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 :综合性医院

更新时间:2024-09-20 22:39

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互联网医院、深圳市第六人民医院)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on Hospital (Nanshan Hospital),是南山区政府建立的一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首任院长为罗乐斌(东莞市卫生院),现任党委书记、院长为邓启文

医院始建于1946年,医院始建于1946年,1991年随南山区成立而更名为“南山区人民医院”,1995年晋升为二甲医院,2019年第一名称变更为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第二名称为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第三名称为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互联网医院。

医院共有编制床位1482张,实际开放床位1409张,开设42个临床科室、13个医技科室,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个,省临床重点专科2个。医院有职工2308人(卫技人员2013人);全院高级职称人员共567人(正高181人、副高386人),中级职称人员1037人;医院博士研究生导师8人,硕士研究生导师78人。2022年,总诊疗量人次227.7万人次(含体检、核酸门诊、急诊),出院53637人次,手术21976人次。医院是国家C-DRG收付费改革试点单位,广东省第一家获批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主基地的区级医院,是国家爱婴医院和日间手术联盟成员单位。

该院2020年建设生物样本库和动物实验中心,2021年以干细胞转化研究为重点成立临床医学转化中心;医院是国家胸痛中心,国家脑卒中中心,国家药物、器械和耗材临床试验基地,国家急救绿色通道服务标准制订单位,广东医科大学南山临床医学院。医院有2个市级重点实验室,1个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中心;通过医疗卫生“三名工程”,引进6个院士团队和18个医学团队。

2021年公布的2019年度三级公立医院考核中,医院在全国1183家综合类医院中排名110名,较上一年提升8名,国家监测指标等级由A提升至A+。

历史沿革

成立初期

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前身是1946年成立的宝安县卫生院,1954年宝安县卫生院迁往市内(成为日后深圳市人民医院),留下部分医护人员在原址成立了宝安县卫生院南头分院,1992年随南山区的成立更名为“南山区人民医院”,1993年八月迁至现今门诊楼,1995年被评为二甲医院和爱婴医院。

学科发展与荣誉

2003年医院新住院大楼投入使用并成为广东省高等医学院校教学基地,2005年南山医院病床数增加至1100张,2009年加挂“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2011年晋升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17年获批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主基地。2018年成为深圳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5月医院成立南山肿瘤中心;10月院本部成为深圳市首家系统切换的综合医院;11月建设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

2019年医院第一名称变更为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第二名称为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第三名称为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互联网医院,同年通过“母婴友好医院”评审并授牌,医院成为南山区区域胸痛、卒中、创伤、重症孕产妇和危重儿童救治中心,并与澳大利亚耳科研究所合作打造耳科中心;4月协和深圳医院互联网医院正式上线,医院疼痛科获评“广东省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

2020年,医院被授予国家级“人文爱心医院”;11月27日医院党委党员干部大学正式揭牌。

扩建升级

2020年,由政府投资近60亿对医院进行大规模改扩建,总用地面积8.6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到59.24万平方米、编制床位数为2500张(可扩展到3000床),9月28日医院改扩建项目二期主体结构成功封顶,成为深圳市西部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医院。

2021年医院初创建老年友善医院。2022年获批急诊专业和妇产科专业两个专培基地,同年医院正式启动平安医院建设工作。

规模条件

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始建于1946年,2020年大规模扩建,总用地面积8.6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到59.24万平方米。医院共有编制床位1482张,实际开放床位1409张,开设42个临床科室、13个医技科室。截至2022年12月31日,医院有职工2308人(卫技人员2013人);全院高级职称人员共567人(正高181人、副高386人),中级职称人员1037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深圳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1人、广东省青年珠江学者1人、深圳市卫生健康系统特聘岗位6人、深圳市高层次专业人才17人、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9人、南山区领航人才7人;医院博士研究生导师8人,硕士研究生导师78人。2022年,总诊疗量人次227.7万人次(含体检、核酸门诊、急诊),出院53637人次,手术21976人次。

