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晒节 :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更新时间:2024-09-21 13:47

洗晒节是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人民的传统佳节。在每年的农历“六月六”,人们会在这天洗浴、晾晒,并受益颇多,久而久之便被称为“洗晒节”。在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对这个节日的称呼也不相同,也可称为洗象节、天节等。

洗晒节的洗晒之俗起源有两个说法,一是玄奘西天取经回程时,经书打湿晾晒之日;二是刘彻时,宫女登暖衣阁晾晒之日。而洗晒节在六月六日成为节日,则最初始于北宋年间,原名为“天贶节”。当年赵恒为巩固统治地位,称六月六日天书再降于泰山,并将这天称为“天贶节”。随着历史发展,六月六逐渐演变为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节日“洗晒节”。明清时,无论宫廷民间,都有此日洗晒物品的习俗。发展至今,洗晒节的很多民俗活动逐渐减少。在汉族大部分地区之保存了部分洗晒节习俗,而少数民族则大部分保存了下来。洗晒节时进入数伏,当天主要习俗是晒和洗,而洗又分为“洗澡”“洗象”和“洗马”,晒的物品则相对较多,包括龙袍、画像、銮驾等。无论皇家、民间,还是寺庙道观,为了防止东西发霉、虫蛀,均有在当日洗晒的习俗。老北京还有许多相关的民俗:洗浴、晒物、洗象、晒经、赏荷、看谷秀等。在当日人们大多食素,饮食上讲究清淡解暑,在江浙沪一带不同地区则有食馄饨马齿苋之类的,在北方多食面食,西北则食用羊肉。

六月六洗晒节的洗晒习俗意在洗去污秽祛除百病,从卫生健康的角度去保障身体健康,与之相关的食俗也是从健康养生的角度出发的,外出游玩避暑是节日存在的一定意义,为了调节六月人们的生活,放松身心。现今,为了顺应发展旅游业的政策,洗晒节的部分民俗活动成了一些旅游区的品牌活动,如: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举行畅游“六月六”民间洗晒节活动,婺源县篁岭景六月六洗晒节的晒秋活动等等。洗晒节的传统习俗不再完整地被传承,而是有选择性地被保留了下来。

节日名称

洗晒节,又称“天贶节”,“贶”意为赐予、赠予,“天贶”即天公赐福之意。还有“洗象节”“晾经节”的别称,元明清时,从泰国、掸国、安南等附属小国进奉的大象,在六月六日这天被安排出宫在河流中洗浴,同时供百姓参观,因此也有“洗象节”的别称。六月六日天气炎热,京城的寺庙道观会举行隆重的“晾经会”,展示庙中所晾晒的各种经书,因此当日也称为“晒经节”。

历史沿革

六月六洗晒节有起源于唐僧取经的故事一说:当年唐僧从西天取经而归,经通天河归来时,因未帮老鼋询问一事,而被它颠下水去,师徒几人只得赶紧捞起经书,脱下衣服进行晾晒。当天正是六月六,此后,寺院僧人便在每年的六月六日举行“晾经会”。但是早在汉魏时期,晒衣晒书的风俗早已形成,只是当时晒衣晒书的习俗在七月七日。宋卜子《杨园苑疏》载:“太液池西有刘彻曝衣阁,常至七月七日,宫女出后登楼曝衣。”据此,可知,洗晒节中的晒衣之俗可追溯至刘彻时期。而晒衣晒书的习俗由七月七改为六月六,使六月六成为“洗晒节”,则是宋代以后的事。

洗晒节起初名为“天贶节”,而“天贶节”最初起源于宋朝。据《宋史》记载赵恒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正月乙丑,《大中祥符》三篇天书降于京城左丞天阙之上,赵恒将其认为“天赐之福”,遂改年号为“大中祥符”。在六月初六天书再降于泰山泉,真宗前往泰山封禅,并在泰山脚下的岱庙修建了“天贶殿”,将这天称为“天贶节”,成为法定国家节日,规定全国休假一天,文武百官赴上清宫上香,地方官员设坛祈祷,且禁止屠宰九日。南宋陈元靓岁时广记》记载相关事件,其原文为“祥符四年正月,以六月六日天书再降日为天贶节。在京禁屠宰九日,诏诸路并禁”。至此之后,六月初六演变为了一个固定的节日。

