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市镇 :广西壮族自治区灌阳县辖镇

更新时间:2024-09-20 13:08

文市镇位于灌阳县境内东北部,东与湖南省道县交界,西北与全州县县接壤,南与水车、新圩2乡相邻。镇人民政府所在地距县城39公里,辖21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115个自然屯,233个村民小组,全镇总人口24205人(2020年),总面积140.48平方千米。地处灌江中下游,灌江流经10个村委会,省道S302线横贯镇中心,途经9个村委会连接湖南,是文市镇主要通道。另有国道357线途经镇域,文水公路通往水车乡,永安关是湘桂边界重要关口,厦门-成都高速公路贯穿文市镇已于2016年建成通车,并设有互通出入口,是全县最先通高速的地区,交通四通八达。文市镇工业园区属灌阳工业集中园区,是自治区B类工业园区和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建设的产城互动试点区。

文市镇人民政府驻文市圩,坐落在灌江河畔东西两岸平地上。文家市镇圩历史悠久,原名文村,后湖南省江西省商人在灌江东岸经商,当时分东岸街、西岸街,又因东岸街商人增多,逐渐发展成圩,故名文市。文市镇区现有道路由南北向、东西向构成的以非直线棋盘状为基础骨架的道路网体系。

文市镇镇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气温18.2℃。由于受季风影响,雨量较丰富,多年平均降雨量为量1299毫米。主导风向为北风,夏季以偏南风为主。

2018年,文市镇有工业企业315个,规模以上8个。

历史沿革

文市镇历史悠久,随灌阳县隶属关系频繁变更而变更。

夏、商、周朝属荆州之地,春秋战国为楚南裔境,秦属长沙郡西汉桂阳郡观阳县,东汉属荆州刺史部零陵郡观阳县,三国、晋属吴荆州零陵郡观阳县;公元590~617年观阳县废,属湘州零陵郡全州县;公元617~624年,折湘源复置为灌阳县,属湘州零陵郡灌阳县;唐先后属江南西道永州市湘源县、灌阳县;五代十国属先后属永州清湘县、全州清湘县;宋属荆湖南路全州灌阳县;元属湖广行省全州路灌阳县;明初属湖广布政使司永州府灌阳县,后属广西布政使司桂林府灌阳县;清属广西布政使司桂林府灌阳县;民国2年属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道灌阳县,民国17年属广西第八行政区灌阳县。1949~1970年属桂林专区灌阳县,1971~1998属桂林地区灌阳县,1999年至今属桂林市灌阳县。

文市清代辖唐文堡、昭达堡、望月堡、巨岩堡、官平堡(部份);民国时期设文市区,下辖昭文乡、巨望乡、归化乡、碧营乡、平板乡;1947年为昭文乡(第九区)、巨望乡(第十区)。1949年12月建立文市镇政府;1950年3月划分为文市区、水车区、新圩区;1952年8月改称为第六区人民政府;1954年8月为第六区公所;1957年12月划分为文市乡、桂岩乡;1958年8月合并成立文市人民公社;1961年7月划分为文家市镇、桂岩两个公社;1962年7月合并为文市区公所;1968年4月改称为文市区革命委员会;1968年

11月改为文市公社革委会;1980年8月改为文市公社管委会;1984年6月改为文市乡人民政府;同年9月改称为文市镇人民政府,沿用至今。

地理环境

位置

文市镇地处两省区三县交界六乡镇之地,位于灌阳县北部40公里,介于东经111°08′31″~111°18′47″、北纬25°37′54″~25°45′34″之间。东邻湖南省道县沙田、红岩乡,南接水车、新圩乡,西、北分别与全州县两河乡东山瑶族乡毗邻。南北宽11.14公里,东西长17.17公里,镇域140.48平方千米,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8.27%;镇政府驻地文市圩距灌阳县城29公里,公路行程39公里;距桂林市中心145公里。

地形

文市镇地处“五岭”之一——都庞岭西麓山前丘陵地带,岩溶地貌发育,地形以石山、丘陵为主;其次是河谷平地和溶蚀洼地,地势灌阳县河谷平地较低,以东丘陵、石山地势逐渐升高,东部地势较西部高。

主要山岭有五雷打鼓、金鸡山、寨子山、破头山、红岗岭、马脑壳等。东有高木关、永安关,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南省两省(区)分界之关口,人们来往必要之要道。

气候

文市镇的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雨量较丰。年平均气温为18.2℃,为全县平均气温最高的乡镇;≥10℃的活动积温为5461.87℃,是灌阳县热量最丰富的乡镇。日照市时数为1416小时。全年风向以偏北风为主。文市镇的气候条件有利于发展多种经营。

