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1+1 :白岩松主持的新闻评论对话节目

更新时间:2024-09-20 11:58

《新闻1+1》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频道一档时事新闻评论直播节目,也是典型的访谈式电视新闻评论节目。2008年3月24日开播。节目时长30分钟,从时事政策、公共话题、突发事件等大型选题中选取当天最新、最热、最快的新闻话题,还原新闻全貌、解读事件真相,力求以精度、纯度和锐度呈现最质朴的新闻。

《新闻1+1》选题内容上凸显时效性和新闻的重要性、新鲜性,第一时间跟进评论进行直播,深入解析新闻幕后错综复杂的背景脉络。主持采用“1+1”,即一位主持人和一位新闻观察员的访谈模式。在访谈中,以传播深度评析的意见性信息为主。节目充分运用电话连线、现场报道、背景短片等电视报道的基本形式,以言论为主,新闻事件叙述为辅,在评论的深度、广度和自由度方面进行开掘。

2011年8月,《新闻1+1》全新改版。由主持人与评论员一对一访谈模式,改为只由一位主持人主持,即“新闻+评论”模式。报道风格上,栏目强化“丰富的信息量”、“明快的报道节奏”与“鲜明的主题性”相融合,突出评论内容多元化、深入性与媒体性特色。题材选择上,《新闻1+1》进一步强化热点新闻跟进,依托各地应急报道点资源,第一时间采访新闻当事人,突出热点新闻的即时延展。配合改版,栏目以“主播制”进一步强化主持人的符号特色。

节目2008年3月24日开播后,每周一至周五22:00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播出。2009年8月改为每周一至周五21:30播出。2022年10月22日后周五节目改在22:00播出。

《新闻1+1》开播以来, 有对节目的正面评价, 如《新闻1+1》成为电视评论节目的旗帜、《新闻1+1》开创中国电视评论新范式等。 据CSM提供数据显示, 《新闻1+1》在2008年6月2日创下栏目收视1.09新高, 成为新闻频道收视“黑马”。2009年6月, 由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民族大学联合推出的《中国电视网络影响力报告 (2009) 》中, 《新闻1+1》被评为“中国最具网络影响力的中国中央电视台栏目”之一。2012年,栏目再次入选中国网络影响力榜单。

2023年9月25日,《新闻1+1》推出特别节目《亚运1+1》,白岩松奔赴杭州市赛场做现场点评。

创办背景

2008以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和普及, 原先为电视所垄断的远距离图像传播技术, 同样可以在互联网上使用。先进的互联网系统已经可以与电视媒体的图像传播技术相媲美。特别是博客、手机等自媒体的发展, 受众的自主参与性增强, 使得受众有更多机会参与到新闻传播中。

截至2008年底, 中国手机用户已经超过了6.41亿。通过手机上网的1.176亿人更是已经通过手机与全球传播网即时联系在一起。

在互联网深入发展的同时, 移动通信网已经成为互联网的有效补充。然而也由于网络上新闻的传播和接收方式相对自由的特性, 使得它在提供海量信息、瞬时信息的同时, 公信力的缺失也成为网络新闻的硬伤之一。

在此情况下, 中国中央电视台作为唯一的国家级电视媒体, 在垄断独家消息优势受到一定程度挑战情况下, 如何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寻求突围, 是一件值得思考的问题。而寻求新闻信息的整合, 用新闻评论形式, 对新闻进行深度解析, 充分发挥大型传统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 无疑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正如央视制片人唐怡所言:当今时代的新闻节目如何在同质化的困境中突围, 才是新一轮竞争的关健。独家新闻的含义不仅仅是独家的事实报道, 还包括具有创见性的新闻评论。

《新闻1+1》创立之前,有一档节目《中国中央电视台论坛》,于2006年停播。分析《央视论坛》停播原因, 在于它出现了很多言论节目致命弱点, 如“述的部分远远多于评的部分”、“政治话题多为政治文件解读”、“言论一边倒, 难以使话题深入”、“时效性不强”等。 这极大地削弱了作为一个国家级大台所应具备的鲜明、独特、深刻地引导社会舆论导向的地位。该节目停播后, 中国中央电视台推出《360度》这一节目, 也因为同时包含多种新闻报道方式, 名为时事解析, 实际却贪大求全, 没有明确的栏目定位而导致节目停播。在此状态下, 探寻更好的新闻评论方式, 成了电视台需要突破的地方。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中国中央电视台推出了《新闻1+1》节目。

它采用“1+1”即一位主持人和一位新闻观察员双人谈话模式, 由白岩松董倩联袂搭档主持。它打破传统的新闻栏目播报旧制, 大胆采取现场直播形式, 向观众展现当天新闻话题的事件全貌, 解读事件真相, 并首次引入了“新闻观察员”的全新概念。因此, 这里的“1+1”, 更可能意指“事实”加“评论”。

当然,在创办者的最初构想里,1+1是演播室+现场,事实+观点,是对话,是平等,1是开始,还有第二落点,内心+时代,镜子+窗户,内容+形式等等。又简单又复杂,观众可以为它添加很多联想和解释。

发展历程

2008年3月24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进行小改版,《新闻1+1》开播,每周一至周五22:00在250演播室直播。主持人,白岩松董倩

2009年8月3日,《新闻1+1》改为周一至周五21:30播出,8月10日,栏目进行改版,更换为新闻频道统一片头并改在150演播室直播。

2010年3月1日,《新闻1+1》取消统一片头,以独立包装节目预告为片头(但仍使用“你正在收看的是”片花)。

2011年7月28日,传言白岩松在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1+1》中质疑高铁、批评王勇平的节目播出之后,《新闻1+1》遭停播,央视辟谣。

