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捷 :地质学家

更新时间:2024-09-20 12:30

李捷(1894年4月29日—1977年1月30日),字月三,号大鼻,河北成安人。1913年考入农商部地质研究所学习地质,1916年毕业,师承章鸿钊丁文江翁文灏

人物经历

李捷,地质学家、区域地质学家。是我国第一批地质学家之一。他在太行山北段、秦岭中部南段、宁镇山脉鄂东南、鄂西、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地做过很多开创性的区域地质、矿产地质工作。参与了我国最早的3幅《1:100万地质图》的测制。是周口店遗址系统发掘的最早负责人。对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研究也有很大成绩。长期从事工程地质工作,对水利水电建设事业亦有突出贡献。李捷的母亲只生了两个儿子,他是老二,出生前父亲就去世。

幼年时,母亲将他们弟兄2人都送进私塾。他天资聪明,记忆力特强,往往过目成诵,《左传》等经典著作几乎倒背如流,老师从后面往前面考他,他都答得头头是道。在破落的地主家境中生活并不宽裕,但母亲见他成绩出众,省吃俭用把他送到成安县县立小学去读书。在学校里,富家子弟中午带饭吃油饼,他只能带窝窝头,但他不因环境艰苦而气馁,反而更刻苦用功。小学毕业后,他到省城保定市有名的育英中学就读,19岁时又以优异成绩毕业。为了扩大眼界,学习报效祖国的本领,他19岁时,来到北京,考进了北洋政府农商部地质研究班(后改名地质研究所)。在章鸿钊丁文江翁文灏等老师的教导下,他学业进展很快,成绩很好。

他不仅重视课堂学习,还跟随老师、同学们一起到北京市的西山、南口镇延庆八达岭万佛堂周口店镇、长沟峪、坨里以及河北省开滦煤矿泰山等地从事野外实地考察,学以致用,收获很大。在入学时,他们全班共30人,毕业时只剩下22人,其中18人合格地拿到了毕业文凭,他们是中国自己培养的第一批地质工作者,在中国地质史上俗称“十八罗汉”,其中便有李捷。

1916年秋,李捷进入农商部地质调查所工作。他在该所工作了12年,历任实习员、调查员、技师、技正。1927年,他作为该所的代表,与瑞典古生物学家B.步林(Bohlin)合作,负责周口店镇考古遗址的系统发掘工作,任周口店野外工作事务主任。1928年,他担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抗战前在秦岭、湖北、南岭、广西壮族自治区宁镇山脉等地从事地质研究工作。1937年底任湖北省矿产调查队队长。抗战期间,长期在鄂西、鄂西北一带从事矿产地质工作。抗战胜利后,1945年9月任河北省建设厅厅长,1947年5月一度去职,1948年2月复任该厅厅长,直至1949年1月北平解放。

1949年8月李捷任北京市企业局工程师。1950年10月,任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委员兼该委矿产勘探局工程处处长。1951年,他应河北省人民政府主席杨秀峰之邀,考察该省地质矿产,并于同年受聘为该省人民政府工业顾问。同年,他还应重工业部代部长何长工和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主任李四光之聘,任大冶钢铁厂资源勘探指导委员会委员。1952年,地质部成立,他任该部探矿司二级工程师。1954年,任该部地质矿产司工程管理处二级工程师。1957年,他调水利部设计管理局总工程师室任地质总工程师。1958年水利部与电力工业部合并成立水利电力部,李捷任该部水电总局副总工程师之职,直至逝世。其间,他在1959年还一度担任过地质部地质图编审委员会委员,出席过全国地质编图工作会议。“文化大革命”期间,他随机关到宁夏“五七干校”。1977年病逝于银川市。区域地质、矿产地质上的开创性成果。

李捷刚到地质调查所时,所长丁文江交给他们这批刚毕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的第一项任务,就是调查北京西山地质,测绘学1:5万地质图。李捷与卢祖荫担当清水尖髫髻山、王平村等处的调查与测绘、填图工作。他们不畏山高路险,努力完成了任务。他们13个人分区填绘的西山地质图被缩制成1:10万,于1919年出版,这是中国学者自测的第一幅详细区域地质图件。他们的野外工作所取得的宝贵地质资料交由叶良辅汇总执笔,写成了《北京西山地质志》,1920年以《地质专报》甲种第一号的形式出版。这是中国学者撰写的第一部区域地质专著。

1919年4月初,李捷奉派首次调查了冀西太行山北段的地质和矿产,途经涞水县易县蔚县涞源县阜平县曲阳县唐县顺平县满城区诸县,工作范围南北长300余里,东西宽160余里,历时2月余,考察了本区地形、地层、构造、矿产,测绘学了1:50万的《直隶易唐蔚等县地质图》,重点检查了涞源、易县的石棉矿、曲阳县灵山镇煤田、阜平县炭灰铺煤田。最后,发表了长篇地质报告《直隶易唐蔚等县地质矿产》。这是该区域由我国学者完成的最早的地质调查报告。