行政区划

文市镇 文市镇现辖文市、西就、大湾、瑶上、吉田、吉头、月岭、玉溪、清塘、桂岩、勒塘、集齐、北流、同仁、王道、陈家坪、会湘、马莲、昭仪、达溪、联合等21个村委会,共115个自然村,233个村民小组,镇政府驻地为文市圩。

经济

文市镇位于灌阳县境内东北部,位于两省三县六乡镇的交界之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文市镇自2003年被自治区列为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后,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政府办公大楼、邮电大楼、文化宣传大楼、供电大楼、税务办公楼、农贸市场、供销大楼等综合办公楼15座,并全面完成了“村村通”广播电视、公路和农村电网改造任务。全镇总人口约4万多人,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布局合理,全面规划,做到了经济、社会、环境三效益的相统一,镇区面积2.1平方公里,镇老市场及商贸新城面积达7.4万平方米,常住镇区人口为1.6万人,镇区基础设施完善,道路硬化、绿化、亮化率达96%。即将建成的成厦高速G76(文市段)穿全境而过,仅距镇政府1公里处有一高速公路出入口。该镇自然资源丰富,其中大理石花岗石量多质优总储量达11亿多立方米,石材方料开采达点200多个,石材加工企业达180多家,是桂北有名的石材重镇。特别是2009年3月文市片工业集中区通过自治区B类工业园区审批以后,文市镇工业经济存现出飞速发展的良好势头,2012年,工业固定资产投入达5.30亿元,文市镇实现工业总产值9.3亿元,税收达2860万元。文市镇工业集中区规划建设冶炼园、石材园、工贸物流等园区。至2013年止,在工业集中区建成占地面积420多亩的冶炼园,有8家规模企业入驻并投入生产,年产值达12亿元。县里计划将文市石材园打造成1200亩以上工业园区,2012年,石材园已完成一期工程360亩土地的“三通一平”工作,石材园二期项目400亩土地的征收工作已完成,将为石材企业的入驻发展壮大创造良好的条件,仅入驻的桂灌德里石材有限公司一家企业2012年就生产板材180多万平方米,产值达3.2亿多元。冶炼、石材、工贸物流等三大园区建成后,文市镇工贸强镇将实现质的飞跃。文市镇基础设施日臻完美,服务功能齐全,人力资源丰富,是投资的理想之地。

文市工业集中区

文市工业集中区位于文市镇马莲、达溪、联合三村交合处,鸭子岭以东,达溪村委以西,有302省道经过。控制面积约733公顷,规划面积640公顷。按照三类工业用地进行规划,重点发展矿冶加工、建材(石材)。配套建设居住小区、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教育科研、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文市工业集中区前期计划开发100公顷,现已入驻的企业有文市变电站、兴盟铁合金有限公司、桂灌德里石材有限公司、灌阳县翔云铁合金有限公司、桂林灌阳银羽铁合金有限公司等。

重点项目:单晶硅生产项目、石材深加工项目、兴盟铁合金有限公司装机12500KVA矿热炉项目、桂灌德里石材深加工项目:年产25万平方米高光度石材成品、新上铁合金项目:装机12500KVA、灌阳县翔云铁合金有限公司装机12500KVA矿热炉及装机3600KVA精炼炉项目、灌阳县华兴冶炼有限公司装机12500KVA矿热炉项目、灌阳县银羽铁合金有限公司硅锰合金生产项目:装机12500KVA、年产1.5亿只无汞可充碱锰电池项目、年产10万吨200系锰不锈钢制品项目、年产5000吨氧化锌项目、锌系列产品开发项目、锑系列产品开发项目。

文市石材园

文市石材园位于中国黑白根之乡灌阳县县文市镇西部,灌阳县工业集中区文市片区南部,园区中心距灌阳县城34km,距文市镇5km。园区内部有省道S302线经过,距昆厦高速G76线7km,距湘桂铁路衡柳铁路50km,交通非常便利。文市石材园规划用地面积700亩,计划总投资5.6亿元,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和信集团承建。

其石材产业区规划面积50公顷,分五个功能区,包括石材加工制造区,以大理石为特色,建成技术先进、功能完备的先进石材制造基地;石材荒料交易市场及物流仓储区,设置石材物流配送、仓储系统,包括荒料堆场、专业吊装、进口石材海关监管(保税区)仓库等;展示展销区、研发及人才培训区,建设石材产品展贸中心、大理石艺术展览馆,建立石雕艺术园地、设立研发机构和大理石工艺培训学校;生产技术配套区,包括磨具磨料备品备件生产供应公司,石材设备制造维修供应公司,石材粘接、上光、改色等化工用品公司;综合服务区,设立管理服务机构,提供行政服务及三产服务:银行、保险、税务、外贸、招商、中介、食宿、休闲旅游等。