2011年8月1日,新闻频道《新闻1+1》栏目全新改版亮相。节目在形态上寻求突破,由主持人与评论员的一对一访谈模式,改为由主持人承担评论员职能,对新闻热点展开个性化的评论与报道。在报道风格上,新版栏目强化“丰富的信息量”、“明快的报道节奏”与“鲜明的主题性”的融合,突出评论内容的多元化、深入性与媒体性特色;在关注题材上,栏目将进一步强化热点新闻的跟进,依托各地应急报道点资源,第一时间采访新闻当事人,突出热点新闻的即时延展。配合改版,栏目以“主播制”进一步强化主持人的符号特色。改版后的首期节目关注中国红十字会的社会质疑。节目播出后,中国红十字会会长表示,节目在不回避问题的基础上,剖析理性、客观,体现了国家媒体的责任感与舆论引导功能。百余家网络媒体转载了节目内容。

栏目同时取消“你正在收看的是”片花,改为独立的新片头并使用全新的大屏包装和视窗包装。栏目改版初期在改造后的150演播室播出 。第二天回到250演播室播出。

2012年3月29日,《新闻1+1》更换新的大幕包装和视窗包装 。(原有的新闻包装不变)。

2015年6月19日下午3时许,《新闻1+1》官方微博“新闻一加一”发布消息称, “根据频道播出安排,6月19日-6月26日《新闻1+1》节目暂停播出。”

2019年6月3日起,《新闻1+1》在凌晨的重播改为16:9格式播出。6月底,《新闻1+1》及新闻评论部其他栏目由总台新闻节目中心管理(但仍然由新闻评论部承制)。 10月16日,响应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9月召开的高质量改版,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再次改版。《新闻1+1》更换为16:9的片头,演播室更换为总台新闻中心N07演播室。

2020年4月9日,栏目以录播的形式在N11演播室播出,并连线比尔·盖茨

2021年1月26日,栏目在播出途中首次转播白岩松融媒体节目《白•问》。

2022年10月14日,因新节目《高端访谈》在新闻频道周五的21:30开播。《新闻1+1》在周五的节目曾停播两期(停播的两期均顺延至下周播出),10月28日起恢复该节目在周五的播出 ,并调整播出时间为22:00。

2023年5月23日-25日,《新闻1+1》 栏目组抵达上海市,与上海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充分沟通、了解上海市养老服务基本情况后,前往多个养老中心实地调研,精选上海市今年在养老服务着重发力的三个方面,由《新闻1+1》评论员白岩松、记者以及上海总站记者带着问题实地采访、记录、拍摄,为观众带来最直观的内容和感受。其中在5月23日、5月24日的节目中在总台上海总站演播室制作播出。

2023年7月19日,栏目临时在N11演播室直播。

节目形式

《新闻1+1》是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唯一一档时事新闻评论直播节目,其节目展现形式为:背景短片和现场直播评论相结合。充分发挥图像评论的功能,同时运用人物同期声、画面、字幕、现场连线等多种方式,为演播室节目的“话匣子”提供论据。

《新闻1+1》每天制作流程:每天中午12点前,编辑给主持人白岩松报两到三个选题,白岩松选定一个后跟节目组碰头。确定选题后,他与团队会有一个交流,然后各自准备。下午,白岩松一般都在准备晚上直播内容,不熟悉的问题,准备得更为仔细。节目直播前,只有一个提纲,甚至他自己事先都不确定节目上会具体说些什么。也就是说,上节目前,只有一个大体的方向和结构。

这与凤凰卫视的《时事开讲》颇为类似,主持人、新闻观察员共同对重大的、热点的时事话题进行探讨,并以直播的形式播出。与《环球视线》不同的是,《新闻1+1》讨论的话题取材自国内的新闻事件,注重内容的大众化,塑造更亲民的主流媒体形象。

此外, 视频连线、电话连线等形式在节目中也得到充分运用。有时甚至是在新闻发生当时, 演播室主持人一边连线前方记者, 一边做解析。例如《冬奥1+1》中,主持人白岩松和北京冬奥组委运动员委员会主席杨扬二人采用视频或语音连线对话形式,对当天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相关赛事热点问题进行分析与解读。

《新闻1+1》在内容版块设计上,也颇具特色,比如特别节目,一般分为瞬间、面孔、声音、关键词、期待等等。节目中从这些板块切入,在极短的时间内,关注当日看点,捕捉会场、赛场上的瞬息万变,聚焦会场、赛场内外发生的趣事与精彩瞬间。

《新闻1+1》选择主持人, 除了见地独到外,还注意对评论员个性标识和语言风格的遴选。新闻评论员白岩松犀利、率真的个性风格比较突出,许多观众很在意一些事件白岩松“怎么说”,这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个性标识突出的主持人和评论嘉宾,是电视新闻评论节目非常重要的外在包装。

《新闻1+1》还充分调动多媒介资源。例如抗疫系列节目中,先在央视新闻新浪微博提前征集网友问题。节目和央视新闻新媒体同步直播,扩展了视频“窗口”,增强互动性。与此同时,微博账号“央视新闻”的热门话题“岩松帮你问”,将白岩松采访专家、决策者的重要语录、核心要点加以提炼,增强传播的针对性,拓展表达方式

节目特点

新闻性

消息类新闻的优势在于新闻的快、新,评论类节目则侧重挖掘新闻的新思想,新观念,挖掘更深层次的内容。《新闻1+1》兼顾两个方面,选题内容上凸显时效性和新闻的重要性、新鲜性,第一时间跟进评论进行直播。