南宋时期,与“天贶节”有关的祭祀活动不再保留,但休假制度仍然保留着。南宋时期,六月六活动得到一定的发展,消暑出游的活动由祭祀活动拓展开来,有了赶庙会、出游的习俗,逐渐形成更盛大的庙会活动。到了明清时期,国家层面上的祭祀活动不再保留,“天贶节”的庆祝活动下移,逐渐与百姓生活相联系。明清时期,当日的节俗活动增加了晒物的习俗,将原先七月七的晒物习俗移植到了六月六日,六月六日从此成为了民间和皇宫专用于晾晒衣物、经书等的日子。在当时,六月天气炎热,人们选择在六月六日洗浴,一是为了洗百病,二是为了解暑。除了人洗澡,猫狗洗澡,明清时期,皇宫还会举行洗象活动,场面盛大,后因大象伤人,便终止了这一活动,但在洗晒节当日洗马、洗牛的风俗却一直流传下来了。

根据各地方志记载,汉族六月六洗晒节流行广泛,清代时仅贵州省地区便举办了诸多活动。发展至今,活动逐渐减少,目前只有河北省河南省江苏省等地存有部分习俗。而在很多少数民族洗晒节的很多民俗被保存了下来,比如湘西苗族、广西龙胜瑶族的局部地区等。随着国家弘扬传统文化、发展旅游业,很多地区洗晒节的民俗活动逐渐兴起,比如六月六浙江省一些地区组织晒谱活动;广西龙胜瑶族举行晒衣节旅游活动等等。

节日风俗

明清宫廷的晾晒工作大致包括七项,即晒龙袍,晒历代帝王御容画像,晒历朝帝王御制文集、实录以及古今君臣画像、符券、典簿,晒銮驾,晒金鼓旗等仪仗,晒乐器,晒御乐库袍服。皇家的洗晒节,虽都与皇帝、宫廷礼仪等密切相关,但本质也是为了防止衣服、书籍等日常用品发霉、虫蛀。相传在这天晒衣衣不蛀,晒书书不。《春明采风志》就有记载:“六月六,是日抖晾衣物书籍,可去虫蠹”。当时的药店也会在六月六日晒药材,还有估衣店和皮货店等商铺都会将衣服和皮料挂在通风处,或者一律都搬到院子里,或者街当间去晾晒,以防霉防蛀。城市内商铺如此,农村也是一样的。民谚曰:“六月六,家家晒红绿灯鱼”,“红绿”就是指五颜六色的各样衣服,因此有的地方也管这一天叫“晒衣节”。

如果恰逢六月六是晴天,各地大大小小的寺庙道观要在这一天举行“晾经会”,把保存的经书统统摆出来晾晒,以防经书潮湿、虫蛀鼠咬。那时,北京白云观的藏经楼里藏有道教经书5000多卷,每年的六月初一到初七,白云观要举行“晾经会”。北京文史学者张善培先生回忆:“道士们衣冠整洁、焚香秉烛,把藏经楼里的‘道藏’统统拿出来通风晾晒。”

广安门内著名的善果寺,每逢初六也要作斋,举办“晾经法会”,僧侣们都要礼佛、诵经,届时开庙一天。到时看完洗象的百姓,都会泳到善果寺中观看晾经,北京市文史学者张善培亦云:“寺前形成临时集市,热闹非常。”

洗澡

洗晒节的第二项要事是洗。古人洗澡没有现代方便,多只在重要节日洗浴。在六月六日普通妇女会在这天洗发,“谓可不腻不垢”。小孩子在这天洗澡沐浴,则可以“洗百病”。另外,家中如果养猫狗的,也要驱赶到水池或河塘里,据说可以防止一个夏天生虱子跳蚤。在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浙江》中也有记载:“六月初六日,俗名狗猫生日,如家禽有猫狗者,均欲替其洗浴一次。”有些居民在这一天还会用油桐涂刷家中的门窗和柱梁,使其焕然一新,起到防水拒烂之效,也算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洗澡”。

洗象

“洗象”的传统早在明朝时就有,《万历野获编》上说:“京师象只,皆用其日洗于郭外之水滨,一年唯此一度”。到了清代,特别是乾隆,国力强盛,从外邦进贡到中原地区、驯养在北京、供重大节日或仪式时充当宫廷仪仗的大象多达三十多头,象奴和驯象师超过百人,所以洗象盛况远超明代。《旧京风俗志》上说,因为大象一年才洗这么一次澡,所以特别高兴,“由上午至下午始能毕事”。

爱新觉罗·旻宁以后,国力逐渐衰微,管理不善,大象相继死亡,“故咸丰以后十余年象房无象”。光绪初年,一头大象发了疯,逃出宫门,四处横冲直撞。一个太监想阻拦,竟被大象用鼻子卷着扔到皇城的墙上,摔了个粉身碎骨。京城于是大乱,直到晚上才将大象逮住,洗象活动也从此彻底中止了。

洗马

除洗象之外,还有洗马,这一习俗起源于明代,《日下旧闻考》说:“积水潭洗马之制,在明朝本属具文”,到了清代得以延续。此项习俗在明代注重形式,所洗之马玮御马监之马,洗时要用锦帕覆盖住马头,入场和离开后面都要跟一头独角青牛。民众们汇聚于此都只为了看看独角青牛。