文市石材园将实施优势资源先锋战略,以灌阳县优势资源为依托,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以石材加工产业为龙头,营造灌阳县工业发展氛围。文市石材园的建成,将大大提升我县石材加工的品位,提高石材资源的利用水平,创建我县石材品牌,促进我县石材加工业健康、高速发展。

文化

民间艺术

彩调清代末期由湖南省民间艺人来灌阳卖艺传入灌阳县内,一般由两三人组成一个彩调班,用二胡、碗碟敲打伴唱民间小调。民国期间,彩调班队伍扩大为10余人,女人多由男子扮演,现有玉翠班、玉峰班、青峰班等3个彩调班,常演的节目有《王三打鸟》、《跑菜园》、《娘送女》、《三看亲》、《尼姑下山》、《化子骂相》、《打皮掌》、《双推磨》等戏。演出曲间不定,由地方包场演出。解放后,将传统彩调戏改造成健康的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彩调剧,多次举办全县文艺会演。

桂剧

清末至民国时期,建有文峰剧团、月岭剧团。各剧团(队)都拥有演奏、演员约三四十人,服装道具齐全,生、旦、丑、净都配有二线。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以反封、资、修(封建主义、资本主义、修正主义)为由,禁止演古装戏,所有服装道具被封存或毁掉。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有文市剧团、月岭剧团、水车剧团恢复活动。

木偶戏

又名傀儡戏。民国时期,县内流行的有提线木偶、操杆木偶、手提木偶。文市镇西就村的木偶戏班,是提线木偶,用线将木偶的手、足、身躯系住,人在幕后操纵,配合伴奏,一边唱,一边表演,大多表演历史题材、神话故事之类的戏,动作灵活,栩栩如生,吸引观众。文化大革命中以扫除封、资、修为由,木偶戏遭禁。此剧种现已失传。

采茶舞

又名师公舞。跳舞的人(一般6至8人),带上男女面具(鬼脸壳),以笛子和锣鼓伴奏师公牌调。初跳四方形,作采茶动作,四角转身穿插重复数次,后围起圆圈,动作由慢到快使劲追赶,乏力者退出淘汰,坚持最后一人为胜者。1958年由县文化馆整理,丰富了内容和形式,参加地区民间文艺会演,获节目三等奖

清唱

又叫坐唱,是民间最简单的一种曲艺形式,艺人多在夏天夜晚到街头、村坊院落说唱,人群围坐静听,唱的内容多是桂剧中的一折或一出戏。这种坐唱形式在清朝和民困时期比较盛行。婚、丧、祝寿以清唱桂剧、彩调为主,亦有配简单乐器演唱的。

孝歌

灌阳县一种民间祭奠风俗,此种风俗源于何时,无从查考。唱孝歌亦称打歌堂,采用打歌堂的形式悼念死者,是比较文明的,全县各地颇为盛行。每当村里有人逝世,孝家痛失亲人,左邻右舍、亲朋好友前往慰藉孝家,帮忙料理后事。是日晚,亲友、村人及附近村庄歌手围坐灵柩,以大鼓伴奏,用唱歌的方式,歌颂亡者在世功德,描述民间风俗,赞颂传奇人物、古代英杰,揭露恶人坏事,抨击不良陋习,通宵达旦而唱,内容丰富、包罗万象,无所不有。一般只打一夜歌堂,亦有打两、三夜歌堂的。

人口

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时,全镇常住人口24205人。

社会

文市镇境内自然资源资源丰富,物产众多,环境优美,交通方便。地处灌江中下游,灌江流经10个村委会,昆厦高速公G76,省道S302线横贯镇中心,途经9个村委会,规划中的国道357线亦经过该镇。文市镇属典型的农业大镇,灌阳橙、灌阳长枣红瓜子、雪梨、奈李、石榴等是主要特、优水果产品,2005年产量达4.6万吨,占全县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列全市140多个乡镇的第15位。粮食产量年年稳中有升,人均有粮达530公斤以上,畜牧业发展迅速,人均出栏生猪1.3头,水产品养殖处于全县领先地位,人均水产品占有量17公斤。文市镇既是灌阳县第二大城镇,又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北地区重要城镇。近年来,文市镇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的总基调,紧紧依靠全镇各族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打造桂北工业商贸旅游重镇”为总抓手,以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为核心,全力实施“生态优先、工业主导、工业化与城镇化相融合、农业产业结构优化、旅游商贸协调发展”的发展战略,突出抓好社会事业、民生、社会稳定三大块,积极有效应对各种复杂严峻的改革发展稳定形势,艰苦奋斗、顽强拼搏,高效推动各项工作,锰业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石材园建设、高速公路建设、商贸新城建设、泉丰花园建设、文市商业步行街建设等重大项目稳步推进,“美丽文市·清洁乡村”活动不断巩固和深入开展,努力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实现了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稳中向好的良好局面。据统计,2014年文市镇GDP总量15.5亿元,比上年增长43.3%,农民人均纯收入5618元,比上年增长12.5%。其中工业实现社会生产总值14.85亿元;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86亿元,同比增长45.8%,其中工业园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16亿元,工业主导地位进一步巩固。

