11月12日因增援第7兵团黄百韬部于22日返回徐州,12月1日撤离徐州,1949年1月10日在永城市陈官庄乡地区被歼灭,军长邱维达被俘。

番号取消

1949年1月,第74军在建德市再次重建,隶属于第9编练司令部,仍辖有第51师、第57师、第58师。之后暂编第3师、第6师并入该军。4月,第57师在丽水战役中伤亡惨重。于是在5月,第74军所属各师并编为第51师,后续并入的第85军所属各师编为第23、第216师,隶属于福州绥靖公署第6兵团。

1949年8月14日,第216师在同安区被歼灭,8月15日,第216师所属第646团1100人在罗源县投诚。8月16日,第23师在马尾镇等地被歼灭大部。残部缩编为第51师,拨隶第73军管辖,第74军番号最终撤销。

军制

装备与编制

抗战期间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由于军队拥有重兵器过少、机动性差等特点,蒋介石下令减少步兵,加强特种兵。1938年5月制定陆军师编制表,规定每师辖三个步兵团。12月,重订编制表,以军为战略单位,辖有三师即位甲种军,各师逐渐统一为步兵三团制编制。

1940年,美国大幅增加对中国的援助,并通过“租界法案”为中国军队提供美式武器,第74军因为战功卓越,与第1军、第2军、第5军率先换装美式装备,被选为攻击军,作为各战区的直属预备队,由军委直接调配。攻击军编制下辖有炮兵、工兵重兵各一团,半机械化搜索营、高炮营、战防炮营、通信营、特务营相较于普通军都得到扩编,另有专属师管区解决征兵问题。

第51师在1937年8月编为二旅四团,1939年9月1日,第51师和第57师裁撤旅部,皆改辖三个团。

解放战争前期

1945年,中国国民党制定《(民国)三十四年甲乙两种军师编制表》,规定甲种使用美械。1946年,开始整编,“军”整编为“整编师”,“师”整编为“整编旅”,整编师辖有两团到三团,整编旅辖有两团。

1946年整编第74师编制如下,全师兵力为32000人,下辖第51旅(旅长陈传钧,辖第151,152团),第57旅(旅长陈嘘云,辖第170、171团),第58旅(旅长卢醒,辖172、173团)。整编74师直属部队有一个辎重团,师属炮营、通信营、工兵营、骑兵营与特务营各一营,另有汽车连、卫生队、野战医院、文工队等。旅部直属部队则包括炮兵营(美式75mm山炮12门)、工兵营、通信兵营、辎重营各一营。

1946年5月,第51师整编为旅即第51旅,改辖三团,第57师整编改为第57旅,下辖两团。1947年5月16日,第51旅在孟良崮战役被歼灭,旅长陈传钧被俘;第57旅旅长陈嘘云被俘。

解放战争后期

1948年9月,国民党军队“整编师”“旅”恢复到“军”“师”番号,军下辖步兵三师,师下辖有步兵三团。

第51师在孟良崮战役后进行重建,1948年9月,恢复师的番号。1949年1月10日,重建的第51师在淮海战役中被歼灭。2月再次重建,6月,第74军所属各师并编为第51师,隶属于第73军。

1946年,青岛警备第2、第3旅改编为第57旅,重建后没有立即归建。1948年11月,成立为第57师,隶属第74军。

历任长官

主要战役

德安会战

1938年6月12日,安庆市被日军攻陷,第74军隶属于薛岳第1兵团,设防于德安一线,先是击败日军第106师团主力夺回金官桥阵地,与日军106师团相持,日军于9月3日占领德安北部的马回岭,企图实现前后夹击金官桥线。9月25日,日军第106师团主力向万家岭方向进发,军事委员会认为第106师团乘虚突进威胁很大,薛岳于是调动3个军的兵力对其进行围困。9月30日,第106师团先头部队到达万家岭向第4军阵地发动猛攻,当日下午,第74军第58师的1个团进行增援,将突进至阵地前沿的数百名日军消灭。10月1日至4日,双方军队在小金山、万家岭、张古山一带反复争夺阵地,当日军106师团全部进入万家岭地区时,基本已被中国军队形成了包围态势。

10月5、6两日,第106师团在日军海军第2联合航空队和陆军第3飞行团的掩护下,集中全力向长岭、背溪街、狮子岩、张古山等阵地发起猛攻,但在守军第74军的顽强抗击下,日军仅攻占张家山和长岭北端高地,其他均被击退。薛岳认为歼灭日军时机已经成熟,于10月6日13时决心部署军队歼灭万家岭地区敌军。10月7日,第51师通过数次猛烈进攻,将长岭完全克复,并包围了张古山,9日,薛岳令各攻击部队选拔壮勇士兵组成奋勇军,担任先头突击。经过一夜血战,第106师团在万家岭附近的防御体系全部被打破,遭到歼灭性打击,死伤惨重。