洗牛

侗族六月六日不但人要沐浴,牛也要洗浴。相传是为了纪念天庭仙界的牛魔王,牛魔王奉玉皇大帝旨意来到人间告知人民一日一餐,可以解决终日劳作而不能温饱的问题,牛魔王说错为一日三餐,人民过得更苦了。为了赎罪,牛魔王请求下凡替百姓耕作。为了感谢牛的辛勤耕作,侗族人民每年六月六日洗晒节时,还会为牛洗身,也称为“洗牛节”。

六月六日洗晒节的游玩即赏莲。清代的北京积水潭植莲极多,誉满京华,以至于有人直接称其为“莲花池”。清代《北京竹枝词》这样描绘:“乘舟二闸欲幽探,食小鱼汤味亦甘。最是往东楼上好,桅烟雨似江南。”六月正值荷花盛开,人们也常到什刹海边尝莲品藕。在大同市一带人们在六月六日郊游,采野花、摘秦椒,称为“踏青”。此外,六月六日的晒经、洗象、洗马等举办地都成了人们游玩的好去处。

明清时期,江浙沪地区有“六月六”吃馄饨、马齿苋的习俗。《(同治)湖州府志》卷三十三记载“六月六日必食馄饨”,当时人们认为“吃馄饨”有“注夏疾”的作用,即保命渡厄。食马齿苋则只在江浙两省流行,《(康熙)仁和县志》载“以六月六日,所取马齿苋蒸熟食之”,在江浙一带当时吃馄饨和马齿苋都是为了消灾避病。

民间六月六有些地区当天要吃素食,如炒韭菜煎茄子烙煎饼等。暑热饮食宜清淡,少油腻厚味。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六月六日是重阴之日,应该在这一日补阳气,应食用“鸡粥”。山西省地区则有吃羊肉的习俗,按照中原地区冬病夏治的医学传统,在六月初六吃羊肉能预防冬天由寒邪引发的疾病。

江苏东台县六月初六早晨全家老少都要互道贺喜,并吃一种用面、糖、油制成的糕屑,民谚云:“六月六,吃了糕屑长了肉。”义乌市岸镇三角毛店、南深塘一带的村民有吃六月麦饼的习惯。河南郑州民间这天要祭天,庆祝麦子入仓和祈愿秋粮丰收,吃炒麦面红糖粥,喝大小麦豌豆粥。有的地方六月初六要吃焦薄饼

价值影响

六月六天气炎热,汉朝描绘夏天的炎热:“暑,煮也,热如煮物也。”其意为夏天的炎热就像在锅上煮东西一般。过一段时间后,进入雨季,降雨量也大大增加,空气湿度增加,天气变得闷热,使得物品极容易发霉腐烂,滋生细菌。在六月六洗晒节许多习俗都是围绕着这样的气候特点形成的,而且在当天水被认为是吉祥的,无害的,所以,这一天,不管是百姓还是官员,不管是在皇宫还是在城乡,人们都会将东西拿出来清洗、晾晒,防止进入雨季发霉。尽管当时的卫生条件达不到现在的水平,但人们也会尽可能地将家里、自己、猫狗等清洁干净。每逢这类节日都会沐浴,尤其是佛教信徒,在拜佛焚香的时候一定要清洁干净以示虔诚。

在六月六日洗晒节当日有关的晒谱的习俗则是对家庭关系的巩固,通过晒家谱,让族人不忘祖,凝聚家族,亲戚、朋友间也借此维系情谊,展现了节日的沟通人情、巩固人伦的作用。

每个季节都需要有特定的节日承载着符合时间秩序的节俗活动,人们需要合适的节俗活动调节身心,而洗晒节六月六日作为农历六月的节日则承担了农历六月里调剂百姓生活的功能,人们在六月初六出来游玩避暑,调剂了日常生活,放松身心。

传承与保护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乡村的节俗活动代际传承存在断裂现象,六月六这样的传统小节日缺少生存和发展空间。到2020年,只有部分地区还保留着六月六的庙会活动,比如山西原平市南庄的八音会,类似的庙会活动都是以村庄或者集镇为依托。在城市,一些围绕思想信仰展开的六月六庙会活动还保留着,如张家口市万全区西城门的洗马林六月六晾经会等活动。

在国家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的政策下,以及推进旅游业发展的大环境下,很多地区的六月六日洗晒节习俗渐渐兴起,如为发展旅游业,在2019年,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举行了“六月六”民间洗晒节的活动,传承节日民俗。在婺源县篁岭景区,传统洗晒节的洗晒习俗被景区传承下来,成为了一个文化符号。浙江省一些地区以社区为单位组织晒家谱活动,传承家风等。洗晒节这一传统节日在当下被选择部分符合社会时代精神的节俗活动传承下来,这是适应社会时代发展潮流的文化选择。

