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炎 :唐朝中期政治家

更新时间:2023-12-11 15:37

杨炎(727年-781年),字公南,号小杨山人,凤翔府天兴县(今陕西凤翔区)人,是唐朝中期大臣、政治家和财政学家,两税法的创造者和推行者。

杨炎早年颇有文名,初仕掌书记,重打神乌县令李太简,河西节度使吕崇贲爱惜他的文采,力保他没有受惩。后杨炎辞官回家,侍奉双亲,父亲去世后因守孝诚信而闻名,获得朝廷赏赐旌表。李豫广德元年(763年),杨炎重新出仕,担任司勋员外郎,累迁兵部郎中、中书舍人等职,因擅写恩诏闻名一时。后因攀附宰相元载,在其垮台后受到牵连,被贬为道县(今湖南道县)司马大历十四年(779年),李适继位,杨炎被重新起用,担任银青光禄大夫、门下侍郎、同平章事。杨炎任职宰相期间,做了几件补救时弊的大事:重新划分国库与私库;以“两税法”代替“租庸调”;抑制藩镇势力,解除西川节度使崔宁对蜀地(今四川)的控制等等。杨炎的这些举措,引得朝野一片称道。后来他却开始因私废公,为报元载提拔之恩,重提原州区筑城之事,贬黜泾原节度使段秀实,间接引起泾州(今泾川县)动乱;构陷盐铁使刘晏,以致令其身死。至此,舆论对杨炎十分不满,李适也对他产生厌恶。建中二年(781年)二月,李适提拔卢杞担任门下侍郎、平章事,卢杞与杨炎不和,对他多有构陷,杨炎最终被罢免相位,贬为崖州区(今属海南省司马。同年十月,杨炎在流放途中,被李适下令赐死,终年五十五岁,死后很久,朝廷为其上谥号“平厉”。

杨炎任职宰相期间,改革财政,将国家赋税从皇帝私有改归国库掌管,恢复了公库与私库分开管理的制度;创立了“两税法”,代替租庸调,这为中唐政局起到积极作用,对后世赋税制度影响深远;提出要“量出而入”的原则;抑制藩镇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又注重举荐人才。此外,杨炎著有《杨炎集》十卷,今已失佚。据山东省财政科学研究所主编的《财税会计辞典》评价,“杨炎推行计资而税的两税法,代替了晋朝以来计丁而税的制度,在我国财政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杨炎出生于李隆基开元十五年(727年),曾祖父名杨大宝,在武德初年(618年)担任河津市(今山西河津)县令。隋末割据军阀刘武周攻陷晋州(今山西临汾市)、州(今山西新绛),杨大宝因死守龙门战死,朝廷为褒扬其气节,赠官为全节侯。杨炎祖父名杨哲,因为孝顺而出名,得到旌表。生父杨播,进士及第,但是没有做官而是选择归隐。唐玄宗李隆基征召他为谏议大夫,杨播却又弃官回家奉养父母,也因孝顺而扬名。李亨李亨上位后,特地任命其为散骑常侍,赠号玄靖先生。

杨炎年少时期就容貌俊美,风采初中,其文章辞藻华丽,号为小杨山人。为人豪爽且意气用事。他早年由河西节度使吕崇贲提拔为掌书记,神乌(今甘肃省武威市)县令李太简曾酒后侮辱了他,杨炎出仕后,下令左右将李太简绑起来,重打二百大板,血流满地,差点将其打死。

辞官守孝

杨炎虽然重打李太简,但由于吕崇贲爱惜他的才干,所以没有被责问。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七月,副元帅李光弼任命杨炎为判官,杨炎没有接受。朝廷征召他担任起居舍人,杨炎也仍旧推辞,最终辞官,回家奉养双亲。杨炎的父亲去世后,他在坟墓旁边搭建棚子住下,每日不断悲泣哭喊,有紫芝、白雀的祥瑞出现。朝廷得知后,下诏赐其牌坊及匾额。杨炎家祖孙三代都以孝闻名,以致于门前有了六座牌坊,这是自古未有之事。