《新闻1+1》大部分选题涉及事件都是最近几天发生,甚至是当天发生的。2009年12月3日,节目播出《拆迁之死》, 演播室主持人一边连线前方记者, 一边做解析:“本来按计划, 今天晚上9点半, 这个时候金牛区会召开一个新闻发布会, 但是据我们最新消息, 这个会目前还是没有召开。”充分及时的信息量,向观众彰显信息的快捷和同步, 也为现场评论员评论提供更确凿材料,避免了评论节目纯粹“炒冷饭”, 有效维护新闻事件的热度。

又如2010年11月25日,《新闻1+1》播出《整容行业须“整容”!》,探讨王贝死因,还对王贝之死折射出整个整容行业的现状加以分析,指出监督体系存在的漏洞。时隔两天,节目又继续跟进,播出《王贝之死:私了,公难了!》,进一步分析王贝事件的处理结果。

节目在追求新闻性时效性的同时,注重深度思考,解读事件不忘提出自己的观点。节目在反映问题时,以小见大,从微观到宏观一一解析,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

社会性

新闻1+1满足社会大众新闻需求,聚焦社会最热点问题。

2017年两会期间,《新闻1+1》的百度指数迅速上涨,最高搜索量平均值达到47407。电视节目的影响力投射到互联网上:3月3日到3月15日每晚21:30,主持人董倩、评论员白岩松带来“两会”特别节目《新闻1+1》,以“瞬间”、“关键词”、“面孔”、“声音”、“数字”五个板块带大家一起全程“参与”两会。

《新闻1+1》常常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和利益诉求。例如2019年播出的《扶贫列车,照顾“少数人”?》节目,关注穿行在大凉山深处的,速度慢但是价格低廉的绿皮火车。虽然一直在亏本运行,但是慢火车承载着农民的生计和孩子们通过教育实现的梦想。白岩松在节目中说,科技快速发展顾了大多数人,但是有少数人跟不上快速前进的科技发展,前行过程中少数人的权利也应该得到保障。

2020年6月26日,《新闻1+1》关注东莞市打工17年的农民工吴桂春的故事,他在图书馆的留言感动无数网友,当地通过公共就业服务机制迅速帮失业的他找到工作。节目连线吴桂春、东莞图书馆馆员和当地人事局职业介绍中心主任,呈现了多元角色沟通互动的舆论场,节目充满人文关怀,有利于消弭阶层隔阂,真正构建舆论同心圆。

政论性

《新闻1+1》论点鲜明,层层剖析,还原新闻事件本质。

《新闻1+1》是以访谈形式,对事件进行深度剖析,在事件剖析过程中,不仅有专家和主持人给出具体观点,还有对事件进行分析过程展示,也就是观点背后理性思考过程的展示——通过对事件的层层剖析,对不同层次问题抽丝剥茧、化繁为简、逐层深入、渐渐聚焦。

中美贸易争端,《新闻1+1》共制作了25期节目, 对该事件进行及时的连续性追踪报道和评论解读。事件持续时间长, 发展态势变化多端。《新闻1+1》在相关议题设置方面和事件发展趋势契合, 努力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除了事件发生当天或在之后的一天进行节目报道外, 《新闻1+1》对第二天可能发生的最新动态进行提前解读, 这建立在已知即将发生的新闻事件是什么的基础之上。例如, 早前美国宣布, 2018年7月6日12点01分, 美国对中国价值340亿元的商品加征25%关税的措施会正式生效。《新闻1+1》在2018年7月5日21点30分就播出了《“中美贸易战”, 中国不打第一枪》, 表明中方的态度和立场, 大大增强了我国在新闻报道上的主动性, 不被别人牵着走。

2019年5月14日至5月21日播出的4期节目中, 针对中美贸易争端的再次升级, 《新闻1+1》连用4个感叹句标题表明中方的强硬态度和大国自信。

指导性

新闻1+1透过鲜明的观点,透彻的分析,帮助受众观察社会,认识世界,引导社会舆论。

充分利用网络平台,选题大都采用网络上热议话题,《新闻1+1》着力于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点进行探讨,并且充分尊重不同利益群体的情感诉求。通过网络话语和官方话语互搭梯子的方式让草根议程走上了公共议题的舞台,既集纳公共领域意见,又通过正确的舆论引导让非理性的网络语言得到自我修正。

从2020年1月27日(正月初三)起,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CCTV13)推出抗疫特别节目——今日疫情分析,由白岩松担任主持人。随着疫情迅速蔓延,越来越多问题变得尖锐化,舆论环境众声喧哗。这时候需要具有公信力的主流声音给人民群众以信心,并迅速担负起舆论引导和构筑公信力的责任。

1月20日晚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1+1》节目直播连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院士,首次发布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确定“人传人”的特性,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全面提高整个社会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视程度。随后,话题#钟南山肯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人传人#推上热搜,正式敲醒全国警钟。

正视群众关心的疫情问题,及时回应,稳定人心;对公众开诚布公,获取公众的信任和支持。疫情期间,《新闻1+1》肩负了重要的舆论引导作用。一方面消除社会中负面、不实的谣言,另一方面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在政府政策、抗疫举措的发布和实施过程中发挥良性作用。

创作团队

以上内容相关资料来源于

同步媒体

特别节目

奥运1+1

冬奥1+1

两会1+1

亚运1+1

社会影响

2009年6月, 由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民族大学联合推出的《中国电视网络影响力报告 (2009) 》中, 《新闻1+1》被评为“中国最具网络影响力的中国中央电视台栏目”之一。

2012年6月,《新闻1+1》再次入选第五届中国网络影响力榜单。

2017年两会期间,《新闻1+1》的百度指数迅速上涨,最高搜索量平均值达到47407。

节目评价

正面赞誉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改版后推出的《新闻1+1》,不仅改变了传统电视评论的说教方式,而且大胆触及关系国计民生的敏感议题,并充分挖掘图像评论的功能意义,以创新特色成为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一道独特的风景。开创中国电视评论新范式。——《当代传播

