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康府 :南京在南宋时期的名称

更新时间:2023-09-25 16:33

建康府是南京在南宋时期的名称,为南宋行都、东南重镇,是仅次于首都的重要军事、政治和经济中心,时人称曰:“国家之根本在东南,东南之根本在建康。雄山为城,长江为池,舟车漕运,数路辐凑,正今日之关中河内也”、“非据建康无以镇东南”。

赵构曾御笔:“建康之地,古称名都。既前代创业之方,又仁祖兴王之国。朕本繇代邸光宝图,载惟藩潜之名,实符建启之义。盖天人之允属,况形胜之具存,兴邦正议于宏规,继夏不失于旧物,其令父老再睹汉官之仪,亦冀士夫无作楚囚之泣。江宁府可改为建康府,其节镇旧号如故。”

历史沿革

到了南宋时期,中原地区形势由于宋金战争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闰十一月,金军攻占北宋首都汴梁

北宋靖康二年(1127年),北宋的首都汴京被金朝攻占,宋徽宗赵桓父子都做了俘虏,掳往金国(史家讳称二圣北狩,北宋覆灭。以赵构为首的朝廷存在着一种严重的“恐金病”。他们不敢组织大河南北风起云涌的抗金斗争,却一味向南奔逃。本来,宋高宗已经接受了主战派首领李纲的建议,以江宁府为“东都”,还下令修缮城池和宫殿。

宋室南渡以后,江宁府(今南京)成为东南抗金的前沿哨所,城垣雄伟牢固,各项设施完备。南宋初年,朝野上下定都金陵的呼声甚高。正是在南北军民备战抗金、恢复中原的强烈要求下。

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三月,宋高宗赵构下诏移驻江宁府。五月初八日,高宗一行先驻城西南凤凰台侧的神宵宫(即保宁寺),并以建康古为名都而御笔改江宁府为建康府。表示要在这里领导抗金,恢复北宋的河山。但是,当他听到金兵又要南下的消息,连忙再一次逃往杭州市,并派一个惯于弃城出走的懦将杜充来担任“建康留守”的重要职务。

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南宋将领岳飞率军在建康府将军山一带,垒方石、设伏兵,将金军击溃,取得牛首山大捷。如今仍残存的石垒就是当年的战争遗迹。与此同时,韩世忠梁红玉夫妇也先后在京口区地区,以及京口和建康之间的“黄天荡”江面用水军击败金兵。

南宋绍兴七年(1137年)三月,赵构在岳飞的护卫下第二次来到建康,进驻建康府行宫。四月,诏筑太庙于建康,而以临安府太庙为圣祖殿(并未实施),大有定都建康之势。因当时金朝尚未许归黄河以南土地,建康毕竟北临战争前沿,有金兵随时侵扰之危险。

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二月初七日,高宗乃决定出发返回浙西临安。三月,高宗虽定都杭州市,但为了表示收复中原失地的愿望,仍以已沦陷的北宋旧都东京汴梁为京都,临安仅称为“行在所”,而建康城则因前述之特殊的战略位置以及朝野强烈的定都呼声,直到宋末,不仅一直留设行宫“以备巡幸”,而且府史志中还别称建康为“留都(京)”、“陪都(京)”或“行都(阙)”。

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抗金将领虞允文也取得了“采石之战”的胜利,并在南京下关留下了“三宿岩”的典故。

元朝至元十二年(1275年),元兵攻占建康府,改建康府为“建康路”。

元朝天历二年(1329年),建康路改称“集庆路”。

经济发展

南宋时期,建康府居民达25万人,是中原地区重要的商业城市。建康府地处长江下游,是商品交换的经济枢纽,把长江中游地区、淮河太湖钱塘江的产品购销连结起来。建康与杭州市的商业往来密切,市场繁荣。