医院配有宽探测器Revolution CT、双源SOMATOM Force CT、光子CT、3.0T超导型核磁共振、1.5T超导型核磁共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仪PET-MR系统(PET-CT)、双能X线骨密度仪、彩色多普勒超声仪,以及高端体外冲击波碎石机、电磁导航气管内镜定位系统,医用直线加速器、后装治疗机、放疗模拟定位CT等诊疗设备;2022年,医院引进了第四代内窥镜手术机器人(即“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及开展各项腔镜手术和影像检查必需的多项诊疗设备。

科室设置

重点科室

医院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疼痛科);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感染科、康复医学科)、广东省“十二五”中医特色专科(中医科)、广东省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 (疼痛科);深圳市特色中医专科(中医风湿免疫科)。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疼痛科

科室简介:疼痛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于1991年,1993年成立广东省第一个疼痛诊疗中心;2001年被评深圳市卫生系统重点专科;2013年通过卫生部评审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2019年认定为广东省高水平重点疼痛专科;2020、2021年中国疼痛学科排名第三。拥有涵盖疼痛、麻醉、骨科、神经内科以及中医专业,临床医疗团队(21名成员),基础科研团队(9名专职成员),护理团队(18名成员);拥有200平方米的专科门诊,1000平方米物理治疗室,54张床位病区。

临床诊疗:科室擅长微创的介入手术、物理治疗、中医传统疗法解决包括脊柱源性疼痛(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头面部顽固性疼痛(三叉神经痛、后枕部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晚期癌痛以及各种急慢性肌肉关节、血管性、损伤等在内的疼痛疾病;形成以设有病理性神经痛、骨与关节疼痛和癌性疼痛亚专科;科室掌握主流微创介入镇痛技术,用于急慢性顽固性疼痛的治疗。 

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

感染科

科室简介:感染科成立于1993年,是深圳市南山区感染性疾病诊治中心,2013年和2022年被评为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2020年获得深圳市医学重点专科。感染科包括感染楼和位于门诊综合楼的肝病中心,总床位数超过100张,其中感染楼拥有标准的负压病房和P2+实验室,科室下设有感染科门诊、感染科一区病房(肝病中心)、感染科二区病房(感染楼)、感染科实验室(深圳内源性感染诊治研究重点实验室)和医院感染管理科;开设有发热门诊、肠道门诊、感染肝病门诊、便秘微生态门诊、脂肪性肝病体重管理门诊及感染科专家门诊。  

临床诊疗:感染科建设“疑难发热病人诊治中心”,设有脂肪专病和便秘微生态诊疗专病门诊,开展慢性肝炎的健康管理,以社康为中心进行肝病科普、脂肪肝和便秘筛查,开展以“便秘整合医学治疗新策略”为基础的便秘微生态益生菌新疗法,及肠道微生态高通量基因检测和肠道微生态调节治疗等技术项目。

康复医学科

科室简介:康复医学科成立于2004年,2009年评为南山区临床重点专科,2012年评为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设立神经康复、骨科康复、神经工程学三个亚专业方向发展;科室拥有医师11名,治疗师23名。

深圳市特色中医专科

中医风湿科

科室简介:中医风湿科成立于1997年,广东省“十二·五”中医重点专科、深圳市示范中医科、深圳市特色中医专科。科室医生19人:主任医师6人,副主任医师5人,主治医师8人;有40张床位,3间理疗室,10间门诊特色诊室、1间名中医工作室。

临床诊疗:擅长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风湿寒性关节痛、排卵障碍、免疫相关性关节炎、减少红斑狼疮激素的副作用,减少感染风险及结缔组织病相关性肺间质病变;应用中医适宜技术,如针刺、艾灸、拔罐、推拿、穴位疗法形成以蜂针与火针为特色的中医疗法。以及风湿科常见、罕见疑难危重病种: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重度血小板减少;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假性肠梗阻、肠系膜缺血、脑梗死;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狼疮脑炎干燥综合征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肺部反复感染的抗合成酶抗体综合征;以肠系膜血栓导致腹痛的不典型抗磷脂抗体综合征;以肺栓塞为首要表现的儿童抗磷脂综合征;合并脓毒败血症的痛风患者;MDA5阳性皮肌炎合并肺间质病变。

专病中心

医院设立“大感染”中心、创伤中心、过敏防治中心、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其中医院感染科承担“大感染”中心具体工作。