仕途风波

杨炎服丧期满后,很久才重新出仕。李豫广德元年(763年),杨炎担任司勋员外郎,两年后改任兵部郎中。大历元年(766年)二月,杨炎充当判官,跟随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去平定蜀乱,期间杨炎曾与杜甫有所接触,他在蜀地时也与杜鸿渐交往密切。回京后,杨炎转任礼部郎中、知制,后任中书舍人,又和常衮一起掌纶诰。常衮擅长写任命官员的诏令,而杨炎擅长写恩诏。两人的诏命都写得很好,被当时的人赞为“常、杨”。杨炎对于有才能的人十分乐于培养,因此受人敬仰。他曾作《李楷洛碑》,辞藻精妙,文士无不传颂。当时的太子李适听说了杨炎的名声,也十分欣赏他的《李楷洛碑》,将其挂在墙上每日品读。

但是任职中书舍人期间,杨炎也开始攀附宰相元载,所以也遭受朝臣的非议。时任宰相的元载,与杨炎是同乡,杨炎又是他的亲戚,所以元载提拔杨炎为吏部侍郎、史馆修撰。元载经常提拔具备文学才华和前途的朝士,预备让其接替自己。他相继提拔礼部郎中刘单和吏部侍郎薛,两人却一去世一贬官,最后元载选中杨炎,待他十分亲近重用,无人能比。大历十二年(777年)三月,元载垮台被赐死,杨炎也受到牵连,于同年四月被贬为道县(今湖南道县)司马

宰相之治

大历十四年(779年)五月,李适继位。朝中商议该任用谁担任宰相,宰相崔祐甫推荐杨炎,认为他有文学才华,可堪大用。李适也早就听闻过杨炎,因此将其拜为银青光禄大夫、门下侍郎、平章事。杨炎因风采卓越,博学多才,早已声名在外,全国都对他寄予厚望,希望他能成为一个贤明的宰相。

杨炎任职宰相后,当即做了几项补救时弊的大事。其一,杨炎建议李适重新安排中央财政的钱物管理制度,将国家赋税收入和财政支出的权力从宦官掌控的皇宫内库中剥离,将其归还给户部的右藏库掌管。李适同意杨炎的提议,将国家财赋皆归左藏库管理,每年按足数提供宫中一年的开销。杨炎对中央财政管理的改革,引得朝野内外称道有加。

其二,杨炎提出改革自唐初以来所实行的“租庸调”的赋税制度,创立了“两税法”。李隆基在位期间,租庸调制的基础均田制被破坏,法制混乱,已经不再适用(详见下文“人物成就”)。杨炎提出用“两税法”来统一税制。先计算出劳役和赋税的数额,再向百姓征收,用“量出而入”代替“量入而出”;以“人丁申报”改为以“资产申报”,按财富等级确定纳税数额;行商者和定居者税制不同;废除租、庸等繁杂的徭役名目,按人丁申报;田税以大历十四年(779年)垦田之数为准而平均征收;分夏秋两季交税;以户数和赋税数额决定官员的升贬。李适认为此策甚好,通令全国施行。掌管赋税的官员提出异议,以租庸制实行了四百多年为由,认为不可更改。李适坚信不疑,两税法改革得以施行,全国人民都称好。建中元年(780年)春正月,李适正式下令,以两税法代替租庸调制。

其三,杨炎提出要抑制藩镇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原任西川节度使崔宁在蜀地(今四川)统治了十多年,专横跋扈,朝廷难以约束他,所以将其暂时召回京城。大历十四年(779年)十月,吐蕃与南昭联合进犯蜀地,唐军连连战败。李适本欲令崔宁归蜀督师,杨炎提出反对,他认为让崔宁归蜀,等同于放虎归山,主张派遣其他将领救援蜀地。李适采纳杨炎的建议,另派别将出征,顺利击溃了吐蕃军和南昭军。朝廷借机委派了新的西川节度使,解除了崔宁对蜀地的控制。

