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国立人类学博物馆 :位于墨西哥城的人类学专门性博物馆

更新时间:2023-10-17 15:30

墨西哥国立人类学博物馆(MUSEO NACIONAL DE ANTROPOLOGÍA)是位于墨西哥墨西哥城的人类学博物馆。该博物馆地处墨西哥城查普尔特佩克公园内,是墨西哥最大的博物馆。

墨西哥国立人类学博物馆成立于1825年,成为了墨西哥建国初期所需的公共文化系统的一部分。1940年,博物馆组织结构发生变化,不断丰富的馆藏亟需新馆来容纳。墨西哥国立人类学博物馆新馆始建于1963年2月,1964年9月17日落成开馆。该博物馆由墨西哥设计大师佩德罗·拉米雷斯·巴斯克斯(Pedro Ramirez Vazquez)领衔设计。该博物馆自成立以来一直履行着研究、保管、展示和宣传国家最重要的考古和民族学藏品的使命。

墨西哥国立人类学博物馆不仅是墨西哥最大的博物馆同时也是拉丁美洲地区最大的博物馆,馆内藏品数量约60万件,展品以大航海时代之前墨西哥和中美洲地区重要的考古文物、人类学与文化遗产为主。馆内收藏有太阳历石、摔跤手、蜂鸟科杯和瓦斯特克青年雕像等重要藏品。该博物馆共有22个展厅和1个临时展厅,其中一层的12个展厅集中展出考古出土的数万件文物。二层有10个展厅,主要是与一层各展厅对应的人种学展览,侧重以主题形式展现墨西哥各民族的文化、艺术、生活和宗教。临时展厅专门用于展出来自外国博物馆的精品文物,2000年,以兵马俑为代表的一批陕西省珍贵文物在该展厅展出。2022年,墨西哥人类学博物馆接待游客数量为150万人次。

历史沿革

博物馆起源

墨西哥国立人类学博物馆的由来与美洲三大文明之一的阿兹特克文明(the Aztec 文明开化)的两件宝物相关。阿兹特克人原本是生活在墨西哥一带的游牧民族,居无定所。之后,阿兹特克人在一座湖中央的岛屿上安居下来,这座岛屿逐渐发展成为墨西哥城,也即现在的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在阿兹特克文明中,宗教信仰、神灵崇拜是重要内容之一。其主神有太阳神托纳提乌、 羽蛇神奎兹尔科亚特、大地女神科亚特利库埃等,他们分别掌管着宇宙运行、农耕与生育等领域。阿兹特克人将他们的巨型雕像供奉在神殿和埃及金字塔中。1790年 8月13日,科亚特利库埃女神的巨石雕像被发现。作为阿兹特克文明的重要遗物,它被送往墨西哥皇家大学(Universidad Nacional Autonoma de México)进行保管与研究。由此,墨西哥对自身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正式开启,其最早的“文博”机构—“大学博物馆”也因此诞生。1790年12月17日,太阳历石(Sun Stone)在墨西哥城的中央广场(Zocalo) 地下被发现。太阳历石是阿兹特克人基于对宇宙天体运行规律的认识而创造出来的一种纪年历法,是阿兹特克文明最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在1885年太阳历石被墨西哥国家博物馆收藏之前,它一直被安置在墨西哥城大都会大教堂(the Metropolitan Cathedral)西南侧的塔下。1821年,墨西哥获得独立。墨西哥独立后,自由派和保守派在关于国家未来的讨论中一致认为应该有一个地方可以收集和保存尽可能多的文物和资料。人们可以通过这些文物和资料了解墨西哥土著人民的历史和文化,以及关于这个国家的起源和在科学、艺术等方面取得的进步。1822年,墨西哥著名政治家、历史学家卢卡斯·阿拉曼(Lucas Alaman)请求阿古斯汀·德·伊图尔维德(Agustin de Iturbide)皇帝在墨西哥皇家大学建立一个文物保护学院和一个自然历史文物局。

