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 :壳斗科栗属乔木阔叶树

更新时间:2022-12-15 11:12

栗(拉丁学名:Castanea mollissima Blume),又名板栗、栗子、毛栗、油栗,为壳斗科(Fagaceae)栗属乔木阔叶树;栗原产于中国、朝鲜;在中国野生分布在秦岭南麓、云贵高原大别山地区,在世界上,栗主要栽培于亚洲、欧洲、美洲、非洲等地区,在意大利、中国等国家大面积种植;在中国,除青海省海南省、新疆、宁夏回族自治区等少数省区外,广泛栽培于中国的南北各省区;一般仅见栽培于平地至海拔2800米山地上。

栗的根系发达,实生成龄树可高达15米,无明显的中央主干,小枝呈灰褐色,被灰色绒毛;托叶呈长圆形,被稀疏的长毛及鳞腺;叶为单叶,呈椭圆至长圆形,叶柄长为1~2厘米;雌雄异花同株,异花授粉,每朵雄花具花被5~6片,中间有10~12个黄色雄蕊雌花呈小球苞状;坚果高为1.5~3厘米,宽为1.8~3.5厘米;花期为4~6月,果期为8~10月。

栗可以被生食、炒食、煮食或烹调做菜,也可以作为小菜来替代主食,有“木本粮食”之称。另外,栗果实中富含淀粉、蛋白质、钙、磷等,具有营养价值。在生态保护方面,栗在山区上种植可防止水土流失。木材可以用做枕木和农具等,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在药用方面上,栗的果实主要被用来治疗益气和厚肠胃等,根皮可以用来治疗丹毒,花可以用来治疗颈淋巴结结核等。

栽培历史

在中国,栗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在距今9000年的河南省裴李岗、距今7000年的浙江河姆渡以及西安半坡村的原始社会村落的遗址中均遗存有油栗周口店镇中国猿人遗址、大渡河中游北岸汉源县富林镇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的遗址内发现了栗的化石。枣阳九连墩楚墓内也发现了碳化的栗。南京湖熟文化遗址中发现距今3600年前用来冶炼和烧制陶器的栗炭。

栗原产于中国,在中国有数千年的栽培历史,是中国的特产果树,与桃、李、杏、枣并称为五果。在西汉司马迁撰写的《史记》中就记载“燕秦千树栗,……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此外,晋朝陆机在为《诗经》作注释时也说:“栗,五方皆有,惟渔阳范阳生者甜美味长,地方不及也。”。大约在公元6世纪30年代,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记载的栗树品种已有8种,此书中并详细记载了栗的繁殖及栗果的贮藏方法,一直到唐、宋、元、明各个朝代期间出现各种的古农书、本草书中均有栗的记载。

形态特征

栗的根系发达,没有明显的中央主根,根系分布可深达1.5米,但大部分根都分布在0.3~1米,根系比树冠大2倍以上。

枝茎

栗为乔木阔叶树,自然生长的实生成龄树可高达15米,树围为2~3米,冠幅为15~20米,无明显的中央主干,一般主枝较开张,呈圆头或扁圆头形,枝条疏生;小枝呈灰褐色,被灰色绒毛;芽有混合芽、叶芽和隐芽三种,冬芽长约为5毫米。

栗的托叶长为1~1.5厘米,呈长圆形,被稀疏的长毛及鳞腺;叶为单叶,长为11~17厘米,宽可达7厘米,呈椭圆至长圆形,叶的顶部短至渐尖,基部或圆、或近截平、或两侧稍向内弯而呈耳垂状,常常不对称而偏斜一侧,新生叶的基部常两侧对称且呈狭楔尖,叶背被星芒状的伏贴绒毛或因毛脱落变为几无毛;叶柄长为1~2厘米。

栗为雌雄异花同株,异花授粉。雄花的花序轴被毛,花序长为10~20厘米,花3~5朵聚生成簇,形成聚伞花序;这些花序着生在同一个花轴上,常常数百朵聚合而成穗状花序;每朵雄花具5~6片花被,中间有黄色雄蕊10~12个,花丝细长,花药呈卵形,每个花药里有数千粒花粉粒。雌花呈小球苞状,其花柱下部被毛,着生于结果枝最上部1~4个雄花序的基部,通常并生有1~3个雌花簇,每个雌花簇又由3朵水平排列的小花组成,常有1~3(-5)朵发育结实。