创伤中心

医院于2015年正式成立“中美协作-创伤与急危重症医学中心”,建设急诊、重症TTA(trauma team activation)团队;外科团队;血管介入团队;重症支持(循环、呼吸、肾脏等器官支持)团队;体外膜肺氧合(ECMO)团队;建立创伤团队应急启动(TTA)机制,确立“以创伤团队为中心的多学科协助救治模式”,规范创伤救治重点环节、流程,制定救治整体方案。中美协作创伤中心已开展多项先进创伤救治技术,如开胸心脏按压技术、紧急环甲膜切开技术、经骨髓腔输液技术、骨筋膜室测压技术、腹腔开放手术技术、骨盆骨折出血骨盆填塞技术、创伤救治中超声应用技术、复苏性主动脉球囊阻断术(REBOA)、创伤患者颅内压监测技术、介入序贯止血技术、人工膜肺氧合(ECMO)技术等;以美国创伤中心标准,建立规范的创伤救治质量改进体系,按美国创伤质量控制要求、负责创伤病人信息登记,并进行创伤严重程度(ISS)评分。

过敏防治中心

过敏反防治中心是集医、教、研于一体的临床科室;中心有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1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导师1人;在站博士后1人;中心引进赛默飞Phadia 250全自动过敏原体外检测系统、耶格肺功能仪、BD流式细胞仪等仪器设备,预备建立药物过敏诊治单元、食物过敏诊治单元以及规范化脱敏治疗中心。

胸痛中心

2017年,成为深圳市第四家(标准版)、南山区第一家获得评审通过的国家级胸痛中心(标准版),医院胸痛中心网络协同医院蛇口人民医院,于2018年08月成功通过国家胸痛中心(基层版)认证;2020年,胸痛中心针对新冠疫情的新情况,在胸痛中心管理委员会及胸痛中心工作组的领导及指导下,对原有的胸痛患者分诊流程、STEMI患者的救治流程、NSTE-ACS的处理流程、主动脉夹层处理流程等做出了相应调整,同时新增了疑似新冠肺炎患者急诊PCI救治流程;2022年01月07日,中心通过国家胸痛中心总部再认证。

卒中中心

中心以卒中急救、重症监护、脑血管介入、脑外科手术、卒中康复、护理、健康教育等多学科结合,涵盖了神经内外科、急诊科、CT室、核磁室、介入室、麻醉科、检验科、重症监护室、康复科等相关科室。卒中中心是深圳市首批国家高级卒中中心、中国卒中学会综合卒中中心;配备专用DSA机7台,1.5T及3.0T核磁共振机7台、双源CT、三维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 、日立制作所近红外脑功能成像系统、尼高力肌电诱发电位仪、光电视频脑电图、动态血压检测仪、视频脑电监测仪等设备。开展脑血管造影、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动静脉溶栓、取栓治疗,颅内外动脉、静脉支架植入,以及动脉瘤栓塞、夹闭治疗;同时开展多台介入与杂交手术治疗;通过采用传统疗法和中西医结合的方法,结合针灸、康复训练和其他多种治疗手段。

全部科室

医学成就

医学贡献

创伤中心起草制定了一些创伤相关规范、共识,编写、翻译多部著作,如《严重多发伤救治临床手册》,《创伤与危急重症实用技术图解》,《创伤急救评估与治疗手册》,《严重创伤生命支持》,《创伤急救图解》等,填补了中国创伤相关领域的空白。