文市镇位于县境北部,东与湖南省道县交界,西、北与全州县接壤。镇人民政府所在地文市街距县城39公里,辖21个村公所,115个自然屯,233个村民小组。总面积154平方公里,1990年末9345户,36910人,人口密度为239.68人/平方公里。耕地33408亩,其中水田19975亩,旱地13433亩。地处灌江下游,灌江流经10个村公所;水车水库东、西干渠和古迹塘、红庙水库等水利工程,对确保水稻增产有很大作用。水果以灌阳橙、红枣、石榴为多,灌阳橙是全县主要产区。1989年总产量1299546公斤,占全县柑橙总产量的38.6%。年产红瓜子122600公斤,苎麻213950公斤,分别占全县总产量的59.9%和61.1%。镇东南3公里的月岭村,有列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孝义可风”石牌坊、文昌阁、步月亭;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催官石塔、文峰塔(“文革”中毁)、将军庙、唐孔林墓;另有石寨和白竹岩等名胜古迹和月岭八景。该镇地处两省三县交界之地,来往商人甚多,集市贸易繁荣,逢一、四、七为圩日,是全县第二大集镇。

文市镇自然资源丰富,其中大理石花岗石量多质优,总储量约为10亿立方米,石材产品已成为我镇乡镇企业的龙头产品,形成了生产规模,长达6公里的生产线,有“桂北石材第一镇”的美誉。石材厂80多家,石材荒料开采点110家,年产板材70万平方米,荒料13万立方米,年总产值达1.9亿元,营业收入达1.56亿元,创利税980万元。

文市镇将紧紧围绕建设“桂北工业商贸旅游重镇”的目标,充分发挥该镇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科学规划,精心实施,依托文市工业集中区的现有产业优势,以工业化推进城镇化,以城镇化促进工业化,把强化项目支撑、发展实体经济、促进产业集聚作为城镇化建设的核心动力。坚持一手抓产业发展,一手抓城镇建设,做到“以产兴城、以城促产”,推动产业发展与城镇建设齐头并进、良性互动、融合发展,全力打造“三园一街”为核心的特色工贸名镇(锰业循环经济园、石材园、移民工贸创业园、石材加工一条街)。

2014年,该镇成功申报全区百镇示范工程,启动了投资2亿多元的全市示范乡镇建设项目,投入1.2亿元建成了全市乡镇一级最大的商贸市场——占地5万㎡的文市商贸新城,锰业循环产业、石材加工两大园区经济板块逐步形成,文市月岭、石林分别获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和自治区级世界地质公园,投资3000万元的文市玉溪生态休闲农业园区及达溪村400亩超级稻、北流市300亩葡萄文市村500亩砂糖柑等土地流转项目扎实推进,吉田甲鱼、瑶上岩头坝中华鲟养殖、瑶上年出栏1000头养牛场等项目等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同时,扶持培育专业合作社,引导土地小块并大块,完善“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链。上述一系列项目的实施,促进了该镇“四化同步”。

文市镇也是全县地理位置好和地形地势最低较平坦的地区,水资源丰富,有利于建设工业区,发展工业经济。文市镇自然资源丰富,其中大理石花岗石量多质优,总储量约为10亿立方米,石材产品已成为镇内企业的龙头产品,形成了生产规模长达6公里的石材一条街,有“桂北石材第一镇”的美誉。文市镇经济发展迅速,至2014年型工业园区建设初具规模,文市石材工业园和文市冶炼工业园是全县经济发展的龙头力量。文市镇城建日新月异,由桂林嘉盟房地产公司投资2亿人民币建设的文市商贸城环境优美,配套设施完备,宜商宜居,吸引了来自周边乡县和湖南省大量民众在此从商和定居。在建的还有泉丰花园、文市商贸旅游街等项目。是桂北地区小城镇建设的典范。文市镇流动人口众多,酒店和餐饮业发达,有在建的灌阳县唯一的四星级酒店泉丰大酒店。还有三星级商贸城新城宾馆,大型经济性酒店有思远大酒店等。热情、勤劳、朴素的文市人民欢迎大家来文市旅游和投资兴业。

