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豫剧三团 :中国以豫剧为主的艺术团体

更新时间:2024-09-20 12:06

河南豫剧院三团前身为“河南省歌剧团”,始建于1952年,1956年并入河南豫剧院,定名为河南豫剧院三团。现代戏演出团体之一。现任团长、党总支书记为贾文龙

河南豫剧院三团自建团以来,先后创作演出了200多出剧目,形成了富有鲜明时代特点、讲究塑造鲜活人物形象的艺术风格,以演出现代戏为主,代表剧目有《朝阳沟》《小二黑结婚》《刘胡兰》《李双双》《香魂女》《村官李天成》等。

河南豫剧院三团为现代戏演出团体之一。2013年6月,河南省豫剧一团、二团、三团合并成立河南省豫剧院。

历史沿革

初创阶段

河南豫剧院三团前身为“河南省歌剧团”。1952年8月,根据文化部“戏剧事业专业化、剧院化,加强戏曲改革工作”的指示,河南对全省文工团进行整编,成立了河南省歌剧团,职责是“在地方戏曲的基础上发展新歌剧”。同年10月河南省豫剧三团成立。1956年3月,经文化部批准,河南省豫剧院成立,首任院长是人民艺术家、豫剧大师常香玉。同时河南省歌剧团并入河南豫剧院,并更名为河南豫剧院三团。

三团老一代艺术家大多出身文工团。成立初期,三团(河南省歌剧团)移植排演了《新条件》《罗汉钱》《小二黑结婚》等一批剧目,由于形式新颖,内容贴切,受到群众喜爱,甚至出现了观众背着被子半夜排队买票的情景。

1955年,三团引进豫剧《刘胡兰》,一度引起争议,文艺界甚至有人提议撤销三团。在豫剧现代戏最为艰难的时期,河南省委省政府指示,“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不能没有一个专门的艺术团体去表现它”。为此三团做了大量工作,如派遣演员拜师名老艺术家学戏;在登封市曹县设立生活基地,组织演员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根据现代戏特点进行大胆革新,着重解决男声唱腔问题等,这些努力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创新发展

1958年,由杨兰春编导的豫剧朝阳沟》立上舞台,引起了极大关注。1963年,《朝阳沟》被长春电影制片厂搬上银幕,风靡全国。1964年1月1日,毛泽东、邓小平、刘少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北京怀仁堂观看《朝阳沟》演出,并亲切接见演职人员。此后,《朝阳沟》数十年久演不衰,成为戏曲现代戏史上最负盛名的经典剧目之一。这一时期,三团又陆续推出了《冬去春来》《人欢马叫》《李双双》《杏花营》等作品,带动河南省掀起现代戏创作高潮,三团也作为全国编演现代戏的“红旗团”而为人们所熟知。

1979年推出的《谎祸》,以三年自然灾害为背景,强烈批判了当时盛行的浮夸风、教条风、形式主义之风,塑造了办实事、讲真话、处处为人民利益着想的党员干部形象。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曾将该剧改编为话剧在首都上演。1982年,《朝阳沟内传》立上舞台,作为杨兰春继《朝阳沟》之后的另一个重要作品,表现了改革开放之初人们各种行为、思想上的矛盾冲突,受到群众欢迎,曾连续演出百余场。该剧1982年获得全国优秀剧本奖,并被文化部调往北京为中共十二大进行专场演出。此外《人的质量》《倔公公偏遇犟媳妇》《归来的情哥》等剧目都可圈可点。

变革阶段

90年代,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环境的变迁以及观众审美观念的变化,戏曲艺术面临新的考验。这一时期,三团紧扣时代脉搏,大胆更新观念,在剧情架构、导演手法、舞美设计等方面积极探索,在“雅、细、精、深”上下功夫,推出了《儿大不由爹》《蚂蜂庄的姑爷》《红果,红了》等一批具有时代气象的佳作,其中《蚂蜂庄的姑爷》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红果,红了》获第五届“文华新剧目”奖。

2012年10月30日,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为省豫剧三团的《香魂女》《村官李天成》颁发了“中国戏曲现代戏突出贡献奖”,以表彰河南省在豫剧现代戏方面取得的成就。2000年,《香魂女》荣获第六届中国艺术节大奖和中宣部第八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

此后,三团陆续推出了《焦裕禄》《重渡沟》《风雨故园》《全家福》等一批优秀剧目,连续2次获文华大奖,多次入选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成为新世纪最受瞩目的现代戏演出团体之一。