杨炎就任宰相之后,提出几条建议解除时弊,用自己独特的政见引导李适,上任仅仅几个月,就获得了朝臣的称赞,大家都希望他能成为一代贤相。

报恩复仇

杨炎担任宰相没多久,宰相崔祐甫患病,不大理会政事。另外一个宰相乔琳也被罢免,杨炎因此独掌国家朝政大权。崔甫在任期间所推行的政策,被杨炎全部废除。杨炎又下令削减修建元陵的工程费用,减少维护元陵的人数,这引起了其他人对他的不满。道州录事参军王沼曾对杨炎有过小小的恩惠,杨炎便将其提拔为监察御史。杨炎还请求李适下令开挖丰州陵阳渠,征发京城郊县的百姓去西城区服役,街头巷尾因此一片骚动,最终没有修成。

杨炎感念前宰相元载对他的恩德,所以推行元载在位时实行的政策来作为报答。建中元年(780年)二月,杨炎提议实行元载曾经提过的在原州区筑城,以遏制西番侵扰的计划。泾原节度使段秀实上书反对,他认为确保边境稳定,需要慎重考虑,不应急于行动以图短期成果。眼下正值春耕季节,建议将此事推迟至农闲时期再处理。杨炎为此大怒,将段秀实调任司农卿,改任宁长史李怀光前去监督士兵筑城,又派检校司空平章事朱泚御史大夫平章事崔宁率军两万前去援助。同年三月,诏书颁下后,泾州军队颇有怨气。后来李怀光执法严厉,多次杀害大将。泾州偏将刘文喜利用士兵们的怨恨,上疏请求令段秀实、朱泚来担任泾原节度使。朝廷任命朱泚代替李怀光,刘文喜拒不听诏,据守泾州(今泾川县)抵抗朝廷。刘文喜还将自己的儿子送去吐蕃去做人质以求援。时值天气炎热,人心躁动,百官请求赦免刘文喜,李适则执意出兵攻打刘文喜。泾州别将刘海宾将刘文喜斩首并把他的头颅传送到朝廷。泾州虽然平定了,但是原州到最后也没能将城筑起来。

杨炎曾经担任吏部侍郎的时候,就与吏部尚书刘晏不和。后来元载获罪,是由时任左仆射的刘晏进行审讯。等到元载被论罪处死,杨炎也受到牵连被贬官,所以杨炎内心对刘晏一直怀有怨恨。杨炎担任宰相时,刘晏已是东都、河南省、江淮、山南东道转运、租庸、青苗、盐铁使。当了几个月的宰相,杨炎就想将刘晏贬黜。当时有流言称李豫在位时宠幸贞懿皇后,且看重她的儿子韩王李迥,刘晏曾经暗中建议立独孤氏为皇后。杨炎趁机向李适诬告刘晏,称其扰乱社稷。朱泚崔宁等人为刘晏辩解,都被杨炎打压。建中元年(780年),杨炎上奏朝廷,罢免了刘晏的转运、租庸、青苗、盐铁等使职,将天下钱谷都归尚书户部的金部、仓部统领。

建中元年(780年)二月,杨炎再次向李适构陷刘晏,刘晏被贬为忠州(今重庆忠县)刺史。至此,杨炎还不肯放过刘晏,他知道司农卿庾准和刘晏素有嫌隙,于是任命庾准为荆南节度使。庾准诬陷刘晏以忠州为据点反叛,杨炎告诉李适确有此事,李适于是下令在忠州秘密地将刘晏杀害,并于同年七月,下诏书公布其罪状。此事一传出,众臣都为刘晏喊冤。

屡遭构陷

建中元年(780年),刘晏死后,朝廷内外都对杨炎大感不满。淄青节度使李正己多次上表,为刘晏申辩。杨炎担心杀害刘晏的罪名被归咎于自己,就派心腹裴冀、孙成等人出使各道,以宣慰各道为名,行毁谤刘晏之实。并称刘晏获罪被诛,是因为他曾经依附于奸邪之人,图谋立独孤妃为皇后,引起李适对他的厌恶。有人将此事上报李适,李适得知杨炎将枉杀刘晏的过错推到自己身上,派宦官到李正己那里去核实这些话,得到了证实。自此开始,李适内心对杨炎有了芥蒂,等待时机发作。