专题性深度评论,比如《新闻1+1》就是一个优秀的范本,该节目08-09年收视率比新闻频道平均收视率高出48%左右,“白氏风格”独到、深入、异质的阐释赢得了各界的赞许。该节目会更多触及权力监督、权力规制、公共决策科学性、公共治理有效性等敏感议题,通过个案对中原地区社会运行肌理、体制脉络做出忠恕、公允、客观、平衡的解析。同时,节目选题注重事件的关联性,传导性,观察员站在历史的纵深图景下考察同类事件,作出更理性、更富建设性的评论。《新闻1+1》引领中国中央电视台电视评论新时代。——《新浪网

《新闻1+1》节目的内容可以分为三类型:时事政策解读、公共话题、突发事件。每类主题都及时选取一些较为敏感的话题,触角也会伸向体制机制各个层面,为决策层提供一种思路和参谏。这不仅需要胆识和评论策略,更重要的是必须把握好评论时机,在大量新闻事实的基础上寻求忠恕、公允、客观、平衡的新闻意见。新闻话题的及时迅速,新闻评论的深刻中肯,由这两部分组成的节目内容本身就拥有着较高的思想性,使得该节目与单纯的新闻报道划清了界限,也因时效性更加具备针对性和启迪性。——《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不同声音

作为中国中央电视台主流新闻节目,《新闻1+1》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对于其自身的社会责任认识较为清晰,但是在日常报道过程中,依然存在责任意识不足的问题。最为明显的警示媒体失语症现象依然存在。媒体失语指的是大众传媒在面对一些新闻事实、尤其是在突发的公共危机事件时,迫于政治、经济或者某种社会舆论的原因,对新闻事实不予报道,评论或报道不及时。如2013年11月22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输油储运公司潍坊分公司输油管线破裂发生爆炸,事故共造成62人遇难,136人受伤。这次事件因为其影响之大,被评为2013年国内十大新闻。然而面对如此严重的恶性突发事件,《新闻1+1》在随后的几期节目中只字未提。该节目为什么对这件事情保持沉默我们不得而知,但是这种失语症现象,足以说明它作为中国中央电视台主流新闻节目责任意识的薄弱。——《人民网

台本选录

《新闻1+1》2015年7月7日完成台本

央视:从全民抗战到全民纪念

(节目导视)

解说:78年前的“七七事变”,官方在纪念,民间也在纪念。

山西交城县东社村村民 解登金:日本在咱们这个地方杀人放火,(把村里人)都杀了。

解说:中国抗日战争既是国事更是家事。

资深媒体人曹景行:我们每一个家庭都是与一百多年中原地区的兴衰,华族的命运都连接在一起。

解说:今年不是为了记住仇恨,而是勿忘自强。

《新闻1+1》今日关注“七七事变”78年从全民抗战到全民纪念。

主持人 董倩:欢迎收看正在直播的《新闻1+1》。

刚才我们看到的是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当晚的一个模拟的场景。从那天开始中国人民进入到持续八年的中国抗日战争中去了。在78年之后,我们发现这场战争给中国人留下的这种伤痛的记忆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消逝而淡忘掉,今天我们就来关注这个话题。

解说:今天,七七事变爆发78周年纪念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有多少抗战老兵能被我们想起,又有多少抗战画面印在我们的脑海中。

汕头市市民:(英雄)牺牲后胃(被敌人)剖开,里面还有没有消化的草根,那位英雄不知道叫什么名字,但是我印象非常深刻。

汕头市民1:我记得课本里面像台儿庄大捷,死伤都是比较惨重的。我觉得抗日精神就是不屈不饶。

解说:历史需要铭记。今天卢沟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一场伟大胜利历史贡献的主题展览开幕。一千多幅战场,两千多件文物展现了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日本投降的14年间,中国人民抗战的光辉历史。

在这次抗战主题展览上,人们还可以看到一张特别的纸条。它是一位普通百姓在北京市沦陷之际写下的。1937年8月8日,日军举行占领北平市的入城仪式,北平百姓成了亡国奴。当时一位名叫罗德俊的工匠正在修建白塔寺,他把自己的无奈和茫然记录在一张纸条上封进白塔塔顶的夹缝当中。今年重修此塔时值中日战争,飞机大炮到处轰炸,生灵涂炭,枪杀奸掠无所不至。数月之中而日本竟占领华北地区数省,战事何时终了,尚不能预料,国家兴旺难以断定,略述数语以告后人。1978年白塔寺大修的时候,人们意外发现了这张纸条,它也成为北京市沦陷的印记。

历史需要铭记,而记录的历史的也不能被遗忘。今天方大曾纪念室在保定市落成。方大曾是中国战地记者的先驱摄影家,是他最先报道了七七事变。新落成的方大曾纪念室陈列了它的遗物、铜像以及生平作品等。而在四川,百余名志愿者及八名初创抗战老兵幸存者,来到三台县凤凰山景嘉谟将军墓前敬献花圈,缅怀烈士。

抗战老兵 陈:我今年94岁了,只要我还活着,每年我都要带领我的子孙,前来缅怀抗战阵亡将士。

解说:对于没有经历战争的年轻人来说,他们也找到了自己的纪念方式。

唐山师范学院学生:侵略者必将为他们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

解说:这是唐山师范学院的学生们自编自导自演的抗战题材话剧《谍战》。从去年开始,话剧社的学生就参加了抗战寻访活动,了解并记录了大量进东地区的抗战故事,他们以抗战故事为素材,将历史搬上了舞台。