1920年3月8日至6月28日,李捷调查了河北井陉县地质矿产,在这大约110天中,他完成了500平方公里面积的1:10万地形地质图、160平方公里面积的1:5万地形地质图和煤矿区图之测绘任务,最后,还发表了《调查直隶井陉县地质矿产报告》一文。

从20年代初起,李捷就参加了农商部地质调查所测绘学与编制《1:100万中国地质图》的工作。他与谭锡畴王竹泉、E.T.新常富(Nystr?m)、J.G.安特生(Andersson)一起负责《北京济南幅》,1924年出版。他与王竹泉、F.A.赫拉德(Herald)、丁文江、新常富、F.G.克拉普(Clapp)、M.L.富勒(Fuller)、E.L.埃斯塔布鲁克(Estabrook)、B.维理士(Willis)一起负责《太原榆林幅》,1926年出版。他与谭锡畴、刘季辰、赵汝钧、新常富一起负责《南京开封幅》,1928年出版。这是中国最早编制的大区域小比例尺地质图,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早期限于力量和条件,只完成了这3幅。李捷自始至终参加这3幅图的编制任务。  1923年至1925年,李捷与叶良辅一道调查了安徽全省地质。这项工作历时2年多,断断续续分3期进行。第1期自1923年9月30日至年底,主要工作范围在皖南秋浦、祁门县黟县、太平、歙县绩溪县宁国市等县,其中包括考察黄山市。第2期自1924年4月13日至6月底,主要工作范围是皖南铜陵、南陵县泾县宣城市等县。第3期自1925年4月26日至11月底,工作范围跨了长江两岸,包括江南的繁昌区芜湖市广德市当涂县贵池区等县及江北的含山县巢湖市无为市等县。作为他们考察的正式成果之一,是发表的《安徽泾县宣城煤田地质》一文。

1928年春,李捷刚到上海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不久,湖北省建设厅厅长石瑛就来商请该所派人调查鄂东南矿产事宜。于是,李捷与叶良辅、赵国宾、俞建章、舒文博等组成鄂东矿产调查队,于4月6日出发,6月23日返沪,将近百日的工作,有很大收获。李捷发表了《湖北蒲圻、嘉鱼、咸宁、崇阳、武昌等县地质》一文,李捷又与舒文博、俞建章联名发表了《湖北蒲圻、嘉鱼、咸宁、崇阳、武昌等县煤田地质》一文。在后一文中,他们指出当地煤层主要有石炭二叠纪、二叠纪、侏罗纪3个时代,以后2个时代为最好,这对当地煤炭开采很有指导意义。

1928年下半年,李捷与朱森一起调查了秦岭中段地质。次年,李捷发表了《秦岭山脉中段地质调查略记》一文,李捷又与朱森联名发表了《秦岭中段南部地质》一文。他们的工作成果与以后赵亚曾黄汲清在秦岭中西部的工作成果是遥相呼应的。

30年代初,李捷成为以李四光为首的宁镇山脉地质这一大课题的主要参加者。他与李尧、朱森于1935年联名发表了长篇专著《宁镇山脉地质》,其中提出了“茅山运动”、“南象运动”、“金子运动”等地壳运动名称,也为李四光的“宁镇山字型构造”提供了佐证。同年,他们3人又联名出版了《1:5万宁镇山脉地质图》(英文版)。这一时期,李捷又考察了广西地质,于1934年与朱森联名发表了《广西马平附近地质》一文;1936年,他与张文佑联名发表了《广西南部之茅口石灰岩》一文。1936年1月6日,丁文江在湖南长沙逝世。《地质论评》第1卷第3期作为《丁文江先生纪念号》出版,李捷在该期发表了《广西罗城黄金寺门附近地质》一文,以表示对自己业师的深切怀念。

1936年,李捷与张文佑考察了安徽盱眙县女山的火山地质。该山呈锥形,中央保存了很好的漏斗状火山口。他们研究后得出结论认为,该火山之喷发岩与南京市、六合一带的火山岩基本可以对比,可推测其喷发时代为第三纪末、第四纪初。1937年,李捷与张文佑联名发表了《安徽盱眙县女山火山口》一文。1937年发表的另一重要成果是李四光、朱森孟宪民、李捷、张更合编的英文版《南岭中西部地质图集》,包括19幅彩色地质图,是该所多年研究南岭地质的成果之结晶。