发展阶段

2008年4月29日,“国际劳动节”劳动节河南省豫剧三团深入基层慰问演出。2010年9月30日,由河南省文化厅组织,作为“迎国庆河南省优秀剧(目)展演周”的重头戏、省豫剧三团的保留剧目、大型现代豫剧《村官李天成》在省人民大会堂成功上演。2011年3月22日,由河南省豫剧三团打造,河南省委宣传部确定、省文化厅组织实施的庆祝建党90周年重点剧目――大型现代戏《兰考往事――焦裕禄》剧组全体演员赴兰考县封闭排练。次年10月31日,“与时代同行”——河南省豫剧三团成立六十周年庆典晚会在河南艺术中心大剧院举行。

2013年6月,河南省豫剧一团、二团、三团近日宣布合并,挂牌成立河南省豫剧院,时任院长为李树建。2014年6月24日,河南豫剧院三团新排现代戏《史来贺》首演成功。2016年7月1日,河南豫剧院三团在河南省人民大会堂演出豫剧现代戏《焦裕禄》《史来贺》《村官李天成》。2017年6月19日,“河南豫剧院三团生活体验创作基地”落户朝阳沟。

2020年11月6日,河南豫剧院三团豫剧现代戏《重渡沟》进京展演取得圆满成功。11月19日,在河南豫剧院三团团长兼党总支书记贾文龙、副团长张红伟带领下,《重上太行山——红旗渠》剧组赴红旗渠采风。2022年12月19日,河南豫剧院三团红旗飘飘七十年交响演唱会线上举行。

剧团公演

2015年7月13日,河南豫剧院三团在驻马店市会展中心演出豫剧《全家福》,拉开了在全市公安机关巡回演出的帷幕。该剧大起大落的故事情节和大喜大悲的感情效应,在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演出现场掌声不断。

2016年7月1日-3日晚7点30分,河南豫剧院三团在河南省人民大会堂演出豫剧现代戏《焦裕禄》《史来贺》《村官李天成》。

2017年8月10日,随着长安大戏院满场观众长达10多分钟的热烈掌声,大型现代豫剧《.焦裕禄》演出完美落幕。这是河南豫剧院三团参加中国豫剧优秀剧目北京展演的第四场演出。

2018年8月11日晚,经典豫剧现代戏《朝阳沟》创演60周年展演在北京长安大戏院隆重上演,河南豫剧院三团老中青四代“朝阳沟人”联袂演出盛况空前,让观众们再次领略到了这部跨世纪经典之作的独特魅力。

2019年5月17日,由河南豫剧院三团创作的豫剧现代戏《重渡沟》在上海城市剧院上演。

2020年11月4日-5日,河南豫剧院三团豫剧现代戏《重渡沟》进京展演取得圆满成功。

2022年8月12日晚,大型原创新时代现实题材豫剧《大河安澜》在河南艺术中心成功展演,拉开了“‘献礼二十大 放歌新时代’庆祝河南豫剧院三团建团七十周年”系列活动的序幕。

2023年2月10日,河南豫剧院三团团长贾文龙带领河南豫剧院三团到通许县竖岗镇百里池村调研文化振兴引领乡村振兴工作,同时开展了“舞台艺术送基层”大型公益演出活动,为群众献上了豫剧《朝阳沟》、《挑山女人》等经典剧目,演员们精彩的演出博得现场观众阵阵掌声,让戏迷们不出家门过足了戏瘾。

2023年4月12日-13日,由河南豫剧院三团倾力打造的黄河题材豫剧现代戏《大河安澜》在北京二七剧场精彩上演。厚重大气的黄河题材,跌宕起伏的感人剧情,震撼动听的优美旋律,恢宏而又唯美的舞美呈现,加上演员们细腻生动的精彩演绎,使现场观众直呼过瘾,掌声此起彼伏。

2023年7月4日,河南豫剧院三团带着6部大戏在鹤壁市艺术中心“中原文化大舞台”鹤壁专场开唱。

人员构成

河南省豫剧三团在职职工100人,离退休职工67人,全团共有一级演员职称29人,二级演员职称34人,三级演员职称46人;获中国戏剧“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5人,获上海市“白玉兰”戏剧表演奖5人。班子成员4人,下设3个队、4个科室,中层干部12人,党员52人。(截至2009年)现任团长、党总支书记为贾文龙