主持人:过去的78年,今年的纪念活动,我们发现有一个比较独特的现象那就是不仅官方在纪念,在全国各地来自于民间的这种自发的纪念活动也在纷纷的进行。这是一个非常值得观察的现象。它至少说明两点:

第一,虽然过去了78年,但是七七事变给中国人带来的巨大的伤痛,仿佛一条深深的伤口,并没有随着时间流逝,它得以很好的弥合,而是经常会隐隐作痛。第二,我们可以看到78年的时间过去了,78年前我们是中国抗日战争,而现在我们是全面纪念。

在今年的纪念日,很多的媒体也都在纷纷用自己的视角在进行观察。比如说我们注意到,有一个媒体拍摄到三张今夕对比的照片:

第一张是1937年在日军占领下的卢沟桥,这是以前。下面是现在。以前是肃杀,现在是一种安逸。第二张图片,这是1937年苏州河畔,这是硝烟,这是繁华。这是台儿庄区1938年,我们可以看到上面的台儿庄是废墟,下面是一个锦绣的夜色。

对于这一组照片,我们可以看到历史带来的这种沧桑的剧变。但是同时,人们也在想随着历史遗迹的消失,历史的记忆人们还能记起多少呢。对于经历过那场战争的人来说,当然历史是非常伤痛的。那今天我们就来走进两个具体的个体的故事。

解说:解登金今年68岁,山西省交城县人,一个种了一辈子地的普通农民,如今他却要坚持筹建一座抗日纪念馆。

山西省交城县村民 解登金:日本人在咱们这个地方杀人放火,都杀了。我们村光是被日本人(播散)伤寒菌(感染致死)几十个了,房子点了(烧了)一半,山需就全被烧光了。咱们年轻人要懂得日本人对咱们中国的侵略。

解说:交城县,正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晋绥边区根据地。当时日本人在解登金所在的东社村驻扎了三年之久,杀烧抢掠是常有的事。1941年侵华日军在邻村南沟村发动了灭村案,如今健在的幸存者只有两位80多岁的老人。

解登金:这个纪念馆我的意思就是在建在日本人杀了67人(实为63人)那个地方,咱们自筹资金,就想把这个纪念馆办成。

解说:七七事变发生后的78年,侵华日军留给中原地区这片土地的伤痛记忆开始在民间渐渐苏醒,自发的纪念活动在各地纷纷举行。“对日作战,胜也罢,败也罢,就是不要同日本讲和,”这是曹聚仁舒宗侨在1947年合作出版的《中国抗战画史》中一句话。而这句话也让与这本书同龄的儿子曹景行记忆犹新。

资深媒体人 曹景行:这本书是我从小就当连环画看的,三四岁,四五岁,然后慢慢懂起来。那个时候开始看图片,后来看文字。我当时看到,当然小时候只看图片,图片当中印象最深刻的一个是战争的战场,有日本兵的暴行,那个非常深刻,尤其是杀人比赛那一张。

解说:40万字,1200张照片,600幅地图。中国抗战画史用新闻照片记录了大量侵华日军的罪证和中国人民抗战的事迹。60多年后,曹景行决定重新回到父亲曾经报道过的战场寻访中原地区的抗战往事。

曹景行:有一种使命感,这是我今生当中最重要的事情。我们每一个家庭都是与一百多年中国的兴衰,华族的命运都连接在一起,有这样一个回顾的机会,实际上对我们整个民族的那段历史的一个回顾。

解说:从山东台儿庄区到武汉重庆长沙,从中国远征军战斗过的云南腾冲到东北义勇军奋起抵抗过的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最后再到淞沪会战的上海四行仓库,曹景行跨越了大半的中国,按照父亲的指引重返抗日战场,只为能够使这些千千万万浴血奋战的先烈让更多人铭记。

曹景行:我们坚持下去,这一点是我们中原地区应该说是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代表了一个民族的崛起。第二个我觉得就是亏欠,对这些抗日阵亡将士的亏欠。我们随时可以发现白骨,我们真的可以随随便便,一个头盖骨,一个股骨,就在那个地方发现,名字大部分是没有的。

主持人:无论是记者曹景行沿着父亲当年的足迹去重新探寻抗日战争的战场,还是农民谢登今建立起一个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他们都是在用自己的行动去捕捉、打捞遗留的历史财富。

接下去我们就连线曹聚仁的儿子,活跃于两岸三地的资深媒体人曹景行先生,曹先生您在做这次抗日战场的这种重访的过程中,对您来说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曹景行:首先一个就是,对于我们这些看到的那些参加抗战的那些老兵,最后的我们的采访,就是非常感触很深的,那些老兵都是90多岁的,但是谈到了当年的抗战,它们那种激情、那么兴奋,就好像回到了年轻时代,但是它们毕竟是老了,当中的许多人,他们身体已经很难再支撑。有一次我们在采访当中,采访那个老兵心脏就不舒服了,后来我们把他直接就送到医院,所以我们也经常说一句话就是老兵不死,只是凋零,但是我们感到我们的老兵正在加速凋零,所以在这个时候,尤其今年,在今年抗战胜利70周年的时候。首先我们是关怀老兵,还有一个就是老兵他们到底能够给我们留下什么。这是全国都在做,特别是我看到很多年轻人在做,这是个我们觉得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而且很值得做的事情。

有一位年轻人就说,他自己做了这个事情以后,觉得心里头就存结得很多,他们在周边的都想把这件事情继续做下去,而且有更多的人一起做下去。第二个就是感受到我们这个国家,我们这个民族当时能够坚持抗战,真是不容易,因为我们在采访当中,越来越感受到,当时我们和日本相比,我们什么都是弱,除了我们的精神,真的就是我们每一个方面都打不过人家,但是我们就是坚持下去,而且坚持了这么长久,这在世界上是很少有的,甚至可以说,在二次世界大战当中,只有我们中国可以坚持这么长时间,而且是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