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位于鸡鸣寺的中央研究院准备向大后方撤退。李捷与地质研究所全体人员一起收拾图书、仪器、标本等,从容地疏散。李四光率大部分人员迁到广西桂林良丰镇。李捷是最后一批离所的,他们一行先去了江西庐山该所的基地。后来,他参加了该所的湖北矿产调查队,同年12月,他接替李毓尧任该队队长。大约2年中,他走遍了鄂西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县建始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巴东县秭归县兴山县房县谷城县郧阳区、西等县,调查了区域地质及铁、铜、铅、沙金等金属矿及煤、石膏陶土、盐、黄铁矿等非金属矿。1940年,他们把调查成果汇总,编成《湖北矿产调查》一书,由湖北省建设厅铅印出版。李捷为此书写了前言,其中还就矿产资源开发管理、公营、民营办法等问题陈述了意见。

李捷在地质调查所的12年,和在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的17年,是他集中进行区域地质、矿产地质研究工作的时期,成就也最突出。以后,他虽工作性质有较大变化,但仍未放弃任何机会从事这方面工作。最早负责周口店遗址博物馆系统发掘工作。

北京市西南50多公里有个小镇叫周口店镇,当地老乡自古以来就在周口店镇西一座小小的石灰岩山上挖“龙骨”,卖到中药铺里作药材。1920年前后,在北洋政府农商部担任矿业顾问的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在中药店里发现,所谓“龙骨”,其实是脊椎动物(主要是哺乳纲)的化石。安特生在当地人指引下找到了被称为“龙骨山”的小山。后来,安特生聘请了奥地利古生物学家O.师丹斯基(Zdansky)来中国发掘化石。师丹斯基到周口店零星采集、小规模发掘也有不少收获。他把发掘到的大批材料带到乌普萨拉大学去研究。到1926年,他发现在周口店镇龙骨山上发掘到的化石中,有两颗牙齿很像人牙。

师丹斯基的简单报导引起了广泛重视。地质调查所所长翁文灏与前任所长丁文江后得到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的资助,与该基金会所属的北京协和医学院合作,从事大规模系统的发掘工作。当时双方达成协议,采得的化石不带出中国,留在中国境内供中外地质古生物学家共同研究,研究成果在中国的地质古生物期刊上发表。中国方面的现场总指挥,就是工作10多年,野外经验极丰富的年轻地质学家——李捷。经过他们辛勤工作,半年之后,发现一颗人牙化石,经协和医学院的人类学家D.步达生黑色)研究定名为“北京猿人”(Sinanthropus pekingensis),俗称“北京人”(Peking Man),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北京猿人”。李捷当年在英文版《中国地质学会志》上发表了《周口店化石层》一文,次年又在中文版《科学》月刊上发表了《周口店采集研究之经过》一文,对此作了全面详细介绍。正是他,为周口店遗址博物馆的系统发掘和“北京猿人”化石的发现立下了头功,也为两年后“北京猿人”头盖骨的划时代发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李捷是第一个参加周口店镇发掘工作的中国地质学家。我们不难看出,从安特生、师丹斯基的零星采集、小规模发掘到杨钟健裴文中贾兰坡等划时代的重大发现,这当中,李捷、步林开始的大规模系统的发掘是一个关键的环节。对小行星3789东部第四纪冰川学说的研究成果。

20年代,李四光在华北,30年代在庐山黄山等地做研究工作,于1933年11月在北平市中国地质学会第10次年会上,发表了《扬子江流域之第四纪冰期》的理事长演说。在1937年,正式写成专著《冰期之庐山》,创立了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学说。

李捷是李四光这一学说的积极支持者。抗战期间,他在鄂西调查矿产过程中,也十分重视这方面的研究。他与吴燕生在巴东县的火烽、店子坪发现U形谷,又在皮家沟—栗子坪—土桥镇一线又发现U形谷、终、冰碛平原的成套冰川地貌。另外,他们在建始县茅田乡也发现冰川遗迹。后来,他与吴燕生联名发表了《湖北西部第四纪冰川简报》一文(1940年)。事后,李四光和孙殿卿还根据他们文章的线索去巴东、建始考察过第四纪冰川遗迹

1954年,李捷在地质部地质矿产司工程管理处工作时,在北京西郊模式口勘察引水隧洞工程中,发现了第四纪早期冰川擦痕,这在长江以北基岩面上尚属首次。后来,孙殿卿曾陪同李四光前往鉴定。这在第四纪地质研究上有重要价值,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为此,地矿部地质力学研究所主持修建了模式口“中国第四纪冰川遗迹陈列馆”。

