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松线 :1920年英国提出的停战分界线

更新时间:2023-11-08 13:34

第一代凯德尔斯顿的寇松侯爵乔治·寇松线(Curzon Line)英国外交大臣G.N.寇松向苏联波兰建议的停战分界线。苏波战争期间(1919~1920),1919年12月8日,协约国最高委员会在巴黎和会上决定重建波兰国家。以民族边界线作为波兰东部边界,这条线沿布格河划分波苏边界,在北部把比亚韦斯托克地区划入波兰版图。

简介

1920年7月11日,苏联红军击退波兰干涉军时,寇松代表女王陛下政府建议苏俄以这条界线为停火线举行和平谈判,在斯帕举行的国际会议上,波苏双方承认寇松线为波苏边界线,当波军转入反攻后,波兰政府拒绝承认寇松线。

根据1921年3月18日的《里加和约》,寇松线以东立陶宛的一部分和西白俄罗斯西乌克兰人民共和国划归波兰

1945年8月16日,波苏两国签订边界条约,规定两国边界以寇松线为基础划定。

背景

从1772年起波兰被俄罗斯奥地利普鲁士王国三次瓜分后,处 于亡国地位。

1815年起,“华沙大公国”以“波兰会议王国”的名称并入俄罗斯帝国,由沙皇兼波兰国王。经过在俄国百余年的民族繁衍和发展,白俄罗斯民族逐渐形成了西起布列斯特,东至戈梅利的定居区。而乌克兰民族则形成了西至利沃夫,东到切尔尼戈夫的定居区。这成为日后乌克兰地区和白俄罗斯地区的民族成分边界,也是寇松线的基础。

十月革命胜利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为了自己的生存决定先和德奥进行和平谈判。苏维埃俄国提出对战时被占领的领土不得强行合并,恢复战时丧失政治独立的人民的政治独立。德奥则要求苏维埃俄国放弃15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把波兰、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的一部分土地让给德国

为此,德奥还以全线进攻的武力相威胁。苏维埃政府最后不得不签订割地的《布列斯特和约》(1918年2月)。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西部地区为德国所控制。于是,在苏德战争、苏波关系中从此出现了“西乌克兰人民共和国和西白俄罗斯问题”。但这只是列宁的战略让步,苏联是迟早要收回这一地区的。

1918年8月,苏维埃政府颁布法令,宣布废除瓜分波兰的条约。11月,毕苏茨基出任波兰国家元首兼军队总司令,并着手复国。他不仅要恢复历史上的波兰领土,不仅要把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地区,而且要把乌克兰、白俄罗斯更多的地区以及立陶宛包括进未来的波兰。

形成

1920年4月25日,波兰趁白卫军内乱进攻乌克兰,苏波战争爆发,5月攻陷基辅。6月,在南方发动攻势,使得南乌克兰、顿河、顿巴斯、库班河岌岌可危。波军入侵后,红军组织反击并解放基辅,趁机一直打到波乌边界的布格河苏联高层开始商讨是否要跨过波乌边界继续追击。7月底,红军进入波兰境内,8月中旬,红军兵临华沙城下,波军被迫在华沙—卢布林一线组织全部力量准备决战。8月16日,波军反击,战局逆转,红军被迫后撤400多公里。双方的疲惫和西方国家的介入,遂于10月12日在里加签署停战和预备合约。

1921年3月18日又签署和平条约,条约规定,苏俄同意乌克兰独立,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西部地区划归波兰,波兰同从俄罗斯独立出来的国家谈判,苏俄不能干涉。

这场战争的原因,就波兰而言是波兰复国后的扩张和消灭未来可能的威胁保卫国家的必然延伸;而就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而言,可以借此收回因签署《布列斯特和约》而丧失的西乌克兰人民共和国和西白俄罗斯,同时还可以乘势将无产阶级革命推进至整个欧洲,至少也可以为苏维埃俄国在西部建立一道防御的屏障。

此间,英国外交大臣第一代凯德尔斯顿的寇松侯爵乔治·寇松提出一条停火临时边界线:从白俄罗斯的格罗德诺比亚韦斯托克东部地区,再经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进入乌克兰,后沿布格河南下,至索科维,再拐向西南,到普热梅希尔,向前延伸至东喀尔巴阡山脉,附带条件是保证加利西亚的主权归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这条线被称为“寇松线”。