万家岭战役中,日军106师团被歼3000余人,这是赣北地区主要作战中歼敌最多的一役。在德安会战中,51师奉命攻取由日本山地旅团把守的张古山阵地,因为地势险峻久攻不下,305团团长张灵甫建议从绝壁进去,夜袭张古山,74军由此一战得名。

上高会战

上高会战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中国军队取得全面胜利的一次战役,由国民革命军十九集团军所辖第70军、第74军、第49军与第72军参加。

1939年,日军侵占武汉市南昌市等地后,向江西省、湖北发起进攻,而上高地处江西西北部,是南昌进入长沙市的要道。1941年,日军驻守南昌的第34师团因为邻军第33师团将调往华北地区,向第十一军司令建议趁第33师团还未北调,先向十九集团军进攻缓轻压力。

1941年3月15日,日军第33师团、日军独立混成第20旅团与第34师团兵分三路发起进攻,均以上高为目标。北路的第33师团在将中国第70军向西北击退后,于追击途中遭到第70军、第72军围攻伤亡惨重,于19日返回奉新县,认为已完成配合第34师团的任务,转入修整。中路第34师团于3月18日占领高安市,遭到74军顽强抵抗,21日南路的独立混成第20旅团支援第34师团,日军以30多架飞机掩护轰炸,向74军主阵地连续猛攻,阵地多次易手,双方伤亡严重。

此时第34师团右侧背因为第33师团提前后撤失去掩护,中国第70军、第72军与第78军逐渐对第34师团形成包围。日军在发现第33、第34师团缺乏协同后,赶紧组织救援部队,但遭到中国军队阻击,前进困难。日军在撤退途中,第34师团抬运伤员的担架队伍长达7-8公里,又因为27日至28日连下大雨,日军重炮无法行动,只能将炮折毁,炮兵第8中队在途中遭到中国军队攻击,被全部击毙。4月2日,第70军重新占领奉新城,全部恢复战前态势,会战结束。

上高会战最终以歼灭日军1万6千余人为结局,何应钦将这次胜利称之为“抗战以来最精彩的一战”。第74军主要负责防守官桥、泗溪等阵地,与日军主力第34师团相持,并在最后围攻日军时,担任正面进攻,战绩显著。为此,蒋介石以军委会名义授予74军“飞虎旗”一面作为奖励。

常德会战

1943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发生转折性变化,美国军队太平洋战场上获得攻势,意大利在美英联军的攻击下投降,太平洋地区,美军正在新几内亚岛等地进击日军,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节节败退,海军和航空兵也遭到毁灭性打击。常德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重心,附近集结有大量主力部队,日军为了牵制中国向滇缅用兵,同时打击国民政府主力部队,于是以常德为进攻目标,常德会战由此发生。

1943年11月2日,日军第11军发起进攻,并突破中国国民党第一线阵地,抗日战争第六战区长官孙连仲在布置战场时,向军委会请求准许第74军归入到战区直接指挥,第57师入驻常德。11月10日,滨湖地区及暖水街附近被日军占领,11日军在占领子良坪后,开始进攻南地区,18日从西、北、东三面对常德市形成包围态势。

11月23日,日军第116师团兵分两路向常德市区进攻,第109联队遭到守军第170团阻击,联队队长布上照一大佐与作战参谋田原弘夫中尉战死。11月25日,常德城北的日军第116师第109联队开始进攻夏家冈阵地,遭到顽强抵抗,3大队队长岛村长平被击毙。激战一天后,日军已逼近西门、东门、北门。为此第57师师长余程万下令外围阵地各部队全部退入城内防守城垣,26日、27日,日军投射毒气弹,并在航空兵与炮兵的支援下,对各城门发起进攻。29日,日军突入东门,守军进入巷战阶段,12月1日,守军仅凭少数残破堡支撑,2日各团仅存一两个班、排,全师不过数百人,3日决定突围,于是经过12昼夜的血战后,常德市在12月3号被日军占领。但此时,中国各路援军已逐渐形成对常德的包围,军事委员会于12月3日电令第六、第九战区加紧对常德日军的围攻,5日起,各部队发起进攻,12月9日收复常德,12月19日日军全线溃败,随后双方隔江对峙。