相关传说

传说一

扬州市民间“六月六,晒龙袍”的说法起源于爱新觉罗·弘历江南时,扬州巡游途中遭遇大雨,外衣淋湿,碍于身份原因又不好向百姓借衣换上,只能等天晴,将湿了的外衣晒干后再穿。这天正巧是六月六洗晒节,因此留下了“六月六,晒龙袍”的说法。

传说二

合肥市民间传说六月初六洗晒节是龙王晒龙袍的日子,这一天忌讳下雨。若是六月六当天是雨天,那么龙王就要怪罪月神中秋节时则会兴云布雨,调侃为:“你闹我的节,我闹你的月。”

传说三

相传洗晒节中“六月六,晒红绿”之俗起源于唐朝唐僧历经千险,从西天取经回国,过海时,经文被海水打湿,这一天恰逢六月六日,上天念唐僧取经不易,便将天气变为炎热的晴天,让玄奘得以将经文取出晒干,将衣服鞋帽也都全部晒干。于是后人将六月初六认为是吉利的日子,晒红绿灯鱼之俗在洗晒节也一直流传下来了。

传说四

土家族有关六月六“洗晒节”晒龙袍的传说起源于明朝,相传朱元璋称帝后,背叛农民起义宗旨,大封王侯,滥造宫殿,强迫茅岗司土民贡献香楠大木,因而瑶役十分繁重,加上湖广大旱,灾民相食,弄得民不聊生。洪武三年,时任慈利县安抚使的土家族首领覃,联合桑植县永顺县鹤峰县等十八洞蛮愤然揭竿起义,朱元璋亲自发兵征讨,覃篨坚持抗战,后因叛徒出卖,被官兵俘获。洪武五年农历六月初六日,朱元璋在南京市下令对覃篨实行凌迟刑,当时乌天黑地,京城七大七夜日月不明,昼夜不分。朱元璋意识到错杀了真命天子,急忙跪倒在地,向天地许愿,每年六月初六、十六、二十六,让覃篨王坐王位三天,亲施三拜九叩之礼。愿毕果然云开雾散,日月复明。为取得覃篨真影,朱元璋还下令将覃篨皮吹鼓,供在殿上。为防虫蛀霉烂,每年六月初六要翻晒覃篨皮一次,故这天又叫覃篨晒龙袍、覃篨晒皮。土家族人将覃篨血染的战袍抢回来洗净晒干,立庙祭祀,谓之晒龙袍。

相关记载

文学记载

关于洗晒节当天“洗”的习俗的记载,其中有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二十四《风俗•六月六日》:“至于时俗,妇女多于是日沐发,谓沐之则不不垢。至于猫犬之属亦俾浴于河。”清潘荣陛著《帝京岁时纪胜·六月六日》:“妇女多于是日沐发,谓沐之不腻不垢。至于骡马猫犬牲畜之属,亦沐于河。”乾隆三十九年刊河北省永平府志》:“初伏洗头去风,以杏仁炒麦子,食数粒,一年头不痛、心无呕。”康熙五十七年刊山西省临县志》:“初伏,浴于河,谓之‘洗百病’。”清同治二年刊山西《榆次县志》:“伏日,采实煮汤浴儿,云不病热。”明冯应京月令广义》卷十一载,六月初六“洗六畜,去疾却虫”。

其次说晒。六月初六,为佛寺晒经日。因之,文人曝书籍,妇女曝衣衾,谓可不生蛀虫。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二十四《风俗·六月六日》载:“六月六日本非令节,但内府皇史晒曝列圣实录、列圣御制文集诸大函,则每岁故事也。”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曰:“京师于六月六日抖晾衣服书籍,谓可不生虫蠹。”清顾禄清嘉录》卷六《六月·晒书》:“六日故事:人家曝书籍图书于庭,云鱼不生。”

民间歌谣、民谚

六月六,人晒衣裳龙晒袍。

六月六,家家晒红绿灯鱼

六月热头焱,大家晒霉毒。

六月六,打个泡子长块肉。

参考资料

六月初六“洗晒节”.北京日报.2023-07-24

六月初六“洗晒节”,有什么有趣的习俗?.中国吉林网.2023-07-24

广西巴马举行第一届“六月六”民间洗晒节.今日头条.2023-11-10

江西婺源:弘扬“洗晒节”传统习俗 祈福丰收-中国新闻网.中国新闻网.2023-11-10

古代六月初六是“洗晒节”.黄海晨报.2023-07-25

六月六江西篁岭古村展示洗晒风俗-中新网.中国新闻网.2023-11-11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