沮渠安周 :北凉国君主

更新时间:2023-03-05 14:55

沮渠安周(?-460年),祖籍临松卢水(今张掖市),匈奴支系卢水胡族人,五胡十六国时期北凉(高昌北凉)最后一位君主(在位时间444年-460年),北凉君主沮渠蒙逊之子,北凉君主沮渠牧犍沮渠无讳之七弟,曾为北魏质子。回国之后,沮渠牧犍任命其为乐都区知府,封地在屋兰县(今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西北)。元嘉十九年(442年),沮渠安周攻取楼兰,后于横截城大败。元嘉二十一年(444年),沮渠安周继位并被刘义隆封为武威郡刺史、河西王。太平真君十一年(450年),沮渠安周攻克车师城。大明四年(460年),沮渠安周为柔然所杀,高昌北凉灭亡。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沮渠安周为北凉武宣王沮渠蒙逊之子,沮渠牧犍沮渠无讳的七弟。沮渠蒙逊在位末期,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于元嘉三年(426年)攻占长安,消灭赫连勃勃西夏政权,并收降居住在秦、雍一带的氐羌政权,之后想要灭掉北凉,北凉君主沮渠蒙逊为了避免灭国之灾,便向北魏称臣。元嘉八年(431年)八月,沮渠安周被当作质子送往北魏都城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义和三年(433年)四月,沮渠蒙逊去世,世子沮渠菩提年幼,第三子沮渠牧犍被拥立继承河西王之位。沮渠安周回国后,沮渠牧犍任命他为乐都区太守,封在屋兰县(今张掖市山丹县西北)。

国破流亡

元嘉十六年(439年)闰八月,拓跋焘拓跋焘进攻武威郡。姑臧城(今甘肃武威)被攻陷后,沮渠牧犍向拓跋焘投降,沮渠仪德和沮渠无讳逃往敦煌市,沮渠安周向南逃往吐谷浑。拓跋焘遣将驻守武威市酒泉市和张掖后班师回朝。元嘉十七年(440年)三月,沮渠无讳劫掠了张掖和南古镇,攻占酒泉。元嘉十八年(441年)五月,沮渠无讳前往敦煌,沮渠无讳从弟沮渠唐儿不接纳,于是沮渠无讳同沮渠唐儿开战,擒杀沮渠唐儿之后驻军敦煌。七月,拓跋焘遣军收复酒泉,沮渠无讳的部队缺乏粮食,很难继续据守敦煌,沮渠安周便奉命向西攻打楼兰(今新疆若羌县)。善王本想投降沮渠安周,但北魏使者赶到,劝说鄯善王继续坚守。于是,沮渠安周数日未能攻占鄯善,只好退守东城。沮渠无讳率领部队弃守敦煌市,要向西进发和沮渠安周汇合。还没等沮渠无讳的人马到,鄯善县王比龙就闻风逃到了且末(今中国新疆且末县),他的儿子则投降了沮渠安周,沮渠无讳自此占据了鄯善。

在当初沮渠牧犍兵败后,有一名为阚爽武威郡人占据了高昌国,并自封高昌知府。元嘉十九年(442年),柔然封臣唐契被迫脱离柔然,率其军队向西,想要攻取高昌占为己有。八月,阚爽向沮渠无讳遣使称臣,请求出兵共抗唐契,于是沮渠无讳向高昌进军,同时,柔然也派兵在追杀唐契。唐契不久就战败身亡,唐契的弟弟唐和集结残部,攻克了沮渠安周屯守的横截城(今鄯善县西北)。此后,沮渠安周又被唐和与车伊洛的联军大败,折损数百人。在唐契战败后,沮渠无讳才到达高昌,阚爽紧闭城门不接见他。沮渠无讳大怒,命人发动夜袭,夺取高昌城,上表刘义隆得封河西王,高昌北凉成立。