建中二年(781年)二月,李适提拔卢杞担任门下侍郎、平章事,将杨炎转任为中书侍郎,依然担任平章事。

杨炎与卢杞共同掌管机要,而卢杞既没有没有文学才华,又相貌丑陋,杨炎对其十分厌恶,经常称病躲在另一间房里休息,还经常避开和卢杞一起吃饭,这让卢杞对他心怀怨恨。依据旧制,中书舍人分管尚书六部,负责评议和初审各部的奏报。开元初年(713年)这项制度被废除。卢杞请求将其恢复,杨炎坚决反对,卢杞更被激怒,暗中告发杨炎的下属主书官的过失,将其罢官。这擅自侵权的行为,惹得杨炎不悦。

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叛乱,而杨炎因曾经路过襄阳市汉江时,劝梁崇义进京朝拜,后来又派心腹李舟去邀请劝说,被议论此事的朝臣当做把柄,将梁崇义反叛之因归罪于杨炎。建中二年(781年)六月,李适计划命令淮西节度使李希烈率军讨伐梁崇义,杨炎提出异议。他认为李希烈曾经驱逐了关系亲密的李忠臣,是个忘恩负义之人,且既没有半点功绩,又不遵守法令,难堪大用。李适没有听从他的意见,坚持任由李希烈统率各军。同年秋七月,李希烈因为大雨不停而没有及时进军,卢杞私下向李适构陷杨炎,称李希烈拖延进军,是因为杨炎的关系,请求李适暂时罢免杨炎的相位,以取悦李希烈。李适允准。恰逢当时他询问百官中有谁能担当重任,卢杞推荐张镒严郢,而杨炎推荐崔昭、赵惠伯。李适以杨炎论事虚浮为由,罢免其相位,将他贬为尚书左仆射。

杨炎相位被贬数日后,进宫谢恩。从延英殿议事出来,他没有返回中书省交接,而是直接回去了,卢杞因此大怒,更想搞垮杨炎。卢杞引荐严郢为御史大夫。而严郢曾经担任京兆尹时,因得罪杨炎,被其指使御史张著弹劾,罢免了他兼任的御史中丞。后来杨炎又将与严郢不和的源休提拔为京兆少尹,令他暗中收集严郢的过错,却因源休上任后与严郢交好而作罢。没多久,严郢因丈量土地不实,被贬为大理白族自治州卿。众人都为他感到惋惜。如今杨炎被罢免相位,卢杞特意将与他有矛盾的严郢提拔为御史大夫。

杨炎的儿子杨弘业经常收受贿赂,行为不检。严郢升为御史大夫后,展开调查,又审出杨炎别的罪过。早前杨炎打算修建家庙,准备卖掉自己东都的私宅,他委托河南省府尹赵惠伯办理此事。赵惠伯就将杨炎的私宅买下,充当官衙。严郢借此弹劾杨炎仰仗宰相的身份,强迫官吏高价购买他的私宅,杨炎所获取的钱财应该算作赃物。卢杞令大理正田晋来断案量罪,田晋认为应将杨炎赚取的额外利润当做论罪标准,按索取罪判其罢免官职。卢杞对此不满,将田晋贬为衡州府司马。又召集其他官吏来给杨炎量罪,将杨炎定罪为“监守自盗,应当除以绞刑。”再加上杨炎在曲江南建立家庙,这里曾经有李隆基驾临过,所以有人散布流言,称该地有王者之气,杨炎选择那里建家庙是图谋不轨。李适听信流言,大怒,严郢趁机呈上杨炎的罪行判决,李适令三司共同复查此事。