优秀作品

河南省豫剧三团先后排演了《小二黑结婚》《刘胡兰》《朝阳沟》《倔公公与犟媳妇》《拾来的女婿》《儿大不由爹》《红果红了》《马蜂庄的姑爷》《香魂女》《村官李天成》《风雨故园》《悠悠我心》《女婿》等200多部表现新时代新人物新形象的现代戏曲剧目。

《小二黑结婚》

《小二黑结婚》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歌舞剧,是老一辈人的永恒回忆。1952年,《小二黑结婚》被改编成民族歌剧,由田川、杨兰春编剧,马可、乔谷、贺飞、张佩衡作曲。该剧在音乐上吸取了戏曲“三梆一落”(山西、河南、河北梆子和评戏)的元素,曲调充满草根气息,戏剧桥段幽默风趣。该剧在北京首演后,引起轰动,小芹的咏叹调《清粼粼的水,蓝莹莹的天》更是成为几代人的记忆。

《香魂女》

香魂女》是根据河南省著名作家周大新的小说《香魂塘畔的香油坊》改编的成功剧作。《香魂女》2000年被搬上舞台,由汪荃珍杨红霞主演,姚金成任编剧,李利宏执导,朱超伦耿玉卿李仲党、汤其河、安之语赵国安等作曲,苗培如担任舞美设计。讲述了改革开放年代两代女人命运和心灵冲突嬗变的故事。童养媳出身的香嫂在改革开放中靠着钧窑技术成为当地的首富。丈夫是赌鬼,儿子弱智并有癫痫。她爱子心切,花两万元为傻儿子娶来了邻村的姑娘环环。香嫂忍辱负重,维护着自已“贤妻良母好婆婆”的形象,但她二十多年同命相托、苦苦相恋的人却是钧窑坊的帮工任实忠。这份苦涩的恋情既是她事业、人生的重要支撑,又是她生活现状的潜伏危机。在一次突降的危机中,婆媳惊鄂相对,情人远走他乡,“人去窑败”的痛苦,反映出两代女人的悲苦命运。

《村官李天成》

豫剧《村官李天成》创作于2002年,这部戏以河南省濮阳市西辛庄村党支部书记李连成为原型,塑造了一个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基层干部形象,较好地演绎了主人公李天成在困境中表现出的高尚思想,在真切的情感独白中展现出人格的光辉。

《朝阳沟》

豫剧《朝阳沟》是中国戏曲界的一部经典之作,由河南豫剧院三团在1958年5月19日首演于郑州市,编剧杨兰春,导演杨兰春、许欣,音乐设计王基笑姜宏轩等,舞台美术设计关朋。马琳饰银环,王善朴饰拴保。同年6月调京演出。在其后的演出中,魏云主演银环,马琳饰演二大娘。期间,常香玉曾经扮演过拴保娘这一角色。1963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成戏曲艺术片。

全剧共8场,描写高中毕业生银环到未婚夫拴保的家乡朝阳沟参加农业生产,遇到了一连串困难,思想上发生动摇。在中国共产党基层支部和群众的帮助下,又由于在劳动中培养起来的对土地和庄稼的深情,使她认识到农村也是知青贡献力量的广阔天地,终于在农村扎下根来。《朝阳沟》在运用传统戏曲形式表现现代生活上做出了一定的成绩。剧作除主人公银环外,还刻画了拴保、拴保娘、拴保爹、二大娘、老支书等朴实、忠厚的农民形象。在这些人物身上洋溢着崭新的思想感情,表现出社会主义时代农民的精神风貌。全剧语言富有个性特点,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唱词生动、风趣,节奏明快。剧本故事完整,人物集中,在运用传统的结构方法方面取得了成就。1963年,《朝阳沟》摄制成戏曲艺术片。京剧评剧、吕剧、眉户、滑稽戏等都移植、演出过本剧。

《朝阳沟》是一个奇迹。当年创作者们仅用7天时间就完成了由剧本到舞台全部创作流程,搬上舞台后,经不断地完善、提高,成为现代戏创作的典范,久演不衰,各阶层都有它的庞大观众群。

朝阳沟》在艺术上的成功,主要是在一个剧目中塑造了众多生动鲜活的形象,几乎做到了“每一个人都是典型”,不仅在现代戏中为数极少,就是算上传统戏,也是难得一见。其唱腔音乐既现代又传统而且超前,许多唱段成了广大民众的流行歌曲长期传播,演出时常常出现台上唱、台下和的情景。