宫城布局

南宋绍兴五年至南宋绍兴三十二年(1135至1162年),建康城先后四次重修。

建康城内的布局是:将南唐宫城改为行宫,宫门前的大红桥改名“天津桥”(今内桥)。行宫的东、北、西三面大多是军营,官署和学校主要在行宫的东南面,如今的孔子庙就是宋代开始建立的“建康府学”。商业区和居民区,则集中在行宫南面和西南面的秦淮河两岸。

南宋朝廷曾耗巨资修造皇帝行宫,包括有40座左右的殿堂馆阁。并在今清凉寺后南唐避暑宫旧址建“翠微亭”,今升州路西端水西门之上建“赏心亭”,还在青溪上修建了20多处亭台楼阁,供官僚士大夫游览享乐之用。

府城概貌

城墙

南宋时期建康府城经过了多次修筑,大体可分前后两期。前期包括建炎绍兴以及乾道年间的频繁筑城,筑城活动大多与前述定都金陵的吁请以及赵构三次驻跸建康有关。大体恢复了南唐江宁府城的规模。

南宋建康府城城垣因袭杨吴南唐旧址,其周长、形制及范围等,与之同。其略云:城墙周长二十五里四十四步,约折合今14020米,城墙顶部有女墙和雉。其北界在今珠江路、广州路南侧一线,北壕即今北门桥下一线水道,东界在今龙蟠路西侧一线,东壕即今玄津桥下一线水道。南界及西界大致沿今明代城墙雨花门、中华门至水西门、汉中门内侧一线,汉中门以北则折向东北与北垣连接。今清凉山石头城在城外里余,乌龙潭是当时一段城壕。整个城垣为一南北略长、东西略短的不规则方形。其折拐处除西北角乌龙潭段外,城西南角、栅寨门段城墙以及大西门北一段城墙亦见折拐现象,城东南隅南侧城外倚墙还建有伏龟楼。城墙的宽和高,《景定建康志》、《至正金陵新志》均记上端宽二丈五尺(约折今7.75米),下端宽三丈五尺(约折今10.885米),高二丈五尺(约折今7.75米)。城墙之外、城壕之里筑有宽四丈一尺(约合今12.75米)的低矮羊马墙。

城门

建康府城的城门,《景定建康志》卷二十《城阙志一》详记之:“由尊贤坊东出曰东门,由镇淮桥南出曰南门,由武卫桥西出曰西门,由清化市而北曰北门,由武定桥秦淮河而东曰上水门,由饮虹桥沿秦淮而西出折柳亭前曰下水门,由斗门桥西出曰龙光门,由崇道桥西出曰栅寨门。”共计陆门5座,水门3座。陆门中城西有二门:北称西门,南称龙光门。城之东、南、北三面各设一门。南门、龙光门、西门直到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仍未移址,南门即为今中华门所在,龙光门为今水西门所在,西门在今汉中门南百余米的汉西门故址。东门、北门虽自元末明初拓城后弃而不用,但位置仍很明确,东门在今大中桥西侧的白下路东端,北门在今珠江路西段的北门桥南侧。3座水门因所涉两条水系南唐至今无改,可证上水门在今东水关,下水门在今西水关,栅寨门则在今虎踞南路的涵洞口。南门是府城正门,这从绍兴市三十二年(1162年)正月乙酉日,高宗欲上建康南门检阅军队,后因大雪作罢一事可以得到证明。1980年12月,在今镇淮桥南、中华门第四道瓮城门北的城门通道下1.6米处,曾经发现用宋砖侧砌的路面,残长6.1米,有可能就是当时出入南门的路面。

3座水门中,栅寨门是古运渎一支出城通道,上、下水门则是秦淮河进出府城的重要通道。建炎三年(1129年)十一月,当金朝渡江南侵之际,曾发生留守建康的将领杜充欲从水门弃城出逃的闹剧。《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十九详载其事:是年十一月丙寅日,“杜充军溃,欲乘舟出奔,方开水门,士民争门不能出。充使人谕之曰:‘秀才欲迎敌金人耳。’众皆呼曰:‘我亦往迎敌。’竟不能行而止。”