博物馆创办

1825年,墨西哥皇家大学的文物保护学院和自然历史文物局合并成为墨西哥国家博物馆(the National Museum of Mexico),这就是墨西哥国立人类学博物馆的前身。同年8月18日博物馆对外开放,其第一任馆长是伊西德罗·伊格纳西奥·德伊卡扎(Presbyter Isidro Ignacio de Icaza)。当时该座博物馆更像是一个自然博物馆而非考古博物馆,其收藏有马车、旗帜、文件等历史遗物以及自然科学的有关物品。之后,越来越多的墨西哥历史遗物与遗迹被发现,原有的国家博物馆已无力再接纳更多的新文物。于是,1865年,墨西哥当时的统治者马克西米利安(Maximilian)指令将国家宫殿建筑群中的旧铸币厂作为新的国家博物馆馆舍。随后大量文物被迁移至此。1906年,布达佩斯美术博物馆的藏品被分成两个系列,自然历史方向的收藏品被移至专门为其打造的大厦中,1910年国家博物馆把与历史、考古和人种学相关的展品分离出来,成立了单独的国家考古、历史和人种学博物馆。截至1924年,博物馆的藏品增加到52,000件。而在1940年的12月,馆方再一次将收藏进行年代上的划分,西班牙殖民时期至现代墨西哥的藏品被转移到查普尔特佩克城堡,成为墨西哥国家历史博物馆的主要收藏,前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时代的藏品及人类学考古成果则被留存在的原馆里,该时期,原馆被正式更名为墨西哥国立人类学博物馆。

博物馆新址

1962年 8月,国立人类学博物馆新址选在了墨西哥城西部风景优美的查普特佩克公园(Chapultepec Park or Bosque Chapultepec)内。查普特佩克公园占地面积约 686公顷,是墨西哥城最大的城市公园,也是拉丁美洲最大的城市公园之一。1963年2月,墨西哥国立人类学博物馆新馆开始动工建设,1964年9月完工。博物馆由墨西哥设计大师佩德罗·拉米雷斯·巴斯克斯领衔设计。1964年 9月17日,墨西哥国立人类学博物馆在查普特佩克公园落成并沿用至今。科亚特利库埃女神雕像与太阳历石作为墨西哥最重要的历史文化遗物当之无愧地成为该馆的镇馆之宝。

设计布局

建筑设计

墨西哥国立人类学博物馆的展室区域分上下二层,呈现天井式布局,其建筑融印第安传统风格与现代艺术为一体,建筑本身即是令人称赞的精美艺术品。博物馆门口有1座用整块大石雕成的“萧敬腾”,高8.5米,重168吨。在外形上,设计师们将印第安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建筑艺术相融合,在博物馆石质外壁上雕刻着印第安文明时期的原始图案,一座巨大伞状喷泉坐落于中央庭院,水从顶端倾泻而下,形成一道道水帘,水帘中矗立一根饰有印第安图腾的柱子,凸显出水在古美洲原住民心中的重要地位。在博物馆内部,通过诸多考古发现如神庙、壁画、刻有文字的碑刻、石雕、各类模型、影像以及充满科技感与现代化的虚拟现实技术,共同再现了这片古老大地上的灿烂文明。馆藏文物则遵循着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从远至近的顺序将墨西哥不同时期、不同族群的文明起源与发展的方式来向观众展示。墨西哥国立人类学博物馆通过馆内馆外,一静一动,一古一新的设计理念,向游客们展示那些或毁于战争、或被埋藏于地下和丛林之中的灿烂文明。

展厅布局

博物馆共有22个展厅和1个临时展厅。一层展厅主要为考古学相关内容,二层展厅主要为民族志相关内容。

在一层大厅入口以外的其他三面共设有12个展厅,包括人类学入门厅、中部美洲厅、起源厅、前古典时期厅、特奥蒂华坎厅、托尔特克厅、墨西卡厅、瓦哈卡厅、墨西哥湾厅、玛雅厅、北部墨西哥厅、西部墨西哥厅,通过多种文物和资料,详细地展示了人类学、墨西哥文化起源以及古美洲原住民的民族、艺术、宗教和生活实物。玛雅文化馆和阿兹特克文化馆是一楼最为重要的两个展厅,其中收藏的展品是这两大印第安文明的集中体现,如彩绘人像锅、彩绘陶锅、美洲虎翁、玉米神像香炉、笑面人像、人面纹香炉、雨神像瓮等藏品。而重达24吨的太阳石,则成为阿兹特克文化昔日辉煌的留证。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的特奥蒂瓦坎古城,在神话中被称为“众神诞生之地”,是中美洲文明中历史最悠久的都市。特奥蒂华坎厅内的文物有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陶罐、熏炉,用作装饰的人俑、雕塑,此外还能看到羽蛇神庙的复制品和出土于太阳金字塔的石盘。北部墨西哥厅和西部墨西哥厅中展示了以狩猎为主的北部疆域文化和西部文明中的竖井墓葬文化。墨西哥湾展厅中,主要介绍的是奥尔梅克文明,韦拉克普斯州中部文明与瓦斯特克文明。