苏波战争的结果是,苏维埃俄国被迫签署了《里加和约》,同意按“寇松线”来划分苏波边界,并且将“寇松线”以东13.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即西乌克兰人民共和国和西白俄罗斯)割让给波兰。

西乌克兰与西白俄罗斯并入波兰之后,波兰政府在这些地区大力扶持反苏的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分裂势力武装,同时允许“乌克兰流亡政府”和“白俄罗斯流亡政府”在华沙设立办事处。随后波兰以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为基地,大力援助苏联西部的两个加盟共和国内的分裂势力武装,并多次收容被苏联红军击溃的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民族主义游击队,同时不时的对苏联西部进行武装渗透。

这些危害苏联国家安全的行动引发苏联政府的强烈不满。托洛茨基多次表示,敌视无产阶级革命的波兰政权的存在是世界革命的首要威胁。同时讽刺的是,一直宣称支持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独立的波兰政府在西乌克兰人民共和国和西白俄罗斯持续的进行民族同化政策。包括强迫波兰境内的乌克兰人说波兰语等,但是糟糕与蛮横的同化政策除了激起一次又一次的反抗以外没有什么更多的效果。

影响

20世纪30年代,苏联与同盟国联合扼制纳粹德国的集体安全政策在慕尼黑会议之后破产,苏联于是转而寄希望于与纳粹德国保持一段时间的和平,以防止苏联首先被德国进攻并建立东方战线拓展防御态势,同时收复《里加条约》中苏联丧失主权的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地区。

1939年8月,苏联政府与德国政府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和附加议定书。议定书写明:“德国与苏联签订互不侵犯条约时,下列签约全权代表以极其保密的方式,讨论了划分双方在东欧的势力范围问题。”9月,苏德战争又签订友好边界条约及附加议定书,极为详细地划分了“在原波兰国家领土上,两国利益之间的边界线走向”,双方可在各自的前波兰领土上进行“必要的国家重建”。这表明“寇松线”成了苏德的实际上的边界线。也就是说,波兰在苏德之间再次被瓜分。

1939年9月1日二战爆发,德军进入波兰。

9月17日午夜2时,苏联红军宣布“保护那里的西乌克兰人民共和国和西白俄罗斯居民”,进入该地区。10月1日,联共(布)中央成立专门委员会,负责处理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加入苏联的问题。10月26日和28日,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人民议会分别宣布建立苏维埃政权,并要求加入苏联。随后,苏联最高苏维埃决定将上述两地区分别并入乌克兰加盟共和国和白俄罗斯加盟共和国,并写入了1939年的苏联宪法。

第二次世界大战临近结束,波兰重新复国已是历史趋势。于是,重新划分苏波边界也就成了苏、美、英三国领导人结束战争和安排战后世界事务的德黑兰会议上的重要议题。

在1943年12月1日晚间的圆桌会议上,约瑟夫·斯大林明确提出了苏联的要求:“乌克兰人的土地必须归乌克兰,白俄罗斯人的土地必须归白俄罗斯,那就是说,在我们和波兰之间,苏联宪法规定的1939年的边界必须存在。苏联坚持有关这条边界线的规定,并认为这是正确的。”

1945年2月,在雅尔塔会议上,苏联提出了划分苏波边界,也就是解决西乌克兰人民共和国和西白俄罗斯问题的建议:“寇松线”应成为波兰东部的边界线,并在某些地区作出有利于波兰的5公里~8公里的外移。最后,雅尔塔会议的公报明确规定:“三国政府首脑认为,波兰东部边界应当沿‘寇松线’划分,不过由于波兰流亡政府的坚持,在某些地段作出有利于波兰的5公里~8公里外移。承认波兰北部和西部的领土应有实际的增加。他们认为,所增领土的范围,将在必要时征询新的波兰临时民族统一政府的意见,然后,波兰西部边界的最终确定将留待和会解决。”

二战结束后,苏联收复了西乌克兰人民共和国和西白俄罗斯的领土,从此,在苏联版图上,西乌克兰地区包括:利沃夫州的北部、伊万诺—弗兰科夫斯克州、沃伦州罗夫诺州,西白俄罗斯地区包括:北布列斯特州格罗德诺州维捷布斯克州的西部和明斯克州

这种领土状况一直持续到苏联解体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