剧中反映的主要事件“上山下乡”早成历史,人们对于《朝阳沟》却常看常新,它超越了它所表现的时代和事件,其社会影响也超出了戏剧界,乃至文化界。有以“河南朝阳沟食品销售有限公司”为商标的商品,有以“朝阳沟”命名的商店。作者兼导演杨兰春曾经体验过生活的登封市曹村改名为“朝阳沟”,这里和杨兰春的家乡武安市列江村,都创建了“朝阳沟旅游景区”。《朝阳沟》广泛的社会影响,成为引人注目的“《朝阳沟》现象”。

荣誉奖项

相关艺术家

杨兰春

杨兰春(1921年~2009年6月2日),著名戏剧艺术家、著名戏剧编导、原中国剧协副主席、省文联副主席。

杨兰春,出生于1921年,河北省武安县人。中共党员。编剧、导演。1938年参加革命工作。1943年参加八路军。1945年随大军南下到河南省。1947年转业到地方后,先后任洛阳县、市、专区文工团(队)长。1952年到中央戏剧学院歌剧系学习。在学习期间,和田川、胡沙等合作改编的《小二黑结婚》,成为中国歌剧舞剧院的保留节目。学习结业后,任河南省歌剧团编剧兼导演。1956年起,先后任河南豫剧院艺术室副主任、豫剧三团团长、中共河南省文化局核心小组成员等职,是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杨兰春既能创作,又擅于导演。特别是在戏曲的现代戏方面是创作者又是组织者,对现代戏的发展、繁荣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朝阳沟》是杨兰春创作、编导生涯的代表作,曾三次进京演出。1964年元旦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等观看了演出,并接见了全团演职员。人民文学出版社、北京出版社、音乐出版社、河南人民出版社等国家级和省级出版社,先后出版了15种《朝阳沟》版本,并被拍摄成电影,灌制唱片,广为流传。

在40余年的艺术实践中,杨兰春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进新的导演艺术,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他先后任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中国戏曲现代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戏剧文学学会干事、河南省人大代表、省文联副主席、中国剧协河南分会副主席等职。

王基笑

王基笑(1930年~2006年12月5日),中国共产党党员、著名音乐家、音乐理论家、音乐活动家。2004年5月,被河南省委宣传部授予为“德艺双馨”艺术家。

王基笑1930年生于辽宁省丹东市,自幼受家庭影响喜爱音乐,青少年时期就显示出了独特的音乐才能。1947年就读于沈阳高中期间投奔解放区参加革命,1953年从部队转业至河南,先后在河南省歌剧团、河南省豫剧院创作室、河南省豫剧院三团从事专业作曲兼乐队指挥工作。1980年至1996年10月任河南省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主席,1996年10月至2006年任河南省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

王基笑创作了各类音乐作品400余部(首)。先后主创和合作创作了豫剧朝阳沟》、《刘胡兰》、《李双双》、《红果红了》、《五姑娘》等200余部剧目音乐;自20世纪70年代起,又先后为《红雨》、《七奶奶》、《少林童子功》等18部电影,为《唢呐情话》、《包公》、《大宋王朝赵匡胤》等百余部(集)电视剧、《瓜棚风月》、《樱桃熟了》等百余部(集)广播剧作曲。出版《豫剧音乐概论》等理论专著14部。

他的多项音乐作品和专著先后在全国各类文艺评选中获奖。他在豫剧音乐改革、创新方面的成功实践,推动了一大批当代豫剧艺术经典的产生;他所领导的豫剧音乐变革与发展,在新中国戏曲音乐发展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他是中国第一位成功运用现代作曲理论和中西音乐比较方法,阐述中国戏曲(豫剧)音乐艺术规律而获得国家奖励的音乐家。他还是中国最早运用戏曲音乐元素、结构特点,创作出戏歌这一全新音乐样式,并在中国音乐创作及演唱领域产生重大影响的作曲家。

自他担任河南省音乐家协会主席之后,在全面提升河南音乐创作水平、艺术形式多样性以及全民音乐文化活动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在中原地区音乐、戏曲界享有崇高声誉,被誉为中国一位多栖多产的音乐家。王基笑1988年获国家一级作曲职称,1991年被国务院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