第57师固守孤城12昼夜,巷战4昼夜,全师8000余人除极少数人在完全无望下突出重围,绝大多数官兵全部牺牲,最大限度地尽到了固守常德的责任。常德会战共歼敌4万余人,被誉为“东方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对粉碎日军的战略意图有重要作用。

淮阴淮安之战

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华东解放区成为重点争夺地区。7月,中国国民党李默庵部在苏北进攻失利,在蒋介石的命令下,整编第74师于1946年8月18日调往华东战线。在装备优势下,74师先后占领睢宁县宿迁市。9月12日,整编74师越过第7军正在进攻的泗阳县,直接向两淮发起进攻,在兵力与装备的优势下,先后占领淮阴、淮阳等地。

一战涟水

两淮失守后,整编第74师和整编第28师第192旅共3万余人,于1946年10月19日向涟水发起进攻。涟水是苏北地区的门户,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整编第74师在涟城街道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中野战军的主力6师进行相持消耗14天,双方均付出较大代价,伤亡数千。10月28日,华中野战军主力全部到达,开展进攻,整编第74师撤回淮阴城,第一次涟水保卫战以华中野战军胜利告终。

二战涟水

1946年12月初,蒋介石分四路向华东解放区进攻,其中整编74师继续进攻涟水,在吸取一战涟水的教训后,张灵甫隐蔽主攻方向,用第28师、第7师在正面战场牵制华中野战军主力第6师,另派第51旅和58旅袭击只有独立第6旅镇守的涟水城,并将赶来增援的16旅和18旅进行重创,第74师取得二战涟水的胜利。

孟良崮战役

1946年6月底,蒋介石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但经过八个月的作战,中国国民党军队兵力减少,且战线过长,守备兵力不断增加,于是蒋介石放弃全面进攻战略,重点进攻陕北地区山东省,然后在转兵华北地区、华东战场。针对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战略,中共中央认为可以趁此将国民党军拖在这两个地方,有利于为解放军反攻创造有利条件。于是,1947年3月上旬,中共中央要求华东野战军对北上进攻山东的国民党军不要阻止,趁机分散他们的兵力。3月28日,华东野战军主力结束休整,自胶济铁路分路南下,歼击分散配置在临沂、郯城县、马头等地的国民党军第1兵团。

4月20日,国民党军与华东野战军在泰安市蒙阴县两地展开激战。最终国民党军占领泰安和蒙阴,整编第74师驻守界碑、蒙阴段。因为中国国民党采取密集平推、稳步前进,不轻易分兵的作战方式,所以华东野战军多次尝试分散国民党军兵力的作战都没达到目的。后来,华东野战军撤除对新泰地区国民党军的包围圈,退回鲁中,静待时机,寻找作战机遇。国民党军由此认为华东野战军攻势疲惫,便更换了作战方式,让整编第74师为骨干,以整编第25、第83师各1个旅掩护其左右翼侧北进。华东野战军司令部根据国民党军的动向判断其目的是以整编第74师为主要突击力量,在两翼和后续强大兵团掩护下对华东野战军实施中央突破,及进攻华东野战军指挥部所在第坦埠。为此,华东野战军司令部作出了迎歼整编第74师于坦埠镇以南、孟良崮以北地区的作战计划。5月12日,华东野战军司令部下达孟良崮战役部署以及歼灭整编第74师的命令。

5月13日黄昏至14日拂晓,华东野战军占领了黄鹿寨、佛山、马牧池、随家店、桃花山、磊石山、鼻子山等要点,切断了整编第74师和整编第83师的联系。另外,华东野战军第6纵队于5月14日黄昏全部进至距垛庄镇西南20余公里的观上、白埠地区。至此,华东野战军基本完成了对整编第74师的包围态势。整编第74师师长张灵甫觉到了华东野战军的意图,立即下令部队放弃北上,经大汶河向南退却,并试图向其他中国国民党军队靠拢,但未能达到目的。在华东野战军的攻击下,整编第74师被迫丢弃了大量的美式重炮以及一些现代化装备,缩集在孟良崮、芦山地方,凭借着陡峭的山峰、掩体和放炮洞与华东野战军周旋。

5月15日晚,由于受到了华东野战军的数次攻击,整编第74师只能在孟良崮、芦山等东西3公里、南2公里的几个山头上,并且直接暴露在华东野战军的炮火下。除此之外,由于孟良崮多为荒山秃岭,水源奇缺,所以整编第74师水源、粮食都很匮乏。次日,华东野战军以密集的炮火攻打整编第74师。最终导致整编第74师及整编第83师1个团共3.2万余人遭到歼灭,副师长蔡仁杰、师长张灵甫阵亡。另外,整编第74师与第83师1个团还有山炮和野炮28门、步兵炮和战防炮14门、轻重迫击炮235门、轻重机枪987挺、长短枪9828枝、火箭筒43具、枪榴简及掷弹筒61具、各种枪弹9.5万发被华东野战军缴获。