旅游

文市镇旅游资源丰富,风景名胜较多:有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文市怪石林彝族自治县,犹是南京市的“大观园”的月岭古民居,及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雕刻精美“孝义可风”的石牌坊,文昌阁、步月亭、催官塔、文峰塔、将军庙、唐孔林墓、石寨和白竹岩等名胜古迹。境内永安关和高木关(现为高木岺),自古为湘桂两省的重要通道。1931年至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北上、第六军团西征、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先后三次经过永安关出入灌阳。高木关一直为桂系军阀驻地,至今仍保存有李宗仁部队的战壕多处,现高木关进出关口仍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乃自古兵家必争之地。

名胜古迹

1、名坊

月岭石刻牌坊孝义可风坊位于文市镇月岭村,距文市镇2公里。此坊为该村知县唐景涛奉旨为其母史氏所建。建于清爱新觉罗·旻宁十四至十九年(1834-1839),高10.2米,长13.6米(含基脚),跨度11.05米,为四柱三间四楼式仿木结构,上似梯形,下似长方形,四只鱼正吻,两两相对。中间两根正方形石柱高达5.4米,方柱石基座为石墩,南北两侧均抱抱鼓石护柱,使高架凌空的石坊显得浑厚凝重,同时具有夹杆石的作用。明间一层高3.8米,宽3米,一梁南(正)北(背)面均缕雕一对姿势、形象各异的麒麟献瑞。二层匾正面记载史氏节孝懿事,背面匾载史氏简历;二梁两面缕雕“双龙戏珠”。三层匾南北面各书孝义可风、艰贞足式;三梁缕雕八仙、八宝;三梁之上有龙门梁,刻有莲花瓣,似莲花宝座承挑四层。四层四组斗拱支撑庑殿顶,两边为格窗,中间是匾,匾的左右及上方缕雕五条龙,上方正中一龙头张口吐舌,匾中直书皇恩旌表,有皇帝开金口恩赐遵守封建礼教之人修造牌坊之意;上部为单檐庑殿顶,殿顶筒瓦分垄,勾头、滴水,檐板底部雕有重檐;正脊两端各一倒立鳌鱼正吻。脊上正中为王母娘娘的三层八方玲珑塔,一层浮雕八樽佛像,另一层每方篆刻一字,为欲目千里,更上一层八字。两次间一层高3.2米,宽1.55米。二层匾分别记载乡绅呈报史氏节孝事迹,县署、府及布政使司呈报批文及捐资、建造事宜;三层每间三组斗拱支撑庑殿顶,两块格窗,庑殿顶压脊末端各倒立鳌鱼正吻,形象逼真。整个牌坊如同一个石雕博物馆,无论是二龙戏珠、麒麟献瑞、喜禄封侯(喜鹊马鹿蜜蜂属、猴)、喜报三元(喜鹊、豹、山羊、猿)、连升三级(莲花、升内插三戟),还是脚踏祥云瑞霭的八仙、八宝这些古老题材,莫不形神兼备,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令人赞叹。石坊造型庄重,设计精美,榫卯相接,错落参差,沐雨栉风,浑然一体,经150余年沧桑,坚定不移。它蕴含了无名匠人的智慧和力量,是研究石刻艺术的珍贵实物资料。1981年被列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2、名塔

①催官塔

位于文市镇3公里月岭村洞背山顶,建于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塔身实腹,全石结构。塔高12.5米,七层八边形,底层每边宽1.3米,塔顶竖一石葫芦。该塔造型庄重,是灌阳县至今唯一保存完好的石塔,1980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都匀文峰塔

位于月岭村马山岭上,曾为镇屯名塔,已毁。

③文良儒烈士纪念塔

位于文市镇西部3.5公里,富水屯下芝麻湾旧宅后龙山脚,白水县~永安关公路右侧。塔前60米处是文市富水初中,踏上17级水泥台阶,就是平台,占地面积160平方米,周围绿树成荫。塔旁建有水泥石砌栏杆,中央矗立这座雄伟的纪念塔,上面镌刻着“文良儒烈士纪念塔”八个大字。塔高10米,塔座5.76平方米,侧面有邓崇济题词是:“学习文良儒烈士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革命精神,学习他忠于中华民族的伟大气节”。肖雷题词是:“发扬烈士爱国主义精神,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塔后建有烈士陵墓,安放烈士遗骨,陵墓为石砌水泥圆形墓。塔前石碑镌刻文良儒烈士简介:

文良儒烈士,代号共良,系文市富水自然村人,生于1924年12月27日。文良儒烈士从学生时代起就追求真理,立志革命。1943年在桂师经吴滕芳同志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夏,参加桂师战地服务团,奔赴桂北各地,积极进行抗日救国宣传活动。7月间,成立中共全(州)灌(阳)特支,任副书记,兼组织委员。分管灌阳县党的工作,并在文市、水车泡江一带,组织抗日武装。9月间日寇入侵灌不幸被捕。在押往全州途经新圩石人山时奋起反抗,壮烈牺牲。