医学实践

教育科研

教育

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互联网医院)2003年成为广东省高等医学院校教学基地,2017年获批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主基地,2018年成为深圳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022年获批急诊专业和妇产科专业两个专培基地。医院是国家C-DRG收付费改革试点单位,广东省第一家获批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主基地的区级医院,是国家爱婴医院和日间手术联盟成员单位。医院有职工2308人(卫技人员2013人);全院高级职称人员共567人(正高181人、副高386人),中级职称人员1037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深圳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1人、广东省青年珠江学者1人、深圳市卫生健康系统特聘岗位6人、深圳市高层次专业人才17人、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9人、南山区领航人才7人;医院博士研究生导师8人,硕士研究生导师78人。2020年建设生物样本库和动物实验中心,2021年以干细胞转化研究为重点成立临床医学转化中心;医院是国家胸痛中心,国家脑卒中中心,国家药物、器械和耗材临床试验基地,国家急救绿色通道服务标准制订单位,广东医科大学南山临床医学院。自2018年,医院共发表学术论文1262篇,其中SCI论文239篇,最高影响因子23.178分;国家自然科研基金面上7项,青年基金7项,中国博士后基金7项;省自然科学基金13项;获得专利150项;检验中心通过ISO15189复审,通过认可的临床检验项目超过100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个,省临床重点专科2个。医院有2个市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研究中心;通过医疗卫生“三名工程”,引进包括韩济生院士疼痛医学团队、黎介寿院士普通外科团队、汪忠镐院士胃食管反流病团队、李兆申院士超声内镜诊疗团队,陈洪铎院士皮肤病团队及张旭院士慢性疼痛研究团队等6个院士团队以及刘思德教授小肠镜诊疗团队,曾国华教授泌尿外科诊疗团队等专家团队在内的18个医学团队。

关联院校

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互联网医院)是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医院。

华中科技大学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7个(其中包括生物医学工程学科),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5个(包括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内科学、外科、妇产科学、麻醉学),国家重点(培育)学科7个(内科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中西医结合基础、药理学),1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妇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国家医学中心(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6个科技部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及一批省部级科研基地(包括武汉市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生物医药技术服务平台、武汉综合性新药研究开发技术大平台、高端生物医学成像省部共建大学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重大慢性病智能化治理实验基地、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监管科学研究基地等)。

学校设有医学类期刊26个,包含医学综合类期刊8个和临床医学类期刊18个。

教育培养

科研

临床重点建设学科

国家级重点学科——疼痛科

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南山医院)疼痛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于1991年,1999年为北京大学医学部中法疼痛诊疗中心深圳临床基地;2009年成为广东医科大学疼痛学教研室,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临床培训基地(深圳市);2014年获批深圳市慢性疼痛重点实验室、南方科技大学疼痛诊疗中心及深圳大学疼痛研究所。科室参与制定国家、省市疼痛医疗质控标准,发布中国疼痛健康指数等工作;科室有深圳大学博士后合作研究导师2名,硕士研究生导师4名,以疼痛客观量化、急性痛向慢性痛转化机制、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神经调控作用机制等疼痛医学亟需研究的科学问题为主要研究方向;参与国家“十三五”和“十四五”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海外与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等项目,发表SCI文章总影响因子超100,中文核心期刊文章近百篇,科研经费包含学科经费超6000万元。

广东省级重点学科——疼痛科、感染科

感染科成立于1993年,肩负着南山区及周边地区传染病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和保健指导等任务,负责南山区属各医院感染性疾病会诊及临床诊治指导工作;2009年被评为深圳市南山区重点学科,2011年被评为深圳市医学重点学科,2013年感染科实验室更被授予深圳市内源性感染诊治研究重点实验室。科室医师队伍共16人,有博士生导师和博士后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有6人;目前学科已经形成了明确的科研方向:细菌生物被膜防控策略研究、细菌致病机制研究和病原学快速诊断等方向。科室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3项,省级项目10余项,市级项目数十项;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共同通讯作者身份先后发表sci论文5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3项,参编人卫出版社出版的大学本科教材1部;作为深圳大学附属医院传染病教研室、广东省住院医师和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每年完成本科预防专业《传染病学》36学时理论授课和24学时见习带教的教学任务,组织完成了本科生和规培生(包含内科专业、全科专业、小儿科专业)在传染科的规培实习带教任务。

南山区重点学科

疼痛科、感染科、脊柱外科、康复医学科、消化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外科、检验科、妇产科、耳鼻咽喉科、手足踝显微外科、皮肤科、血液科、放射科、护理部

南山区重点扶持学科

中医风湿科、重症医学科、儿科

重点实验室

专病中心

创伤中心

创伤中心建立美国南加州大学培训基地,已派出 9 批 共38 人,每人培训 3-6 个月,参照美国创伤急救专科医师的培训大纲制定培训计划,在南加州大学洛杉矶医学中心深度参与查房、交班、讨论、讲座、TTA值班等,重视包括尸体解剖在内的实操性训练和培训;按照中美合作协议,美国南加州大学每年派专家来医院进行指导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手术指导、理论授课、查房、病例讨论、质量控制、专项培训。2020年后疫情期间,定期线上查房、培训、病例讨论指导。创伤中心起草制定了一些创伤相关规范、共识,编写、翻译多部著作。