著名将领

俞济时

俞济时于1902年生于浙江奉化,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1928年任警卫第一旅旅长兼南京国民党警备司令,1930年任警卫第一师师长。1932年,任第五军第八十八师师长参加上海市一二八淞沪抗战,挫败日军进攻。1933年任浙江省保安处长,1935年任“剿匪”指挥官,进攻方志敏领导的抗日先遣队。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任第七十四军军长,参与南京保卫战徐州会战、高安会战。1939年,先调任新五军军长未能成功,后任命为第十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八十六军军长。1942年,俞济时蒋介石的侍卫长。1945年,任军务局局长,掌管原侍从室第一处军事事务。解放战争后,跟随蒋介石前往台湾,1990年于台北市去世。

王耀武

王耀武于1904年出生于泰安市,1924年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1926年分配到国民革命军陆军第一师任排长,受到第一军军长何应钦青睐。1927年10月任第一军第二十二师第四团三营营长。北伐战争后,任独立第二团中校团副在徐州市负责练兵。1930年9月因在中原大战中建功升任团长。在第四次围剿红军战争中因坚守宜黄县24天不下,提拔为补充第一旅旅长。1934年11月,红十军团作为抗日先遣队北上宣传抗日主张,王耀武俞济时指挥对先遣队进行堵截,2个月后,红19师师长寻淮洲牺牲,方志敏与红10兵团团长刘畴西被俘,王耀武得以晋升为五十一师师长,逐渐发展起来成为中国国民党甲种师

1937年七七事变后,第五十一师调往上海市参加淞沪会战,12月参加南京保卫战,1939年升任为第七十四军军长,参加第一次长沙会战,并在1941年上高会战中赢得“抗日铁军”的称号。1944年提升为二十四集团军总司令,1945年任第四方面军司令官,5月指挥湘西雪峰山战役。抗日战争期间以上高、常德市雪峰山三场战役最为出色。

1946年,任第二绥靖区司令官,总揽山东地区党政军大权,1947年9月24日济南解放,王耀武随后被俘,1959年12月4日被释放,1968年7月3日,在北京去世。

张灵甫

张灵甫于1903年出生于陕西省,1925年进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步科,1926年毕业分配到第一军第二师当见习军官,随军北伐。到1931年逐渐升任为营长。1934年在追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时受到胡宗南嘉奖,升任独立旅一团团长,之后因杀妻事件被解送到南京。七七事变后,被秘密释放,返回第七十四军,此后任第七十四军五十一师一五三旅三零五团团长,参加上海保卫战、德安会战、上高会战常德会战等。

1946年,张灵甫出任第七十四军军长,并兼任南京警备司令,在解放战争初期攻陷淮阴淮安地区,两战涟水县。在进攻鲁南解放区时,因为冒进被围困在孟良崮战役地区,七十四师遭到歼灭,张灵甫本人阵亡。

相关评价

蒋介石:“自先总理首创黄埔以来,革命军队迭经内外战争,成就了许多能征善战的英雄之师,这其中新1军、新6军、第5军、国民革命军第十八军、第74军作风顽强功勋卓著,最为国人钦佩,而74军又是其中最突出之代表。”

中国国民党将领李延年:“有10个74师就可以统一全中国。”

美国军队顾问团:中国只有第74军最能打。

解放军:敌74师为蒋军五大精锐主力之一,全美械装备,官兵素质在蒋军中比较起来是很好的,老兵占极大部分,军官,射手甚至马夫都经过一定标准的训练,战术指挥及技术动作均正规熟练,被美蒋誉为标准部队,多方鼓励。故装备精良,补给充足。

相关作品

影视作品

陆军第七十四军湘西会战阵亡将士纪念塔,位于洞口县江口镇。以此纪念第七十四军在雪峰山会战中的英勇表现。

文学作品

后世纪念

上高抗日阵亡将士陵园,位于上高县城东郊镜山旁,修建于1991年,牌坊刻有“上高会战抗日阵亡将士陵园”隶书字体,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参考资料

八办“视”界 | 历史上的今天 —— 6月10日.今日头条.2024-03-31

红日.豆瓣电影.2023-08-14

红日.豆瓣电影.2023-08-14

喋血孤城.豆瓣电影.2023-08-14

人民网.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4/0930/c70731-25765435.html.2023-08-14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