建国后,为了缅怀先烈,灌阳县人民政府于1992年修建了纪念塔。

3、名亭

灌阳县现有凉亭37座,其中文市镇就有20座,均为路旁供人休息的建筑物,多为四条石柱加盖亭顶,少数砌有两面挡风墙,亦有在村庄内修建的过凉亭,供村庄内村民歇息。

①步月亭

位于文市镇月岭村北侧,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重建,为石木结构,盖小青瓦,歇山顶,座北朝南,四边檐口长5.25米,通高5.5米,四根石柱承挑整个屋架,一石柱刻有重建凉亭纪事,其他三柱刻列捐资名额,亭北竖有碑刻六块,亭西是文昌阁,再500米是百步亭,南20米为孝义可风牌坊,步月亭和文昌阁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附属点,现保存完好。

②百岁亭

位于文市镇月岭屯西约0.5公里,建于清宣统二年(1909),该屯知县唐志为晋封唐母文太宜人九十六寿所建,为石砖木结构硬山式亭,檐下端以青石叠砌,上端二步登为砖,东西向,两侧高2米处留有长方形窗,亭内有长条石供人小憩,地面和前后路均为石板铺面,亭长4.15米,宽4.2米,高5米,两侧有碑记,东有“喝荫行途称德曜,寿臻平格重照朝”,西有“寿比云山增百岁,亭同月岭巩千秋”行书对联,该亭基本完好。

③乐乐亭县

位于文市会湘桥桥头,始建于宋淳熙五年(1178年)。爱新觉罗·颙琰二十四年(1819年)重修,亭为木石结构,盖青瓦,座西朝东,石柱刻有对联:“澄清试看朝宗水,忧乐难忘思范亭”;“会心不远堪题柱,湘水长清可濯缨”。现保存完好。

④红军纪念亭

含东岸亭、西岸亭,位于文市镇大桥东、西桥头上游约30米,始建于爱新觉罗·旻宁十二年(1832),为过渡行人侯船歇息而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两次路过文市,第一次曾在沿河与桂军交战,红军53团团长刘式楷英勇牺牲。为对后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1982年县人民政府拨款维修,并改名“红军纪念亭”,两亭为木石结构,造型相同,各有4根石柱承挑4根大梁,歇山顶,盖小青瓦,亭高6.8米,成方形,每边均为6米,亭基均为大石料砌成,临江沿岸斜坡砌有料石阶梯延伸至水埠;亭内全为料石铺面,两边置有长条方石料供人歇息,亭顶四角飞檐陡翘,正脊立一葫芦,两端两龙相对而立。东、西亭遥相呼应,其势古雅壮观。为灌阳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此外,1934年红军长征经过文市村时,留下若干标语,1980年灌阳县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⑤达人亭

位于文市镇达溪村南侧,建于清嘉庆二十四(1819)年,为砖、木、石结构硬山式亭,盖小青瓦,长6.25米,宽4.15米,高4.8米,一条乡道南北穿亭而过,一侧为坡地,一侧是水沟,两面山墙内转角处由四根直径0.31米的支柱支撑桁梁屋架,亭内两边墙上嵌有8块记事、捐资碑,现保存完好。

⑥月岭路口凉亭

位于文市镇区现省道20164线月岭路口西侧,保存完好。

4、名寺

金阁寺

位于文市西就老街口,始建于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清乾隆二年(1737年)扩建,占地约15亩。民国十八年(1929年),改建为下乡区立高级小学,1969年改为文市附设初中,校舍逐年扩建,原寺庙建筑物,大多拆除,现仅存寺庙一角。

②大觉寺

位于文市镇北面,距镇驻地约0.5公里。始建于宋熙宁五年(1072年),赐额名“大觉寺”。占地2.53公顷。后在绍兴淳祐景定年间重修。元至元二十五年(1289年)扩建。寺内有岳王碑,上书:“大宋岳飞王平贼驻军于此”。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该村唐孟壬等人改建为私立大觉中学。1958年改为文市初中,1976年改称为文市高中。现寺宇全毁。

③会源寺

在今文市镇会湘村北,宋淳熙年建,原名阁里寺。明万历二十八(1600)范才贤重建。清雍正四年(1726),有僧人寂福扩修,改名会源寺。嘉庆五年(1800)鼎建观音堂。民国23年春,国民党桂军将该寺拆毁,用其砖、木构筑堡,阻击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所有僧侣奔赴他处修佛。