二层有10个展厅,主要是与一层各展厅对应的人种学展览,侧重以主题形式展现墨西哥各民族的文化、艺术、生活和宗教。在展厅中,参观者们可以看见以木材、秸秆和泥浆为建筑材料的传统建筑,手纺布织就的服饰,以及陶制品、面具和家具等。

博物馆还设有一个临时展厅,位于博物馆一层入口处右侧,专门用于展出来自外国博物馆的精品文物,中原地区兵马俑就曾在此展出。临时展厅的开辟,表明墨西哥人在尊重自身文明的同时,也具有世界性眼光,愿与世界其他文明相互交流、彼此借鉴、共同发展。

展览陈列

墨西哥国立人类学博物馆常年保持数十个以上主题展览及活动,包括常设展览和临时展览。

常设展览

常设展览按内容分为:土著民文明(Exposición etnográfica)、人类学入门(Introducción a la antropología)、美洲大陆起源(Poblamiento de América)、特奥蒂瓦坎古城文明(Teotihuacana)、托尔特克文明(Los toltecas y el Epiclásico)、阿兹特克帝国文明(Mexica)、瓦哈卡文明(Culturas de Oaxaca)、墨西哥湾文明(Culturas de la Costa del Golfo)、玛雅文明(Maya)、北部印第安文明(Culturas del Norte)、西部印第安文明(Culturas de Occidente)。其中玛雅文明展厅和阿兹特克文明展厅是一楼最为重要的两个展厅,其中收藏的展品是这两大印第安文明的集中体现。

玛雅文明

玛雅文明展厅位于博物馆一层中央庭院左侧,该展厅的藏品包括石碑石雕、各种神殿、库库尔岗石像、波南巴克壁画及各种尺寸、形状的陶俑、陶器。按照实体大小复原的帕兰凯王墓、翡翠面具。此外还有彩绘人像锅、彩绘陶锅、美洲虎翁、玉米神像香炉、笑面人像、人面纹香炉、雨神像瓮等。

玛雅人是古代美洲原住民的一支,公元前2500年就已定居今墨西哥南部、危地马拉、伯利兹、萨尔瓦多洪都拉斯的部分地区,鼎盛期约有200万人口,系蒙古人种美洲支。现己考古发现的数千处古代玛雅遗址,大多数分布在墨西哥南部的尤卡坦半岛、伯利兹和危地马拉3处。当16世纪西班牙人踏上这片大陆时,一度创造这些辉煌奇迹的力量却已消遁。玛雅文明的起源和消失在人类史上都是谜,迄今对带有神秘色彩的玛雅人起源于何地又因何种原因消失还是众说纷纭。

阿兹特克文明

阿兹特克文明展厅位于博物馆一层中央庭院最内侧,该展厅展示了阿兹特克文明的诞生和发展,内容涉及该文明的历史、艺术、文化等相关展品。

阿兹特克文明是14-16世纪的墨西哥古文明,与印加帝国、玛雅文明并称为美洲三大古文明,主要分布在墨西哥中部和南部。阿兹特克帝国文明吸收了特奥蒂瓦坎古城文化、玛雅文化等各种文化成就,农业发达,金属冶炼和制作技艺精良,建筑宏伟,使用象形文字,有精确的历法系统且崇奉原始宗教

现代墨西哥人的祖先阿兹特克人原本是生活在墨西哥北部阿兹特兰的一个狩猎民族,阿兹特克之名由此而来。由于生存环境恶劣,阿兹特克人的祖先曾向神请求赐予他们一个美丽富饶的安居之地,之后,阿兹特克人得到神谕“在神鹰衔蛇并有仙人掌科的地方即是安居之地”。于是,阿兹特克人开始寻找第二故乡。公元14世纪初,阿兹特克人在墨西哥中部谷地墨西卡的特斯科科湖的湖心岛上看到了“一只叼着蛇的神鹰停歇在仙人掌上”。于是,他们就在这座湖中岛上建城、安居、繁衍子孙,并自称是墨西卡人。现代墨西哥“Mexico”之名就是因墨西卡“Mexica”而来。阿兹特克人在该岛上填土造田,修堤筑路,逐渐将这座湖中岛建设成了一个集商贸、防御、居住为一体的多功能城市,并将它命名为“特诺奇蒂特兰”。公元1325年,特诺奇蒂特兰城建立。之后,特诺奇蒂特兰城发展为墨西哥城,即今日墨西哥的首都。1521年阿兹特克帝国文明被西班牙人所灭,墨西哥由此沦为西班牙的殖民地