果实

栗的成熟壳斗具长短不一的锐刺,有疏有密,密时全遮蔽壳斗的外壁,疏时则在外壁可见,壳斗连刺径长为4.5~6.5厘米;坚果高为1.5~3厘米,宽为1.8~3.5厘米。

物种分布

世界分布

栗原市产于中国、朝鲜;在世界上,栗主要栽培于亚洲、欧洲、美洲、非洲等地区,在意大利韩国葡萄牙西班牙、中国、法国、意大利、美国等国家大面积种植。

中国分布

野生栗主要分布于中国的秦岭南麓、云贵高原大别山地区;栗广泛栽培于中国南北各个省区,除青海省海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等少数省区外,在广东省分布止于广州市近郊,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分布止于平果市,在云南省东南部则越过河口瑶族自治县向南到越南沙坝等地区。

生长习性

栗一般生长于平地到海拔为2800米的山地上,喜阳、耐旱、耐寒、耐洪涝,需要在日照时间较长的环境下生长,还可以在干燥或寒冷的环境下生长。在平均气温为10.5~21.7℃下,栗生长最佳,若气温过高,则不利于栗树的生长;若温度过低,则栗树会受冻。另外,栗树通常比较适应潮湿的土壤,对土壤的盐碱度较敏感,在pH值为5~6的微酸性土壤中生长良好。

繁殖方式

自然繁殖

栗花期为4~6月,果期为8~10月,其自然繁殖方式有风媒传粉和虫媒传粉两种。主要是以风媒为主,由于其花粉传播范围广,扩散力强,花粉在空气中最远传播200米以上。但由于雌蕊具有针状柱头结构,授粉面积相对较小;此外花粉常聚成团,散布距离不超过20米,因此仅依靠风媒授粉很难使栗充分授粉受精卵

人工繁殖

有性繁殖

人工授粉一般选择成熟较早的栗来作为授粉树,当雄花序的花药由青开始变黄时就可进行采粉。将采好的花序晾晒并每天翻动,之后将花粉装在喷雾器中,采用喷洒的方式,使栗树完成授粉以便为进行种子繁殖。

栗的播种方法有直播和育苗法两种方式。直播是将种子直接播种到栽培穴中,播后覆盖上土;播种前要浇足水,最适宜的播种时期,一般是在土壤温度稳定在15~20℃之后。育苗法是先将栗苗集中在苗圃地里育苗、管理和嫁接,而后移栽造林。

无性繁殖

嫁接

栗的无性繁殖主要为嫁接,选择自定植第3年的幼树到生长几十年的成树作为砧木,选择品种优良且无病虫害的枝条作为接穗,采用的方法一般有插皮接、劈接、剪腹接等,嫁接时间一般是在4月中旬至5月下旬。

组培

栗的组培主要是利用无菌种子来进行组织培养并繁育实生苗;主要是以胚作为外植体,在基本培养基中添加适当的钙离子质量浓度、有机化合物含量以及一定质量浓度的细胞分裂素或生长素,经过离体培养,诱导出体细胞胚,并再生成植株。

栽培管理

建园选址

选择光照充足、土壤肥沃、土质疏松、通透性好、排水性好的的地方来建园。选用强健、无病虫害、芽体饱满的栗苗木栽种于定植穴内,浇足水,覆盖上地膜。

水肥管理

栗在定植时要及时浇定苗水,以促进缓苗的生长,坐果后要浇一次膨果水,保持土壤湿润,在果实长大后要适当控制水量;在施肥的整个过程中,基肥主要是以土杂肥为主;另外在栗的发芽生长和果实肥大的两个阶段要进行追肥,主要是以复合肥为基本肥料,施加量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定。

整形修剪

栗一般修剪成透光良好、层次分明的自然开心形,主要有冬剪和夏剪两种方式,冬剪是将直立向上的强壮枝剪除,有缩放、短截、拉枝等修剪方法,一般发生在落叶后至第2年春季芽萌动前;夏剪一般是在开花期内,主要对其进行抹芽、摘心、除雄和疏枝。