贬官赐死

建中二年(781年)十月,李适下诏颁布杨炎的罪行,指责他结党营私,败坏法度,又纵容儿子杨弘业欺瞒敲诈,贪赃受贿,决定将杨炎贬为崖州区司马,令其立刻出发。杨炎因此踏上流放崖州(今属海南省)之路,途经茂林桥(今广西北流县西)时,杨炎赋诗一首:“一去一万里,千知千不还。崖州何处在,生度鬼门关。”在距离崖州仅一百里的途中,押送他的宦官遵循李适的旨意,将杨炎赐死,其终年五十五岁。

杨炎死后很久,朝廷下令恢复他的官职,赠谥号为肃,尚书左丞孔戣上奏反对,最终将其谥号改为平厉。

主要成就

经济

财政改革

杨炎担任宰相期间,在财政方面进行了重要的改革,将国家赋税从皇帝私有改归国库掌管,恢复了公库与私库分开管理的制度。原本唐朝旧制,全国赋税都送交左藏库,再由太库每季度上报数额,尚书省比部审核进出,双方互相辖制,无所隐瞒。大臣第五琦度支、盐铁使期间,京城中的豪将不断索取钱财,第五琦管制不住,便将所有赋税放入宫内大盈库,也就是皇帝的私库。皇帝认为这样支取钱财很方便,就一直将国家赋税藏于大盈库。全国赋税成了皇帝的私人财产,自此公私不分,账目不清,宦官多有贪污之举。针对此种情况,杨炎劝谏李适,赋税是国家的根本,人民的命脉,关系到国家的安定动乱与贫穷富裕。前代皇帝令宦官担任管理,乃一时权宜之计。如今宦官掌握国家命脉,重臣不清楚国库财物多少,无法规划国家大事。请求李适将赋税收入改归有关部门管理,将国库与私库分开。这项举措,既维护了国家公赋收支独立的原则,又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干预政治的宦官势力,对改善国家财政的管理和使用产生了积极影响。

两税法

杨炎提出改革自唐初以来所实行的“租庸调”的赋税制度,创立了“两税法”。唐初实行租庸调法,奉行“以人丁为本,不论土地、财产多少,都要按丁交纳同等数量的绢、粟。”李隆基末期,租庸调制延续时间已久,产生了许多弊端:户口和土地登记混乱,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王鉷担任户口使期间大量搜刮民财,导致法制混乱;国内战乱与天灾不断,人口大量减少,无法收取租税;收取赋税的部门不一,互相无法辖制,各地官吏贪污不计其数;大量税收被地方及军队收走,中央财政空虚;苛捐杂税繁多,百姓苦不堪言,离开居住地四处流浪等等。均田制遭到破坏,租庸调制已经明显不能适用,社会矛盾激化。对于这一持续了三十年之久的严重积弊,杨炎提出要以两税法代替租庸调。

建中元年(780年),在杨炎的主导下,李适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两税法。“两税法”取消了一切租庸调和杂徭、杂税,以户税、地税为基础统一征收;用“量出而入”代替“量入而出”;从“按人丁征税”改为“按资产征税”;从征收实物改为征收货币;集中纳税期限,分秋夏征收两次,夏天截止到六月,秋天截止到十一月;没有定居的商人按照三十比一的税率交税。两税法的主要原则是“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大意是只要在一个地区有资产和土地,就按照贫富等级,上籍征收财产税及土地税。

两税法的实行,有利有弊,从有利的方面来说,实行两税法是中原地区古代历史上的一项重大赋税改革,其效果体现在:扩大了赋税承担范围,减轻了无地或少地农民的负担,同时增加了国家收入。尽管丁额没有被废除,但这标志着封建政府开始放松对丁口的控制。从法制上统一税目、确定税额,裁抑急剧扩大的地方财权,加强了财政和政治上的中央集权。中国封建社会的农业税收结构实现了历史性的转变,由以人头税为主向以资产税为主,这符合了土地占有关系和阶级关系变化的趋势,在中国财政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杨炎推行的两税新制简化了纳税程序,削减了贪官污吏的作弊机会,废除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免税特权,有力地抑制了地方财权。两税法的制度改革对后世赋税制度影响深远,明朝的“一条鞭法”和清代的“地丁银制度”都延续了其核心理念。