王善朴

王善朴,男,1929年生,河南省清丰县人,豫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10岁入清丰县抗战第二剧团,师从陈玉才学文武小生,1947年加入冀、鲁、豫边区四分区新青年社,1953年调入河南省歌剧团,后转入河南豫剧院三团,并先后担任三团副团长、党支部书记、团长等职。先后主演几十台剧目,其中如《刘胡兰》、《小二黑结婚》、《李双双》、《朝阳沟》、《人欢马叫》、《朝阳沟内传》等,均誉满全国。拍摄过《朝阳沟》、《人欢马叫》等电影。是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河南省剧协顾问。

柳兰芳

柳兰芳(1935年~2021年8月30日),1935年出生于河南息县,豫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曾在经典豫剧《小二黑结婚》中饰演“小芹”。

柳兰芳12岁就登台演出。除掌握民族戏曲演唱方法外,柳兰芳还借鉴西洋唱法,融会贯通,形成甜美圆润、清新明亮、婉转清脆的艺术风格,深受观众喜爱。除《小二黑结婚》外,柳兰芳还演绎了《刘胡兰》《冬去春来》《杏花营》等多部经典剧目,塑造了性格鲜明的农村女性形象,成为几代人心中的经典。

魏云

魏云(1936年~2007年12月5日),1936年生,河南省郑州市人,豫剧表演艺术家。1951年入郑州市文工团,1952年调入河南省歌剧团,1952年全省文工团整编后调入河南省歌剧团,1956年改任河南豫剧院三团演员,1993年10月退休。曾任河南省剧协副主席,省剧协顾问等。

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主演了《小二黑结婚》《志愿军的未婚妻》《人欢马叫》《朝阳沟》等剧目。拍了《骄杨》《甜蜜的事业》《爱情的审判》《朝阳沟内传》等新戏。

魏云的《朝阳沟》是座顶峰,不仅对豫剧而言,甚至在整个戏曲界都是如此。在现代戏画廊里,像银环这样有血有肉的形象是不多见的。唯其如此,不论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剧目中,只要见到魏云老师,银环的形象就不由自主地浮现在你的面前。从创作的角度,可谓:成也银环,惜也银环。

优秀演员介绍

汪荃珍

汪荃珍,女,豫剧旦角,国家一级演员,现任河南省豫剧三团团长,河南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生于1963年,12岁考入河南省戏曲学校,1981年毕业后入河南省实验豫剧团,1983年调入河南省豫剧一团,1989年调省豫剧三团。汪荃珍扮相俊俏秀丽,表演含蓄沉稳,演唱甜美圆润。她师从常香玉,擅演剧目有《抬花轿》、《穆桂英下山》、《儿大不由爹》、《香魂女》、《村官李天成》等。所获奖项有:1982年河南省首届戏曲青年演员汇演一等奖。1988年首届全国豫剧电视大奖赛最佳演员奖。1991年全国现代戏观摩演出优秀演员。同年又获“梨园杯”全国豫剧演唱会金奖。2000年主演的《香魂女》获第六届中国艺术节大奖。2002年获第十九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2003年在“黄河杯”河南省第九届戏剧大赛中荣获表演一等奖。2006年获得上海市第十六届“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汪荃珍现任河南豫剧院党委书记,系中国戏剧梅花奖、第六届中国艺术节优秀表演奖和香玉杯艺术奖获得者,是河南省戏曲演员中的第一位硕士研究生。她师从豫剧大师常香玉,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代表剧目《抬花轿》、《香囊记》、《儿大不由爹》、《香魂女》等。

杨红霞

杨红霞,女,汉族,1968年生,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表演协会会员。主演剧目有《大祭桩》、《花木兰》、《朝阳沟》、《香魂女》、《悠悠我心》等。

1997年荣获“香玉杯”艺术奖。1998年荣获郑州市青年演员汇演一等奖。1999年荣获河南省第一届青年演员大奖赛一等奖第一名。2000年在豫剧《香魂女》中饰环环,获第六届“中国艺术节大奖”。2002年,在古装戏《大祭桩》中扮演黄桂英,荣获由文化部举办的中原地区第一届“全国地方戏青年演员大赛”一等奖。2002年荣获河南省优秀文艺成果青年奖。2004年,凭借在《香魂女》中催人泪下的演出,荣获第二十一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

相关评论

三团善于从社会生活中寻找题材,往往能够敏锐地抓住时代大潮中具体人物的命运起伏,并通过人物经历观照时代变迁,彰显一个时代的精神气质和价值追求。——中国艺术头条

从《朝阳沟》到《重渡沟》,从杨兰春的精神遗产,到三团精神、三团现象,再到公仆三部曲,三团因为经常承接政治演出的任务,因此也被称为“红旗团”。——大河网

参考资料

河南豫剧抱团闯市场 三团合并成立河南省豫剧院.人民网.2023-11-07

学党史 知团史|河南豫剧院三团: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中国艺术头条.2023-11-07