所以我们现在回过头去看,就是说,我们整个一个民族可以说是从78年前的今天开始,有一种就是整个民族站起来的这种奋斗、抗拒这样的一种精神,这个精神是我们最了不得的东西,不然的话我们不可能撑这么长时间。

主持人:曹先生您看,您采访了这么久,走了这么多的地方,也采访了那么多的人,您刚才也说到,要纪念就是要铭记住一些什么,那么您感觉,就记住这些老兵,记住这些人,记住这件事儿,您能不能用很简短的几句话说,他到底是为了什么。

曹景行:就是我们这个民族站起来了,我们这个民族不会给人家再压下去,这一点最重要,而我们当时是在这么艰苦的情况都能做到坚持下去,我们今天有什么做不到,最重要的就是我们自己把自己的事情做好,那我们这个民族,就我们这个国家,就一定能够成为我们整个世界上,我们这个不再受欺负,而且我们能够作出我们的贡献的这么一个国家和民族。

主持人:非常感谢曹景行先生。我们刚才也说有全国各地,各种各样的这种纪念形式,我们不妨看一下,有很多个人也建立了这个民间抗战纪念馆,你比如说,中条山抗战纪念馆,是山西省一个退休工人创办的。辽县抗战纪念馆,是山西一个检察院的退休检察官创办的。建川博物馆,是四川省的一个公司的董事长樊建川创办的等等。

那么在中国每年都在纪念“七七事变”的这样的一个背景下,与此同时,日本又在做什么呢。我们继续关注。

解说:2014年年底,一部以描写日本满蒙开拓团命运的小制作电影《望乡之钟》,在日本国内上映,与其他电影不同的是,影片在开头就打出了就算只是单纯的响应国家号召,但侵略的这个事实每个人要被追求责任的这个字幕。

《望乡之钟》导演 山田火砂子:明明自己是罪魁祸首,却不告诉孩子们战争的事,我就想着,一定要让孩子们知道,日本曾经建立过“伪满洲国”,这样荒唐的国家,我们那时是侵略者,不管怎么说,我们确实是发动了侵略战争

解说:电影《望乡之钟》的导演,83岁的山田火砂子出生在战争年代,童年里接受的是诸如,必胜的正义战争这样的洗脑教育,在她看来要让国民清楚的知道真相,是件不容易的事儿,这也是她拍摄这部影片的初衷。

山田火砂子:我们当时都觉得日本一定会赢,做梦都没想过输的事,以举国之力所制造的谎言,我们是不可能识破的。

解说:和山田火砂子用电影说话不同,90岁的老兵中岛五郎选择用举办演讲的方式,讲述自己的战争经历。

日本老兵中岛五郎:我们就去掠夺老百姓家里的积蓄,粮食等这些能吃的东西,那个时候没意识到是在做坏事,只是上面的人让做什么我们就做什么,就像机器人一样,在我参加战争之前,1940年那会儿,日军的长官命令把村子烧了,士兵们就真去点火把村子烧光了,这就是日军的三光作战。

解说:今天,经历过生死的中岛五郎过着平静的生活,却仍无法忘记那段残酷的战争,当下日本政府不道歉的历史现状,让这个战争亲历者感到十分担忧。

中岛五郎:像我一样参加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老兵,在回到日本后,因为对中国做了很过分的事,大部分人对自己在战争中做了什么都避而不提,而现在安培这些日本的政治家,对于日军在那场战争中的暴行,明明知道,却摆出一副不知道的样子,说什么那是自虐史观,对于日本过去做的错事,说什么,谈论这些就是在贬低自己这样的混帐话。

解说:在日本国内,有不少像中岛五郎一样的老人,他们都是那段黑暗年代的亲历者,它们对日本当时的侵略行径感到非常羞愧,更不希望相似的悲剧再度上演。

退休老人 落合正行:简直感觉那个时代又回来了,一模一样,用谎言去教育孩子们,我感到战争的气氛正在靠近,这简直令人无法接受,我打死都不想回到那个时代了。

主持人:接下去我们就连线驻日本记者李卫兵,卫兵你好,就是由于时间的关系,请你给我们简短的介绍一下,就是在中国隆重的纪念,全民的纪念“七七事变”的时候,就在这天,日本的舆论,日本的媒体有没有什么相关的报道。

本台记者 李卫兵:好的董倩,那么“七七事变”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的一个开端,7月7日是中国作为历史纪念日之一,但是在日本由于历史教育的欠缺,以及一些当政者有选择的遗忘,那么大多数人对“七七事变”并不了解,7月7日这个日子在日本也很少被提及,往年的话即使是7月7日当天,也没有什么媒体会去报道,更谈不上会有什么相关的纪念活动,纪念是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70周年,更重要的是昨天,中国公布了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一系列活动计划安排,因此,大部分日本媒体在今天都是从这个角度进行了报道,提到了发生在78年前的今天的“七七卢沟桥”事变,是中日爆发全面战争的开端。

与日本媒体相对比较客观,或者说比较平静的报道形成对照相比,日本政府的反应,确实比较令人吃惊的,日本官房长官菅义伟在今天的记者会上,既然对中国全面开展抗战胜利相关纪念活动和宣传表示不满,他声称强调抗日,将历史问题,国际问题化的做法,无益于地区的和平和稳定。

对于菅义伟的这个言论,人们在吃惊之余不仅感到困惑,将历史问题、国际问题化的难道不正是,不但不肯承认侵略历史,反而要歪曲,甚至是美化过去侵略历史的日本安倍政府吗。那么这种做了坏事又不承认,还不许别人说的做法,才是对地区和平和稳定的最大破坏。