除去有利的一面,两税法在实行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弊端:鉴于户等长期不调整,贫富分等负担的原则从而无法实现。两税中的户税以货币形式征收,但市面上的货币供应不足,导致钱重物轻,农民负担随之加重。土地买卖的合法化加速了土地兼并的进程,造成一些自耕农沦为佃户甚至流离失所。但是由于无人拿出更好的解决方案,所以两税法依然成为后来封建统治者所采用的基本税制之一。

量出而入

杨炎在提出要以两税法代替租庸调时,曾提出要“量出而入”的原则,即指“在合理确定财政支出范围及规模的条件下,根据支出确定收入”。中国古代财政制度,一向遵循“量入而出”的原则,杨炎是首个提出与其完全相反的概括性理财概念的人。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陈明光认为,杨炎提出量出为入的观念只是建议,并未在唐朝实施两税法时成为真正的税收或财政原则,然而,这并不妨碍对其在经济思想史上的重要性进行研究。

政治

抑制藩镇

杨炎担任宰相期间,主张抑制骄横难制的节度使,加强中央集权。大历十四年(779年)八月,杨炎开始整顿地方藩镇,他将大将郭子仪朔方郡、邠宁节度使之职,让李怀光代替。西川节度使崔宁在蜀地十余年,仗着地势险要,兵力强盛,肆意骄奢淫逸,朝廷感到忧虑,将其留在朝中。同年冬十月,吐蕃南诏合兵十万进犯大唐川蜀之地,蜀地的将领接连战败,李适十分忧虑,打算让崔宁回去镇守,杨炎坚决阻止此举。他认为蜀地富饶,被崔宁占据十四年之久,让他回去,不论战胜还是战败,朝廷都无法得到蜀地。杨炎建议另派别将入蜀地,李适听取其意见,派中央禁军以及他镇兵力入蜀数援,顺利击溃吐蕃与南诏。杨炎又建议分割崔宁的权力,朝廷便委派了新的西川节度使,解除了崔宁对蜀地的控制。

建中二年(781年)六月,朝廷晋李希烈为南平郡王,加封汉南、汉北兵马招讨使,令他督率各道兵马讨伐梁崇义。杨炎谏阻此事,他以李希烈“为人狼戾无亲,无功犹倔强不法,使平崇义,何以制之”为由,反对李适任用李希烈,但是李适没有听取。后来李希烈果然仗着功劳骄横跋扈,自称楚帝掀起叛乱,给唐朝造成重大损失。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陈明光认为,虽然杨炎抑制藩镇的成效不大,但是他那“救时之弊”的积极态度仍应予以肯定。

推举人才

杨炎主政期间,十分欣赏贤良的下属,以培养引导他们为自己的责任,有品德的人士皆来归附。他在被贬官道州时,了解到从衡州刺史被贬为潮州市刺史的李皋是一个人才,等到杨炎担任宰相后,恢复了李皋的衡州刺史之职。建中元年(780年),尧山县令樊泽在通过贤良对策的考试,与杨炎为善,杨炎便将举荐他填补空缺官职,历任都官员外郎。又有令狐峘,早年杨炎担任吏部侍郎时,令狐峘攀附吏部尚书刘晏,与杨炎交恶。后来杨炎当了宰相,却不计前嫌,与令狐峘同朝为官。令狐峘却故意勾构陷杨炎,称其逼迫自己做不法之事。事情被揭发后,李适想要将他处以杖刑,还是杨炎求情,才只是将他贬官罢了。杨炎还曾举荐吴人沈既济担任左拾遗、史馆修撰,另有杜佑王锷等人才也曾得到杨炎的举荐。

文艺

杨炎文采出众,号为小杨山人,与常衮并称为“常杨”。他的文笔不仅在书写恩诏方面备受称颂,其创作的《李楷洛碑》更是令他声名鹊起。这块碑是为唐朝大将李光弼的父亲李楷洛所立的神道碑,唐德宗李适还将其挂在宫中时常欣赏,此外,杨炎的诗作虽然不多,但是其《流崖州至鬼门关作》一诗,仍然被后人高度重视,传颂千古。除了诗词文章之外,杨炎还擅长绘画。《唐朝名画录》记载,他擅长描绘“绿松石山水”,其画作被评为妙上品。《历代名画记》中也对杨炎的山水画给予了赞赏。