这8座城门中除龙光门、栅寨门、上水门、下水门外,其余门名似乎都是俗称,其正式名称虽文献没有明确记载,但有一些线索。

白下门即东门,宋元两代均称白下门。如宋·周煇清波杂志》卷三“景阳台”条记周煇居建康,曾至白下门外齐安院寻古探幽。《至正金陵新志》卷十一《祠祀志·社稷》亦称上元县社坛“旧在白下门外尉司东”。白下门简称“白门”,《景定建康志》卷十三《建康表九》载王安石曾筑宅“于白门外七里,去蒋山亦七里”,可为证明。

龙光门又称“龙西门”,《景定建康志》卷五“府城之图”龙光门所在位置即标称“龙西门”。又称“水西门”,《景定建康志》卷十六《疆域志二·坊里》载广济坊“在广济仓南,近水西门”,卷二十一《城阙志二·堂馆》载横江馆“在水西门内,赏心亭侧。”元代仍称“水西门”,如《至正金陵新志》卷一《地理图考·集庆路治图考》称社稷风雷雨师坛“旧在水西门绣春园西”,卷十一《祠祀志·祠庙》称惠泽龙王庙“在水西门里,大军仓东”。水西门这个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西门又称大西门,明·陈沂金陵古今图考》“元集庆路图考”中有“西门曰大西”之记载。

太极宫玄武门遗址或称元武门,即北门。《景定建康志》卷五《府城之图》北门旁即标称“元武门”。出北门,沿城墙、城壕东行是当时观赏金陵风景的最佳路线之一。宋人记之曰:“自金陵月堂蒋帝祠,初出北门,始辨色。行平野中,时暮春,人家桃李未谢,西望城壁壕水,或绝或流,多鵁鶄、白鹭,迤逦近山,风物夭秀,如行锦绣图画中。”

栅寨门又称“铁窗子”。《至正金陵新志》卷一《地理图考·旧建康府城形势图考》注云:“栅寨门在城西门近南,凿城立栅,通古运渎,不详其始,复置闸以泄城内水,入于江,俗呼为栅寨门,今呼铁窗子是也。”“铁窗子”得名可能与栅寨门下有铁水窗有关。四库全书本《至正金陵新志》卷一还记此门“俗呼济秦门”。至南宋后期,栅寨门年久失修,景定元年(1260年),马光祖曾对栅寨门进行大修。重修后的栅寨门形制,《景定建康志》卷二十记载甚详:门外置瓮城,门上建硬楼7间。前壁有闪门6扇,皆以铁包裹,又有“两屋山、武台各一座。屋下车桥、车颊一座,绞棒一尺二条,车窗麻索四条”。临水有券门一座,门高一丈五尺,宽一丈四尺,门深三丈三尺,券门两侧墙面包砌砖石,计四丈二尺,其下有石脚石面及铁水窗两扇。铁水窗前后有拦草椿木,两侧作雁翅状,高六尺五寸,长三丈。城内南北有登城慢道,长五丈五尺。在门前接近壕岸的地方,还有木栅及护险墙各一道,长四丈五尺。

栅寨门之外其他城门的形制,虽无具体文字记载,但《景定建康志》卷五“府城之图”却为我们考察各城门面貌提供了形象直观的材料。此图显示东门、南门、西门、北门外侧皆有一重瓮城,为横长方形。惟南门因是正门,瓮城门面南,直对主城城门和御街。东门、北门瓮城皆“屈曲开门”,可避免攻城时敌人长驱直入城内,从而构成曲折迂回的形势。

除上水门、下水门、栅寨门外,“府城之图”中各城门之上皆绘有门楼。栅寨门外既未见绘瓮城,其上亦未绘门楼。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