特奥蒂瓦坎文明(公元150年-650年)

特奥蒂瓦坎文明展厅位于博物馆一层中央庭院右侧,该展厅展示了特奥蒂瓦坎遗址出土的石器、玉器和陶器等,包括祭祀面具、手工艺术、精美石雕等文物。

在距墨西哥城东北约40公里的墨西哥山谷中,有一处印第安文明的重要遗址—特奥蒂瓦坎古城,它是拉丁美洲规模最大的城市遗址。在美洲原住民纳瓦语中,特奥蒂瓦坎是“创造太阳和月亮神的地方”。这里曾经是最辉煌的城市文明之都,建立于公元前150年到公元100年之间,在其繁荣兴盛的六、七世纪,全城有20万人口,规模可以和中原地区当时的长安相比。这座城市的建筑、艺术、宗教以太阳金字塔、月亮金字塔以及神圣大道(黄泉大道)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所有后来的中美洲文化。

1987年,特奥蒂瓦坎古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临时展览

特奥蒂瓦坎考古项目六十年(1962-2022)

展览时间:2022年12月23日-2023年12月23日

展览地点:墨西哥国立人类学博物馆一层大厅临时展厅

1959年,墨西哥国立人类学与历史研究所的考古学家豪尔赫·阿科斯塔(Jorge Acosta)和伊格纳西奥·伯纳尔(Ignacio Bernal)制定了一项对特奥蒂瓦坎古城的考古发掘计划,该计划于1960年1月11日开始实施,发掘的重点是月亮金字塔下的月亮广场。

本次临时展览展出的内容即为该项考古计划实施执行的过程,博物馆工作人员将特奥蒂瓦坎考古项目的历史照片和考古过程中收藏的陶瓷碎片布置在展板上,观众可以通过这些展板来了解相关内容。这些照片和陶瓷碎片来自参与该项目的考古专家、负责施工挖掘的工人、国家相关部门的公务人员和科研机构人员,涉及时间从1960-1964年的五年间。

雕塑和时间-非洲、美洲和大洋洲

展览时间:2022年12月07日-2023年04月23日

展览地点:墨西哥国立人类学博物馆一层大厅临时展厅

该次展览展出的藏品共106件,这些藏品分别来自法国凯布朗利博物馆(Quai Branly-Jacques Cirac)、国立人类学博物馆、特奥蒂瓦坎考古区和国家民俗文化博物馆(Museo Nacional de Culturas populares)等不同博物馆。该次展览运用人类学理论和方法,对人类社会史前时代至20世纪的艺术现象、艺术作品等进行分析探索,试图理解人类为什么要利用雕像这种艺术形式来表达自己。

其他临时展览

该博物馆举办的其他临时展览还包括:2022年11月16日-2023年2月19日举办的纳瓦里·阿戈斯图-女性派对展;2021年9月29日-2022年2月28日举办的伟大的墨西哥展;2019年12月10日-2020年4月30日的阿方索·雷耶斯的阿纳瓦克愿景展等。

赴外展览

古墨西哥—玛雅、阿兹特克和特奥蒂瓦坎(日本)

2023年10月3日-2023年12月10日,墨西哥国立人类学博物馆携馆内所藏墨西哥古代文明中的玛雅、阿兹特克和特奥蒂瓦坎文明出土文物140余件在日本九州国立博物馆举办展览,展览地点在九州国立博物馆三楼特展厅。

墨西哥古代文明始自公元前15世纪,其辉煌历时三千多年,持久不息。至公元16世纪,在西班牙帝国入侵之下,这一文明迅速走向衰败。墨西哥古代文明中,尤以玛雅、阿兹特克和特奥蒂瓦坎为代表,该次展览便以这三个文明为主题展开,陈列包括来自墨西哥国立人类学博物馆的米克特兰堤库特里面具、托纳拉石雕171、球赛陶俑、战士陶俑、统治者陶俑、贵妇陶俑、贵族陶俑、死亡圆盘石雕和鸟形陶器等珍贵文物