个人作品

杨炎著有《杨炎集》十卷,又有苏弁所编《制集》十卷,并行于世。后《杨炎集》十卷及《制集》十卷已全部失佚,仅有存世诗作《赠元载歌妓》《流崖州至鬼门关作》二首,存世文章有《李楷洛碑》《灵武受命宫颂》(并序)等十八篇。

另有记载称,杨炎有《南行方》一书,但是并无文献记载,仅有唐慎微《政和证类本草》、李时珍本草纲目》二书都有征引杨炎的《南行方》。而《新唐书·艺文志三》记载为李继皋著有《南行方》三卷,不知是否为同一本书。唐代文学研究专家尹占华认为,杨炎所著《南行方》在明代时犹存,今已失佚。此书应是杨炎被贬道州司马时所作,道州在唐朝时属江南西道,所以取名《南行方》。

人物评价

旧唐书》记载,杨炎早年就很有文才,也能激励志向气节,但在他担任中书舍人之后,依附于元载,当时的舆论已经开始对他有所指责。后来,因为元载被免官,杨炎也被贬黜,从此以后满心怨恨,后入朝掌权,眦必报,常有阴险害人之心,为了自己个人的爱憎而不顾公道,最终导致了他的失败。

新唐书》记载:元载和杨炎都凭借才智和能力奋起,适逢主政者愚昧无能,所以只能担任辅佐国家的重任。如果能削弱宦官、清除不良官员,策划对西夏地区的计划,重新审查左藏有司的管理,通过一种更有效的税收制度来规范国家的财政,必然可以得到成果。然而,元载本心只有利益,他的雄心壮志似乎无法满足。杨炎攀附元载,成为他的继承者,掌握国家大纲,重蹈元载覆辙,最终与妻子一同被处决,遭受了不幸的命运,这是他自取的结果。

李适有言,杨炎把他看作小孩子,每当议论事情时,他赞成杨炎的奏陈,杨炎就高兴;他与杨炎反复辩论诘难,杨炎便气冲冲地要求辞去相位,看杨炎的本意,是认为不值得与他交谈。因此,李适与杨炎相互不能容忍,并非因为卢杞的缘故。

唐朝大臣、画家张彦远,曾评价杨炎风姿英俊,神情豪迈,善于欣赏山水之美,举止高雅典雅。

明末清初经学家黄宗羲认为,杨炎提出两税法,将原本的丁税与杂税合并为财富差异税,虽然名义上取消了租、庸、调税,实际上却将庸、调合并到了租税之中。这种税收制度延续至宋朝,未曾减少庸、调,反而增加了个人财产税。后世的人认为两税指的是租税,而庸、调则是指人丁税,却不知道这实际上是对原有赋税制度的重复征收。庸税、调税的名义仍然存在,所以导致了这样的结果。因此,杨炎的改革对当时的利益影响很小,但对后世却造成了很大的害处。

明清之际思想家王夫之认为,后世赋税加重、压迫民众的灾难,杨炎的两税法是为祸根之一。杨炎“害民而利国”,沐英“为民而害民”,而效仿这些措施的人,则是以危害民众和国家为代价,专门追求个人利益,这种行为简直是可耻至极。

人物关系

轶事趣闻

擅画山水

《太平广记》引《唐朝名画录》记载,杨炎画松石山水,十分出众。当初他隐居不仕,因为很有才学,受到卢黄门优厚的款待。卢黄门知道他有出色的绘画才能,想邀请他留下,欲言又止。杨炎坚持告辞回家,卢黄门苦留不得,在得知杨炎家在洛中生活拮据时,暗中安排人送去数百千钱财,杨炎的家人特意回信感谢卢黄门的慷慨。杨炎对此十分感动,想要报答,卢黄门才提及自己想要一幅他的作品,传给子孙后代,只是不好意思开口。杨炎当即应下,一个多月后,他绘制了一幅屏风。画中的松树、石头、云彩和其他景物生动传神,宛如自然造化,世间罕见。这幅作品堪称上上品,艺术造诣非常高超。