河南豫剧院三团全体演职员向全国人民拜年了.大象网.2023-11-08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贾文龙的豫剧之路.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2023-11-08

河南省豫剧三团.河南文化网.2023-11-07

演出团体资料.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2023-11-07

河南三部豫剧获“中国戏曲现代戏突出贡献奖”. 东方今报.2023-11-07

弘扬时代精神 河南戏曲面向广大群众打造艺术精品.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2023-11-07

“五一”劳动节省豫剧三团深入基层慰问演出_河南要闻.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3-11-07

河南省豫剧三团:十年磨一戏 今朝更风流.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3-11-07

省豫剧三团大型现代戏《兰考往事—焦裕禄》封闭排练.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3-11-07

“与时代同行”——河南省豫剧三团
成立六十周年庆典晚会在郑举行
.大河网.2023-11-07

河南豫剧院三团新排现代戏《史来贺》首演成功_部门.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3-11-07

庆祝建党95周年 河南豫剧三团《焦裕禄》在人民会堂上演.映象网.2023-11-07

“河南豫剧院三团生活体验创作基地”落户朝阳沟_部门.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3-11-07

河南豫剧院三团豫剧现代戏《重渡沟》进京展演取得圆满成功.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3-11-07

河南豫剧院三团创排新剧莅临红旗渠采风凤凰网河南.凤凰网.2023-11-07

名家荟萃经典重唱 河南豫剧院三团红旗飘飘七十年交响演唱会线上举行.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3-11-07

河南豫剧院三团受邀到驻马店市巡演.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3-11-09

《焦裕禄》参加中国豫剧优秀剧目北京展演誉满京城.河南省人民政府.2023-11-09

永不落幕的《朝阳沟》60岁生日快乐.央广网.2023-11-09

豫剧现代戏《重渡沟》在沪上演.新华网.2023-11-09

河南豫剧院三团豫剧现代戏《重渡沟》进京展演取得圆满成功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2023-11-09

河南豫剧院三团建团七十周年 豫剧现代戏《大河安澜》讲述护黄两代人的故事.大河网.2023-11-09

河南豫剧院三团“舞台艺术送基层”走进通许县竖岗镇.中国日报网.2023-11-09

豫剧《大河安澜》进京展演_部门.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3-11-09

7月4日起!河南豫剧院三团带着6部大戏鹤壁开唱.鹤壁网.2023-11-08

舞台艺术百花争艳.大河网.2023-11-07

传承经典推动创新 《小二黑结婚》重排将演.新华网.2023-11-07

吸引一大批“碰运气”戏迷前来,豫剧《香魂女》到底有怎样的魅力.河南日报网.2023-11-07

张青飞:新世纪以来的豫剧电影与豫剧传播.人民政协网.2023-11-08

豫剧《朝阳沟》:中国戏曲界的一部经典之作.中国日报网.2023-11-07

经典中的经典《朝阳沟》.新浪河南.2023-11-07

《朝阳沟》现象和“三团精神”.光明网.2023-11-07

《蚂蜂庄的姑爷》复排.郑州日报数字报.2023-11-07

豫剧《香魂女》演出足迹.河南文化网.2023-11-07

第二批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初选剧目选定.光明网.2023-11-07

豫剧经典现代戏《朝阳沟》演出足迹.河南文化网.2023-11-07

强化楷模宣传 做好典型示范带动——豫剧三团.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2023-11-07

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伟大时代.中国旅游报.2023-11-07

《朝阳沟》之父杨兰春逝世.新浪河南.2023-11-07

《朝阳沟》曲作者之一王基笑5日病逝,遗体告别仪式今日在沈阳举行 他热爱的音乐将伴他远行.大河网.2023-11-07

王善朴.豆瓣.2023-11-07

豫剧表演艺术家柳兰芳逝世.新华网.2023-11-07

另一个世界的“银环”.郑州日报数字报.2023-11-07

银环扮演者—豫剧表演艺术家魏云辞世.河南频道·央广网.2023-11-07

汪荃珍_戏剧家_文艺名家 - 河南文艺网_河南省文联.河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2023-11-07

中华豫剧名家选萃.人民网.2023-11-07

深读|为什么河南豫剧院三团能唱火“政治戏”.大河网.2023-11-07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