病虫害防治

常见病虫害

栗上主要发生病害有疫病、炭疽病和溃疡病等,主要危害植株的芽、主干或枝干、叶片和果实;虫害有蓝墨天牛(Monochamus guerryi)、剪枝栎实象(Mechorhis ursnlus)、桃蛀螟(Conogethes punctiferalis)和透翅蛾等,主要危害植株枝干的韧皮部、嫩栗苞及果实等。。

相关防治

防治病害的发生主要选用药剂来防治,可以选择一些高效、低毒和低残留的化学药剂,比如:石灰硫黄合剂、农抗120水剂、氯溴异氰尿酸水剂等农药来防治;另外防治炭疽病还可采取及时进行修剪、清洁园区、剪除病枯枝等物理防治方法。防治虫害主要运用药剂防治,可以选择灭幼脲、螨死净、吡虫啉乳油等化学药剂来防治。

功用价值

食用价值

栗的种仁肥厚甘美,具有甜、香、糯的特点,可以被生食、炒食、煮食或烹调做菜,也可以作为副食来替代主食,有“木本粮食”之称;此外,其果实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其淀粉含量为56%~72%、蛋白质含量为5.7%~10.7%、糖含量为17.5%~20%,同时还含富含胡萝卜素、抗血坏酸、维生素及钙、磷、钾、铁等矿物质,果实中含有的营养物质可被人体吸收和利用,具有重要的营养价值。

生态价值

栗强健、生长迅速、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性,在中国,有“铁杆庄稼”之称。可以生长在水资源匮乏、土壤瘠薄的丘陵山地、河滩沙地等区域。不仅适宜作为绿化造林的树种,也适宜作为绿化庭院的观赏树种,在山区上种植可以防止水土流失,在平原上种植可以用做农田防护林,有防风固沙的作用,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

经济价值

栗的木材质地坚硬、纹理通直、质密、结构粗、耐水湿和耐腐蚀,可以用来排船、做地板、桥板、枕木、矿柱、家具和农具等;还可以用来培养食用菌。此外,在欧洲,栗木还是制造葡萄酒桶的材料;在一些国家,栗木也还被作为松树林的防火隔离树。栗的树枝、叶片、树皮、果皮和总苞富含单宁和酸,是提取胶的原材料,可以用来提取工业原料。此外树枝是良好的薪炭材;叶子营养丰富,可以作为家禽家畜的饲料。栗的雄花蜜源植物,燃烧花序可以驱赶蚊虫,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药用价值

栗的根皮味淡、甘、性平,花序味涩,果实味甘、性温;根皮可以用来治疗丹毒,花可以用来治疗颈淋巴结结核,栗壳可以治疗反胃消渴、止泻血,毛球可以洗火丹毒肿,果实主要用来治疗益气、厚肠胃、补肾气和使人耐饥;生吃可以治疗腰腿不遂,生嚼后涂抹可以治疗筋骨粉碎和肿痛淤血,晒干后吃可以下气补益;但果实不宜食用太多,若生吃太多,则不利于消化;若熟吃太多,则容易使人滞气。

延伸文化

“栗”字由来

秋冬时节,栗子成熟,其果实的外观就像受惊的刺猬,浑身长满刺毛,而“栗”字就是按照长满栗子的板栗树的外观形象而创造的。在甲骨文、金文中的“栗”字都像一棵树的枝上结满果实,果实的外壳上长满了毛刺的样子,是个典型的象形字。

中国文化

中原地区栗文化原始表现为栗的实用,在《诗·小雅·四月》中就记载有“山有佳卉,候栗候梅”,主要体现在人类的生存需要;后以《汜胜之书》《齐民要术》等为代表的农书的出现,逐渐发展到人工种植,栗文化就伴随着农业文明进一步发展;到了唐、宋等朝代,诗人杜甫的“山家蒸栗暖”、元朝方回的“擘黄新栗嫩”、李中的“煮茶烧栗兴”、齐己的“僧闻栗熟来”以及韩愈的“霜天熟柿栗”等诗句,使栗文化达到了最高境界;此外,栗文化也常在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中展示,在《西游记》、《红楼梦》及《水浒传》中都有关于栗及栗事的记载。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