过敏防治中心

中心筹建深圳市预防医学会过敏病防治专业委员会;中心主任刘光辉教授主编人卫版《临床变态反应学》教材,主译《过敏科学史》、《食物过敏》等专业书籍,主编《浅谈过敏预防》等科普书籍。

胸痛中心

医院自2016年11月开始筹备国家级胸痛中心(标准版)建设,开展对区域网络医院胸痛救治能力的帮扶建设与培训工作,实现区域网络医院心肌梗死病人的双绕行(绕行急诊科与CCU,直达心导管室)。

卒中中心

卒中中心是深圳市首批国家高级卒中中心、中国卒中学会综合卒中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神经介入联盟医院、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神经内科主基地、国家临床药物试验基地、深圳市卒中学会副会长单位、深圳市卒中学会南山分会会长单位、深圳市南山区卒中质量控制中心;南山区第一批区域学科联盟(高血压脑卒中区域学科联盟)副盟主单位。

声誉与排名

医院在2022年广东省医疗保障局发布的《广东省定点三级医疗机构医保医药服务评价报告(2021)》总分位居广东省定点三级综合医疗机构第14名。

院内专家

邓启文

邓启文,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南山医院)党委书记、院长。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院高级访问学者;深圳市高层次专业人才(地方级领军人才)、南山区人大代表;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会第六届委员会委员,广东省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分会第四届主任委员,广东省医院协会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副主任委员,广东省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深圳市医学会第八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感染控制杂志》,《微生物与感染》编委;发表SCI文章40余篇,获得国家级、省级及各类课题资助10余项;长期从事感染疾病的诊疗和医院感染防控工作,主要的研究方向:血流感染快速诊断技术研究,微生态与疾病之间的关系研究。2020年,获得深圳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2022年荣获深圳市五一劳动奖章。

擅长:感染疾病诊疗和院感防控。

熊东林

熊东林,主任医师,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疼痛科主任(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疼痛学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国家疼痛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广东省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疼痛医疗质控中心副主任,广东省医院协会疼痛科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疼痛科分会常委,深圳市医师协会疼痛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疼痛学杂志常务编委,中华疼痛学杂志编委。

擅长:擅长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脊柱相关性疼痛、癌性疼痛、风湿病相关疼痛。

易伟宏

易伟宏 ,主任医师,博士,大骨科主任、脊柱外科主任,深圳市重点学科群微创脊柱外科学科带头人;广州医科大学深圳大学硕士生导师;美国Twin Cities Spine Center及南加州大学创伤中心访问学者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脊柱内镜专业委员会脊柱内镜学组常务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损伤专业委员会脊柱微创学组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粤港澳大湾区微创脊柱外科专科联盟副主席,深圳市医学会骨科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暨脊柱微创学组组长;《中国内镜杂志》常务编委,《中国医学工程》常务编委等50项学术任职;在国家、省级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参与编写专著5部,以项目负责人的身份承担了国家级、省级、市、区级科研课题5项;获深圳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一项,深圳市“十佳医务工作者”,深圳市南山区 “五星级”人才。

擅长:脊柱骨折以及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失稳、滑脱、椎管狭窄、复杂颈椎病等退行性疾病的微创治疗。

宋鲁平

宋鲁平,医学博士、心理学博士后主任医师、教授、康复医学与理疗学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40余项学术任职,主持国家科技重点研发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20余项,在康复医学、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研究领域发表SCI论文20余篇,中国核心期刊论文70余篇。先后赴加拿大美国日本意大利等国家参加培训和学术交流;作为副主编出版两部指南《帕金森病康复指南》和《言语康复指南》;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在中国首发《重型颅脑创伤康复管理专家共识》,《帕金森病康复中国专家共识》和《阿尔兹海默病康复管理中国专家共识》;主编和主译学术专著六部《生物反馈教程》,《神经康复科典型病历荟萃》,《康复评定常用量表》,《失语症新理论新进展》,《卒中后失语症病历精解》和《认知功能研究进展》;获得国家技术实用新型专利3项、软著权10项。