从奥尔梅克到阿兹特克—墨西哥古代文明展(中国)

2023年10月26日-2024年03月03日,墨西哥国立人类学博物馆携馆内藏品在辽宁省博物馆举办墨西哥古代文明展。该次展览的地点在辽宁省博物馆一层3号临时展厅,展品共计154件,其中包括来自墨西哥国立人类学博物馆的奥蒂瓦坎的石刻、彩色器皿以及玛雅时期的雕像等文物。

2023年是中墨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在中国和墨西哥友好关系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辽博携手9家墨西哥文化机构推出本次展览,旨在让观众跨越时空、超越国界,感受墨西哥的精彩文明,使中墨两国人民源远流长的友谊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该次展览由墨西哥国家人类学与历史研究所、辽宁省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主办,辽宁省博物馆承办。

墨西哥是中美洲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历经三千年的独立发展,形成了底蕴丰富、韵味醇厚、与其他文明风格迥异的文明形态,为人类留下了宝贵遗产。该次展览包括五部分展览内容,分别为:邂逅美洲文明-主要介绍中美洲的文明与时代分期;中美洲的精灵主要展示延续数千年的美洲豹崇拜;生命的源泉-重现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古墨西哥人对雨水的渴望与祈求;玉米的故乡-阐述了玉米的种植、生产、加工方式及丰收庆典仪式;经久不衰的传统-讲述了传承至今的传统。

馆藏精品

墨西哥国立人类学博物馆共有藏品60万件,其中一层常设展览展品约有27000余件,展品主要为欧洲人到来之前的墨西哥古代历史文物。二层展厅通过服饰、乐器、武器、宗教器皿和生活用具等多种文物说明了墨西哥各民族的文化、艺术、宗教和生活方式等情况。博物馆二层还大约有55584本人类学、历史和民族学的书籍。此外,还有法典、照片和地图等文物。

太阳历石

陈列于阿兹特克文明展厅(墨西卡厅),后古典主义晚期,创作于公元1200年-公元前1521年,直径3.6米、重24吨,18世纪末出土。

阿兹特克人信仰太阳星君,在奥尔梅克人和玛雅人的基础上创立了阿兹特克日历,并制作了这块刻有古老纹饰的太阳历石。这是雕刻在整块玄武岩巨石上的纪念碑,总结了阿兹特克帝国人的时间观与空间观,呈现了四个基本方向和五个宇宙纪元。中间是太阳神托纳蒂乌的面部,代表正午的太阳。外圈刻有当前纪元的“地震”符号和前四个纪元(符号即风、虎、火和水),以及两个紧抓心脏的锐爪。再外圈图案代表了阿兹特克人神圣历中每月的20天。第四圈是一个太阳圆盘,光线与玉石、年份符号和羽毛交替出现。两条巨大的火蛇包围着整块石头的外围,它们在第十三天“芦苇日”即第五个太阳诞生之日开始降临。阿兹特克人用这些精心雕刻的图画和符号,表达着自己对世界、宇宙与时间的古朴理解。

摔跤手

该藏品陈列于墨西哥湾厅,火山石材质,前古典主义中期,年代约为公元前1200年-公元前400年。

这件雕像因健壮的体格和动感的姿态被俗称为“摔跤手”。奥尔梅克文化的人形雕像通常展示衣着稀少的坐着的男性。人物多种多样的特征表明了不同的历史身份。他与奥尔梅克艺术中的其他人物相似,留着胡须和小胡子,表明其很高的政治和宗教地位。该雕像由韦拉克鲁斯州米纳蒂特兰安东尼奥广场镇的一名农民发现,其背景、意义或功能尚未可知,但无论是作为神、球类运动员还是巫师,人们都对他提出了各种解读。

蜂鸟杯

该藏品陈列于瓦哈卡厅,黏土材质,颜料,属于米斯特克文明,后古典主义晚期,大约创作于公元1200年-公元前1521年。

这件精美的作品展示了一只蜂鸟科栖身在杯沿上,手抄本式样的杯子上描绘了各种象征性的图案。杯子是锡马特兰山谷萨阿奇拉1号墓葬祭品的一部分。锡马特兰是一座重要的城市,在阿尔班山的中心地位衰落后,它成为瓦哈卡中部山谷的政治权力中心。蜂鸟暗指太阳神,因此,被埋葬者被认为是一位杰出的米斯特克战士,根据他们的信仰,祭献杯子能使这位死去的战士靠近太阳神。