5、古民居

(1)月岭古民居

月岭古民居位于灌阳县文市镇月岭村,已有700多年历史,由六个大堂院组成,总体格局设计合理,布置紧凑、有序,具有中原楚国风貌和格调。青砖碧瓦,庭院深深,雕梁画栋,气势恢宏,古朴典雅,属典型的湖南省式民居建筑,体现中国传统风水格局。每院由六幢组成,均为上下两座结构,设有厢房、中门、天井、大堂、小堂、花园、戏楼、水井、石磨、仓库、鱼池等设施,为官府庭院式建筑。各有特色的石鼓、石狮、石盆、石墩、石鱼缸等文物。砖雕、石雕、木雕十分精美,各种花草、动物图案线条流畅,栩栩如生。是桂林旅游圈中文化品位最高、景观资源最齐全的古民居建筑物。

村子周围有保存完好的贞孝牌坊、步月亭、文昌阁、催官塔、将军庙、百岁亭、古炮楼等。被专家们誉为石雕博物馆的贞孝牌坊,上面镂雕的“二龙戏珠”、“麒麟献瑞”、“八仙”、“八宝”形神兼备,惟妙惟肖。这些古建筑集民间匠人精湛工艺和智慧于一身,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底蕴。月岭村文化历史悠久,早在宋末时期就建有剧团,清朝初期逐渐演变成为具有一定影响的桂剧团,是广西桂剧的创始地。

(2)车头古村

始迁祖子芳,由全州文桥于元未年间迁居车头屯。古时用简车引水灌溉,故名车头。2001年,全屯176户,700人。村内民居保存完好,古樟郁郁葱葱。屯边沟塘水系完整。

6、石寨

环绕月岭村四周,大部分已毁,基础尚存。

7、会馆

①文市湖南会馆

位于今文市镇政府南侧,紧连赤壁山北,面临灌江。建于清朝。馆为正长方形,座东朝西,有石柱大门,内有戏台、住房、食堂、会议厅。70年代修建公社礼堂时废。

②文市江西会馆

位于文市老街,清代建筑,长方形,内有戏台、房间、食堂、集会厅。今保存完整。

8、古庙

将军庙:位于月岭村西侧。1980年公布为灌阳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9、古桥

登瀛桥

位于文市镇达溪村大坊自然村,跨响水岩小河,料石拱,1孔,跨12米,宽4米。始建于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邑人蒋谦,登进士捐资修建,故名。

②唐安桥

位于文市镇文市村境内,明洪武初年进士唐以廉倡修木桥,年久朽毁。明成化十五年(1479年),邑人唐锦春捐资重建石拱桥。3孔,宽5米,长15米。

③龟溪桥

位于文市镇东南龟溪小河上,始建年月失考。1964年建文市——水车公路,拆除改建新桥,桥长9米,1孔,净跨7米,宽5.9米。

④会湘桥

位于文市镇会湘村境内,故名会湘桥。跨全州大田后村小河。始建于宋代淳熙五年(1178年),明天顺元年(1457年)被洪水冲毁,知县龚俊捐资建成。料石结构,3孔,净跨6米,长22米,宽4.5米,至2014年止,桥上有水利渠道通过。余2.4米,可通行人。

⑤达溪桥

位于文市镇达溪村,故名达溪桥。始建年代失考,跨响水岩小江。1孔,长12米,宽4米。现利用作机耕路桥。

10、古渡

①云溪古渡

位于文市镇吉田村委。渡东苍松翠竹竞相繁茂;渡西石亭,便宜行人待渡时遮风避雨。河面宽阔,绿水幽幽,清风徐来,微波荡漾。临江悬崖峭壁与挂榜山相接,壁直如屏;壁上石隙中长满杂树,悬生倒挂,影映江心;西干渠横穿石壁,忽伏忽现,盈水从半壁倾泻如飞瀑。更有奇者,壁上有一数米见方石块,赤若朱砂,犹如画屏印玺。

②江西义渡

位于文市镇江西渡屯,建于明万历年间。渡口的灌江东西两岸各有古亭(东岸亭已毁)。西岸渡口有寄木树生石上,盘根错节,枝叶繁茂,凡过此渡者,无不暂息乘凉。村人唐运照虑其根离石土而易枯死,于清爱新觉罗·旻宁十九年(1839)捐资砌石墙固土护根。据渡口碑文记载,此义渡建于明万历年间。

11、古墓

唐孔林石圈石刻墓:位于月岭屯西。1980年公布为灌阳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名山

赤壁山:位于文市镇镇政府旁。群山罗列,峭拔千寻,临江而秀,横亘数里。山麓有寻胜桥,另有招凉台。背山面江,林木四荫,避日乘风,游人赖以憩息。旁横红色石壁60余米,崖壁上镌“赤壁市”二字,笔画遒劲,每字约三尺许,山以此得名。道旁有小盘石,凭约自如。悬崖山腰有赤壁岩,洞中有洞,有暗河与灌江通,洪水涨发,波激洞中,怪声万状,坐听岩中,好象金丝竹并奏;绕洞登山岭,则山水相连,青绿交映,俯文市全景,尽收眼底,天然幽景,四季游人不绝。为古今游览胜地。