擅长:应用药物、理疗及综合康复措施改善疼痛和运动、感觉、语言、认知和情绪等功能障碍,使用认知、言语、情绪和注意的心理学行为实验技术以及fMRI、ERP、眼动和生物反馈等神经科学研究技术,应用于脑科学,为智慧终端的研发应用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根据行为和脑科学研究结果,开发认知、语言和运动康复的智慧终端,进行客观科学评估,个体化和自适应训练。

张庆华

张庆华,医学博士、二级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国家“百千万人才”、深圳市地方级领军人才;任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脑科中心主任、神经外科主任、学科带头人;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青年委员会委员、欧美同学会颅底分会全国常委、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修复委员会委员、中国垂体腺瘤专家协作组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委员会委员、显微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深圳市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深圳市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副会长兼肿瘤学组组长及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审专家等;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基金及省部级及市级课题资助10余项,科研经费累积1000万余,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SCI 10余篇;独立培养博士生及博士后3名,硕士研究生20名;主持项目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创新微创技术5项等。

擅长:颅底肿瘤(垂体瘤、颅咽管瘤、听神经瘤等)、胶质瘤、脊柱脊髓肿瘤脑血管病的显微手术治疗及重度颅脑损伤的救治等。

资质认定

医院2011年晋升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是国家C-DRG收付费改革试点单位,广东省第一家获批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主基地的区级医院,国家爱婴医院和日间手术联盟成员单位。

医院文化

参考资料

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南山医院).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2023-07-23

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深圳政府在线.2023-07-23

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南山医院).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2023-07-23

重点学科.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2023-07-23

“留医部”请你留下故事.深圳报业集团——晶报.2023-07-26

喜报:协和深圳医院跻身全市三级公立医院满意度前十!.微信公众平台——协和深圳医院.2023-07-24

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南山医院).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2023-07-23

2018,我们这样走过。.微信公众平台——协和深圳医院.2023-07-24

母婴友好医院.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2023-07-24

一图读懂我们的2019和2020.微信公众平台——协和深圳医院.2023-07-24

初心不改 逐梦湾区——协和深圳医院2020年寄语.微信公众平台——协和深圳医院.2023-07-24

不意外!广东省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公布,疼痛科榜上有名.微信公众平台——协和深圳医院.2023-07-24

再见2020,你好2021!.微信公众平台——协和深圳医院.2023-07-24

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博士后招聘启事.微信公众平台——协和深圳医院.2023-07-24

老年友善医院.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2023-07-24

平安医院.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2023-07-24

疼痛科.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2023-07-24

感染科.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2023-07-24

康复医学科.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2023-07-24

中医科.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2023-07-24

专病中心.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2023-07-24

“大感染”科室.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2023-07-24

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2023-07-24

过敏防治中心.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2023-07-24

胸痛中宣传.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2023-07-24

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卒中中心.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2023-07-24

科室导航.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2023-07-24

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南山医院).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2023-07-24

脊柱内窥镜技术.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2023-07-24

63岁阿姨全身骨痛,3年找不到原因,髋关节一换就好了!.微信公众平台——深圳卫健委.2023-07-24

重点学科.华中科技大学.2023-07-26

科研机构.华中科技大学.2023-07-26

学校简介.华中科技大学.2023-07-24

华中科技大学学术期刊一览表.华中科技大学.2023-07-26

本科教育.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2023-07-24

硕士/博士/博士后培养.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2023-07-24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2023-07-24

继续医学教育.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2023-07-24

医学模拟中心.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2023-07-24

深圳市慢性疼痛诊疗机理重点实验室.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2023-07-24

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感染科实验室.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2023-07-24

简介.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2023-07-24

医院领导.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2023-07-24

邓启文.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2023-07-24

熊东林.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2023-07-24

易伟宏.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2023-07-24

宋鲁平.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2023-07-24

张庆华.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2023-07-24

医疗机构基本信息.深圳市卫健委.2023-07-26

医院文化.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2023-07-24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