瓦斯特克青年

该藏品陈列于墨西哥湾厅,砂岩材质,属于瓦斯特克文化,后古典主义早期,年代约为公元900年-1200年,出土于圣路易斯波托西州,塔穆因。

雕像被称为瓦斯特克青年,展现了一个年轻的直立男性。他颅骨畸形,上齿被平,耳垂上有大孔以佩戴耳盘。他右手握空置于胸前,形成一个管状的空洞,仿佛手握东西,因此被认为是旗手。这件雕像最大的特色是身体上的雕刻工程图,描绘有纹身或人体彩绘,具有与伊厄科特尔-羽蛇神崇拜相关的复杂象征意义。

伊厄科特尔

陈列于阿兹特克文明展厅(墨西卡厅),材质为玄武岩,属于墨西卡文化,后古典主义晚期,大约创作于公元1200年1521年。

这件雕像代表了羽蛇神魁札尔科亚特尔的风神面相,名字是伊厄科特尔。他身穿一件简单的窄缠腰布坐着。鼻子和嘴上戴着鸟喙状面具,用来刮风。雕像上镶嵌有贝壳和黑曜石来模拟眼睛。

玉米神像香炉

陈列于墨西哥国立人类学博物馆玛雅文明展厅,材质为陶制,后古典期晚期(公元1450年—17世纪);高33.7厘米、宽度30厘米,高度32厘米;金塔纳罗州的奇班切出土。

玉蜀黍属美洲原住民最宝贵的作物,玉米种植促进了古墨西哥地区社会形态的变革,繁荣了古墨西哥农业文明,因此,古墨西哥人对玉米神产生了崇拜之情。在古代墨西哥,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产生的不同文化都创造了独特的玉米神。这件香炉用于与玉米和繁衍有关的重大典礼仪式,上面塑造的玉米神手持鲜花从天而降,带来丰收的希望。

提佐克石

陈列于阿兹特克文明展厅(墨西卡厅),火山石材质,高度92.5厘米,于墨西哥城的佐卡罗广场北发现。

石头的侧面描绘了15个不同的场景,石头的顶部有一个太阳王冠。在中美洲,抓头发的行为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征服的象征,因此这块石头被解释为代表墨西哥人征服了其他地方。根据墨西哥人的传统,被征服的部落或城市会向胜利者发送祭品。

学术研究

学术合作

1911年,墨西哥国立人类学博物馆的前身墨西哥国家博物馆与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创办了墨西哥城的美洲考古与民族学国际学校,该学校的成立使博物馆的教育工作正式化。这所学校的许多学生后来都成了人类学研究方面的杰出代表,如阿方索·卡索、伊格纳西奥·马尔基塔、爱德华多·诺格拉和曼努埃尔·加米奥等。这一时期也产生了许多优秀的学术论文,其中很多研究论文被发表在《博物馆年鉴》和《博物馆公报》等期刊上。

科研项目

2010年,国立人类学博物馆启动了藏品数字化项目,该项目由墨西哥文化秘书处、国家人类学和历史研究所、国立人类学博物馆和佳能墨西哥公司共同合作完成。项目的目的是建立博物馆藏品的高分辨率数字图像库,以利于博物馆遗产的研究、保护和传播。

参与该项目的国立人类学博物馆的人员包括:博物馆管理人员、策展人、修复者、博物馆学家、考古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摄影师、图像编辑和平面设计师等不同领域的专家。截至2003年,已完成8000多件考古文物和6000多件正在展出的民族学藏品以及历史档案馆的大部分文献和影像资料的数字化工作。

藏品保护

墨西哥国立人类学博物馆保护实验室负责保护、保管和修复该博物馆所收藏的文物。该实验室通过制定计划和项目,来保护在考古学、民族学、文献资料、现代和当代作品以及文化遗产研究中所涉及的文物遗址;对于馆内产品的保护则通过建议有关部门出台关的文物保护法律来实现。对永久展览和临时展览的展厅环境进行实时监测,确保展厅环境符合国际上对文物展览所需环境的要求。