以上就是日本当地今天对“七七事变”纪念日的一个反映。

主持人:非常感谢卫兵,我们刚才听了卫兵的介绍,我们就在想这个问题,就是中国在纪念“七七事变”的这样一个纪念日,不是为了记住战争,不是为了记住仇恨,而是为了珍视和平去捍卫和平,去提醒自己要自强。接下去,我们连线一位专家,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抗日战争研究》主编高士华先生,高先生刚才您也听到了我们记者李卫兵的一些介绍,就是相对于舆论媒体的冷静客观,这个政界显示出了一种,相反的一种姿态,您怎么看待。

高士华:主持人您好,我曾经在日本读书4年,教书13年,我知道虽然日本极力否认侵略历史拒绝反省,但日本民间的进步势力一直在坚持反省,现在安倍晋三政权变本加厉地否认侵略历史,很多民间人士危机感加强,它们公开站出来,以游行示威、演讲等方式,与安倍政权进行斗争,反省战方战争这是一个好现象。

主持人:另外一个我想请教您一个问题,就像开始我们捕捉到了一个现象,就是可能跟以往,一个稍微不同的地方,就是在今年不仅官方在纪念“七七事变”纪念日,而且越来越多的民间在自发的纪念,您怎么看待由观念渐渐的已经扩散到了民间纪念这种现象。

高士华:是这样的,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来关心这段历史,也建立了不少的民间抗战纪念馆,政府和民间联合推动纪念抗战值得肯定,我相信有更多的人,通过了解那段历史,从中获得正能量,增强民族自豪感,从国际上来看,我觉得民间力量参加抗战纪念是一个好现象,他们的发生在国际上有说服力,也容易被接受,这是一个很好的发展趋势。

主持人:非常感谢您给我们解释这些,在节目的最后,我们想引用一首苏叔阳他曾经写过的一首诗叫《我是卢沟桥》,诗是这样写的,是的,我是卢沟桥,我就是那历经千年风雨也未曾垮掉,用石头铺就,铁链串起的,联拱的大桥。