名岩

1、白驹岩

在文市镇月岭西约200米,岩腹与仙家岩、步月岩相通,长约1.5公里。白驹岩至步月岩有进出口3层,岩口上有石墙古炮楼,四面墙体均有枪炮射击孔。岩内钟乳石集聚,倒挂悬生,形成天然的石林、石笋,千资百态。此岩有1条地下河潜流通灌江,河上有1座奈何桥,宽1米许,长20余米,下有潭,水深莫测。过奈何桥,经岩崖曲道往下,有一洞宽70厘米,可单人匍匐而入,为岩中“仓库”,内宽10米至15米,长约30米,是历代村人在兵乱时避乱之处。右侧是两条竹节形的钟乳石柱,形成一座天然的牌楼,为通往仙家岩的孔道,长约250米,地势高于白驹岩,钟乳石保存完好。地面由碳酸钙形成,大大小小的龙体圈成梯田式的水池,水色澄清。沿岩返回原处向右前进约150米,又有一洞,光亮有雾气,为此岩出口。岩前是灌江。

2、步月岩

在文市镇月岭村西。此岩高而宽敞明亮,又名明亮岩。顶部有一洞,径宽10余米,圆如月,故名步月岩。中间有一天然石桥,名步月桥,桥宽1米许,长10余米,系乾隆庚子刘文梅所题。石壁多龙凤禽兽状,唐时儒塾课其中,有联云要寻孔颜真传何必到尼山泗水,欲求周朱道妙印此是鹿洞月岩。

3、花石岩

在县城北文市镇昭仪村前花石岗。岩内有唐朝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永州司马柳宗元石刻诗。诗云:“忆昨筹戎事不同,曾闻燕集此岩中。军声孰与水声胜,虏势难争山势雄;莩略纵能亲朗日,安全还记慕遗风。我来忽动晏安志,为佛苍苔记隽功”。历代名人到花石岩观柳宗元石刻诗及览胜者甚多。因修筑公路,古道被废,现无路通岩内。

4、巨岩

在文市镇桂岩屯左侧。岩中有石龙,形状甚俏。龙尾有一穴,龙前有石柱一对,水穿岩而流。岩内干爽,可容百余人,一水穿岩而出,经田洞至岩口村觅入石穴,隔一山复出现于水源村前,再迂回过龟溪洞注入灌江。

5、光岩

在文市镇瑶上屯后,洞口由山南侧进入,越数十步,山顶有一圆孔如月,岩中有平台,冬暖夏凉,地无尘埃。四周奇石林立,千资百态。台下有流水洄,岩南北皆深潭,水由南北二处注入岩腹,水质清澈幽静。沿石梯下,直出山北,岩口处有屋数间。据传曾是该村清代爱新觉罗·颙琰丁卯科解元陆锡璞著书处。

名关

1、永安关

山口,位于文市镇北流村委会东面1.3公里,往东有古道通道县,往北有鸟岩岭、马鞍山,往南面山脉与雷口关相连。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1934年11月,中国工农红军江西省突围长征,沿湘桂边境经永安关进入灌阳。

2、高木关

山口,位于文市镇集全村东部4.2公里,东与湖南省省道县交界,为广西往湖南的交通要道,古时此地长有高大树木,故名高木关。

3、昭仪关

位于昭仪村委境北,旧置昭仪驿,唐朝设昭仪关,是楚南粤西的交通要道。曾有不少文人骚客过此,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柳宗元任永州司马期间,曾到此地,并题诗镌刻在花石岩内的石壁上。

石林

1、文市怪石林

文市石林是典型的喀斯特溶岩侵蚀而成,占地5平方公里,形似城堡,奇石罗列,峻峭无比,直刺南天,更多的酷似形态各异的动植物,雄伟挺拔。具有双层结构、剑状峰顶、造型奇特等特点,尤其是所有岩石缝隙中都长出花草树木和藤蔓植物,开出五颜六色的花朵,俨然一个天然的大盆景。它是可与云南路南石林媲美而又更为典型的剑状岩溶地貌,比世界其它热带地区的剑状岩溶地貌有更复杂的发育历史。

石林下樟榕苍遒,红枫柳绿交相辉映,桃、李、柑、枣等果树遍布,古井清泉,小桥流水,鸟语花香,一派满溢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

王道石林

位于镇域北部王道村委,剑状岩溶地貌十分发育,分布面积大,气势恢宏。

秀水

灌江上游植被覆盖率高,主要流经石灰岩地区,河床石质,河面宽窄多变,河水碧绿,两岸溶蚀地貌发育,景色十分秀丽。

参考资料

灌阳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灌阳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1-07-01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