墨西哥国立人类学博物馆保护实验室的工作重点就是使该博物馆的藏品能够得到妥善的保管和保存,从而可以使墨西哥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得到更好的传播。

图书馆

国家人类学和历史图书馆是一个收集和收藏人类学历史图书档案等资料的机构。该图书馆向研究墨西哥人类学历史的学术界和公众提供咨询和信息交流的服务。据统计,该图书馆平均每年新增25000个用户。此外,为了支持研究、保护、传播和教学领域的日常工作,该图书馆同其他图书馆一起共同建立一个由67个信息中心组成的服务于大众的公共网络空间。

2023年3月5日,在墨西哥城举办的关于增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项目(MoW)的会议上,国家人类学和历史图书馆收藏的900卷珍贵手稿被收录于MoW中,这些手稿包括16世纪至20世纪前几十年的珍贵文献。

出版物

墨西哥国立人类学博物馆出版的图书有:

《非洲-旧金山美术馆藏品》(África. Colección de Museos de Bellas Artes de San Francisco),该书主要介绍了2002年在国立人类学博物馆举办的非洲艺术展中展出的艺术品,该批藏品总计308件,均来自旧金山美术馆。

此外还有《神性与人性》(Divina y humana. La mujer en los antiguos México y Perú);《伊特拉斯坎人》(Los etruscos)等共计12种。

社会服务

博物馆为国内外大学和高等教育机构的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实践方案的主题是“墨西哥考古和民族学遗产的研究、保护和传播”。截至2023年,该博物馆已经与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UNAM)、国立理工学院(IPN)和墨西哥国立人类学与历史研究所大学(ENAH)签署了实践协议。其他学校如需提供实践机会,只需按照要求提交相关材料即可。

文化活动

教育活动

国家人类学博物馆教育传播部在观众和博物馆的藏品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该部门可为所有接受基础教育的人提供服务,包括学龄前儿童、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以以及教育工作者和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博物馆还开展娱乐性质的教育活动,使普通家庭和公众可以更好的接触和了解文化遗产相关知识,孩子们可以通过娱乐游戏愉快地学习这些知识。在该博物馆的网站提供一些与馆内藏品相关的材料可供下载,孩子们可利用这些材料进行着色、剪力、粘贴等操作完成属于自己的作品。此外还有一些在壁画复制品中找不同、走迷宫以及给墨西哥传统服饰涂色设计等活动。在获得快乐的同时,孩子们也能学习到与藏品相关的知识以及更多的了解墨西哥的历史和文化。

中国交流

1973年至197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土文物展览”先后在法国、日本、英国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澳大利亚、中国香港等15个国家和地区成功举办了24场大型文物展览,观众超过650万人。1974年7月5日-10月3日,该展览在墨西哥国立人类学博物馆举行。

2019年9月26日至10月6日,第三十届人类学和历史国际书展在墨西哥国立人类学博物馆举办,中国作为主宾国参展并给观众带来一场文化与艺术的盛宴。在该此书展中,来自出版社、大学、研究中心等70家机构共设立113个展台,举办超过230场活动,涵盖纪录片和电影放映、音乐、文学、书籍制作等主题。

2019年12月11日,“万物有灵”—四川省古蜀文明数字展在墨西哥国立人类学博物馆启幕。在该次展期为一个月的展览中,主办方以文字、图片、AR、VR多媒体互动、视频展示等方式展现了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博物馆的概况,四川古蜀文明文物动画、数字化影像资料,三星堆纵目面具、青铜神树,金沙博物馆太阳神鸟金饰、金蛙形器,四川博物院周象首耳卷体纹铜等50多件文物。开幕式当天,古蜀文明与玛雅文明及其数字化传播、推广·国际学术研讨会也在墨西哥国立人类学博物馆同步举办。

可提供服务

讲解服务

墨西哥国立人类学博物馆可以给游客提供免费讲解服务,讲解时间是周二至周六上午10:30开始,最后一次讲解是在下午5点开始。

其他人性化服务

博物馆的其他服务包括:提供轮椅、储物柜、出售博物馆考藏品的复制品以及出版物和各种礼物和纪念品的商店以及一个具有墨西哥特色的美食餐厅。

该博物馆还给学生团体提供免费参观和提供免费讲解的机会,但需要提前30天预约并提前8天确认预约。博物馆还可以为学生团体提供一些课程,如需使用陶瓷和石膏等制作材料会收取部分费用。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