我们今天做这样的一个节目,真的就是像一开始所说,不是为了记住仇恨,不是为了记住这个战争,我们为了捍卫的是和平,历史是无声的,但是历史就在那里。

以上内容参考资料来源于

参考资料

新闻1+1.央视网.2023-11-27

[新闻1+1](3月24日).央视网.2023-12-09

新闻1+1视频.央视网.2023-12-09

Sina Visitor System.新浪微博.2023-12-09

《新闻1+1》 20200409 今日疫情应对:连线比尔·盖茨.央视网.2023-12-09

两会1+1.央视网.2023-12-10

《新闻1+1》 20160806 奥运1+1.央视网.2023-12-10

《冬奥1+1》 20220205.央视网.2023-12-08

《亚运1+1》 20230924.央视网.2023-12-08

新闻频道《新闻1+1》栏目全新改版推出.央视网.2023-12-09

新闻1+1 2009-08-12.央视网.2023-12-09

《新闻1+1》 20221031 梦天实验舱:空间站“第三室”.央视网.2023-12-09

《中国电视网络影响力报告(2009)》新鲜出炉.搜狐视频.2023-12-09

第五届中国网络影响力权威发榜.新浪.2023-12-09

央视:新上《亚运1+1》节目,老将白岩松奔赴杭州赛场做现场点评.搜狐体育.2023-12-09

央视论坛.豆瓣读书.2023-12-09

看了这么久,才知道《新闻1+1》名字原来这个意思.微信公众平台.2023-12-11

为了兄弟的兄弟.央视网.2023-12-12

我们的教育.央视网.2023-12-10

传白岩松《新闻1+1》质疑铁道部遭停播属谣言 《24小时》《环球财经连线》犀利点评.中原网.2023-12-10

《新闻1+1》节目组否认停播和白岩松辞职传闻.中国经济网.2023-12-10

《新闻1+1》 20110801 红十字会:为了100%的信任!.央视网.2023-12-10

《新闻1+1》 20110802 骆家辉上任!.央视网.2023-12-10

《新闻1+1》 20120329 谁来为孩子“松绑”?.央视网.2023-12-10

《新闻1+1》等两档白岩松节目暂时停播.搜狐网.2023-12-10

《新闻1+1》 20190603 民企要平等,法治如何给?.央视网.2023-12-10

又一频道全新改版亮相!中央总台高质量发展改版工作持续进行.搜狐网.2023-12-09

《新闻1+1》 20210126 白岩松专访中国驻美国大使崔天凯 中美关系走向何方?.央视网.2023-12-10

开播!关注国际焦点 洞察世界风云 总台又一创新栏目《高端访谈》今晚亮相.央视网.2023-12-10

这期《新闻1+1》,为啥到上海做养老主题?.微信公众平台.2023-12-10

《新闻1+1》 20230719 今年下半年,如何促消费?.央视网.2023-12-10

白岩松:说真话是几百年以来新闻最基本的底线.中国新闻网.2023-12-10

央视新闻频道改版结束 专家考评内容得分最低.搜狐娱乐.2023-11-29

大事看央视,重要新闻评论,还看《新闻1+1》.央视网.2023-12-09

王贝之死:私了,公难了!.央视网.2023-12-10

央视《新闻1+1》选题分析.凤凰网.2023-12-09

《新闻1+1》 20210617 中国空间站,航天员今日入驻!.央视网.2023-12-10

《新闻1+1》 20231208 中国和新加坡,将实现30天互免签证!.央视网.2023-12-11

Sina Visitor System.新浪微博.2023-12-11

《新闻1+1》 20231206 白岩松专访瑞士网球运动员罗杰·费德勒.央视网.2023-12-12

餐厅使用预制菜,是否应该告知消费者?专家解读.微信公众平台.2023-12-11

覆盖30个品种,平均降价约70%,第四批高值医用耗材集采能带来哪些实惠?.微信公众平台.2023-12-12

[新闻1+1]高值医用耗材,第四批集采落地!.央视网.2023-12-12

“十四五”,看2020以后的中国.微信公众平台.2023-12-11

《新闻1+1》 20201030 “十四五”,看2020以后的中国.央视网.2023-12-12

央视网.抖音短视频.2023-12-12

《新闻1+1》:消费者是不能欺负的!.抖音短视频.2023-12-12

[新闻1+1]食品安全,“连锁”的底线!.央视网.2023-12-12

央视网.西瓜视频.2023-12-11

[新闻1+1]心脑血管疾病,怎么防,怎么治?.西瓜视频.2023-12-11

《新闻1+1》 20231116 心脑血管疾病,怎么防,怎么治?.央视网.2023-12-12

《新闻1+1》 20160807 奥运1+1.央视网.2023-12-10

《新闻1+1》 20160808 奥运1+1.央视网.2023-12-10

《新闻1+1》 20160810 奥运1+1.央视网.2023-12-10

《新闻1+1》 20160811 奥运1+1.央视网.2023-12-10

《新闻1+1》 20160812 奥运1+1.央视网.2023-12-10

《新闻1+1》 20160813 奥运1+1.央视网.2023-12-10

《新闻1+1》 20160814 奥运1+1.央视网.2023-12-10

《新闻1+1》 20160815 奥运1+1.央视网.2023-12-10

《新闻1+1》 20160816 奥运1+1.央视网.2023-12-10

《新闻1+1》 20160817 奥运1+1.央视网.2023-12-10

《新闻1+1》 20160818 奥运1+1.央视网.2023-12-10

《新闻1+1》 20160819 奥运1+1.央视网.2023-12-10

《新闻1+1》 20160820 奥运1+1.央视网.2023-12-10

《新闻1+1》 20160821 奥运1+1.央视网.2023-12-10

《新闻1+1》 20160822 奥运1+1.央视网.2023-12-10

《冬奥1+1》 20220205.央视网.2023-12-10

《冬奥1+1》 20220206.央视网.2023-12-10

《冬奥1+1》 20220207.央视网.2023-12-10

《冬奥1+1》 20220208.央视网.2023-12-10

《冬奥1+1》 20220209.央视网.2023-12-10

《冬奥1+1》 20220210.央视网.2023-12-10

《冬奥1+1》 20220211.央视网.2023-12-10

《冬奥1+1》 20220212.央视网.2023-12-10

《冬奥1+1》 20220213.央视网.2023-12-10

《冬奥1+1》 20220214.央视网.2023-12-10

《冬奥1+1》 20220215.央视网.2023-12-10

《冬奥1+1》 20220216.央视网.2023-12-10

《冬奥1+1》 20220217.央视网.2023-12-10

《冬奥1+1》 20220218.央视网.2023-12-10

《冬奥1+1》 20220219.央视网.2023-12-10

[两会1+1]2023年GDP增长5%左右.央视网.2023-12-10

[两会1+1]2023年就业目标1200万.央视网.2023-12-10

[两会1+1]国家账本.央视网.2023-12-10

[两会1+1]基础研究:宽容失败,鼓励坐冷板凳.央视网.2023-12-10

[两会1+1]关键词 民营企业如何高质量发展?.央视网.2023-12-10

[两会1+1]声音 个体工商户是老百姓就业创业的“蓄水池”.央视网.2023-12-10

[两会1+1]瞬间 环境资源界的首张“全家福”.央视网.2023-12-10

[两会1+1]声音 新市民的住房困难如何解决?.央视网.2023-12-10

[两会1+1]面孔 “90后”人大代表.央视网.2023-12-10

[两会1+1]关键词 基层卫生体系如何提升?.央视网.2023-12-10

[两会1+1]声音 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央视网.2023-12-10

[两会1+1]关键词 机构改革.央视网.2023-12-10

[两会1+1]面孔 人工智能.央视网.2023-12-10

[两会1+1]声音 让灵活就业者,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伤有所赔.央视网.2023-12-10

[两会1+1]关键词 “新”消费.央视网.2023-12-10

[两会1+1]面孔 杨登辉:技能人才培养也要高质量.央视网.2023-12-10

[两会1+1]声音 中国经济:长风破浪,未来可期.央视网.2023-12-10

[两会1+1]声音 解决就业,还是要靠发展经济.央视网.2023-12-10

《亚运1+1》 20230924.央视网.2023-12-10

《亚运1+1》 20230925.央视网.2023-12-10

《亚运1+1》 20230926.央视网.2023-12-10

《亚运1+1》 20230927.央视网.2023-12-10

《亚运1+1》 20230928.央视网.2023-12-10

《亚运1+1》 20230929.央视网.2023-12-10

《亚运1+1》 20230930.央视网.2023-12-10

《亚运1+1》 20231004.央视网.2023-12-10

《亚运1+1》 20231005.央视网.2023-12-10

《亚运1+1》 20231006.央视网.2023-12-10

《亚运1+1》 20231007.央视网.2023-12-10

评论:《新闻1+1》引领CCTV电视评论新时代.新浪娱乐.2023-12-10

《新闻1+1》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的社会责任.人民网.2023-12-10

《新闻1+1》 20150707 “七七事变”78年 从全民抗战到全民纪念.央视网.2023-12-10

中国纪念抗战 日官房长官:此举无益于地区和平.网易.2015-07-08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