继位去世

元嘉二十一年(444年)六月,沮渠无讳去世,沮渠安周接替他成为河西王,并且夺了侄子沮渠乾寿的军队。车伊洛趁机派人游说沮渠乾寿,成功让他投奔了北魏。沮渠安周就趁车伊洛西去袭击焉耆的时候,带着柔然的军队包围了只有他儿子车歇驻守的车师城(今中国新疆吐鲁番市西北)。沮渠安周派使者对车歇说:“你父亲已经投降了北魏,你要是快点归顺于我,我还能给你加封爵位。”车歇依然固守城池。由于车歇没有援军,久战之下,沮渠安周攻陷了车师城,车歇逃到了车伊洛那里。九月,刘宋朝廷任命沮渠安周为都督凉、河、沙三州诸军事,征西将军和武威郡刺史,封河西王。沮渠安周即位初年,河西地区发生大饥荒,沮渠安周被僧人释法进的救人义举感动,下诏从国库中拿出三百麦子救济,又打开粮仓赈济贫困百姓。大明三年(459年),沮渠安周派遣使者向刘宋朝廷进贡方物,刘骏刘骏任命沮渠安周为征虏将军、凉州刺史。

大明四年(460年)十一月,柔然进攻高昌国,杀了沮渠姓安周并诛灭沮渠全族,高昌北凉灭亡。

人物评价

刘义隆在元嘉二十一年命沮渠安周接替河西王的诏书中提到:“……沮渠安周才能谋略深沉周密,衷心耿耿,继承了祖业,人民都服从、感激他。沮渠安周虽然损失了众多人马,独自在异乡征战,却还整合残兵,抗击敌寇直到今天,应该授予他荣誉,告慰家族先烈。”

家族成员

典故轶事

北凉年间有位叫道进的人,熟悉佛法,受到沮渠蒙逊倚重。沮渠安周即位这年,北凉发生了饥荒,许多人被饿死。道进多次求乞沮渠安周赈救百姓,眼看国家的物资逐渐枯竭,就不再乞求了。道进于是就洗浴净身,取了刀子和盐,到灾民聚集的地方挨个授教了佛法中的“三归”后,脱掉衣服和饥民们说:给你们一起吃吧。百姓们虽然很饿,出于道义都不肯接受,道进就自己割下肉沾着盐吃。灾民们痛哭流涕,没有人上前食用。不一会儿,他的弟子和王使都赶了过来。大家都追随着道进,一路哀嚎痛哭,用车把道进送回了宫。沮渠安周知道后,发放了三万斛麦子施与灾民,又打开粮仓赈灾。第二天,道进就气绝身亡了。

相关文物

《北凉沮渠安周造佛寺碑》拓片

《北凉沮渠安周造佛寺碑》原碑刻于高昌北凉承平三年(445年),记叙了君主沮渠安周崇佛造寺的过程。《北凉沮渠安周造佛寺碑》原碑的撰文者是北凉的中书郎中夏侯,碑文二十二行,每行四十七字,文为骈句,字多异体,后部四言铭词,引经据典,结尾有“监造法师法,典作御史索宁”的题名。

原碑于1882年在高昌故城出土,出土时右上角已有残缺,1902年由德国考古学家阿尔伯特·格伦威德尔运往柏林,途中石碑下方开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碑体下落不明,仅余碑座。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清代大臣托忒克·端方受命出访欧美,在柏林博物院见到此碑后传拓成全本与一残本。今存于中国国家图书馆的拓片是端方友人刘拙东受托影拓补完残本时自留的额外影拓本。 现为整幅拓本,装裱成轴,四周有杨守敬缪荃孙况周颐黄绍箕等人为端方题跋。

《北凉沮渠安周造佛寺碑》拓片揭示出当时高昌北凉的政权构成,是研究高昌北凉历史与佛教发展状况的珍贵史料,更为研究中原地区的文化、宗教、风俗沿着丝绸之路传播提供了宝贵的实物参照。该拓片具有一定艺术价值,因为是研究书法字体“北凉体”的重要文物,并且体现了“北凉体”虽属隶书,但已发展出楷书之意。该碑文在反映了上述特点之外,还记录了大量罕见的北朝异体字,是中国古代书法面貌的宝贵图像依据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