福祸相依

唐德宗继位后,杨炎从道州被召回京城,家里人要将他被贬为道州司马时所穿的绿官袍和竹笏丢掉,杨炎阻止了他们,表示自己本是岭南一个被放逐的臣子,现在被破格提报,焉能长久,福祸总是相依。杨炎果然一语成谶,再次被贬为珠崖郡司马,他又穿上了旧官服。

崔恩未报

杨炎因受责从户部侍郎被贬为道州司户参军时,朝廷责令他立即离开,不能回家。正值他的妻子病重,杨炎心急如焚,担心妻子情况恶化。后来杨炎在蓝田县夜宿,他求见蓝田县尉崔清,告知自己妻子的情况,请求请病假一天,并发一封急件去解释情况。崔清答应此事,邮知事吕华提出反对,崔清坚持帮助杨炎,还自掏腰包给杨炎二十千钱,买了一匹毡布,让人去接他的妻子。杨炎的妻子被接来同他一起离开,崔清还提供了数千钱作为路费,杨炎拉着妻子一起感谢他,并表示生死都不会忘记崔清的恩情。后来杨炎抵达商於洛源驿(今商洛市商州区)时,马力不继,驿站仆人王新送了一匹骡子。又遇到了道州司仓参军李全方,对杨炎倾囊相助。

两年后,杨炎升任中书侍郎,回到京城境内的驿站,主动询问崔清的情况,崔清前来拜见,杨炎对他非常客气,并询问他有什么想要担任的官职,自己可以保举他。崔清提出想当一个谏官。杨炎满口答应,临走前还定下一月为期。后来杨炎很快提拔了洛源驿的王新为中书主事,并任命鄂州市唐年县尉李全方为监察御史,唯独没有履行提拔崔清的约定。后来崔清被免职,特意去求见杨炎,杨炎对他非常热情,长久交谈,但绝口不提举荐崔清之事。十几天以后,崔清再去,杨炎变得冷淡,崔清自此退隐,再不把杨炎举荐他当官的事放在心上。

又过了两年,杨炎已经被贬崖州区,他在流放途中路过蓝田县,感叹自己对不住崔清,派人召他来相见,崔清称病不见,杨炎十分自责,称自己可以死去,可惜没有回报崔清的恩情。

后世纪念

印花税票

2015年,中国国家税务总局以“中国古代税收思想家”为题材,发行了一套税票,其中2元面额的印花税票以杨炎的半身像为票面图案,共发行300万枚,在票面上印有“中国印花税票”字样,还有杨炎所处的历史时期、人物简介等信息。

雕塑 

位于陕西宝鸡的蟠龙文化公园中,有一座“两税新法”雕塑,以杨炎为主要人物。

研究书目

《旧唐书·卷一百一十八·列传第六十八》

《新唐书·卷一百四十五·列传第七十》

《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六·唐纪四十二》

《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七·唐纪四十三》

艺术形象

文学形象

在唐人沈既济的《枕中记》(唐代传奇的代表作之一)中,就有主角卢生是以杨炎为原型的说法。

在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所作《隋唐演义》中,和中国近现代演义小说作家蔡东藩所作《唐史演义(插图本)》中,也都有杨炎这一文学形象的出场。《隋唐演义》中的杨炎,其形象与正史记载不同。在第一百一十三回,写李豫病重,急召平章事杨炎入宫,将太子李适托付给他,令杨炎、卢杞二人共同辅政。第一百一十四回,李希烈造反,大骂杨炎无故将刘晏诛戮,把握朝纲,必有谋逆之意,他造反是为了讨伐杨炎,为刘晏报仇雪恨。

影视形象

2013年,电视剧《紫钗奇缘》中,李耀景饰演杨炎。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