1958年11月,李捷由三门峡市地质勘探总队夏其发、孙翠玉陪同考察了三门系地层。他发现在原称的“三门系”第四、五两层之间有泥砾层,其特点是泥砾不显层次,砾石分选不好,砾石多带擦痕,砾石成份复杂,来源极远,泥砾下之砂质粘土层中有揉皱与错动现象,影响深度1米多,揉皱错动处还可见到磨光面。他得出结论认为第五层不属于三门系,此泥砾层是冰碛物。事后他发表了《河南陕县三门峡第四纪冰川遗迹》及《三门峡地区三门系地层及冰碛物研究的意见》二文,出版在《三门峡市第四纪地质会议论文集》上(1959年)。在后一文中,他着重讨论了三门系的上限与下限问题,以及“三门系”第五层的层位问题,特别强调指出研究中国第四纪地质必须正视第四纪冰碛层层位问题。1962年12月18—25日,李捷在北京出席中国地质学会第3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32届学术年会,他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貌、第四纪地质专业组作了题为《第四纪冰川遗迹》的学术报告,进一步总结了当时的研究成果,支持李四光的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学说。

主要著作

1 叶良辅,刘季辰,陈树屏王竹泉朱庭祜谭锡畴谢家荣,马秉铎,李捷,卢祖荫,徐渊摩,仝步瀛,赵汝钧.北京西山地质图(1:100000).农商部地质调查所出版,1919。

2 李捷.直隶易唐蔚等县地质矿产.地质汇报,1922(4):81—90;英文摘要137—140。

3 李捷.调查直隶井陉县地质矿产报告.地质汇报,1924(6):83—97。

4 叶良辅,李捷.泾县宣城煤田地质.地质汇报,1924(6):25—50;英文摘要13—20,附1:20万地质图1幅。

5 谭锡畴,李捷,王竹泉,ET新常富(Nystrom),JG安特生(Andersson).1:100万中国地质图——北京济南幅.农商部地质调查所出版,1924。

6 李捷.调查安徽全省地质——江北区.农商部地质调查所简报,1926(1)。

7 王竹泉,ClappFG,FullerML,李捷,维理士,丁文江,新常富.1:100万中国地质图——太原榆林幅.农商部地质调查所,1926。

8 Li C,The Choukoutien Fossil deposit.Bul1.Geol.Soc.China,1927,6:337。

9 李捷.湖北蒲圻、嘉鱼、咸宁、崇阳、武昌等县地质.国立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集刊,1928(3):共45页附英文摘要。

10 李捷,舒文博,俞建章.湖北蒲圻、嘉鱼、咸宁、崇阳、武昌等县煤田地质.国立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集刊,1928(4):共47,1:10万地质图2幅。

11 谭锡畴,刘季辰,赵汝钧,李捷,新常富.1:100万中国地质图——南京开封幅.农商部地质调查所,1928。

12 李捷.周口店镇采集研究之经过.科学,1928,13(1):7—17。

13 李捷.秦岭山脉中段地质调查略记.中央研究院17年度总报告,1929。

14 李捷,朱森.秦岭中段南部地质.国立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集刊,1930(9):共103,附秦岭中段南部地质图(1:50万)。

15 李捷.镇江孟河间地质概况.中央研究院十九年度总报告,1931:140—142。

16 李捷,朱森.Notes on the Geology near Maping, Kwangsi.Bull.Geol.Soc.China,1934,13:215—232。

17 李毓尧,李捷,朱森.宁镇山脉地质.国立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集刊,1935(11):共387。

18 C Li,Y Y Lee and S Chu.Geological Map of the Nanking Hills(1:50000).Inst.Geol.Acad.Sinica,1935。

19 C Li and W Y Chang.Notes on the Maokou limestone in southern Kwangsi,Bull.Geol.Soc.China,1936,15(3):271—277。

20 李捷.罗城仫佬族自治县黄金寺门附近地质.地质论评,1936(3):311—321。

21 李捷,张文佑.浙江西部煤田地质.浙江省建设厅报告,1937。

22 李捷,张文佑.安徽盱眙县女山火山口.地质论评,1937,2(2):141—145。

23 J S Lee,S Chu,H M Meng.C Li and K Chang.A Geological Atlas of the Mid-Western Nanling,19 Coloured Geological Maps.Inst.Geol.Acad.Sinica,1937。

24 李捷,吴燕生.湖北巴东矿产地质调查简报.国立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简报.1940。

25 C Li and Y S Wu,A Preliminary Report on the Quaternary Glaciation in the Western Hupeh.Bull.Geol.Soc.China,1940,20。

26 李捷,谭彭.鄂西水成赤铁矿之地质时代摘要.地质论评,1951,16(1):70。

27 李捷.贺兰山北段地质构造.地质知识,1955(2):34—36。

28 李捷.河南陕县三门峡第四纪冰川遗迹.三门峡第四纪地质会议论文集,科学出版社,1959:95—98。

29 李捷.三门峡地区三门系地层及冰碛物研究的意见.三门峡第四纪地质会议论文集,科学出版社,1959:114—115。

30 李捷.跃进中的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59(9):14—17。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